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费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措施

实施生活费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措施

一、落实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吕强[1](2021)在《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优化研究 ——以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文中认为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家有责任通过制定相关公共政策来力促教育公平,学生资助政策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90年代,教育大众化拉开了帷幕,高校并轨、学生扩招,民办高校学生也在不断增多,这就意味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生资助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民办高校作为与公办高校补充的新办学机制,其显着特点是按市场机制运行、办学经费自筹、收费较高,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问题格外突出,加之上海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民办高校众多,生活成本高,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对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优化与改进是必需且迫切的,优化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促进我国实现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资助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对于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进入了深入、系统阶段,但关于民办高校及某一地区民办高校学生资助研究却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具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入手,从工作机构与人员构成、资助经费来源、资助内容种类、资助工作实施及资助监督与后续保障等五个方面出发,分类阐述了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同时对15位访谈对象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借鉴扎根理论并利用Nvivo11软件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在资助资金、资助实施、资助形式及后续引导保障等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在Nvivio11分析编码的基础上,探寻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发现导致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涉及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因素。最后,针对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别从政府、社会、学校层面提出优化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即强化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上海民办高校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社会力量的舆论引导,改变传统观念;加大社会对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事业的扶持力度;上海市民办高校应重视自身优化;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规范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强化育人理念;适当改革奖学金评比制度,促进共同发展;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内生动力。旨在进一步优化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资助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微薄之力。

牛金慧[2](2020)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研究》文中认为2010年4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本运用教育学原理讲述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的书,在21世纪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社会各层对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快乐教育这一理念也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升华。而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情感因素,所以情感教育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在中学物理课堂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现状如何呢?如何更好地利用情感因素,使物理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呢?这就是本论文致力于研究的内容。本研究从中学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环节——课堂教学入手,对情感教育内涵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首先,本论文以情感这一概念为起点,探究了什么是情感、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进行整理总结,并对研究方法、思路和可能创新点作了简单说明。其次,通过文献法,对情感教育实施的意义作了总结;并通过问卷、访谈、课堂实录等方法进行调查,较为客观地找出了目前本校物理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缺失,并分析了制约情感教育发展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对成绩的过分关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学校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制约;学生原生家庭的影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消极信息对学生和老师的冲击。最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关于情感因素、关于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关于对教师成长的研究等内容对情感教学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雷韬[3](2020)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广昌县“党建+扶贫”模式为例》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农村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心所在。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土地革命,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从“三农”工作到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夺取伟大革命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摸索实践。然而,由于建国初期的高速工业化战略和改革开放的“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策略的实行,在城镇化速度日益加快的同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逐日拉大。为确保全国同步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联结党和农村社会的纽带,是嵌入农村社会的党的末梢神经,长期扎根于农村,与广大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对农村的村情、民情、社情了如指掌,发展农业、振兴农村、带领农民致富都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辛勤耕耘。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是扶贫开发背景下国家扶贫资源与农村脱贫需求相结合的必要载体,其为内生力和造血功能缺乏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可行之径。乡村治理要实现“法治、德治、自治”三者相结合,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然责无旁贷,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阵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暴露了软弱涣散的弊端,如党组织覆盖率不高、功能定位模糊、执政资源短缺、痕迹主义、形式主义、拜金主义等等不胜枚举。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提出了新使命,即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了新的时代要求,整顿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党建+扶贫”模式,探讨在新时代如何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正文部分第一章为基层党建的理论渊源,厘清了本文农村基层党建指代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并梳理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第二章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辨析,指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所在,分别梳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老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虚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弱化等三大问题,意在把准“病”脉;第三章为广昌县脱贫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证分析,以广昌县扶贫工作中强化农村基层党建的“同心振兴”品牌打造、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道德“红黑榜”三大典型举措作为分析案例,意在提炼工作经验,寻找“药”方;最后一章是在“解剖麻雀”的基础上,探寻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路径,即在把准“病”脉、寻到“药”方后,彻底根除“病”根。在2020年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以后,找准未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用力方向,以期更好地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实现其在农村战斗堡垒作用的最大化,这对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普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现实意义。

李名扬[4](2020)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涉及国有林区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与森林资源管理行政权力移交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天保二期工程即将结束。在此背景下,科学有效的评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探寻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问题,对于完善深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改进天保工程宏观决策机制,提升下—步天保工程实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国有森工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黑龙江省40个国有森工企业层面入手,综合考量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生态、经济、社会成效以及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可能对天保工程实施产生的影响,评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分析国有森工企业实施天保工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及后续天保工程工作顺利实施的政策建议。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与后续政策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根据研究背景,结合研究对象综述学术界的研究前沿动态,然后对本文相关研究范围进行阐述,梳理行文理论依据,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与后续政策研究奠定可行性基础。其次,从自然资源、经济产业、社会民生三个方面阐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总体概况;查阅有关资料,从实施历程、投资概况、政策变动、实施成效四个方面阐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概况;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从体制改革、权力移交、资金结构、职工收入、政策标准等方面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再次,综合多种方法从生态、经济、社会、改革4个层面识别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在遵循全面相关、动态连续等原则基础上,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赋权,而后对得分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得分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准则层中社会效果所占权重排名第—,改革效果排名第二;指标层中年末在岗职工人数所占权重排名第—、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排名第二、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排名第三。最后,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的相关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遇到的问题,从科学调整后续天保政策,推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加大天然林保护工作认识与宣传力度等3个层面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后续天保工程实施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理论评价,深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及下一步天然林资源修复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建议。

尹瑞珊[5](2018)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历史在发展,中国在腾飞,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世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也有了新的转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象征着中国的未来,所以他们的动态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代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当前高校的教育关键所在,但是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育中不断摸索体验,不断去完善教育方法。从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有责任担当的,充满正义感,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吃苦耐劳,志愿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依然有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他们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它不仅与大学生自身以及家庭背景有关,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联,同时高校的教育因素也是关键。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抓起。在社会环境方面,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切实做好社会责任感的公益宣传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发展出力,同时,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为大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在学校教育方面,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去完善教育方法,强化教育理念,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为大学生的培养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在家庭背景方面,身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心中树立模范形象,加强对孩子的关怀,但不要溺爱,更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从学生自身角度考虑,大学生三观要正,是非要明,心态要好,为社会宣传正能量,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开辟新的教育路径,让大学生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栋梁之才。

马明霞[6](2017)在《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博士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达程度的一个基本因素是这个国家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的时期始于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世界范围内,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培养上基本是不具有学位授予权的,作为我国主要科研机构之一的中国科学院,打破了这一惯例,在我国的大学系统之外,率先建立了独立招收、培养研究生并授予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学位制度在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探索者、开拓者、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其简称是:中科院)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形成了与高水平科研创新密切结合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在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研究旨在从“培养模式”入手,重点研究“中国科学院是如何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和“中国科学院在培养博士研究生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特色?”两个基本问题,从而全面深入地展示中国科学院在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做出的改革尝试以及取得的成就,总结梳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为大众了解中国科学院博士生教育的全貌提供一手素材,对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中几个关键问题引发思考。通过梳理分析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管理干部、博士生三类群体的问卷调研结果,可以发现:中国科学院在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大量改革性的尝试,并取得的较好的成效,形成了具有科学院特色的博士生培养经验。(一)招生录取环节中,优质生源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但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术氛围、导师指导和科研条件。(二)导师指导环节中,博士研究生教育还是需要遵循“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合理的师生比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导师指导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三)科学研究环节中,“以科研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围绕科研实践进行论文创作”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四)课程设置环节中,针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构应在注重系统性的同时,更加强调课程的前沿性与实用性。(五)经费保障环节中,充足的培养经费、优越的奖助体系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全心投入科研学习的必要条件。(六)培养环境环节中,为博士生营造可以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平台和机会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加细致的研究理工科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博士生培养特色,本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四个研究所作为重点调研对象,重点考察了中国科学院博士生教育特色在基础学科领域、生命科学领域、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高技术与工程领域方面的体现。为了总结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实践逻辑,本研究还将研究视野聚焦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层面上,通过抽样选取1999—2009年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成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10位曾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博士生作为访谈对象,重点关注他们对博士阶段的回溯性评价,从考察招生录取、导师指导、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经费保障、学位论文、培养环境等与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探究高质量博士生培养的共同点和实践逻辑,为总结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对10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质性访谈,再现了高质量博士生的培养全过程,所在学科领域的成熟程度、个人教育背景与研究方向的契合度、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匹配度三个因素直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正视起点、注重过程、因材施教”的培养路径是高质量博士生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循的实践逻辑。通过比较中国科学院大学同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在博士生培养方面的实践可以得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机制都有与国际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接轨的趋势,思路和方向都是正确的,对于人才培养的设计也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将先进的理念完整地落实到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中,怎样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培养模式,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经验,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具体做法包括:(一)坚守“科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战略,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二)秉承“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打造“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格局,建立培育高素质人才的科教一体化新模式。(四)规划“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链条,在“三位一体”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科技创新、思想库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国内外着名高校博士生培养的成功经验是值得中国科学院参考和借鉴的,但如果想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必须避免只将目光聚焦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必须要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放置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宏观社会背景,结合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规划中国科学院特有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一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和讨论上,在培养模式上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一)基础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打造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型国立科研机构”模式。(二)生物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大科学”理念下的项目引导型培养模式。(三)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优化和改造“两段式”教育模式,打造“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博士生”的动态培养模式。(四)高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类培养、多元互补的模式。

潘敏[7](2017)在《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国务院在2010年1月31日重新对新一代的农民工命名为”新生代农民工”,并对新一代的农民工的含义做了诠释。90后出生的一部分人,他们生长在农村但却过早地进入社会,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新生代农民工的显着特点:第一,在受教育上,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辈农民工所懂得知识多;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权问题要求比较高,他们对加班加点的工作存在歧视,自尊心比较强。他们法律意识增强,当遇到侵权事件时会使用法律维护读者的正当权利;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很多是单身,他们都希望城市生活;第四,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事纺织业和铝电业。他们很少从事建筑工业;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大。他们远远不如老一辈农民工能吃苦,抗压能力比我们想象中的差。随着老一辈农民工离开城市返乡回家,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要力量,要想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对新一代的农民工信息素养状况、信息需求层次和对信息利用的程度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山东邹平县新生代农民工为例进行调查,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科学分析他们信息素养的状况,针对相关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邹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从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四个方面全面进行了解。

陈时[8](2016)在《S运输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国际间的物资流动持续增长。在国内、国外两个经济环境的带动下,老牌道路运输产业面临空前的机遇,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行之有效的企业战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民营股份制企业S运输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运输公司当前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S运输公司内部条件进行剖析,采用SWOT矩阵对S运输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后得出备选战略,最后通过QSPM矩阵确定适合于S运输公司的总体战略为一体化战略,专门化战略和企业文化战略。结合对公司资源,竞争能力的分析得到S运输公司的业务层战略为总成本领先。论文进而针对行业竞争特点,以市场为核心,S运输公司在运输工具的选择、降低装卸搬运费、优化装载方式和运输线路、定向分包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成本领先;同时在资源整合、操作标准化、科学化运营、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应用、供应链管理等五个方面实现成本领先,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竞争能力。并在公司组织结构、人员管理系统、技术实施平台、企业文化等方面保障战略的实施。通过战略管理的实施可以研究S运输公司战略思想与方法并获得重要参考意义,并对同行业企业的战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S运输公司利用新技术平台建立低成本、产业融合战略规划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路运输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反映出行业面临的问题也为道路运输企业自我评估、完善、发展,以及跨境合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吴海燕[9](2016)在《DC公司管理人员薪酬体系优化设计》文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大,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更是推动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助力。对于现代国有企业而言,面对产业升级转型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而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现在的很多国有企业里,虽然内部薪酬管理制度走向市场化发展,基本建立起岗位价值为主、考虑绩效因素的薪酬体系,但是仍然有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处于参照政府机关薪酬体系模式。这种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行业分配不公、企业内部分配不公平、缺乏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薪酬体系理论综述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国有企业与同行业的发展现状,对DC公司目前的管理人员薪酬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根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定位,对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薪酬进行剖析,选择估值法评价企业的岗位价值,利用现代化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来确定岗位薪酬。通过薪酬体系优化设计,将有助于改善DC公司的现有薪酬体系的诸多问题,以合理化、科学化与有效性的方式,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辉[10](2016)在《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与改革研究 ——以K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对国企改革作出“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积极评价,但同时也提出应进一步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的要求。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新形势下,只有对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进行科学的界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才有正确的指导方向,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进一步得到增强。因此,本文在中外经济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追溯国有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功能定位的变化脉络,同时结合K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实践经验,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谈几点思考,希望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变迁提供一些思路。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发展的相关概况进行了描述;第四部分是对K市的国有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针对国企功能定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落实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落实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优化研究 ——以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办高校
        (二)高校贫困生
        (三)学生资助工作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情况
        (二)国内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情况
        (三)文献评析
    五、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资料的收集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四)分析编码的过程
        (五)信度与效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运行现状
    一、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基本情况
    二、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概况
        (一)工作机构与人员构成
        (二)资助经费来源
        (三)资助内容种类
        (四)资助工作实施
        (五)资助监督与后续保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资金层面
        (二)资助实施层面
        (三)资助形式层面
        (四)后续引导保障层面
    二、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学校层面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优化措施
    一、政府层面
        (一)强化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法律法规建设
        (二)加大对上海民办高校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二、社会层面
        (一)加强对社会力量的舆论引导,改变传统观念
        (二)加大社会对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事业的扶持力度
    三、学校层面
        (一)上海市民办高校应重视自身优化
        (二)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三)规范与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
        (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强化育人理念
        (五)适当改革奖学金评比制度,促进共同发展
        (六)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内生动力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初中物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由
        1.研究缘起
        2.问题提出
    (二)物理情感教学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我国关于情感教育、情感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
        2.国内外与情感教育有关的几种教育模式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情感与物理情感
        2.情感教育
    (五)研究方法、思路与可能的创新点
        ⒈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与可能创新点
一、物理情感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物理情感教学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物理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物理情感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助力作用,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五)物理情感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1.中学生生理发展明显
        2.心理成长的滞后
二、情感教学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教师方面:传统教学理念中缺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关注
        1.“铁一般的课堂纪律是效率的保证”
        2.“讲授法依然是保证课堂效率的惯用手段”
        3.“课程知识是神圣的、不容置疑的”
    (二)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制约
        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背景
        2.班级授课制下的我校班级情况
    (三)传统评价机制中的不合理之处
        1.传统教育评价机制的目标导向作用压倒一切
        2.考试是传统评价机制的主要依据
        3.传统评价机制下,老师们为追求分数的“不择手段”
    (四)学生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不容易被克服
    (五)网络上极端的师生冲突案例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三、情感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在教学中要有情感的共鸣
    (三)发现物理学科本身的美,将物理学史融入情感教学的课堂
    (四)教会学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1.了解并清楚学生的需要,以期满足学生的需要
        2.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待学生的需求
        3.情感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五)发挥物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在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六)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进,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七)将情感因素纳入学生评价机制,与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
    (八)其它方式并用,在积极情感因素的调动中反哺物理课堂
        1.充分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以期形成良性循环的师生关系
        2.利用情景陶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致谢

(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广昌县“党建+扶贫”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地域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实地访谈法
        (四)对比研究法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溯源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革命导师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二)列宁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三、十八大以前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一)毛泽东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
        (二)邓小平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
        (三)江泽民、胡锦涛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
    四、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一)习近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的内涵与要求
        (二)习近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的时代特色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剖析——把“病”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定位边缘化
        (一)农村党组织覆盖面不广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淡化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虚化
        (一)党员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空洞化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弱化
        (一)农村执政经济资源匮乏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政策执行力软化
第三章 广昌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扶贫”案例分析——寻“药”方
    一、广昌县“党建+扶贫”概况
        (一)广昌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概况
        (二)广昌县扶贫概况
    二、广昌县“党建+扶贫”的典型举措
        (一)乡村道德村党支部“主引领”
        (二)党员落实脱贫责任“全覆盖”
        (三)资源统筹乡镇党委“聚合力”
    三、广昌县“党建+扶贫”的经验分析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明确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一责任人意识的确立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巩固加强
第四章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分析——治“病”根
    一、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
        (一)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
        (二)大力吸收各种人才加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
    二、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功能定位
        (一)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二)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意识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
        (二)强化农村党员干部主体责任意识
    四、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策执行力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局势驾驭力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发展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4)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范围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范围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协调发展理论
        2.2.3 系统方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总体概况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经济产业概况
        3.1.3 社会民生概况
    3.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现状分析
        3.2.1 实施历程
        3.2.2 天保工程投资分析
        3.2.3 天保工程实施内容与政策分析
        3.2.4 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分析
    3.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
        3.3.1 天保工程投资结构尚待优化
        3.3.2 企业职工收入及人员结构有待调整
        3.3.3 工程政策标准灵活性欠缺
        3.3.4 林区职能移交改革困难重重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4.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1 主要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4.1.2 生态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1.3 经济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1.4 社会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1.5 改革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 评价方法选取、原理与步骤
    5.3 具体评价过程
    5.4 评价结果与分析
        5.4.1 权重结果排序分析
        5.4.2 历年综合效果得分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后续天保工程实施的政策建议
    6.1 创新天然林资源管理保护政策法规
    6.2 优化天保工程资金支出结构
    6.3 大力推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转型
        6.3.1 明确改革要素流向
        6.3.2 完善国有资源经营管理制度
        6.3.3 结合实际林情合理调整改革政策
    6.4 加大天然林保护工作认识与宣传力度
        6.4.1 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工作认识
        6.4.2 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宣传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责任与责任感的内涵
        (一)责任
        (二)责任感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特征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一代青年
        (二)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对社会的责任:遵守社会规约,回馈社会
        (一)遵守社会公德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二、对国家的责任:坚守爱国情怀,肩负使命
        (一)热爱祖国,理性爱国,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拥护社会主义,增强国家意识
        (三)身肩重任,振兴中华
    三、对自己的责任:追寻生命价值,勇于担当
        (一)珍爱生命
        (二)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为自己的全部行为及后果承担责任
    四、对家庭的责任:加强奉献精神,行孝为先
        (一)孝敬父母
        (二)学会爱和奉献
    五、对他人的责任:饱含恻隐之心,信守承诺
        (一)尊重他人
        (二)关心和帮助他人
        (三)诚实守信
    六、对自然的责任:树立环保意识,热爱自然
        (一)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树立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观念
第四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积极现状
        (一)对社会责任有强烈明确的认知
        (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强烈并积极践行
        (三)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具有鲜明的时代使命与特征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持续性自我规划
        (二)多从自身考虑,缺乏公民意识
        (三)知与行不一致,缺乏责任行为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二)家庭责任教育缺失
        (三)学校责任教育不够到位
        (四)社会变革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自我责任教育,做有担当的一代
        (一)正确认识自我
        (二)相互学习和交流
        (三)提高自身责任意识
        (四)提高调控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培育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家庭氛围
        (一)加强父母对子女的社会责任教育
        (二)用亲情感染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营造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水平的高校环境
        (一)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教育
        (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五)创新责任能力培养方式
    四、创造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条件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加强网络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
        (三)建立健全就业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归属感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6 研究内容
2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演变历程
    2.1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教育的发展阶段
    2.2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教育的社会成就
3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现状
    3.1 研究设计
    3.2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卷调研
    3.3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多案例分析
    3.4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3.5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的实践逻辑
4 发达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经验
    4.1 发达国家博士生培养的实践
    4.2 发达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5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
    5.1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5.2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 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课题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模式课题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课题调查问卷

(7)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农民工信息素养的目的
        1.2.2 研究农民工信息素养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的概述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和特征
        2.1.1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2.1.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2.2 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发展
        2.2.1 信息素养的内涵
        2.2.2 信息素养内涵四方面关系
        2.2.3 信息素养8方面的能力
        2.2.4 信息素养的特点
        2.2.5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2.2.6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研问卷的设计与处理
    3.1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方法
    3.2 调查研究的内容
        3.2.1 一般情况资料问卷
        3.2.2 信息意识调查表
        3.2.3 信息知识调查表
        3.2.4 信息能力调查表
        3.2.5 信息道德调查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民工信息素养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4.1 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分析
    4.2 农民工的信息素养各个要素分析
        4.2.1 农民工的信息意识分析
        4.2.2 农民工的信息知识分析
        4.2.3 农民工的信息能力分析
        4.2.4 农民工的信息道德分析
    4.3 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分析
    4.4 制约农民工信息素养的发展原因
        4.4.1 缺乏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培训体系
        4.4.2 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
        4.4.3 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完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民工信息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5.1 国家、政府的相关措施
        5.1.1 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5.1.2 大力建好县级公共图书馆
    5.2 社会机构的相关措施
        5.2.1 建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保障系统
        5.2.2 企业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素养
    5.3 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5.3.1 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意识
        5.3.2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能力
        5.3.3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道德教育
        5.3.4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S运输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道路运输理论
        2.1.1 道路运输业的体系构成
        2.1.2 道路运输的特点
    2.2 战略竞争相关理论
        2.2.1 战略起源和企业战略
        2.2.2 企业战略管理
    2.3 常见竞争战略
第3章 S运输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1.5 宏观环境的变化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发展分析
        3.2.2 五力模型分析
    3.3 S运输公司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第4章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1 S运输公司基本情况
    4.2 运输能力分析
    4.3 技术资源分析
    4.4 市场地位分析
    4.5 组织效能分析
    4.6 人力资源分析
    4.7 财务状况分析
    4.8 S运输公司的资源分析小结
    4.9 S运输公司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第5章 S运输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
    5.1 SWOT矩阵
        5.1.1 S运输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5.1.2 外部环境下行业的机会和威胁
        5.1.3 组合战略匹配
    5.2 S运输公司的QSPM
    5.3 S运输公司的战略选择
        5.3.1 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
        5.3.2 总体战略
        5.3.3 经营战略
第6章 战略的实施
    6.1 获得成本领先的途径
    6.2 运输费用成本领先
        6.2.1 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降低成本
        6.2.2 降低装卸搬运成本
        6.2.3 优化装载方式降低成本
        6.2.4 优化运输线路
        6.2.5 定向分包降低成本
        6.2.6 深化分包合作模式
    6.3 企业管理费用成本领先
        6.3.1 拓展已有客户关系
        6.3.2 持续的改进与创新
        6.3.3 建立标准化
        6.3.4 建立供应链管理,参与产业融合
        6.3.5 运营科学化
第7章 竞争战略的保障
    7.1 深化组织结构改革
    7.2 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3 强化信息技术支持力度
    7.4 企业文化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DC公司管理人员薪酬体系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薪酬相关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薪酬的概念
    2.3 薪酬的作用
    2.4 薪酬设计的原则
    2.5 薪酬理论的发展
    2.6 激励理论
    2.7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 DC公司现状薪酬体系介绍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组织架构
        3.1.2 公司人员结构特征
    3.2 公司的现有薪酬状况
    3.3 薪酬满意度调查
    3.4 薪酬体系中存在问题分析
        3.4.1 缺乏公平性
        3.4.2 晋升空间小
        3.4.3 忽视非经济性报酬
        3.4.4 缺乏有效的薪酬考核制度
第4章 DC公司管理人员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4.1 薪酬设计思路
    4.2 薪酬体系方案设计说明
    4.3 岗位分析
    4.4 薪酬调查
        4.4.1 薪酬调查的作用
        4.4.2 薪酬定位
    4.5 薪酬水平分析
    4.6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4.6.1 薪酬结构
        4.6.2 薪酬结构设计
        4.6.3 薪酬调整
第5章 薪酬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5.1 构建DC公司薪酬管理小组
    5.2 构建DC公司薪酬管理小组
    5.3 增加晋升渠道
    5.4 加强薪酬管理
    5.5 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与改革研究 ——以K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研究
        1.2.2 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国有企业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我国国有企业产生的背景
    2.2 国有企业的性质
3 我国国有企业及功能定位的发展历程
    3.1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
        3.1.2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
        3.1.3 制度创新时期的国有企业
        3.1.4 战略调控阶段的国有企业
        3.1.5 分类改革阶段的国有企业
    3.2 不同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变迁
        3.2.1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3.2.2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3.2.3 制度创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3.2.4 战略调控阶段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3.2.5 分类改革阶段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4 K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4.1 K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4.2 K市国有公司改革现状
        4.2.1 K市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2.2 K市国企改革的重点
    4.3 K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4.3.1 将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到建设工业强市的战略地位
        4.3.2 完善基础管理,提高监管效率
        4.3.3 优化所有制结构,实施国有资产稳步有序退出
        4.3.4 存量引增量,全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4.3.5 提升打造新平台,全面推进投融资公司改革
        4.3.6 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4.3.7 严格履行程序,严控改革过程的合法性
        4.3.8 统筹兼顾,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有效均衡
        4.3.9 构建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加强各层级人员部门的联动作用
        4.3.10 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租赁行为,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4.3.11 在监管企业中推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4.3.12 合理保障改制企业职工的权益
    4.4 K市国有企业改革成效
        4.4.1 改善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和效益
        4.4.2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资产结构得到改善
        4.4.3 完善了国有企业监管和考核制度
5 新形势下对K市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转化的思路
    5.1 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
    5.2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
    5.3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5.4 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5.5 促进国有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6 结语
    6.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2 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6.2.1 对具备经营性功能国有企业的管理
        6.2.2 对具备公共性功能国有企业的管理
        6.2.3 对兼具公共性功能和经营性功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
    6.3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6.4 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机制和收益分享制度
    6.5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6.6 加强对中介服务体系的培育
    6.7 强化党建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6.8 积极推进工会建设以及和谐企业的构建
参考文献
附录 国有企业改革大事记
致谢

四、落实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优化研究 ——以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为例[D]. 吕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初中物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研究[D]. 牛金慧. 西南大学, 2020(05)
  • [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广昌县“党建+扶贫”模式为例[D]. 雷韬.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4]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D]. 李名扬.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5]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 尹瑞珊.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6]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 马明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7]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提升对策研究[D]. 潘敏.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8]S运输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陈时.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4)
  • [9]DC公司管理人员薪酬体系优化设计[D]. 吴海燕. 山东大学, 2016(02)
  • [10]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与改革研究 ——以K市为例[D]. 李辉. 云南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实施生活费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