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为什么要惧怕“与狼共舞”?

汽车行业为什么要惧怕“与狼共舞”?

一、汽车行业何惧“与狼共舞”(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1](2021)在《股比开放“箭在弦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是合资股比完全放开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进入充分竞争的时代。2021年,在疫情和汽车产业百年大变革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得到了跨国车企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取消的时间正在悄然来临。按照发改委规划,"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2021年将是合资股比完全放开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李东红,陈昱蓉,周平录[2](2021)在《破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跨界网络治理路径——基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了平台以跨界网络治理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跨界平台网络是不同于单个企业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载体,可以通过技术网络丰富、市场网络丰富和两个网络价值共创的继起性演进在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跨界网络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不同时期,为解决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高以及网络参与者关系复杂等难题,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治理路径的选择促进颠覆性创新的不同过程与结果,在技术网络丰富期,平台可以通过内容治理与关系治理促进技术的内容颠覆与结构颠覆;在市场网络丰富期,可以通过价值治理与关系治理促进市场的价值颠覆与结构颠覆;在技术网络与市场网络协同的价值共创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包络(内容治理)、跨界网络效应激发(关系治理)、异质性利润焦点获取(价值治理)"的综合治理促进技术与市场的颠覆可持续性;(3)平台治理中的内容治理与价值治理是跨界网络治理的"硬实力",而关系治理是跨界网络治理的"软实力",软硬实力的组合共同促进颠覆性技术的技术突破与市场突破。本文丰富了网络治理理论、颠覆性创新理论和平台理论,并对尝试借助平台推进新兴前沿技术突破、尤其是跨界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实践行动具有管理启示。

林强[3](2019)在《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战略选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作为重要的应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将自动驾驶作为未来企业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未来制造业的核心领域,大力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谷歌、百度、特斯拉等高科技企业将自动驾驶作为未来业务的制高点,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而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也不断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推动产品的升级。可以说,自动驾驶将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变革,掌握自动驾驶领导权的企业和国家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随着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资源,才能保证公司在自动驾驶研发领域不掉队。新技术的快速出现,使得原有的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淘汰,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的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加。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的趋势进行判断,确定自身的发展战略,降低公司的研发风险和经营风险。Z公司致力于提供智慧工控操作系统平台技术及解决方案,助力并加速智能设备、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随着移动智能化终端的发展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设备端到云端的互联互通正在逐渐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智能设备、机器人、无人机、汽车,还是智能电网、智慧物流,都需要更领先、安全可靠的智能操作系统与之匹配。然而,随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涉足越来越深,公司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对市场方向的把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公司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的研究以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为研究对象,对自动化驾驶行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Z公司未来发展自动化驾驶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研究认为自动驾驶行业蕴藏这巨大的市场机遇,也存在着传统汽车企业、谷歌、百度、特斯拉等企业的激烈竞争,Z公司拥有丰富的自动驾驶产品研发经验,可以采用成长战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提高公司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章俨[4](2019)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当前,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持续创造价值和竞争的重要战略。在中国政府推广“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积极地发起跨国并购进行国际化的扩张。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更加活跃。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持续的跨国并购不断遭到质疑,不仅受到了西方国家更为严厉的审查,还面临着国内更加严格的监管。在全球汇率大幅波动、经济低迷、中美贸易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持续跨国并购创造价值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虽然学者和实践者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对跨国并购中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却尚显不足。一方面,并购研究的视角固化,较多基于从发达国家跨国并购实践总结出的理论解释并购的价值创造,且收购通常被视为独立事件。但实际上大多数收购都是更宏大的收购战略的一部分,而这种更宏大的收购战略更有可能需要一系列重大的组织重组,以更充分地实现从多次收购中获益。另一方面,不同理论对于并购价值创造的内涵理解也不同,缺乏综合性的研究。此外,由于研究学科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变量也纳入并购的研究中,但是对于价值创造的影响却没有形成统一观点,需要对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中国公司的国际化实践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理论的进一步延伸,特别是多理论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论文首先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权威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跨国并购相关主题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在解释了跨国并购领域理论基础和研究前沿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关键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了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的关系框架,运用Meta分析方法验证了哪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通过质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实证进一步研究了变量之间组合关系对节制创造的影响。最后,以过程视角对均胜电子的一系列跨国并购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提出了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可能路径,并揭示了其价值创造的机制。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跨国并购领域的研究始终围绕价值创造展开,理论基础不断丰富,但新理论的发现需要从新兴经济体国家企业切入,注重多重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过程的角度出发寻找跨国并购的长期价值创造机制。同时,还需要将变量的不同测量方式以及企业特征类型纳入研究。其次,基于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经济水平、现金支付、并购方无形资产以及扩张经验对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而标的方规模具有直接的负向作用。东道国经济水平对新兴经济体并购方的价值创造有促进作用。并购方并购前绩效越好,非经济绩效越差,且对发达国家并购方来说总体绩效越差。制度与文化对跨国并购绩效没有直接影响,可能需要透过其他变量产生作用。其三,质性比较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对于跨国并购经验的依赖性较高,而国有企业则与国有企业自身身份更为相关。相较于行业跨国并购经验,区域跨国并购经验对于民营企业更具有通用性,能够在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实现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且不受制度距离的影响。而行业并购经验只能单独应对制度差异或文化差异较大单一方面的影响。当民营企业不能预先获取行业并购经验,也可以通过多元化并购先进入该国再曲线收购标的,从而实现价值创造。企业不仅能沿着区域扩张在同一东道国进行纵向国际化,还能通过行业扩张在多个东道国进行横向国际化,进而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其四,纵向案例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后的资源编排过程与公司资源同等重要。缺乏资源的中国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会经历“双向资源结构化——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纵向资源结构化循环”的演化过程。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随着资源的积累,重组策略逐渐从稳定式重组过度到丰富化重组最后转变为开拓式重组。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创新价值的方式主要依托于环境撬动、业务撬动和平台撬动三种资源撬动方式。企业家精神在连续跨国并购的资源编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进一步明确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影响因素和调节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中的跨国并购经验、文化及制度差异之间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全新的“连续跨国并购过程”视角对前后并购的资源编排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于指导我国企业通过连续跨国并购创造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本文明确了跨国并购中对价值创造具有显着作用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价值创造测量方式以及并购主体差异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本文突破了把每次跨国并购作为独立事件这一隐含假设进而贡献于跨国并购的文献。同时,识别出了新兴经济体企业从连续跨国并购中创造价值的三种资源撬动方式,进而深化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文献。此外,还将资源编排理论引入跨国并购的研究领域,拓展了资源编排理论的内涵。最后,本文学习转移理论与制度和文化的观点相结合,从侧面打开了“经验”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方式,深化了并购经验的影响这一流派的理论。本文构建的连续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模型为指导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谢洪明,章俨,刘洋,程聪[5](2019)在《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中的价值创造:均胜集团的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兴经济体企业如何从连续跨国并购中获益?基于均胜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过程演进模型,研究发现:缺乏资源的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会经历"双向资源结构化—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纵向资源结构化循环"的演化过程;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随着资源的积累,重组策略逐渐从稳定式重组过渡到丰富化重组最后转变为开拓式重组;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依托于环境撬动、业务撬动和平台撬动3种资源撬动方式。这些发现突破了把每次跨国并购作为独立事件这一隐含假设进而贡献于跨国并购的文献,同时识别出了新兴经济体企业从连续跨国并购中创造价值的3种资源撬动方式,进而深化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文献,最后对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亦有一定启示意义。

仲理峰,孟杰,高蕾[6](2019)在《道德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和权力距离取向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由202位下属及其领导构成的领导—下属配对数据探讨了道德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道德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和社会交换有正向影响作用,社会交换在道德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权力距离取向不仅调节了社会交换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了社会交换在道德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即员工的权力距离取向水平越高,道德领导通过社会交换对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认识道德领导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潜在中间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有效指导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

戴恋[7](2019)在《2018中国汽车论坛开幕式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汽车论坛是国内外汽车产业界管理者集聚的交流平台,中国汽车论坛开幕式的主旨发言则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重要窗口,它有利于让社会各界洞悉汽车行业发展的最新状态。因此做好汽车论坛口译能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然而,目前关于汽车论坛开幕式演讲的外宣力度不够,效果欠佳,因而该领域的口译实践和研究也相对匮乏,并且这些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汽车论坛开幕式演讲的口译质量亟待提高。此外,作者发现以往的汽车口译更加注重口译过程中的精力分配而淡化了其潜在的理解障碍和分析过程,而良好的即时分析却能有效帮助译员理解源语言并确保口译质量。因此为增强汽车论坛的影响力和提高其口译质量,本实践报告以2018中国汽车论坛开幕式的主旨发言为模拟口译对象,选择吉尔的口译理解公式为指导,旨在探讨口译过程中的理解障碍,通过案例分析阐明译者如何克服其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该实践报告共有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本报告的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以及结构。第二章描述任务,包括译前准备、口译过程和译后质量评估。第三章阐述理论框架,主要概述吉尔口译理解公式和关于吉尔口译模式的研究及三个理解障碍,即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分析能力。第四章分析案例,从上述三个方面探讨译员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二次实践阐述译者是如何克服障碍,并提出提升口译质量的相应策略。最后一章为结论,总结本报告的发现与不足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报告发现:一、吉尔的口译理解公式有效地指导了本次实践,帮助译者克服理解障碍和提高口译质量,因此口译实践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二、基于广泛阅读文献和其他译员的经验,尤其通过笔者亲身实践总结出的汽车论坛口译的策略极具实用性,对汽车口译研究及同类口译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三、充分的译前准备和译后评估有助于确保口译质量,所以译者必须注重积累专业知识和进行译后反思。此外,该报告也存在不足。笔者应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进行充分的译前准备,列举更多的实例进行对比,使得其更具说服力,同时对汽车论坛口译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理论相结合的研究。

何地[8](2018)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加速发展推动了工商业的持续变革。另一位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进一步指出,在当前时代,企业唯一可以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它与消费者及商业伙伴的良好关系。两位管理学泰斗的观点也揭示了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网络经济时代过程中企业竞争的变化,即从“产品/供应链间的竞争”升级到“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近年来,创新生态系统战略(innovation ecosystem strategy)一词频繁出现在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中。在以“自利竞争”为核心的传统竞争战略主导下,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建立在“打败一切竞争对手”的基础上,而以“共生共赢”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则主张通过“赢得用户”和“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来获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看,关于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研究尚未成熟,缺乏对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界定、维度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的系统研究。从实践上看,微软、宝洁、小米等诸多企业已经开展了对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亟待形成可供其他企业借鉴参考的发展模板。针对理论发展的不足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实施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焦点企业视角,围绕“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如何影响竞争优势”这一核心研究问题,结合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组织间依赖、动态能力等理论,按照“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构念——静态影响机理分析——动态演进分析”的研究思路,从以下内容进行展开:第一,按照理论发展脉络对竞争优势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以及价值共创理论、组织间依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第二,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5家典型企业进行分析,构建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构念,并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激发)协同效应——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第三,基于静态视角,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208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以及协同效应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第四,基于动态视角,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及其对竞争优势影响的动态演进过程。本文得到以下五个主要结论:(1)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与多领域相融合的理论体系。(2)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是一个合并型多维构念,包含(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组织耦合和网络编配三个维度。(3)(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组织耦合、网络编配分别对竞争优势效率维度和持续性维度均产生正向影响。网络编配的影响程度最高,组织耦合的影响程度最低,(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的影响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4)(激发)协同效应分别在(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组织耦合和网络编配与竞争优势效率维度和持续性维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5)在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的强度由大到小再到大变化,组织耦合的强度由小到大再到小变化,网络编配的强度由小到大再到小变化;协同效应的强度从小到大再到小变化;竞争优势效率维度和持续性维度的强度分别由小到大再到小变化。(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组织耦合、网络编配依次具有“用户需求导向+技术创新导向”、“开放化耦合+集中化耦合”、“挤出机制+共益机制”的双元性特征。焦点企业呈现出“(战略)发起者——支配者/监管者——领导者——(新)发起者”的角色转换演进路径。同时,企业动态能力在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在开拓期和更新期阶段,企业动态能力表现为机会识别能力;在扩张期和领导期阶段,企业动态能力表现为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利用能力。本文主要贡献有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构念,并对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影响的量化分析,拓展了生态本位观下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框架,提出驱动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由基于资源本位观的“资源隔离”转向基于生态本位观的“生态隔离”。(2)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演进的动态分析,发现不同于传统竞争战略所产生的单一竞争优势,即“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创新生态系统战略能够产生由多种“优势”的组合,包括“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生态优势”。本文研究结论也在实践层面上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揭示了企业竞争由“自利竞争”转向“价值共创”,为企业战略逻辑和竞争范式转型提供了实践启示。(2)传统竞争战略使得企业无法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而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也将给企业带来“与狼共舞”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应对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中潜在风险的措施。

郭艳婷[9](2019)在《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机理、模式与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追赶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议题。当前,许多转型经济体后发企业进入了跟跑、并跑和领跑“三跑并存”的新型追赶阶段,正从“亦步亦趋”的跟随策略转向创新驱动的开放合作策略,试图在全球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同时,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面临重构,企业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追赶战略与创新模式,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以实现全面赶超。本研究以此现象为切入点,围绕“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如何构建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战略以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整合技术追赶理论、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理论,运用纵向单案例分析、多案例对比分析和大样本统计检验对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特征和内涵、过程和机理、路径和模式及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推进传统技术追赶理论,为企业设计有效的新型追赶战略提供启示。围绕核心问题共设计了四个子研究。首先,针对子研究问题一“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新型追赶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采用规范分析法梳理新型追赶的特征和企业面临的“创新悖论”,由此提出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内涵,为后续子研究深化协同机理、协同模式和协同关系奠定基础。其次,为了进一步丰富新型追赶的理论基础,围绕子研究问题二“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新型追赶过程是怎样的?协同演进机理是什么”,本研究对装备制造企业中集集团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1999年至2017年),从开放式创新视角识别新型追赶的阶段性特征并揭示这一过程背后的跨边界协同机理。第三,为了探索企业间追赶战略决策的异质性,针对子研究问题三“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新型追赶路径是怎样的?为什么企业会采取不同的协同模式”,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海尔、格力和美的三家中国领先的家电制造企业,对比其新型追赶路径和协同模式,深化新型追赶战略框架。最后,针对子研究问题四“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能否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选取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行业上市公司2009至2015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大样本统计检验,剖析技术重构、研发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内在关系,为构建新型追赶框架提供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结合转型经济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识别出新型追赶阶段具有“追赶起点更高、追赶深度提升和追赶范围扩大”的显着特征,开放式创新已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全面赶超的有效方式。同时,由于追赶起点、深度和范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那些试图全面赶超的后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创新活动产出、合作关系和知识特征的“创新悖论”,因此需要构建有效的新型追赶战略以实现全球竞争力。跨边界协同通过连接和运用来自不同组织、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市场空间的知识有助于深化新型追赶的过程机理、路径和模式,对构建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框架起到支撑。第二,通过中集集团纵向单案例研究发现,追赶周期可分为追赶起步期、追赶加速期和超越追赶期三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体现出追赶起点更高、追赶范围扩大和追赶深度提升的新型追赶特征。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和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发现机会识别、捕捉、整合与重构的创新能力升级过程是促进新型追赶的内在机理。企业跨边界感知新兴技术和市场机会是创新能力升级的动力,跨边界获取市场和技术开发所需的关键资源是创新能力升级的投入要素,跨边界协同整合和组织流程重构为实现创新能力升级提供保障,这些流程共同促进企业从单元创新能力到复合创新能力再到系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三,通过海尔、格力、美的三个家电企业的纵向多案例研究,发现了三种新型追赶路径。具体来说,路径一轨迹沿“追赶范围提升—追赶范围持续提升—追赶范围与深度协同提升”;路径二轨迹沿“追赶深度提升—追赶深度持续提升—追赶深度与范围协同提升”;路径三轨迹沿“追赶范围提升—追赶深度提升—追赶范围与深度协同提升”。三种路径在超越追赶阶段都以系统性的全面赶超为目标,表现为追赶范围与追赶深度协同提升。其次,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互动时需要采取合适的跨边界协同模式,而模式选择与路径开发过程中积累的专有资源禀赋密切相关。通过路径一积累广泛商业资产的企业采用自治协同模式,从而促进对全球用户需求的率先响应。通过路径二积累专业化技术和市场知识的企业在开放过程中采用控制协同模式,确保技术的有效集成与新产品市场空间。通过路径三实现追赶范围和深度并举的企业运用混合协同模式以增进对技术趋势和用户趋势的把握,使合作双方资源互补价值最大化。第四,基于大样本统计检验,进一步说明了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新型追赶与创新绩效的内在联系。首先,复用重构和创造重构两种技术重构活动都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这一发现表明企业在新型追赶阶段可以基于跨边界的技术重构提升创新绩效,包括进行能力深化的相关练习,如钻研已有技术组合以发现新的应用情境并实现技术创新;或是开展能力拓展有关的练习,例如将现有技术与以往从未采用过的新技术进行尝试,创造新的技术组合。其次,研发开放度作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重要体现,增加开放度能够强化复用重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换言之,研发开放度与技术重构存在协同关系,通过研发合作获取新技术开发所需的战略性资源,有助于现有知识复用以加速赶超。最后,统合各研究发现以梳理新型追赶战略框架。从方式来看,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后发企业实现能力升级、推进全面赶超的有效方式。从特征来看,新型追赶阶段具有追赶起点更高、追赶深度提升和追赶范围扩大的显着特征;组织、技术和市场要素跨边界协同是新型追赶的重要内涵,为构建新型追赶理论框架提供了可行思路。从过程来看,新型追赶阶段由追赶加速期和超越追赶期组成,一般发生在追赶起步期之后;基于机会识别、捕捉、整合与重构的创新能力升级是新型追赶过程演进的内在机理。从路径来看,主要存在三种新型追赶路径,在超越追赶期三者都以系统性的全面赶超为目标,表现为追赶范围与追赶深度的协同提升,但不同路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跨边界协同模式有所区别。从绩效结果来看,.技术重构是新型追赶阶段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方式,技术重构类型与研发开放度协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创新绩效。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结合中国转型情境中的企业创新实践,整合技术追赶理论、组织边界视角和动态能力理论,系统地提出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理论框架,丰富发展了后发追赶研究。第二,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索了新型追赶的过程机理、路径和跨边界协同模式,为完善新型追赶框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实证检验了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为新型追赶框架的构建提供经验证据。以上工作从开放式创新视角切入,围绕新型追赶的特征内涵、过程机理与研究情境化方面贡献于传统技术追赶文献,为企业全面赶超提供新思路。

李永钧[10](2018)在《汽车合资股比放开:无惧与狼共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业界争论不休的汽车企业"股比放开"问题,终于"靴子落地"。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汽车行业带来涟漪阵阵。快刀斩乱麻对于放开股比限制,是一个讨论多年的话题。按照现行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的比例不得低

二、汽车行业何惧“与狼共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行业何惧“与狼共舞”(论文提纲范文)

(3)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战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管理概念
        2.1.1 战略管理内涵
        2.1.2 战略管理内容
        2.1.3 战略理论发展
    2.2 企业战略制定
        2.2.1 战略管理过程
        2.2.2 企业战略选择
    2.3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3.1 PEST分析方法
        2.3.2 五力分析方法
        2.3.3 SWOT分析方法
第三章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国内外自动驾驶发展概况
    3.3 自动驾驶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3.3.2 客户议价能力
        3.3.3 行业竞争压力
        3.3.4 替代品威胁
        3.3.5 潜在进入者威胁
第四章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分析
    4.1 Z公司基本情况
        4.1.1 Z公司简介
        4.1.2 Z公司组织架构
    4.2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分析
        4.2.1 Z公司主要产品分析
        4.2.2 Z公司智能车业务分析
        4.2.3 Z公司营业收入分析
        4.2.4 Z公司客户分析
        4.2.5 Z公司竞争对手分析
    4.3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SWOT分析
        4.3.1 机会与威胁分析
        4.3.2 优势和劣势分析
        4.3.3 SWOT分析矩阵
第五章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战略制定与实施
    5.1 Z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制定
        5.1.1 Z公司发展使命
        5.1.2 Z公司发展目标
    5.2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5.3 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战略实施
        5.3.1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5.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5.3.3 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
        5.3.4 提高市场拓展力度,加速占领传统汽车市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内容
1.3 关键概念及内涵
    1.3.1 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概念
    1.3.2 国家层面影响因素
    1.3.3 交易层面影响因素
    1.3.4 公司层面影响因素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对象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主要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前沿及演进历程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方法
    2.1.2 工具选择
    2.1.3 数据搜集
2.2 研究结果
    2.2.1 统计结果
    2.2.2 研究主题的演变
    2.2.3 跨国并购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前沿演变
2.4 结论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3.1 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调节因素
    3.1.1 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主体的调节作用
    3.1.2 不同绩效测量方式的调节作用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文献收集和纳入标准
    3.2.3 编码过程
    3.2.4 分析过程
3.3 研究结果
    3.3.1 跨国并购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3.3.2 亚组分析
3.4 结论和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国并购中行业与区域经验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4.1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4.1.1 行业并购经验
    4.1.2 区域并购经验
    4.1.3 国家文化差异
    4.1.4 国家制度差异
    4.1.5 企业所有制
4.2 研究方法
    4.2.1 样本来源及筛选
    4.2.2 绩效的测量
4.3 实证分析
    4.3.1 真值表的构建
    4.3.2 实证结果
4.4 结论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资源编排与价值创造
5.1 理论基础
    5.1.1 连续并购与价值创造
    5.1.2 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的机制
5.2 研究方法
    5.2.1 方法选择
    5.2.2 案例选取
    5.2.3 数据搜集
    5.2.4 数据分析
5.3 案例发现
    5.3.1 全球出口战略阶段(2009-2012)
    5.3.2 全球细分市场战略阶段(2013-2015)
    5.3.3 跨国竞争战略阶段(2016-2018)
5.4 案例讨论:资源编排视角下的进一步解释
    5.4.1 连续并购中的资源结构化顺序
    5.4.2 资源重组演化过程
    5.4.3 资源撬动及价值创造的实现
5.5 结论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对策建议
6.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中的价值创造:均胜集团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 连续并购与价值创造
    (二) 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的机制
三、研究方法
    (一) 方法选择
    (二) 案例选取
    (三) 数据搜集
    (四) 数据分析
四、案例发现
    (一) 全球出口战略阶段 (2008~2012年)
    (二) 全球细分市场战略阶段 (2013~2015年)
    (三) 跨国竞争战略阶段 (2016~2018年)
五、案例讨论:资源编排视角下的进一步解释
    (一) 连续并购中的资源结构化顺序
    (二) 资源重组演化过程
    (三) 资源撬动及价值创造的实现
六、结论与启示

(6)道德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和权力距离取向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理论和假设
    (一) 道德领导与员工的社会交换
    (二) 社会交换与员工创新绩效
    (三) 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
    (四) 权力距离取向的调节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四、研究结果
    (一) 研究变量的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 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
    (三) 中介效应的检验
    (四) 调节效应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的检验
五、结论与讨论

(7)2018中国汽车论坛开幕式模拟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Objectives of the Repor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2.1 Pre-interpreting Prepar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Preparation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erminology
        2.1.3 Tools and Plans of Interpretation
    2.2 Interpreting Process
        2.2.1 Initial Interpreting
        2.2.2 Revised Interpreting
    2.3 Post-interpreting Work and Quality Evaluation
Chapter Three Gile's Interpretation Comprehension Equation
    3.1 Introduction to Gile's Interpretation Comprehension Equation
    3.2 Studies on Gile's Interpreting Theory
    3.3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
        3.3.1 Linguistic Knowledge Factors
        3.3.2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Factors
        3.3.3 Analytical Factors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of Opening Speeches of2018 China Auto Forum
    4.1 Application of Gile's Comprehension Equation in Interpretation
        4.1.1 Knowledge of Auto English
        4.1.2 Its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4.1.3 Relevant Analytical Abilities
    4.2 Strategies for Auto Forum Interpreting Quality
        4.2.1 Extending Fundamental Linguistic Knowledge
        4.2.2 Accumulating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4.2.3 Training of Analytical Ability
        4.2.4 Building Confidence and Overcoming Negative Emotion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Acknowledgements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学术(翻译)成果

(8)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论文结构安排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2.1.1 竞争优势的概念及内涵
        2.1.2 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脉络
        2.1.3 竞争优势理论研究述评
    2.2 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研究综述
        2.2.1 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综述
        2.2.2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2.2.3 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概念及内涵
        2.2.4 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与竞争优势
    2.3 与本研究相关的其他理论综述
        2.3.1 价值共创理论
        2.3.2 组织间依赖理论
        2.3.3 动态能力理论
    2.4 基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构念开发及其对竞争优势影响机理建构
    3.1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3.1.1 研究方法
        3.1.2 案例选择
        3.1.3 数据收集与处理
    3.2 案例描述与扎根分析
        3.2.1 案例描述
        3.2.2 扎根分析
    3.3 模型阐释与研究发现
        3.3.1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内涵与维度探讨
        3.3.2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影响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1.1 价值主张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4.1.2 组织耦合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4.1.3 网络编配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4.1.4 协同效应的中介效应
        4.1.5 理论模型构建
    4.2 研究设计
        4.2.1 分析方法
        4.2.2 问卷设计
        4.2.3 变量测量
        4.2.4 小样本测试
    4.3 统计分析
        4.3.1 样本描述
        4.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3 回归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4.4.2 协同效应的中介效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影响机理的演进研究
    5.1 理论基础与问题提出
        5.1.1 生命周期与创新生态系统战略
        5.1.2 动态能力与创新生态系统战略
        5.1.3 企业角色与创新生态系统战略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方法
        5.2.2 案例选择
        5.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5.3 案例介绍
        5.3.1 开拓期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分析
        5.3.2 扩张期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分析
        5.3.3 领导期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分析
    5.4 案例讨论
        5.4.1 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协同效应及竞争优势的演进规律
        5.4.2 企业动态能力的演进规律
        5.4.3 企业角色转换的演进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实践启示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Ⅰ 访谈提纲
附录Ⅱ 调查问卷(预调查)
附录Ⅲ 调查问卷(正式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机理、模式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逻辑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1.5 章节安排与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追赶研究回顾
        2.1.1 技术追赶的内容视角
        2.1.2 技术追赶的过程视角
    2.2 开放式创新与组织边界
        2.2.1 开放式创新的起源与模式
        2.2.2 创新搜索
        2.2.3 组织边界
    2.3 动态能力视角下的竞争基础
        2.3.1 动态能力的起源与定义
        2.3.2 动态能力与技术重构
        2.3.3 动态能力的效用与权变条件
    2.4 本章小结
3 子研究一: 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特征和内涵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
    3.3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新型追赶特征
    3.4 新型追赶的内涵
        3.4.1 创新悖论
        3.4.2 跨边界协同
    3.5 结论与讨论
        3.5.1 主要结论
        3.5.2 理论贡献
4 子研究二: 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过程和机理
    4.1 引言
    4.2 理论基础
        4.2.1 动态能力与组织演化
        4.2.2 创新能力
    4.3 研究方法
        4.3.1 方法选择
        4.3.2 案例选择
        4.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案例分析
        4.4.1 差距明显的追赶起步期(1999年至2004年)
        4.4.2 局部领先的追赶加速期(2005年至2010年)
        4.4.3 全面赶超的超越追赶期(2011年至今)
        4.4.4 新型追赶过程与演化机理
    4.5 结论与讨论
        4.5.1 主要结论
        4.5.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4.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5 子研究三: 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路径和模式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2.1 开放式创新的组织形式
        5.2.2 动态能力与追赶路径
    5.3 研究方法
        5.3.1 方法选择
        5.3.2 案例选择
        5.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5.3.4 阶段划分
    5.4 案例分析
        5.4.1 海尔新型追赶路径与模式
        5.4.2 格力新型追赶路径与模式
        5.4.3 美的新型追赶路径与模式
        5.4.4 跨案例比较
    5.5 结论与讨论
        5.5.1 主要结论
        5.5.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5.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 子研究四: 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
        6.2.1 复用重构与创造重构
        6.2.2 研发开放度
    6.3 假设发展
        6.3.1 技术重构与创新绩效
        6.3.2 研发开放度的调节效应
    6.4 研究方法
        6.4.1 样本选择
        6.4.2 变量测量
        6.4.3 分析模型
    6.5 数据分析结果
        6.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6.5.2 回归结果
        6.5.3 稳健性检验
    6.6 结论与讨论
        6.6.1 主要结论
        6.6.2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6.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理论贡献
        7.2.1 从特征内涵解剖方面贡献于技术追赶理论
        7.2.2 从过程机理与路径刻画方面贡献于技术追赶理论
        7.2.3 从研究情境化方面贡献于技术追赶理论
    7.3 管理意义
    7.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0)汽车合资股比放开:无惧与狼共舞(论文提纲范文)

快刀斩乱麻
遭遇“冲击波”
站上转折点

四、汽车行业何惧“与狼共舞”(论文参考文献)

  • [1]股比开放“箭在弦上”[J]. 李琳. 汽车观察, 2021(05)
  • [2]破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跨界网络治理路径——基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案例研究[J]. 李东红,陈昱蓉,周平录. 管理世界, 2021(04)
  • [3]Z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战略选择研究[D]. 林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4]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D]. 章俨.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5]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中的价值创造:均胜集团的案例[J]. 谢洪明,章俨,刘洋,程聪. 管理世界, 2019(05)
  • [6]道德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和权力距离取向的调节作用[J]. 仲理峰,孟杰,高蕾. 管理世界, 2019(05)
  • [7]2018中国汽车论坛开幕式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戴恋.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8]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 何地. 辽宁大学, 2018(05)
  • [9]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机理、模式与绩效研究[D]. 郭艳婷. 浙江大学, 2019(03)
  • [10]汽车合资股比放开:无惧与狼共舞[J]. 李永钧. 上海企业, 2018(05)

标签:;  ;  ;  ;  ;  

汽车行业为什么要惧怕“与狼共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