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软组织扩张术26例临床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微,朱岭梅,彭欢,岳丽青[1](2021)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现状及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在烧伤、创伤后的修复重建、器官再造、大面积血管瘤及黑毛痣等烧伤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回顾,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措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手术的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李莉莉,张承德,王进勇,邹晓辉,吴德勇,徐向荣,李波[2](2020)在《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烫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烫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烧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研究组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烫伤整形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效果。
廖佳,李春燕,韦敏,陆娴,李颖春,唐文倩[3](2019)在《1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面部多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毛发上皮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上可分为单发性性和多发性两种[1]。通常以多发性较为常见,一般具有明显家族倾向。常常好发于面部,尤其以鼻唇沟、上唇周围和眼睑等部位多见,可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变大[2]。在国内外均已有报道[3-7],但仍属罕见。目前,在治疗上对于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尚无满意的治疗方式。既往有报道采用CO2激光、冷冻、皮肤磨削、外用或口服药物等治疗[8-11],但治疗后复发率高,且对于大面积病变者往往疗效不佳。目前,对发生于面部的多发性毛发上
林志进[4](2019)在《皮肤牵张闭合器与皮瓣移植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研究比较皮肤牵张闭合器与对照皮瓣移植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病例的多项治疗指标。系统分析并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优缺点等,进而探究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优越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手足外科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共56例资料。损伤部位上肢10例,下肢46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分布为2岁-68岁;皮肤缺损面积为4cm×3cm-10cm×18cm。其中使用克氏针结合皮肤牵张器治疗30例,对照组皮瓣移植治疗26例。30例牵张器组患者采用克氏针结合皮肤牵张治疗,清创,在距离两侧创缘约2cm处各置入直径约1.0mm克氏针于皮下或深筋膜,然后安装牵张器固定于克氏针上。术后每日行创面清洁换药并调节牵张器对创面皮缘进行持续牵张治疗,直至创面愈合或创面缩小至理想范围。对照组26例行皮瓣移植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5个月。观察及随访指标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天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VSS(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术后疤痕程度、术后疤痕长度、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远期疗效)。对以上指标数据进行汇总及统计学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创面均愈合。30例皮肤牵张器治疗后直接闭合创面、二期缝合关闭创面或仅需少量植皮者共27例,治疗有效率达90%(27/30)。皮瓣移植存活24例,治疗有效率达92.3%(24/26)。手术时长皮肤牵张组短于皮瓣组(P<0.05)。术中出血量皮肤牵张组少于皮瓣组(P<0.05)。行多次手术人数皮肤牵张组多于皮瓣组(P<0.05)。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皮肤牵张组长于皮瓣组(P<0.05)。术后疤痕总长度皮肤牵张组短于皮瓣组(P<0.05)。近期并发症皮肤牵张组少于皮瓣组(P<0.05)。远期并发症皮肤牵张器组少于皮瓣组(P<0.05)。两组术后疤痕程度、住院时间天数、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皮肤牵张器和皮瓣移植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时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患者都有较高的满意度。2.皮肤牵张器相对于皮瓣移植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时并未延长患者住院时间。3.两种治疗方案相比较,皮肤牵张器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无重大并发症,无取皮区损伤,术后疤痕少及愈合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刘恒鑫[5](2018)在《A型肉毒毒素对皮肤扩张速度及扩张皮瓣成活率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领域临床上已获广泛应用,其主要通过在皮下置入扩张囊并定期向囊内注水使扩张区域的皮肤在扩张囊的机械压力下不断产生与邻近组织颜色、质地等类似的“额外”皮肤用于组织缺损的修复。但其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扩张周期长、组织新生慢、扩张过快容易造成皮瓣血运障碍、皮瓣即时回缩率高影响皮瓣修复效果等,并且扩张皮瓣成活的长宽比极限值有时仍不能满足修复要求,如何进行安全、有效、快速的皮肤扩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前基础和临床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第一部分利用大鼠背部皮肤扩张模型进行皮肤扩张,比较A型肉毒毒素组与对照组扩张速度、扩张过程中皮肤血运、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的差异,并通过测量扩张皮肤表皮、真皮及包膜厚度,结合Masson染色、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等对两组扩张速度、即时回缩率差异原因及扩张过程中扩张皮肤血运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安全、有效地加快皮肤扩张的新方法;本文第二部分利用第一部分的方法扩张出的皮肤形成一定长宽比例的扩张皮瓣,观察记录术后每日皮瓣血运情况及术后7天时皮瓣的成活率,同时结合皮瓣末端组织的HE染色结果来探讨在A型肉毒毒素干预下扩张出的皮肤用于创面修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部分应用大鼠背部皮肤扩张模型探索A型肉毒毒素对皮肤扩张速度的影响目的:通过A型肉毒毒素干预大鼠背部皮肤的扩张过程,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皮肤扩张速度、血运、即时回缩率及组织学的影响,总结A型肉毒毒素对皮肤扩张的作用。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按拟埋置扩张器大小于大鼠背部文身并于文身区域皮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或生理盐水,然后埋置扩张器,术后1周开始注水,每周2次,每次注水至囊内压8Kpa,记录扩张容量、皮肤血运情况并定期测量文身区域面积,扩张4周后取材测量扩张皮肤回缩率,HE染色观察表皮、真皮、纤维包膜厚度,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包膜胶原蛋白沉积情况,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纤维包膜内肌成纤维细胞含量,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扩张皮肤内血管直径及密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用Image Pro Plus、Image J软件进行测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第一次注水至扩张结束,与对照组比较,A型肉毒毒素组扩张容量、文身区域面积更大,扩张皮肤血运更好,扩张4周后,A型肉毒毒素组皮肤纤维包膜薄,即时回缩率低,肌成纤维细胞含量少,皮肤血管管径大、密度高,A型肉毒毒素组纤维包膜内胶原纤维较稀疏,排列散乱,对照组纤维包膜内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致密、规则,两组扩张皮肤表皮及真皮厚度未见显着差异。结论:A型肉毒毒素能增加皮肤扩张容量,提高皮肤扩张速度,降低扩张皮肤即时回缩率,这可能与其抑制纤维包膜形成、减少包膜中胶原蛋白的沉积及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有关,A型肉毒毒素对扩张过程中皮肤的血运有保护作用,可能与A型肉毒毒素扩张皮肤内血管并促进血管生成有关。第二部分A型肉毒毒素对扩张的任意皮瓣血运及成活率的影响目的:利用第一部分的方法扩张大鼠背部皮肤后,分别形成一定长度及宽度的皮瓣并转移缝合,观察两组皮瓣的血运及成活情况,比较A型肉毒毒素干预组与对照组扩张皮瓣成活率的差异。方法:解剖大鼠背部皮肤,将皮肤自肌层浅面掀起,观察大鼠背部皮肤血管分布情况,为扩张后形成任意皮瓣提供解剖支持,按第一部分的方法扩张大鼠背部皮肤,在扩张4周末利用扩张后的皮肤形成一蒂在尾侧的任意皮瓣,每日以组织血流灌注成像评价系统测量皮瓣血运并拍照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术后第7天皮瓣成活率,并于术后第7天取材行HE染色观察皮瓣末端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坏死情况。结果:A型肉毒毒素组自皮瓣转移术后即刻至术后7天皮瓣血运均较好于对照组,术后7天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高,HE染色显示皮瓣主要为表皮坏死,肿胀程度较轻,层次结构较清晰,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对照组皮瓣肿胀明显,皮肤结构崩解严重,层次不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A型肉毒毒素改善了扩张皮瓣转移术后的皮瓣血运,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李雪[6](2016)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伤后瘢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临床整形修复外科中的应用,对于美容修复、皮肤软组织重建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能提供较多高质量的额外皮肤,是一种高效、实用且更接近美学标准的组织修复方法。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相对样本均较小,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对比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传统的复合皮移植术在治疗烧伤后瘢痕的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到更客观和可靠的研究结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烧伤后瘢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按照制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估;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表格独立提取数据,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应用由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组提供的Rev 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差(MD)作为合并统计量,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模型进行合并统计分析;利用Rev Man 5.1进行漏斗图的绘制,并结合使用Stata13.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Begg’s检验以判定发表偏倚的有无。结果:(1)本Meta分析共纳入16篇文献,均为中文;纳入的16篇文献中有三篇具有高风险偏倚,其余均为风险偏倚不明确;(2)报告有效率的文献共16篇,异质性检验P=0.99>0.05,表明各研究间同质,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OR合并(95%CI)为6.95(4.64,10.44),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组与复合皮移植术组治疗烧伤后瘢痕的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9,P<0.01);(3)含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的4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P=0.82>0.05,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合并结果显示,MD合并(95%CI)为-4.2(-4.93,-3.47),皮肤软组织扩张组与复合皮移植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2,P<0.01),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合并结果显示,MD合并(95%CI)为-5.35(-6.24,-4.46),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组与对照组血运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1,P<0.01);(4)治疗的安全性方面,共有12篇文献报告了该指标,异质性检验发现,P=0.98>0.05,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OR合并(95%CI)为0.33(0.29,0.49),皮肤软组织扩张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复合皮移植组(Z=5.74,P<0.01);(5)各指标发表偏倚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5);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为稳定。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有效性优于复合皮移植术,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适于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广泛使用;本研究纳入的16篇文献相对质量不高,但不存在发表偏倚且结果的稳定性较好。
颜慧兰[7](2016)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水平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在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整形美容外科住院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照组为2015年1月-2015年6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331例患者;实验组为2015年7月-2016年1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264例患者。两组基线一致: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社会学资料统计无差异,研究时间内医护人员稳定,医疗护理政策无改变,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水平均衡,并发症的界定标准统一。科室为增强医护合作,于2015年7月成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医护专项管理合作小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加入及退出制度,设定一体化管理标准流程,共同参与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常见5种术后并发症(血肿、切口感染、扩张器外露、扩张器不扩张及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拟定改进方法,然后协作整改、持续质量改进。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前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1.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33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见下:(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27%,其中,男性128例,发生率为11.72%;女性203例,发生率为9.36%。(2)各部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差别,以乳房发生率为最高,为50.00%,其次为四肢,发生率为20.00%;头皮处发生率为最低,为2.78%。(3)在列入统计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5种并发症中,血肿的发生率为最高,61.76%;其次为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71%,其中扩张器不扩张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为6.06%,为最低。(4)并发症的发生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并发症处理成功,对治疗效果毫无影响者占61.76%;并发症导致扩张手术完全失败者为8.82%。(5)并发症的发生时限也不尽一致,统计显示,1期扩张器置入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2%,注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83%,2期行扩张器取出转移皮瓣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2%。2.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本科室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264例住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下:(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68%,其中,男性124例,发生率为5.65%;女性140例,发生率为5.71%。(2)各部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以四肢发生率为最高,为25.00%,其次为耳部,发生率为7.89%;额部和乳房未出现并发症。(3)在列入统计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5种并发症中,血肿的发生率为最高,为53.33%;其次为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00%;扩张器不扩张和皮瓣坏死为最低,6.67%。(4)出现的5种常见并发症中,每一种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不一,并发症处理及时有效,未影响治疗效果者为66.67%;并发症导致扩张术完全失败者为6.66%。(5)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5种并发症中,1期扩张器置入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注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27%,2期行扩张器取出转移皮瓣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3.出院患者满意度情况:在2015年1月-2015年6月,出院患者医护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3.05%;2015年7月-2016年1月,满意度为99.62%。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能显着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出院患者满意度。
王付勇,李华强[8](2014)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畸形及颅骨深度电烧伤新鲜创面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畸形及颅骨深度电烧伤新鲜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畸形及颅骨深度电烧伤新鲜创面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修复,试验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修复。结果试验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有效的针对患者进行修复,效果较为确切,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满意27.5%。结论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这一方法对于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畸形及颅骨深度电烧伤新鲜创面的患者效果较为确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我们在临床大力推广。
李娜,方园,钱洪军,陈铮,郭燕飞[9](2014)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烧伤瘢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71.1%,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8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中的临床效果显着,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张定敏,李虹[10](2014)在《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烧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复合皮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为76%(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依次为(12.6±3.2)、(18.4±4.2)d;对照组依次为(16.4±4.4)、(23.5±5.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复合皮移植,能有效促进患者皮损创面愈合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26例临床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26例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现状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查阅 |
2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
2.1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Ⅰ期)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护理 |
2.1.1 血肿 |
2.1.2 感染 |
2.1.3 扩张器外露 |
2.1.4 扩张器渗漏 |
2.1.5 扩张皮瓣血运障碍 |
2.1.6 扩张器不扩张与注射壶倒置 |
2.1.7 过敏反应 |
2.2 扩张器取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Ⅱ期)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的并发症种类、原因及护理 |
2.2.1 转移皮瓣远端部分缺血坏死 |
2.2.2 转移皮瓣的回缩 |
3 小结 |
(2)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烫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3)1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面部多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案 |
3 护理方法 |
3.1 术前护理 |
3.2 术后切口护理 |
3.3 扩张治疗期护理 |
3.4 皮瓣移植期护理 |
3.5 全程心理护理 |
3.6 随访 |
4 体会 |
(4)皮肤牵张闭合器与皮瓣移植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5)A型肉毒毒素对皮肤扩张速度及扩张皮瓣成活率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应用大鼠背部皮肤扩张模型探索A型肉毒毒素对皮肤扩张速度的影响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A型肉毒毒素对扩张的任意皮瓣血运及成活率的影响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伤后瘢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瘢痕概述 |
1.1.1 瘢痕 |
1.1.2 挛缩畸形 |
1.1.3 瘢痕常规手术治疗方法 |
1.2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
1.2.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概念 |
1.2.2 皮肤扩张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
1.2.3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存在的问题 |
1.2.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研究现状 |
1.3 Meta分析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与排出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文献检索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4 数据提取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2.5.1 异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 |
2.5.2 发表偏倚的评估 |
2.5.3 敏感性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
3.2 纳入研究的风险评估 |
3.3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和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的有效性比较 |
3.3.1 总有效例数比较 |
3.3.2 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3.3.3 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比较 |
3.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和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的安全性比较 |
3.4.1 异质性检验及合并统计量结果 |
3.4.2 发表偏倚检验 |
3.4.3 敏感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复合皮移植术的疗效比较 |
4.2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复合皮移植术的安全性比较 |
4.3 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 |
4.3.1 纳入文献质量 |
4.3.2 发表偏倚 |
4.3.3 异质性及敏感性 |
4.4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伦理考虑 |
5. 统计学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结果比较 |
2. 医护合作程度结果比较 |
3. 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水平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附表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畸形及颅骨深度电烧伤新鲜创面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3]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 |
2.2 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的修复方式后患者疗效比较情况 |
3 讨论 |
(9)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3 疗效评定: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 |
5.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
5.2 2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
讨论 |
(10)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比较 |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讨论 |
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26例临床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现状及护理[J]. 刘海微,朱岭梅,彭欢,岳丽青.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1)
- [2]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烫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 李莉莉,张承德,王进勇,邹晓辉,吴德勇,徐向荣,李波.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4)
- [3]1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面部多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的护理体会[J]. 廖佳,李春燕,韦敏,陆娴,李颖春,唐文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10)
- [4]皮肤牵张闭合器与皮瓣移植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D]. 林志进.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1)
- [5]A型肉毒毒素对皮肤扩张速度及扩张皮瓣成活率影响的初步研究[D]. 刘恒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6]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伤后瘢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 李雪. 吉林大学, 2016(03)
- [7]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D]. 颜慧兰. 山东大学, 2016(01)
- [8]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畸形及颅骨深度电烧伤新鲜创面的临床效果[J]. 王付勇,李华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4(11)
- [9]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研究[J]. 李娜,方园,钱洪军,陈铮,郭燕飞.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9)
- [10]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张定敏,李虹. 中国医药导报,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