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同德[1](2020)在《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影响化疗方案执行的重要原因,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以气血两虚证的肺癌、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化疗为干预措施,监测化疗后全血细胞计数、气血两虚证积分变化,评价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进一步以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通过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因子表达等变化,探讨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的机制,为推广中成药辅助治疗肿瘤性疾病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拟纳入8个中心260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并拟行化疗的患者,按脱落率不超过20%,拟纳入312例,中央随机按2: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芪胶升白胶囊组)及对照组(安多霖胶囊组)。肺癌患者应用含顺铂/卡铂方案,乳腺癌应用含多西他赛/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口服安多霖胶囊,两组患者均口服包装编盲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化疗周期(20天)。入组前3天填写一般资料,采集血常规、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指标,化疗第5±1天、10±1天、15±1天、20±1天采集血常规,第20±1天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使用FAS、PPS进行统计,次要疗效指标使用PPS进行统计。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苗药芪胶升白胶囊再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4ZX09301308007)。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号ECPJ-BDY-2015-09。主要疗效指标为4级、3/4级、1-4级中性粒细胞(NE)下降发生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白细胞(WBC)及NE最低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各访视点WBC、NE变化情况及复常率。根据本次化疗的疗程数、基线WBC计数、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对影响1-4级NE下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气血两虚证积分量化,对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单项症状改善率、各项症状积分的差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2.实验研究:①造模:应用ICR小鼠制备白细胞减少模型。5-6周龄ICR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给药3天。②分组给药:以白细胞减少模型鼠为研究对象,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将ICR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5雄5雌),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共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芪胶升白胶囊0.5、1.0、2.0g/Kg,正常中药组为正常小鼠灌胃芪胶升白胶囊1.0g/Kg,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7天。各中药组于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芪胶升白胶囊,除正常两组外,注射环磷酰胺造模。③观察指标:给药第7天开始隔日采集血常规,第17天处死动物,眼眶取血,制备骨髓涂片,称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观察骨髓增生程度,ELISA方法检测脾组织IL-2、IL-4、IL-6、GM-CSF以及血清GM-CS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GM-CSF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纳入309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的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主要疗效指标:全数据集(FAS)287例(观察组192例、对照组95例),符合方案集(PPS)共252例(观察组175例、对照组7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14.6%vs15.5%、31.2%vs 31.7%,73.2%vs 73.5%;在 PPS 中分别为 13.4%vs15.5%、29.4%vs 30.5%,71.9%vs 72.7%,FAS 及 PPS 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中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3/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WBC、NE的最低值、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第2周期化疗的患者中,观察组化疗第5±1天的WBC、NE计数(×109/L)分别为(6.29±1.87)、(4.79±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8)、(2.26±0.75),(P<0.01);③头晕眼花症状为化疗后1-4级NE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肺癌患者168例(观察组114例,对照组54例),FAS中161例(观察组109例,对照组52例),PPS中138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40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6.6%vs6.1%、28.8%vs25.7%、65.5%vs 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5±1天,观察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NE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KPS评分、头晕眼花症状。(4)乳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乳腺癌141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45例),FAS中126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43例),PPS中114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3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24.6%vs28.0%、34.4%vs40.0%、83.3%vs 81.5%,均无明显差异(P>0.05)。NE回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周期及以上化疗者更为突出。≥60岁的患者,观察组WBC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获益更明显。(5)中医疗效指标,FAS共309例(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PPS共266例(观察组185例、对照组81例)。芪胶升白胶囊能显着改善气血两虚证,避免药毒损耗气血。①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②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基线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10分者: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积分回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共有309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①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4次,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3次,经关联性判定“可能及以上”的人数为0。②HGB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0%vs81.2%;PLT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0%vs93.0%,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成功建立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①白细胞计数:中药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4.03±0.92、3.48±1.71、3.60±1.34、3.91±1.52、9.96±1.94、11.41±3.63,各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差异(P<0.05)。给药第15天,中药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给药第1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骨髓增生程度:以正常空白组为参照,模型组增生程度明显减低,高剂量组骨髓增生程度已接近正常。③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④脾组织IL-2、IL-4:模型组IL-2、IL-4含量均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IL-2、IL-4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⑤脾组织GM-CSF含量:模型组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GM-CSF含量(ng/L)分别为0.99±0.14、0.81±0.1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33±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高剂量组GM-C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⑥血清GM-CSF含量:模型组血清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GM-CSF 含量(ng/L)分别为 358.75±20.02、350.19±28.28、323.60±34.44,均高于模型组 290.02±43.74(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改善气血两虚证,通过调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复常。
陈荡[2](2020)在《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4例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研究过程中由于未规律用药、未按规定行检查、自身原因主动终止试验等,治疗组和对照各脱落1例,最终每组有效例数均为31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甘草泻心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外用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期间,两组采用相同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护理级别大致相当,如果合并感染予以相应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分别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溃疡的分级、疼痛、溃疡持续时间、溃疡个数、溃疡直径、血清IL-2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详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1)疗效性评价:(1)口腔溃疡分度:治疗后两组口腔溃疡分度比较,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口腔溃疡疼痛评估:两组治疗后口腔溃疡疼痛评分均减轻,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溃疡持续时间:两组治疗后平均溃疡持续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4)溃疡直径:治疗后两组溃疡直径均缩小,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5)溃疡个数:治疗后两组溃疡个数均减少,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6)血清IL-2水平:治疗后两组血清IL-2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7)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7.09%,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8)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评估: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为心肌酶、心电图、大便常规的轻度异常,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甘草泻心汤可以用于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其疗效与西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大致相当,但是在减轻溃疡的疼痛、缩小溃疡直径、减少溃疡个数、血清IL-2水平等方面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无显着差异,甘草泻心汤较为安全有效;3.甘草泻心汤在本研究中疗效良好,价格低廉,服用便捷,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丁晨曦[3](2020)在《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徐荷芬教授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徐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擅长运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病人抗肿瘤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徐老认为心脾积热、阴虚毒热是导致抗肿瘤药物使用后所致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清热泻火、养阴解毒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项目研究团队在徐老辨证论治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自制新方沙麦喷剂,本方脱胎于清代郑梅涧的喉科专着《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甘草、元参、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清·吴通鞠《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化裁而来,处方:沙棘、麦冬、丹皮等,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的同时,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进行传承与创新。[目的]对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患者60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疼痛明显者嘱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黏膜破损溃疡严重者嘱增加蛋白、维生素等摄取;嘱患者增加饮水量,可致3000ml及以上,每餐结束后予温开水漱口,漱口结束后将沙麦喷剂局部喷涂口腔黏膜损伤处,每次2-3喷,每日三次,含咽于口中约15min后吐出,喷药后禁水禁食1h。对照组:常规使用西瓜霜喷剂治疗:将西瓜霜喷剂于黏膜损伤部位局部喷涂,每日三次,每次2-3喷,余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同治疗组。疗程:两组疗程均为1周,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溃疡严重程度和疼痛反应程度,每3天进行疗效评价一次。[结果]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同时口腔黏膜炎分级采用CTCAE 5.0的分级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将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分级为0-IV级,两组治疗前后口腔粘膜分度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均可降低患者口腔黏膜炎分度等级,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口腔黏膜病学》第四版,将口腔黏膜炎分为充血水肿区,溃疡区、糜烂区三个典型口腔体征,分别记录及评价治疗前后试验组及对照组三种典型体征面积的变化,由此计算得出口腔体征积分,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腔体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经治疗后口腔体征评分下降约5.7分,对照组治疗后体征评分下降约3.3分,两组均有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三种口腔黏膜炎典型临床体征经过治疗后的改变的观察中显示,两组经过治疗后,充血水肿区域面积与等级均有显着减少与降低,并且运用沙麦喷剂的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溃疡及糜烂区域与等级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比率及糜烂比率有降低,两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有疼痛的口腔黏膜炎患者,根据VAS积分进行比较,试验组治疗前VAS平均计分5.1分,对照组治疗前VAS平均计分同样是5.1分;治疗后试验组VAS平均计分1.5分;,治疗后对照组VAS平均计分3.6分,结果表明沙麦喷剂和西瓜霜喷剂均能较少疼痛,且沙麦喷剂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麦喷剂能减轻抗肿瘤药物所致证属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林嘉乐[4](2020)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抗菌药物和(或)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3例ALL患儿中,男性77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为1.37:1;初诊中位年龄4岁1月;低危组55例,中/高危组78例;B-ALL与T-ALL比例为5.65:1。(2)治疗期间共合并感染553例次(感染率38.7%),医院感染284例次(院感率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3)553例次感染事件中未明确感染部位的占14%,明确感染部位的以呼吸道感染(61%)最多见,皮肤软组织(2%)和泌尿道(1%)感染少见。血培养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诱导缓解期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最高(58.8%),营养不良为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133例初诊ALL患儿,肥胖组6例,占4.5%,超重组4例,占3.0%,营养良好组91例,占68.4%,营养不良组32例,占24.1%。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d 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8.6%。结论:(1)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尤其是血流感染。(2)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赵美淑[5](2019)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导致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经MICM确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即M3除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32例,共完成化疗106例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病例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32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3除外)完成106例次化疗后,有82例次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7.4%(82/106)。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3除外)化疗后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36.7%),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2.9%),再次为血流感染(13.8%)、口腔感染(10.1%)、肛周感染(9.2%)。82例次发生医院感染资料中共有23例次发生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占28.1%。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3除外)化疗后医院感染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42.9%),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32.1%),以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4.3%)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病毒感染(10.7%)主要为皮肤疱疹(EB)病毒感染。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变量有7项,年龄、基础疾病、疾病阶段、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蛋白值、粒细胞缺乏天数、CCI评分是老年AML患者发生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当年龄≥70岁、存在基础疾病、诱导缓解阶段、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白蛋白值<35g/L、粒细胞缺乏时间≥7天、CCI评分≥2分时,发生化疗后医院感染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发热时间明显增加,这7项变量与医院感染有关。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蛋白、粒细胞缺乏时间是老年AM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3除外)化疗后医院感染感染率较高,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再次为血流、口腔、肛周感染。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3除外)导致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再次为真菌、病毒感染。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化疗后医院感染有关的7个变量为:年龄、基础疾病、诱导缓解阶段、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蛋白值、粒细胞缺乏时间、CCI评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蛋白、粒细胞缺乏时间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减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易甜甜[6](2018)在《GD2008方案治疗2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GD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治疗效果、化疗强度、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经南方医院儿科接诊治疗的298例ALL患儿纳入临床分析。根据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对强的松7天治疗反应、t(9:22)、t(4:11)移位,融合基因(BCR/ABL和MLL/AF4)检测及D15及D33骨髓缓解情况,分为标危(Standard risk,SR)、中危(Medium risk,IR)及高危组(High risk,HR)。治疗方案为:诱导缓解VDLD+CAM,巩固治疗HDMTX(SR、IR)/BLOCK(HR)+再诱导VDLD+再诱导CAM+维持(A方案/B方案),部分HR组患者选择骨髓完全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标危组总疗程为 1 02 周,中危组106周,高危组女孩2年,男孩2.5年。结果:298例患者中,男性196例,女性106例,年龄0.6-15.1岁(中位年龄5岁),SR组64例,IR组142例,HR组88例,未定危险分层4例。随访至2018年1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范围:1-113个月),存活215例,死亡40例,失访15例,失访率为5.0%。3年及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7.5±2.0%、84.9±2.2%;3 年及 5 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 83.2±2.3%、78.4±2.6%;SR、IR、HR 组 3 年 EFS 分别为 89.8±3.9%、86.6±2.9%、72.6±5.2%,5 年 EFS 分别为 89.8±3.9%、82.6±3.3%、66.2±5.7%,HR 组长期 EFS 明显低于 SR 及 IR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255例强的松7天反应佳(85.6%);D15天骨髓 M1 者 173 例(58.1%),D33 天骨髓 M1 者 274 例(91.9%)。CR 率为96.3%(n=287)。30例化疗过程中放弃治疗,SR、IR、HR组放弃率分别为:7.8%(n=5)、4.2%(n=6)、18.2%(n=16),HR 组放弃率更高(P<0.001);医保及自费患者放弃率分别为5.5%(n=8)、14.5%(n=22),自费患者放弃率高于医保患者(P=0.01)。复发率为14.1%(n=42),其中30例骨髓复发,8例中枢复发,2睾丸白血病复发,2例中枢+骨髓复发。男性19.1%(n=34),女性8.4%(n=8),男性复发率高于女性(P=0.016)。死亡率为13.4%(n=40)。化疗相关死亡12例,诱导缓解阶段占75%(n=9)。化疗相关并发症主要为感染、黏膜炎、心肌损害、症状性糖尿病、不全性肠梗阻、中枢损害、继发性高血压、胰腺炎、二次肿瘤。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发病年龄、危险度、D33骨髓缓解情况、免疫分型、分类、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粒缺伴发热、药物性肝损害、中枢损害、症状性糖尿病、心脏损害、不全性肠梗阻、胰腺炎、BCR/ABL基因阳性与长期EF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女性是长期E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发病年龄≥10岁、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D33骨髓未缓解、化疗相关胰腺炎胰腺炎是长期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98例患者3年EFS为83.2±2.3%,5年EFS为78.4±2.6%,HR组化疗效果较差;CR率为96.3%,复发率为14.1%,死亡率为13.4%;诱导缓解阶段化疗相关死亡率最高,HR组BLOCK阶段化疗强度大,并发症多且严重;女性是长期E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发病年龄≥10岁、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D33骨髓未缓解以及化疗相关胰腺炎是长期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雷勇[7](2014)在《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国家急剧增长。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是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和非手术患者。临床实践证明:化疗在消除肿瘤术后残留、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病情、控制肿瘤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确能给患者带来临床受益。但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等毒副反应。其中,化疗引起的外周血象下降(骨髓抑制)是临床最常见,也是影响化疗能否顺利进行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从临床角度分析,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会有很强的血液学毒性。因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外周血象产生的影响不同,且无法准确预测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故临床治疗中不能针对化疗相关性的骨髓抑制预防性用药,需待到骨髓抑制出现后才能采取相应治疗。西医针对骨髓抑制的治疗,一方面会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和身体负担,而且这些治疗措施有其相应的缺点,另一方面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和推迟化疗时间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抗肿瘤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是目前中国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目的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象、气血两亏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气虚两亏证的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第一部分:以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恶性肿瘤化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消癌平注射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以外周血象为观察指标,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第二部分:以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消癌平注射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以外周血象、中医气血两亏证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等为观察指标,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NSCLC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气血两亏证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88例次,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44例次。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的血小板为(175.52±61.12)×109/L,对照组为(167.15±42.83)×109/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平均体积(8.30±1.46)f1,对照组为(10.18±1.46)f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比较中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第二部分: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64例次,其中治疗组31例次,对照组33例次。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分别为:(223.71±95.31)x109/L、(173.48±52.51)×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别为(8.22±1.18)f1、(10.45±1.55)f1,经统计学分析,PLT、MPV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比较中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气血两亏证疗效判定:显效0例次、有效0例次、进步11例次、无效20例次,对照组为:显效0例次、有效0例次、进步6例次、无效27例次,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KPS评分疗效判定:改善3例次、稳定12例次、下降16例次,对照组为:改善4例次、稳定6例次、下降23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血小板下降。②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NSCLC化疗患者的血小板下降。③消癌平注射液可以改善NSCLC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鑫[8](2014)在《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探讨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化疗周期开始时服用裴氏升血颗粒,1包/次,2次/日,连续用药14天;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化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象(WBC、NEUT、PLT、Hb)、中医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来评价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同时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粪常规情况及治疗当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来评价裴氏升血颗粒的安全性。结果两组各有1例因不能耐受化疗而提前退出,按脱落病例处理。因此,共有58例化疗病例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试验结果显示:1.外周血象(WBC、NEUT、PLT、Hb)第3、7、10、14、18、21天的数值:①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骨髓抑制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化疗后外周血象比较:治疗组在缓解化疗后WBC、NEUT减少和促进其回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PLT、Hb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生存质量:治疗组在改善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指标:两组化疗后异常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粪常规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裴氏升血颗粒能有效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改善患者骨髓抑制后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9](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运智,孙明丽,张学勇,武素玲,修志红[10](2011)在《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效果。方法 91例肿瘤患者化疗276例次,根据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56例次)入住百级无菌层流病床进行保护性隔离,并给予有效预防感染、心理及饮食护理。结果 56例次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接受无菌层流床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仅10·7%。结论无菌床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感染率,加快患者康复。
二、1例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 肺癌及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 |
2 常用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 |
3 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
1 单味中药 |
2 中药药对 |
3 经典组方 |
4 自拟组方的临床研究 |
5 中成药 |
6 中药注射制剂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
研究方案及内容 |
研究结果 |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
2 人口学资料与基线资料 |
3 疗效指标 |
4 分病种统计-肺癌 |
5 分病种统计-乳腺癌 |
6 中医疗效指标 |
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改进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3.临床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1 疗效评价指标 |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1.1 性别 |
1.2 年龄 |
1.3 口腔溃疡分度 |
1.4 治疗前溃疡时间 |
1.5 治疗前溃疡直径 |
1.6 治疗前溃疡个数 |
1.7 治疗前血清IL-2水平 |
1.8 KPS评分 |
2.疗效性指标 |
2.1 两组溃疡愈合效果比较 |
2.2 治疗后两组溃疡分度比较 |
2.3 患者疼痛VSA评分比较 |
2.4 治疗后溃疡持续时间 |
2.5 治疗前后溃疡直径比较 |
2.6 治疗前后溃疡个数比较 |
2.7 治疗前后血清IL-2水平比较 |
2.8 生活质量 |
3.安全性指标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于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
1.1 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治疗研究进展 |
1.2.1 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类 |
1.2.2 抗生素类 |
1.2.3 维生素类 |
2.中医对于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对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
2.2 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 |
3.甘草泻心汤理论研究及药理分析 |
3.1 甘草泻汤出处及方解 |
3.2 甘草泻心汤现代药理研究 |
3.3 甘草泻心汤剂型、疗效、经济优势 |
4.研究结果分析 |
5.导师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证心得 |
6.临证举隅 |
7.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溃疡情况记录表 |
附表B:VAS评分法 |
附表C:口腔溃疡分度标准 |
附表D:口腔溃疡中医证候评分 |
附表E:KPS评分标准 |
附表F:WHO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分级标准 |
附表G:知情同意书 |
附表H:临床观察表 |
文献综述: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中西医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3)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疾病中医研究进展 |
1.1 中医对口腔黏膜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口腔黏膜疾病诊治原则的认识 |
1.3 古今医家对口腔黏膜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
2.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疾病西医研究进展 |
2.1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疾病流行病学 |
2.2 西医对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症及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2.3 西医对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的诊断及分级 |
2.4 西医对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治疗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方法 |
2.1.1 观察项目 |
2.1.1.1 一般情况观察 |
2.1.1.2 安全性观察项目 |
2.1.1.3 疗效性观察项目 |
2.1.2 观察方法 |
2.1.3 具体方案 |
2.1.4 疗效观察 |
2.2 知情同意 |
3. 质量监控 |
4. 分析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 |
3.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黏膜分度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体征计分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后充血水肿等级比较 |
3.6 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比率比较 |
3.7 两组治疗前后糜烂比率比较 |
3.8 两组治疗前后VAS计分比较 |
3.9 两组间溃疡病例疗效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4.1 入院时两组患者各变量情况及分析 |
4.2 两种方法对口腔黏膜炎症及溃疡表现的干预 |
4.3 两组方法对疼痛缓解的比较 |
4.4 两组方法在口腔黏膜炎具体体征中的发生率的比 |
4.5 两组方法在溃疡表现的疗效上的比较 |
4.6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
第五部分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学术成果 |
致谢 |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对象与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个人简介 |
致谢 |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的感染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5)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GD2008方案治疗2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病例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 |
3. 化疗方案 |
4. 部分定义 |
5. 数据收集 |
6.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分组与生存率 |
2. 化疗前基因及染色体检查 |
3. 治疗反应评估 |
4. 放弃治疗 |
5. 复发 |
6. 化疗相关并发症 |
7. 死亡 |
8. 预后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与课题情况 |
(7)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一: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恶性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前言 |
第一部分 :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研究内容 |
6 观察指标 |
7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化疗前血象情况 |
3 两组化疗后血象情况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第二部分 :消癌平注射液对NSCLC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治疗方法 |
6 研究内容 |
7 观察指标 |
8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化疗前观察指标情况 |
3.化疗后指标观察情况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立题依据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随机分组方法 |
1.3 治疗方案 |
1.4 观察指标 |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1.7 临床研究记录 |
1.8 统计处理 |
2 主要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入组情况 |
3.2 基线资料均衡性分析 |
3.3 疗效性指标观测结果 |
3.4 安全性指标观测结果 |
4 病例分析报告 |
讨论 |
1 裴氏升血颗粒防治 NH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理论依据 |
1.1 “补肾填精生髓、健脾益气生血”法的确立 |
1.2 裴氏升血颗粒组方及配伍分析 |
1.3 单味药研究 |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2.1 裴氏升血颗粒能防治 NH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 |
2.2 裴氏升血颗粒可改善 NH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 |
2.3 裴氏升血颗粒可改善 NHL 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
2.4 裴氏升血颗粒安全无毒副作用 |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西医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进展 |
1.1 骨髓抑制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治 |
1.2 骨髓抑制所致贫血的防治 |
1.3 骨髓抑制所致血小板减少防治 |
2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
2.1 病因病机 |
2.2 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四、1例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D]. 赵同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D]. 陈荡.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D]. 丁晨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D]. 林嘉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赵美淑.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6]GD2008方案治疗2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分析[D]. 易甜甜.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5)
- [7]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雷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8)
- [8]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D]. 王鑫.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1)
- [9]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10]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J]. 李运智,孙明丽,张学勇,武素玲,修志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9)
标签:对照组论文; 骨髓抑制论文;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放化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