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系统集成的链群体系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丰[1](2020)在《海尔电脑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服务是无处不在的,是一种无形的“商品”,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服务的价值,服务已成为产品生命周期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创造良好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并做好售后服务管理课题,持续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为长久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海尔家电售后服务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相对成熟稳定并获得良好口碑,但随着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步伐的加快,电脑产品被强力推出,由于其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性,与家电产品的服务需求设计存在差异,不能完全依托海尔家电售后服务平台,需要对海尔电脑服务质量进行提升。本文对大量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利用SERVQUAL量表模型对售后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评测,诊断出了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最终认为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核心在于服务合作伙伴(服务商)管理、服务人员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三个方面。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深入剖析问题细节,设计出基于外包管理理论的服务商优化方案、基于胜任素质理论的服务人员认证方案,以及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方案。文中各类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海尔电脑用户的需求,将服务管理相关理论与作者多年售后服务管理经验相结合,设计出符合海尔电脑实际需要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过程和结论将对海尔电脑售后服务管理的优化提供参考,也为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张洪玮[2](2019)在《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日益开放的网络时代,大数据、4G/5G、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打破传统的模式,开始走向动态、异构的新兴互联方式。不同网络的各类应用日益普遍,给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了极大便利,如政务、管理、金融、网购、社交等领域,但同时也给各种敏感数据的隐私保护带来新的技术挑战。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挖掘技术不断深入,用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如何保护隐私不被泄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隐私问题几乎覆盖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并逐渐成为阻碍互联网技术进步的巨大绊脚石。本论文分析当前隐私保护的发展现状,从隐私保护技术的关键问题着手,结合散列函数、非对称加密、同态加密等理论,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去中心化及不可篡改特性,针对数据共享过程中的隐私保护、身份认证过程中的身份隐私保护及群智感知过程中的双重隐私保护展开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双链结构的去中心化数据共享隐私保护模型。针对共享数据的存储和检索需求,提出基于域索引的存储索引智能合约,所有数据提供常规和加密两种存储方式,所有提供者可对待共享数据基于元数据建立索引,并通过区块链来公开发布的方式为数据发布提供高效安全的自动执行机制;提出了共享智能合约,需求方利用该智能合约向提供者请求数据并由提供者完成计算,以此有效保证数据提供者对数据的绝对控制权;为保障数据需求者的共享权益,建立了基于主观逻辑的声誉判定机制,为需求者提供各个共享节点的先验知识;同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仲裁机制,当共享双方对共享结果产生质疑,系统执行仲裁委托节点选举算法选出仲裁联盟,由仲裁联盟执行仲裁选择算法选择出仲裁委托节点,仲裁委托节点向数据共享双方索取数据并本地执行得到结果,最终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定。(2)研究身份认证隐私保护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无密钥身份隐私保护模型。针对身份认证中认证方与被认证方之间的通信安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无密钥签名模型,被认证方利用一次性口令动态变换通信密钥,并结合时间戳来保证密钥的前向安全,同时,被认证方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以进行数据传输操作,认证方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密钥,并通过区块链的一致性策略来相互验证身份,从而保证身份隐私;在基于区块链的隐私模型中,设计一种去中心化的安全共识机制,将区块链转变为自动访问控制管理器,无需任何可信第三方的参与;在共识验证过程中,为了减少共识时间,保证系统运行效率,提出了共识节点选取算法,从而降低了共识的时间复杂度。基于智能电网应用场景,对所提模型进行了安全性和性能分析。(3)面向群智感知领域,针对群智感知中感知用户对系统的身份隐私和数据隐私需求,以及由此引起的感知过程中的隐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双重隐私保护机制——FAB-D2PIM。基于单向聚合签名为感知用户设计了身份隐私保护方案;基于同态加密提出了感知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在保护感知用户的身份和数据隐私同时,该机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共识算法,引入除感知用户和任务发布者之外的新角色矿工,矿工利用共识算法验证数据质量并分配奖励,由于矿工不参与感知数据的采集,且所有的验证和操作都会通过区块链网络共同完成,从而有效保证了验证的可靠性和奖励分配的公平性。
钱旭,索宁,彭苏萍,毕建飞,李上[3](2006)在《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融合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依据,有价值信息获取的关键在于生产信息融合网络链上相关节点随市场目标变化而动态地组织信息融合模式,以及建立在该网络链之上的关键节点的工作协同流程。知识点是信息协同关键链的基本节点,在生产信息网络组建时可以按照市场的协同需求调用合适的知识点作为节点单元以构成生产信息工作流关键链,也可以结合企业特点变更需求以对个别节点进行调节。知识节点是信息融合的协同处理单元。层面智能元(信息的可视、触摸、嗅、听、闻、受力等层)是组成知识节点的基本单位,构成知识节点的内涵,经过信息融合(加工)形成知识节点的外延,节点间通过外延的握手融合构成信息协同融合链群。
钱旭,范世民,李纬,汪力宝,彭苏萍[4](2005)在《基于知识协同的煤炭企业生产信息融合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企业生产指挥层进行辅助决策的依据,有价值信息集成的关键在于信息融合链群上相关节点随目标变化而动态地组织生成模式,以及组织好建立在该链群网络之上的这些节点的工作协同流程。知识点是企业生产信息协同集成网络系统的基本节点,在生产信息网络组建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协同需求调用合适的知识点作为节点单元以构成生产信息工作流链,也可以按照产品市场的变更需求对个别节点进行调节。知识节点是信息融合的协同处理单元。层面智能元(信息的可视、触摸、嗅、听闻、受力等层)是组成知识节点的基本单位,构成知识节点的内涵,经过信息融合(加工)形成知识节点的外延,节点间通过外延的握手融合构成信息协同融合链群。
李东海[5](2005)在《面向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信息化问题。它以唐钢棒线厂为应用企业,开发了基于Web Service的现场信息集成系统(原型系统)。本文以这个信息系统为基础,对Internet环境下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生产信息集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论,包括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主体框架的设计、与遗留OPC-DA系统的互操作及企业集成中的若干问题的分析解决等。 为切实可行的实现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企业集成的信息化目标,本文提出了集多个企业应用系统为一体的B/S结构的系统集成思想,采用OPC技术、XML技术和Web Service等技术扩展了传统监控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了集成系统的实施效果,解决了企业中经营管理、办公自动化、监控调度各层次中数据格式不同、软件风格不一等问题,为进一步实现现场信息的远程监测和诊断及增强企业电子商务功能打下了基础。 论文研究工作和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 1.研究了面向企业集成的关键信息技术,XML数据交换格式,OPC设备状态信息采集技术和Web Service技术。 2.从兼容遗留OPC系统的目的出发,本文设计了XML-DA网关软件,提出了基于XML-DA网关的系统模型,解决了OPC-DA系统与XML-DA系统互操作性,同时降低了系统升级的成本。 3.依据B/S的N层企业应用模型,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的企业集成应用架构,实现了现场信息在工业企业不同层级间纵向及企业间横向的无缝集成。
彭苏萍,钱旭,吴文杰,左力凡[6](2004)在《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组织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企业信息集成的关键在于信息链群相关知识节点随目标变化而动态的组织生成,以及建立在该链群网络之上的这些节点的工作协同流程。知识点是企业生产信息协同集成网络系统的基本节点,在生产信息网络组建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协同需求,调用合适的知识点作为节点单元,以构成生产工作流链;也可以按照产品市场的变更需求对个别节点进行调节。知识点由若干智能元(或称智能元类)构成。智能元是组成知识点的基本单位,是对产品生产中某一中间产品任务的模式描述与信息加工处理。
胡浩[7](2004)在《集成供应链中的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群决策和系统集成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供应链雏形的企业供需关系网络经过不断地发展形成了供应链。供应链在物流、信息系统与群决策理论三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集成供应链。 在物流标准化的基础上,集成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彻底外包出去,此时,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可以以一个实体的形式,或者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并不是一个实体,但是它们协同运作,由第四方物流对物流活动进行设计、规划;再由第三方物流来具体实施,共同为集成供应链提供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延伸与集成。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一是集成供应链信息门户。集成供应链信息门户是供应链中信息流高度集成的应用框架,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用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抽取、分析、储存其所需的个性化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业务决策;二是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数据仓库。数据仓库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数据仓库提供了标准的报表和图表功能;其次,数据仓库支持多维分析;第三,数据仓库是数据挖掘技术的关键基础。三是集成供应链节点企业数据库,并形成为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数据仓库提供基础数据的企业数据模型。 群决策理论主要由体现集体利益的集体决策与强调成员之间存在博弈问题的冲突分析所组成。本文假设集成供应链是稳定的,因此链上的所有成员追求群作为整体利益。集成供应链中的群决策就是将各个节点企业的单个偏好集结为集成供应链的群偏好,其中有决策个体偏好序集结、决策个体概率偏好集结和决策个体模糊偏好集结三种集结类型,本文从模糊集合理论的角度给出了两种决策个体模糊偏好集结的模型。在集成供应链中运用群决策理论进行决策分析时,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集成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的效用函数的构造;二是基于社会选择理论与专家咨询的群决策规则的选择。群决策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 熵理论是对系统不确定性的最佳测度。将熵理论引入集成供应链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集成供应链中诸多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另一方面,通过集成供应链群决策系统的熵模型,可以对集成供应链系统进行衡量。武汉粗二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最后通过系统集成将集成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供应链群决策模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内部管理集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面集成与贯穿整个集成供应链的技术集成所创建出的整体系统价值比单个子系统的价值的总和更大。关键词:集成供应链物流信息平台群决策理论墒系统集成
粟慧,杨福康[8](2004)在《信息集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近3年国内学者有关信息资源集成方面的论文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技术研究两个角度展示当前的成果,并例举 两个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
钱旭,彭苏萍,宁书年,李郴[9](2004)在《信息智能集成链群体系结构的研究》文中认为一个知识点是企业生产智能信息集成系统的一个基本调用单位,企业生产单元在系统智能协同链群组建时可以按照自己的生产协同需求调用合适的知识点以构成智能型生产单元(生产管理网软节点知识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协同需求删除不合适(或过时)的知识点。各生产单元以知识点的形式分布于物理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网络(环节)的各个端点。知识点是由若干智能元(或称智能元类)构成。智能元是组成知识点的基本单位,是对一条知识的模式描述与处理。
杨林,彭苏萍,徐慧,钱旭[10](2004)在《基于智能协同链的企业集成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基于智能协同链群的企业现代生产集成系统探讨建立体系模型的方法与协同模型。一个软构件知识点是智能系统的一个基本调用单位 ,生产单元在系统智能协同链群组建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协同需求调用合适的软构件知识点以构成智能型生产单元 (软节点知识点 )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协同需求删除不合适 (或过时 )的软构件知识点。各生产单元以知识点的形式分布于物理网络的各个端点。软构件知识点是由若干智能元 (或称智能元类 )构成。智能元是组成软构件知识点的基本单位 ,是对一条知识的模式描述与处理
二、信息系统集成的链群体系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系统集成的链群体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海尔电脑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售后服务基本理论 |
2.2 服务管理相关理论 |
3 海尔电脑售后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企业现状分析 |
3.2 基于SERVQUAL量表的问题调查 |
3.3 服务质量问题诊断 |
4 海尔电脑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4.1 服务商管理方案 |
4.2 服务人员认证管理方案 |
4.3 信息化系统优化策略 |
5 方案的实施保障 |
5.1 服务商管理方案保障 |
5.2 人员认证机制保障 |
5.3 信息系统的保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
1.2.1 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 |
1.2.2 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 |
1.2.3 区块链的发展现状 |
1.2.4 区块链应用于隐私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基于双链结构的数据共享隐私保护 |
1.3.2 基于联盟链的无密钥身份隐私保护 |
1.3.3 基于区块链的双重隐私保护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密码学基础 |
2.1.1 散列函数 |
2.1.2 一次性口令机制 |
2.1.3 非对称密码体制 |
2.2 区块链技术基础 |
2.2.1 区块链的涵义 |
2.2.2 区块链的数据结构 |
2.2.3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 |
2.2.4 区块链的分类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双链结构的数据共享隐私保护模型 |
3.1 问题的提出 |
3.1.1 数据共享隐私概述 |
3.1.2 数据共享隐私问题分析 |
3.2 系统模型、攻击模型及设计目标 |
3.2.1 网络模型 |
3.2.2 智能合约 |
3.2.3 索引链和共享链 |
3.2.4 声誉和仲裁机制 |
3.2.5 安全模型 |
3.2.6 设计目标 |
3.3 基于索引链和共享链的数据共享隐私保护协议 |
3.3.1 存储索引智能合约 |
3.3.2 共享智能合约 |
3.3.3 基于SL的声誉判定 |
3.3.4 仲裁机制 |
3.4 安全性分析 |
3.4.1 数据安全性 |
3.4.2 区块链安全性 |
3.4.3 其他安全性 |
3.5 性能分析 |
3.5.1 数据索引效率 |
3.5.2 共享执行时间 |
3.5.3 声誉机制评价 |
3.5.4 仲裁效率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联盟链的无密钥身份认证隐私保护模型 |
4.1 问题的提出 |
4.1.1 身份认证隐私概述 |
4.1.2 身份认证的隐私问题分析 |
4.2 CBC-KLS身份隐私模型 |
4.2.1 系统模型 |
4.2.2 安全模型 |
4.2.3 设计目标 |
4.3 CBC-KLS身份隐私保护协议 |
4.3.1 密钥生成 |
4.3.2 身份注册 |
4.3.3 签名及认证 |
4.4 场景实例 |
4.4.1 场景分析 |
4.4.2 场景描述 |
4.4.3 场景设计 |
4.5 安全性分析 |
4.5.1 密钥生成阶段 |
4.5.2 用户注册和密钥更新 |
4.5.3 消息完整性和身份验证 |
4.5.4 区块验证 |
4.5.5 基于安全特性的比较 |
4.6 性能分析 |
4.6.1 存储成本分析 |
4.6.2 时间复杂度分析 |
4.6.3 系统正确性及有效性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区块链的群智感知双重隐私保护机制 |
5.1 问题的提出 |
5.1.1 群智感知系统架构 |
5.1.2 群智感知身份及数据隐私问题分析 |
5.2 数学基础 |
5.2.1 双线性映射 |
5.2.2 单向聚合签名 |
5.2.3 同态公钥加密 |
5.3 FAB-D2PIM机制 |
5.3.1 系统模型 |
5.3.2 设计目标 |
5.3.3 系统初始化 |
5.3.4 发布任务 |
5.3.5 感知数据上传 |
5.3.6 数据质量验证 |
5.3.7 奖励量化及分配 |
5.4 安全及性能分析 |
5.4.1 安全分析 |
5.4.2 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面向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企业集成 |
1-1-1 企业集成的需求 |
1-1-2 企业集成的意义 |
§1-2 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 |
§1-3 本选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面向企业集成的现场信息集成框架 |
§2-1 唐钢棒线厂面向企业集成的CIMS体系结构 |
§2-2 面向企业集成的现场信息集成应用系统设计 |
第三章 系统实施的支撑平台 |
§3-1 .NET平台 |
3-1-1 .NET Framework |
3-1-2 Visual Studio .NET集成开发环境 |
§3-2 小结 |
第四章 OPC XML-DA规范的应用研究 |
§4-1 XML的应用 |
4-1-1 XML的优势 |
4-1-2 XML文档及模式定义 |
4-1-3 XML在ADO.NET框架下的转换及访问 |
4-1-4 XML对现场信息进行统一定义、组织和表示 |
§4-2 OPC XML-DA规范 |
4-2-1 XML-DA的基本概念 |
4-2-2 XML-DA服务的方法原型及模式 |
4-2-3 OPC-DA与XML-DA规范的比较 |
§4-3 小结 |
第五章 集成遗留OPC-DA系统 |
§5-1 OPC-DA技术的应用 |
5-1-1 OPC-DA的在过程控制中的优势 |
5-1-2 OPC-DA的过程数据结构 |
5-1-3 OPC-DA的数据访问 |
§5-2 OPC-DA与OPC XML-DA互操作的实现 |
5-2-1 .Net应用访问COM组件 |
5-2-2 基于OPC XML-DA网关的系统设计 |
5-2-3 OPC XML-DA网关系统的安全性 |
§5-3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Web Service的现场信息集成 |
§6-1 Web Service的发展 |
§6-2 Web Service的基础架构 |
§6-3 基于XML Web Service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
6-3-1 基于XML Web Service的系统架构 |
6-3-2 .NET环境下的系统开发 |
§6-4 XML Web Service系统的安全性 |
6-4-1 应用.NET的安全架构 |
6-4-2 SOAP消息的安全性扩展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技成果 |
(6)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组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化系统模型 |
2.1 链群模型 |
2.2 链群节点描述 |
2.3 节点转换与生成模型 |
2.4 目标协同生成工作流模型 |
3 实例说明 |
3.1 协同链的组织 |
3.2 节点的生成与状态的转变 |
4 结论 |
(7)集成供应链中的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群决策和系统集成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述 |
1.3 本选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课题来源 |
第2章 供应链与集成供应链 |
2.1 供应链的产生、演化与理论分析 |
2.2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 集成供应链的研究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集成供应链中的一体化物流 |
3.1 物流概念的演化与供应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
3.2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
3.3 集成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数据仓库的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 |
4.1 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概念 |
4.2 集成供应链信息门户 |
4.3 企业数据模型 |
4.4 数据仓库概念及其演化 |
4.5 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中数据仓库的建立与应用 |
4.6 辅助决策的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群决策理论的集成供应链决策模型 |
5.1 决策理论概况 |
5.2 问题的引入 |
5.3 集成供应链中节点企业效用函数的构造 |
5.4 集成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偏好集结 |
5.5 基于社会选择理论与专家咨询的集成供应链群决策规则 |
5.6 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熵理论的集成供应链群决策模型 |
6.1 熵的产生与发展 |
6.2 熵在集成供应链复杂性研究中的应用 |
6.3 集成供应链群决策系统的墒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系统集成 |
7.1 企业内部管理集成 |
7.2 企业之间的管理界面集成 |
7.3 技术集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信息集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探讨 |
1.1 信息集成概念 |
1.2 信息集成的理论基础 |
1.2.1 系统论 |
1.2.2 知识组织理论 |
1.3 信息集成原则 |
1.4 信息集成模式 |
1.5 信息集成的对象范围 |
1.5.1 过程集成 |
1.5.2 环境集成 |
1.5.3 方法集成 |
1.5.4 技术集成 |
1.5.5 信息服务方式的集成 |
1.5.6 信息服务功用集成 |
1.6 信息集成的重点 |
2 集成技术研究 |
2.1 集成技术的系统论述[16—21] |
2.1.1 集成方式 |
2.1.2 集成中的关键技术[12,17,21] |
2.1.3 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重点[18] |
2.2 集成技术的理论探索[14,20,22,23] |
2.3 信息集成系统研制 |
2.3.1 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ISI Web of Knowledge[24]和KBIIS系统[25] |
2.3.2 各种信息集成系统 |
四、信息系统集成的链群体系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尔电脑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 田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2]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 张洪玮. 天津理工大学, 2019(05)
- [3]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融合方法研究[J]. 钱旭,索宁,彭苏萍,毕建飞,李上. 煤, 2006(01)
- [4]基于知识协同的煤炭企业生产信息融合方法研究[J]. 钱旭,范世民,李纬,汪力宝,彭苏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11)
- [5]面向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李东海. 河北工业大学, 2005(05)
- [6]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组织方法研究[J]. 彭苏萍,钱旭,吴文杰,左力凡.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12)
- [7]集成供应链中的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群决策和系统集成的理论研究[D]. 胡浩.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2)
- [8]信息集成研究进展[J]. 粟慧,杨福康. 图书情报工作, 2004(07)
- [9]信息智能集成链群体系结构的研究[J]. 钱旭,彭苏萍,宁书年,李郴.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04)
- [10]基于智能协同链的企业集成体系研究[J]. 杨林,彭苏萍,徐慧,钱旭.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