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嵌入式Linux的注塑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葛男男[1](2021)在《面向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图传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针对现有的无人机图传系统难以在功能及性能上皆满足全自主的电力巡检方案需求,结合无人机巡检远距离飞行、负载不宜过重等特性,本文设计了一款面向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图传系统,具备自主巡检所需功能,满足高清、实时、传输距离远和轻量化的要求。该系统提高了巡检效率,对输电线路巡检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为确保服务器在一键下发起飞指令后,图传系统能够配合无人机完成全自主的线路巡检工作,本文根据实际巡检任务来制定合理严格的巡检任务执行逻辑,并分析图传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要求,进而提出面向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图传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根据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及通信链路方案。(2)在系统硬件设计方面,考虑到系统的轻量化要求,针对图传系统功能要求选用以太网模块、4G模块、CAN模块、存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作为ARM核心板的外围必要电路,对这些模块的关键器件参数进行分析与选型,并完成各模块电路的优化设计。针对关键模块电路干扰问题,设计CAN隔离电路、网络隔离变压器电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叠层设计、器件布局、多层电路板布线三个方面进行PCB电路板的优化设计,从而减小系统的体积、质量,达到轻量化效果。(3)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为了解决系统同一时间处理的任务量及数据量较大问题,在应用层程序设计上采用多线程开发技术,在数据结构上设计环形缓存区,实现了多任务并发执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针对视频流延时的问题,设计基于RTSP流媒体传输协议的视频流传输方案,提高了视频流传输的实时性。针对系统定点拍照时存在受外界干扰而出现图片模糊的问题,设计基于参考模型的滑模控制器,通过控制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来提高图片拍摄的清晰度。此外,本文进行了Linux操作系统裁剪与移植,Linux设备驱动设计以及应用软件开发,按照巡检任务执行逻辑实现巡检任务和控制指令下发、飞行数据传输、相机控制、定点拍照并上传以及实时视频传输的功能。最后与自主研发的巡检无人机进行现场实际巡检作业,从功能和性能方面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孔祥基[2](2021)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机器人控制和交互》文中研究指明机器人的应用已经迅速扩展到娱乐、家庭、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随着集成电路、5G通信、嵌入式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控制,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是机器人发展的核心方向。基于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并融合视觉、听觉等感知技术,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交互能力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小型人形机器人领域,低成本的控制器和开源、移植性高、可裁剪性高的操作系统组成的控制系统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机器人二次迭代更新的速度。因此,本文基于ARM架构的硬件平台,结合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以建立高性价比的交互控制系统为主要目标。通过结合其他硬件模块,及开源软件资源,实现机器人的语音交互控制,视觉信息在局域网内的采集压缩传输。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以ARM架构的S3C2440为硬件核心,移植嵌入式Linux系统及其他开源软件资源,搭建起了一个人形机器人控制系统。2.以搭建的软硬件系统为基础,在嵌入式Linux系统内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结合语音识别模块、语音合成模块,实现机器人语音交互控制,完成了语音识别芯片在Linux系统下的驱动开发,及在Linux系统下机器人舵机、语音合成芯片等硬件设备的使用。在此过程中介绍了UART、SPI等通信协议以及Linux系统下字符设备驱动开发、SPI总线设备驱动的开发。3.基于Linux中的v4l2视频应用框架、USB摄像头驱动框架、H264编码、RTP协议等相关技术,并借助无线网卡和USB摄像头,模拟实现机器人视觉信息采集压缩,并通过网络发送至上位机。
黄永旺[3](2021)在《中央空调管理控制计费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中央空调的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给中央空调的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中央空调部署在智能建筑上时,随着建筑楼层数量的增加,中央空调的体系也变的更加庞大、复杂。这就使得人们对于中央空调的管理和控制也变得愈发困难。在中央空调设备难以实现监管的情况下,其按照使用面积进行电费分摊中的不合理之处也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人们对中央空调分户计费模式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因此许多智能建筑不得不在中央空调管理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用于电费分摊的分户计费系统,这两个系统使用对象一致,却又相互独立,大大提升了中央空调管理上的难度。现阶段如何对智能建筑中的中央空调进行管理控制、计费分摊也为当前智能控制领域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中央空调的管理控制、计费分摊这两个方向上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然后围绕A公司生产的多联机系列中央空调进行方案制定。按照其功能需求,将中央空调的管理控制功能和计费系统相整合。最后从硬件方案,软件架构、计费算法等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为多联机系列中央空调提供了一套功能齐全的解决方案。在硬件方案的制定上采用了嵌入式平台,围绕ARM和FPGA进行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它以ARM处理器为控制核心,利用FPGA拓展出16路RS485接口,在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下,不仅将中央空调设备的可接入数量拓展到4096台,而且为中央空调设备状态信息的获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在软件架构的设计上采用了 B/S架构,允许用户在Web浏览器中对该系统进行访问。在Web服务器中使用html实现Web页面的设计,完成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基于CGI标准进行Web服务器脚本的开发,实现Web前后端的接口设计,它为Web端表单的提交、控制指令的下发提供数据交互功能。在计费算法的优化上,选择时间计量型计费方式,在基于使用时间进行电费分摊的计费原理上加入空调室内机功率这个因素对其改良,并在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中实现,配合SQLite数据库完成中央空调的计费分摊、存储、显示等功能。文章最后对设计方案中系统监控、远程控制、计费分摊三个功能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指出误差产生原因和下一步的处理方法及研究方向。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功能符合设计需求。
杨鹏翔[4](2021)在《基于KEBA控制器的伺服节能注塑机电控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注塑机作为塑料制品的核心生产加工设备,随着现代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整机节能这项指标被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由于整机的价格低廉,注塑机使用企业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存在大量使用液压阀控系统注塑机的现象,该类注塑机有能耗高、效率低的缺点,并且其油泵的供油量无法随着实际生产工艺及时作出调整,导致溢流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针对该类注塑机进行节能改造具有实际意义,并且符合目前注塑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所倡导的节能降耗的要求。本文采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一种控制器——KEBA控制器,对液压阀控系统注塑机进行节能改造,给出了驱动系统和电控系统的改造方案。KEBA控制器完成上位机指令进行整机的信号处理,伺服驱动器通过KEBA控制器的上位机指令对伺服电机进行驱动,从而对整机压力和流量进行闭环控制。首先分析了液压阀控系统注塑机的能耗问题,发现利用此类注塑机进行生产时,存在由于液压阀溢流引起产生的高能耗。其次对节能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进行研究,通过能耗分析,验证节能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针对节能注塑机的电控系统,以KEBA控制器作为节能注塑机的上位机控制器对其动力驱动模块、顺序控制模块、注射系统的闭环控制模块、料筒温度控制模块进行设计,对整机的伺服驱动器控制方式、压力和流量的切换控制和电控系统的信号动作流程进行研究,并对KEBA电控系统和伺服驱动器的软件进行研究和优化。接着对型号为HTF100W1的液压阀控系统注塑机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同步闭环改造方案,实现对整机能量需求的匹配和自动调整,减小溢流带来的能源损耗。然后利用simulink建立了改造后的系统模型,对改造后的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利用改造后的注塑机进行实际生产,分析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和注射压力、注射速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了节能改造工作的有效性,采用KEBA控制器的节能注塑机的电控系统相比之前的液压阀控系统注塑机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节能注塑机中还采用闭环控制卡和基于伺服阀的注射系统闭环控制结构,能够满足注塑制品对注塑机电控系统的需求。本文在节能改造过程中,还提出了一种定量泵并泵改造方案,可以满足瞬时大流量的工况要求。
王知恒[5](2021)在《InfiniBand网络协议层软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高速发展与大数据技术的普及,高性能网络数据传输逐渐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无限带宽网络(InfiniBand,简称IB)是一种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通信技术,它被广泛的应用于高性能计算与数据中心网络场景中。本文对无限带宽网络协议层软件技术进行研究。为解决实时流数据传输中面临的传输速率难点问题,本文基于ARM和FPGA异构的嵌入式无限带宽网络板卡,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限带宽网络数据链路的数据分发软件,实现了从嵌入式无限带宽网络板卡向多个目标服务器节点的高速实时流数据分发。为精简无限带宽网络数据分发软件的网络架构,本文设计了嵌入式IPoIB软件,在嵌入式无限带宽网络板卡上支持了TCP/IP协议与无限带宽网络协议转换,实现了IP报文在无限带宽网络链路上的发送与接收。测试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无限带宽网络数据分发软件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稳定在9GB/s以上,并能够正确处理系统出现的异常。本文设计的嵌入式IPoIB协议转换软件在嵌入式无限带宽网络板卡上正确运行,能够支持多种IP报文的发送,并正确解析接收到的IPoIB数据包。
唐李白[6](2020)在《塑料注射成形生产中模腔异物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塑料以其优良性能,已成为与钢铁、木材和水泥并驾齐驱的新型基础材料。注塑机作为塑料最主要的成形装备,在注射成形的合模阶段,若模具型腔内残留未脱落的塑料制品等异物,极易造成模具损坏等安全事故,因而研发注射成形生产中模具型腔异物的检测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并开发出模具型腔异物的视觉检测嵌入式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基于整体灰度和局部轮廓信息的图像快速精准匹配算法。首先要将预处理后的图像划分成尺寸相等的多个矩形窗口,然后基于图像整体的灰度信息,计算直方图并通过巴氏距离算法进行相似度比较,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物,再通过基于局部轮廓信息的模板匹配算法进行模腔异物的精确检测。模腔异物检测的总耗时小于200ms,保障了视觉检测系统的实时性。(2)建立反色对比、统计判断和阈值自学习等视觉检测方法。对于异常图像和均匀图像,分别采用反色对比算法和基于平均值、标准差的统计判断算法进行处理。采用自学习算法来确定模板阈值,以消除光照强度不稳定和模具抖动等因素对检测精度的影响。提高了视觉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使视觉检测系统能准确识别出1cm2的异物。(3)综合考虑机器视觉的技术特点和注射生产过程的实际工况以及相应的工艺需求的基础上完成嵌入式模腔异物视觉检测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开发。视觉检测系统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图像摄取模块、运算识别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机器控制模块,软件部分包括图像匹配算法设计和基于QT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其中人机交互界面是基于QT的嵌入式版本QT/Embedded人机交互界面开发软件进行研发的,实现可视化操作。最后对所开发的模腔异物视觉检测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嵌入式视觉检测系统能够满足注射成形实际生产中模具型腔异物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
朱伟[7](2020)在《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煤矿用掘进机广泛采用地面通用型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工程专用控制器作为控制平台,通用型PLC并未考虑煤矿行业的特殊应用场景,存在维护不便、成本高和跨平台移植难等问题,工程专用控制器防护性能较好,但大多依靠外购进口品牌。为解决控制平台的上述问题,针对四回路悬臂式掘进机,依据其控制需求,开发了掘进机专用嵌入式软PLC作为系统控制平台,设计了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开发了控制平台硬件电路,移植了Linux操作系统并做实时化改造,针对硬件电路开发Linux底层驱动。在此嵌入式平台上移植软PLC的运行时系统,通过开发软PLC的设备描述文件和I/O驱动,开发层操作的变量逐层映射到底层硬件,实现开发层对控制平台的可操作,把嵌入式平台转化为标准化的PLC设备。在嵌入式软PLC控制平台上,开发了掘进机电磁比例多路换向阀控制应用程序,引入斜坡控制、PID控制和数字滤波功能。分别采用控制平台与液压试验台的PWM接口驱动电磁比例多路换向阀,通过对比稳态比例特性曲线形态,验证了控制平台的比例控制功能稳定且响应速度满足要求,并通过其余接口功能测试,验证其实现了掘进机控制需求的所有接口功能。开发的嵌入式软PLC实现了掘进机控制的软逻辑、模块化、标准化和平台化,便利了跨平台移植且节约了开发成本,软PLC开放的智能算法接口也为掘进机先进控制功能的实现提供稳定平台。
周遂之[8](2019)在《4G网络无人机控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迅速,小型无人机具有构造简单、操作简易等特点,被应用于诸多领域。但由于无人机行业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无人机造成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为了解决无人机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健全行业规范和适航规章,约束无人机空域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民用无人机监管系统,采用技术手段监管空域交通规范。然而小型无人机存在无线信道资源匮乏、通信距离受限等问题,给无人机统一监管带来了挑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对小型无人机控制站及其通信链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将无人机接入TD-LTE网络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对实现4G网络无人机控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无人机端、地面控制站、TD-LTE通信承载网络为核心的系统架构,并给出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和软件线程控制设计。之后搭建了无人机模拟飞行测试平台,对无人机飞行控制功能进行模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系统控制机制以及应急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以自定义通信协议完善无人机控制流程、以连续控制指令机制保障无人机实时通信、以控制指令描绘无人机飞行轨迹解决在GPS信号缺失环境下无人机无法正常返航的改进方案。最后,根据无人机飞行特点设计测试方案。采用实际飞行测试无人机飞行控制功能,模拟飞行测试来验证无人机在网络环境较差或极端情况下的表现。最终结果表明,整个系统满足设计需求。本文工作总结如下。在搭建民用无人机监管平台的背景下,提出了以TD-LTE网络承载无人机与地面站通信数据的方案,借助TD-LTE网络覆盖广、数据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解决了由于普通无人机控制距离受限而引起的跨地域监管难题。与此同时,网络的不稳定性也给无人机远程控制带来了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控制指令的无人机智能返航方法,应用于无人机与控制站通信故障的情况下,解决传统无人机返航方法在GPS信号缺失的环境下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王银[9](2015)在《基于ARM的工业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工业终端是一种上位机管理控制器,它主要负责发送数据命令来控制和监控下位机执行驱动器,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控制、管理和优化,来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工业终端是由主控制器模块、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其中,主控制器是工业终端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负责协调其它功能模块的有序运行,而且还需提供人机交互接口和完成数据处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然而,传统工业终端设备大多以PLC或单片机等低速微处理器作为主控制器,导致整个终端系统性能低下、人机交互不友好、外围扩展性差、升级维护成本高等诸多缺点,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变化的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注塑机机械手应用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工业终端的设计方案。该终端采用德州仪器生产的ARM系列的工业级芯片AM3358作为核心处理器,集成扩展其他功能模块电路,通过以太网或者其它通信模块接口与下位机(注塑机机械手执行驱动器)进行通信,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查询和管理;在硬件平台基础上,裁剪、移植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应用Java语言开发应用软件,并实现其它各个模块的功能。本文首先对注塑机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结合当前工业控制现状趋势,根据注塑机应用需求,进行软硬件选型,并给出总体方案设计。然后对硬件平台的主要模块的设计思路及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Boot Loder启动原理且予以实现,裁剪定制Linux内核,制作Android文件系统,实现Android操作系统的定制,为上层应用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运行环境。其次,根据注塑机应用设计显示模型框架,实现主要的功能模块界面,应用Java语言开发实现人机交互,并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介绍。最后,制定通信协议和数据库制表,完成数据存储和通信等功能,并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软硬件运行稳定可靠,人机交互友好、易扩展升级,完全可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
胡朱华[10](2012)在《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注塑生产残留物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两者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传统手工业和制造加工业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传统的注塑行业中,由原来的纯手工压膜和脱模逐步地发展成使用机械手压膜和脱模,但由于在塑料制品脱模的过程中,会出现脱模不够彻底的现象。例如,有注塑件残留,异物进入等,故需要人工干预,导致机械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将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目的是利用嵌入式机器视觉技术快速的检测出注塑生产中的残留物,用自动检测技术来代替人工的看护,实现对塑料制品脱模过程的监控,提高了注塑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设备的损耗。本系统采用了基于TQ2440嵌入式硬件平台,并结合嵌入式图像处理的算法实现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检测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检测系统的需求,选取TQ2440作为系统的硬件平台,分析并比较了几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缺点,选取了嵌入式Linux系统作为平台的操作系统。并据此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2、研究了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的方法,选取适合本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分析了图像在平滑处理过程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法,使得预处理后的图像更有利用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分析了影响本系统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模具的形状等,经过多次重复性试验,选取了较为准确的图像阈值。3、重点分析并研究了检测系统的图像处理的相关算法,并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图像的差影算法作为基本算法,并对现有的差影算法作了一些改进,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效率,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4、分析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并辅以相应的外围设备以及图像采集设备OV9650模块,研究了Bootloader程序的移植、嵌入式Linux系统的移植以及文件系统的构建,编写了本系统的摄像头模块的驱动程序。5、设计开发出本检测系统的应用软件,通过交叉编译工具编译并下载到硬件平台,结合机械部分进行了设备联合调试工作。最后在现有的注塑机上进行试验,并对本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嵌入式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在注塑行业的注塑制品残留物检测中,并利用图像预处理技术和改进型的差影算法动态地检测注塑制品残留物,考虑到注塑现场的环境因素,部分的使用光补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更高效的、快速的提高检测率。另外,本检测系统利用了现有注塑机的特点,不需任何大的改动,可以直接安装到现有的设备上进行检测工作,通过实验的测试和分析,并联合实验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的分析表明,本系统的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初期的预定目标,对整个注塑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嵌入式Linux的注塑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嵌入式Linux的注塑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图传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之处 |
1.4 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功能及非功能要求 |
2.1.1 巡检任务执行逻辑 |
2.1.2 功能和非功能性要求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系统执行流程 |
2.2.2 系统整体框架 |
2.3 系统软硬件平台选择 |
2.3.1 系统硬件平台选择 |
2.3.2 系统软件平台选择 |
2.3.3 系统通讯链路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结构 |
3.2 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
3.2.1 ARM核心板 |
3.2.2 以太网模块 |
3.2.3 CAN模块 |
3.2.4 4G模块 |
3.2.5 数据存储模块 |
3.2.6 电源模块 |
3.3 PCB设计 |
3.3.1 PCB叠层设计 |
3.3.2 器件布局 |
3.3.3 多层电路板布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总体框架 |
4.2 控制器设计 |
4.2.1 无人机速度运动模型 |
4.2.2 参考模型设计 |
4.2.3 基于MRSMC的速度控制器设计 |
4.3 系统应用层软件开发 |
4.3.1 多线程开发设计 |
4.3.2 数据读取子线程设计 |
4.3.3 数据更新子线程设计 |
4.3.4 数据发送子线程设计 |
4.3.5 视频流传输子线程设计 |
4.3.6 图片上传子线程设计 |
4.4 Linux操作系统移植 |
4.4.1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
4.4.2 u-boot移植 |
4.4.3 Linux内核移植 |
4.4.4 根文件系统构建 |
4.5 Linux驱动设计 |
4.5.1 以太网驱动设计 |
4.5.2 CAN驱动设计 |
4.5.3 4G驱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系统硬件电路测试 |
5.1.1 硬件电路测试平台 |
5.1.2 硬件基础电路测试 |
5.1.3 硬件模块接口测试 |
5.2 系统整体测试 |
5.2.1 系统测试平台及环境 |
5.2.2 系统功能测试 |
5.2.3 系统性能测试 |
5.2.4 测试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嵌入式Linux的机器人控制和交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外研究及现状 |
1.3 国内研究及现状 |
1.4 发展状况分析与概述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软硬件平台的搭建 |
2.1 嵌入式的相关概述 |
2.1.1 嵌入式的定义 |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2.1.3 嵌入式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
2.2 硬件系统搭建 |
2.2.1 系统硬件平台介绍 |
2.2.2 JZ2440 相关的介绍 |
2.2.3 系统控制部分概述 |
2.2.4 系统的输入输出概述 |
2.3 软件系统搭建 |
2.3.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2.3.2 Boot Loder及移植 |
2.3.3 Linux内核编译配置以及移植 |
2.3.4 构建根文件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语音交互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UART串口简介 |
3.1.1 S3C2440 UART接口简介 |
3.1.2 串口相关基本概念 |
3.1.3 串口通信的相关参数 |
3.2 SYN6288 语音合成芯片介绍 |
3.2.1 芯片功能特性介绍 |
3.2.2 SYN6288 通信简介 |
3.3 机器人舵机简介 |
3.4 SPI协议介绍 |
3.4.1 SPI相关简介 |
3.4.2 SPI工作时序介绍 |
3.5 LD3320 语音识别芯片介绍 |
3.5.1 语音识别芯片功能特性介绍 |
3.5.2 语音识别芯片通信简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语音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
4.1 Linux设备驱动开发简介 |
4.1.1 Linux设备驱动的分类和特点 |
4.1.2 字符驱动开发流程 |
4.2 Linux SPI总线驱动开发简述 |
4.2.1 总线设备驱动模型 |
4.2.2 SPI总线驱动开发框架 |
4.3 语音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
4.3.1 LD3320 语音识别芯片驱动设计 |
4.3.2 SYN6288 语音合成芯片软件设计 |
4.3.3 机器人舵机控制的软件设计 |
4.3.4 语音交互控制的总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视频采集与传输 |
5.1 视频采集部分相关概述 |
5.1.1 摄像头工作原理概述 |
5.1.2 UVC驱动分析 |
5.1.3 Linux视频应用框架v4l2 概述 |
5.1.4 WiFi模块简介 |
5.1.5 WiFi模块驱动配置及使用 |
5.2 视频压缩传输概述 |
5.2.1 图像相关概念 |
5.2.2 H264 编码中相关压缩技术介绍 |
5.2.3 H264 编码相关概念 |
5.2.4 H264 码流介绍 |
5.3 视频传输相关概述 |
5.3.1 流媒体概念 |
5.3.2 常见流媒体协议介绍 |
5.3.3 RTP协议 |
5.3.4 X264 以及ORTP库的移植与相关简介 |
5.4 视频采集压缩软件整体设计 |
5.4.1 视频采集 |
5.4.2 视频压缩 |
5.4.3 视频传输 |
5.4.4 总体流程与实验结果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中央空调管理控制计费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架构 |
1.3.1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2 论文架构设计 |
第二章 硬件方案的制定与实现 |
2.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2.2 ARM与FPGA通信设计 |
2.3 FPGA与RS485的通信接口设计 |
2.4 以太网接口 |
第三章 软件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
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3.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取 |
3.1.2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3.2 Web端的设计与实现 |
3.2.1 Web前端主要技术概述 |
3.2.2 Web功能页面设计 |
3.3 Web服务器 |
3.3.1 嵌入式Web服务器概述 |
3.3.2 Appweb服务器的移植 |
3.3.3 服务器脚本 |
3.3.4 数据传输格式 |
3.4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 |
3.4.1 进程通信 |
3.4.2 线程通信 |
3.5 嵌入式数据库 |
3.5.1 SQLite数据库的移植 |
3.5.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3.5.3 数据库接口设计 |
第四章 计费算法的改进与实现 |
4.1 中央空调计费方式概述 |
4.2 计费算法的改进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介绍 |
5.2 测试过程及结果 |
5.2.1 系统监控功能测试 |
5.2.2 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
5.2.3 计费分摊功能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基于KEBA控制器的伺服节能注塑机电控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注塑机节能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注塑机驱动系统的发展 |
1.4 KEBA控制器及其电控系统 |
1.4.1 KEBA控制器 |
1.4.2 KEBA电控系统 |
1.5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主要工作内容 |
1.5.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1.5.2 主要工作内容 |
2 液压阀控系统原理 |
2.1 注塑机的结构和原理 |
2.1.1 注塑机的结构 |
2.1.2 注塑机的成型过程 |
2.2 液压阀控系统分析 |
2.2.1 液压阀控系统高能耗形成的原因 |
2.2.2 液压阀控系统的效率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节能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
3.1 节能控制系统组成和原理 |
3.1.1 系统组成 |
3.1.2 系统原理 |
3.1.3 能耗分析 |
3.2 电控系统的设计 |
3.2.1 整机电控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
3.2.2 动力驱动模块的设计 |
3.2.3 顺序控制模块设计 |
3.2.4 注射系统闭环控制模块设计 |
3.2.5 料筒温度控制模块设计 |
3.3 电控系统的研究 |
3.3.1 伺服驱动器控制方式研究 |
3.3.2 压力和流量切换控制研究 |
3.3.3 电控系统信号动作流程研究 |
3.3.4 KEBA电控系统软件研究 |
3.3.5 伺服驱动器软件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节能改造 |
4.1 节能改造方案 |
4.1.1 节能改造的分类 |
4.1.2 同步闭环改造整体方案 |
4.2 同步闭环改造所需硬件的设计 |
4.3 电气系统的改造 |
4.4 定量泵并泵改造 |
4.4.1 定量泵并泵改造方案 |
4.4.2 主泵和从泵的配置 |
4.4.3 并泵改造的要求 |
4.5 本章小结 |
5 节能改造后系统的仿真 |
5.1 改造后的节能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5.1.1 泵控执行机构数学模型 |
5.1.2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数学模型 |
5.1.3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电流环和速度环数学模型 |
5.1.4 节能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5.2 改造后的节能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5.2.1 仿真的工艺参数 |
5.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改造后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 |
6.1 系统的调试 |
6.2 节能效果分析 |
6.3 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响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优化后的伺服驱动器的下溢中断程序 |
附录B 优化后的伺服驱动器的周期中断程序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InfiniBand网络协议层软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InfiniBand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IPoIB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2 InfiniBand网络协议研究 |
2.1 InfiniBand网络协议 |
2.1.1 InfiniBand通信机制 |
2.1.2 InfiniBand网络体系结构 |
2.1.3 InfiniBand通信流程 |
2.1.4 InfiniBand软件架构 |
2.2 IB verbs应用层接口 |
2.2.1 libibverbs库 |
2.2.2 主要接口函数 |
2.2.3 资源创建依赖 |
2.3 IPoIB协议 |
2.3.1 IPoIB体系结构 |
2.3.2 IPoIB对 InfiniBand链路的需求 |
2.3.3 IPoIB数据包格式 |
2.4 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 |
2.4.1 Linux网络设备驱动层次结构 |
2.4.2 Linux网络驱动主要函数 |
2.4.3 NAPI技术 |
2.5 InfiniBand多播组技术 |
2.5.1 SA子网管理技术 |
2.5.2 InfiniBand多播组成员 |
2.5.3 InfiniBand多播组操作 |
2.6 本章小结 |
3 InfiniBand应用层数据分发软件实现 |
3.1 数据分发软件总体方案 |
3.1.1 嵌入式InfiniBand节点硬件平台 |
3.1.2 系统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
3.1.3 系统主要数据链路 |
3.2 软件程序功能模块 |
3.2.1 上位机控制程序 |
3.2.2 数据发送程序 |
3.2.3 数据接收程序 |
3.3 软件运行流程 |
3.3.1 软件初始化流程 |
3.3.2 数据分发流程 |
3.3.3 异常处理流程 |
3.4 基于InfiniBand的网络数据层设计 |
3.4.1 InfiniBand传输模式设计 |
3.4.2 InfiniBand资源使用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4 嵌入式IPoIB软件实现 |
4.1 嵌入式InfiniBand板卡可行性分析 |
4.1.1 多播功能 |
4.1.2 地址解析功能 |
4.1.3 兼容NAPI功能 |
4.1.4 报文的封装和解析功能 |
4.2 基本数据结构设计 |
4.2.1 QP类型 |
4.2.2 发送与接收缓冲区 |
4.2.3 发送与接收缓冲区管理结构 |
4.2.4 CQ设置 |
4.3 IPoIB模块初始化 |
4.3.1 InfiniBand资源初始化 |
4.3.2 网络层功能初始化 |
4.3.3 网络函数注册 |
4.4 IPoIB模块启动 |
4.4.1 InfiniBand数据资源配置 |
4.4.2 InfiniBand多播组加入 |
4.4.3 网络接口状态设置 |
4.5 IPoIB数据包发送 |
4.5.1 IPoIB数据包发送基本原理 |
4.5.2 IPoIB数据包发送逻辑 |
4.5.3 发送缓冲区操作 |
4.6 IPoIB数据包接收 |
4.6.1 IPoIB数据包接收基本原理 |
4.6.2 IPoIB数据包接收逻辑 |
4.6.3 接收缓冲区操作 |
4.7 本章小结 |
5 软件功能分析与验证 |
5.1 测试平台 |
5.2 InfiniBand应用层数据分发软件验证与分析 |
5.2.1 软件初始化功能验证 |
5.2.2 软件数据传输性能测试与分析 |
5.2.3 异常处理验证 |
5.3 嵌入式IPoIB软件验证与分析 |
5.3.1 软件初始化与启动验证 |
5.3.2 软件数据包收发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塑料注射成形生产中模腔异物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注射成形研究现状 |
1.2.2 注射成形生产中模腔异物检测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文章组织框架 |
第2章 模腔异物视觉检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 |
2.1 引言 |
2.2 注射成形过程特点 |
2.3 检测系统功能需求 |
2.4 检测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
2.4.1 检测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2.4.2 检测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2.4.3 检测系统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
2.5 算法实现平台选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腔异物视觉检测的图像预处理 |
3.1 引言 |
3.2 基于加权平均的图像灰度化 |
3.3 基于中值滤波的平滑改进算法 |
3.4 基于边缘检测的轮廓提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模腔异物视觉检测的图像匹配 |
4.1 引言 |
4.2 图像区域划分 |
4.3 基于直方图的图像匹配 |
4.3.1 异常图像的反色对比 |
4.3.2 基于灰度统计量的直方图对比 |
4.3.3 基于灰度值的统计判断 |
4.4 自学习模板阈值 |
4.5 基于轮廓特征的模板匹配 |
4.5.1 基于原图轮廓的模板匹配 |
4.5.2 基于边缘轮廓的模板匹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腔异物视觉检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验证 |
5.1 引言 |
5.2 模腔异物视觉检测嵌入式系统硬件配置 |
5.3 基于QT的模腔异物视觉检测界面设计 |
5.3.1 基于QT的模腔异物视觉检测界面设计原理 |
5.3.2 基于QT的模腔异物视觉检测界面设计实现 |
5.4 实验验证及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7)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可编程控制器发展历史 |
1.2.2 掘进机控制研究现状 |
1.2.3 电磁比例多路换向阀控制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控制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
2.1 掘进机控制系统分析 |
2.1.1 控制系统组成分解 |
2.1.2 控制回路分析 |
2.1.3 掘进机功能分析 |
2.2 控制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2.3 控制平台软硬件架构设计 |
2.3.1 软件平台分层设计 |
2.3.2 硬件平台架构设计 |
2.4 小结 |
3 控制平台硬件和系统层设计 |
3.1 控制平台硬件设计 |
3.1.1 关键硬件电路设计 |
3.1.2 比例多路换向阀驱动电路 |
3.2 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
3.2.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
3.2.2 操作系统移植 |
3.2.3 实时化升级改造 |
3.3 嵌入式软PLC运行时系统 |
3.3.1 运行时系统分析 |
3.3.2 运行时系统构建 |
3.4 小结 |
4 控制平台驱动开发 |
4.1 设备配置描述 |
4.1.1 设备配置描述原理 |
4.1.2 设备描述文件修改 |
4.2 COSESYS驱动组件开发 |
4.2.1 I/O驱动开发 |
4.2.2 使用外部函数开发库 |
4.3 Linux基于硬件的驱动开发 |
4.3.1 串口设备驱动 |
4.3.2 GPIO驱动 |
4.3.3 PWM驱动 |
4.4 小结 |
5 控制平台应用研究和验证 |
5.1 PWM控制比例多路换向阀数学模型 |
5.1.1 PWM驱动信号原理研究 |
5.1.2 驱动比例电磁铁模型研究 |
5.1.3 比例多路换向阀模型研究 |
5.2 PWM驱动比例多路换向阀实现 |
5.2.1 AMESim仿真确定PWM驱动频率值 |
5.2.2 PID电流反馈 |
5.2.3 PWM程序实现 |
5.3 控制性能实验 |
5.3.1 实验对象选择 |
5.3.2 实验系统组成及布置 |
5.3.3 实验 |
5.4 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4G网络无人机控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控制站研究现状 |
1.2.2 无人机通信链路研究现状 |
1.2.3 无人机轨迹返航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4G网络无人机相关技术介绍 |
2.1 无人机通信系统相关技术 |
2.1.1 无人机通信系统架构 |
2.1.2 无人机通信协议 |
2.2 无人机控制流程及指令分类 |
2.3 无人机控制软件架构及相关技术 |
2.3.1 无人机控制软件层次分析 |
2.3.2 Qt概述及消息事件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4G网络无人机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总体框架 |
3.2 硬件开发平台介绍及设计 |
3.2.1 无人机端硬件及系统架构 |
3.2.2 Devkit8500D硬件平台架构 |
3.3 软件平台介绍及搭建 |
3.3.1 Devkit8500D软件平台搭建 |
3.3.2 移植DJM100 SDK开发者平台到Devkit8500D |
3.3.3 控制端GUI软件平台 |
3.4 4G网络无人机控制软件总体架构 |
3.4.1 软件需求分析及现有资源整理 |
3.4.2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3.4.3 软件线程设计 |
3.5 无线指令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
3.5.1 控制端界面设计与按键读取模块 |
3.5.2 无线传输线程的设计与实现 |
3.5.3 4G无线网络无人机控制的实现 |
3.6 无人机控制方式改进 |
3.6.1 4G无线网络无人机控制接口改进 |
3.6.2 无人机旋转移动方式改进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无人机模拟平台搭建及控制改进优化 |
4.1 无人机模拟飞行测试 |
4.1.1 DJ无人机模拟器环境搭建 |
4.1.2 无人机飞行控制模拟测试 |
4.1.3 测试结果分析及思考 |
4.2 自定义通信协议帧设计与实现 |
4.2.1 系统数据传输流程 |
4.2.2 帧结构设计及说明 |
4.3 软件模拟遥控器控制原理实现 |
4.3.1 连续指令控制原理说明及分析 |
4.3.2 连续指令控制的实现 |
4.3.3 基于自定义协议的TCP同步机制 |
4.4 基于控制指令的无人机智能返航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
4.4.1 智能返航方法设计 |
4.4.2 智能返航方法软件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平台及测试环境 |
5.1.1 测试平台 |
5.1.2 测试方案及环境 |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起飞前安全性测试 |
5.2.2 无人机远程控制测试 |
5.2.3 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及分析 |
5.2.4 系统应急模拟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9)基于ARM的工业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of Thesis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我国注塑机控制终端的发展状况 |
1.3 工业终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
1.4 论文章节的结构安排 |
2 工业终端的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
2.1 工业终端的需求分析 |
2.2 系统软硬件选型 |
2.2.1 嵌入式微处理器 |
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
2.3 工业终端总体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终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3.2 核心板电路设计 |
3.2.1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
3.2.2 存储相关接.实现 |
3.3 控制主板电路设计 |
3.3.1 基础功能模块设计 |
3.3.2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3.3.3 通信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Android操作系统的定制与移植 |
4.1 Anrdoid系统架构组成 |
4.2 系统开发环境的简介 |
4.3 引导程序BootLoder设计 |
4.4 Linux操作系统移植 |
4.4.1 Linux内核的结构 |
4.4.2 Linux内核的裁剪与配置 |
4.4.3 Linux内核的编译 |
4.5 Android文件系统制作 |
4.6 系统移植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5 工业终端的应用软件设计 |
5.1 应用程序设计架构及组成 |
5.2 人机交互关键技术 |
5.2.1 界面布局和框架 |
5.2.2 适配器技术 |
5.2.3 Fragment应用与开发 |
5.3 人机交互界面开发设计 |
5.3.1 总体框架布局设计 |
5.3.2 标题状态栏模块设计 |
5.3.3 菜单模块设计 |
5.3.4 教导功能模块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数据存储及通信方案实现 |
6.1 数据存储方案 |
6.1.1 SharedPreference技术存储 |
6.1.2 数据库设计 |
6.2 数据通信协议设计 |
6.2.1 通信协议制定 |
6.2.2 Socket通信 |
6.3 系统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 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注塑生产残留物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的总体结构与安排 |
第二章 残留物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 |
2.1 嵌入式机器视觉简介 |
2.2 注塑机的简介 |
2.3 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3.1 检测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 |
2.3.2 检测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台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 |
3.1 图像预处理技术 |
3.1.1 位图图像灰度化 |
3.1.2 图像直方图均衡化 |
3.1.3 图像平滑处理 |
3.2 图像的差影算法 |
3.3 图像分割的阈值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 |
4.1 主控电路模块 |
4.1.1 NANDFLASH模块 |
4.1.2 SDRAM模块 |
4.1.3 电源、复位和时钟模块 |
4.2 图像采集模块 |
4.3 控制电路及其它外围电路模块 |
4.3.1 控制电路模块 |
4.3.2 触摸屏与LCD液晶屏电路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检测系统软件平台的搭建 |
5.1 引导加载程序U-Boot的移植 |
5.1.1 U-Boot简介 |
5.1.2 U-Boot的启动流程 |
5.1.3 U-Boot的移植过程 |
5.2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 |
5.2.1 Linux 内核模块 |
5.2.3 Linux 内核配置和编译 |
5.3 构建嵌入式文件系统 |
5.3.1 YAFFS 文件系统 |
5.3.2 构建支持 YAFFS 文件系统 |
5.4 OV9650 驱动程序的移植 |
5.4.1 驱动程序的工作模式 |
5.4.2 驱动程序的设计 |
5.5 Qt/E 应用程序的开发 |
5.5.1 嵌入式 GUI 系统的比较 |
5.5.2 Qt/E 开发环境的建立 |
5.5.3 Qt 的移植 |
5.5.4 Qt/Embedded 界面设计 |
5.6 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基于嵌入式Linux的注塑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图传系统设计[D]. 葛男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基于嵌入式Linux的机器人控制和交互[D]. 孔祥基. 汕头大学, 2021(02)
- [3]中央空调管理控制计费系统[D]. 黄永旺.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KEBA控制器的伺服节能注塑机电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杨鹏翔.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5]InfiniBand网络协议层软件技术研究[D]. 王知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6]塑料注射成形生产中模腔异物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唐李白. 浙江大学, 2020(02)
- [7]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朱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10)
- [8]4G网络无人机控制的设计与实现[D]. 周遂之.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9]基于ARM的工业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王银. 宁波大学, 2015(03)
- [10]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注塑生产残留物检测系统的研究[D]. 胡朱华. 浙江理工大学, 2012(10)
标签:嵌入式linux论文; 嵌入式软件论文; 注塑机论文; 视觉检测论文; 嵌入式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