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牛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获得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赵洪昌[1](2015)在《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内基础母牛数量锐减,犊牛、架子牛供应严重短缺,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肉牛繁育现状,并提出了肉牛繁育生产的建议。本文选取豫西南、豫西、豫东地区不同规模的肉牛繁育场,采用入场问卷的方式,进行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发现繁育场繁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经营肉牛繁育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观念落伍;2、肉牛品系不清,系谱不清,杂配、乱配现象严重,杂交优势出现衰退;3、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教育背景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劳动力年龄偏大;4、人员培训方式单一,肉牛繁殖培训内容几乎没有,培训效果不理想;5、繁殖控制技术采用率低,平均繁殖成活率低,豫西南地区(66%)>豫东地区(63%)>豫西地区(60.2%),相互间差异不显着(P>0.05);鉴于目前河南省肉牛繁育场经营生产中存在以上问题,本文选取许昌县某肉牛繁育场进行驻场观察,结合该案例归纳总结出以下主要建议:1、实施牛群周转计划、繁殖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等措施以提升饲养管理水平;2、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精简饲养人员,采用TMR饲喂技术以代替人工,提高劳动效率;3、经营管理上要做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等职能的发挥和落实;为有效提高肉牛繁育场繁殖效率,本文构建了提高肉牛繁殖成活率目标系统功能模型,以供肉牛繁育企业参考。
马永阔[2](2013)在《农、牧区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通过对农区舍饲牛和草原放牧牛超数排卵以及胚胎移植的试验研究,分析影响农、牧区西门塔尔牛超数排卵效果以及胚胎移植妊娠的因素。结果表明:1不管是农区还是牧区,青年牛的超排效果好于经产牛,差异显着(P<0.05)。2中科院产和加拿大产两种FSH制剂之间的超排效果差异不显着(P>0.05)。由于国产FSH价格低于进口,因此使用国产FSH可以节约成本。3牧区在夏季超排效果好于春季,差异显着(P<0.05),牧区应在夏季进行超排;农区在春季和秋季超排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农区在春季和秋季都能进行超排。4两种不同超排方案都取得了较好的超数排卵效果,放CIDR与否对超排效果无显着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应用FSH+PG的方案时间上比放置CIDR短,能提高生产效率。5膘情中等及以上的跟膘情下等的在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上差异显着(P<0.05),膘情对超数排卵效果会造成影响。6可移植胚胎的胚龄对移植妊娠率没有影响,桑椹胚、早期囊胚和囊胚的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着(P>0.05)。7对桑葚胚,胚胎移植时间应该受体比供体发情晚12h或者发情同步,效果较好。对于早期囊胚移植时间受体发情比供体早12h或早24h或同期发情妊娠率高。对于囊胚移植时间受体与供体同期发情、受体发情比供体早12h和24h这时移植胚胎妊娠率高。8青年牛牛与经产牛的胚胎移植妊娠率有差异,青年牛的妊娠率高于经产牛,差异显着(P<0.05)。9不补饲的草原放牧牛移植妊娠率明显低于补饲放牧牛,差异显着(P<0.05),补饲的草原放牧牛胚胎移植妊娠率和舍饲牛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10移植新鲜胚胎的移植效果比冻胚好。
王姝瑭[3](2012)在《云南ZK种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ZK种业集团公司是一个以家畜胚胎生物技术为先导、以热带、亚热带牛羊胚胎工程产业化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的生物良种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其在发展上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怎样充分发挥云南资源和区位优势,如何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种质生产技术,如何构建较为完备的品种选育、扩繁推广和健康饲养技术体系等,这些都是ZK集团公司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则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出发,通过对ZK集团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公司内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提出了 ZK公司发展战略及保障措施,借此推动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种质生产走向集约、高效、优质、健康、环保、安全的活畜生产,实现集团公司跨越式、持续良性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调查法,收集了大量与公司战略管理方面的书籍、期刊、硕博士论、电子资源。然后采用访谈法,通过设计访谈提纲,然后分别对公司内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员工进行访谈,得到了ZK公司在宏观环境方面、行业环境方面、公司优势、劣势及内部环境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最后运用比较研究法,用ZK公司战略开发管理与国内外优秀的公司进行比较,提出了ZK公司发展战略及保障措施。本文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的导论内容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综述,主要介绍了战略理论、价值链理论和创新理论,为全文写作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论据支持。从第三章开始,本文正式进入企业层面,分析了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公司内部优势、劣势,并进行了 SWOT综合分析。第四章针对公司所处的环境及自身优劣势设计了企业战略,具体包括科研战略、质量管理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和人才战略。第五章,主要阐述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第六章为结论及展望。
胡中武[4](2011)在《南德温牛胚胎移植及其冷冻保存》文中认为试验旨在研究适于大型肉牛——南德温牛的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及其冷冻保存技术,选择了33头适龄南德温牛为供体牛和9头南阳牛为受体,进行CIDR-FSH-PG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试验。结果表明,供体牛均按时发情,反应率1 00%,共采胚297枚,获可用胚胎195枚,平均每头5.91枚,可用胚胎率65.0%,可用胚胎等级A、B、C级分别为38.5%、30.8%、30.7%,共移植受体9头,妊娠6头,受胎率66.67%,共产犊9头,其中产双犊3头,其余胚胎进行了冷冻保存。
刘建雷,石秋平,胡中武[5](2011)在《南德温牛胚胎移植及其冷冻保存》文中研究表明试验旨在研究适于大型肉牛——南德温牛的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及其冷冻保存技术,选择了33头适龄南德温牛为供体牛和9头南阳牛为受体,进行CIDR-FSH-PG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试验。结果表明,供体牛均按时发情,反应率100%,共采胚297枚,获可用胚胎195枚,平均每头5.91枚,可用胚胎率65.0%,可用胚胎等级A、B、C级分别为38.5%、30.8%、30.7%,共移植受体9头,妊娠6头,受胎率66.67%,共产犊9头,其中产双犊3头,其余胚胎进行了冷冻保存。
王立斌[6](2009)在《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快速扩繁天祝白牦牛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加速天祝白牦牛的繁育进程,进行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本试验紧密结合动物繁殖生产实践,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对54头天祝白牦牛(供体)的超数排卵、86头黑牦牛(受体)的同期发情以及胚胎回收、胚胎移植和超数排卵及同期发情前后供体和受体体内几种重要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从而探索出简洁而高效的白牦牛胚胎移植技术体系,为白牦牛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结果显示:1、在利用等量法注射国产FSH进行超数排卵的10头牛中,有4头牛反应良好,其中有2头干巴,1头牙日玛和1头头麻,超排的有效率为40%。在超排结束后,这4头牛的卵巢平均大小为(3.8±0.8)×(3.0±1.1)×(2.1±0.6)cm3,卵巢平均增幅为22.47±5.62倍。其中干巴牛的两侧卵巢上共有10个突出于卵巢表面的黄体,另外1头牙日玛和1头头麻的两侧卵巢上分别有2个和4个黄体。其余6头牛的卵巢上有的虽然有卵泡生长发育,但是没有成熟和排卵,卵巢上也没有黄体形成,卵巢的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卵巢平均增幅为5.73±4.21倍。2、在利用减量注射法的对比实验中,共处理了10头供体牛,有5头牛的卵巢上有卵泡发育成熟,并且排卵。其中反应较好的是2头干巴,另外2头牙日玛和1头头麻均在一侧的卵巢上各有1个黄体,超数排卵的总有效率为50%。2头干巴牛的卵巢大小平均为(3.6±1.1)×(2.5±1.0)×(1.8±0.8)cm3,增幅为24.15±2.36倍;另外3头牛的卵巢体积平均为(2.5±1.0)×(1.6±1.1)×(1.1±0.6)cm3,平均增幅为15.49±5.23倍。通过直肠检查发现这5头牛共有17个黄体突出于两侧的卵巢表面。反应效果不明显的5头牛的卵巢上有少量卵泡生长,但是没有发育成熟,与处理前相比,它们的卵巢体积也明显增大,平均大小为(1.8±0.8)×(1.4±0.6)×(1.0±0.6)cm3,增幅为3.16±2.80倍。3、在等量法注射进口FSH的实验中共处理10头供体白牦牛,有5头牛超排效果明显,其中有2头干巴,2头牙日玛和1头头麻,超排的有效率为50%。干巴牛的两侧卵巢上共有9个突出于卵巢表面的黄体,另外2头牙日玛两侧卵巢上共有4个黄体,1头头麻的两侧卵巢上有3个黄体。在试验的10头牛中,平均每头干巴形成黄体3个,每头牙日玛形成黄体1个,每头头麻形成黄体1个。干巴的处理效果明显高于牙日玛和头麻(P<0.05)。4、在减量法注射进口FSH的实验组中,共处理了12头供体牛,有6头牛的卵巢上有卵泡发育成熟,并且排卵,超排的有效率为50%。其中反应较好的有3头干巴、2头牙日玛和1头头麻。这6头牛共有22个黄体突出于两侧的卵巢表面。另外在处理的12头牛中,干巴牛卵巢上有4个卵泡,牙日玛有2个卵泡,头麻有3个卵泡。5、应用CIDR和大剂量FSH处理供体白牦牛的实验中,共处理了6头供体白牦牛,其中有3头牛超排反应良好,其余3头牛反应不明显,超排有效率为50%。反应良好的3头牛两侧的卵巢上共有10个黄体,平均每头牛可获得黄体数为1.67个,并且有4个没有排卵的卵泡。6、在应用PMSG处理的6头供体牛中,有2头牛在96h内出现发情症状,其卵巢上共有6个黄体,平均每头牛的黄体数为1枚,另外有8个没有排卵的卵泡存在,超排的有效率为33%。7、应用CIDR和FSH重复处理供体白牦牛的结果显示,在处理的6头牛中,有4头牛反应良好,其余2头牛反应不明显,超排有效率为67%。直肠检查可触摸到反应良好的4头牛两侧的卵巢上共有22个黄体突出于表面,平均每头牛可获得黄体数为3.67个,另有没有排卵的卵泡5个。卵巢平均增幅为23.24±5.11倍。8、在应用CIDR+前列腺素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受体黑牦牛的实验中,应用上海产PG处理的26头牛中,有14头牛出现了发情症状,其中在24h内发情的2头,25h~48h内发情的有7头,49h~72h内发情的3头,73h以上发情的2头,同期发情处理的有效率为53.8%,另有12头牛未出现明显的发情症状,但有2头牛的卵巢上触摸到了发育中的卵泡;应用宁波产PG共处理了20头受体牛,撤栓后24h内出现发情的有1头,25h~48h内发情的有6头,49h~72h内发情的3头,73h以上发情的1头,同期发情的有效率为55%,另有9头牛在120h内未见发情症状。应用CIDR+氯前列烯醇法进行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的总有效率为54.3%,受体牛的发情现象主要集中在撤栓后的25~72h之内,占发情总数的76%,24h以内发情的和73h以后发情的各占12%。9、使用前列腺素法共计处理40头受体牛,分为两组,第一组共18头牛,为一次注射氯前列烯醇组,在处理后的24h内出现发情的有0头,25h~48h内发情的有0头,49h~72h内发情的2头,73h以上发情的2头,总发情率为22.2%;第二组的22头牛在第一次注射氯前列烯醇后,有2头牛在25~72h内出现了发情现象,在对剩余的20头进行第二次注射氯前列烯醇后,24h内出现发情的有1头,25h~48h内发情的有3头,49h~72h内发情的4头,73h以上发情的1头,发情主要集中在注射激素后的25~72h以内,同期发情处理的总有效率为50%。10、本试验用于冲胚的供体白牦牛共29头,共冲出胚胎128枚,能够用于移植的形态正常的胚胎104枚,另外24枚为等外胚胎。胚胎有效率为81.3%。在104枚正常胚胎中,有85枚桑葚胚,另外19枚为早期囊胚。其中40枚进行常温保存,用于鲜胚移植,另外64枚进行冷冻保存,用于冻胚移植。11、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共鲜胚移植了27头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受体牛,移植2个月后通过直肠检查诊断有14头牛怀孕,妊娠率为52%。由于1头怀孕牛意外死亡,产犊率为48.1%。将13枚冷冻胚胎分别移植给了13头经同期发情处理过的受体黑牦牛,移植2个月后通过直肠检查诊断有5头牛怀孕并产犊,妊娠率为38.5%。同时在对自然发情黑牦牛的胚胎移植中,用新鲜胚胎移植的5头牛中,有3头牛怀孕,妊娠率为60%,另外6头冷冻胚胎移植的牛中有3头也发生怀孕,妊娠率为50%。12、在供体牛超数排卵周期中,母畜血清孕酮的浓度在d8前没有明显的变化,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在d8后迅速下降,d10降到最低值,以后又开始升高。血清雌二醇的变化趋势刚好相反。13、受体牛在同期发情处理周期中,血清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变化与供体牛的变化趋势相似,d10时孕酮的含量降低而雌二醇的含量升高。结果表明,国产FSH与进口FSH在处理供体白牦牛进行超数排卵时,其效果差异不显着;在同等条件下,使用大剂量的FSH对供体白牦牛进行超数排卵,其效果与使用正常剂量FSH的处理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其总有效率和平均每头牛形成的黄体数几乎相等;与使用CIDR+FSH进行超数排卵相比,使用PMSG处理供体白牦牛进行超数排卵的效果明显要低;重复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的效果显着地高于一次处理的效果,平均每头牛的排卵数也明显地高于一次处理组;采用CIDR+氯前列烯醇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的总有效率要明显地高于单纯一次使用氯前列烯醇,但与重复两次使用氯前列烯醇的同期发情效果差异不显着;应用鲜胚移植,受体牛的受孕率明显要高于冷冻胚胎的移植妊娠率。并且以自然发情但没有配种的牛作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其妊娠率高于利用外源性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过的受体牛。
魏成斌,施巧婷,徐照学[7](2009)在《河南省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认为从牛的超数排卵技术、胚胎冷冻技术、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良种肉牛繁育体系等方面综述了河南省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魏成斌,王冠立,徐照学[8](2009)在《南阳牛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南阳牛的育种、杂交改良、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开发利用等方面总结了南阳牛的选育、利用研究进展和在此方面获得的成就。
郭琳[9](2009)在《肉牛体外受精体系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哺乳动物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等研究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该技术在畜牧生产和其它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实验对本地区肉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受精卵的体外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良种肉牛体外胚胎生产的总体效率。通过对激素作用的有效时间及剂量的研究,为激素的适量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避免过量激素的使用而造成卵母细胞成熟率的下降。本实验确立的最佳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为:TCM-199+10% FCS+10g/ml FSH+30μg/ml LH+2μg/ml E2+ 50μg/ml巯乙胺,巯乙胺的添加降低了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不仅提高了卵母细胞成熟的数量也提高了成熟的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精卵的发育;咖啡因的适量添加提高了精子的活力,获能效果更好,所以采用上游法使精子在BO液+10μg/ml肝素+5mM咖啡因中孵育30min获能;同时尽量缩短咖啡因与卵母细胞接触时间,减少咖啡因对卵母细胞及受精卵的毒害作用,所以采用BO液+10μg/ml肝素+10mg/ml BSA精卵共孵育6-8h;最后,用TCM-199取代了传统胚胎培养液SOF并且添加50μg/ml的巯乙胺与颗粒细胞饲养层建立共培养体系,获得了良好的胚胎发育率。
樊新忠[10](2008)在《山东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的方案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现代动物遗传繁育学理论为指导,以山东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为目标,在系统调查登记济南郊区代表性荷斯坦牛群体、分析制约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因素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和胚胎工程技术,开展了多项奶牛群体改良和育种技术研究,完成主要工作如下:1、本研究针对我国奶牛育种和现代奶牛场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国当前推行的乳用性能测定(DHI)和9分制体型线性鉴定体系,以Visual Foxpro8.0软件包为工具,开发了可在Windows操作平台运行上的现代奶牛登记与群体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奶牛信息登记、信息查询、精液管理与选配、报表浏览、用户管理等模块,可对奶牛基本信息、系谱、奶牛图像、DHI测定、体型外貌评定、生产管理、繁殖、疾病治疗、精液等信息进行规范有效的采集和管理,从而方便地实现奶牛良种登记、奶牛评定、牛群繁殖和生产管理等功能。目前已在山东多家奶牛场和奶业小区投入生产运行。完成对济南市近郊主要牛场荷斯坦奶牛的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体型线性评定,为奶牛群体改良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2、应用AFLP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了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遗传结构,发现牛(群)的遗传杂合性与生产性能、功能寿命、体细胞数存在相关,杂合度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产奶量、较长的在群时间、较低的体细胞数和较短的产犊间隔。保持奶牛群体的遗传杂合性,有助于奶牛整体性能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利用双亲平均育种值和遗传距离对子代305天产奶量(Ymilk)、体细胞数(Yscc)和在群时间(YFHL)进行了预测,筛选出的最佳回归方程如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践中利用AFLP揭示的不同家系公牛与母牛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可望用来预测后代的群内杂种优势和生产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AFLP-DNA指纹的奶牛分子辅助选配技术是可行的。3、山东地区的荷斯坦母牛中,DGAT1基因K232A位点KK型表现为高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低的305天产奶量,AA型与之相反,KA型介于二者之间。对于305天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A基因的加性替代效应值分别为499.6kg(P<0.01)、-0.18% (P<0.01)和-0.07% (P<0.05),对产奶量的显性效应为270.5kg(P<0.01)。Leptin基因R4C位点对乳成分有显着影响,RR基因型比RC型牛乳脂量高34kg、乳蛋白量高8.8kg,比CC基因型乳脂量高30.4kg、乳蛋白量高20.8kg,R为有利等位基因,其基因加性效应为提高乳脂率0.25%和提高乳蛋白率0.1%。4、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异奶牛遗传材料的山东荷斯坦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策略,包括:建立以DHI、体型鉴定为核心的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和科学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引进国外遗传材料和现代繁殖生物技术建立高产核心示范群;充分利用进口精液快速提高牛群质量,分享世界荷斯坦奶牛育种成果;广泛使用后裔测定验证公牛,按平衡育种原理科学选种选配;合理利用黄牛分阶段级进杂交繁育奶牛;应用繁殖生物技术建立奶牛、肉牛协同繁育的一体化生产改良新模式;健全奶牛育种和种质管理制度,自主培育或合作培育优秀种公牛等。
二、肉牛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获得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牛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获得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肉牛繁育发展概况 |
1.2.1 国外肉牛繁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2 国内肉牛繁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 肉牛产业集聚区相关理论 |
1.3.1 区位理论 |
1.3.2 产业集群理论 |
1.3.3 肉牛产业集群内涵 |
1.4 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 |
1.5 目标系统功能模型 |
2 调研内容和方法 |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
2.2 调研的方法 |
2.2.1 样本选择 |
2.2.2 调查方法 |
2.2.3 研究方法 |
2.3 调研内容 |
2.3.1 肉牛繁育场的基本情况 |
2.3.2 饲养管理水平 |
2.3.3 饲料采用情况 |
2.3.4 繁殖状况 |
2.3.5 繁殖疾病发生治疗情况 |
2.3.6 人员培训情况 |
2.3.7 母牛繁育市场状况 |
2.3.8 繁殖经济效益状况 |
2.3.9 驻场调查并观察 |
3 肉牛繁育场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建场时间与饲养母牛时间 |
3.2 基础母牛主要品种、数量和占地面积 |
3.2.1 豫西南地区 |
3.2.2 豫西地区 |
3.2.3 豫东地区 |
3.3 人员构成 |
3.3.1 豫西南地区 |
3.3.2 豫西地区 |
3.3.3 豫东地区 |
3.4 饲养管理水平 |
3.4.1 豫西南地区 |
3.4.2 豫西地区 |
3.4.3 豫东地区 |
3.5 饲料采用情况 |
3.6 繁殖状况 |
3.6.1 豫西南地区 |
3.6.2 豫西地区 |
3.6.3 豫东地区 |
3.6.4 豫西南、豫西、豫东地区繁殖参数比较 |
3.7 繁殖疾病发生与治疗情况 |
3.8 人员培训情况 |
3.8.1 培训方式 |
3.8.2 培训内容 |
3.8.3 培训效果 |
3.9 市场状况 |
3.9.1 豫西南地区 |
3.9.2 豫西地区 |
3.9.3 豫东地区 |
3.10肉牛繁育经济效益分析 |
3.10.1 成本分析 |
3.10.2 收入分析 |
3.10.3 成本收益率 |
4 案例分析 |
5 目标系统功能模型 |
5.1 营养系统 |
5.1.1 饲草饲料成分系统 |
5.1.2 营养水平系统 |
5.1.3 维生素系统 |
5.1.4 矿物质系统 |
5.2 饲养管理系统 |
5.2.1 繁殖规划系统 |
5.2.2 牛群结构系统 |
5.2.3 繁殖记录系统 |
5.2.4 人员培训系统 |
5.2.5 规章制度系统 |
5.2.6 日常管理系统 |
5.3 公牛、精液品质和输精技术系统 |
5.4 疾病系统 |
5.5 自然系统 |
6 对策和建议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农、牧区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胚胎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
1.1.1 国外胚胎移植研究进展 |
1.1.2 国内胚胎移植研究进展 |
1.2 同期发情 |
1.2.1 同期发情的原理 |
1.2.2 同期发情的方法 |
1.3 超数排卵 |
1.3.1 超数排卵的机理 |
1.3.2 超数排卵的主要激素 |
1.3.3 超数排卵的方法 |
1.3.4 重复超排 |
1.4 影响超数排卵效果的因素 |
1.4.1 动物因素 |
1.4.2 药物因素 |
1.4.3 环境条件 |
1.5 胚胎移植 |
1.5.1 胚胎移植在畜牧生产上的意义 |
1.5.2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
1.5.3 胚胎移植的生物学原则 |
1.5.4 检卵与胚胎的分级 |
1.5.5 影响移植妊娠率的因素 |
第2章 影响西门塔尔牛超数排卵效果因素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 |
2.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1.5 供体牛的选择和饲养管理 |
2.1.6 供体牛的超数排卵 |
2.1.7 供体牛的配种 |
2.1.8 胚胎的质量鉴定 |
2.1.9 数据统计 |
2.2 试验结果 |
2.2.1 经产牛与青年牛超排效果的比较 |
2.2.2 不同来源 FSH 对农、牧区肉牛超排效果的影响 |
2.2.3 不同超数排卵方法对农、牧区西门塔尔牛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
2.2.4 不同季节对农区青年母牛超排效果的影响 |
2.2.5 膘情对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3章 影响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效果因素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时间与地点 |
3.2.2 胚胎来源 |
3.2.3 受体牛的选择 |
3.2.4 受体牛的同期发情 |
3.2.5 胚胎冷冻与解冻 |
3.2.6 胚胎移植 |
3.3 实验结果 |
3.3.1 移植胚胎的胚龄对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
3.3.2 胚胎和受体子宫环境同步性对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
3.3.3 经产牛和青年牛移植妊娠率的比较 |
3.3.4 受体牛补饲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
3.3.5 冷冻胚胎与新鲜胚胎对肉牛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词汇表 |
附录 A 试验照片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云南ZK种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1 战略规划学派与三安范式 |
2.1.2 环境适应学派与逻辑改良主义 |
2.1.3 产业组织学派与波特的战略思想 |
2.1.4 资源基础学派与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 价值链理论 |
2.2.1 关于价值链研究 |
2.2.2 关于价值创造研究 |
2.2.3 关于价值分配研究 |
2.3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
2.3.1 技术创新理论的概念 |
2.3.2 创新理论学派及观点 |
3 经营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1.4 自然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市场现状 |
3.2.2 市场前景预测 |
3.3 ZK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4 SWOT综合分析 |
3.4.1 机会分析 |
3.4.2 挑战分析 |
3.4.3 优势分析 |
3.4.4 劣势分析 |
4 ZK公司战略设计 |
4.1 公司发展沿革 |
4.2 战略设计 |
4.2.1 公司战略定位 |
4.2.2 发展思路 |
4.2.3 基本原则 |
4.2.4 公司目标体系 |
4.3 重点战略 |
4.3.1 研究与开发战略 |
4.3.2 质量战略 |
4.3.3 市场营销战略 |
4.3.4 人才开发战略 |
5 保障措施 |
5.1 加强规范化管理 |
5.2 完善战略实施控制 |
5.3 强化人才开发 |
5.4 完善激励机制 |
6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快速扩繁天祝白牦牛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略缩词 |
文献综述一 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1 我国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
2 胚胎移植的关键技术 |
2.1 供体的超数排卵 |
2.2 受体的同期发情 |
2.3 胚胎的冷冻保存 |
2.4 胚胎的移植过程 |
3 胚胎移植的其他相关技术 |
3.1 胚胎的性别控制与性别鉴定技术 |
3.2 胚胎的分割技术 |
3.3 体细胞的核移植技术 |
3.4 体细胞克隆技术 |
3.5 诱导双犊技术 |
3.6 体外受精技术 |
3.7 转基因技术 |
4 牛胚胎的选择及质量控制 |
4.1 胚胎的选择 |
4.2 胚胎的质量检测 |
5 胚胎移植的意义 |
5.1 发挥优秀母牛的繁殖潜力,提高利用率和繁殖效率 |
5.2 有效保存品种资源,建立良种基因库 |
5.3 作为防疫对策,减少疾病传播 |
6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 |
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 奶牛胚胎移植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
6.3 健全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是根本保障 |
6.4 降低生产成本是商品化生产的必然 |
6.5 由初级阶段的应用向市场化、规模化转化是发展趋势 |
6.6 技术环节的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是提高受胎率的基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哺乳动物超数排卵的研究进展 |
1 卵巢上卵泡的动态发育 |
1.1 卵泡波 |
1.2 促性腺激素对卵泡波发育的影响 |
2 可以用于超数排卵的激素 |
2.1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
2.2 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 |
2.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3 影响超数排卵的因素 |
4 超数排卵技术在不同动物中的应用 |
4.1 啮齿类动物 |
4.2 羊 |
4.3 兔 |
4.4 猪 |
4.5 猫 |
4.6 犬 |
4.7 灵长类动物 |
5 超数排卵技术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三 受体动物同期发情的方法及研究现状 |
1 同期发情的原理 |
2 同期发情的意义 |
3 激素在受体动物同期发情中的应用 |
3.1 孕激素 |
3.2 前列腺素 |
3.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3.4 雌激素 |
4 提高受体牛同期发情利用率的措施 |
5 影响羊同期发情的因素 |
5.1 品种 |
5.2 处理方法 |
5.3 季节 |
5.4 激素种类 |
5.5 饲养管理 |
5.6 受体年龄 |
6 牦牛的同期发情技术 |
6.1 牦牛的分布与现状 |
6.2 牦牛同期发情的研究进展 |
6.3 牦牛同期发情的处理方法 |
6.4 牦牛同期发情使用的主要药物 |
6.5 影响牦牛同期发情的因素 |
6.6 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前言 |
试验一 供体白牦牛超数排卵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应用CIDR+国产FSH+氯前列烯醇处理供体白牦牛 |
2.2 应用CIDR+进口FSH+氯前列烯醇处理供体白牦牛 |
2.3 应用CIDR 和大剂量FSH 处理供体白牦牛 |
2.4 应用PMSG 处理供体白牦牛的结果 |
2.5 应用CIDR 和FSH 重复处理供体白牦牛的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3.1 不同FSH 对供体白牦牛超数排卵的效果 |
3.2 与奶牛的超数排卵相比,牦牛超数排卵的效果明显要低 |
3.3 应用PMSG 进行超数排卵的效果 |
3.4 不同年龄的动物超排效果不同 |
3.5 维生素A、D、E 对超排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二 受体黑牦牛同期发情的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应用CIDR+前列腺素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受体黑牦牛 |
2.2 使用前列腺素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受体牛 |
3 分析与讨论 |
3.1 不同处理方法对受体牦牛同期发情的影响 |
3.2 季节对受体牦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
3.3 牦牛同期发情的时间 |
3.4 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激素的选择及应用 |
3.5 提高受体牛同期发情利用率的措施 |
3.6 营养对受体牦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三 胚胎的回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冲胚结果 |
2.2 胚胎保存 |
3 分析与讨论 |
3.1 冲胚技术 |
3.2 胚胎回收率 |
3.3 胚胎回收技术 |
4 结论 |
试验四 不同保存方式胚胎移植的受胎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同期发情处理受体牛的鲜胚移植 |
2.2 同期发情处理受体牛的冷冻胚胎移植 |
2.3 自然发情黑牦牛的胚胎移植 |
3 分析与讨论 |
3.1 新鲜胚胎与冷冻胚胎移植的效果 |
3.2 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牛与自然发情受体牛的移植效果 |
3.3 胚胎本身因素对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
3.4 卵巢上黄体的大小对妊娠率的影响 |
3.5 胚胎移植的部位与妊娠率的关系 |
4 结论 |
试验五 超数排卵及同期发情前后动物体内部分激素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供体白牦牛在超数排卵处理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 |
2.2 受体黑牦牛在同期发情处理中孕酮和雌二醇的变化 |
3 分析与讨论 |
3.1 超排处理中血清孕酮浓度的变化 |
3.2 超排处理中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变化 |
3.3 超排处理中血清促黄体素浓度的变化 |
3.4 受体牛在同期发情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变化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实验彩图 |
(7)河南省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数排卵技术 |
1.1 同期发情技术研究 |
1.2 应用国产激素对奶牛进行超数排卵的研究 |
1.3 重复超排技术研究 |
2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
2.1 牛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及一步解冻技术研究 |
2.2 牛体外受精胚冷冻保存的研究 |
3 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 |
3.1 体外受精技术研究 |
3.2 活体采卵技术研究 |
3.3 建立体外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 |
4 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良种肉牛繁育体系 |
4.1 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良种肉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 |
4.2 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快速扩繁良种肉牛 |
4.3 良种肉牛MOET育种技术研究 |
(8)南阳牛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南阳牛育种进展 |
1.1 南阳牛品种选育 |
1.2 夏南牛的培育 |
1.3 良种肉牛 MOET育种技术研究 |
1.4 南阳牛分子育种技术研究 |
2 南阳牛杂交改良 |
2.1 河南省平原地区黄牛杂交改良的研究 |
2.2 肉牛杂交改良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
2.3 良种肉牛杂交改良优质高效肉牛杂交组合与配套系研究 |
3 肉牛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 |
3.1 黄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 |
3.2 提高杂交牛出栏率的研究 |
3.3 孕驴血清促性腺激素生物活性及提高母牛繁殖率的研究 |
3.4 肉牛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
3.5 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良种肉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 |
4 南阳牛的开发利用 |
4.1 南阳牛的品种保护与利用现状 |
4.2 优质肉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 |
4.3 杂种优势利用及生产技术体系试验与推广 |
4.4 以南阳牛为受体进行奶牛的快速扩繁 |
(9)肉牛体外受精体系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其影响因素 |
1.1 卵巢 |
1.2 卵母细胞 |
1.3 培养基 |
1.4 促性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 |
1.5 生长因子 |
1.6 血清和卵泡液 |
1.7 培养条件 |
2 体外受精及其影响因素 |
2.1 卵母细胞的处理 |
2.2 精子的来源 |
2.3 精子的获能 |
2.4 精卵共孵育 |
3 受精卵体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
3.1 胚胎培养液 |
3.2 基础培养液中的其它成分的添加 |
3.3 血清 |
3.4 培养条件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1.3 操作液 |
1.4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卵巢的收集与运输保存 |
2.2 卵母细胞的采集与分类 |
2.3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
2.4 体外受精 |
2.5 颗粒细胞细胞饲养层的制作 |
2.6 受精卵的培养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
3.2 咖啡因对精子获能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
3.3 受精卵体外发育培养 |
4 讨论 |
4.1 激素作用的有效时间 |
4.2 17-β雌二醇对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 |
4.3 咖啡因对精子获能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
4.4 巯乙胺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
4.5 不同胚胎培养液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10)山东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的方案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奶业发展与荷斯坦奶牛遗传改良 |
1.1 世界奶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
1.1.1 世界奶业概况 |
1.1.2 奶业发展趋势 |
1.2 我国奶牛业发展概况 |
1.2.1 我国奶牛业发展历程 |
1.2.2 我国奶牛业生产现状 |
1.3 山东奶业生产与荷斯坦牛群的发展 |
1.4 国外奶牛遗传改良体系 |
1.4.1 荷斯坦奶牛遗传改良 |
1.4.2 荷斯坦奶牛育种目标 |
1.5 我国奶牛的遗传改良 |
1.5.1 中国奶牛改良历程与存在的问题 |
1.5.2 我国荷斯坦牛遗传改良的基本策略 |
1.6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二章 品种登记与群体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
2.1 品种登记与群体管理系统的开发 |
2.1.1 系统设计 |
2.1.2 系统开发 |
2.1.3 系统的功能 |
2.2 品种登记与群体管理系统的应用 |
2.2.1 系统开展以DHI 为中心的奶牛性能测定 |
2.2.2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技术的推广应用 |
2.2.3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信息采集与良种登记 |
2.3 建议与讨论 |
2.3.1 严格的数据管理才能发挥软件的作用 |
2.3.2 根据用户需求变化和应用反馈不断完善 |
2.3.3 加强建立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数据库建设 |
第三章 山东荷斯坦奶牛群体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牛群产奶性能分析 |
3.2.2 牛群体型外貌分析 |
3.2.3 牛群经济寿命分析 |
3.2.4 牛群死淘原因分析 |
3.2.5 牛群体细胞数分析 |
3.2.6 牛群繁殖状态分析 |
3.3 奶牛繁育效率分析 |
3.3.1 牛群年增长率 |
3.3.2 影响牛群增长率的因素分析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荷斯坦牛DGAT1 基因K232A 和Leptin 基因K4C 多态性检测及其与产奶性能关系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3 统计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血液和冻精基因组DNA 提取 |
4.2.2 PCR 产物的鉴定 |
4.2.3 DGAT1 K232A 的SNPs 分型 |
4.2.4 Leptin K4C 的SNPs 分型 |
4.2.5 DGAT1 K232A 的多态性与产奶性能关系 |
4.2.6 Leptin R4C 多态性与产奶性能关系 |
4.3 讨论 |
4.3.1 实验结果 |
4.3.2 误差因素 |
4.3.3 牛冻精DNA 的提取 |
4.4 结论 |
第五章 AFLP 技术应用于荷斯坦牛群体改良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 |
5.2.2 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5.3.2 预扩增 |
5.3.3 选择性扩增 |
5.3.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5.3.5 引物组合筛选 |
5.3.6 不同等级的遗传杂合度与母牛生产性能的关系 |
5.3.7 与母牛生产性能相关的AFLP 多态标记的数目 |
5.3.8 亲本遗传距离与子代性能水平和子代优势率的关系 |
5.3.9 利用亲本遗传距离预测子代性能水平 |
5.4 讨论 |
5.4.1 影响AFLP 标记检测效果的技术环节 |
5.4.2 特异标记筛选及其与子代优势的相关性 |
5.5 结论 |
第六章 山东荷斯坦牛群体改良的技术方案 |
6.1 山东荷斯坦牛群体改良概述 |
6.1.1 荷斯坦牛群体改良的途径 |
6.1.2 荷斯坦牛群体改良的技术 |
6.1.3 山东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的基本策略 |
6.2 山东荷斯坦牛群体改良技术和方案 |
6.2.1 积极推广DHI 和体型鉴定建立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和科学管理体系 |
6.2.2 充分利用引进国外遗传材料和现代繁殖生物技术建立高产核心示范群 |
6.2.3 充分利用进口精液快速提高牛群质量,分享世界荷斯坦奶牛育种成果 |
6.2.4 广泛使用后裔测定验证公牛,按平衡育种原理科学选种选配 |
6.2.5 合理利用黄牛资源,通过分阶段级进杂交繁育优秀奶牛 |
6.2.6 应用现代繁殖生物技术,建立新型奶、肉牛一体化繁育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肉牛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获得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肉牛产业集聚区肉牛繁育状况调查研究[D]. 赵洪昌.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6)
- [2]农、牧区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效果研究[D]. 马永阔.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3]云南ZK种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王姝瑭. 云南大学, 2012(06)
- [4]南德温牛胚胎移植及其冷冻保存[A]. 胡中武.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总第171期)
- [5]南德温牛胚胎移植及其冷冻保存[A]. 刘建雷,石秋平,胡中武. 《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1(总第169期)
- [6]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快速扩繁天祝白牦牛的试验研究[D]. 王立斌.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1)
- [7]河南省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魏成斌,施巧婷,徐照学.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9)
- [8]南阳牛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J]. 魏成斌,王冠立,徐照学.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9)
- [9]肉牛体外受精体系优化的研究[D]. 郭琳. 吉林大学, 2009(09)
- [10]山东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的方案和技术研究[D]. 樊新忠.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