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海关法律知识竞赛决赛试题(一)(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民[1](2013)在《做一个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 ——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之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回首近十余年的新课程改革不难发现,一个幽灵始终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徘徊,挥之不去,那就是教学内容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史学曾历经深深的时代扭曲和主流烙印,是背着刻骨内伤和众多桎梏与教条进入中学课程的。这使历史教师在这大变革的时代必然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承担更多的义务,甚至远繁于和难于《政治》。新课程促进了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鉴于中国近代史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从实践到理论地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中国近代史,培育学生的公民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上述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有不同的层面与角度。本研究试图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在分析与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探讨如何做一名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研究在大量教学调查的基础上,筛选了具有普遍性、方向性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按其“病因”与教师的关系从近到远逐次考察。依次分为:与教师学养有关的问题;与教材编写有关的问题;与高考试题有关的问题;与课程标准有关的问题。按照上述逻辑顺序进行考察,可能既有利于回答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有利于作为实践主体的教师总结经验,提升认识,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课程质量。本研究的创新在于研究视角与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拓展。第一,通过考察与教师学养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提升自身学养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读教材要读到它的“背面”去;辩证法的实质是使思想更符合事实;逻辑的正确性靠历史的逻辑来检验;学风比知识更重要。第二,通过考察与教材编写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纠正教材编写失误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及时纠正教材的“滞后之意”;正确修订教材的“错达之意”;深入剖析教材的“难达之意”;适当补充教材的“未达之意”。第三,通过考察与高考试题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处理高考试题之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读懂试题的文字符号;理解试题的思维逻辑;透视试题的史实、史观;把握试题的测量技术。第四,通过考察与课程标准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对待课程标准之不足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补订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的疏漏;补订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疏漏;补订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疏漏。以上四部分的探讨,所秉持的是从案例考察到理论归纳的研究路线,由此所归纳出的方法与策略并不能涵盖它们各自领域的全部。不过,由于它们源于教师鲜活的教学实践,确实反映着教师解决与应对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的关键“节点”,因之,与之相关的探讨又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与启发意义。如果说,以上四方面的考察与研究仅仅是帮助教师解决改革中面临的直接问题和难点,那么,帮助教师有思想、负责任地创造课程则更为重要,也是根本之策。考察近百年来中国近代史认识视角的嬗变与发展,探讨自清末民国时期、共和国诞生以来高中中国近代史史观的演变轨迹,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当今时代背景下,聚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以民族复兴的视角审视与创新中国近代史课程,可能更近历史真相,更合时代要求,也更具教育意义。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是个系统改革。这不仅要按照世界近代化潮流中中华民族复兴的视角来选择和整合史实,而且要从课程和学习的角度提出立体的目标要求,并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
二、全国海关法律知识竞赛决赛试题(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海关法律知识竞赛决赛试题(一)(论文提纲范文)
(1)做一个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 ——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之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课题之缘起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 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的重要性 |
(二)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巨大进步和乱象 |
(三) 课题的界定: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内容 |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回答教学实践的问题 |
(五) 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文献法、案例法 |
一、君欲发展学生,必先提高自己——与教师学养有关的问题 |
(一) 读教材一定要读到它的“背面”去 |
案例1:鸦片战争的内因,课本分散在三个专题中 |
案例2:不要把海龄的表现误读为镇江战役的全貌 |
案例3:你关注到教材已加了“清军”这个变化吗 |
案例4:要重视课本为何删除了“但是……”之说 |
案例5:不要忽略“民族工商业者”对运动的推动 |
案例6:国人知道马克思和共产党是个复杂的过程 |
(二) 辩证法的实质是使思想更符合事实 |
案例7:不能只用“魔鬼的化身”来评价太平天国 |
案例8:为李鸿章正名,但也不必过分拔高和美化 |
案例9:是否想过把学生辩论双方的评价合起来呢 |
案例10:要历史地评价“火烧曹宅”的合法性问题 |
(三) 逻辑的正确性靠历史的逻辑来检验 |
案例11:“假如你是谭嗣同……”就一定是慷慨赴死 |
案例12:“孔家店”和“儒家文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
案例13:教学设计要从“说教材”到凝意、通史、明目标 |
(四) 强词夺理掩盖的是无知与文过饰非 |
案例14:不明白就坦言不明白,学风比知识更重要 |
小结: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吃“老本”不取宠 |
二、历史,永远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与教材编写有关的问题 |
(一) 及时纠正教材的“滞后之意” |
案例1:因广东“防御严密”英军进攻厦门之说,是个硬伤 |
案例2:“公车上书”的问题,茅海建先生的考证值得一读 |
案例3:“教材既说袁世凯窃国又说当国,到底有什么区别” |
案例4: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之断是错误的 |
(二) 正确修订教材的“错达之意” |
案例5:请读一下这个“田凭”,能判断其是发给农民的吗 |
案例6:“第一批赴美幼童”照片中有个细节使其令人生疑 |
案例7: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究竟发表在何处 |
(三) 深入剖析教材的“难达之意” |
案例8:“李鸿章对添舰的两种说法,你觉得应该如何解释” |
案例9:“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表述确实不明不白 |
(四) 适当补充教材的“未达之意” |
案例10:《资政新篇》未能实行,不只是因“迫于当时形势” |
案例11:教材作者可能没有细察课标为何改为“经济结构” |
小结:“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是“苗圃”不是“雷池” |
三、考试是课程的主人,还是仆人——与高考试题有关的问题 |
(一) 读懂试题的文字符号 |
案例1:所谓“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相反的 |
案例2:正确选项应是“关税收入有了最为显着地增长” |
案例3:这四个字是否反映严复的社会发展观还是个谜 |
(二) 理解试题的思维逻辑 |
案例4:这道试题实际上绑架了学生进行非历史的思考 |
案例5:引用历史名人语录要慎之又慎,不要断章取义 |
案例6:这幅楹联必须放到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解读 |
(三) 透视试题的史实、史观 |
案例7:那时候总理衙门可能依据《战争与和平法》吗 |
案例8:这份“和约”究竟是谁所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
案例9:慈禧这段辩白中所称的“他们”指的是顽固派 |
(四) 把握试题的测量技术 |
案例10:对历史统计数据要客观地解释,不要凭已所好 |
案例11:有效性及其可行性是利用近代漫画的重要标准 |
小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坚信高考也在进步 |
四、课标是课改的逗号,并非句号——与课程标准有关的问题 |
(一) 补订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的疏漏 |
案例1:“中国资本主义”与“民族工业”之区别 |
案例2:史学界对立宪派的重要性已取得基本共识 |
(二) 补订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疏漏 |
案例3:可以说北洋政府充当了“革命遗嘱执行人” |
案例4:应当补充“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大结局 |
案例5:以专题还是章节体为主,可以从实际出发 |
(三) 补订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疏漏 |
案例6:近代社会生活是黄土地沉沦中的新旧杂糅 |
案例7:应当建议课标中增加来华洋人的积极作用 |
案例8: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当引入课程案例 |
小结:君子“为仁由己”,让我们为课标修订建言献策 |
五、聚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与视角创新有关的问题 |
(一) 近百年来中国近代史认识视角的嬗变与发展 |
(二) 清末、民国时期高中中国近代史史观之轨迹 |
(三) 共和国以来高中中国近代史史观的转承起伏 |
(四)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 |
(五) “书山有路勤为径”:给高中教师的读书建议 |
结语:时汹汹兮斯任重,路漫漫兮其修远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全国海关法律知识竞赛决赛试题(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做一个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 ——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之案例研究[D]. 王德民.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