一、临沂市淡色库蚊幼虫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罗菊[1](2021)在《中山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虫剂的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较高。中山市全年气候温暖,平均温度为21.8℃,相对湿度平均为83%,适宜白纹伊蚊等病媒生物孳生,且白纹伊蚊是当地优势蚊种之一。中山市曾多次暴发登革热疫情,近年来,以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形式同时存在。对于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主要靠大量喷洒杀虫剂进行消杀,降低蚊媒密度,然而,随着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增加了登革热传播的风险。本研究于2019年至2020年蚊媒活动高峰期,在中山市选取6个不同生境采集蚊虫样本,通过生物测定法了解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并用生化测定法测定其与抗性相关的代谢酶活性,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其抗性机制,为当地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合理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中山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对拟除虫菊酯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中山种群对0.03%溴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4%氯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08%顺式氯菊酯类杀虫剂的1h击倒率范围为19.09%~89.82%,24h死亡率范围为17.69%~56.61%;共检测了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SX种群5个生境的白纹伊蚊种群,这5个种群对以上5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死亡率范围分别为21.43%~94.00%、21.37%~55.83%、6.60%~54.78%、4.04%~66.67%、2.61%~40.98%,只有JZ种群对0.4%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为可能抗性种群M,其余表现为抗性种群S。2.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共检测了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SX种群5个生境的白纹伊蚊种群,对于GST,野外种群的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广(14.33~77.47 nmol/min mg pr),FJ种群酶活性水平比敏感品系高,JZ种群和HG种群的酶活性低于敏感品系;对于MFO,野外种群的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小(0.91~1.90 nmol cytc/mg pr),JZ种群、GY种群、SX种群酶活性水平比敏感品系高,FJ种群低于敏感品系;对于NSE,野外种群的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广(63.27~155.53 nmol a-萘酚/min mg pr),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均显着低于敏感品系。3.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了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SX种群、DJ种群6个生境的白纹伊蚊种群,其kdr基因1534位点均发生了较高频率突变,1532位点未发生突变。1532位点只有1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ATC/I,1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ATC/ATC(I/I)。1534位点发生了突变,共有5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TTC/F,突变型TTG/L、TCC/S、TCG/S和TGC/C;10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TTC/TTC(F/F),野生型杂合子TTC/TCC(F/S)、TTC/TCG(F/S)、TTC/TTG(F/L)、TTC/TGC(F/C),突变型纯合子TTG/TTG(L/L)、TCC/TCG(S/S),突变型杂合子TCC/TCC(S/S)、TTG/TCC(L/S)、TCC/TGC(S/C)。4.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抗性表型和敏感表型的kdr基因1534位点均发生了突变,敏感品系组均为野生型,经卡方检验,抗性表型和敏感表型的kdr基因1534位点的突变频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山市野外种群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不同种类的杀虫剂轮替使用可减缓抗性的产生,以提高消杀效果。中山种群蚊虫代谢酶活性增高,以及kdr基因已出现较高频率的突变,可见,代谢抗性和击倒抗性是中山种群抗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中山市白纹伊蚊的长期抗药性监测,以及探究其抗性形成的原因对虫媒传染病的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葛伟[2](2018)在《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淡色库蚊是我国主要的家栖蚊种,更是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的重要媒介。目前,化学防治仍为蚊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拟除虫菊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化学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已经导致了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有报道我国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对杀虫剂抗性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仲丁威等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蚊虫治理提供新的措施。[方法]2011年-2015年,在张家港市城区选择10个监测点,每年4-11月份用诱蚊灯法开展成蚊的密度监测,于2016年6月,在张家港市郊区分别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淡色库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并挑选Ⅲ龄末Ⅳ龄初幼虫,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淡色库蚊幼虫抗药性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其95%置信限等统计指标数值。[结果]2011年-2015年,张家港市城区各监测点共捕获各类蚊虫7740只。其中淡色库蚊4775只,占总捕获总数的61.69%。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上述五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54、6.17、2.13、65.15、8.25。结果显示,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已产生高度抗药性,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气菊酯、氯菊酯、仲丁威也已产生一定程度不同的抗药性,但抗性水平较低。[结论]应该根据不同杀虫剂的抗性合理选择用药,在之后对于淡色库蚊应对中以消灭蚊类的孳生地为主,应该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生物、环境等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方法的使用。并加强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监测,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运玲,王福才,张秋芬,高庆华,王秀英,李树双,商秀丽,晁亦舒,刘媛媛,董荣轩[3](2018)在《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周边区域蚊类密度及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掌握河北省唐山市蚊类种群密度和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的蚊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6年在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接触筒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采用DPS软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及其95%CI、毒力回归方程和χ2值,不同杀虫剂抗性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的Wilcoxon H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唐山市2013-2016年蚊虫平均密度为4.641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以牲畜棚的平均蚊密度最高,为10.556只/(灯·h),各监测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蚊密度分布呈单峰曲线,7月达全年最高峰,蚊密度为10.854只/(灯·h)。淡色库蚊幼虫对DDT、氯氰菊酯、双硫磷、毒死蜱、胺菊酯、恶虫威和吡丙醚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0.88、1.94、0.82、0.50、2.18、0.53和0.02倍;对联苯菊酯和醚菊酯分别产生中度和高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4.00和57.00倍。淡色库蚊成虫接触溴氰菊酯1 h、氯菊酯3 h和残杀威2 h的死亡率分别为25.00%、50.00%和100%。结论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各生境蚊密度均在7月达到最高峰;在高峰期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应选用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杀虫剂,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高景鹏[4](2018)在《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检测与抗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1894,隶属伊蚊属(Aedes)、覆蚊亚属(Stegomyia),起源于东南亚,目前已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可以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及寨卡病毒病等,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菊酯类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和易于分解等特点成为应用广泛、用量最多的卫生杀虫剂。而这也导致我国多地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为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提出了挑战。本课题的研究策略是:首先建立我国白纹伊蚊成蚊对4种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生物测定的诊断剂量,应用建立的诊断剂量测定现场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对应生物测定的样本测定其代谢解毒酶的活性和kdr基因突变的情况,综合分析与抗药性的相互关系;连续2年测定海南省海口市常用市售杀虫剂商品对当地白纹伊蚊成蚊的效果。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我国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LC50值分别为0.0062%,0.0501%,0.0064%和0.0140%,LC99值分别为0.0518%,0.5317%,0.1200%和0.1186%,相对应的诊断剂量为0.1036%,1.0634%,0.2400%和0.2372%。2.应用建立的诊断剂量,接触筒法测定了山东济南、浙江杭州、上海宝山、上海杨浦和海南海口现场种群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死亡率分别为6.98%76.60%、40.82%85.23%、27.84%71.58%和38.30%64.77%,所有种群对4种杀虫剂均已产生抗性。总体的趋势是,海南海口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最高,其次是山东济南和浙江杭州种群,上海的宝山和杨浦两个种群相对较低。3.本研究测定了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和现场抗性种群的GST和MFO活性,建立了基线,并对应测定了生物测定为抗性和敏感表型样本的GST和MFO的活性进行比较,遗憾的是未发现可循的规律,提示GST和MFO在不同抗性种群中的作用可能不同。但接触氯菊酯后抗性组和敏感组GST和MFO活性的R/S均大于1,提示GST和MFO仅与氯菊酯抗性产生密切相关。4.本研究还对应检测了生物测定样本的kdr突变情况,在5个现场抗性种群629个样本中,发现有1532和1534两个位点分别存在突变,并且在宝山和杨浦种群中发现了24个1532和1534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1532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ATC/I(94.67%)和突变型ACC/T(5.33%);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I/I(89.82%)、野生/突变型杂合子I/T(9.54%)和突变型纯合子T/T(0.64%);1534位点共存在4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TTC/F(53.10%),突变型TCC/S(44.20%)、TTA/L(1.83%)和TGC/C(0.87%);7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F/F(37.52%)、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28.30%)、F/L(2.38%)和F/C(0.48%),突变型纯合子S/S(29.41%)、L/L(0.64%)和杂合子S/C(1.27%)。本研究首次记录了我国白纹伊蚊种群在1532位点存在突变I1532T,发现了1534位点新的突变等位基因TTA/L以及一个个体存在1532和1534位点同时突变的情况。分析kdr各种突变类型与抗性表型的关系,结果显示I1532T与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形成呈负相关,F1534S与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形成呈正相关。5.综合分析本研究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产生的机制,发现单一机制不能完全解释,应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的杀虫剂,氯菊酯抗性产生的机制中击倒抗性机制贡献率大于代谢机制,溴氰菊酯则是代谢机制与击倒抗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的种群,由于抗性的水平和发展进程不同,则种群间的代谢机制与击倒抗性机制的贡献率不同,但发现两者是相互补充,共同应对杀虫剂。6.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应用玻璃药膜法测定海南省海口市常用市售杀虫剂对当地白纹伊蚊种群的效果。结果显示该地白纹伊蚊种群已对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广泛的抗药性,导致单一成分的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显着,尤其是溴氰菊酯,与接触筒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而混配成分的杀虫剂杀虫效果均显着。本研究建立的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诊断剂量,可为检测和监测我国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通过检测现场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完善了我国白纹伊蚊成蚊的抗药性数据;研究抗性产生的机制,可为开发新的抗性监测分子标志,制定有效的蚊虫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王晓婧,张成祥,蔡恩昌,庞振清,张明,祁业敏[5](2018)在《河北沧州市淡色库蚊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沧州市淡色库蚊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醚菊酯、联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毒死蜱、双硫磷和DDT 7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醚菊酯、联苯菊酯抗性倍数分别为141.00、51.25,均为高抗;毒死蜱、DDT抗性倍数分别为4.19、7.92,均为低抗;胺菊酯、氯氰菊酯、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0.03、1.24、0.82,均属敏感。结论沧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部分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在灭蚊工作中应选择敏感杀虫剂,注意避免大量单独使用某种杀虫剂而产生抗药性。
师灿南[6](2017)在《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机制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位于我国最南端的中缅边境,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近年来,由于境外病例输入压力增加和当地媒介伊蚊大量孳生,景洪市已成为我国登革热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3年,景洪市首次发生大规模本地登革热疫情,导致1269例病例发生;2015年再次暴发,报告病例1054例。在登革热疫情防控中,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ULV)和滞留喷洒来迅速杀灭成蚊,但效果不理想。为指导当地合理有效地使用杀虫剂控制媒介伊蚊,在2015年疫情期间,采集了该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了解当地媒介伊蚊的分布特征及孳生特点;通过生物学测定的方法全面了解其对几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及生物理念杀虫剂的抗药性,并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其主要抗性机制,为当地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埃及伊蚊是景洪市城区的优势伊蚊种,是近年来景洪市登革热疫情的重要传播媒介,主要孳生于住户室内外的花瓶、水桶、水缸、泡菜坛、轮胎、饮水机水槽及其他闲置积水容器;白纹伊蚊数量相对较少,多在城市周边地区孳生;2.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但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酷类杀虫剂及生物理念杀虫剂相对敏感或抗性水平低。对所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幼虫的抗性水平分别为参考品系的41.6-1559.7倍和12.2-865.5倍,成蚊的抗性水平为参考品系的5.0-45.2倍和36.4-336.0倍;对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及生物理念杀虫剂,景洪市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幼虫的抗性水平分别为参考品系的0.8~20.4和0.5~5.3倍,成蚊在诊断剂量下的死亡率分别在(84.44~97.96)%和(51.85~100.00)%之间。3.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景洪市埃及伊蚊幼虫和成蚊的MFO和GST酶活性均显着提高,幼虫这两种酶活性分别参考品系的89.57和2.56倍,成蚊分别为1.12和1.70倍;景洪市白纹伊蚊幼虫GST酶活性升高,为参考品系的1.34倍,而成虫的MFO酶活力升高,为参考品系的12.11倍。增效醚(PBO)与溴氰菊酯复配对景洪市埃及伊蚊成蚊和幼虫的增效作用不明显,但对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的增效作用明显,且随着PBO剂量的增加,增效作用也增强,提示细胞色素P450s与景洪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形成有关。4.击倒抗性基因检测发现,景洪市埃及伊蚊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存在V1016G及F1534C两种突变类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0%和30.4%;白纹伊蚊种群存在I1532T和F1534S/L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2%和29.6%。景洪市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种群已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应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轮替使用以改善蚊虫控制效果并延缓抗性发展,延长杀虫剂使用寿命。杀虫剂代谢酶活性增高引起的代谢抗性和杀虫剂靶标VGSC突变引起的击倒抗性是当地登革热媒介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相关代谢酶活性和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定期监测对当地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综合防制及抗性治理意义重大。
齐亚蒙[7](2017)在《广东中山致倦库蚊代谢抗性机理及增效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蚊虫是我国重要的卫生害虫,是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疾病的媒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杀虫剂是防治卫生害虫的主要方式,而拟除虫菊酯作用于卫生害虫而被广泛使用。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蚊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明确致倦库蚊对目前常用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卫生害虫的科学用药策略,为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监测了广东中山、江西大余、重庆璧山致倦库蚊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得两种酶抑制剂对四氟甲醚菊酯的增效作用;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广东中山东凤致倦库蚊成虫和敏感致倦库蚊成虫体内10种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三联圆筒法分别筛选出20种植物精油和2种驱蚊剂对致倦库蚊和敏感致倦库蚊的驱避效果。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10种植物精油、驱蚊剂埃卡瑞丁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增效作用。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不同时间采集的广东中山、江西大余、重庆璧山致倦库蚊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与敏感致倦库蚊相比,供试的致倦库蚊种群均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9、11、12月份采集中山东凤致倦库蚊第一代(田间收集致倦库蚊幼虫,室内培养为成虫作为试虫,即为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分别为6.56、3.11、1.86和9.15、3.10、2.32;中山东凤9月份采集的致倦库蚊抗性最强。9、10、11、12月份采集中山垺西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33、3.98、1.82、2.97和3.96、4.63、2.30、2.38;5月份采集中山阜沙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1和3.52;7月份采集江西大余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62和5.71;6月份采集重庆璧山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00和3.07。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采集的致倦库蚊传代培养不同代数后,其抗性水平整体有下降趋势,其中东凤地区田间致卷库蚊的抗性下降比值最大。2、采用先给酶抑制剂后给药和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两种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比较了酶抑制剂PBO(胡椒基丁醚)和S2(八氯二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中山东凤致倦库蚊种群中,采用先给4μg/头酶抑制剂,后给药的方法,PBO对四氟甲醚菊酯增效作用最显着,增效比7.27。对氯氟醚菊酯增效比为2.50。采用酶抑制剂与拟除虫菊酯按1∶1质量比混配同时给药法得出,PBO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增效比分别为1.34和1.76;而无论采用先给酶抑制剂后给药还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方法,S2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增效作用均不明显;表明采用先给酶抑制剂后给药法,酶抑制剂对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优于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的方法。3、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10个代谢基因在东凤致倦库蚊种群和敏感致倦库蚊种群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细胞色素氧化亚基Ⅰ、胰凝乳蛋白酶、细胞色素b、磷酸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固醇载体蛋白2、Hzc4靡蛋白酶、幼虫血清蛋白1β链8种代谢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致倦库蚊种群,其表达量分别为敏感致倦库蚊种群的2.0、1.8、2.5、2.5、2.0、8.0、3.3、1.8倍,脂肪酶3和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这2个基因表达量低于敏感致倦库蚊种群,其表达量分别为敏感致倦库蚊种群的0.8和0.6。4、采用三联圆筒法两种不同浓度筛选20种植物精油和2种驱蚊剂对致倦库蚊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同一种精油对不同蚊子产生的驱避效果不同,对于田间致倦库蚊种群,在2.2μg/cm3剂量下,9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薄荷脑、丁香罗勒油、桂醛、绿花白千层、香茅醇、α–甲位蒎烯、猫薄荷、樟醇(特)和白千层油,驱避率分别为100%、93.7%、96.5%、100%、98.8%、98.6%、92.4%、98.7%、90.6%;12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薄荷脑、丁香罗勒油、桂醛、绿花白千层和香茅醇,驱避率分别为100%、93.2%、93.9%、96.1%、94.6%。对于田间库蚊种群,在0.22μg/cm3剂量下,9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绿花白千层、薄荷脑、薄荷油和猫薄荷,驱避率分别为96.7%、95.3%、90.9%、94.7%。12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绿花白千层、薄荷脑、薄荷油,驱避率分别为95.5%、92.6%、91.1%。对于敏感致倦库蚊种群,在0.22μg/cm3剂量下,9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精油是猫薄荷和薄荷脑两种,驱避率为98.3%和97.3%。120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精油是猫薄荷和薄荷脑两种,驱避率为93.5%和91.2%。5、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得10种植物精油、驱蚊剂埃卡瑞丁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与四氟甲醚菊酯按1∶1质量比混配对四氟甲醚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中山东凤致倦库蚊种群中,薄荷脑、桂油醛、丁香罗勒油、α-蒎烯、椒样薄荷油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增效比为4.63、2.81、14.68、1.31、1.93和1.16,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余精油均不表现增效作用。中山阜沙致倦库蚊种群中,薄荷脑对四氟甲醚菊酯的增效比为2.18,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杨意,曹梦婷,罗直智,刘慧,褚宏亮,钱坤[8](2017)在《扬州地区主要病媒昆虫抗药性状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扬州市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指导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ⅢⅣ龄期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剂量(LD50);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KT50)。结果淡色库蚊对氯菊酯、敌敌畏、仲丁威的抗性倍数依次为3.1、1.9、2.2倍;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的抗性倍数依次为8.1、111、122.5倍;德国小蠊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2.06、4.72、1.57、3.44倍。结论扬州地区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蔡伟,刘丽霞,张勇,刘美德,侯威远,赵岩,王磊,徐颖[9](2017)在《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淡色库蚊种群密度监测和抗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淡色库蚊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和现场品系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诱蚊灯法监测淡色库蚊密度,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抗药性水平。结果淡色库蚊2015年全年密度整体呈现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密度为3.53只/(灯·h);各种生境中以公园绿地的淡色库蚊年平均密度最高,为2.82只/(灯·h);现场品系淡色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双硫磷和敌敌畏的抗药性系数分别为16.40、13.99、2.21、1.90和13.08。结论 7月中旬是北京市海淀区淡色库蚊成蚊密度的最高峰,是防制的关键时间;现场品系淡色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而对仲丁威和双硫磷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邢俊,齐上,梁玉红,宋丽华,吴炜,庞为,周祎[10](2016)在《大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大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从而指导防治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择6种常用杀虫剂,采用幼虫浸渍法对大连地区淡色库蚊幼虫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大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双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抗性倍数均>5倍,为抗性种群,氯菊酯和仲丁威抗性倍数均<5倍,为敏感种群。结论蚊虫防治时应合理使用杀虫剂,减少使用抗性较高的杀虫剂,选用抗性较低的氯菊酯和仲丁威。
二、临沂市淡色库蚊幼虫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沂市淡色库蚊幼虫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山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虫剂的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白纹伊蚊概述 |
1.2 蚊媒传染病的控制及蚊虫抗药性 |
1.3 蚊虫抗药性机理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试虫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本采集 |
2.2.2 白纹伊蚊抗药性生物测定方法 |
2.2.3 白纹伊蚊代谢酶活性测定方法 |
2.2.4 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检测方法 |
2.2.5 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白纹伊蚊野生种群采集结果 |
3.2 中山市白纹伊蚊生物测定结果 |
3.2.1 中山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3.2.2 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3.3 中山市白纹伊蚊代谢酶活性测定结果 |
3.4 中山市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检测结果 |
3.4.1 白纹伊蚊基因组DNA提取及扩增 |
3.4.2 中山市白纹伊蚊kdr基因多态性分析 |
3.5 白纹伊蚊kdr基因突变与抗药性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中山市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4.2 中山市白纹伊蚊的代谢抗性 |
4.3 中山市白纹伊蚊的击倒抗性 |
4.4 kdr基因突变与抗药性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张家港市蚊密度及种群监测 |
2.1 材料及方法 |
2.2 监测结果 |
第三部分 :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
3.1 张家港蚊虫防治概况 |
3.2 实验材料 |
3.2.1 供试蚊虫 |
3.2.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生物测定法 |
3.3.2 幼虫的生物测定浸渍法 |
3.4 质量控制 |
3.4.1 野外试虫采集前准备 |
3.4.2 野外试虫采集操作时 |
3.4.3 试虫的运送及饲养 |
3.4.4 实验人员 |
3.4.5 数据处理 |
3.5 实验结果 |
3.5.1 五种浓度的94.62%溴氰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
3.5.2 五种浓度的91.16%高效氯氰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
3.5.3 五种浓度的89.73%氯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
3.5.4 五种浓度的95.1%双硫磷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
3.5.5 五种浓度的95%仲丁威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4.2 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4.3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其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周边区域蚊类密度及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蚊密度监测 |
1.1.1 监测点选择 |
1.1.2 监测方法 |
1.1.3 统计学处理 |
1.2 抗药性检测 |
1.2.1 供试药物 |
1.2.2 试虫来源 |
1.2.3 实验方法 |
1.2.3. 1 幼虫采用浸渍法 |
1.2.3. 2 成蚊采用接触筒法 |
1.2.4 统计与计算 |
1.2.5 抗性判定标准 |
2 结果 |
2.1 蚊种构成及其密度 |
2.2 不同生境蚊密度 |
2.3 蚊虫季节消长 |
2.4 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
2.5 淡色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
3 讨论 |
(4)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检测与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白纹伊蚊的基本生物学 |
二、我国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
三、蚊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方法及其诊断剂量 |
四、白纹伊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机制研究 |
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一部分 我国白纹伊蚊对四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检测的诊断剂量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第二部分 我国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研究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第三部分 海南省海口市常用菊酯类杀虫剂对当地白纹伊蚊种群的效果测定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5)河北沧州市淡色库蚊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 |
1.2 试虫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1.5 抗性判定 |
2 结果 |
2.1 半数致死浓度 (LC50) |
2.2 抗药性系数 |
3 讨论 |
(6)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登革热及其流行概况 |
2 云南省登革热及其媒介伊蚊 |
3 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生态习性 |
3.1 白纹伊蚊 |
3.2 埃及伊蚊 |
4 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监测和控制 |
5 我国卫生杀虫剂的使用概况 |
6 蚊虫抗药性及其抗性机制 |
6.1 生化抗性 |
6.2 靶标抗性 |
7 我国登革热媒介伊蚊抗药性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虫 |
2.1.2 杀虫剂 |
2.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2.1 蚊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法 |
2.2.2 蚊虫代谢酶活性测定方法 |
2.2.3 蚊虫击倒抗性基因频率测定方法 |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 |
2.3.1 蚊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数据统计 |
2.3.2 蚊虫代谢酶活性测定数据统计 |
2.3.3 击倒抗性基因频率测定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3.1.1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诊断剂量 |
3.1.2 景洪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3.1.3 景洪市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3.1.4 景洪市埃及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3.1.5 景洪市埃及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3.2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代谢酶活性水平 |
3.2.1 景洪市白纹伊蚊幼虫GST和成蚊MFO活性升高 |
3.2.2 景洪市埃及伊蚊幼虫及成蚊的MFO和GST活性升高 |
3.2.3 PBO对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P450s活性抑制作用 |
3.3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击倒抗性突变频率 |
3.3.1 景洪市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存在I1532T和F1534S/L突变 |
3.3.2 景洪市埃及伊蚊钠离子通道存在V1016G和F1534C突变 |
4 讨论 |
4.1 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景洪市的数量构成及地理分布 |
4.2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
4.3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的代谢抗性和击倒抗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广东中山致倦库蚊代谢抗性机理及增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1.1 蚊虫抗药性的现状 |
1.1.1 蚊虫对四大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
1.1.2 昆虫的抗药性分子机制 |
1.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概述 |
1.3 杀虫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
1.4 植物精油作为驱避剂的研究概况 |
1.4.1 精油的定义 |
1.4.2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
1.4.3 植物精油在驱蚊方面的研究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药剂、试剂和试验仪器 |
2.1.1 供试药剂 |
2.1.2 化学试剂 |
2.1.3 分子试剂 |
2.1.4 试验仪器 |
2.2 供试精油和驱避剂 |
2.2.1 供试驱避剂 |
2.2.2 供试精油的种类 |
2.3 供试昆虫 |
2.4 致倦库蚊的抗药性监测 |
2.5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酶抑制剂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
2.6 致倦库蚊10种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 |
2.6.1 提取组织RNA |
2.6.2 将RNA反转录成cDNA |
2.6.3 引物的设计 |
2.6.4 qPCR |
2.7 20种精油对致倦库蚊驱避活性筛选 |
2.8 精油增效活性的筛选 |
2.9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致倦库蚊的抗药性监测结果 |
3.2 酶抑制剂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增效结果 |
3.3 致倦库蚊种群10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4 20种植物精油和2种驱蚊剂对致倦库蚊驱避活性筛选 |
3.5 10种植物精油的增效活性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1.1 致倦库蚊对两种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监测研究 |
4.1.2 酶抑制剂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拟除虫菊酯的增效研究 |
4.1.3 致倦库蚊的代谢抗性机理研究 |
4.1.4 植物精油对媒介蚊虫的驱避研究 |
4.2 结论 |
5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5.1 致倦库蚊抗性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
5.2 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脂肪酶3表达量降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8)扬州地区主要病媒昆虫抗药性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虫 |
1.1.2 药剂 |
1.2 方法 |
1.2.1 淡色库蚊抗药性检测方法 |
1.2.2 家蝇抗药性检测方法 |
1.2.3 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方法 |
1.2.4 数据统计 |
(1)计算公式 |
(2)判别标准 |
(3)统计软件 |
2 结果 |
2.1 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测定结果 |
2.2 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测定结果 |
2.3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测定结果 |
3 讨论 |
(9)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淡色库蚊种群密度监测和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密度监测方法 |
1.2 抗药性检测方法 |
1.2.1 试虫 |
1.2.2 杀虫剂 |
1.2.3幼虫浸渍法[4] |
1.2.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淡色库蚊种群密度 |
2.2 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
3 讨论 |
(10)大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试剂 |
1.2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临沂市淡色库蚊幼虫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山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虫剂的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 杨罗菊.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2]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D]. 葛伟. 苏州大学, 2018(04)
- [3]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周边区域蚊类密度及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研究[J]. 运玲,王福才,张秋芬,高庆华,王秀英,李树双,商秀丽,晁亦舒,刘媛媛,董荣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04)
- [4]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检测与抗性机制研究[D]. 高景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2)
- [5]河北沧州市淡色库蚊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 王晓婧,张成祥,蔡恩昌,庞振清,张明,祁业敏. 医学动物防制, 2018(01)
- [6]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机制初步研究[D]. 师灿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7]广东中山致倦库蚊代谢抗性机理及增效作用研究[D]. 齐亚蒙.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扬州地区主要病媒昆虫抗药性状况调查[J]. 杨意,曹梦婷,罗直智,刘慧,褚宏亮,钱坤.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01)
- [9]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淡色库蚊种群密度监测和抗药性研究[J]. 蔡伟,刘丽霞,张勇,刘美德,侯威远,赵岩,王磊,徐颖. 医学动物防制, 2017(08)
- [10]大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J]. 邢俊,齐上,梁玉红,宋丽华,吴炜,庞为,周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