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急需 一篇 走进细胞 的科普短文
- 答:细胞学说的建立已有150多年的历史。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M.J.180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Schwann,T.1810--1882,)创立了细胞学说。1855年,德国病理学家微耳和(VirchOW,R.l821一1902,又提出了“细胞来自细胞”的理论,此后便形成了完整的细胞学说。从那时起,生物学界就一直认为细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增生的,而且认为分裂是细胞繁殖增长的唯一途径;细胞分裂理论成为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生物学界在此基础上发展着细胞学理论。
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生物学家贝时璋却以实验研究为依据,提出了新的观点:细胞分裂不是细胞繁殖增生的唯一途径,除了细胞分裂,细胞繁殖增生还有另外一条途径——细胞重建;细胞重建是细胞自组织的过程,是生命世界客观存在的与细胞分裂并存的现象。贝时璋所依据的是开始于1932年并延续至今的一项自主创新研究工作——细胞重建的研究。
1932年,贝时璋到杭州一处叫松木场的地方采集实验用的动物。在稻田里,他发现了一种体长1-2厘米、样子像小虾、腹部朝上仰游的美丽的甲壳动物。据说,这种小动物在稻田、水塘大量出现,也和瑞雪一样。是丰年之兆,所以人们称它为丰年虫。丰年虫有几种,贝时璋看到的这种是南京丰年虫。他不是来采集丰年虫的,也没有要用丰年虫做研究材料的设想。然而。他以科学家的敏感发现,其中一些丰年虫头部形态异常,他断定这种异常具有生物学意义,可能是一种新的发现。
他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与研究,的确有了新的发现.那些丰年虫在性别上是异常的,非雌非雄,亦雌亦雄,是一种“中间性”。丰年虫常见,但中间性不常见。进一步研究,贝时璋又发现,中间性丰年虫在生活周期的某一时期会进行性的转变,转变成雌性或雄性。
问:科学小论文-人体内的细胞
- 答: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共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除成熟的红血球和血小板外,所有细胞都有至少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控制分裂、分化的遗传控制中心。人体细胞中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200微米左右;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肠粘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小时。在整个人体中,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 - 答: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共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除成熟的红血球和血小板外,所有细胞都有至少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控制分裂、分化的遗传控制中心。人体细胞中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200微米左右;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肠粘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小时。在整个人体中,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
问:了解细胞的发展过程,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00字论文。急!!!!!!!!!!!!
- 答:生物是由初始的单细胞发展到多细胞,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自养发展到不含叶绿素进行捕食异养。科学家们发现,叶绿体的结构和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蓝藻的结构很相似,猜想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就是由原始的无叶绿体细胞吞噬蓝藻细胞而发育来的。细胞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进化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 答:生物是由初始的单细胞发展到多细胞,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自养发展到不含叶绿素进行捕食异养。科学家们发现,叶绿体的结构和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蓝藻的结构很相似,猜想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就是由原始的无叶绿体细胞吞噬蓝藻细胞而发育来的。细胞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进化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 答:我也跪求了 我们老师催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