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概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一种简化排序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任丽超[1](2016)在《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案的研究》文中认为桥梁全寿命设计(Bridge Life Cycle Design,简称“BLCD”),将桥梁看作一种特殊的商品,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寿命全过程,追求美观、经济、性能良好、生态环保等多个目标,故BLCD方案决策是个多属性决策问题。近年来,桥梁工程事故频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运用桥梁全寿命设计理念,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可较好地降低事故隐患,而建立科学有效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是实现全寿命设计各个目标的基础。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模糊数和熵权法的博弈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基于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数几何排序法对桥梁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方案决策优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种适于桥梁全寿命设计的多属性决策模型。针对桥梁工程全寿命设计的各个阶段,从自然风险、人为风险、技术因素及退化风险等方面进行了风险辨识和分析,建立了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和BLCD风险评估模型。综合专家的主观意见和工程的客观信息,利用三角模糊AHP和熵权的博弈组合进行风险指标权重的分配和风险排序,有利于风险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减少或避免桥梁事故的发生,同时为管理单位提供一定的指导。根据隶属度函数和最大隶属度原则,通过桥梁工程风险定级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对消除或降低桥梁工程潜在的事故风险,具有一定的工程现实意义。通过可行性论证后,论文从经济、美学、生态、性能、维修管养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BLCD多目标初步分析,结合AHP层次结构模型和桥梁的具体地理位置、功能、社会等因素,采用专家调查问卷对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建立了BLCD指标评价体系和桥梁多目标方案决策模型。基于模糊主观权重和直觉模糊熵理论对组合赋权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加权集结方案的各属性信息,引入模糊数几何排序法进行方案决策,从而确定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桥梁工程多目标的实现。
齐晓磊[2](2015)在《基于过程管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变革,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渐从整车企业中分离出来。整合供应体系、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保证供应质量、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整车企业的重视。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如何科学地管理零部件供应商,有效地评价并解决供应商存在的缺陷,督促和帮助供应商解决过程风险并持续改进,成为整车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论题。论文综述了供应商选择、风险评价和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供应链与供应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了供应商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并讨论了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的供应商风险评价的研究。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德尔菲法,并结合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实际,提出了由7个主风险指标,28个次风险指标组成的基于过程管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邀请来自采购与供应商质量领域的专家对质量风险因素进行重要度比较,对各主风险指标和次风险指标进行综合权重的划分。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建立了供应商风险评价模型并详细研究了评价步骤,并根据等风险图法的理论进行了供应商风险程度划分的研究。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M公司为例对其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价,并就关键风险因素与该供应商过程审核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由此提出供应商风险防范和规避的建议。文章以过程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系统的探讨了与供应商供货直接相关的风险因素,建立的供应商风险评价模型对整车企业管理供应商、评价供应商风险具有一定的应用借鉴价值。
毛扬华,刘洋[3](2015)在《海底隧道运营状态的综合评估及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海底隧道工程耗资巨大,对其运营状况及耐久性能的把握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厦门海底隧道综合状态评估和灰色预测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及数据的无量纲处理,研究出厦门海底隧道多层次多目标综合评估数学模型。利用本文的评估系统,结合实时监测和定期检测的数据可以实现厦门海底隧道的状态评估,能实现对未来的运营状况进行预测。
高岩[4](2010)在《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属性决策是多目标决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分支,广泛的应用于工程、社会、经济、管理和政治诸多领域中。由于现实决策问题的复杂性和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使得多属性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对多属性决策理论和方法的优化、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基于模糊决策矩阵,利用计算机技术与最优化工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多属性决策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1)研究了基于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针对完整的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提出了区间数标准型的概念,根据标准型的表示形式划分互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分析,通过建立最优化模型给出了决策的排序方法;在信息不完全即"贫信息"的情况下,结合灰色关联度、理想解法和误差传递公式,提出了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的EA-TOPSIS方法;针对残缺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在完全一致性和满意一致性下分别计算出了残缺区间数的具体数值,在填补残缺元后的随机互补判断矩阵基础上,结合Q型聚类方法、期望互补判断矩阵向量、灰色关联度最终给出决策者的排序向量。(2)研究了基于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利用Choquet模糊积分作为属性间关联的加权平均(WAA)算子的扩展,集结直觉模糊信息,构建了一种基于属性间关联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决策合理性标准的思想,克服了模糊决策矩阵赋权方法的弊端,将组合赋权的对象从有限拓展到了无限,给出了一种在属性权重未事前确知且存在关联的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组合赋权的新方法。(3)研究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在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信息的R-TIOWA算子、R-TIWGA算子和R-TIOWGA算子;基于这些关联集成算子,引入了λ模糊测度,通过R-变权和R-状态变权理论,给出了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关联变权MADM方法;考虑了带概率的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群决策的熵权法。(4)研究了基于梯形模糊数决策矩阵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在属性权系数和决策者权系数信息都不完全的情况下,引入心态指标,将模糊语言的梯形模糊数决策矩阵转化为带心态指标的决策矩阵,对决策者的心态指标进行集成得到群体风险态度,进而得到方案的优劣排序;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一了种FL-DEMTEL方法,计算出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群决策因素的归属问题。(5)研究了基于模糊决策矩阵多属性决策方法在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讨论了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背景,说明了节能减排的意义;在分析现有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评价了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绩效问题。
李志长[5](2011)在《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然而,以市场扩张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因此行业不得不面对升级转型,而信息化成了升级转型的首选。本文认为,开展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工作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同等重要,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从系统观点来看,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以后的进一步建设起到反馈和控制作用,从而使企业信息化工程系统成为一个闭环系统,因此评价工作同样重要而紧迫。但由于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了大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但是这些体系和方法在综合评价企业信息化工程时,都存在诸多的逻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这些评价方法的可信度,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改进所起的作用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运用交叉学科理论方法和实证方法,采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模型,并整合技术接受模型、网络经济模型,建立新的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据此形成最终调查问卷,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利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进行实证研究,对指标体系的运用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观察。实证结果表明,各指标权重的设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同时实证结果显示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注重“软”因素比“硬”因素影响效果更大。根据实证的结果,结合评价模型对实证企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本研究能给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刘益凡[6](2010)在《基于模糊集和随机统计理论的不确定信息群决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决策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它在工程设计、经济、管理和军事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决策中,由于决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决策者自身的局限性,决策者往往难以给出精确的决策信息,因此对不确定信息的多属性群决策理论和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的不确定群决策信息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群决策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群决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论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于专家偏好信息为模糊数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一种专家权重确定和方案排序方法。首先将专家个体决策矩阵规范化,然后加权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再根据欧式距离计算专家个体决策矩阵与专家群体矩阵的相对偏差,通过比较各个相对偏差,得出专家客观权重,再将专家主客观权重进行闭循环迭代计算,得到稳定的综合专家权重值。结合模糊数重心排序法得到归一化属性权重,将专家权重和属性权重加权合成模糊群决策综合效用指标,并再次使用重心排序法得到方案排序。(2)针对备选方案属性值和属性权重都为随机变量的不确定多属性群决策问题,基于统计信号处理的估计理论和模糊数运算,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统计模型的多属性群决策排序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贝叶斯框架构建一个线性估计模型,在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利用高斯-马尔科夫估计定理,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利用贝叶斯高斯-马尔科夫估计定理,将多个专家基于模糊数估计的方案属性值和权重值集结成群体估计值,然后通过加权比较群决策综合效用值得到各个方案的排序。(3)参考“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标准系列体系”研究的子课题“湖南省两型企业示范规范性指南体系”的企业建设要求,分别使用上述的权重算法与随机统计模型方法用于对企业的两型建设情况计算员工对本企业的群体评判结果。首先通过迭代得到专家综合权重,加权合成各企业四个分指标体系的综合效用指标值,然后使用随机统计算法各企业四个分指标体系的综合分值,纵向对比分析各企业四个分指标体系之间的分值排序,再横向对比各企业的综合分值与分指标体系排序情况。最后将两种算法的排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
杨莉[7](2010)在《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模型研究》文中指出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到软件项目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研究已基本完善,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化的方法体系。伴随着软件需求规模和软件复杂度的快速增长,如何结合软件产业和软件项目的现状与特征,开展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研究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监控等阶段展开研究,具体内容有:(1)由于现有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方法得到的都是反映风险等级的静态数据且不能反映出风险转化的趋势及风险变化的速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软件项目风险的可拓评估方法,包括软件项目综合风险的可拓评估方法和软件项目风险事件的可拓评估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上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拓评估方法不但能获得风险量的等级,且可说明风险转化趋势的强弱,有利于项目风险管理者尽早发现并规避风险,以及有利于制定出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2)由于软件项目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专家在对评估准则量化时,给出的信息通常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用精确数值表达会造成信息丢失。为此,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群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基于群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软件项目风险事件优先级排序方法,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以和可拓评估方法相互配合使用。(3)分析软件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生成机理,研究运用可拓策划的思想和方法,构建软件项目风险应对的可拓模型,通过可拓变换生成风险应对措施方案,从而给出了用形式化语言描述风险应对措施生成过程的可拓策划方法。该方法使风险应对措施生成过程形式化和条理化,有助于风险管理者理清思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4)针对项目风险管理资金有限情况下,如何优选软件项目风险应对措施问题,建立了优选软件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区间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该模型输入参数采用区间数,使得模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模型基于软件项目视角,以风险应对成本和风险水平最小化为目标,不仅考虑到投入的成本量,且结合了风险管理者的决策偏好。模型为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提供了有效的量化分析工具,有助于风险管理人员作出科学的决策。(5)现有关键链管理方法是基于概率论基础,要求给出活动工期的概率分布,这对于缺乏项目历史统计数据且活动具有唯一性的软件项目是非常困难的。对此,本文结合模糊理论和风险量化方法,对现有关键链管理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软件项目进度风险的模糊关键链管理方法,通过案例演示验证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基于整个项目视角,以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为基础,分析项目活动的进度风险量,并以此设置缓冲区尺寸,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实现软件项目进度风险管理。使用模糊语言表征活动工期,充分考虑了人脑思维的模糊性以及软件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强了方法的可操作性。
成先娟,吉建华[8](2010)在《一种新的三角模糊数型层次分析法的排序方法》文中指出在层次分析法中,如何构造判断矩阵以及如何由判断矩阵导出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排序权重是人们做决策时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及其模糊性,用模糊数来表示两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更贴近实际,本文针对模糊数型的互补判断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该方法计算量较小,易实现,且更贴近实际问题.
杨莉,李南,和媛媛[9](2009)在《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加性一致性及排序》文中认为研究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加性一致性及排序问题。从加性一致性角度,讨论了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与三角模糊数互反判断矩阵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了一个基于最小方差的多层次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并利用三角模糊数期望值公式对决策方案的权重向量进行排序。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杨莉[10](2008)在《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最小二乘法》文中认为研究了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问题。根据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加性一致性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基于最小二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并利用三角模糊数期望值公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带概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一种简化排序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概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一种简化排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桥梁工程多目标方案决策的研究现状 |
1.2.1 传统桥梁设计理念 |
1.2.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多属性决策理论基础及模型建立 |
2.1 MAD算法综述研究及分析 |
2.1.1 特征值和初始判断阵 |
2.1.2 指标赋权法 |
2.1.3 不确定性决策方法 |
2.2 MAD建模知识 |
2.2.1 层次分析法 |
2.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2.2.3 三角模糊数和直觉模糊熵 |
2.3 桥梁全寿命设计多属性决策模型 |
2.3.1 实施步骤 |
2.3.2 BLCD多目标决策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桥梁风险评估模型的项目可行性分析 |
3.1 风险因素识别和研究 |
3.1.1 风险识别和分析 |
3.1.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2 桥梁工程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 |
3.2.1 TAHP算法确定主观权重 |
3.2.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3.2.3 主客观权重的博弈组合 |
3.2.4 桥梁工程多目标风险决策 |
3.3 实例分析 |
3.3.1 BLCD风险指标的主观权重分配 |
3.3.2 层次熵权确定客观权重 |
3.3.3 博弈论组合权重及分析 |
3.3.4 风险定级和可行性分析 |
3.4 博弈组合赋权法的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LCD的桥梁多目标方案优选模型 |
4.1 全寿命设计理念和桥梁的多目标分析 |
4.1.1 BLCD设计理念 |
4.1.2 桥梁多目标属性因素分析 |
4.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递阶模型 |
4.2.1 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
4.2.2 BLCD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4.2.3 桥梁全寿命指标评价体系 |
4.3 BLCD多目标方案决策模型 |
4.3.1 基于TFN和直觉模糊熵的综合权重 |
4.3.2 TFN几何排序法进行BLCD方案决策 |
4.4 算例 |
4.4.1 指标权重计算 |
4.4.2 TFN几何排序法进行方案决策 |
4.4.3 模糊数排序决策模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基于过程管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供应商选择 |
1.2.2 关于供应商风险管理 |
1.2.3 关于供应商过程控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
2.1 供应商风险理论基础 |
2.2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 |
2.2.1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
2.2.2 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 |
2.2.3 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 |
2.3 风险管理理论 |
2.3.1 风险理论 |
2.3.2 供应商风险管理 |
2.4 风险评估理论 |
2.4.1 模糊层次分析法 |
2.4.2 模糊综合评价 |
2.4.3 等风险图法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过程管理 |
3.1 过程与过程管理 |
3.1.1 过程的概念 |
3.1.2 过程管理 |
3.2 过程质量审核 |
3.2.1 过程审核及分类 |
3.2.2 供应商过程审核一体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体系 |
4.1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4.1.2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
4.1.3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4.2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方法 |
4.2.1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2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确定 |
4.3 本章小节 |
第5章 供应商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
5.1 案例分析 |
5.1.1 M公司背景 |
5.1.2 M公司供应体系与管理情况 |
5.2 供应商风险综合评价 |
5.2.1 供应商过程审核情况 |
5.2.2 供应商风险因素集和权重分配 |
5.2.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5.2.4 供应商供货风险评判 |
5.3 供应商风险防范及规避的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3)海底隧道运营状态的综合评估及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评估方法概述 |
1.1 模糊层次分析法 |
1.2 评估指标的处理[3], [12] |
1.3 综合评估模式 |
2 灰色预测方法 |
3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评估预测应用实例 |
3.1 评估层次的划分 |
3.2 评估权重的确定 |
3.3 指标的评估标准 |
3.4 厦门海底隧道综合评估及预测过程 |
3.4.1 内力、轴力、压力得分 |
3.4.2 应变得分 (二次衬砌表面应变) |
3.4.3 其他指标的评估过程 |
3.4.4 综合评估过程 |
3.4.5 灰色预测过程 |
4 结论 |
(4)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综述 |
1.2.2 关联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综述 |
1.2.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2.1 基本概念 |
2.2 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标准型一致分析及排序方法 |
2.2.1 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标准型一致性分析 |
2.2.2 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 |
2.2.3 数值算例 |
2.3 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的EA-TOPSIS 排序方法 |
2.3.1 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的理想GRD |
2.3.2 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的误差分析(Error Analysis) |
2.3.3 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的方案优劣排序 |
2.3.4 数值算例 |
2.4 残缺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残缺元计算及排序方法 |
2.4.1 完全一致性下的残缺元计算 |
2.4.2 满意一致性下的残缺元计算 |
2.4.3 残缺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 |
2.4.4 数值算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3.1 基本概念 |
3.1.1 直觉模糊集 |
3.1.2 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 |
3.2 基于Choquet 积分的直觉模糊决策矩阵排序方法 |
3.2.1 基于Choquet 模糊积分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
3.2.2 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排序方法 |
3.2.3 数值算例 |
3.3 基于满意区间的直觉模糊决策矩阵多属性决策方法 |
3.3.1 属性权重的组合赋权方法分析 |
3.3.2 直觉模糊决策矩阵满意区间的构造 |
3.3.3 疵点方案的剔除 |
3.3.4 基于满意区间的组合赋权及排序方法 |
3.3.5 数值算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4.1 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关联集成算子 |
4.1.1 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的定义 |
4.1.2 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的比较 |
4.1.3 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的关联集成算子及其性质 |
4.2 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关联变权多属性决策方法 |
4.2.1 关联变权决策属性的Shapley 值 |
4.2.2 关联变权决策属性权重的模糊测度计算模型 |
4.2.3 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的关联变权决策步骤 |
4.2.4 数值算例 |
4.3 带概率的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群决策的熵权法 |
4.3.1 带概率的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的期望值-混合熵(EHE) |
4.3.2 带概率的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群决策的方案集成 |
4.3.3 基于相对熵的带概率的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群决策集结最优化模型 |
4.3.4 数值算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梯形模糊数决策矩阵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
5.1 基本概念 |
5.1.1 模糊语言和梯形模糊数的定义 |
5.1.2 模糊语言与梯形模糊数的转化 |
5.2 梯形模糊数决策矩阵的模糊语言心态指标群决策方法 |
5.2.1 梯形模糊数的心态指标 |
5.2.2 个体方案集成及属性权重求解 |
5.2.3 群体方案集成及专家权重求解 |
5.2.4 群体风险态度的集成及排序方法 |
5.2.5 数值算例 |
5.3 基于梯形模糊数决策矩阵群决策的FL-DEMATEL 方法 |
5.3.1 DEMATEL 方法 |
5.3.2 基于梯形模糊数决策矩阵群决策的DEMATEL 方法 |
5.3.3 基于FL-DEMATEL 方法的区域FEEEP 系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模糊决策矩阵MADM 的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 |
6.1 问题的背景 |
6.2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6.2.1 构建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原则 |
6.2.2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
6.3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 |
6.3.1 调查设计 |
6.3.2 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主要创新 |
7.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信息系统评价的文献综述 |
1.2.1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 |
1.2.2 企业信息系统理论与评价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技术接受模型及相关理论 |
2.1.1 技术接受模型 |
2.1.2 理性行为理论 |
2.1.3 计划行为理论 |
2.2 网络经济理论 |
2.2.1 网络经济的观点 |
2.2.2 自组织理论 |
2.3 三角模糊理论 |
2.3.1 模糊理论及相关知识 |
2.3.2 三角模糊数及相关知识 |
2.3.3 互反判断矩阵与互补判断矩阵 |
2.3.4 模糊相对属性判断值与模糊测度矩阵 |
2.3.5 模糊相对属性权重向量 |
第3章 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模型的构建 |
3.1 指标设计原则 |
3.1.1 系统优化原则 |
3.1.2 通用可比原则 |
3.1.3 实用性原则 |
3.2 评价指标的设计 |
3.2.1 组织水平指标 |
3.2.2 管理水平指标 |
3.2.3 技术指标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 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和改进 |
3.4.1 模糊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检验 |
3.4.2 模糊判断矩阵加性一致性程度的判别 |
3.4.3 模糊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改进 |
3.5 评价方法及步骤 |
第4章 制造业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 应用实证的选择 |
4.2.1 焯科电子概况 |
4.2.2 信息化实施与应用 |
4.3 焯科电子ERP系统的评价 |
4.3.1 K3/ERP系统简介 |
4.3.2 实证评价应用 |
4.3.3 评价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企业信息化实施与利用调查问卷 |
附录B 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问卷 |
致谢 |
(6)基于模糊集和随机统计理论的不确定信息群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具有模糊性的多属性群决策研究现状 |
1.2.2 具有随机性的多属性群决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逻辑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逻辑结构 |
第二章 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理论基础 |
2.1 模糊数的基础知识 |
2.1.1 梯形模糊数和三角模糊数 |
2.1.2 模糊数的运算法则 |
2.1.3 模糊数的距离和贴近度 |
2.2 多属性群决策的基础知识 |
2.2.1 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 |
2.2.2 属性权重的确定 |
2.2.3 决策矩阵的规范化方法 |
2.2.4 方案综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不确定信息多属性群决策专家权重确定及方案排序 |
3.1 属性值(属性权重)的量化与转化 |
3.1.1 模糊语言指标的规范化方法 |
3.2 问题描述 |
3.3 专家权重迭代算法 |
3.4 属性权重计算和方案排序 |
3.5 算例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随机统计模型的多属性群决策排序问题 |
4.1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 |
4.1.1 不具有先验知识的随机信号估计 |
4.1.2 具有先验知识的随机信号估计 |
4.2 决策算法模型 |
4.2.1 不具备先验知识 |
4.2.2 具备先验知识 |
4.3 算法流程 |
4.4 算例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两型企业建设评价的群体决策实证研究 |
5.1 问题背景 |
5.2 两型企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2.1 两型企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5.2.2 定量指标说明 |
5.3 两型企业建设评价方法及步骤 |
5.4 两型企业建设评价群决策过程 |
5.4.1 企业A的群决策评价 |
5.4.2 企业B的群决策评价 |
5.4.3 企业C的群决策评价 |
5.4.4 企业D的群决策评价 |
5.4.5 企业E的群决策评价 |
5.5 实证结果分析与比较 |
5.5.1 各企业分指标体系综合分值对比 |
5.5.2 各企业分指标体系排序结果对比 |
5.6 算法分析及比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两型企业建设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B MATLAB源程序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
(7)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1 国外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2 国内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1.1 风险 |
2.1.2 项目风险 |
2.1.3 项目风险管理 |
2.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1 软件项目风险 |
2.2.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
2.2.3 本文相关术语解释 |
2.3 可拓理论 |
2.3.1 基元理论 |
2.3.2 可拓集理论 |
2.3.3 软件项目风险可拓物元模型的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3.1 软件项目风险的可拓评估方法 |
3.1.1 软件项目综合风险的可拓评估方法 |
3.1.2 软件项目风险事件的可拓评估方法 |
3.1.3 可拓评估方法的优点及缺点 |
3.2 软件项目风险的模糊评估方法 |
3.2.1 基于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群组模糊层次分析法 |
3.2.2 基于群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软件项目风险事件优先级排序方法 |
3.2.3 模糊评估方法的优点及缺点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研究 |
4.1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 |
4.1.1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依据 |
4.1.2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基础 |
4.1.3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过程 |
4.1.4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内容 |
4.2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可拓策划 |
4.2.1 可拓策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4.2.2 风险应对措施的可拓策划过程 |
4.3 优选软件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区间模型 |
4.3.1 问题描述 |
4.3.2 建模过程 |
4.3.3 模型的求解算法与实现流程 |
4.3.4 案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项目进度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
5.1 传统网络计划技术CPM/PERT 和关键链管理 |
5.2 软件项目进度风险的模糊关键链管理方法 |
5.2.1 梯形模糊数 |
5.2.2 模糊关键链管理步骤 |
5.2.3 基于软件项目进度风险量的缓冲区尺寸设置 |
5.3 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一种新的三角模糊数型层次分析法的排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备知识 |
2 一种三角模糊数互补矩阵的排序方法 |
3 算例分析 |
4 结语 |
(9)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加性一致性及排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预备知识 |
3 三角模糊数判断矩阵 |
4 排序方法 |
5 算例分析 |
四、带概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一种简化排序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案的研究[D]. 任丽超. 太原科技大学, 2016(11)
- [2]基于过程管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风险评价及研究[D]. 齐晓磊.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3]海底隧道运营状态的综合评估及预测模型研究[J]. 毛扬华,刘洋. 四川建筑, 2015(01)
- [4]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 高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7)
- [5]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李志长. 湖南大学, 2011(05)
- [6]基于模糊集和随机统计理论的不确定信息群决策方法研究[D]. 刘益凡. 中南大学, 2010(03)
- [7]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模型研究[D]. 杨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12)
- [8]一种新的三角模糊数型层次分析法的排序方法[J]. 成先娟,吉建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9]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加性一致性及排序[J]. 杨莉,李南,和媛媛. 系统工程, 2009(03)
- [10]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最小二乘法[J]. 杨莉.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