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预测“入世”后不会引发进口潮(论文文献综述)
邓晓馨[1](2012)在《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摩擦一直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生并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日益深化,国际贸易摩擦的主体结构与客体结构均发生巨大变化,其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复杂化、常态化、隐蔽化等新的特征。同样,贸易摩擦也成为中国这一追赶型国家难以回避的严峻问题。中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且短期内难以消除,其面临的贸易摩擦具有长期化、常态化、周期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进行国际贸易摩擦协调再度成为国际经济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理论与措施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贸易摩擦新特征,因此,必须对构建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研究路径做创造性的调整,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方法研究贸易摩擦相关主体的作用与相互协调机制,从而增加应对贸易摩擦的效率。本论文以构建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为主线,深入探寻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理论与法理基础及其现实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相关主体的职能定位以及相互间的协调互动进行研究;进而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下,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的现状,探讨中国构建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以及协调效率提升的战略和措施。论文围绕上述问题,从绪论和正文六章共七部分加以论述。绪论部分对论文的选题的背景、选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在对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外贸易摩擦以及协调机制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继而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理论与法理基础。在本章中,一方面对构建贸易摩擦多层次、多主体协调机制所依据的理论进行挖掘和探讨。其中利用机制设计理论阐释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运行机理;相互依存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贸易摩擦内部多主体协调和外部协调提供理论依据;双层博弈理论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可能性进行了很好的解释。此外,对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中各个理论的适用性分别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阐述了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主要法理依据。重点研究WTO的基本原则,特别是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和国内相关法规等与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关系。这一章是本论文展开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第三章,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时代背景与制约因素。从贸易摩擦呈现的新特征和国际贸易运行中存在的诸多贸易摩擦诱因两方面阐释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加强、各国共同利益的存在以及双边和多边协调机制的创新等成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现实可能性基础;最后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第四章,多主体、多层次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核心维度。首先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进行了界定,对协调机制的原则、目标以及内容加以阐述;接着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内部主体分工定位以及各主体间相互协调机制进行阐释;最后从双边(诸边)协调、重点国家协调以及“第三方”协调等层面多贸易摩擦外部协调机制进行分析。第五章,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本部分初步发展了一个基于博弈论方法的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评估框架,包括贸易摩擦协调从非合作到合作的过程机理;一国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均衡;贸易摩擦协调非合作与合作博弈条件下的福利效应分析比较。第六章,美国、日本贸易摩擦核心协调机制及其经验借鉴。选择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典型国家,全面、深入研究贸易摩擦多层次、多主体协调机制运行的经验与借鉴作用。第七章,构建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对策。首先对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构建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对策,包括加强构建协调机制的前提基础建设,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以及构建我国贸易摩擦内部协调机制、外部协调机制等等。
林玉红[2](2008)在《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文中指出自2003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美元持续贬值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向全球其他经济体扩散。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在短暂的回调后重拾升势,通货膨胀压力依旧在全球蔓延。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偏高的经济大国,中国在这场全球性通胀中也未能独善其身,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具有“输入性”特征的通货膨胀。值此之际,对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参与主体了解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和作用机制,也可以为治理通货膨胀的短期和长期政策选择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本文研究的主题是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按照“理论研究—现象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分析”的思路逐步展开。第一章概括的介绍了目前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定义、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及治理政策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成因、传导机制和政策主张三个角度对凯恩斯国际收支学派、货币学派、结构主义和新结构主义学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介绍。第三章首先对我国本轮通货膨胀发生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表现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借鉴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的产生、维持和支持机制三因素叠加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理论对我国当前具有明显“输入性”特征的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进行描述和分析。第四章选取2005年1月到2008年8月按主要进口国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比重加权平均得到的主要进口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汇率、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居民价格指数、劳动生产率、产出缺口、狭义货币月度余额及外汇储备等指标的月度同比增长率数据,经数据处理和检验后建立我国进口传递程度和进口传导机制的VEC模型。模型输出表明,新结构主义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发生、维持和支持机制在解释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发生和持续原因方面均比较有效。第五章借鉴70年代日本通货膨胀的治理经验,对当前带有明显通货膨胀目标制特征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通货膨胀治理政策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围绕输入性通货膨胀的维持、支持和产生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李晓菊[3](2008)在《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扩大的非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逐渐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了环境的退化,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另外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加关心环境的质量,增强了人们对洁净环境的偏好。因此,环境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研究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整个思路是在总结国内外对于对外贸易与环境间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外贸易与环境的相关理论,利用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新疆年鉴》及国家公布的其他权威数据,对新疆对外贸易和环境现状进行分别考量,并对二者间的关系作一概述。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数据对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度量了随着新疆对外贸易的扩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通过对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文献的回顾,找出现有研究在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研究问题上存在的空白,提出本文的研究角度、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框架。通过回顾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研究找到相关理论模型和基础,为分析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对于新疆对外贸易和环境现状的分析。运用外贸依存度以及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对外贸易发展的指标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工业废气排放量等环境状况测度指标,分别对新疆的对外贸易与环境现状进行准确测度,最后再对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二者间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第四部分是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具体分析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最后,本文立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现状,结合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专家预测“入世”后不会引发进口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家预测“入世”后不会引发进口潮(论文提纲范文)
(1)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理论与法理基础 |
2.1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理论问题 |
2.1.1 机制设计理论 |
2.1.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1.3 经济相互依存理论 |
2.1.4 双层博弈论 |
2.2 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法理基础 |
2.2.1 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解决机制 |
2.2.2 国内相关法律与制度框架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构建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时代背景与制约因素 |
3.1 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
3.1.1 国际贸易摩擦呈现新的特征 |
3.1.2 国际贸易现实蕴含引发贸易摩擦的诸多诱因 |
3.2 构建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可能性 |
3.2.1 相互依存关系的加强是构建协调机制的现实基础 |
3.2.2 共同利益是构建协调机制的可能性基础 |
3.2.3 制度创造与创新是构建协调机制的制度基础 |
3.3 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演变局限与制约因素 |
3.3.1 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演变进程 |
3.3.2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局限性与制约因素 |
第4章 多主体多层次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核心维度 |
4.1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目标、原则与形式 |
4.1.1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概述 |
4.1.2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目标 |
4.1.3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原则 |
4.1.4 贸易摩擦协调的形式 |
4.2 国际贸易摩擦内部多主体协调机制 |
4.2.1 贸易摩擦内部协调机制多主体职能定位 |
4.2.2 贸易摩擦内部协调机制多主体协调机制 |
4.3 国际贸易摩擦外部协调机制 |
4.3.1 贸易摩擦双边(诸边)协调机制 |
4.3.2 重点国家贸易摩擦协调机制 |
4.3.3 “第三国”协调 |
第5章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博弈论分析 |
5.1 贸易摩擦与贸易摩擦协调机理 |
5.1.1 国际层面协调 |
5.1.2 国内层面博弈 |
5.2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分析 |
5.2.1 基本模型 |
5.2.2 模型的现实解释与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日美处理贸易摩擦的核心协调机制及其基本经验 |
6.1 日本贸易摩擦协调机制 |
6.1.1 日本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管理架设与法律基础 |
6.1.2 多主体合力构建多层次贸易摩擦协调机制 |
6.1.3 双边与多边贸易摩擦协调解决机制 |
6.2 美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经验借鉴 |
6.2.1 美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管理架构与法律基础 |
6.2.2 多层次多元主体联动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
6.2.3 贸易摩擦与争端解决机制 |
第7章 构建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对策分析 |
7.1 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现状与问题 |
7.1.1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现状 |
7.1.2 贸易摩擦协调机制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
7.2 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 |
7.2.1 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前提性基础建设 |
7.2.2 加快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 |
7.2.3 建立贸易摩擦内部多主体协调机制 |
7.2.4 构建贸易摩擦外部协调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定义的探讨 |
1.2.2 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 |
1.2.3 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
1.2.4 治理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政策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
2.1 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凯恩斯主义理论 |
2.2 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货币主义理论 |
2.3 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结构主义理论 |
2.3.1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概述 |
2.3.2 瑞典学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 |
2.3.3 结构主义落后经济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
2.3.4 新结构主义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 |
2.4 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途径分析 |
2.4.1 国际贸易渠道 |
2.4.2 国际资本流动渠道 |
第3章 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分析 |
3.1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
3.2 我国本轮通货膨胀发生的背景和表现 |
3.2.1 本轮通货膨胀发生的国际背景 |
3.2.2 本轮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 |
3.3 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在我国本轮通货膨胀中的具体表现 |
3.3.1 当前经济形势具有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基本条件 |
3.3.2 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机制的新结构主义分析 |
第4章 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的选择 |
4.1.1 进口传递程度 |
4.1.2 进口传导机制 |
4.1.3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长期通胀效应 |
4.2 样本空间确定与数据选取来源 |
4.3 序列平稳性检验 |
4.4 协整关系检验 |
4.4.1 进口传递程度时间序列的JJ 协整关系检验 |
4.4.2 进口传导机制的JJ 协整关系检验 |
4.5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4.6 VEC 模型建模、估计和分析 |
4.6.1 进口传递程度VEC 模型的建模、估计和分析 |
4.6.2 进口传导机制VEC 模型建模、估计和分析 |
第5章 对当前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评述和建议 |
5.1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治理输入性通货膨胀的经验 |
5.2 对我国当前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通胀治理政策的评述 |
5.3 对治理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
5.3.1 行政干预措施和宏观调控切断输入性通货膨胀的维持机制 |
5.3.2 货币政策瓦解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支持机制 |
5.3.3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源头上治愈和防范通货膨胀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
1.3.1 研究视角的选择和本文框架 |
1.3.2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 |
1.4.2 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
第二章 对外贸易与环境的相关概念和一般理论 |
2.1 对外贸易与环境的相关概念 |
2.1.1 对外贸易 |
2.1.2 环境 |
2.1.3 环境污染 |
2.2 对外贸易与环境的相关理论 |
2.2.1 自由贸易理论 |
2.2.2 产品周期理论 |
2.2.3 贫困增长理论 |
2.2.4 贸易保护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6 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 |
2.3 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
2.3.1 对外贸易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
2.3.2 对外贸易对环境的消极作用 |
2.3.3 环境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 |
2.3.4 环境对对外贸易的消极作用 |
2.4 有关国际及地区组织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原则 |
2.4.1 联合国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
2.4.2 IISD 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原则 |
2.4.3 OECD 对贸易与环境问题处理的相关原则 |
第三章 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现状 |
3.1 新疆对外贸易现状 |
3.1.1 对外贸易规模变化 |
3.1.2 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
3.1.3 对外贸易的开放度 |
3.1.4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3.2 新疆环境现状 |
3.2.1 指标的选取 |
3.2.2 主成分分析法 |
3.3 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现状关系 |
第四章 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说明 |
4.1.1 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假定 |
4.1.2 变量与数据的说明 |
4.2 回归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
4.2.1 对外贸易规模同环境的关系 |
4.2.2 对外贸易结构同环境的关系 |
4.2.3 技术进步同环境的关系 |
4.2.4 小结 |
第五章 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加大政府对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协调职能 |
5.1.1 制定关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5.1.2 制定有利于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 |
5.1.3 协调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完善环境税费制度 |
5.2 推进企业对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选择 |
5.2.1 强化企业的绿色环保理念 |
5.2.2 自觉研究并遵循国内相关环境标准 |
5.2.3 主动进行国际环境标准认证 |
5.2.4 全面开展绿色营销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专家预测“入世”后不会引发进口潮(论文参考文献)
- [1]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D]. 邓晓馨. 辽宁大学, 2012(02)
- [2]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 林玉红. 上海交通大学, 2008(12)
- [3]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 李晓菊. 西北民族大学,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