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棉区红蜘蛛天敌初探

北疆棉区红蜘蛛天敌初探

一、北疆棉区叶螨天敌种类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海申[1](2021)在《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对植株上部叶螨适合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植物与植食性昆虫在长期斗争和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能够抵抗植食性昆虫的防御系统。害虫取食能够系统性地影响植物的防御反应,并影响后续取食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覆膜植棉限制了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成虫在地表及棉花根茎处产卵,显着减轻了黄地老虎对棉株的为害。棉叶螨是新疆棉花的主要害虫。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研究了地下害虫黄地老虎取食棉花根茎部后,棉花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和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和棉酚)含量的变化,然后评估了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和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huangensis适合度的影响,以期为解析覆膜栽培过程中新疆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截形叶螨的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和幼螨发育历期没有明显影响,但显着延长若螨发育历期1.34天;截形叶螨的繁殖力和成螨寿命在被害棉花和健康棉花上没有显着差异。2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幼螨发育历期和若螨发育历期没有明显影响;显着降低其单雌有效产卵量(处理组73.07粒,对照组106.10粒),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寿命没有明显影响。3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敦煌叶螨幼螨和若螨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分别延长幼螨和若螨的发育历期0.37天和1.89天;对其繁殖力和成螨寿命无显着影响。4黄地老虎取食为害棉花1天后,棉花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棉酚含量显着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3.11倍和1.55倍;2天和3天后,棉花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健康棉花叶片相比明显减少;被害植株叶片中的单宁含量在3天后为对照组的3.41 倍。本研究明确了黄地老虎取食为害对棉花生理代谢以及对截形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为解析覆膜种植过程中新疆棉花害虫种群演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继续深入研究植物地下部与地上部诱导防御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谢欣[2](2020)在《八种除草剂对碱蓬及二种天敌昆虫的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棉田边缘植物碱蓬Suaeda glauca(Bunge)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Fabricius)等天敌昆虫具有保育作用。实际生产中经常使用除草剂防除田边恶性杂草,棉田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也较为广泛,使得化学除草剂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非棉田生境并对其中的碱蓬群落产生影响。本研究对碱蓬集中区域按照除草剂的推荐浓度进行喷施,明确了八种除草剂对碱蓬及其中昆虫群落的影响,采用喷雾塔对多异瓢虫、大灰食蚜蝇喷施除草剂,明确了除草剂对两种天敌昆虫不同虫态的的安全性,其结论如下:1.研究表明苄嘧唑草酮、双氟唑草酮导致碱蓬植株萎蔫,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氯氟吡氧乙酸、乙氧氟草醚、苯磺隆影响碱蓬正常生长,高效氟吡甲禾灵、烯草酮、精喹禾灵对碱蓬影响较小,对碱蓬安全。高效氟吡甲禾灵对碱蓬昆虫群落影响较小,乙氧氟草醚、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对碱蓬昆虫群落影响较大。烯草酮、苯磺隆、精喹禾灵、双氟唑草酮、苄嘧唑草酮导致碱蓬昆虫群落个体数量降低,对昆虫群落结构影响较小。2.八种除草剂喷施对多异瓢虫卵孵化率、蛹羽化率、成虫存活率均无显着影响,精喹禾灵、苯磺隆、精恶唑禾草灵处理后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着低于对照,而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草酮、氯氟吡氧乙酸、乙氧氟草醚对幼虫存活率无显着影响。利用高效氟吡甲禾灵、乙氧氟草醚处理多异瓢虫卵后,除了高效氟吡甲禾灵处理组幼虫化蛹率明显降低,对卵、幼虫、蛹历期以及各虫态存活率、蛹重等均无明显影响。利用高效氟吡甲禾灵、乙氧氟草醚处理3龄幼虫后,对其生长发育没有显着影响。本研究表明八种除草剂对多异瓢虫比较安全,无明显的毒杀作用与负面效应。3.八种除草剂喷施对大灰食蚜蝇卵孵化率、2龄幼虫成活率、成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均无显着影响。除草剂以推荐浓度喷施对卵相对安全,对幼虫、蛹、成虫安全。对大灰食蚜蝇蛹喷施除草剂后,对蛹历期没有影响,烯草酮处理羽化成虫畸形率高出对照12.6%,其他7种除草剂对蛹正常羽化没有显着影响。八种除草剂对大灰食蚜蝇安全,烯草酮对蛹正常羽化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高效氟吡甲禾灵对碱蓬植株安全,对昆虫群落影响较小,其他7种除草剂降低了昆虫群落个体数量,但对群落结构影响较小。除草剂对多异瓢虫、大灰食蚜蝇各虫态安全,无直接杀伤作用,但是部分除草剂对食蚜蝇蛹正常羽化,多异瓢虫化蛹率有一定影响,整体上除草剂对多异瓢虫、大灰食蚜蝇比较安全。

曹巍[3](2020)在《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花蚜虫的亚致死效应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水土光热等突出的自然条件,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然而近几年调查发现,随着南疆植棉区长期大面积连作及管理模式变化等因素影响,棉蚜(Aphis gossypii)多发、频发现象愈加严重,已成为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依赖于化学农药的防治措施致使棉田棉蚜再猖獗现象日趋严重,抗药性不断增加,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寻求绿色高效、安全的替代农药迫在眉睫。本研究测定比较了两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棉花蚜虫和瓢虫的敏感性及其亚致死浓度对棉花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开展了助剂在两种植物源农药防治棉蚜中的增效减量田间试验,以期为寻求替代药剂延缓蚜虫抗性发展,科学运用杀虫剂防治棉田蚜虫提供依据。综合本文内容,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管理模式对棉田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生防田(9团)未喷施任何药剂,化防田(12团)用药9次(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喷施7次),两试验田棉蚜虫口数量分别于6月下旬和7月上旬达到高峰,种群密度分别为40031头/百株和53742头/百株,其中化防田(12团)棉长管蚜和棉黑蚜发生量较少;生防田(9团)棉长管蚜较棉蚜发生高峰稍早,于6月中下旬虫口量达到高峰,为39762头/百株。两地不同管理模式下中后期均以棉蚜为优势发生种群,对棉株危害较重,而前期施药对棉长管蚜和棉黑蚜有明显影响。2.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花蚜虫和瓢虫的毒力测定三种蚜虫对0.5%藜芦碱和0.3%苦参碱药剂的敏感性均为棉长管蚜>棉黑蚜>棉蚜。0.5%藜芦碱对棉蚜和棉黑蚜相对毒力指数是棉长管蚜的2.23倍和1.15倍。0.3%苦参碱对十一星瓢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79、1.40、1.56 ml/L。0.5%藜芦碱对十一星瓢虫的LC50值为31.60 ml/L,其相对毒力指数最高,为3.09。三种天敌瓢虫对两种植物源药剂的敏感性均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十一星瓢虫,相对安全系数均为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3.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田蚜虫的亚致死效应0.3%苦参碱亚致死剂量LC30处理后与对照相比,F0代棉长管蚜产蚜量减少15.8头;F1代棉长管蚜成蚜平均寿命和产蚜量降低5.55 d和13.22头,棉蚜世代周期缩短3.21 d,棉长管蚜净增殖率减少13.22。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与CK相比,0.5%藜芦碱亚致死剂量LC30处理后,F1代三种成蚜种群产蚜量降低16.49、17.31和19.85头,世代周期分别缩短了4.99 d、5.20 d和6.35 d。三种蚜虫种群随着两种植物源药剂亚致死剂量增加,其平均世代周期缩短、种群加倍时间降低,内禀增长率升高。4.两种植物源药剂减量复配对棉蚜的田间防效0.3%苦参碱和0.5%藜芦碱分别减量10%-30%与8种不同助剂配合使用,其助剂增效高低分别为:激健>丝润>丰展>迈飞>艾格福>农用有机硅>橙皮精油>青皮桔油和激健>丰展>丝润>迈飞>艾格福>农用有机硅>橙皮精油>青皮桔油。两种植物源药剂分别减量10%和20%与助剂激健、丝润和丰展复配喷施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与正常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增效减量作用。可见当药剂减量合理范围内添加适当助剂,可提高杀虫效果。

陆宴辉,梁革梅,张永军,杨现明[4](2020)在《二十一世纪以来棉花害虫治理成就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我国棉花害虫治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从Bt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靶标害虫对Bt棉花抗性演化、棉花-害虫-天敌化学通讯三个方面总结了棉花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进展,从预测预报、棉花抗虫性利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梳理棉花害虫防控关键技术研发概况,以棉铃虫、盲蝽两大主要害虫为例介绍了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应用。最后,从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棉花害虫防控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展望。

王平[5](2020)在《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新疆棉花面积264.4万公顷,占全国棉花面积的74.3%,棉花总产量511.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3.8%,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但与新疆棉花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不匹配的是,新疆棉花质量在国际市场仍处于劣势。特别是机采棉迅速发展后,仍沿用手采棉时期以高产为目标的技术集成体系,适宜机采的棉花技术集成体系没有配套建立,表现在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未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模式仍然以“矮密早丰”模式为主,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程度较低,残膜对棉花质量的影响难题尚未解决。在采收环节由于田间堆放原因导致的棉花二次污染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加工环节由于机采棉杂质、异性纤维较多,导致籽棉和皮棉的清理次数偏多、棉花纤维长度减短、强度降低、短纤维含量增加和棉结数量比率偏高。以上技术环节的问题是导致新疆棉花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着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机采棉化学脱叶工序的需要,导新疆棉花生长期缩短、棉花自然吐絮率降低,棉花生产条件劣势更加突出。因此,新疆棉花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上存在的问题,必然要依靠构建和推广配套的技术集成体系来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新疆棉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探索建立适宜新疆棉花产业现状的配套技术集成体系,发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作用,解决技术集成过程中的评价体系构建、技术集成评价、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路径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通过发放专家意见征询表、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和资料,采取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集成体系的不配套是制约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个假设,并运用技术进步、技术集成、快乐植棉和技术变迁等相关理论,对假设进行科学、系统论证。首先对新疆棉花质量和技术集成现状进行分析,并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对比,找出了新疆棉花在质量和技术集成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提出了新疆棉花要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观点。通过组织国内棉花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进行构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棉区的南北疆、六个流域棉区的64个县团单位进行棉花的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对比找出不同棉区间的技术集成和质量差异,并检验技术集成和质量的相关性。通过评价结果筛选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并结合美国、澳大利亚和兵团技术集成的经验,对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政府宏观层面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对技术集成影响作用,采用TAM框架及理论设计了棉农技术集成采纳意愿分析方案,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棉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出这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对技术集成的影响程度。最后研究提出技术集成推广路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从经济学研究视角,首次在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对新疆棉花技术集成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包含技术集成现状和差距分析、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典型棉区技术集成评价、技术集成体系优化、技术集成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的系统理论体系。2.在全国范围组织权威专家,构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典型棉区进行了全面评价,实证了新疆典型棉区技术集成和质量水平,并创新性的对棉花技术集成水平与质量水平进行相关性检验,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优化了技术集成的体系,提出了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推广路径和对策建议,为新疆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解决方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新疆棉花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新疆棉花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生产高质量的棉花产品实现高价格和高效益,弥补生产高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劣势,并以此占领世界棉花中高端市场,从而带来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结论二,技术集成体系不配套是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新疆棉花目前处于机采棉的成长阶段,但仍依赖以手采棉的“矮密早丰”、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技术集成体系,适宜机采棉的技术集成体系尚未建成,从而导致机采棉整体质量较低。技术集成严重制约着新疆棉花质量的提升。结论三,构建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奠定评价基础。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进行构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最终确定了包括了品种、种植技术、采收技术、加工技术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论四,对新疆典型棉区的技术集成和质量实证评价,实证了不同棉区的技术集成和质量水平。通过对新疆南北疆六个流域棉区的64个县团级单位发放调查问卷,运用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对样点棉区组织实施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并验证了技术集成和质量两个变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实证了技术集成水平是影响棉花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五、优化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是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本研究最终优化构建了包含品种、种植技术、采收技术和加工技术4个一级技术指标,包含优质棉品种、主栽品种、种植技术等14项二级技术指标,并对二级技术指标内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赋值。结论六,政府和棉农行为是影响技术集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得出政府在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两个方面对技术集成产生影响,棉农对技术集成体系的采纳意愿行为受到年龄、家庭人均纯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论七,确定了技术集成推广路径和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确定以“政府主导型”的推广路径,以政府牵头组织农业部门、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加工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棉农开展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应用。二是提出了对策建议。新疆棉花产业要建立“高质量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观和产业定位,产品定位于国内高端棉花产品,并建议在目前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制定质量为先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

阿尔孜姑丽·肉孜,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丁新华,阿地力·沙塔尔,郭文超[6](2020)在《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新疆特有天敌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和利用前景。本文通过开展新疆这一特殊生态区内玉米田主要瓢虫资源的系统调查,旨在为该地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采用网捕法结合目测法探明新疆11个地州41个县/市/区玉米种植区瓢虫群落组成。共获得1503号瓢虫标本,隶属3亚科,13属,20种,其中多异瓢虫、深点食螨瓢虫等种类为新疆玉米种植区优势种瓢虫,团聚丽瓢虫为新疆新纪录种。各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种类及个体数量间存在显着差异,其中伊犁州伊宁县最为丰富,达11种,而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瓢虫种类最少,仅为1种。瓢虫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伊犁州的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但优势度指数较低;巴音郭楞蒙古州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且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地州间相似性程度较高,32个地州组相似性程度相对较高,相似性系数≥0.5,占58.2%,其中巴音郭楞蒙古州与和田地区,所采集瓢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83)。新疆玉米田间瓢虫种类和数量整体较为丰富,自然控制能力较强,这为充分保护与利用当地天敌资源,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李雪玲[7](2019)在《碱蓬对棉田多异瓢虫的保育作用》文中提出前期本课题组调查发现棉田田埂边杂草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上的多异瓢虫数量较多,且多异瓢虫偏好在碱蓬上产卵并建立种群,但碱蓬带的存在对棉田内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影响及对多异瓢虫控蚜作用的影响并不明确,为此本研究通过系统调查棉花及碱蓬上多异瓢虫(成、幼虫)等各种天敌、蚜虫等害虫的种群数量,并结合DNA分子检测技术以及天敌控害功能评价,明确了多异瓢虫在田埂碱蓬带与棉田间的转移取食习性及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控蚜作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碱蓬带节肢动物的种类比棉田丰富。调查共采集节肢动物40种,20110头,节肢动物群落由植食性亚群落、捕食性亚群落、寄生性和中性亚群落3个亚群落组成,各亚群落所含物种数分别为18、11、11种。各亚群落所含物种数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5%、27.5%、27.5%,各亚群落个体数占总个体数量的90%、2.12%、7.88%。其中,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小花蝽Orius similis、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 diversicornis为捕食性亚群落的优势种;姬小蜂Eulophidae、蚜茧蜂Aphidiidae为寄生性和中性亚群落的优势种;碱蓬蚜Clypeoaphis suaedae、小绿蝽Orthotylus sp.为植食性亚群落的优势种。有碱蓬带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棉田,季节动态变化较小;无杂草带棉田的多样性指数介于0.0741.207之间,均匀度指数介于0.0380.620之间,季节变化幅度较大,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低于对照棉田。2、利用棉花和碱蓬、棉蚜和碱蓬蚜的特异性引物检测田间采集的多异瓢虫成虫,发现碱蓬上4.88%多异瓢虫成虫体内含有棉花DNA,16.67%成虫体内含有棉蚜DNA,4.44%成虫体内含有碱蓬蚜DNA,但没有检测到碱蓬DNA;棉花上2.14%多异瓢虫成虫体内含有碱蓬蚜DNA,6.45%成虫体内含有棉蚜DNA,但成虫体内均未检测到棉花、碱蓬DNA。研究结果证明了多异瓢虫成虫有在碱蓬—棉花间转移取食的习性。3、多异瓢虫是新疆棉田中的一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有碱蓬带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多异瓢虫与棉蚜的益害比均高于无杂草带棉田,其中多异瓢虫平均密度是对照棉田的1.9倍、益害比是对照棉田的8.8倍;利用罩笼进行天敌隔离处理,第7 d和14 d处理组棉花上棉蚜种群增长率均显着高于开放罩笼的对照组;两类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指数均在罩笼后第14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3、0.74,且有碱蓬带棉田显着高于对照棉田,但不同距离之间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差异不显着。本研究明确了多异瓢虫在田埂碱蓬带与棉田间转移的习性及碱蓬带对多异瓢虫控制棉田棉蚜作用的影响,从景观角度了解了碱蓬对棉田多异瓢虫的保育作用,因此建议保护棉田周边非作物生境,在周边留种一些藜科杂草如碱蓬作为储蓄植物。本研究为构建有利于瓢虫保育控害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潘洪生,姜玉英,王佩玲,刘建,陆宴辉[8](2018)在《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为新疆棉花害虫的深入研究和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罗兰[9](2018)在《新疆不同区域棉铃虫消长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棉花是人类的重要经济作物,产值占我国经济作物的一半以上,是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的农作物。同时棉花产业作为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又是新疆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对象,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一直是危害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本文通过比较新疆不同生态区域棉铃虫成虫盛期发生量、田间卵量、田间幼虫量与当地气象因子、麦田面积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防治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比率等因子之间关系基本得出如下结论:在南疆阿克苏市、北疆沙湾县棉铃虫有完整的3代,东疆吐鲁番市棉铃虫有完整的4代。南疆阿克苏市每年5月19日-21日是棉铃虫越冬代羽化高峰期,6月底出现一个一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8月中旬二代棉铃虫具显着峰值。东疆吐鲁番市每年4月下旬是棉铃虫越冬代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出现一个一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7月上旬2代棉铃虫具显着峰值,且持续发生。北疆沙湾县每年6月上旬是棉铃虫越冬代羽化高峰期,7月上旬出现一个一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2代棉铃虫具显着峰值。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前一个月的平均气温对棉铃虫成虫始见期影响较大,即3月日平均气温越高,南疆阿克苏市、吐鲁番市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就越早;4月日平均气温越高,北疆沙湾县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就越早。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当月的日平均气温对成虫始见期基本无影响。根据棉铃虫在我国和全球其他产棉区的分布情况,也可看出棉铃虫基本适于略偏干旱的环境条件。以往研究表明温度在25℃~30℃是最适宜棉铃虫种群的生长发育,但18℃~30℃皆存在棉铃虫蛹滞育现象。阿克苏市4月平均气温越高,棉铃虫成虫盛期发生量越大。原因是该月日平均气温大多都在14.9℃~18℃,只有2016年为18.1℃,滞育蛹较少。南疆阿克苏市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麦田面积增减无相关性。北疆沙湾县麦田面积增加越多,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发生量越大。该结果可能与当地麦田的种植面积有关。阿克苏市6月平均气温越高,越有利于一代棉铃虫幼虫的发生。沙湾县8月平均气温越高越有利于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以上结果符合温度在25℃~30℃最适宜棉铃虫种群的生长发育规律。阿克苏市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与6月降水量关系较为紧密,6月降水量越大越不利于一代棉铃虫幼虫的发生。沙湾县7月降水量有利于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8月降水量越大越不利于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证明降水对棉铃虫的卵有一定的冲刷作用,导致幼虫量有所下降。吐鲁番市6月平均气温对一代棉铃虫成虫发生量影响较大,即6月平均气温越高越有利于一代棉铃虫成虫发生。说明25℃~30℃最适宜棉铃虫种群的生长发育。吐鲁番5、6月降水量越少,一代成虫发生量越大,证明降水量减少,田间虫卵不被冲刷,不会影响成虫发生量。阿克苏市、沙湾县麦田增减比率对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影响较大,即麦田面积增加,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越大。一代棉铃虫主要为害小麦和玉米,当地小麦的种植面积越大,为一代棉铃虫幼虫提供的食物越丰富,越有利于一代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阿克苏市8月降水量增加有利于二代田间卵的发育。吐鲁番市试验开展年份大多属偏干旱年份。7月降水量增加有利于二代棉铃虫田间卵的发育。因南疆阿克苏市和东疆吐鲁番市气候干旱,很少有大雨或暴雨,对田间卵的冲刷作用有限,棉铃虫的发育相对湿度在70%以上,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的降水是有利于棉铃虫卵的发育。阿克苏市7月平均气温越高,二代成虫发生量越大。吐鲁番市6月平均气温对二代成虫发生量呈正相关,即6月平均气温越高,越有利于二代成虫的发生。在南疆和东疆预测二代棉铃虫成虫发生量时6月和7月的平均温可作为参考。东疆吐鲁番市7月降水量越多,二代成虫发生量越大,也可作为测报依据。吐鲁番市三代田间卵量与7月降水量呈负相关性,即7月降水量越大,三代田间卵量越少。北疆预测三代田间卵量时可参考9月降水量,9月降水量越大,田间卵量越少。由此可见一次较大的降水量能冲刷掉棉铃虫卵和部分低龄幼虫,使棉田卵量显着降低。阿克苏市三代实际用药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与三代平均亩残虫量无显着相关性。吐鲁番市三代实际用药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与三代平均亩残虫量呈负相关性。可见两者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反比例关系,增加用药面积的同时,还应考虑抗药性、施药水平等因素。

齐兴林[10](2015)在《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调查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的种类、发生动态,分析其群落结构组成及特征指数,明确吉林省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的发生情况及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为吉林省棉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研究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吉林省棉田共调查到节肢动物2纲9目45科64种。昆虫纲8目41科59种,其中害虫5目28科40种、捕食性天敌6目10科15种、中性昆虫2目9科9种;蛛形纲1目4科5种。吉林省常规棉田共调查到害虫5目26科39种,捕食性天敌6目10科15种,中性昆虫2目9科9种;转基因棉田共调查到害虫5目23科33种,捕食性天敌6目8科13种,中性昆虫2目9科9种。2、吉林省棉田中个体数量较多的目为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常规棉中分别占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的72.11%、9.56%、8.93%、4.25%,个体数量较多的科为蚜科(62.00%)、蚁亚科(11.42%)、叶甲科(7.56%)和瓢甲科(4.51%)、蟹蛛科(4.12%);转基因棉中分别占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的73.96%、9.09%、8.02%、4.22%,个体数量较多的科为蚜科(62.25%)、蚁亚科(11.00%)、叶甲科(8.41%)、蟹蛛科(4.30%)和瓢甲科(4.25%)。两类棉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性指数,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没有明显差异,表明两类棉田群落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别。3、吉林省棉田害虫优势种有棉蚜、双斑萤叶甲、大青叶蝉、黑角露螽、盲蝽、烟粉虱等。其中棉蚜全期发生,7月份为盛发期;双斑萤叶甲成虫田间7-9月份发生,8月份为盛发期;大青叶蝉田间7-9月份发生,9月份为盛发期;黑角露螽田间7-9月份发生,9月份为盛发期;盲蝽田间6-9月份发生,8月份为盛发期;烟粉虱8-9月份发生,8月份为盛发期。吉林省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类丰盛,优势种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小花蝽、蜘蛛、中华草蛉、黑带食蚜蝇。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小花蝽、蜘蛛类田间6-9月份全期发生,种群盛发期集中在8月份;中华草蛉、黑带食蚜蝇田间7-9月份发生,8月份为盛发期;七星瓢虫6-7月份发生,6月份为盛发期。

二、北疆棉区叶螨天敌种类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疆棉区叶螨天敌种类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对植株上部叶螨适合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虫害诱导植物防御反应
        1.1 直接防御反应
        1.2 间接防御反应
        1.3 系统诱导防御反应
    2 地下生物危害对地上害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2.1 线虫
        2.2 外生菌根真菌
        2.3 植食性昆虫
    3 新疆棉花害虫的演替变化
        3.1 黄地老虎
        3.2 棉铃虫
        3.3 棉叶螨
        3.4 蚜虫
    4 新疆三种棉花叶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4.1 截形叶螨
        4.2 土耳其斯坦叶螨
        4.3 敦煌叶螨
    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截形叶螨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截形叶螨幼螨、若螨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截形叶螨成螨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2.3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截形叶螨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幼螨、若螨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2.3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敦煌叶螨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敦煌叶螨幼螨、若螨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敦煌叶螨成螨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2.3 黄地老虎取食棉花对敦煌叶螨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黄地老虎取食对棉花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地老虎取食为害对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 黄地老虎取食为害对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3 黄地老虎取食为害对棉花叶片单宁含量的影响
        2.4 黄地老虎取食为害对棉花叶片棉酚含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八种除草剂对碱蓬及二种天敌昆虫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蚜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1.1.1 棉蚜发生为害现状
        1.1.2 大灰食蚜蝇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 非棉田生境对多异瓢虫、食蚜蝇的影响
    1.3 新疆棉田杂草群落及化学除草现状
        1.3.1 新疆棉田杂草群落组成
        1.3.2 棉田除草剂的使用现状
    1.4 除草剂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1.4.1 除草剂对天敌的直接影响
        1.4.2 除草剂对天敌的间接影响
    1.5 研究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八种除草剂对碱蓬及其昆虫群落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除草剂及浓度
        2.1.2 处理方法
        2.1.3 安全性评价标准
        2.1.4 数据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喷施除草剂对碱蓬安全性评价
        2.2.2 除草剂对碱蓬昆虫群落的影响
    2.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八种除草剂对多异瓢虫不同虫态的安全性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供试药剂
        3.1.3 处理方法
        3.1.4 安全性评价标准
        3.1.5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除草剂处理对多异瓢虫存活的影响
        3.2.2 除草剂处理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八种除草剂对大灰食蚜蝇不同虫态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虫来源
        4.1.2 供试药剂
        4.1.3 处理方法
        4.1.4 安全性评价标准
        4.1.5 数据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除草剂对大灰食蚜蝇安全性
        4.2.2 蛹期喷施除草剂对大灰食蚜蝇蛹发育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3)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花蚜虫的亚致死效应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新疆棉花蚜虫的发生与危害
    1.2 棉田蚜虫抗药性及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棉蚜抗性的研究进展
        1.2.2 国外棉蚜抗性的研究进展
        1.2.3 新疆棉蚜抗性的研究进展
        1.2.4 助剂对棉田蚜虫化学防治中的增效作用
        1.2.5 棉田化学防治对天敌的影响
    1.3 植物源药剂的研究进展
        1.3.1 苦参碱药剂的研究进展
        1.3.2 藜芦碱药剂的研究进展
    1.4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不同管理模式对棉田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点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棉田农药喷施情况调查
        2.2.2 棉蚜发生消长动态
        2.2.3 棉长管蚜发生消长动态
        2.2.4 棉黑蚜发生消长动态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田蚜虫和瓢虫的毒力测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虫源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田三种蚜虫种群的室内毒力测定
        3.2.2 两种植物源药剂对三种瓢虫成虫种群的室内毒力测定
        3.2.3 两种植物源药剂对三种瓢虫成虫种群的安全系数测定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花蚜虫的亚致死效应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虫源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两种植物源药剂亚致死剂量的确定
        4.2.2 两种植物源药剂亚致死剂量对三种蚜虫F0 代的影响
        4.2.3 两种植物源药剂亚致死剂量对三种蚜虫F1 代若蚜的影响
        4.2.4 两种植物源药剂亚致死剂量对三种蚜虫F1 代成蚜的影响
        4.2.5 两种植物源药剂亚致死剂量对三种蚜虫F1 代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两种植物源药剂减量复配对棉蚜的田间防效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0.3%苦参碱减量复配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5.2.2 0.5%藜芦碱减量复配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不同管理模式对棉田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6.1.2 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花蚜虫和瓢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6.1.3 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田蚜虫的亚致死效应
        6.1.4 两种植物源药剂减量复配对棉蚜的田间防效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二十一世纪以来棉花害虫治理成就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棉花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
    1.1 Bt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
    1.2 靶标害虫对Bt棉花抗性演化
    1.3 棉花-害虫-天敌化学通讯
2 棉花害虫防控关键技术研发
    2.1 预测预报技术
    2.2 棉花抗虫性利用技术
    2.3 生态调控技术
        2.3.1 诱杀害虫
        2.3.2 保育天敌
    2.4 理化诱控技术
        2.4.1 诱虫灯
        2.4.2 性诱剂
        2.4.3 食诱剂
        2.4.4 驱避剂
    2.5 生物防治技术
        2.5.1 捕食性天敌
        2.5.2 寄生性天敌
        2.5.3 微生物杀虫剂
    2.6 化学防治技术
3 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
    3.1 棉铃虫
    3.2 盲蝽
4 展望

(5)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
        1.2.2 农业技术进步相关研究
        1.2.3 农业技术集成的相关研究
        1.2.4 农业技术集成与质量关系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机采棉
        2.1.2 高质量发展
        2.1.3 农业高质量发展
        2.1.4 技术集成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进步理论
        2.2.2 技术集成理论
        2.2.3 快乐植棉理论
        2.2.4 技术变迁理论
第三章 新疆棉花质量与技术集成现状
    3.1 新疆棉花产业概况
    3.2 新疆棉花质量现状
        3.2.1 新疆棉花质量现状
        3.2.2 新疆棉花提质增效现状
    3.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现状
        3.3.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阶段和特点
        3.3.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现状分析
    3.4 新疆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3.4.1 美国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现状
        3.4.2 澳大利亚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现状
        3.4.3 新疆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3.5 新疆棉花质量和技术集成对比差距的解决思路
    3.6 小结
第四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
    4.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选取
        4.1.1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1.2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选取
    4.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的指标筛选
        4.2.1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备选指标的考量
        4.2.2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权威专家的选定
        4.2.3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的筛选
    4.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构造判断矩阵
        4.3.2 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4 小结
第五章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
    5.1 新疆典型棉区样点选择与调查问卷设计
        5.1.1 典型棉区样点选择
        5.1.2 调查问卷设计
    5.2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
        5.2.1 技术集成标准值与计分方法确定
        5.2.2 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
    5.3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质量评价
        5.3.1 质量指标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5.3.2 典型棉区棉花质量评价
    5.4 新疆典型棉区技术集成与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5.4.1 技术集成与质量的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4.2 技术集成与质量相关性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优化
    6.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原则与方法
        6.1.1 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原则
        6.1.2 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方法
    6.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筛选
        6.2.1 技术集成体系指标筛选的样点单位选择
        6.2.2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筛选
    6.3 新疆技术集成体系优化的经验借鉴
        6.3.1 国外棉花主产国的经验借鉴
        6.3.2 新疆兵团的实践经验借鉴
    6.4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优化
        6.4.1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构架优化
        6.4.2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优化
    6.5 小结
第七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影响因素的选定
    7.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政府层面影响分析
        7.2.1 产业定位的影响分析
        7.2.2 产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7.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棉农采纳意愿影响分析
        7.3.1 TAM框架及理论分析
        7.3.2 棉农采纳意愿的概念框架
        7.3.3 棉农采纳意愿的研究方法
        7.3.4 棉农采纳意愿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7.3.5 棉农采纳意愿的分析结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与对策建议
    8.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
        8.1.1 技术集成体系推广路径
        8.1.2 技术集成体系推广的具体措施
    8.2 对策建议
        8.2.1 确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观
        8.2.2 确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
        8.2.3 建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措施
    8.3 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国内咨询专家名单
附录二: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三: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四: 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情况调查表
附录五: 棉花技术集成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六: 棉花技术集成农户需求与采纳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七: 全文图示及表格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标本采集
    1.2 标本鉴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1.3.1 Pielou指数
        1.3.2 Shannon-Wiener指数(H′)
        1.3.3 Margalef指数
        1.3.4 优势度指数
        1.3.5 Sorenson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种类概括
        (1)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1891)
        (2)塔城毛瓢虫Scymnus (Neopullus) tachengicus (Yu,1998)
        (3)甜菜瓢虫Bulaea lichatschovi (Hummel,1827)
        (4)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 (Linnaeus,1758)
        (5)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a (Linneaus,1758),新疆新纪录种[15]
        (6)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1781)
        (7)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mpunctata (Linnaeus,1758)
        (8)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1773)
        (9)七星瓢虫Coccina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1758)
        (10)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1758)
        (11)横斑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oguttata (Faldermann,1835)
        (12)二十二星食菌瓢虫Psyllobora vigintiduopunctata (Linnaeus,1758)
        (13)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1758)
        (14)中国双七星瓢虫Coccinula sinensis (Weise,1889)
        (15)双七星瓢虫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 (Linnaeus,1758)
        (16)曲缘瓢虫Coccinula sinuatomarginata (Faldermann,1837)
        (17)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 (Linnaeus,1758)
        (18)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 (Goeze,1777)
        (19)黄足光瓢虫Exochomus flavipes (Thunberg,1781)
        (20)孪斑唇瓢虫Chilocorus geminus (Zaslavskij,1962)
    2.2 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群落分布组成
    2.3 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种群多样性分析
    2.4 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相似性分析
3 讨论

(7)碱蓬对棉田多异瓢虫的保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及应用
        1.1.1 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1.2 捕食性瓢虫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
        1.1.3 多异瓢虫研究进展
        1.1.4 植物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
        1.1.5 植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1.6 碱蓬研究进展
    1.2 生境管理
        1.2.1 作物生境
        1.2.2 非作物生境
    1.3 非作物生境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1.3.1 非作物生境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1.3.2 非作物生境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1.3.3 非作物生境对捕食性天敌控害功能影响
        1.3.4 天敌的控害作用评价方法
    1.4 研究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碱蓬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调查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碱蓬带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与优势度
        2.2.2 碱蓬带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
        2.2.3 棉田田埂保留碱蓬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多异瓢虫在碱蓬-棉花间的转移取食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植物与虫源
        3.1.2 DNA模板的制备
        3.1.3 特异性引物设计
        3.1.4 PCR扩增
        3.1.5 琼脂糖凝胶电泳
        3.1.6 消化时间对检测效果的影响
        3.1.7 田间取样及样品检测
        3.1.8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棉花与碱蓬特异性引物
        3.2.2 棉蚜与碱蓬蚜特异性引物
        3.2.3 消化时间对棉蚜特异性引物检测效果的影响
        3.2.4 多异瓢虫成虫在棉田和碱蓬间的转移取食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碱蓬带对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发生及控害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生境中捕食性天敌群落季节性
        4.2.2 不同生境中主要捕食性天敌优势度
        4.2.3 两类棉田棉蚜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
        4.2.4 棉田中捕食性瓢虫种类组成
        4.2.5 两类棉田多异瓢虫种群消长动态
        4.2.6 两类棉田多异瓢虫与棉蚜的益害比
        4.2.7 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生物控害作用评价
        4.2.8 不同距离捕食性天敌的控害指数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害虫发生演替机制
    1.1 气候因子
    1.2 寄主因子
    1.3 天敌因子
2 害虫预测预报技术
    2.1 种群监测方法
    2.2 数字化预警技术
3 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Bt棉花种植利用
        3.1.2 农事操作
    3.2 生物防治技术
        3.2.1 天敌释放
        3.2.2 天敌保护
        3.2.3 微生物农药使用
    3.3 诱集防治技术
        3.3.1 杨树枝把
        3.3.2 诱集植物
        3.3.3 食诱剂
        3.3.4 杀虫灯
    3.4 化学防治技术
        3.4.1 抗药性监测
        3.4.2 农药科学使用
4 研究展望
    4.1 重视棉花害虫生物学前沿研究
    4.2 加强棉花害虫地位演替机制研究
    4.3 推进棉花害虫防控核心技术创新
    4.4 促进棉花害虫分区治理体系建设

(9)新疆不同区域棉铃虫消长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新疆不同区域棉铃虫发生期及田间消长动态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新疆不同区域越冬代棉铃虫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新疆不同区域一代棉铃虫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新疆不同区域二代棉铃虫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新疆不同区域三代棉铃虫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7.1 各区域试验点发生期、田间消长动态
    7.2 赵冬代
    7.3 一代
    7.4 二代
    7.5 三代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棉花种植概况
    1.2 棉花害虫发生概况
    1.3 棉田天敌发生概况
    1.4 影响棉花害虫发生因素
第二篇 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第一章 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种类及发生量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棉田优势种群消长动态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4.1 吉林省棉田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类
    4.2 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4.3 吉林省棉田优势种群消长动态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北疆棉区叶螨天敌种类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对植株上部叶螨适合度的影响[D]. 梁海申. 扬州大学, 2021(09)
  • [2]八种除草剂对碱蓬及二种天敌昆虫的安全性评价[D]. 谢欣.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两种植物源药剂对棉花蚜虫的亚致死效应及应用技术研究[D]. 曹巍. 塔里木大学, 2020
  • [4]二十一世纪以来棉花害虫治理成就与展望[J]. 陆宴辉,梁革梅,张永军,杨现明. 应用昆虫学报, 2020(03)
  • [5]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D]. 王平. 石河子大学, 2020(04)
  • [6]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J]. 阿尔孜姑丽·肉孜,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丁新华,阿地力·沙塔尔,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5)
  • [7]碱蓬对棉田多异瓢虫的保育作用[D]. 李雪玲.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8]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潘洪生,姜玉英,王佩玲,刘建,陆宴辉. 植物保护, 2018(05)
  • [9]新疆不同区域棉铃虫消长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D]. 罗兰.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10]吉林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D]. 齐兴林. 吉林农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北疆棉区红蜘蛛天敌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