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配方的现状与中医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婵,赵玉斌,刘金里,白亚平,杨帅,孙艳彪[1](2021)在《半夏泻心汤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半夏泻心汤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以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配方颗粒组与临床汤剂组2组,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方加减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28 d后的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下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符合方案分析集(PPS)85例,安全性分析集(SS)106例。配方颗粒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 d后,中医证候疗效配方颗粒组总有效率为95.9%(47/49),临床汤剂组总有效率为83.3%(30/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疗效配方颗粒组总有效率为78.4%(29/37),汤剂组总有效率为77.8%(21/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颗粒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明显高于临床汤剂组(P<0.05)。配方颗粒组不良反应与临床汤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配方颗粒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中药饮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配方颗粒不良反应与汤剂无差别。
陈莉,王盛,杨静,李立华,汪永忠,夏伦祝[2](2021)在《近五年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意义、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oreign medical literature retrieval service,FMRS)2014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相关文章的作者信息和发表年限以及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信息,归纳总结近5年发表的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文献的现状,探讨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结果总计检索得到中文文献236篇、英文文献75篇,最终纳入56篇相关中英文文献,分析结果表明:5年内仅56篇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英文文献报道,研究较少,但作者共同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意义重大,该剂型中药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发展新方向。结论今后需加大科研投入,加速解决影响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首要问题(质控)和重要问题(等效性);从而保障其质量,并提升其可信度。
杨月容[3](2021)在《两种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探讨一种疗效确切、皮肤反应小的敷贴配方。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和重复的三大原则,采用组间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纳入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两组除敷贴配方不同外,其余试验方法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年感冒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差异,分析疗效与配方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年感冒次数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要症候积分、中医次要症候积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AQLQ总评分、AQLQ活动受限评分、AQLQ哮喘症状评分、AQLQ心理状况评分、AQLQ对刺激原的反应评分、AQLQ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冬夏并治”穴位敷贴能减少哮喘患者年急性发作次数及年感冒次数,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敷贴的两种配方均有效。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及年感冒次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要症候积分、中医次要症候积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ACT评分、AQLQ总评分、AQLQ活动受限评分、AQLQ哮喘症状评分、AQLQ心理状况评分、AQLQ对刺激原的反应评分、AQLQ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敷贴1号配方与敷贴2号配方疗效无明显差异。在皮肤反应方面,对照组皮肤灼热、瘙痒、疼痛、红斑、水泡评分及皮肤反应总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三伏贴后皮肤灼热、瘙痒、疼痛、水泡评分及皮肤反应总评分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皮肤红斑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九贴后皮肤灼热、疼痛、红斑、水泡评分及皮肤反应总评分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皮肤反应显着强于观察组,即1号配方皮肤反应显着强于2号配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冬夏并治”穴位敷贴能够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减少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及年感冒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两种配方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反应,但1号配方皮肤反应程度显着强于2号配方。(3)“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两种配方疗效相当,为追求较轻的皮肤反应,2号配方值得推广。
郑宇[4](2021)在《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依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的煎煮要求制备了标准汤剂,以标准汤剂为质控参照,对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配方颗粒的提取、浓缩、干燥和制粒工艺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五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探讨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提取液成分含量相关性,阐释了五味子提取液喷雾干燥黏壁的内在因素。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分述如下:1.选择15批不同来源的五味子药材,参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制备标准汤剂,采用均值±3SD算法,制订了指标成分五味子醇甲转移率和浸膏得率的范围,五味子醇甲转移率为21.28%~33.85%,浸膏得率为31.90%~38.91%,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质量控制依据。五味子醇甲属于木脂素类,其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度小于等于13mg/m L,易溶于氯仿,甲醇,丙酮等,水中溶解度小。标准汤剂参照临床用药习惯,只用水做溶媒提取,故五味子醇甲转移率低。2.以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在之前开展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优化五味子配方颗粒提取、干燥及制粒工艺参数,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择L9(34)正交表,将五味子醇甲的转移率和五味子醇甲浸膏得率做为指标,通过对加水的倍量、提取的时间和次数3个因素的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的考察,优化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次数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加水倍量次之。最终确定五味子药材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加水8倍量并且煎煮1h。该工艺条件下五味子指标成分转移率以及浸膏得率值均在制订的标准汤剂指标范围内。3.五味子提取液直接进行喷雾干燥黏壁严重,干燥过程无法进行,在提取液内加入麦芽糊精有助于改善五味子提取液喷雾干燥黏壁现象,提高得粉率,并对比研究了不同DE值及加入量的麦芽糊精对五味子提取液喷雾干燥的影响。测定干燥粉末的理化性质,并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最终确定干燥工艺为:加入提取液含固量40%的麦芽糊精(DE10),进风温度140℃,进液速度7.5m L/min,雾化压力45mm Hg,压缩空气比100%,得粉率为70%,干燥粉的临界相对湿度(CRH)为49.43%,松密度0.30g/m L,振实密度0.51g/m L,休止角51.8°。4.对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选用干法制粒方式。考察制粒常用添加剂麦芽糊精,糊精和乳糖对五味子浸膏粉干法制粒的影响,筛选最佳比例,并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为:原辅比为1:1.5,即(浸膏粉100g+40g麦芽糊精):110g麦芽糊精,滚轮压力2.0MPa,滚轮转速10Hz,侧封压力2.0MPa。可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提供参考。5.五味子提取液在喷雾干燥过程中,若不添加助喷辅料,干燥粉出现黏壁。已有实验证明,有机酸、小分子糖等小分子物质引起黏壁,蛋白质等大分子改善黏壁。课题组前期将玻璃化转变温度(Tg)理念引入喷雾干燥,通过加入适当辅料提高混合物Tg值,可使喷雾干燥顺利进行。通过测定15批次五味子水提取液中成分含量,蛋白质的含量在22.77~35.75mg/g之间,总酚含量在3.40~4.92mg/g,鞣质含量在1.58~3.11 mg/g之间,果糖含量在0.78~5.23mg/g,葡萄糖含量在0.01~3.82mg/g,总多糖含量在7.37~17.68mg/g之间。分析成分含量与喷干粉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相关性,为喷雾易黏壁中药提取液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6.为了确保其制剂的质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四部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对多批五味子配方颗粒样品进行性状、鉴别、检查、功能性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证明均满足颗粒剂项下要求,且配方颗粒中五味子醇甲平均含量为2.33mg/g。初步拟定五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为企业制定产品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五味子药材为原料,科学合理地研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以及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五味子提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提取液成分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富糖类中药五味子配方颗粒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王建新[5](2021)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目前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本研究拟运用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方法学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制定手册,系统检索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参考当前最佳证据,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制定《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遴选出临床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或专家共识意见高度支持的中成药,解决哮喘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中成药滥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规范化并推广中成药在成人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并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研究方法:1.形成指南制定小组:指南发起者中国中药协会建立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指导委员会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确立指南共识专家组成员、指南秘书处和指南专家顾问。2.指南选题:依据PICO(P:人群;I:干预措施;C:对比;O:结局指标)模式,确定指南范围、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本指南主要关注中成药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优势。通过两轮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的意见并使用专家共识法完成临床问题的确立和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临床问题通过PICO进行解构,达成共识。结局指标分为关键结局(7-9分)、重要结局(4-6分)、不重要结局(1-3分),由指南小组组员进行打分并有效排序。3.中成药遴选:基于全面的数据库(《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等药品查询网站)检索和专家推荐意见进行中成药的筛选。4.证据获取与系统评价:制定高效准确的检索策略,运用网络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如果为质量较高的系统评价则直接利用,如果需要更新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新。如需进行新的系统评价,则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进行。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中医药的特殊性,本指南充分考虑中医古典文献、中医教科书中推荐的中成药并将中医经典方药的汤剂文献也纳入到指南证据当中。5.证据质量分级:对于证据数量充足的中成药,采用GRADE方法对纳入的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制定证据总结表和从证据到决策的框架表。证据数量不足、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中成药由秘书组制作共识意见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根据GRADE方法,专家应在充分考量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间接性、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和3个升级因素(大效应量、剂量效应关系和负偏倚)基础上形成证据总结表,得出初步推荐意见。6.推荐意见形成与共识方法:指南共识小组成员基于当前最佳研究证据,考虑经济学因素、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公平性、可及性等因素就形成推荐意见。对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采取1次或多次的专家共识法,对于某些中医传统经典名方和根据名老中医验方化裁的中成药,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1轮调查,形成推荐意见共识。研究结果:1.循证研究:共纳入10种中成药(循证证据支持:8种,专家共识推荐:2种),涉及研究文献69篇,包括13篇小青龙汤研究、32篇苏黄止咳胶囊、3篇玉屏风颗粒、2篇丹龙口服液相关、3篇平喘益气颗粒、喘可治注射液10篇、2篇固本咳喘胶囊、三拗片4篇,另有寒喘祖帕颗粒、止喘灵口服液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共识法纳入指南。2.指南推荐意见:(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遇寒受冷发作,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舌淡苔白(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极低质量,强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咳嗽,咳痰较重(寒哮证)的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怕冷(气虚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低质量,弱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黄粘稠、烦热燥渴,舌红苔黄(热哮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2)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以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多,痰黄粘稠,舌红苔黄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期患者,如胸闷、咳嗽较重,兼见痰多,色白或黄白相间,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症状反复加重,怕风怕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肾虚挟痰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喘可治注射液(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丹龙口服液、止喘灵口服液或喘可治注射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3)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以出汗多,怕风怕冷,气短乏力,体弱易感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极低质量,弱推荐);以气短乏力,咳痰,食少,面色萎黄,手脚发冷,腰腿酸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固本咳喘胶囊(低质量,弱推荐);(4)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咳嗽,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风咳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苏黄止咳胶囊(低质量,强推荐);以咳嗽声重,咳嗽有痰,痰白清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三拗片(低质量,弱推荐)。3.指南质量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方面,本指南纳入的多数研究质量偏低,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证据水平,因此本指南推荐意见的质量等级较低,只有1项B级(中等质量)、4项C级(低质量)和3项D级(极低质量)。指南方法学方面,基于AGREE-Ⅱ工具的指南评价显示本指南的得分较高,范围与目的得分为96.3%、参与人员为75.9%、制定的严谨性为93.1%、清晰性与可读性为90.5%、应用性为16.7%、编辑的独立性为100%,全面评估方面均为建议使用。研究结论: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本指南的制定,将中成药治疗哮喘从经验用药发展为“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推荐。经专家共识后得出以下推荐意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正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强推荐,极低质量)、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气虚寒哮证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弱推荐,低质量),热哮证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推荐痰热壅肺证患者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胸闷咳嗽痰多患者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肾虚挟痰证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以上中成药(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推荐表虚自汗证患者使用玉屏风散(弱推荐,极低质量)、脾肾气虚证患者使用固本咳喘胶囊(弱推荐,低质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推荐风咳证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强推荐,低质量)、咳嗽声重有痰患者使用三拗片(弱推荐,低质量)。本指南基于循证方法,严格遵循指南制定方法学,但局限于低质量的临床研究和有限的证据,本指南推荐意见证据质量较低,且依赖于间接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因此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可靠性较低。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成药治疗哮喘提供有力的证据。
赵小军[6](2021)在《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枸杞子饮片进行提取、浓缩、干燥、成型工艺研究,完成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制备工艺,进行中试放大,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并起草质量标准草案,为后续枸杞子配方颗粒的备案审查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颗粒技术要求》)及制备规范要求,主要进行以下试验:1.枸杞子原药材饮片的质量检测,包括按照药典项目全检及水溶性固形物得率的测定。2.制备工艺研究:(1)提取工艺:以甜菜碱含量和固形物得率为指标,运用综合加权系数评分法评价。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筛选出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优工艺;(2)浓缩工艺:以甜菜碱含量保留率为指标,对常压和减压浓缩方式进行优选;(3)干燥工艺:以甜菜碱含量保留率为指标,对干燥方式(常压和真空)以及铺盘厚度(0.4、0.8、1.2cm)进行考察;(4)成型工艺: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为指标,运用综合加权系数评分法评价,分别对湿法和干法制粒的辅料种类、配比等进行考察;在干法制粒中以一次成型率为指标,对干法制粒机工艺参数(送料、压片、制粒频率)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参数;总混工艺条件通过设置不同时间,根据辅料和主药混合色泽外观情况,确定混匀最少时间;颗粒装量根据中国药典枸杞子饮片规定用量及本试验中出膏率计算;临界相对湿度根据颗粒在不同饱和盐溶液中的吸湿率绘制临界相对湿度曲线得到。(5)中试研究:根据以上工艺考察结果确定颗粒制备工艺,进行中试放大三批样品。(6)量质传递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测定实验室自制颗粒同批次饮片、提取液、浓缩清膏、干浸膏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根据其相似度评价成分在各中间体中的保留情况。(7)稳定性研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确定其贮藏条件和有效期。3.质量标准研究:以中试三批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来源、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特征图谱、含量测定、规格、贮藏,同时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规定。结果:1.采集自宁夏、青海、甘肃三个产地共15批原药材饮片的质量检测结果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水溶性固形物不得少于49.7%作为饮片入选标准。2.最佳制备工艺:取枸杞子饮片,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5h,煎煮时间1h,煎液用200目筛滤过;第二和第三次,加6倍量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三次滤液浓缩(60℃,-0.07~0.085MPa)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清膏,然后铺盘(厚度≤0.8cm)真空干燥(60℃,-0.06~0.085MPa),粉碎,取适量干浸膏粉加入处方量的30%β-环糊精和0.1%硬脂酸镁,混合5min,使用干法制粒机(KCG-25B智能型),压力为3-3.5MPa(常规制粒参数),装一级制粒2.0mm,二级制粒1.8mm筛网,送料、压片、制粒频率分别为10Hz、20Hz、20Hz,进行干法制粒,在一号筛至五号筛之间的颗粒为合格颗粒,包装(CRH<82%),每袋装量5g;量质传递特征图谱相关性结果表明所制成的配方颗粒较好的保留了饮片所含的成分;稳定性研究数据尚在收集中。3.建立了枸杞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以薄层(TLC)法进行鉴别;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规定了7个特征峰;以甜菜碱为指标成分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以上质量标准各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起草说明。结论:本文制备出了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经中试放大后验证参数明确、稳定可行、质量可控;所建立的质量标准适用可靠,可为枸杞配方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吴迪[7](2021)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回顾性分析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回顾性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差异性,评价二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学指标。2对比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汤剂干预COPD模型大鼠的效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设计COPD临床回顾性调查表,搜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COPD患者,依据中药剂型的不同将病例分为颗粒剂组和饮片组,观察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医证候、中药组成、中西医治疗及相关疗效指标,分析比较两种中药剂型的临床治疗效果。2实验研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六味补气颗粒剂组)、对照组(六味补气饮片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取被动吸烟联合气管内滴注LPS的方法建立COPD肺气虚模型。从造模第15天开始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ml/kg·d灌服,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灌服六味补气颗粒剂和六味补气汤剂,剂量均为0.5g/kg·d,每日1次。以上各组均连续给药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10的含量及NF-κB的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1.1一般情况本课题研究共纳入病例306例,颗粒剂组95例,饮片组2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有无吸烟史、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情况未见显着差异。1.2中医证型分布痰热郁肺证、痰湿蕴肺证和痰瘀阻肺证均为两组COPD最常见的证候,其次为痰浊壅肺证、肺肾两虚证及肺气亏虚证,两组病例中医证型分布相当,未见显着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1.3组方用药规律两组病例使用频次较高的均为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药、补气药、补阴药和发散风寒药,两组病例高频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关联规则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二项关联规则、三项关联规则支持度较高的前10条药组中分别有7项、6项药组相同。颗粒剂组和饮片组常用药对均为清热化痰与止咳平喘的药物组合,两组用药组合相似。1.4中医证候疗效中药颗粒剂组中医证候临床总有效率为87.37%,饮片组为88.18%,两组间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1.5肺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经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及FEV1/FVC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配方颗粒和饮片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程度相当,未见显着性差异。1.6相关炎症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炎症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WBC、NEU-P、EOS、LYM及CRP指标改善程度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而饮片汤剂在改善患者ESR指数方面略优于配方颗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血气分析治疗后,饮片组患者PH值较治疗前未见显着性差异,两组患者PO2、PCO2及Sa O2各检测值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好转,虽然两组Sa O2指标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1.8平均中药费用中药颗粒剂组平均中药费用为48.33±32.21(元),饮片组平均中药费用27.35±18.16(元),配方颗粒明显高于中药饮片(约20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安全性评价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口服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汤剂后,大小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住院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2实验研究2.1肺功能与模型组相比,六味补气颗粒剂组和饮片汤剂组大鼠肺功能参数FEV0.3、FVC、FEV0.3/FVC水平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六味补气颗粒剂组和饮片汤剂组组间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2.2肺组织形态学与模型组相比,六味补气颗粒剂组和饮片汤剂组肺组织损害减轻,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损害减轻,平滑肌层和基底膜层增厚减轻,肺泡间隔轻度破坏。2.3血清炎症因子与模型组相比,六味补气颗粒剂组和饮片汤剂组IL-1β、IL-6及NF-κB含量显着降低,IL-10显着上升;六味补气颗粒剂组和饮片汤剂组组间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结论1基于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和动物实验机制验证开展的中药配方颗粒剂和饮片汤剂治疗慢阻肺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COPD疗效确切。2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炎症反应及缺氧状态等方面效果相当,二者无明显差异。由于颗粒剂便携方便,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中医临床应用。3中药配方颗粒剂和饮片汤剂对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肺功能、慢性气道炎症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推广应用奠定了实验依据。
梁剑晨[8](2021)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评价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等效性,为今后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亳州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界首市中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且明确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例100例(包含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三种证型),随机分为颗粒剂组50例,饮片组50例,颗粒剂组和饮片组在西医治疗常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指标(hs-CRP、SAA),其中60例患者(颗粒剂组30例,饮片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2.动物实验研究: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颗粒剂组、饮片组,每组8只。除了正常组正常饲养,其他各组均采用气管内滴入LPS加烟熏法构建COPD大鼠模型。造模第15天开始灌胃,按照成人体重70kg,人和大鼠间的换算系数6.3计算给药剂量,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颗粒剂组给予六味补气颗粒剂0.5g/kg/d灌胃,饮片组给予六味补气汤剂0.5g/kg/d灌胃,连续灌胃14天。结果:1.临床研究:纳入患者100例,脱落4例,有效病例总计96例,其中颗粒剂组46例,饮片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程、中医证型分布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CAT评分均有好转,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CAT评分指标改善程度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好转,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指标好转程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SA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hs-CRP、SAA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s-CRP及SAA水平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0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肺功能检测(颗粒剂组30例,饮片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L)、FVC(L)、FEV1/FV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FEV1(L)、FVC(L)、FEV1/FVC(%)均有上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FEV1(L)、FVC(L)、FEV1/FV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研究:造模周期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与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肺脏病理状态、肺功能、一般生理状态均具有显着差异,提示造模成功。给予灌胃治疗后,正常组大鼠肺组织管壁及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和肺泡结构完整,肺泡腔内无渗出物,肺泡间隔无破坏。COPD模型组大鼠气管粘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可见大量炎细胞渗出及纤维化,肺泡间隔断裂扩张、融合、呈肺大疱型肺气肿。颗粒剂组和饮片组大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少量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轻度破坏;模型组大鼠FEV0.3、FVC、FEV0.3/FVC水平显着下降(P<0.01),使用中药颗粒剂和饮片干预后,大鼠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IL-23及TNF-α水平显着上升(P<0.01),IL-4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颗粒剂组和饮片组IFN-γ、IL-23、TNF-α显着下降(P<0.01),IL-4显着上升(P<0.01);颗粒剂组和饮片组各指标水平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均可缓解COPD患者症状体征,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两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2、在COPD模型大鼠的应用中,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均能减轻气道损伤,改善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及Th17/Treg平衡有关。3、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效果相当,鉴于中药配方颗粒服用及携带更加便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袁慧莉[9](2021)在《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日益提升,人们对身体的健康问题关注度加深,而且我国中药系列产品的加工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对中药治疗信任度加深。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人奋起战“疫”,彰显中医药力量,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生产中药饮片企业如何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制定营销策略使得中药饮片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是需要解决并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以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对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天药业)中药饮片的营销策略展开研究。首先,本文整理了中药饮片行业现状,总结分类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理论,以便在后面对中天药业营销策略制定时有理论参考;其次运用PEST分析了宏观环境,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内部环境,归纳整理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将机会和威胁两个外部环境方面结合分析,同时通过对企业高管的访谈,了解企业营销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最后通过STP分析,选择了以甘肃省市场为核心,有针对性的发展外省市场,以中成药制药企业、医院、批发商和连锁药店等终端为主要目标市场,以便提升市场份额。通过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策略、基于成本数据的价格策略、基于传递便利的渠道策略和基于动态沟通的促销策略。为了保障营销策略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中天药业量身设定了适合其发展的营销策略,来更好应对市场考验,让中天药业在竞争环境中稳步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整合运用4P、4C、4D理论,改变了传统的以企业为发展中心的思路,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找准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差异化市场,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帮助中天药业快速发展。
王默然,孟凯,满萍,王好杰,刘春光[10](2021)在《潍坊市区基层中医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潍坊市区基层中医发展现状,分析归纳出基层中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取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潍坊市区(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高新区、寒亭区)129家基层中医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诊所)的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中医药医疗服务指标等现状,及其139位医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分析基层中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129家基层中医机构中有127家填写了业务用房面积,其中110家(86.6%)>80 m2,17家(13.4%)60~80 m2。124家填写了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其中53家(42.7%)10~30 m2,占比最高。75家填写了中药饮片种类,其中43家(57.3%)为100~199种,占比最高。107家填写了是否设置中药饮片单间,其中61家(57.0%)未设置。82家填写了中药饮片服务的相应设备名称,其中74家(90.2%)设置消毒锅,占比最高。114家填写了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最多的是艾灸(97.4%),其次是针刺(79.8%)和刮痧拔罐(50.9%)。139位中医从业人员中64位(46.0%)39~49岁占比最高;无研究生,中专74位(53.2%)占比最高。无主任医师,住院医师91位(65.5%)占比最高;45位(32.4%)中药种类识别<100种;119位(85.6%)未掌握中药炮制,48位(34.5%)背诵<100首方剂,50位(36.0%)未能背诵四大经典,均占比最高。2016-2018年每家机构中医门诊量与中药饮片处方量逐渐增加,中医非药物处方量也有所增加,但中医药收入变化不大。深入访谈总结出问题包括宣传不当、同行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医药分家、诊疗不规范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项目不足。结论:潍坊市区基层中医发展不均衡,应当在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中医药服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二、中药配方的现状与中医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配方的现状与中医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半夏泻心汤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1.5 治疗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6.1 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
1.6.2 胃镜下疗效 |
1.6.3 生活质量(PRO量表)评分 |
1.6.4 安全性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研究完成情况 |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2.3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4 2组胃镜下疗效比较 |
2.5 2组PRO量表评分比较 |
2.6 2组安全性评价 |
3 讨 论 |
(2)近五年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入选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数据提取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检索情况 |
2.2 发表时间 |
2.2 作者单位 |
2.3 文献研究内容 |
2.3.1 质量控制 |
2.3.2 与传统中药饮片比较的优劣势 |
2.3.3 存在问题 |
2.3.4 解决方案 |
3 讨论 |
3.1 文献整体 |
3.2 文献内容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小结 |
(3)两种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1.1 哮喘病名溯源 |
1.2 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哮喘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2.1 哮喘的流行病学 |
2.2 哮喘的病因 |
2.3 哮喘的发病机制 |
2.4 哮喘的西医治疗 |
3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研究概述 |
3.1 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的理论基础 |
3.2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
3.3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类型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皮肤反应 |
3.2 疗效指标 |
4 疗效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1.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1.4 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可比性分析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1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感冒次数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ACT评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AQLQ评分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年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年感冒次数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T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QLQ评分比较 |
4 两组治疗后皮肤反应比较 |
4.1 两组患者三伏贴后皮肤反应评分比较 |
4.2 两组患者三九贴后皮肤反应评分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配方研究现状 |
1.1 敷贴配方组方规律 |
1.2 敷贴配方用药规律 |
2 “冬夏并治”穴位敷贴的概念 |
3 “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所选药物与腧穴分析 |
3.1 组方分析 |
3.2 选穴分析 |
4 疗效分析 |
4.1 组内比较分析 |
4.2 组间比较分析 |
5 “冬夏并治”穴位敷贴两种配方疗效相当的机理探讨 |
6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4)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吸湿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一章 五味子标准汤剂的制备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
2.2 药材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
2.3 五味子标准汤剂制备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评价指标 |
2.2 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
2.3 配方颗粒干燥工艺研究 |
2.4 配方颗粒制粒工艺研究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五味子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提取物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五味子提取液制备 |
2.2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3 鞣质含量测定 |
2.4 单糖含量测定 |
2.5 总多糖含量测定 |
2.6 有机酸含量测定 |
2.7 五味子提取液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Tg)测定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五味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性状 |
2.2 鉴别 |
2.3 检查 |
2.4 指标性成分含量检测 |
2.5 含量测定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5)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近20年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述评 |
一、前言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五、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 |
六、文献质量评估结果与结论 |
七、讨论 |
八、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我国中成药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分析 |
一、前言 |
二、中成药的概念 |
三、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
四、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
五、中成药常见剂型与制备 |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以连花清瘟胶襄为例 |
七、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
八、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 |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 |
1. 临床问题 |
2. 中成药遴选 |
3. 文献检索 |
4. 纳排标准与资料提取 |
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6. 证据综合分析 |
7. 证据体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
8. 推荐意见形成 |
三、结果 |
1. 研究概述 |
2. 推荐意见及其证据描述 |
2.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
2.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
2.3 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 |
2.4 咳嗽变异性哮喘 |
4. 指南质量评价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组 |
附录2: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
附录3 常用产品使用临床情况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临床应用指南》常用产品临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慢性持续续期中成药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成药的调查问卷 |
附录5 新增中成药及修改意见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中成药品种及修改推荐意见调查问卷 |
附录6 中成药筛选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枸杞子饮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初步研究 |
1.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试药 |
2.枸杞子甜菜碱含量测定研究方法 |
2.1 甜菜碱固相萃取原理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及色谱分析条件 |
2.3 重现药典方法时存在问题 |
2.4 “提取液 1”和“提取液 2“纯化与不纯化回收率测定 |
本章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1.仪器与试药 |
2.15批次饮片质量检测 |
3.制备工艺路线设计 |
4.提取工艺研究 |
4.1 单因素实验 |
4.2 正交实验 |
4.3 固形物(干浸膏)得率的测定 |
4.4 指标成分的确定及检测 |
4.5 验证试验 |
5 浓缩工艺研究 |
5.1 提取液制备 |
5.2 浓缩方式考察 |
5.3 样品中指标成分含量的测定 |
6.干燥工艺研究 |
6.1 干浸膏粉甜菜碱含量的测定 |
6.2 常压和真空干燥 |
6.3 干燥铺盘厚度 |
7.成型工艺研究 |
7.1 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
7.2 湿法制粒工艺研究 |
7.3 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
7.4 总混工艺条件的确定 |
7.5 颗粒装量的确定 |
7.6 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 |
8.中试研究 |
8.1 中试生产所用药材饮片及进货单位 |
8.2 试验方法 |
8.3 半成品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 |
8.4 中试工艺数据 |
9.量质传递特征图谱相关研究 |
10.中试稳定性研究 |
10.1 影响因素试验 |
10.2 加速试验 |
10.3 长期试验 |
本章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枸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仪器及试药 |
2.枸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2.1 性状 |
2.2 鉴别 |
2.3 检查 |
2.4 浸出物测定 |
2.5 特征图谱 |
2.6 含量测定 |
3.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3.1 质量标准草案 |
3.2 枸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本章讨论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配方颗粒及枸杞子研究进展概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7)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回顾性分析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Index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设计病案调查表 |
2.2 病案的检索与填写 |
2.3 数据库的建立与规范化 |
2.4 病例分组与分析 |
2.4.1 一般情况 |
2.4.2 中医证型分布及组方用药情况 |
2.4.3 中医证候疗效 |
2.4.4 肺功能 |
2.4.5 相关炎症指标 |
2.4.6 血气分析结果 |
2.4.7 平均中药费用 |
2.4.8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分布 |
3.2 一般情况 |
3.2.1 两组病例性别?吸烟情况 |
3.2.2 两组病例年龄?病程?住院时间 |
3.2.3 病情严重程度 |
3.2.4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2.5 组方用药规律 |
3.3 疗效比较 |
3.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2 肺功能结果比较 |
3.3.3 相关炎症指标比较 |
3.3.4 血气分析比较 |
3.4 平均中药费用 |
3.5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况及立题依据 |
4.2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 |
4.2.1 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体征 |
4.2.2 改善患者肺功能 |
4.2.3 改善患者炎症反应 |
4.2.4 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
4.3 中药配方颗粒的经济学评价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模型建立 |
2.2 分组及给药 |
3 观察指标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大鼠肺功能 |
3.3 大鼠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
3.4 大鼠血清炎症因子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5.1 大鼠一般情况 |
5.2 大鼠肺功能 |
5.3 大鼠肺组织形态学 |
5.4 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6 讨论 |
6.1 中药配方颗粒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 |
6.2 中药配方颗粒改善COPD大鼠的炎症反应 |
6.2.1 慢性炎症在COPD病程中持续存在 |
6.2.2 改善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 |
6.2.3 降低COPD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浓度 |
7 结论 |
8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综述 补益肺肾法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录 |
(8)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试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补气法治疗COPD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表 |
(9)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
1.3.1 研究工具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药饮片的概念 |
2.1.2 市场营销的概念 |
2.2 营销相关理论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4C营销理论 |
2.2.3 4D营销理论 |
2.2.4 组合营销理论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章 中天药业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中天药业概况 |
3.2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现状 |
3.2.2 价格现状 |
3.2.3 渠道现状 |
3.2.4 促销现状 |
3.3 中天药业营销问题分析 |
3.3.1 访谈内容和结果分析 |
3.3.2 调查问卷内容和结果 |
3.3.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3.4 中天药业营销问题成因分析 |
3.4.1 营销观念落后 |
3.4.2 产品研发力度不大 |
3.4.3 市场调研不深入,定位模糊 |
3.4.4 管理人才少,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中天药业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中药饮片市场发展现状 |
4.2.2 同业者的竞争程度 |
4.2.3 替代品的威胁 |
4.2.4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5 购买者议价能力 |
4.2.6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3.1 中天药业资源现状 |
4.3.2 中天药业能力现状分析 |
4.4 SWOT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第五章 中天药业STP分析及营销策略优化 |
5.1 中天药业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策略优化 |
5.2.1 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营销策略 |
5.2.2 基于成本数据的价格营销策略 |
5.2.3 基于传递便利的渠道营销策略 |
5.2.4 基于动态沟通的促销策略 |
第六章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组织结构保障 |
6.1.1 优化组织结构 |
6.1.2 构建信息化协同平台 |
6.2 资源投入保障 |
6.2.1 人才资源投入 |
6.2.2 品牌宣传投入 |
6.2.3 质量检测投入 |
6.3 技术研发保障 |
6.4 团队建设保障 |
6.4.1 培训 |
6.4.2 多部门合作机制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策略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B 市场调查问卷——客户需求调查问卷表(企业客户) |
附录C 市场调查问卷——客户需求调查问卷表(消费者客户)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潍坊市区基层中医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 |
2.2 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开展种类及占比 |
2.3 中医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
2.3.1 基层中医机构中医从业人员年龄构成 |
2.3.2 基层中医机构中医从业人员学历及职称构成 |
2.4 中医从业人员理论和临床能力调查 |
2.4.1 中药识别种类及掌握中药炮制 |
2.4.2 方剂背诵及四大经典背诵种类 |
2.5 2016-2018年基层中医机构医疗服务指标 |
2.6 深入访谈情况 |
3 讨论 |
3.1 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潍坊市区基层中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
3.1.1 缺乏中医药优秀人才 |
3.1.2 医药分家 |
3.1.3 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不足 |
3.1.4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不规范 |
3.1.5 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不足 |
3.2 对策与建议 |
3.2.1 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 |
3.2.2 医药结合 |
3.2.3 提高中医药基础服务条件 |
3.2.4 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 |
3.2.5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
四、中药配方的现状与中医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夏泻心汤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李玉婵,赵玉斌,刘金里,白亚平,杨帅,孙艳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33)
- [2]近五年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文献分析[J]. 陈莉,王盛,杨静,李立华,汪永忠,夏伦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7)
- [3]两种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观察[D]. 杨月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郑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王建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赵小军.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回顾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 吴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梁剑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研究[D]. 袁慧莉. 兰州大学, 2021(02)
- [10]潍坊市区基层中医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王默然,孟凯,满萍,王好杰,刘春光.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