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Excel分析统计成绩(论文文献综述)
吴凤丽[1](2021)在《民族地区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张桢梅[2](2021)在《基于HTML5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Excel制作课程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沈艺[3](2021)在《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吴娇娇[4](2021)在《民族地区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湘西五所高中为例》文中指出
陈慧一[5](2021)在《基于TBL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思想就是强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教学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中,以威莉斯提出的TBL教学模式最具有代表性,也是设计的比较完整的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要求。但其作为一种初创于语言教学领域的教学模式,在其他非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并不多,在中学生物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如下两个核心问题:TBL教学模式如何与概念教学相联系;基于TBL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应用效果如何,共分为五章来进行论述。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出“TBL”、“任务型教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教学流程。第二、确定教学实践内容,对教学实践内容涉及到的重要概念、次位概念与支撑次位概念的事实性知识进行概念层级梳理,并在“TBL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行概念教学设计。第三、进行教学实践并收集数据,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选择两个学习水平和成绩均较为接近的班级作为本次教育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研究结束后,收集纸笔测验成绩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将收集到的结果用Excel进行整理并用SPSS17.0进行分析,判断“T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何。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和理论学习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TBL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通过“TBL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TBL教学模式”的适应性较强,满意度较高。(3)TBL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较多的教学内容。
张欢[6](2021)在《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概念是初中生物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重要概念,注重探究性学习,但目前不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构建概念的思维过程,不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概念构建效果欠佳、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针对数学概念的构建提出了APOS理论,APOS理论认为概念构建要经历活动阶段(action)、过程阶段(process)、对象阶段(object)、图式阶段(schema),在活动阶段感知概念,在过程阶段内化抽象概念,在对象阶段使概念精致化,在图式阶段联系概念,适合抽象概念的教学,而生物学概念也具有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构建生物学概念,本研究尝试将APOS理论运用于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探究APOS理论是否有助于学生构建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情感。本研究的意义是探讨APOS理论运用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构建运用APOS理论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并提供教学案例。本研究首先采用访谈调查法,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师关于概念教学的访谈调查,发现教师缺乏对APOS理论的了解,而实际课堂概念教学的环节和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有相似之处,因此,将APOS理论运用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接着以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为例,梳理了概念层次结构,有助于教师理清概念层次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构建概念。然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构建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策略并基于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提出了运用APOS理论进行概念教学的原则,最后进行了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中,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选取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基于APOS理论进行两个多月的教学研究,对两个班都进行了前测和后测。通过《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自测调查量表》数据表明: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概念认知与运用的情况均有显着改善(p<0.05),科学思维与探究情况有一定改善(后测均值提高);通过《学生课堂学习观察量表》数据表明:两个班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有了改善(后测均值提高);通过自编试题数据表明:两个班的学习成绩都有显着提升(p<0.05)。上述结果得出: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构建基于APOS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更适合生物学教学;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概念构建和素养提升;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
陈珊珊[7](2021)在《高中生物学“遗传”版块迷思概念探查及其转变研究》文中认为美国和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说明了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会影响科学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迷思概念进行探查,并找到有效转变迷思概念的策略。本研究由绪论、理论综述、研究思路及过程、三段式问卷的施测和结果分析、关联分析、迷思概念的转变、小结七个章节组成。本研究主要过程为:在绪论和理论综述部分,采用文献法,梳理出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及创新性、对迷思概念、概念转变等作出了定义,并说明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在迷思概念的探查阶段,利用文献法、访谈法编制三段式问卷至信效度合适后,在高中三个年级之间发放,回收后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关联分析阶段,将问卷答案导入到SPSS Modeler 18.0进行分析;在教学实践阶段,一个班级采用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教学策略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复习课进行教学,另一个班采用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自我解释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整合的教学。两个班级之间相互对照。通过问卷调查得出:(1)针对不同主题下的迷思概念拥有率,“遗传的分子基础”主题上拥有的迷思概念是高于“遗传的细胞基础”主题上拥有的迷思概念高于“遗传的基本规律”主题上拥有的迷思概念,可能因为“遗传的基本规律”课时量大,“遗传的分子基础”的知识微观;(2)针对不同的性别,男、女生在“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细胞基础”两个主题下的迷思概念拥有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遗传的分子基础”主题下的迷思概念拥有率存在显着性差异,且男生拥有更多的迷思概念,可能因为被试男生做题没有女生细心;(3)针对同一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的细胞基础”两个主题中,迷思概念水平都是高二多于高一多于高三,可能因为高二年级距离遗传版块的学习时间长,遗忘多,高三年级经过系统的复习;在“遗传的分子基础”主题下,迷思概念的水平是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少于高二年级,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之间无显着性差异;(4)针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三个主题下,实验班学生拥有的迷思概念均少于普通班。可能因为实验班学习习惯好,思维能力强;通过软件分析得出:(5)迷思概念的关联分析上,部分迷思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且都是知识负迁移。通过实践得出:(6)针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实践,两种教学策略没有显着性差异,可能因为授课内容少,班级数量少,两种教学策略有交叉。
黄依[8](2021)在《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一化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深度学习正是回应了社会变革的这一要求。深度学习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在认知、思维、行为以及情感等方面达到深度。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模型建构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很少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去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头脑中的知识碎片化,思维被禁锢而难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需要关注模型的建构,以推动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本文通过对有关模型建构和深度学习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与方法,界定本研究的模型、模型建构、深度学习以及浅层学习概念。以建构主义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并基于已有的建模历程、深度学习路线和特征,提出模型建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课前准备阶段:(1)基于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核心知识;(2)对学生进行预评估,确定教学的起点;(3)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阶段:(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激活旧知,意义建构知识关联;(3)问题驱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基于模型建构的历程,获取新知识与深度加工知识;(5)小组合作与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课后总结与反馈阶段:(1)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2)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最后,建立模型建构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模型建构的历程包括模型构建与选择、模型检验、模型分析、模型应用与拓展的四个步骤。为了检验本文提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选取南宁市某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为期三个多月的教学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纸笔测验法、访谈法对学生认知领域、社会领域、自我领域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测评,以了解本课题的实践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在教学实践前两个班学生在知识建构、知识应用、批判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习动机、学习反思、学习毅力、学习策略的得分未有明显差异,而在教学实践后实验班比对照班明显提高,且实验班在教学前后测对比中各个指标也有显着提高,但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指标的变化相对较小;(2)在教学实践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况,发现实验班总体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且两个班在浅层学习对应的题目的得分率相差不大,而在深度学习对应的题目得分率,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3)根据访谈结果发现,在模型建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实践前后对比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因此,本文提出的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鉴于本人的能力和经验有限,以及教学实践时间短、实验范围小等原因。本课题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研究结论也有待进一步检验。
官丽宁[9](2021)在《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平面向量有明确的物理背景,是近代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平面向量数量积是平面向量重要内容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亦是近年高考的热点。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在平面向量数量积内容编排上变动较大,如何开展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相关内容的教与学,如何使用新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人大复印全文数据库等方式收集与平面向量数量积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影响因素、解决策略、教学设计等多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评述。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策略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1)基于布鲁姆认知过程维度编制了《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从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力、性格)维度编制了《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选取四川省内江市4所中学共338名高二、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用Excel2010对收集、整理得到的数据作了处理,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1)《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调查结论:其一,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高阶认知水平较低,在“创造”水平最薄弱,总体得分率仅为16.22%;其二,学生对向量投影知识的记忆存在“死记硬背”情况;其三,学生性别在布鲁姆认知水平各维度及学业成绩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调查结论:一是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水平较低,均值为3.2989(满分5分),得分率为65.98%;二是学生性别在非认知因素上差异明显,男生非认知因素水平高于女生,男生“学习动机”和“性格”优于女生;三是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在非认知因素及其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四是不同学校学生非认知因素存在差异;五是开放题解答情况表明,部分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知识理解、应用存在困难,对数学学习有抵触情绪;六是非认知因素总体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大(解释66.7%的变异量),非认知因素5个维度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的是情绪情感(Beta=0.384),其次是态度、意志力、性格,学习动机(Beta=0.087)几乎不影响学业成绩。(2)对4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论:(1)新课导入方式单一,均以物理功引入新课;(2)专家型教师(职称为正高级、高级)对教学难点的把握具体,一般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对难点的确定更笼统,在难点突破上,均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但专家型教师更关注典型例题的应用和学生具体的学情;(3)均认为几何画板等现代数学软件有助于数学教学,由于对软件操作不熟悉,而使用频率低。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研读教材,创新使用新教材;(2)重视概念课教学,采取合理教学策略;(3)重视平面向量数量积广泛应用价值;(4)适当重视学生高阶认知水平的发展,可采取创设高阶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等方法提高学生高阶认知水平;(5)注重高中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可以从提高学习兴趣、重视成就动机的培养,合理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能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表扬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方面入手;(6)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多元化;(7)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基于APOS理论对新教材中平面向量数量积做了1个教学设计。
余亦丹[10](2021)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市雁山中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美育课程的重视,向学生提出了全面发展、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但由于音乐课程未被列入中考的范围,长期被视为副科,造成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的现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在音乐课堂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调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对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其次,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编制调查问卷、课堂观察量表以及师生访谈提纲;再次,笔者到雁山中学进行调查,完成对初二年级的学生下发调查问卷、记录音乐课堂以及师生访谈的工作;最后,使用Excel软件统计问卷的数据,并用SPSS26.0软件来检测问卷的信度,了解学生参与的现状,然后整理课堂观察和访谈的内容,分析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初中音乐课堂学生的参与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在所得的结果中,学生的参与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参与范围不广,集中在少数同学;(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行为参与程度较低;(3)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情感体验不佳。在影响学生参与因素的分析中,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学生因素,包括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水平、对音乐课程的看法、喜欢音乐课程的程度、生理心理的特征;(2)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3)环境因素,包括班级纪律和学习气氛。针对调查的结果,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学生方面:1.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2.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对音乐课程的看法。教师方面:1.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3.打造融洽的音乐教学氛围,维持课堂纪律;4.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二、用Excel分析统计成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Excel分析统计成绩(论文提纲范文)
(5)基于TBL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研究法 |
1.5.3 教育实验研究法 |
1.5.4 数据分析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生物学概念与概念教学 |
2.1.1 生物学概念 |
2.1.2 生物学概念教学 |
2.2 TBL教学模式 |
2.2.1 TBL教学模式的定义 |
2.2.2 TBL教学模式的特征 |
2.2.3 TBL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
2.3 TBL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概念教学环节 |
3 “TBL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概念教学内容梳理 |
3.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梳理 |
3.2 “TBL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
3.2.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设计 |
3.2.2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的教学设计 |
3.2.3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教学设计 |
3.2.4 “多细胞生物体”的教学设计 |
4 TBL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
4.1 实验假设 |
4.2 实验设计 |
4.3 实验过程 |
4.3.1 实验前测 |
4.3.2 实验实施 |
4.3.3 实验后测 |
4.4 实验结果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6)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过程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2 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进展 |
2.3 APOS理论的研究进展 |
2.4 理论基础 |
3 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访谈调查 |
3.1 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访谈基本情况 |
3.2 访谈结果 |
3.3 访谈结论 |
4 运用APOS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及案例 |
4.1 初中生物学概念梳理 |
4.2 运用APOS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
4.3 应用APOS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原则 |
4.4 运用APOS理论的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
5 运用APOS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2 研究对象 |
5.3 研究评价工具 |
5.4 研究过程 |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3 研究的不足 |
6.4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7)高中生物学“遗传”版块迷思概念探查及其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全球科学教育背景 |
1.1.1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根本宗旨 |
1.1.2 科学概念是形成科学素养的基础 |
1.2 国内生物科学课程标准背景 |
1.3 现行中学生物课堂背景 |
1.3.1 生物学迷思概念影响科学概念形成的实例 |
1.3.2 “遗传”版块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
1.3.3 教学影响因素——“遗传”版块是高考必考点 |
1.4 相关研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问题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访谈法 |
1.6.3 问卷调查法 |
1.6.4 案例研究法 |
1.7 研究意义 |
1.7.1 理论意义 |
1.7.2 实践意义 |
1.8 研究的创新 |
2 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概念 |
2.1.2 科学概念 |
2.1.3 迷思概念 |
2.1.4 变构学习模型 |
2.1.5 关联分析 |
2.1.6 学习迁移 |
2.2 理论依据 |
2.2.1 概念转变理论 |
2.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3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巴什拉的认识论障碍 |
2.2.5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6 建构主义理论 |
3.研究思路及过程 |
3.1 研究实施流程 |
3.2 三段式测试问卷的编制 |
3.2.1 内容界定 |
3.2.2 收集学生迷思概念的相关信息 |
3.2.3 施测半开放式问卷 |
3.2.4 分析半开放式问卷 |
3.2.5 编制三段式问卷 |
3.2.6 三段式问卷的试测 |
3.2.7 三段式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3.3 三段式问卷迷思概念的评价标准 |
3.4 三段式问卷的变量赋值 |
4 三段式问卷的施测及问卷结果分析 |
4.1 施测对象 |
4.2 三段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4.3 三段式测试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4.3.1 总体不同概念主题下的结果统计 |
4.3.2 各主题下的结果统计 |
4.3.3 不同性别学生的迷思概念拥有率 |
4.3.4 同一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迷思概念拥有率 |
4.3.5 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迷思概念拥有率 |
5 关联分析 |
5.1 受精作用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顺向负迁移 |
5.2 交叉互换对基因重组的顺向负迁移 |
5.3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双向负迁移 |
6 迷思概念的转变 |
6.1 研究对象、内容的选择 |
6.2 教学策略的实施 |
6.2.1 实验对象 |
6.2.2 实验控制 |
6.2.3 实验过程 |
6.2.4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 |
6.2.5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自我解释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整合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片段 |
6.3 研究结果分析 |
7 小结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三段式测试问卷探查结论 |
7.1.2 迷思概念间的关联分析 |
7.1.3 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
7.2 教学建议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迷思概念调查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
附录三 “遗传”版块命题陈述表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测卷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一化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
1.1.2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3 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有关深度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有关模型建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有关模型建构与深度学习结合的研究现状 |
1.2.4 相关研究的评述与小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模型与模型建构 |
2.1.1 模型的内涵和分类 |
2.1.2 模型建构的内涵 |
2.2 深度学习 |
2.2.1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内涵 |
2.2.2 深度学习的特征 |
2.2.3 深度学习路线 |
2.3 建构主义理论 |
2.4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
3 模型建构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理论构建 |
3.1 模型建构实现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策略 |
3.1.1 课前准备阶段 |
3.1.2 课堂教学阶段 |
3.1.3 教学总结与反馈阶段 |
3.2 模型建构实现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模式 |
4 模型建构对深度学习影响的实践研究 |
4.1 实践目的 |
4.2 实践内容 |
4.3 实践对象与时间 |
4.3.1 实践对象 |
4.3.2 实践时间 |
4.4 实验变量及控制 |
4.4.1 自变量 |
4.4.2 因变量 |
4.4.3 变量控制 |
4.5 实验数据收集 |
4.6 教学案例及分析 |
4.6.1 教学案例1——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为例 |
4.6.2 教学案例2——以“硫及其化合物”为例 |
5 实施效果与讨论 |
5.1 测评工具 |
5.1.1 深度学习能力 |
5.1.2 认知水平情况 |
5.1.3 问卷信效度分析 |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结果分析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结果分析 |
5.2.3 实验班深度学习能力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5.3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
5.4 教学前后实验班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4.1 教学前实验班学生访谈结果 |
5.4.2 教学后实验班学生访谈结果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6.3 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9)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背景 |
(二)现实诉求 |
1.平面向量数量积在高考中的体现 |
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容编排变化 |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因素 |
(一)认知因素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 |
(二)非认知因素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策略综述 |
(一)克服负迁移 |
(二)降低认知加工的难度 |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
(四)激活非认知因素 |
三、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新知课教学设计研究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 |
四、国外研究现状 |
五、相关理论 |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非认知因素 |
(三)APOS理论 |
(四)数学核心素养理论 |
六、综述小结 |
(一)综述结论 |
(二)综述引发的思考 |
第3章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二)访谈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一)问卷调查的编制与实施 |
1.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
2.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二)教师访谈提纲编制与实施 |
四、数据的编码 |
第4章 平面向量数量积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调查结果分析 |
1.测试卷基本描述性统计 |
2.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数量积测试结果分析 |
3.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结果差异分析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1.问卷基本描述性统计 |
2.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非认知因素现状分析 |
3.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差异分析 |
4.问卷中开放题学生回答结果分析 |
5.非认知因素与学业成绩回归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新课导入分析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难点分析 |
(三)几何画板使用情况分析 |
第5章 平面向量数量积研究结论、教学建议与教学设计 |
一、研究结论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调查结论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调查结论 |
(三)教师访谈结论 |
二、教学建议 |
(一)研读教材,创新使用新教材 |
(二)重视概念教学,采取合理教学策略 |
(三)重视平面向量数量积广泛应用价值 |
(四)适当重视学生高认知水平的发展 |
(五)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
(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多元化 |
(七)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
三、基于APOS理论的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计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预测) |
附件2 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正式) |
附件3 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 |
附件4 非认知因素各维度介绍 |
附件5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10)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市雁山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基于改变音乐课程现状的需要 |
2.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
3.基于自身教育实习的思考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关于学生参与的研究现状 |
2.国内关于学生参与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课堂观察法 |
3.问卷调查法 |
4.访谈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参与 |
2.学生参与 |
3.音乐课堂学生参与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人本主义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4.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参与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对象 |
1.学校简介 |
2.对象选择 |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
1.调查问卷的编制 |
2.音乐课堂观察量表的编制 |
3.访谈提纲的编制 |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
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3.访谈结果分析 |
三、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参与的策略 |
(一)学生方面 |
1.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
2.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对音乐课程的看法 |
(二)音乐教师方面 |
1.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 |
3.打造融洽的音乐教学氛围,维持课堂纪律 |
4.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问提纲 |
附录三:音乐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四:调研图片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用Excel分析统计成绩(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地区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D]. 吴凤丽. 吉首大学, 2021
- [2]基于HTML5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Excel制作课程表”为例[D]. 张桢梅.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D]. 沈艺.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民族地区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湘西五所高中为例[D]. 吴娇娇. 吉首大学, 2021
- [5]基于TBL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D]. 陈慧一.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高中生物学“遗传”版块迷思概念探查及其转变研究[D]. 陈珊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一化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研究[D]. 黄依.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9]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D]. 官丽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10]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市雁山中学为例[D]. 余亦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