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一、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杰[1](2022)在《E.O.威尔逊的“博物学家”头衔》文中研究说明威尔逊(Edward O.Wilson,1929-2021)是哈佛大学着名学者,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有许多头衔,如昆虫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社会生物学家、思想家等。我特别关注他的博物学家(naturalist,也可译作"博物者")头衔(Nichols,1991;MacGregor,2018),他本人也特别在意这个称号,并把它用作自传《博物学家》的书名(Wilson, 1994)。

刘涵[2](2021)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统编本初中语文六册教材选文与原文逐字逐句对比,我们发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加工有四百多处,这四百多处加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围绕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的加工,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梳理统编本教材选文标点符号的加工情况并探究原因;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将这种加工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提出教学策略。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理清标点符号加工的概况。由此得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共有替换、增加、删减三种加工类型,以及仅增加、仅替换、增加+替换、删减+替换、删减+增加+替换五种加工类型组合方式;在年级分布上,标点符号加工数量以七到九年级为阶梯依次递减;在加工程度上,文学文本加工数量高于非文学文本。第二章统计分析点号加工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句内点号加工程度高于句末点号,加工原因可以从规范角度、停顿角度、语气角度、情感角度等方面进行归因,但点号的加工存在不一致和弱化文章意蕴两点待商榷的地方。第三章统计分析标号的具体情况。由本章可以得出标号最主要的加工类型为替换,其次为删减和增加,标号的加工主要遵循规范性、时代性、生动性等原则,但同样标号存在加工标准不明确以及加工后减少文章生动性两处待推敲的地方。第四章按照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大板块探究标点符号加工的教学应用策略,提出教师应该基于学情成为标点符号的“加工者”。

黄颖[3](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材选文进入师生视野之前,大多被加工处理。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节选文与原文之间关系,如何发挥节选文自身教学价值,如何通过节选文教学带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分析编者对节选原文进行了怎样的加工以及加工得怎么样,将有助于语文教师合理客观地认识节选文的加工现象,促进教师与编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同时,也将利于教师将节选文的加工处理部分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并通过节选文的教学真正带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本论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节选文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加工修改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节选文教学带来价值和意义。除绪论、结语,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节选文进行加工情况统计,主要从节选文加工方式、加工对象以及加工分布三大方面进行呈现。在节选文的加工方式中,分析增加、删减、替换三种加工方式占比情况以及三种加工方式组合情况。在节选文的加工对象中,分析段落、句子、字词和标点符号加工占比以及每种对象的具体加工情况。在节选文的加工分布中,分析年级、体裁、题材和年代分布情况。第二章,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动因进行分析,主要从语言发展内因、教与学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语言发展内因方面,主要是基于规范表达的需要以及主流意识考虑。在教与学外因方面,主要是基于学生发展考虑以及教师教学要求。第三章,将节选文与课下注释标注的原文进行了细致比较,针对具体加工情况探究加工的合理之处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实现统编版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合理化发展并促进教师和教材之间的有效“对话”。第四章,针对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提出教学原则以及策略建议。比如节选文教学原则应该注重整体性、差异性和适当性原则。针对节选文教学,除了立足节选文本身的教学目标,还应放眼整本书。另一方面,可以将节选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式阅读,比如从遣词造句入手进行比较阅读或从标题细节入手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培养学生语感。

钟晓林[4](2020)在《布鲁诺·拉图尔的经验形而上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布鲁诺·拉图尔是当代着名科学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国际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科学哲学“实践转向”进路的代表,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广义对称性原则,把科学理解为实践舞台上的一个本体的转译链。同时,拉图尔的“行动本体论”体现了“行动者网络理论”思路的一贯性,规定了经验研究和随之而来的“经验形而上学”(empirical metaphysics)。经验形而上学的特点是“经验”比“形而上学”重要得多,形而上学成为经验性的,解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对象。拉图尔主张不作一切先验预设,规避主客二元论,通过经验研究探索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如何构成了共同世界,探究世界的建构方式。世界是由异质行动者组成的,行动者是能够定义自身的事物,他们在相互联系、转译的经验情境中创造新的实体,经验形而上学的内涵是描述实体维持自身存在的特别实践过程。拉图尔的经验形而上学思想不是系统的理论建构,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有助于将其哲学术语从原着中挖掘出来,对其重新描述现代性的思想作出全面探讨。拉图尔的多个研究主题可划分为早期的人类学研究,中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后期创建非现代性世界的“存在模式的探究”,以至最近谈论自然新形式的《面对盖娅》。通过梳理拉图尔经验形而上学道路的开拓和探索,将其思想本质、多元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呈现出来。拉图尔的经验形而上学改造,基于打开硬科学黑箱的立场,呈现科学事实建构的微观过程,通过“不可还原论”直接表达了驱逐超验性的哲学核心。拉图尔进一步消解主客二分法,形成人类与非人类广义对称的行动本体论,用“建构主义实在论”完成科学实在论的改造。并且将人与非人对称于社会中,形成“物的议会”以及“联结的集体”。修正科学和政治的联系,用“宇宙政治”实践经验形而上学的政治制度程序。之后,拉图尔用十五种“存在模式”阐明了现代人的实践,并在《面对盖娅》讨论了“非现代性”的人与自然关系,形成要求现代人成为地面人、遵从新气候政权的非现代性生态观。从现实意义讲,这是拉图尔经验形而上学和创建非现代性世界的最重要结论。在拉图尔那里,“经验”和“形而上学”的定义与当代分析哲学、大陆现象学的相关定义有着本质区别。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主义者,而是一个经验哲学家。拉图尔经验形而上学的贡献在于对法国理论的继承和突破,以及成为反二元论思想的里程碑。拉图尔通过寻找能够表达多元本体和关系性的特别概念工具,不可还原论和第二种经验主义,转译链形成的网络追踪,来实现公平对待人类与非人类的共同世界,从而对现代性问题给出全新的理解方法。通过将拉图尔的哲学概念革新与相关哲学家思想进行联系和比较,包括德勒兹、塞尔、怀特海、詹姆斯、杜威等特色各异的哲学家,突出经验形而上学思想的反康德主义、反二元论特征。拉图尔的建构主义实在论和“技科学”中非人类行动者的作用讨论,明显远离传统科学哲学知识论,又着力明晰科学建构性与实在性的统一,为科学哲学重要命题带来新的研究理路。拉图尔重新解释现代性的经验形而上学,明确表达了哲学基础的更新、看待世界的新眼光,同时提供了经验式探索世界的发展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辩证地吸收和借鉴经验形而上学思想符合中国生态文明道路的部分,并且和拉图尔对中国现代化流于表面的理解保持距离。

杜潇毅[5](2020)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 ——以《宇宙之中》的汉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和源语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是理想翻译的追求,然而文化与背景差异会导致翻译损失。在阅读宗教和科学类的对话型文本过程当中,读者可能会很难理解一些包含宗教和科学元素的段落、句子或词语,甚至是一些表达方式。如果完全按照源语文化的习惯和习俗来翻译,就会给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译者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的指导下用翻译补偿策略对 Belonging to the Universe:Explorations on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and Spirituality的前言、概要、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翻译进行分析。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相似之处,语言简洁生动,列举大量实例,期间还穿插有趣的小故事,但也有些内容晦涩难懂。对于这些简单易懂又生动有趣的部分,译者希望中国读者也体会到相同的效果,而对于抽象难懂的部分,译者希望读者对它们有更好的理解。因此,译者在目的论指导下选用翻译补偿策略来分析和说明译文是如何更加准确生动地把信息传递给读者的。在目的论三大原则指导下,译者通过分析原文中的实例总结出具体的翻译补偿策略,包括:直译或音译加注、增译法、减译法,延伸法、零翻译法和替换法。译者认为,这些策略能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因想要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而造成的翻译损失。本实践报告用翻译补偿策略结合目的论对翻译进行指导,这在先前的研究中比较少见。在译者使用翻译补偿策略对翻译进行指导时,发现有些例子用单一的策略无法达到目的论所要求的效果,于是译者同时运用两个补偿策略,例如零翻译法与注释法的结合、增译法和替换法的结合等。这样就对译文的分析更加全面,也可以使译者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在翻译中准确传达信息,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体验。

付梦悦[6](2020)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实用类文章改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统编语文教材自2017年全国基本统一使用以来,标志着“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而教材中的选文在进入师生视野以前,大多被编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改处理。实用类文章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选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经过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所有涉及删改的文章统计发现,近九成实用类文章在选编进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时,进行了删改。研究实用类文章的删改现象,以服务于教学,是本文的目的。本论文研究的具体对象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7-9年级)中的没有争议性的具有典型性的按照表达方式划分的实用类文章即说明性文章(以科普文为主)、议论性文章(以演讲词、书信为主)、记叙性文章(以新闻为主)及其相关体裁。立足于“文章”和“文学”的大别,对实用类文章的改编现象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采取数据统计方法用表格形式对实用类文章的选编情况和删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定性研究采取文献梳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改编的原因并对改编之处进行探讨,分析其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继而尝试对改编的实用类文章提出教学策略建议。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7-9)年级中实用类文章的选编情况和删改情况做了全面具体的统计,数据统计的方式能够更为直观的发现改编问题。第二部分是基于上述的统计数据分析改编的原因。第三部分是针对上述统计出来的改编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并提出三点改编建议。第一,拓宽选文的疆界;第二,多选典型的实用文章;第三,增加与日常运用更紧密的文章。第四部分是通过对实用类文章改编内容的思考,对实用类文章教学提出两点策略性建议。第一,要理性看待选文删改,可以在教学时考虑选文类型处理删改内容或将删改内容作为合理的教育资源选择性使用;第二,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如针对删改内容借助“ORID”和“OPVL”两种思维工具建构思考路径、展开批判性阅读教学、探索“读、写、改一体化”的实用文教学模式。

宁鹏飞[7](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黄河云[8](2019)在《柯瓦雷的科学革命观研究》文中认为亚历山大·柯瓦雷的科学编史学建立在一个哲学基础之上,它以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实在论为本体论、以“人类思想的统一性”为核心原则、以概念分析法与重视对“错误”的研究为方法论。柯瓦雷关于科学革命的研究从根本上是其科学编史学哲学基础的具体体现。斯顿普认为柯瓦雷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阿伽西认为柯瓦雷是一个波普尔主义者,但这两种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科学革命”这个术语目前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柯瓦雷的对近代科学起源的开创性研究。柯瓦雷关于科学革命的本质有过各种不同的描述,包括有限和谐宇宙的解体与空间的几何化、自然的数学化与科学的数学化、从“近似”的世界到精确的宇宙、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这些描述对应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转变,即(狭义的)科学革命与思想革命;这种两层次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思想统一性”的核心原则。柯瓦雷运用概念分析法反驳了迪昂与克隆比关于近代科学与中世纪科学之间关系的连续性解释,从而扞卫了“科学革命”的观点。斯顿普认为柯瓦雷晚年对于近代科学起源的连续性解释做出了让步,但这种观点并不能成立。柯瓦雷坚决反对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证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工具主义)解释,他反对将科学革命视为经验对理性的胜利或用“如何”取代“为何”。基于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实在论以及“思想统一性”的核心原则,柯瓦雷断言实验在科学革命中作用甚微,并认为牛顿不是一个工具主义者而是一个实在论者。柯瓦雷还反驳了赫森、奥尔什基、齐尔塞尔关于科学革命的社会学解释,他的结论是:(1)实践转向是科学革命的结果而非原因;(2)科学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无关;(3)社会条件只是近代科学起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埃尔卡纳力图将柯瓦雷塑造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先驱,但这种观点并不能成立。柯瓦雷将伽利略塑造为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在他看来,伽利略的柏拉图主义体现在三个方面:(1)“两个世界”的划分;(2)数学实在论;(3)“回忆说”与“精神助产术”。对于这一观点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三种:(1)伽利略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2)伽利略是一个阿基米德主义者;(3)否认伽利略与任何哲学标签之间的联系。德卡罗力图表明,尽管存在着这些反对意见,但柯瓦雷关于伽利略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的核心论点仍然可以有条件的保留。柯瓦雷关于伽利略的(思想)实验的观点涉及形而上学层面(“应然”层面)与历史事实层面(“实然”层面);形而上学层面的解释支配着历史事实层面的解释。塞特尔与德雷克指出,柯瓦雷关于伽利略未能得出做过他所描述的实验结果的断言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符;内勒尔和乔兰则力图扞卫柯瓦雷关于伽利略实验的观点。然而,他们之间的争论仅仅涉及历史事实层面(“实然”层面)而完全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形而上学层面(“应然”层面)。柯瓦雷的科学编史学及其对科学革命的研究在今天仍然极具启发性和富有成果性。

李帅[9](2019)在《文学哲学家对人生意义问题的价值判断——评徐光荣的《蒋新松传》》文中指出徐光荣先生是中国当代十大传记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人物传记的最大特点是对传主精魂的把握和对生命的闪光点的挖掘,通过立传者、传主与读者的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与互动,让真正的伟大的英雄人物如星辰般璀璨地闪耀。《蒋新松传》通过人生意义问题的哲学追索、生命闪光点的文学呈现彰显了在当今时代重提人生意义问题的价值。传主形象的成功塑造乃在于立传者对其人生意义的追问与价值判断,这样的立传者就不仅仅是一位传记文学家,而且更是一位文学哲学家。

陈启文[10](2017)在《对转基因的一次小心求证》文中指出袁隆平又怎么看待转基因?——这其实也是一个纠缠已久的疑问,对一直以来的是是非非,袁隆平先生其实也早就做了回应,但在一个多事之秋,这个问题又被搬了出来,在网络媒体上又开始大肆炒作……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农业科学家,全中国的人都盯着他怎么说,说他一言九鼎,一点也不夸张,而他的只言片语都有可能被别人抓住"把柄"。他不能不高度审慎,绝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轻易发声,但一旦涉及到关键的科学问题,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从不惮于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与立场,那一定是经历过长时间思考的,认准了的。事实上,他对转基因的看法,一直没有改变:"我是中间派。"

二、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论文提纲范文)

(1)E.O.威尔逊的“博物学家”头衔(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科学体制中不受重视的博物学与博物学家
2博物人生贯穿威尔逊的学术生涯
3博物学家对“利他魔咒”的基本看法

(2)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缘由
    2 研究综述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意义
    5 语料来源
第1章 标点符号加工概况
    1.1 标点符号加工基本类型的统计分析
    1.2 标点符号加工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
    1.3 小结
第2章 点号加工情况分析
    2.1 点号的替换
    2.2 点号的删减
    2.3 点号的增加
    2.4 点号加工的待推敲之处
第3章 标号加工情况分析
    3.1 标号的替换
    3.2 标号的删减
    3.3 标号的增加
    3.4 标号加工的待推敲之处
第4章 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的教学应用策略
    4.1 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加工的应用
    4.2 写作教学中标点符号加工的运用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语料来源与格式
第一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情况统计
    第一节 节选文的加工方式
        一 加工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 基本方式的组合
    第二节 节选文的加工对象
        一 加工对象的基本类型
        二 基本对象的加工
    第三节 节选文的加工分布
        一 年级分布
        二 体裁分布
        三 题材分布
        四 年代分布
第二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动因分析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内因
        一 规范表达的需要
        二 主流意识的考量
    第二节 教与学的外因
        一 学生发展的考虑
        二 教师教学的要求
第三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得失
    第一节 合理之处
        一 优化语言形式
        二 修正思想内容
        三 明确教学目标
    第二节 不利影响
        一 削弱原着艺术魅力
        二 影响文章意脉结构
        三 其他细节问题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教学原则及策略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教学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二 差异性原则
        三 适当性原则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教学策略
        一 立足节选文
        二 放眼整本书
        三 比较式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篇目
附录 B 原文与节选文对比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布鲁诺·拉图尔的经验形而上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拉图尔其人其说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通向经验形而上学之路
    2.1 早期拉图尔的思想经历
        2.1.1 圣经解释学的视角启发
        2.1.2 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拓展
        2.1.3 当代法国理论的影响
    2.2 拉图尔对科学实践的微观考察
        2.2.1 对科学实验室的人类学研究
        2.2.2 从“知识”走向“实践”的科学
    2.3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本体论特征
        2.3.1 驱逐超验性的“不可还原论”
        2.3.2 混合主客体行动者的“拟客体”
        2.3.3 打破二元对立的“广义对称性原则”
        2.3.4 一种过程性、关系性的本体论
    2.4 经验形而上学的改造
        2.4.1 消解西方哲学的二元论根基
        2.4.2 转向描述现代社会的经验研究
3 经验形而上学视角下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3.1 重建科学-技术观
        3.1.1 对现代主义“实在论”的改造
        3.1.2 现代科学和技术是一种“技科学”
    3.2 重置“社会”的构成
        3.2.1 激进的“集体”代替“社会”
        3.2.2 “关涉之物”的民主承诺
    3.3 将科学带入民主
        3.3.1 应对生态危机的政治生态学
        3.3.2 经验形而上学的“宇宙政治”
4 创建经验形而上学的“非现代性”世界
    4.1 现代人的“非现代性”存在模式
        4.1.1 针对现代人实践的解释理论
        4.1.2 第二种经验主义
        4.1.3 十五种存在模式
        4.1.4 AIME中的例证:用它自己的语言谈论组织
    4.2 面对生态突变的替代方案
        4.2.1 盖娅是自然的世俗形象
        4.2.2 人类世时代的人类和新气候政权
        4.2.3 “非现代性”的人与自然关系
5 拉图尔经验形而上学评析
    5.1 拉图尔经验形而上学的贡献
        5.1.1 对法国理论的继承和突破
        5.1.2 反二元论思想的里程碑
        5.1.3 开拓了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进路
    5.2 拉图尔经验形而上学的局限
        5.2.1 暂时性理论的解释力不足
        5.2.2 政治方案的伦理规范不足
    5.3 拉图尔经验形而上学的启示
        5.3.1 “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价值导向
        5.3.2 人类世与生态文明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 ——以《宇宙之中》的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1. Introduction
2. Task Description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and the authors
    2.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and report
3. Process Description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3.2 Translation schedule
    3.3 Quality control
    3.4 Research questions from translation
4. Analytical Framework
    4.1 Literature review
        4.1.1 Studies on religion and science
        4.1.2 The Skopos theory
        4.1.3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rategy
    4.2 Analytical framework
        4.2.1 Definition of Skopos theory
        4.2.2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Skopos theory in Belonging to the Universe
5. Case Analysis
    5.1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Shopos rule
    5.2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coherence rule
    5.3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fidelity rule
6.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6)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实用类文章改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实用类文章改编问题概述
    第一节 实用类文章的选编情况
        一、整体选编情况及实用类文章所占比例
        二、实用类文章亚类及文体分布
        三、实用类文章单元编排情况
    第二节 实用类文章的删改情况
        一、实用类文章删改篇目及数量统计
        二、实用类文章删改篇目删改对象统计
        三、小结
第二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实用类文章改编原因分析
    一、课程结构转变
    二、时代性要求特点
    三、文本自身的要求
    四、适应学生发展水平
第三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实用类文章改编的探讨及建议
    第一节 合理之处
        一、对思想内容的修订
        二、对语言形式的修订
        三、适应教学的调整
    第二节 不当之处
        一、影响文章章法结构
        二、削弱文章思路的严密性
        三、其他细节问题
    第三节 改编建议
        一、拓宽选文的疆界
        二、多选典型的实用类文章
        三、增加与日常运用更紧密的文章
第四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实用类文章改编对教学的思考
    第一节 理性看待选文删改
        一、考虑选文类型处理删改内容
        二、删改内容作为合理教育资源
    第二节 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一、借助思维工具建构思考路径
        二、展开批判性阅读教学
        三、探索读、写、改一体化的实用文教学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柯瓦雷的科学革命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及其评述
        1.2.2 国内研究情况及其评述
    1.3 创新之处
    1.4 基本框架
第2章 柯瓦雷科学编史学的哲学基础
    2.1 本体论: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实在论
    2.2 核心原则:人类思想的统一性
    2.3 方法论之一:概念分析法
    2.4 方法论之二:对错误与失败的重视
    2.5 对阿伽西论题与斯顿普论题的反驳
        2.5.1 对阿伽西论题的反驳
        2.5.2 对斯顿普论题的反驳
第3章 柯瓦雷论科学革命的本质
    3.1 “科学革命”的概念
        3.1.1 “科学革命”与“[诸]科学革命”
        3.1.2 柯瓦雷与“科学革命”的概念
    3.2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本质的各种描述
        3.2.1 宇宙(cosmos)的解体与空间的几何化
        3.2.2 自然的数学化与科学的数学化
        3.2.3 从“近似”的世界到精确的宇宙
        3.2.4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3.2.5 各种描述之间的关系
第4章 柯瓦雷对近代科学起源的连续论解释的反驳
    4.1 迪昂的连续性解释以及柯瓦雷的反驳
        4.1.1 迪昂论题
        4.1.2 柯瓦雷对迪昂论题的反驳:概念分析法的运用
    4.2 克隆比的连续性解释以及柯瓦雷的反驳
        4.2.1 克隆比论题
        4.2.2 柯瓦雷对克隆比论题的反驳:反对方法
    4.3 柯瓦雷是否向连续论让步?
        4.3.1 斯顿普的解读:柯瓦雷晚年的转变
        4.3.2 对斯顿普解读的反驳
第5章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的实证主义解释的反驳
    5.1 对科学革命的经验主义解释的反驳
        5.1.1 对培根的负面评价
        5.1.2 科学革命不是经验对理性的胜利
        5.1.3 实验在科学革命中作用甚微
        5.1.4 对“天文学革命”的非经验主义解释
    5.2 对科学革命的工具主义解释的反驳
        5.2.1 科学革命不是用“如何”(how)取代“为何”(why)
        5.2.2 对牛顿的工具主义解释的反驳
第6章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的社会学解释的反驳
    6.1 关于科学革命的社会学解释的两种观点
        6.1.1 赫森论题:内部主义与外部主义之争的由来
        6.1.2 奥尔什基—齐尔塞尔论题:科学革命的工匠传统
    6.2 柯瓦雷对外部主义解释的反驳
    6.3 对柯瓦雷内部主义形象的扞卫
        6.3.1 埃尔卡纳论题
        6.3.2 对埃尔卡纳论题的反驳
第7章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中心人物伽利略的研究及其争议
    7.1 柯瓦雷与伽利略的柏拉图主义
        7.1.1 柯瓦雷对伽利略的柏拉图主义解释
        7.1.2 后人的批判与辩护
    7.2柯瓦雷与伽利略的实验
        7.2.1 柯瓦雷论伽利略的思想实验
        7.2.2 后人的批判与辩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论文参考文献)

  • [1]E.O.威尔逊的“博物学家”头衔[J]. 刘华杰. 生物多样性, 2022(01)
  • [2]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D]. 刘涵.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现象研究[D]. 黄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布鲁诺·拉图尔的经验形而上学研究[D]. 钟晓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5]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 ——以《宇宙之中》的汉译为例[D]. 杜潇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6]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实用类文章改编问题研究[D]. 付梦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8]柯瓦雷的科学革命观研究[D]. 黄河云. 湘潭大学, 2019(02)
  • [9]文学哲学家对人生意义问题的价值判断——评徐光荣的《蒋新松传》[J]. 李帅. 名作欣赏, 2019(11)
  • [10]对转基因的一次小心求证[J]. 陈启文. 天涯, 2017(01)

标签:;  ;  ;  ;  ;  

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