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林进添[1](2020)在《跨界融合视角下“Π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普遍被采用的传统业务型、对接考试型和兼顾型等3类资产评估课程设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专业人才需要。资产评估学科本身具有强大的融合性和同化性,可以与诸多学科领域进行跨界和融合。跨界融合进行课程重构是"Π型"资产评估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基于校内学科布局和课程资源情况,以"Π型"资产评估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跨界融合视角下对资产评估专业类课程进行重构;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模块课、专业素质拓展课等3大类,建议执行"6+2+1"的课程修读模式。
赵兴莉,夏鑫,庄超[2](2020)在《执业能力导向下资产评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执业能力提升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执业能力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分析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执业能力内涵,借助"洋葱模型"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角度对资产评估执业能力内容内涵进行了重分类,同时构建了基于执业能力提升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图。最后,以调研为基础,对我国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执业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对策。本文认为,针对资产评估专业应用性学科特点,以"执业能力"提升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助于厘清人才培养目标、匹配性搭建课程体系、适应性选择课堂教学方式、突出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刘国超,张文霞[3](2020)在《对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论基础的探讨》文中认为高等教育相关理论对高质量的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在学术研究和高校现状两个层面重新审视了高等教育相关理论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包括社会主义改造课程理论、学科结构理论和人文主义课程理论在内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相关理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实践观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路径,以期可以为业界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提供参考。
张煦[4](2019)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资产评估专业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例如会计学、经济管理学等。然而,由于资产评估专业在高等教育开设时间还相对较短,所以其课程体系还有待完善。现阶段,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对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予以设置。本文主要以评估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为立足点,以资产评估行业特征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结合,对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郑慧娟,李福全[5](2017)在《新形势下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资产评估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兴业务不断拓展。随着《资产评估法》的出台,资产评估从业人员门槛降低,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也进行了改革,未来评估师将趋于专业化。资产评估专业课程建设需要适应这些变化,结合专业背景合理确定学科定位,解决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课与选修课、考证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并相应地完善资产评估学科体系建设、加快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叶建华[6](2016)在《资产评估专业培养模式改善的探讨》文中指出资产评估专业在高校已经招生多年,对于培养模式大家始终在研究,以期待形成更好的模式。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借鉴有关学校的培养模式,指出了资产评估专业特点,提出了改善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改进的意见,以供教学培养借鉴。
张静静[7](2014)在《从就业视角探讨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文中研究表明资产评估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实务性较强,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因此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跟随就业形势,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资产评估专业课程的设置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资产评估专业本身的性质和知识结构,资产评估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就业趋势等因素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合理地构建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更
王景升[8](2012)在《完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文中指出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素质、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的关系、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想。
夏鑫,梁美健,赵兴莉[9](2012)在《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阐明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优化的背景,分析了目前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目标不到位、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提出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优化的基本原则,即,明确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及增强动手能力。
熊伟[10](2011)在《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资产评估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资产评估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而且积极地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并有效地规范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资产评估以其专业化社会中介的身份,成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交易的双方提供公平、公允、公正的专业意见,有效地保障了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进行,为经济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资产评估市场已经转型,正朝着服务对象多元化、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资产评估已渗透到企业改制、金融监管、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已经转型的评估市场,评估行业如何应对已经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智能的最基本载体,是推动和实现组织创新的第一资源,而注册资产评估师则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评估行业现已经拥有数万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和从业人员,为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随着资产评估的市场转型,高质量的多元化的评估业务对资产评估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资产评估人员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状态日渐明显。资产评估高端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提到立业、兴业的高度来研究。提高评估人员的胜任能力,对于评估行业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胜任能力的界定和胜任能力框架的明晰,对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而言,是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行业主管机构而言,评估行业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设置准入门槛,安排后续教育内容。而对于资产评估学历教育而言,是教育部门科学设定评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与评估市场需求衔接的指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拟定了如下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导论。交待了论文的写作动机,分析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介绍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并概括了研究贡献和局限性。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主要对国内外有关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的相关理论。论文首先分析的是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专业定位问题,然后对胜任能力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最后从市场细分的角度确立了资产评估的主要业务领域。第四部分构建了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框架。该部分首先阐述了注册资产评估的基本胜任能力的内容,系统论述了细分市场下从事不同评估业务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特殊胜任能力,最后构建出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框架。第五部分从学历教育的角度探讨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取得和养成。在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研究中,论文首先分析了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必要性,在对我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情况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体系。第六部分从准入制度的角度探讨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识别与衡量。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现状,然后详细地开展了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国际和国内借鉴研究,提出我国新型的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构建设想。第七部分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探讨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保持和提升。在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研究中,以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为起点,详细阐述了我国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具体设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二:第一:由于资产评估的边缘性质和资产评估细分市场的复杂性,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界定本身就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系统地研究。在业务分类的基础上对从事不同类型评估业务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进行匹配性分析,会受到专业交叉及边缘化制约,从而使这一研究变得困难和复杂。随着评估市场的转型,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等新兴评估领域的出现对评估人员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构建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框架的时候将新的评估领域纳入其中。第二:本文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对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重新规划和设想,本文提出了改革现行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的设想,并对设立见习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提出较为具体的思路。当然,由于作者能力有限,这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受现实条件的约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期待在未来不断完善。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的学历教育、科学的准入制度和有针对性的后续教育。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胜任能力的取得和养成、识别和衡量、保持和提升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力图全面系统地把培养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匹配关系及其具体要求做出较为深刻的阐述。
二、《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跨界融合视角下“Π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跨界融合与“Π”型人才 |
(一)跨界融合 |
(二)“Π”型人才 |
(三)基于学科跨界融合的“Π”型资产评估人才 |
三、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 |
(一)资产评估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
(二)资产评估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
四、“Π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构——基于跨界融合视角 |
(一)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
(二)课程体系重构方案——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 |
1. 专业基本情况 |
2. 可供跨界融合学科资源情况 |
3. 课程重构体系方案 |
五、结论 |
(2)执业能力导向下资产评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资产评估执业能力的框架 |
(一)执业能力内涵 |
(二)资产评估执业能力的内涵 |
1. 资产评估专业技能。 |
2. 资产评估专业素质。 |
3. 资产评估业务管理能力。 |
(三)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视角的执业能力要素再分类 |
1. 知识。 |
2. 技能。 |
3. 能力。 |
三、基于执业能力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二)基于执业能力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1. 以人才社会需求为核心,确定基于执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
2. 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
3. 以人才培养规格为指导,重塑课程体系、授课方式以及考评形式 |
4. 以用人单位的效果反馈以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修订 |
四、我国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执业能力的表现 |
(一)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 |
(二)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三)资产评估实验类课程缺乏统一标准 |
(四)授课方式仍然过于传统 |
(五)授课内容过于陈旧,落后于实务发展 |
五、完善基于执业能力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 |
(一)充分论证,确定差异化人才培养特色 |
(二)拓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执业能力提升 |
(四)强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更新 |
(五)构建“三维二元一目标形成性 |
六、结论 |
(3)对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论基础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重新审视相应基础理论的必要性 |
(一)学术研究现状 |
(二)高校现状 |
三、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的剖析及其实现路径 |
(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马克思的实践观理论 |
(三)人力资本理论 |
(四)课程设置相关理论 |
1.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
2.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
3. 人文主义课程理论 |
(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产评估行业新发展 |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 |
(一)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
(二)资产评估行业特征 |
(三)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内容设置 |
四、结语 |
(5)新形势下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产评估行业新发展 |
二、《资产评估法》相关条款分析 |
(一) 评估业务的执业门槛降低 |
(二) 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门槛降低 |
(三) 资产评估师专业化问题 |
三、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 |
(一) 学科定位不准确 |
(二) 片面强调专业课 |
(三) 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缺乏互补性 |
(四) 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 |
(五) 未与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相联系 |
四、对策建议 |
(一) 结合会计学专业背景合理确定学科定位 |
(二) 基础课的宽度与专业课的深度并重 |
(三) 以专业课为主、选修课为辅形成系列课程体系 |
(四)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 |
(五) 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
(7)从就业视角探讨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现状 |
二、就业视角的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
(一) 资产评估机构就业视角的专业课程设置 |
(二)企业就业视角的专业课程设置 |
(三)金融机构就业视角的专业课程设置 |
(四)政府管理部门就业视角的专业课程设置 |
三、基于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路线的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
(一)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综合发展路线的课程设置 |
(二)基于资产特性的专向评估发展路线的课程设置 |
(8)完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 |
二、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 |
2. 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
3. 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 |
三、完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想 |
1. 公共基础课设置应以经济学类课程为主导 |
2. 专业基础课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科相关程度 |
3. 专业核心课设置应注重课程的系统性 |
4. 专业方向课设置应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
5. 实践性课程设置应体现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
(9)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优化的背景 |
(一)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二) 资产评估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
(三) 提高资产评估专业学生市场需求的需要 |
二、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人才培养目标的阐释不到位, 培养规格不准确, 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 |
(二)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个性化和随意性比较严重 |
(三) 专业课时分布不合理, 专业课程比较集中, 学习压力大 |
(四) 实验及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应用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需要 |
(五) 没有针对资产评估新专业的特点而开设专业引导方面的课程 |
三、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优化的原则 |
(一) 坚持准确定位, 突出特色的原则 |
(二) 课程设置考虑专业共性和办学个性化相结合原则 |
(三) 保证课程合理衔接的基础上, 适当拉长专业培养时间跨度原则 |
(四) 坚持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 |
(五) 坚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专业动态引导原则 |
四、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优化的策略 |
(一) 对培养目标进一步阐释, 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 |
(二) 体现专业共性与办学个性, 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
(三) 拉长专业培养时间跨度, 均衡学生专业学习压力 |
(四) 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专业动手能力 |
(五) 强化专业引导, 使学生对专业有了解、感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 |
(10)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1.5 研究贡献与局限 |
1.5.1 本文的积极探索 |
1.5.2 本文的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展望 |
2 研究综述 |
2.1 胜任能力的研究 |
2.1.1 管理人员胜任能力的研究 |
2.1.2 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的研究 |
2.2 评估师胜任能力的研究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评估师学历教育的研究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2.4 评估师准入制度的研究 |
2.4.1 国外研究综述 |
2.4.2 国内研究综述 |
2.5 评估师后续教育的研究 |
2.5.1 国外研究综述 |
2.5.2 国内研究综述 |
3 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相关理论探讨 |
3.1 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专业定位 |
3.1.1 专业、专业人员与专业服务 |
3.1.2 本文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界定 |
3.2 胜任能力的基本理论 |
3.2.1 胜任能力的涵义与特点 |
3.2.2 "能力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
3.2.3 胜任能力框架 |
3.2.4 知识与知识结构 |
3.2.5 知识与胜任能力的关系 |
3.2.6 胜任能力要素 |
3.2.7 实践经验与胜任能力 |
3.2.8 本文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界定 |
3.3 资产评估的本质和特点与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 |
3.3.1 资产评估的本质及其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要求 |
3.3.2 资产评估的特点及其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要求 |
3.4 资产评估业务的分类研究 |
3.4.1 产权交易角度 |
3.4.2 涉及评估的法律法规的角度 |
3.4.3 本文对资产评估业务分类的界定 |
4 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框架 |
4.1 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基本胜任能力 |
4.1.1 职业知识 |
4.1.2 基本专业技能 |
4.1.3 职业道德 |
4.2 细分市场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 |
4.2.1 机器设备评估及其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 |
4.2.2 房地产评估及其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 |
4.2.3 企业价值评估及其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 |
4.2.4 无形资产评估及其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 |
4.2.5 资源类资产评估及其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 |
4.2.6 金融资产评估及其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 |
4.2.7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及其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 |
4.3 细分市场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框架 |
5 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取得与养成:学历教育研究 |
5.1 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必要性 |
5.2 我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情况的现状分析 |
5.2.1 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学历状况现状 |
5.2.2 我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总体情况 |
5.2.3 我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具体课程设置 |
5.3 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国际借鉴 |
5.3.1 美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及课程设置 |
5.3.2 英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及课程设置 |
5.3.3 澳大利亚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及课程设置 |
5.4 建立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体系 |
5.4.1 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 |
5.4.2 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院校选择 |
5.4.3 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 |
5.4.4 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
6 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识别与衡量:准入制度研究 |
6.1 我国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现状分析 |
6.1.1 我国资产评估准入制度总体状况 |
6.1.2 我国资产评估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
6.2 资产评估相关准入制度的借鉴 |
6.2.1 国外及香港地区评估师准入制度的借鉴 |
6.2.2 国内其他相关资格准入制度的借鉴 |
6.3 我国新型注册资产评估师准入制度的构建 |
6.3.1 基本原则 |
6.3.2 改革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 |
6.3.3 建立见习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 |
6.3.4 建立各类注册资格考试间的学科互认制度 |
7 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保持与提升:继续教育研究 |
7.1 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
7.2 我国资产评估继续教育情况的现状分析 |
7.3 完善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具体设想 |
7.3.1 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 |
7.3.2 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形式 |
7.3.3 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内容 |
7.3.4 基于胜任能力的继续教育课程设计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跨界融合视角下“Π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J]. 林进添. 中国资产评估, 2020(12)
- [2]执业能力导向下资产评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研究[J]. 赵兴莉,夏鑫,庄超. 中国资产评估, 2020(09)
- [3]对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论基础的探讨[J]. 刘国超,张文霞. 中国资产评估, 2020(05)
- [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 张煦.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1)
- [5]新形势下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 郑慧娟,李福全. 中国资产评估, 2017(09)
- [6]资产评估专业培养模式改善的探讨[J]. 叶建华. 金融管理研究, 2016(01)
- [7]从就业视角探讨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课程设置[J]. 张静静. 中国资产评估, 2014(01)
- [8]完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 王景升. 理论界, 2012(06)
- [9]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J]. 夏鑫,梁美健,赵兴莉.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2(01)
- [10]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D]. 熊伟.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