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频闪喉镜联合多媒体技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栋栋,孙国燕,严敏,汪文娟,陈勇,张庆翔,何双八[1](2021)在《脂肪干细胞胶在单侧声带麻痹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胶(SVF-gel)在单侧声带麻痹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声带SVF-gel自体移植治疗的22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选取大腿内侧作为脂肪供区,采用SVF-gel技术获取SVF-gel,并将得到的SVF-gel移植于声带肌及声门旁间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喉成像检查,并进行嗓音学分析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2例手术均成功移植SVF-gel;频闪喉镜检查见声带振动良好,声门闭合正常;GRBAS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患者嗓音质量明显改善;嗓音学分析显示术后12、18个月患者的最长发声时间增加,基频升高,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准化噪声能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声带SVF-gel自体移植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可有效改善其嗓音质量,且远期疗效稳定。
张真雨[2](2019)在《声带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手术前后嗓音质量变化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和比较声带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经不同术式手术前后嗓音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搜集自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及声带癌前病变患者7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其病情分别进行了声带微创手术,术式包括Ⅰ型(上皮下声带切除术)、Ⅱ型(声韧带下声带切除术)、Ⅲ型(经肌肉声带切除术)、Ⅳ型(声带完全切除术)及Ⅴa型(扩大声带切除术),并按照术式将其分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进行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获取声学参数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空气动力学检查[获取参数最长发声时间(MPT)、最长最响发声时间(MLPT)]、动态喉镜声带形态学检查及嗓音主观评估[获取嗓音障碍指数(VHI)]。同时选取15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经不同术式的患者手术前后声学参数、空气动力学参数及患者主观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五组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显示,Ⅰ型手术的患者,术后jitter、shimmer、NHR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MPT及MLPT较术前增加(P<0.05);Ⅱ型手术前后相比jitter、shimmer及NHR差异不大,但术后MPT及MLPT明显增加(P<0.05);Ⅲ型术后仅F0明显升高(P<0.05);Ⅳ型手术前后相比术后F0、jitter、shimmer及NHR明显升高(P<0.05),MPT及MLPT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Ⅴa型术后F0升高(P<0.05),Jitter、shimmer及NHR显着增加(P<0.01),MPT较术前减少(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五组病例组中jitter、shimmer、N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T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重比较中,Ⅴa型手术患者术前的jitter、shimmer、NHR值与其他病例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MPT则明显缩短(P<0.05)。术后五组病例组MPT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声学分析参数中Ⅲ、Ⅳ及Ⅴa型组jitter、shimmer、NHR值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手术术后各声学参数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术后主观评分中仅Ⅰ型手术的VHI总分、生理(P)得分有明显下降(P<0.05)。五组患者手术前后频闪喉镜检查,Ⅰ型组术后有8例病变侧粘膜波恢复正常;Ⅱ型组术后病侧粘膜波均未恢复正常,但室带内移和声门闭合情况有一定程度改善;Ⅲ型组术后有3例病变侧粘膜波消失,5例患者术后出现伪膜;Ⅳ型及Ⅴa型组患者术后声门皆无法完全闭合,病变侧粘膜波消失,喉镜下可见声带结构缺失、瘢痕、伪膜及肉芽形成。结论:(1)手术范围越大,对F0的影响越明显,手术范围与F0的上升成正相关。(2)做好术前多维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的嗓音质量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邢祎雯[3](2018)在《回归本源的儿童歌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打开了与世界交往的大门,那种带有音调与情绪的声音表达开启了儿童歌唱的始源。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歌唱的体验,享受着歌唱带来的乐趣。对儿童来说,歌唱是内心情感的流露,不受任何功利的驱使,只为表达自我,歌唱与其他物质一起构筑起了儿童生活的世界。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儿童的成长,从教师与家长的观点出发,总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开发儿童歌唱的技术或通过歌唱对儿童进行更多的教育活动,而忽略了儿童歌唱自然、童真的“本源”,导致出现了儿童不正确用嗓、对歌曲选择不符合成长规律等现象。儿童歌唱行为一方面受内部心理活动的支配,一方面受外界刺激的反映。本研究将生理发现作为探究儿童歌唱本源的突破口,结合儿童生理、心理与自然天性为前提的科学方法进行训练,并将训练方法与歌曲演唱相结合挖掘儿童在演唱中的情感表现,通过与儿童生活世界对话的形式,来获取儿童艺术生命的意义。本研究绪论部分,从研究缘起、问题与思路、研究方法与价值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从第一章开始是论文主体部分,主要从五个“源”头来研究:第一章对本研究的理论进行了溯源:首先从儿童的自然天性、儿童文化以及儿童哲学三个层面对儿童的“自然”“童真”“童智”进行理论阐述。其次,从歌唱的角度,对儿童歌唱行为、儿童对歌唱的审美体验以及以音乐性向与音乐环境为依据的儿童歌唱心理进行了歌唱理论的探寻。第二章为了探究儿童生理的本源,本章节从语音测量的角度探究儿童“唱”的生理动作,借助语音学软件对儿童歌唱发音基本要素进行测量与分析。探究儿童歌唱的生理发展,儿童歌唱语音静态与动态表现,深度探讨歌唱气息、声带、共鸣等内在表象,力求把儿童说不出来的缘由通过语音学“看到”。第三章结合上一章从技能训练的角度来探寻“唱”的声源,在实践中研究儿童歌唱嗓音怎么用。训练中用游戏、活动等方法引导儿童对身体发声器官进行体验以及发声动作的体验,探究儿童如何通过身体体验而获得歌唱经验。第四章从情感表现的角度研究儿童“歌”的根源,通过歌曲对儿童内心情感潜意识进行挖掘,探索音乐要素对儿童歌唱情感的影响,唤起儿童对歌唱情感表现的体验。第五章总结儿童歌唱的本源要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根基,儿童“唱”的技能与表现要源自于对生活的体验,而“歌”的情感要源自于生活的滋养,儿童对歌唱的体验与表现要源自于生活、依托于生活,让儿童在歌唱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郭文俊[4](2018)在《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疾病关联强度大小,为嗓音疾病防治提供参照。2.通过对比干预前后嗓音声学参数、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VHI-30)及动态喉镜检查结果变化,探讨动态喉镜下教师声带良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适宜时间,并评价嗓音训练对术后声带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性。方法:第一部分: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便利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治169例声带良性增生病变教师作为VD组,同期就诊无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180例教师为NVD组。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编制问卷,对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antal-Haenszel估计95%可信区间和OR值,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第二部分:便利选取确诊并经喉镜下声带良性病变切除144例教师为研究对象,依照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n=48)、B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A、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个月嗓音训练(认知行为干预、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声带运动和改变发音方式),分别于术后2周、1周开始嗓音训练。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5,7天、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2个月嗓音声学参数;三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2个月GRBAS评估、VHI-30量表评分和动态喉镜检查结果。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按照问卷收集14个可能影响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单因素分析筛选结果或可能影响疾病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入回归模型职业层次、教龄、平均每周饮酒量、平均每周辛辣刺激食物次数、吸烟史、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平均每周授课数、课堂学生数。第二部分:共133例对象完成全部资料收集,其中A组46例,B组45例,对照组42例,三组一般资料、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评分、GRBAS评估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术后3天,三组Jitter、Shimmer值均升高,DSI、MPT值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三组Jitter、Shimmer值呈下降趋势,DSI、MPT值呈升高趋势,Jitter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三组声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对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嗓音声学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在时间和组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三组嗓音声学参数干预后1个月、2个月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干预后1个月,A、B组jitter、MPT值与对照组,B组Shimmer、DSI值与A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A、B组嗓音声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Jitter、Shimmer、MPT值明显优于B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B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和对照组Jitter、MP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三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B组Jitter、DSI、MPT值和对照组Jitter、Shimme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间比较:三组VHI-P、VHI-F、VHI-T评分干预后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A组VHI-P评分与B组、对照组,A、B组VHI-F评分、VHI-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B组VHI-F、VHI-E、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B组VHI-P、VHI-F、VHI-E、VHI-T评分和对照组VHI-F、VHI-E、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VHI-P、VHI-F、VHI-T评分,B组VHI-F、VHI-T评分和对照组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4.三组对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G、R、B值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G值时间和组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R、B值时间和组别之间交互作用不存在(P>0.05)。组间比较:除B值外,三组G值干预后1个月、2个月,R值干预后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干预后1个月,A、B组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A、B组G、R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G值改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G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对照组G、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5.动态喉镜显示:干预后2个月,A、B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包括职业层次、教龄、平均每周饮酒量、平均每周辛辣刺激食物、吸烟史、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平均每周授课时数、课堂学生数。2.动态喉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7天声带功能开始好转,术后相对声休2周开始进行嗓音训练有助于提高嗓音质量。3.嗓音训练能明显改善教师嗓音声学参数、VHI-30量表评分、GRBAS评估指标,说明嗓音训练促进声带黏膜修复、声带功能好转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嗓音声学分析、GRBAS评估、VHI-30量表、动态喉镜检查等多维度评估具有良好一致性,可以更全面、精确评价嗓音障碍程度,为术后转归提供治疗决策。
李建珍[5](2017)在《可视化教学在气管插管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可视化教学在气管插管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以学生的气管插管操作成功率、用时、考核成绩、操作造成患者口腔软组织(口唇、牙齿(龈)、舌体、咽喉)损伤及刺激患者迷走神经反射致心率减慢的例数等为评价指标。研究可视化教学在提高学生气管插管操作能力和减少患者损伤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验证可视化教学在气管插管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麻醉科进行临床轮转实习的麻醉系学生40名。按实习时间顺序进行随机分组(n=20),2016年1月-6月实习的2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6年7月-12月的20名为实验组。在气管插管操作实践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可视化教学。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收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数据,对两组学生操作情况及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成功率(83.6%vs 65.3%)、用时(56.8±18.7s vs 64.1±19.3s)、考核成绩(87.7±5.3vs73.0±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造成患者口唇(50 vs 26)、牙齿(龈)(25vs 11)、舌体(30 vs 13)、咽喉(35 vs 10)损伤例数及操作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率减慢的例数(14 vs 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的学习曲线图得出,实验组掌握气管插管操作技能需操作训练18次,而对照组需23次。结论:1.可视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气管插管操作成功率和操作成绩。2.可视化教学有利于缩短学生气管插管操作用时。3.可视化教学有利于减少气管插管操作对患者的口腔软组织的损伤。4.可视化教学教学效果明显。
毛雯静,曹绿红,吴修法,黄滔敏,陈念祖,魏春生[6](2016)在《双衣开音颗粒治疗声门闭合不良型声嘶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双衣开音颗粒治疗声门闭合不良型声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开放、对照,总计100位声门闭合不良型声嘶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配服用对照药清喉利咽颗粒或者实验药双衣开音颗粒,实验组80例,对照组20例。安全性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第3个月受试者主诉不适为主,辅以实验室、心电图等检查。有效性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第3个月受试者嗓音嘶哑评估GRBAS评分变化、受试者主观感受评分变化及最长发声时间(MPT)、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等客观嗓音学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8.75%,对照组总有效率15.00%,两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实验组经治疗后嗓音评价主客观治疗指标VHI、MPT(P<0.01),G、shimmer、声强(P<0.001)均有改善,jitter、F0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VHI、G、MPT、jitter、shimmer、声强、F0均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过程中除1例患者短暂胃部不适外,其余均无不良主诉。结论双衣开音颗粒治疗声门闭合不良型声嘶疗效显着,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郑燕南[7](2016)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持式视频喉镜的研发》文中认为内窥镜细分到咽喉部位,可称之为喉镜。喉镜能让医护人员方便地将器械深入体内对咽喉部位进行检查和治疗。目前国内视频喉镜功能单一、图片和视频分类管理较差、操作不够人性化、在视频处理以及图像处理方面关注度较少,因此需要对视频喉镜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三星公司S5PV210作为视频喉镜系统的主芯片,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视频喉镜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喉部图像数据由OV3640摄像头进行采集,采集的数据经过硬件电路的处理可以通过LCD显示屏实时显示,也可通过HDMI接口进行大屏显示,还能在SD卡中存储视频文件。硬件电路中还包括LED照明装置、预热装置等辅助硬件电路。2.视频采集编码软件和辅助应用程序的开发。首先将FFmpeg编解码库移植到Android平台,利用Android NDK技术和FFmpeg库实现了将前端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按照H.264的标准格式进行编码并实时显示采集的视频图像。使用H.264编码标准压缩了视频文件的大小,增加了设备存储视频文件的能力。为提高图片加载和预览速度,利用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完成了多线程图片加载及预览应用程序的开发。为改良采集的图像,对自动曝光以及自动白平衡算法进行了研究。3. Android系统内核及文件系统的裁剪,并优化开机速度。通过对底层驱动的修改完成了按键功能的定制化,裁剪了系统中不需要的驱动、服务和软件,并制作了定制化的开机画面,提高了开机的速度。本项目所设计的手持式视频喉镜系统支持LCD显示、]HDDMI、TV等多方式的视频输出;320w摄像头录制30帧每秒的视频按H.264编码标准压缩,并存储于外置的SD卡内,整个系统满足手持式设备小型化和实用性的需求。
赵权[8](2014)在《不同手术方式对不同类型声带息肉摘除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表面麻醉纤维鼻咽喉镜与全身麻醉显微镜支撑喉镜下对不同类型声带息肉摘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64例声带息肉患者临床资料,66例患者采用表面麻醉纤维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表面麻醉纤维鼻咽喉镜组,广基息肉27例、带蒂息肉39例),98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显微镜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全身麻醉显微镜支撑喉镜组,广基息肉50例、带蒂息肉48例)。结果表面麻醉纤维鼻咽喉镜组与全身麻醉显微镜支撑喉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依次为(35.6±12.3)分钟、(46.5士17.6)分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带蒂声带息肉病人,两组术后声学参数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广基声带息肉病人,两组术后声学参数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全身麻醉显微镜支撑喉镜组效果优于表面麻醉纤维鼻咽喉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显微镜支撑喉镜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7.1%,稍高于表面麻醉纤维鼻咽喉镜组(4.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不同类型声带息肉,从手术时间上看,我们认为表面麻醉纤维鼻咽喉镜下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全身麻醉显微镜支撑喉镜下手术时间;2:对不同类型声带息肉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后嗓音参数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广基声带息肉,从手术疗效上选择术式,显微喉外科手术是最佳选择,对于带蒂声带息肉,显微镜支撑喉镜下手术和纤维鼻咽喉镜下手术,疗效相同。嗓音声学分析可以作为声带息肉病变手术方式选择、手术疗效评价、术后嗓音恢复情况判定的一个客观参考依据。
张丽媛[9](2014)在《动态喉镜下嗓音声学检查在声带息肉手术前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动态喉镜下嗓音声学检查,探讨声带息肉患者术前、术后声带形态、气息声、声学参数的变化情况,为声带息肉术后疗效、预后质量提供客观性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发声正常的4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我院动态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单侧)手术,并病理确诊的40例声带息肉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对于声带息肉患者,术前、术后应用动态喉镜嗓音声学分析软件,进行声带形态学、嗓音声学评估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声带形态学变化:患侧声带前中交界1/3处,呈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带蒂肿物,术后声带表面光滑,声门良好闭合。2.观察组患者气息声术前、术后变化: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声嘶和粗糙音程度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前、术后各元音的Jitter、Shimmer、NNE、HNR、SNR值变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前观察组患者各元音Jitter、Shimmer、NNE明显升高,而HNR、SNR值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各元音Jitter、Shimmer、NNE明显降低,而HNR、SNR值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元音Jitter、Shimmer、NNE值有所升高,而HNR、SNR值差异变化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声带形态恢复正常。2.声带息肉患者术后气息声明显改善。3.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元音[]、[i:]、[a:]嗓音学参数(Jitter、Shimmer、NNE、HNR、SNR值)明显改善。4.动态喉镜下嗓音声学分析可作为声带息肉术后疗效、预后质量的客观评价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庄夏衍[10](2013)在《嗓音医学检查和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嗓音是通过肺气流驱动声带振动继而被听者感知到的声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发音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人们的对嗓音各式的需求及噪音产生的复杂性也就导致了嗓音医学研究的多维性,及其本身所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也不可否认,以后会演变延伸出巨大的医疗市场。经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目前噪音医学研究的手段主要包括有喉形态学检查,嗓音功能检测以及声学的主客观评价,现总结如下。
二、频闪喉镜联合多媒体技术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频闪喉镜联合多媒体技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脂肪干细胞胶在单侧声带麻痹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手术方法 |
1.4 效果评估 |
1.4.1 喉成像检查 |
1.4.2 嗓音主观评估 |
1.4.3 嗓音客观评估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2)声带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手术前后嗓音质量变化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文献综述嗓音质量的评估方法及最新进展 |
1.2.1 嗓音的生理 |
1.2.2 嗓音的评估 |
1.2.3 内镜检查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诊断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2 手术方法 |
2.2.3 仪器及检测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手术结果 |
3.2 病理结果 |
3.3 术后随访 |
3.4 手术前后嗓音质量客观评估 |
3.5 手术前后嗓音质量主观评估 |
3.6 手术前后声带形态学检查结果 |
3.7 不同手术范围的患者嗓音客观评估结果对比 |
第4章 讨论 |
4.1 不同术式对声带基频有明显影响 |
4.2 大范围切除声带组织对音色改变明显 |
4.3 声带手术使空气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变 |
4.4 经不同术式的患者对嗓音改变的感受不同 |
4.5 嗓音训练的现状与展望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回归本源的儿童歌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与思路 |
三、研究价值与创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现状 |
六、概念界定 |
第一章 理论探源:自然的儿童与原本的歌唱 |
一、对儿童天性的解读 |
(一)儿童生命的“自然” |
(二)儿童文化的“童真” |
(三)儿童哲学的“童智” |
二、儿童歌唱的理论探寻 |
(一)需要层次论对儿童歌唱行为的诠释 |
(二)审美体验论对儿童歌唱美学的探索 |
(三)音乐性向论是儿童歌唱心理的内显 |
(四)音乐环境论是儿童歌唱心理的外因 |
第二章 唱之始源:儿童歌唱嗓音的语音测量 |
一、测量设计 |
(一)测量目的:儿童歌唱嗓音样态 |
(二)测量材料:测量曲目的设计 |
(三)设计思路:测量变量的选取 |
(四)被试选取:被试儿童的遴选 |
(五)测量设备:采样设备信号采集 |
二、测量过程 |
(一)准备:测量曲目教唱 |
(二)实施:嗓音测量过程 |
(三)归纳:测量数据分类 |
三、测量发现一:儿童嗓音静态表现 |
(一)儿童喉部发育与言语习得 |
(二)儿童歌唱元音的语音学表现 |
(三)儿童歌唱辅音的语音学表现 |
四、测量发现二:儿童嗓音动态表现 |
(一)歌唱元音运动形态与音色调控 |
(二)歌唱语音运动形态中声能的表现 |
(三)气息调控对歌唱语音运动的影响 |
第三章 唱之声源:儿童歌唱嗓音的训练实践 |
一、实践设计 |
(一)实践目的:儿童歌唱嗓音的使用 |
(二)实践对象:实验儿童的遴选与介绍 |
(三)实践的信效度 |
二、实践内容 |
(一)说话到歌唱的声音体验 |
(二)有意识的歌唱呼吸探索 |
(三)歌唱起音的发声练习 |
(四)对口腔运动的艺术加工 |
(五)寻找自然的高位共鸣感 |
三、实践发现 |
(一)对身体感知的体验 |
(二)在游戏中获得经验 |
第四章 歌之根源:歌唱技能在演唱中的情感转化 |
一、歌曲与儿童内心情感潜意识 |
(一)儿童歌唱的情感动机 |
(二)对歌曲中的情感定位 |
(三)歌唱审美经验的激活 |
二、音乐要素对儿童歌唱情感的影响 |
(一)音乐节奏对歌唱情绪的描述 |
(二)歌曲旋律线条中的情感表现 |
(三)歌曲中音乐形象的内心联觉 |
三、儿童对歌唱情感表现的体验 |
(一)歌唱肢体动作的体验 |
(二)歌唱中对内心的关照 |
(三)歌唱中的移情与想象 |
第五章 回归本源:生活世界是儿童歌唱发展的根基 |
一、“唱”之技能来源与生活的体验 |
(一)歌唱、儿童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
(二)儿童歌唱技能实践要来源于生活 |
(三)儿童歌唱情感抒发要依托于生活 |
二、“歌”之表现来源于生活的滋养 |
(一)歌唱依托生活来滋养儿童精神 |
(二)在生活中体验歌唱的文化精神 |
(三)儿童在歌唱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儿童歌唱公益课堂招募启示 |
附录二 儿童嗓音数据信息卡 |
附录三 儿童嗓音测量基本信息 |
附录四 儿童歌唱语音采集图谱(部分) |
附录五 课程实验儿童嗓音数据(部分) |
附件六 儿童歌唱训练视频录像(部分) |
附录七 参与实验儿童歌唱获奖证书(部分) |
附录八 实践训练用教学曲库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作及参与导师项目情况 |
后记 |
(4)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样本量估算 |
1.4 研究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个人习惯和健康状况比较 |
2.3 两组教学特征比较 |
2.4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
3.2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
1.4 干预内容及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科研伦理原则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三组干预前后嗓音主客观指标之间比较 |
3 讨论 |
3.1 嗓音训练方法及现状 |
3.2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疗效分析 |
3.3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时间探讨 |
3.4 嗓音训练在干预期间依从性探讨 |
4 结论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综述 嗓音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可视化教学在气管插管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操作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研究方法 |
1.5 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学生在校成绩比较 |
2.3 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情况比较 |
2.4 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总体平均学习曲线比较 |
2.5 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掌握情况比较 |
2.6 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3.1 可视化教学对学生气管插管操作用时和成功率的影响 |
3.2 可视化教学对学生气管插管操作规范性的影响 |
3.3 可视化教学对患者的影响 |
3.4 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学习曲线的分析 |
3.5 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掌握情况分析 |
3.6 学习气管插管操作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
4 结论 |
4.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气管插管操作学习曲线影响因素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持式视频喉镜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手持式视频喉镜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视频喉镜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视频编码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重难点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的研究重难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手持式视频喉镜的方案设计 |
2.1 总体方案设计 |
2.2 光学成像系统设计 |
2.3 硬件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
2.3.1 基于DSP的视频喉镜图像处理系统 |
2.3.2 基于FPGA的视频喉镜图像处理系统 |
2.3.3 基于ARM的视频喉镜图像处理系统 |
2.4 嵌入式系统下软件的设计 |
2.4.1 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
2.4.2 应用软件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手持式视频喉镜硬件开发 |
3.1 硬件主板的分析 |
3.2 扩展板电源模块的设计 |
3.3 摄像头分析的接口的设计 |
3.4 扩展板多媒体接口设计 |
3.4.1 LCD液晶显示屏电路图设计 |
3.4.2 HDMI接口设计 |
3.4.3 SD卡接口设计 |
3.5 加热防雾装置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ndroid系统的视频喉镜软件开发 |
4.1 Android系统的基本介绍 |
4.2 Linux内核的裁剪和修改 |
4.2.1 Linux内核修改方法 |
4.2.2 Linux内核中按键驱动的修改 |
4.3 Android主应用程序的开发 |
4.3.1 Android多媒体框架分析 |
4.3.2 FFmpeg开源库移植到Android平台 |
4.3.3 Android NDK |
4.3.4 界面的设计 |
4.3.5 视频采集功能的模型 |
4.3.6 摄像头数据FFmpeg编码的设计和实现 |
4.3.7 Java层代码实现 |
4.4 图像处理算法 |
4.4.1 曝光控制 |
4.4.2 白平衡控制 |
4.5 辅助应用程序开发 |
4.5.1 Launch应用程序开发 |
4.5.2 相册应用程序开发 |
4.6 系统性能提升及细节优化处理 |
4.6.1 Android开机流程 |
4.6.2 Android启动优化加速 |
4.6.3 Android系统开机画面修改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整体测试 |
5.1 整体系统的介绍及装配 |
5.2 拍摄和外接显示实验 |
5.2.1 视频拍摄实验 |
5.2.2 HDMI外接显示实验 |
5.3 视频编码效果和图像质量 |
5.4 LED照明及加热装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不同手术方式对不同类型声带息肉摘除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目录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个人简介 |
(9)动态喉镜下嗓音声学检查在声带息肉手术前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方法 |
1.3 动态喉镜诊断声带息肉标准 |
1.4 声带息肉病理诊断标准 |
1.5 动态喉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
1.6 嗓音声学检查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第2章 结果 |
2.1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声带形态学变化 |
2.2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气息声变化 |
2.3 两组术前、术后各元音的 Jitter、Shimmer、NNE、HNR、SNR 值变化情况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嗓音医学检查和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喉形态学检查 |
2 嗓音功能检查 |
2.1 声门图 |
2.2 气流动力学检查 |
2.3 喉肌电图 |
2.4 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
3 嗓音质量评估 |
3.1 主观评估 |
3.1.1 患者自我评估 |
3.1.2 主观听感知分析 |
3.2 客观评价 |
四、频闪喉镜联合多媒体技术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脂肪干细胞胶在单侧声带麻痹中的临床应用[J]. 黄栋栋,孙国燕,严敏,汪文娟,陈勇,张庆翔,何双八.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5)
- [2]声带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手术前后嗓音质量变化评估[D]. 张真雨. 吉林大学, 2019(12)
- [3]回归本源的儿童歌唱研究[D]. 邢祎雯.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4]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效果研究[D]. 郭文俊. 山西医科大学, 2018(10)
- [5]可视化教学在气管插管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建珍.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6]双衣开音颗粒治疗声门闭合不良型声嘶的临床观察[J]. 毛雯静,曹绿红,吴修法,黄滔敏,陈念祖,魏春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6(04)
- [7]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持式视频喉镜的研发[D]. 郑燕南. 东南大学, 2016(03)
- [8]不同手术方式对不同类型声带息肉摘除的临床疗效分析[D]. 赵权. 浙江大学, 2014(05)
- [9]动态喉镜下嗓音声学检查在声带息肉手术前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张丽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1)
- [10]嗓音医学检查和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 庄夏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