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控制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一、控制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黄学辉[1](2021)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种优势是指F1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双亲的现象.该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也被较多地应用于作物育种.尽管杂种优势的提出和应用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其具体的分子机理仍不够清晰.为解释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目前存在三个被广泛接受的假说,即显性互补假说、超显性假说以及上位效应.此外,杂种优势位点的鉴定以及杂种优势相关基因和表观调控的研究为阐明其分子机理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线索.随着各种组学、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的快速发展,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将有望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对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并针对我国杂种优势研究和应用面临的瓶颈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对我国杂交作物育种研究进行了短期及中长期的战略布局.

陈红玲[2](2021)在《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玉米杂交种制种经验,分别从产量提升和质量提升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通过本次研究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为进一步推广杂交玉米奠定技术理论基础。

刘忠强,付胜瑞[3](2021)在《影响玉米杂交制种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及提质增产措施》文中认为玉米杂交制种不仅关系到生产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牵涉到新品种的推广和粮食安全。从目前制种情况看,影响质量优劣和产量高低的因素较多,根据影响玉米制种相关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是保证玉米杂交制种质量、提高制种产量、加快新品种推广的关键。

刘金,邓叶青[4](2020)在《浅析昌吉州玉米制种产量障碍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为促进玉米制种产业的稳步发展,对昌吉州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玉米杂交制种的关键管理点和注意事项,提出玉米杂交制种建议,以期为昌吉州玉米杂交制种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邵晨旭[5](2020)在《羽衣甘蓝杂交配组与制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以异花授粉为主,杂种优势明显,为我国北方地区晚秋及初冬重要的园林花卉。目前国内生产所用的种子主要依赖进口,生产制种主要以人工授粉为主,效率低下、产量不足,制种成本高,因此,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羽衣甘蓝杂交种,探求低成本、高效率的制种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课题组多年纯化选育出的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对沈阳地区秋季羽衣甘蓝露地的播种期进行了试验;对羽衣甘蓝各观赏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分析,选择出性状优良的羽衣甘蓝杂交组合及亲本;进行了沈阳地区羽衣甘蓝春季天然授粉试验,探究了沈阳地区蜂媒授粉代替人工授粉的可行性以及蜜蜂授粉技术。试验取得的结果如下:(1)对4个不同播种期的羽衣甘蓝生长情况和变色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于6月25日~7月10日进行播种的羽衣甘蓝,在“十一”期间,植株生长充分,心叶丰富且鲜艳,观赏效果较好。(2)羽衣甘蓝观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株高呈负向中亲优势(-4.41%),外叶数(14.54%)、心叶数(4.42%)、外叶开展度(5.82%)和心叶开展度(1.95%)具有中亲优势,对于羽衣甘蓝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3)对羽衣甘蓝观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选出5个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羽衣甘蓝亲本以及7个特殊配合力较好的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材料不同,各性状的遗传力也不同。在2个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中,外叶叶形指数和心叶叶形指数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在早代可以选择出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株高、外叶开展度和心叶开展度受非加性效应控制,需在高代选择;而外叶数和心叶数2个性状,在2×7配组中,受非加性效应控制,不能稳定遗传;在2×6配组中,容易受环境影响,需作为辅助性状选择杂交组合。(4)对沈阳地区羽衣甘蓝春季天然授粉技术进行探究,结果如下:沈阳地区羽衣甘蓝于11月1日~11月15日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播种可提供用于春季天然授粉的植物材料;采用1:2~1:4的父母本配比,天然蜜蜂授粉均可获得较多的杂交种子,在1:2的父母本配比下,种子的饱满程度则优于1:3和1:4的种子;蜜蜂授粉与人工授粉相比,结实情况和角果长度相差不大,而授粉效率大大提升,种子的饱满程度蜜蜂授粉也要优于人工授粉。

王晓敏[6](2020)在《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水稻生产正逐步向轻简化、机械化等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然而,目前杂交水稻种子质量难以满足水稻轻简化和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即生产上缺少达到高发芽率、高出苗率、高秧苗素质和高均匀度的高活力种子。本文于2017~2019年在差异较大的2个生态点{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永安点,113°37′E,28°09′N,海拔98 m)和湖南省桂东县大塘镇(大塘点,113°93′E,26°08′N,海拔824 m)}下,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838、Ⅱ优416及玖两优华占为材料开展了杂交制种试验和种子活力调控研究,从生态条件、生理特征特性及组学分析等角度研究了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集成并分析了“三三三”制种技术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调控效应及其机理,以期为我国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态点水稻齐穗后的温度差异与生产的杂交种子活力差异具有显着相关。齐穗后永安点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均明显高于大塘点。与永安点相比,大塘点种子的发芽率显着增加11.9个百分点,发芽势显着增加10.3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显着提高10.2%,活力指数显着提高22.7%,且大田播种育秧的秧苗素质显着高于永安点,苗鲜重增加13.5%,苗干重增加68.8%,茎基宽增加6.5%,苗高增加10.8%。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活力参数与制种齐穗后的温度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关系(r=-0.8917*~-0.9885**)。(2)杂交水稻种子活力水平差异与授粉后籽粒灌浆特性和淀粉积累特征的显着差异有关。与生产种子活力低的永安点相比,大塘点(生产种子活力高)授粉后籽粒的灌浆速率平均降低25.0%(16.7%~33.3%),活跃灌浆期平均增加26.6%(20.8%~32.3%),总淀粉含量提高2.7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提高4.2个百分点。活力高的种子淀粉排列紧密,活力低的种子淀粉排列疏松有空隙。因此,通过选择温度适宜的制种环境适当延缓籽粒灌浆速率和延长活跃灌浆期,有利于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的形成。(3)早授粉颖花和晚授粉颖花形成的杂交种子活力存在显着差异。与晚授粉颖花的种子相比,制种早授粉颖花的种子发芽率增加14.5个百分点,发芽势增加12.3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18.3%,活力指数提高34.2%。同时,在活力高的种子批中,早授粉颖花和晚授粉颖花的种子活力均显着高于活力低的种子批,其主要表现为晚授粉颖花的种子发芽率增加26.6个百分点,发芽势增加26.7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20.9%,活力指数提高39.8%。因此,高活力杂交制种应通过早授粉、养花养粒等措施提高种子批的种子活力。(4)随授粉后天数变化的杂交水稻种子活力指数高值区间小于种子发芽率高值区间。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种子发芽率高值区间(峰值天数±25%)为授粉后16 d~26 d,种子活力指数高值区间(峰值天数±25%)为授粉后17 d~24 d,即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20 d左右(授粉后17 d~24 d),说明杂交种子适期早收有利于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同步提高。(5)种子活力差异与籽粒灌浆期间代谢组的变化和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关系。不同制种点间授粉后20 d籽粒间具有显着差异的代谢物为59种,其中53种下调代谢产物,6种上调代谢产物;显着差异基因数为5411个,其中下调基因数目为2542个,上调基因数目为2869个,且功能富集达到显着的有2个生物过程和7个分子功能。进一步分析富集的KEGG通路,与生产种子活力低的永安点相比,大塘点(生产种子活力高)授粉后20 d籽粒在三羧酸循环代谢中苹果酸、延胡索酸和异柠檬酸等均出现显着下调,且在糖异生的代谢途径中LOC4347383、LOC4341496、LOC4340640及LOC4337406等基因出现大量上调。(6)根据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集成了以适地制种、适期早收、养花养粒等为特征的“三三三”高活力杂交水稻制种技术,通过提高黄熟种子(黄色籽粒)的数量和非黄熟种子(绿色籽粒)的质量提高了生产种子批的种子活力。与常规制种技术相比,应用“三三三”制种技术所生产的种子,不仅使种子黄熟度增加6.7个百分点,同时使绿色籽粒的发芽率显着增加9.5个百分点,活力指数显着提高22.3%,最终使生产种子的发芽率增加6.2个百分点,发芽势增加7.5个百分点,活力指数提高19.0%。

张沛敏[7](2019)在《‘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与繁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黑甜糯631’是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本试验通过对‘黑甜糯631’与‘晋单糯41号’、‘彩甜糯6号’在田间农艺性状调查、产量性状考种、营养成分分析、矿质元素测定、蒸煮品质评分五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另外对‘黑甜糯631’良种繁育过程中父母本行比配置、错期播种时间进行研究,为杂交种的生产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黑甜糯631’植株高大粗壮、分蘖率高;穗粗、穗行、行粒数和单穗净重显着高于两个对照品种,秃尖长度显着低于两个对照品种;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花青素含量显着高于两个对照品种;锰、铁和钙含量显着高于两个对照品种;蒸煮品质评分最高。2.‘黑甜糯631’制种的父母本行比配置为1:4时,制种产量达最高水平;将父本分两次播种,一期播种日期比母本晚9d,二期播种日期比母本晚12d,可确保花期相遇。

许阳东[8](2019)在《开花期高温胁迫下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以光温敏核不育为技术核心的两系杂交水稻,是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使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率低和受精率低,导致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严重下降。因此,了解高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影响特性及如何缓解高温胁迫对其造成的损害对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茉莉酸甲酯(MeJA)作为一种与抗逆性密切相关的化学调节及信号传导物质,参与多种逆境响应,并促进禾本科作物颖花开放。但MeJA是否可以缓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高温危害?鲜有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深08S为材料,恢复系选用扬稻6号,在开花期设置了常温+喷清水、高温+喷清水、高温+喷MeJA 3个处理,探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开花和结实的影响以及喷施MeJA对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显着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与高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MeJA显着提高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结实率和制种产量。2、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的颖花开颖角度、浆片鲜重、浆片中可溶性糖、茉莉酸及MeJA含量在处理第1天均显着上升,但在处理第2天及处理结束后第1天显着下降。相较于高温+喷清水处理,高温+喷MeJA处理,于处理第1天颖花颖花开颖角度、浆片鲜重、浆片中可溶性糖、茉莉酸及MeJA含量和渗透势在开颖前显着提高,促进了颖花开放,提高了水稻颖花开颖率及柱头外露率。3、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使叶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含量显着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显着下降;叶片中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着降低。与高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MeJA处理显着减少了水稻叶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的积累,增强了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水平,提高了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4、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的水稻叶温和穗温显着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则显着降低。与高温+喷清水处理比较,高温+喷MeJA处理显着降低叶温和穗温,显着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5、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降低了剑叶中吲哚乙酸、玉米素+玉米素核苷、赤霉素的含量,增加了脱落酸的含量。与高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MeJA处理显着增加了水稻叶片内吲哚乙酸、玉米素+玉米素核苷、赤霉素以及脱落酸含量。以上结果表明,喷施MeJA可以减轻高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和结实的伤害。喷施MeJA通过增加浆片中茉莉酸及MeJA含量、浆片鲜重、浆片可溶性糖含量等方式来促进浆片吸水膨大,促进颖花开放、提高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在高温下喷施MeJA后,水稻叶片中其他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光合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增强也是MeJA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重要原因。

史丽丽,陈洁,焦宏业,史明山,王磊,范子洋,孙海昆[9](2017)在《玉米杂交种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掌握玉米杂交种邯丰79的高效制种技术,指导优质种子繁育工作,以邯丰79的母本H7和父本H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母本种植密度、父母本行比、父母本播期和施肥量对邯丰79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为父母本同期(4月18日)播种,父母本行比1∶5,母本种植密度75 000株/hm2,经济施肥量为氮(N)210 kg/hm2、磷(P2O5)165 kg/hm2、钾(K2O)180 kg/hm2。

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张晶,黄亮华,赵守光[10](2017)在《糯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广紫糯6号是以母本FYZ1122、父本ZPN1711杂交育成的紫色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11—2012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3年、2014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广紫糯6号产量与品质性状均与对照粤彩糯2号相当,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系统介绍了广紫糯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质量保证。

二、控制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控制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杂种优势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1.2 杂种优势QTL的鉴定及基因调控
    1.3 杂种优势的表观遗传调控
2 未来发展趋势
    2.1 组学分析及机器学习精准预测杂种优势
    2.2“一系”杂交制种技术
    2.3 作物抗逆性杂种优势研究
3 我国杂交优势研究与应用的瓶颈与对策
    3.1 缺乏稳产、广适的籼粳交水稻品种
    3.2 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居高不下
    3.3 杂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偏窄
    3.4 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长期滞后杂交作物育种应用
4 面向2035年的战略布局
    4.1 大数据分析精准指导杂交组配
    4.2 基因编辑技术引领杂种优势利用变革
    4.3 杂交水稻中的“杂种优势固定”
    4.4 玉米不同类群杂种优势基因的快速聚合

(2)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量的措施
    1.1 提高播种质量
    1.2 肥料管理
    1.3 种子管理
    1.4 播种管理
    1.5 调整父母本花期
    1.6 增加母本植株
    1.7 人工辅助授粉
2 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提高措施
    2.1 提高原种和亲本种纯度
    2.2 设置制种田隔离区
    2.3 减少自交率
    2.4 去除父本行
    2.5 自然晾晒降低水分含量
3 结语

(3)影响玉米杂交制种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及提质增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玉米杂交制种质量和产量的因素
    1. 地力基础
    2. 水浇条件
    3. 施肥状况
    4. 制种隔离
    5. 亲本纯度
    6. 亲本行比
    7. 播种质量
    8. 病虫草害
    9. 母本去雄
    1 0. 花期不遇
    1 1. 收期不适
二、玉米杂交制种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措施
    1. 基地选择
    2. 整地施肥
    3. 种子处理
    4. 确定行比
    5. 错期播种
    6. 提高播种质量
    7. 去杂去劣
    8. 加强管理
    9. 母本去雄
    1 0. 早割父本
    1 1. 及时收获

(4)浅析昌吉州玉米制种产量障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制种玉米高产的因素
    1.1 制种区域的资源条件
    1.2 播种是否苗全苗匀
    1.3 花期是否相遇良好
    1.4 自然灾害
2 制种玉米高产的技术要点
    2.1 制种区域的选择
    2.2 亲本种子的管理
    2.3 合理群体结构的确定
    2.4 田间管理
        2.4.1 苗期管理
        2.4.2 去杂与抽雄
    2.5 病虫害的防治
3 结束语

(5)羽衣甘蓝杂交配组与制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1.1 杂种优势研究概况
        1.1.2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
        1.1.3 羽衣甘蓝杂种优势的利用
    1.2 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研究进展
        1.2.1 配合力分析的作用
        1.2.2 配合力分析的方法
        1.2.3 配合力分析的应用
        1.2.4 遗传力的利用
    1.3 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羽衣甘蓝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沈阳地区羽衣甘蓝秋季适宜播种时期的确定
        2.2.2 羽衣甘蓝各观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2.2.3 羽衣甘蓝杂交组合各观赏性状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2.2.4 羽衣甘蓝杂交配组各观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沈阳地区羽衣甘蓝春季露地天然授粉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羽衣甘蓝春季天然授粉适宜的播种期
        3.2.2 不同父母本配比对羽衣甘蓝天然授粉的影响
        3.2.3 不同授粉方式对羽衣甘蓝结实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沈阳地区羽衣甘蓝秋季适宜播种时期的确定
        4.1.2 羽衣甘蓝各观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
        4.1.3 羽衣甘蓝杂交配组各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4.1.4 沈阳地区羽衣甘蓝春季露地天然授粉技术的确定
    4.2 讨论
        4.2.1 羽衣甘蓝观赏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
        4.2.2 羽衣甘蓝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分析
        4.2.3 羽衣甘蓝观赏性状的遗传力比较
        4.2.4 不同制种技术的种子产量和品质比较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6)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种子活力的定义及其演变
    1.2 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
    1.3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1.3.1 品种和制种组合
        1.3.2 种子生产地点
        1.3.3 种子发育期间的温度
    1.4 种子高活力形成的生理基础
        1.4.1 籽粒灌浆特性及淀粉积累特征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2 酶蛋白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3 种子活力代谢组和转录组的研究
    1.5 种子活力的生产调控措施
        1.5.1 栽插密度
        1.5.2 赤霉素的施用
        1.5.3 化学调控
    1.6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齐穗后温度变化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形成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地点间齐穗后的温度
        2.2.2 室内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差异分析
        2.2.3 大田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差异分析
        2.2.4 齐穗后温度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2.3 讨论
        2.3.1 不同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2.3.2 齐穗后的温度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第3章 不同活力水平杂交水稻种子灌浆特性及淀粉积累特征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早授粉颖花和晚授粉颖花的种子活力
        3.2.2 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灌浆特性
        3.2.3 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淀粉含量
        3.2.4 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淀粉结构
    3.3 讨论
        3.3.1 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灌浆特征差异
        3.3.2 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淀粉含量和结构的差异
        3.3.3 杂交水稻强、弱势粒的种子活力
第4章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杂交水稻种子的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种子活力
        4.2.2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种子的抗逆能力
        4.2.3 不同制种地点授粉后20 d种子的代谢组分析
        4.2.4 不同制种地点授粉后20d种子的转录组分析
    4.3 讨论
        4.3.1 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
        4.3.2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种子的抗氧化系统酶活力
        4.3.3 杂交水稻授粉后20 d种子的糖代谢途径
第5章 制种技术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调控效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三三三”制种技术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5.2.2 “三三三”制种技术对种子黄熟度的影响
        5.2.3 “三三三”制种技术对黄色籽粒和绿色籽粒种子活力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三三三”制种技术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3.2 杂交水稻种子批中黄色籽粒和绿色籽粒种子活力的差异
        5.3.3 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收获的感官指标
        5.3.4 赤霉素养花的调控措施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1.1 齐穗后的温度变化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形成的影响
        6.1.2 高活力杂交水稻种子的灌浆特性和淀粉积累特征
        6.1.3 高活力杂交水稻种子批中强、弱势粒的质量特征
        6.1.4 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
        6.1.5 不同制种地点授粉后20 d籽粒的糖代谢途径
        6.1.6 “三三三”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调控效应
    6.2 创新点
        6.2.1 提出强、弱势粒的质量是种子批活力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6.2.2 应用组学视野明确了糖代谢是种子活力形成中的重要代谢途径
        6.2.3 初步阐明“三三三”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生产技术的机理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与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鲜食玉米概况
        1.1.1 甜玉米概况
        1.1.2 糯玉米概况
        1.1.3 甜糯玉米概况
    1.2 甜糯玉米品质鉴定研究进展
        1.2.1 田间农艺性状
        1.2.2 产量性状
        1.2.3 营养成分
        1.2.4 矿质营养元素
        1.2.5 蒸煮品质
    1.3 甜糯玉米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1.3.1 父母本行比
        1.3.2 父母本错期播种
    1.4 '黑甜糯631'的选育过程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材料的种植与采样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农艺性状
        2.2.2 产量性状
        2.2.3 营养成分
        2.2.4 矿质营养元素
        2.2.5 蒸煮品质
    2.3 讨论
    2.4 小结
3 '黑甜糯631'玉米的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3.1.2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2.2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3.2.3 父母本不同播期对花期相遇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8)开花期高温胁迫下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1.1 高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高温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2 高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
        1.2.1 高温对水稻抗逆系统的影响
        1.2.2 高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高温对水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1.2.4 高温对水稻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1.2.5 高温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
        1.2.6 高温对水稻内源多胺的影响
        1.2.7 高温对水稻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1.3 高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影响
    1.4 水稻高温危害的防御和调控
    1.5 茉莉酸及MEJA在作物生长发育及抗逆中的作用
        1.5.1 MeJA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5.2 MeJA对水稻颖花开放的影响
        1.5.3 MeJA对水稻不育系的调控作用
    1.6 存在的问题与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1 存在的问题
        1.6.2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栽培状况
    2.2 高温处理
    2.3 喷施MEJA
    2.4 测定项目
        2.4.1 颖花开颖率、柱头外露率
        2.4.2 颖花开放动态:
        2.4.3 颖花最大开颖角度
        2.4.4 浆片鲜重
        2.4.5 浆片渗透势
        2.4.6 浆片中可溶性糖含量
        2.4.7 浆片中茉莉酸与MeJA含量
        2.4.8 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及活性氧含量
        2.4.9 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
        2.4.10 穗温和叶温
        2.4.11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
        2.4.12 叶片中其他激素含量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2 颖花开颖
        3.2.1 颖花开颖率
        3.2.2 单、双边柱头外露率
        3.2.3 颖花开颖动态
        3.2.4 颖花开颖角度
    3.3 浆片性状
        3.3.1 浆片鲜重
        3.3.2 浆片渗透势
        3.3.3 浆片可溶性糖含量
        3.3.4 浆片中茉莉酸及MeJA含量
    3.4 喷施MEJA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
        3.4.1 叶片中丙二醛及活性氧含量
        3.4.2 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
        3.4.3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
        3.4.4 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
    3.5 叶温、穗温和剑叶光合特性
        3.5.1 叶温和穗温
        3.5.2 叶片净光合速率
        3.5.3 气孔导度、蒸腾速率
    3.6 叶片中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含量
    3.7 测定的一些生理性状与水稻开花结实的关系
        3.7.1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水平与开花结实的关系
        3.7.2 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开花结实的关系
        3.7.3 浆片生理性状与开花结实的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高温下喷施MeJA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制种产量的调节作用
        4.1.2 高温下喷施MeJA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
        4.1.3 高温下喷施MeJA促进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结实的生理机制
    4.2 结论
        4.2.1 本研究主要结论
        4.2.2 本研究创新点
        4.2.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9)玉米杂交种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1. 1 父母本行比及密度试验。
        1.2.1. 2 父母本播期试验。
        1.2.1. 3 施肥量试验。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父母本密度及行比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
    2.2 父母本播期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
    2.3 施肥量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
        2.3.1 氮肥施用量
        2.3.2 磷肥施用量
        2.3.3 钾肥施用量
3 结论与讨论

(10)糯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3 特征特性
    3.1 植株特性
    3.2 穗粒性状
    3.3 品质
    3.4 抗逆性
    3.5 生育期
4 高产栽培技术
5 制种技术
    5.1 亲本自交系繁殖、保纯
    5.2 杂交种制种地选择和安全隔离
    5.3 种子处理
    5.4 适期播种
    5.5 合理密植
    5.6 确保花期相遇
    5.7 人工辅助授粉
    5.8 严格去劣去杂和保证母本去雄干净
    5.9 查苗补苗与定苗
    5.1 0 加强土肥水管理
    5.1 1 病虫害防治
    5.1 2 适时收获
6 结语

四、控制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现状与展望[J]. 刘杰,黄学辉.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10)
  • [2]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探究[J]. 陈红玲. 种子科技, 2021(11)
  • [3]影响玉米杂交制种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及提质增产措施[J]. 刘忠强,付胜瑞. 科学种养, 2021(06)
  • [4]浅析昌吉州玉米制种产量障碍与对策[J]. 刘金,邓叶青. 耕作与栽培, 2020(06)
  • [5]羽衣甘蓝杂交配组与制种技术研究[D]. 邵晨旭.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6]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D]. 王晓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7]‘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与繁育技术研究[D]. 张沛敏.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8]开花期高温胁迫下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D]. 许阳东. 扬州大学, 2019(02)
  • [9]玉米杂交种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J]. 史丽丽,陈洁,焦宏业,史明山,王磊,范子洋,孙海昆. 河北农业科学, 2017(05)
  • [10]糯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 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张晶,黄亮华,赵守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2)

标签:;  ;  ;  ;  ;  

控制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