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场中西瓜汁的杀菌和被动酶作用分析

脉冲电场中西瓜汁的杀菌和被动酶作用分析

一、脉冲电场中西瓜汁杀菌钝酶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卓[1](2021)在《双极方波连续高压脉冲电源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杀菌行业中,将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应用在杀菌领域效果较好,在杀灭大量细菌的前提下能够保证食品的营养物质,色素,味道不会发生改变。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分为间接式和连续式两种模式:间接式灭菌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连续式杀菌仅能处理单一细菌。因此,研制出可以连续工作且能同时灭除多种细菌的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非常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的机理,研究了待处理液中的细菌在不同电场强度作用下的存活率,研究了高压脉冲波形的参数频率、电压幅值对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双极性高压脉冲灭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负载端和电源端组成,通过分析平板电极处理室、针板电极处理室、同轴电极处理室等多个处理室结构,选取间距为3mm的同轴电极处理作为负载端,建立了负载端的电路模型;由于青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被灭活的较好电压幅值分别为3.75k V,6k V,9k V,故电源端采用模块化灭菌结构,确立了同时灭除3种细菌的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依次分析了单模块电源和三模块电源的运行过程、各自输出的波形,并进行了参数计算,得出两者分别向负载端输出幅值不同,但频率和脉宽均相同的双极性方波波形。研究表明,当频率在100~1000Hz时,高压脉冲杀菌系统的工作效率最高,大多数菌种易被灭活。本文通过控制各模块开关的时序,合理设置各个开关的动作时间,依次完成每个模块的充放电过程,来实现频率可调功能。研究了电源在边界频率100Hz、1000Hz和中间频率(500Hz)的运行过程,并对其进行参数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电源输出的电压幅值随着系统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但均满足灭菌要求。针对三模块系统运行过程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后对该系统在边界频率100Hz和1000Hz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频率为100Hz运行时,输出的电压幅值分别为4.417k V,6.176k V,9.687k V;系统在频率为1000HZ运行时,输出的电压幅值分别为4.272k V,6.082k V,9.393k V,所以该系统在频率100~1000Hz调整时均能够满足同时灭除多种细菌的能力。高压脉冲电源的模块数目根据所灭菌种的数目而定,通过控制不同模块开关的时序参数来增强不同模块间的配合,进而实现多模块灭菌系统输出理想的高压脉冲波形参数如脉宽,幅值,频率等,最终使得多模块灭菌系统能够具备同时灭除多种细菌的能力。

李晓伟[2](2021)在《基于射频处理籽瓜汁的杀菌效果与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籽瓜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葫芦科农作物,在我国西北地区被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籽瓜汁是一种低酸热敏性果汁,在传统的高温加热杀菌处理过程中,因无法有效抑制与果汁香气相关的醇、醛类化合物的生成与挥发而产生热异味,导致籽瓜汁口感风味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变。从而选择使用合适的杀菌技术是解决籽瓜汁热敏性问题和实现其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射频杀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杀菌技术,由于其加热温度低、杀菌速率快、加热均匀性好、产品品质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果蔬汁杀菌行业中。为了研究射频处理对籽瓜汁杀菌效果和品质风味的影响,本文从射频杀菌机理、射频加热均匀性研究、射频加热杀菌效果等方面对籽瓜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研究射频加热对物料微生物杀菌效果的影响,根据极性介质对射频波的吸收原理、射频能量转化原理、射频杀菌机理,本文建立了射频处理过程中物料对射频波的吸收方程和射频对物料作用下产生的热量方程,从理论上阐述了籽瓜汁对射频能量的吸收及转换规律。同时,比较分析射频处理不同物料时物料温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并说明了射频杀菌非热效应的存在及其影响。(2)选取靖远1号鲜榨籽瓜汁为研究对象,以极板间距、果汁体积、果汁含固率为试验因素,研究了籽瓜汁在射频处理过程中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极板间距对籽瓜汁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有显着影响,极板间距为130mm时,籽瓜汁最高温度达85℃;极板间距为120mm时,籽瓜汁温度为62℃,籽瓜汁加热均匀性良好;果汁体积和果汁含固率对籽瓜汁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无显着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大,籽瓜汁的温度差异范围在10±3℃。(3)以极板间距、射频处理时间、果汁体积、果汁含固率作为试验因素,研究了射频加热杀菌技术对籽瓜汁杀菌效果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极板间距120~140mm、射频处理时间200~300s、果汁体积30~40ml、果汁含固率2.55~2.40%时,籽瓜汁温度变化范围为45~90℃,细菌总数对数值<2(细菌总数<100 CFU/m L)。同时总糖最低保留率为89.6%;总酸含量最大升高24%;Vc含量最低保留率为59.7%;p H值的变化范围较小,可较好地保留果汁的酸碱度。籽瓜汁感官评价分值范围为114~132,可较大程度保留原汁的风味与品质。(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极板间距、果汁体积和射频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细菌总数对数值、温度和感官评价分值为试验指标,对籽瓜汁的射频加热杀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了不同杀菌方式所得籽瓜汁的杀菌效果和理化特性。籽瓜汁射频加热杀菌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极板间距为125.75 mm、射频处理时间300 s、果汁体积30 m L,可以使果汁中菌落总数对数值下降到1.828,温度52.17℃、感官评价分值126;对比不同杀菌方式处理的籽瓜汁的杀菌效果、理化特性及风味品质,发现射频杀菌处理籽瓜汁达到细菌总数对数值2以下所用时间更少,对籽瓜汁理化特性及风味的影响均优于水浴和高温高压处理。

韩永旭[3](2020)在《等离子体钝化褐变酶机制研究及在苹果汁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广泛存在于果蔬食品中,在氧气存在下,可以催化酚类物质生成黑色或褐色物质,从而破坏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逐渐被用于食品杀菌领域,目前关于酶活钝化的研究鲜有报道,尤其在等离子体钝化褐变酶PPO和POD的机制及减缓果蔬酶促褐变的研究方面比较缺乏。因此,本课题以引起果蔬褐变的PPO和POD为研究对象,综合等离子体物理学、食品酶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从钝化动力学、酶分子结构及形态变化、苹果汁应用分析等几个方面,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氧化效应与PPO和POD酶活及酶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PO和POD的钝化机制,并实现在苹果汁品质维持方面的应用,为开发果蔬褐变等离子体控制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氧化效应表征。发射光谱(OES)的特征谱线、p H和电导率的变化表明,等离子体组分具有复杂性,在气相和液相水平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2)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PO和POD酶活性的影响分析。等离子体活性成分可以显着地抑制PPO和POD,酶活下降速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动力学方程模拟表明,威布尔模型为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抑制PPO的最佳模型。(3)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PO和POD酶结构的影响分析。圆二色光谱显示,活性成分破坏了PPO和POD的二级结构,表现为α-螺旋结构下降,β-折叠结构上升。紫外吸收光谱和内源荧光发射光谱表明等离子体活性成分诱导POD分子展开,芳香氨基酸周围微环境的亲水性增强,及POD活性中心血红素的降解。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等离子体对PPO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淬灭作用,证实了活性成分的作用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3D荧光光谱进一步揭示了等离子体破坏了PPO分子的多肽链骨架。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微射流诱导POD分子先解聚再聚集,而DBD等离子体诱导PPO分子先聚集再解聚,从分子层面揭示了等离子体处理对PPO和POD的作用机制不同。以上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通过破环PPO和POD的空间构象从而影响酶活。(4)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在苹果汁品质维持上的应用。等离子体预处理可以降低苹果汁PPO和POD的酶活力,长时间(130 s和170 s)处理能够明显地抑制苹果汁的褐变程度,提高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发生轻微的变化,p H的下降和可滴定酸的上升呈现差异显着性。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在抑制苹果汁酶促褐变、提高色泽品质、保持营养品质方面呈现强相关性。进一步证明了等离子体技术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抑制酶促褐变、保持品质方面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赵旭东[4](2019)在《脉冲电场对小麦脂肪酶的钝化效果及面筋蛋白性质的影响》文中认为小麦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产物,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将整粒小麦直接加工成全粉,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其中的营养物质;但是储藏稳定性一直限制着全麦粉行业的发展。脉冲电场作为一种非热食品加工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时间短,耗能低、绿色环保和对受试物料品质影响小的特点。水分含量是脉冲电场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小麦的吸水动力学性质。接下来以水分含量、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冲宽度、处理时间为可变参数,以小麦脂肪酶活性为参考指标对脉冲电场的钝化小麦脂肪酶效果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进行优化。最后探究脉冲电场对小麦面筋蛋白性质的影响,为受试物组分在脉冲电场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脉冲电场在面筋蛋白改性方面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eleg方程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小麦浸泡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以M为水分含量,M0为初始水分含量,T为温度,t为浸泡时间,在10℃~50℃建立的小麦吸水动力学方程为:M=M0+t/[-0.00007T+0.0071+(-0.0001T+0.0085)t]。利用 Arrhenius方程进一步解释了温度对速率常数K1的影响,得出小麦在浸泡过程中的吸水活化能为11.891 kJ/mol。(2)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含量、电场强度、脉冲频率和处理时间4个因素对脉冲电场钝酶效果有显着影响(P<0.05),而脉冲宽度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优化设计,结合实际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分含量295 g/kg、电场强度为12.5 kV/cm、脉冲频率为316 Hz、脉冲宽度为4μs、处理时间为5 min 15 s。以上处理参数下,实际测得小麦脂肪酶活动度的抑制率为50.39%,因此脉冲电场能有效的钝化小麦脂肪酶活性。(3)最佳钝酶条件下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功能性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溶解性和持油率有显着增加(P<0.05)。湿面筋流变性研究,推断脉冲电场处理后湿面筋拥有更稳定的结构;蛋白溶液表观粘度研究,推断脉冲电场处理没有使面筋蛋白的分子形状发生变化。热特性研究表明,脉冲电场处理后面筋蛋白的热稳定性有显着下降(P<0.05),热敏性增加。(4)脉冲电场处理后,面筋蛋白结构发生延展,二硫键出现断裂,生成了更多的小分子量蛋白;面筋蛋白中游离巯基含量增加25.2%,总巯基含量减少46.9%;面筋蛋白表面疏水性最大降低47.5%;微观形态观察发现处理后的湿面筋具有更稳定的网络结构;面筋蛋白酰胺Ⅰ带二级结构的组成发生改变,β-折叠含量增加12.9%,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分别减少14.7%和74.1%;面筋蛋白的构象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朱金艳[5](2018)在《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影响及杀菌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为了更好地对蓝莓汁进行商业化加工,本文采用高静水压这种非热加工技术处理新鲜蓝莓汁,研究通过高静水压处理蓝莓汁,杀菌钝酶、蓝莓汁品质、花色苷稳定性等的变化;高静水压与超声波、温热联合作用蓝莓汁,大肠杆菌O157:H7、多酚氧化酶和花色苷的变化;探索高静水压在蓝莓汁加工中潜在优势。通过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损伤、糖代谢以及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探究高静水压致死大肠杆菌O157:H7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高于450MPa情况下,高静水压的杀菌效果明显好于热处理组;热处理(80℃,10min)可完全钝化PPO和POD活性;低压(350-450MPa)对PPO、POD有激活作用,压力升高,酶活力下降趋势缓慢;550MPa时,起到钝酶作用,但效果不显着,两种酶残留量均在80%以上;POD耐热性与耐压性均强于PPO。(2)经高静水压处理能较好保留蓝莓汁中的营养成分。色泽和可溶性固形物略有提高;较好地保留了蓝莓汁中的营养成分,总酚和Vc损失量较热处理显着较低;蓝莓汁中的蛋白质和pH稍有下降;高静水压处理能有效地保留蓝莓汁中总抗氧化性,在压力为350MPa时,抗氧化能力下降了2.7%,而经热处理后,抗氧化能力下降了14.41%。(3)在新鲜蓝莓汁中鉴定出18种单体花色苷。我们分析测定了高静水压处理过程中花色苷的保留率,并对其建立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一级)。在较低的高静水压处理下,花色苷的保留率并无显着变化,当压力升高到550MPa时,保留率才较显着降低,但是对比80℃的热处理,热处理对花色苷的破坏作用明显大于高静水压。试验证明,蓝莓汁中富含花色苷,且高静水压处理对花色苷的降解作用较小。(4)采用不同处理方式(HT,TS,MT,MS,MTS)对蓝莓汁进行处理。我们发现MTS使大肠杆菌O157:H7在5 min后迅速灭活(减少5.85个对数值),这表明高压显着增强了大肠杆菌O157:H7的灭活效果。与HT相比,MTS保留了更多的花色苷,保留率为97.49%,残余PPO活性下降到10.91%。采用SEM和TEM证实了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大肠杆菌细胞不同的破坏程度。高静水压、超声和温热的联合处理蓝莓汁不仅保证了安全性,且能够保留功能成分。(5)高静水压作用使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膜上的Ca2+/Mg2+-ATP酶、Na+/K+-ATP酶、H+-ATP(F型)酶、H+-ATP(P型)酶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糖酵解相关指标变化与致死大肠杆菌O157:H7死亡的有一定相关性,大肠杆菌O157:H7三羧酸循环相关脱氢酶活性降低趋势与大肠杆菌O157:H7死亡基本一致。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和三羧酸循环受损可能是致死大肠杆菌O157:H7死亡的主要原因。(6)测序发现样品全基因组为4730个基因,总体来看50MPa压力比150、250MPa条件下差异表达多,并且上调基因较多,而其他两种处理下调基因较多。压力不同,差异表达GO富集功能也不同,与物质转运相关酶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均为上调基因;与代谢相关的酶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均为下调基因;与细胞膜相关的酶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均为下调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不同高静水压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29、35和28个通路上。在ABC转移蛋白(ABC transporters)通路上,与透性酶相关的蛋白对菌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正效应;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通路上菌体的群体感应基因没有增强,反而受到了破坏;嘌呤代谢(Purine metabolism)通路上对菌体的遗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以及生理环境造成影响。多方面、深层次在基因表达方面影响菌体的生长和繁育,可能是高静水压杀菌的主要原因。

田一雄[6](2018)在《基于射频与脉冲电场的NFC苹果汁钝酶杀菌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中大部分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叶绿体膜上,为膜结合态PPO(mPPO),处于低活性状态;另一种PPO游离于细胞质中,为游离态PPO(sPPO),具有催化活性。当细胞被破坏时,mPPO会游离出来形成sPPO,并与酚类底物接触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褐变。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是导致其品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钝化mPPO和s PPO抑制褐变。传统钝酶工艺主要有加热、添加化学药剂等方法,然而传统加热工艺耗水耗能,添加化学药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迫切需要一种钝酶效果好、无化学药剂添加的新型工艺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射频技术和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是两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射频处理苹果组织能够在苹果细胞破碎之前将PPO(sPPO和mPPO)钝化,然而长时间处理会对苹果的品质造成破坏;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对苹果汁品质破坏较小,然而对多酚氧化酶的钝化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采用一种联合的处理方式,来达到良好钝酶效果,提高苹果汁的品质。本文以嘎啦苹果为研究对象,对sPPO和mPPO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sPPO比mPPO更易与邻苯二酚底物结合,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褐变;mPPO和sPPO的最适pH均为4.8,在pH低于4.8时,mPPO的活性低于sPPO;sPPO和mPPO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5℃和45℃,但高于45℃时,mPPO比sPPO更易被钝化。因此采用射频加热苹果组织可能更易钝化组织中的PPO。用射频技术对苹果组织进行加热处理,研究了射频处理对苹果中PPO的失活动力学和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苹果组织中的PPO比提取出来的PPO更易被射频钝化。相比传统加热工艺,射频处理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迅速钝化苹果组织中大部分PPO并减少苹果汁中总酚的损失,保持果汁良好的色泽。将射频处理的苹果进行榨汁,然后采用高压脉冲电场(15 kV/cm,400μs、25 kV/cm,400μs和35 kV/cm,400μs)处理可以进一步钝化果汁中的PPO。结果得出,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没有对苹果汁色泽、pH、电导率和oBrix产生显着影响(p>0.05);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的苹果汁中PPO活性可降低至5%以下;射频结合高压脉冲电场处理(RF,10 min;PEF,15 kV/cm,400μs)的苹果汁风味比传统加工工艺(60℃,10 min和70℃,10 min)制得的苹果汁更好。最后对射频结合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的苹果汁样品和75℃,15 min和90℃,30 s两种工艺条件的样品进行了为期30天的4℃保藏实验,对果汁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色泽、pH、电导率、oBrix、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在保藏期内,样品微生物总数处于商业无菌安全范围内(<100 CFU/mL),pH、电导率和oBrix的理化性质稳定(p>0.05);在保藏期内,新工艺处理的苹果汁样品比75℃,15 min和90℃,30 s两种工艺条件下的样品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更高,色泽保持良好。

刘书成,郭明慧,刘媛,刘蒙娜,邓倩琳[7](2016)在《高密度CO2杀菌和钝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在高密度CO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相关工作。基础研究领域主要包括DPCD与食品体系的相平衡、DPCD杀灭微生物营养体和芽孢的效果与机制、DPCD钝酶的效果与机制等,应用研究领域主要包括DPCD在液体(果蔬汁、啤酒、牛奶)和固体食品(鲜切果蔬、肉制品、海洋食品)加工中应用。提出DPCD技术未来发展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孙炳新,王月华,冯叙桥,徐方旭,杜玉慧,程宏雪[8](2014)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果蔬汁加工及贮藏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脉冲电场(HPEF)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热门的非热加工技术之一,不仅具有好的杀菌、钝酶效果,耗能较低,而且可较大程度地保持原料原有的营养物质和感官特性。近年来,HPEF技术在液态食品加工领域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果蔬汁领域中。文章介绍了HPEF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果蔬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用途径,并对HPEF技术在果蔬汁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冯叙桥,王月华,徐方旭[9](2013)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非热加工技术之一,以其良好的应用特性如能耗低、省时、处理温度低、效率高和对食品原有品质保存效果好等特点,吸引了国内外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与其它食品加工技术相比,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不仅具有更好的杀菌、钝酶效果,还能有效降解残留农药,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而且基本不影响食品的原有品质和营养特性。因此,将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有效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可大大提高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开辟新途径。作者介绍了高压脉冲电场的处理装置、加工机理以及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的应用途径,并对高压脉冲电场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崔素芬,廖芬,张娥珍,黄茂康,孙健,何全光[10](2012)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及其在果蔬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ulsed electric field,PEF)作为非热处理技术之一,在杀菌钝酶、活性物质提取、保持食品原汁原味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优势,近些年来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文章就国内外关于PEF技术及其在果蔬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技术应用于果蔬汁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二、脉冲电场中西瓜汁杀菌钝酶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脉冲电场中西瓜汁杀菌钝酶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双极方波连续高压脉冲电源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双极性高压脉冲系统技术研究
    2.1 双极性高压脉冲系统杀菌应用设计
        2.1.1 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研究
        2.1.2 高压脉冲电场对杀菌效率的影响
    2.2 脉冲电源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极性高压脉冲系统设计
    3.1 基于双极性高压脉冲灭菌系统
    3.2 负载端建模
    3.3 不同模块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设计
        3.3.1 单模块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设计
        3.3.2 多模块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的参数控制
    4.1 n模块系统的频率控制
    4.2 频率调整对三模块系统影响
        4.2.1 边界频率100Hz时三模块系统分析
        4.2.2 边界频率1000Hz时三模块系统分析
        4.2.3 频率500Hz时三模块系统分析
    4.3 时序控制系统的设计
        4.3.1 硬件设计
        4.3.2 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极性高压脉冲系统仿真
    5.1 频率为100Hz时高压脉冲系统仿真
        5.1.1 频率为100Hz时脉冲波形分析
        5.1.2 频率为100Hz时数据分析
    5.2 频率为1000Hz时高压脉冲系统仿真
        5.2.1 频率为1000Hz时脉冲波形分析
        5.2.2 频率为1000Hz时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基于射频处理籽瓜汁的杀菌效果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籽瓜产业现状
        1.1.2 籽瓜深加工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果蔬汁新型杀菌研究现状
        1.2.2 国内果蔬汁新型杀菌研究现状
    1.3 射频杀菌技术概述
        1.3.1 射频杀菌技术介绍
        1.3.2 射频杀菌技术的优点
        1.3.3 射频杀菌技术的缺点
        1.3.4 射频杀菌技术在农产品加工的应用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射频加热杀菌的机理
    2.1 射频波能量吸收原理
        2.1.1 射频有功功率的吸收
        2.1.2 极性介质吸波特性
    2.2 射频加热的原理
        2.2.1 maxwell方程
        2.2.2 物料导热微分方程
        2.2.3 耗散功率方程
    2.3 .射频加热杀菌的机理
        2.3.1 射频的热效应
        2.3.2 射频的非热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试验参数测定
        3.1.5 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极板间距对加热均匀性及升温速率的影响
        3.2.2 果汁体积对加热均匀性及升温速率的影响
        3.2.3 含固率对加热均匀性及升温速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频杀菌效果的试验研究及感官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指标检测
        4.1.5 感官评定分析法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理化性质结论分析
        4.2.2 不同因素对细菌总数的杀菌效果研究
        4.2.3 不同因素对籽瓜汁理化特性的影响
        4.2.4 感官品质评定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籽瓜汁射频杀菌工艺参数的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各项指标的测定
        5.1.5 试验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响应面试验结果
        5.2.2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5.2.3 不同因素交互项的影响分析
        5.2.4 实验模型的验证
        5.2.5 不同杀菌方式籽瓜汁杀菌效果研究
        5.2.6 不同杀菌方式对籽瓜汁理化特性的比较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3)等离子体钝化褐变酶机制研究及在苹果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简写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酶促褐变概述
        1.1.1 过氧化物酶概述
        1.1.2 多酚氧化酶概述
        1.1.3 POD、PPO和果蔬酶促褐变
    1.2 食品工业中的化学钝酶、抗褐变技术
        1.2.1 有机酸
        1.2.2 植物活性成分
    1.3 食品工业中的物理钝酶、抗褐变技术
        1.3.1 热处理
        1.3.2 超高压
        1.3.3 高压二氧化碳
        1.3.4 超声波
        1.3.5 脉冲电场
    1.4 等离子体技术研究现状
        1.4.1 等离子体概述
        1.4.2 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
        1.4.3 等离子体射流
        1.4.4 DBD等离子体
        1.4.5 等离子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5 苹果汁概述
        1.5.1 苹果汁营养
        1.5.2 苹果汁褐变与加工
    1.6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6.2 课题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等离子体微射流对POD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的准备与处理
        2.3.2 发射光谱的测定
        2.3.3 POD酶液物理性质的测定
        2.3.4 POD相对残余酶活的测定
        2.3.5 POD的光谱分析
        2.3.6 原子力显微镜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1 等离子体微射流活性成分的分析
        2.5.2 POD酶液物理性质的分析
        2.5.3 POD相对残余酶活的评价
        2.5.4 紫外光谱的分析
        2.5.5 圆二色光谱的分析
        2.5.6 荧光光谱的分析
        2.5.7 AFM的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DBD等离子体对PPO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的准备与处理
        3.3.2 发射光谱的测定
        3.3.3 温度的测定
        3.3.4 pH值的测定
        3.3.5 PPO相对残余酶活的测定
        3.3.6 PPO酶活的动力学方程模拟
        3.3.7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
        3.3.8 荧光光谱的测定
        3.3.9 AFM观察
    3.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1 DBD等离子体的物化特性分析
        3.5.2 PPO的相对残余酶活及动力学模拟的评价
        3.5.3 圆二色光谱的分析
        3.5.4 荧光光谱的分析
        3.5.5 AFM的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BD等离子体预处理在抑制苹果汁褐变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的准备与处理
        4.3.2 可溶性固形物(TSS)的测定
        4.3.3 pH的测定
        4.3.4 可滴定酸(TA)的测定
        4.3.5 色度的测定
        4.3.6 PPO的提取与测定
        4.3.7 POD的提取与测定
        4.3.8 多酚的测定
        4.3.9 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DBD等离子体预处理对鲜榨苹果汁生化品质的评价
        4.5.2 DBD等离子体预处理对鲜榨苹果汁色泽的影响
        4.5.3 DBD等离子体预处理对鲜榨苹果汁酶活的影响
        4.5.4 DBD等离子体预处理对鲜榨苹果汁多酚的影响
        4.5.5 DBD等离子体预处理对鲜榨苹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5.6 鲜榨苹果汁酶活、褐变程度、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脉冲电场对小麦脂肪酶的钝化效果及面筋蛋白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麦的概况
    1.2 全麦粉
        1.2.1 全麦粉概述
        1.2.2 全麦粉储藏稳定性与脂肪酶的关系
        1.2.3 全麦粉加工现状
        1.2.3.1 回添法制全麦粉
        1.2.3.2 全粉碎法制全麦粉
    1.3 脉冲电场技术
        1.3.1 脉冲电场技术简介
        1.3.2 PEF在食品钝酶方面的研究现状
        1.3.3 PEF钝酶效果的影响因素
    1.4 面筋蛋白
        1.4.1 面筋蛋白组成及结构
        1.4.2 面筋蛋白性质
        1.4.2.1 溶解性
        1.4.2.2 起泡性
        1.4.2.3 吸水性
        1.4.2.4 粘弹延伸性
        1.4.2.5 热特性
        1.4.2.6 乳化性
        1.4.2.7 凝胶性
    1.5 立题意义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麦的吸水动力学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水分测定
        2.2.2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小麦浸泡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2.3.2 Peleg数学模型及数据选择
        2.3.3 Peleg方程的建立
        2.3.4 Peleg方程参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脉冲电场对小麦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预处理
        3.2.2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3.2.3 脂肪酶抑制率的测定
        3.2.4 PEF对脂肪酶活度的影响
        3.2.4.1 单因素试验
        3.2.4.2 响应曲面法优化PEF条件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单因素试验
        3.3.1.1 水分含量对PEF钝化小麦脂肪酶的影响
        3.3.1.2 电场强度对PEF钝化小麦脂肪酶的影响
        3.3.1.3 脉冲频率对PEF钝化小麦脂肪酶的影响
        3.3.1.4 脉冲宽度对PEF钝化小麦脂肪酶的影响
        3.3.1.5 处理时间对PEF钝化小麦脂肪酶的影响
        3.3.2 PEF处理条件的响应面优化试验与结果
        3.3.3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4 响应曲面及等高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脉冲电场对小麦面筋蛋白性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面筋蛋白组分含量测定
        4.2.2 脉冲电场处理面筋蛋白
        4.2.3 面筋蛋白功能性质测定
        4.2.3.1 面筋蛋白溶解度测定
        4.2.3.2 面筋蛋白吸水率测定
        4.2.3.3 面筋蛋白持油率测定
        4.2.3.4 面筋蛋白质乳化稳定性测定
        4.2.3.5 面筋蛋白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测定
        4.2.4 面筋蛋白的流变学性质测定
        4.2.4.1 湿面筋蛋白的流变学性质测定
        4.2.4.2 面筋蛋白溶液的流变学性质测定
        4.2.5 面筋蛋白热特性测定
        4.2.6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面筋蛋白主成分
        4.3.2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4.3.2.1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溶解度的影响
        4.3.2.2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吸水性的影响
        4.3.2.3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持油率的影响
        4.3.2.4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4.3.2.5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4.3.3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流变特性的影响
        4.3.3.1 脉冲电场对湿面筋的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4.3.3.2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溶液的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4.3.4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热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脉冲电场对面筋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面筋蛋白样品的制备
        5.2.2 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5.2.3 游离巯基含量和总巯基含量的测定
        5.2.4 表面疏水性测定
        5.2.5 微观形貌观察分析
        5.2.6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
        5.2.7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5.2.8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面筋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
        5.3.2 游离巯基含量和总巯基含量
        5.3.3 面筋蛋白表面疏水性
        5.3.4 湿面筋蛋白微观形貌
        5.3.5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5.3.6 紫外吸收光谱
    5.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影响及杀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食品杀菌技术
    1.2 高静水压技术
        1.2.1 高静水压技术的发展
        1.2.2 高静水压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2.3 高静水压杀菌机理
    1.3 蓝莓加工
        1.3.1 蓝莓营养与功能价值
        1.3.2 蓝莓生产加工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杀菌钝酶效果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中杀菌效果的影响
        2.2.2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中PPO残留量的影响
        2.2.3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中POD残留量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蛋白、pH和色泽的影响
        3.2.2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可溶性固形物(TTS)的影响
        3.2.3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总酚(TP)和维生素C(Vc)的影响
        3.2.4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总抗氧化能力(Anti-Oxidant)的影响
    3.3 讨论与分析
        3.3.1 讨论
        3.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中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蓝莓汁中花色苷组成
        4.2.2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4.2.3 处理方式对蓝莓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4.2.4 高静水压加工过程中花色苷降解动力学模型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合处理对蓝莓汁中大肠杆菌O157:H7,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花色苷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5.1.2 测试指标与方法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灭活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超微结构的影响
        5.2.3 不同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2.4 不同处理对花色苷保留量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静压(HHP)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损伤及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6.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高静水压处理后大肠杆菌O157:H7细胞存活情况的影响
        6.2.2 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6.2.3 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上酶的影响
        6.2.4 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糖代谢的影响
    6.3 讨论与小结
        6.3.1 讨论
        6.3.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基因表达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7.1.2 试验方法
        7.1.3 测序数据控制与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转录组数据质量控制及比对基因组
        7.2.2 高静水压处理转录组变化趋势分析
        7.2.3 高静水压处理转录组基因GO富集分析
        7.2.4 高静水压处理转录组基因KEGG富集分析
        7.2.5 高静水压处理KEGG聚类主要通路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7.3.1 讨论
        7.3.2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6)基于射频与脉冲电场的NFC苹果汁钝酶杀菌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词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加工产业现状
    1.2 苹果汁的生产加工现状
    1.3 果蔬酶促褐变
        1.3.1 酶促褐变机理
        1.3.2 PPO的结构特性
        1.3.3 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
    1.4 酶促褐变的控制
        1.4.1 加热法抑制酶促褐变
        1.4.2 气调法抑制酶促褐变
        1.4.3 调节pH法抑制酶促褐变
        1.4.4 化学法抑制酶促褐变
        1.4.5 非热加工技术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1.5 射频加工技术
        1.5.1 射频技术在食品干燥方面的应用
        1.5.2 射频技术在低水分食品杀虫方面的应用
        1.5.3 射频技术在低水分食品杀菌方面的应用
    1.6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
    1.7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7.1 立题依据
第二章 苹果中不同状态下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苹果中sPPO的提取
        2.2.3 苹果中mPPO的提取
        2.2.4 特征吸收波长的确定
        2.2.5 sPPO与mPPO的米氏常数的计算
        2.2.6 PPO酶活的测定
        2.2.7 PPO最适pH值的测定
        2.2.8 PPO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苹果PPO特定吸收波长
        2.3.2 sPPO和mPPO的催化动力学
        2.3.3 sPPO和mPPO最适pH值
        2.3.4 sPPO和mPPO的最适反应温度
    2.4 小结
第三章 射频钝化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试剂
        3.1.4 射频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射频处理
        3.2.2 射频设备极间距的设定
        3.2.3 sPPO的提取
        3.2.4 mPPO的提取
        3.2.5 PPO活性的测定
        3.2.6 苹果汁色泽的测定
        3.2.7 苹果汁pH的测定
        3.2.8 苹果汁电导率的测定
        3.2.9 苹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3.2.10 水浴热处理
        3.2.11 苹果汁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3.2.12 苹果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
        3.2.13 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判定不同处理方法果汁风味的差异
        3.2.14 苹果汁的感官评价
        3.2.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射频设备最适极间距的测定
        3.3.2 射频处理钝化苹果组织中的PPO与提取状态的PPO
        3.3.3 射频处理与水浴处理对苹果汁色泽的影响
        3.3.4 射频处理和水浴热处理对苹果汁理化性质的影响
        3.3.5 射频处理和水浴热处理对苹果汁中总酚含量的影响
        3.3.6 射频处理对苹果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3.3.7 苹果汁的感官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射频结合高压脉冲电场钝化苹果中多酚氧化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RF加热处理
        4.2.2 PEF处理
        4.2.3 PEF处理
        4.2.4 大肠杆菌计数培养基的配制
        4.2.5 微生物培养计数
        4.2.6 苹果汁中PPO酶活的测定
        4.2.7 苹果汁色泽、pH、电导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4.2.8 苹果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及果汁感官评价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PEF处理对苹果汁中PPO活性的影响
        4.3.2 RF结合PEF钝化苹果中PPO
        4.3.3 PEF对苹果汁中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4.3.4 RF结合PEF处理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苹果汁的保藏实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主要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苹果汁的制备
        5.2.2 保藏条件
        5.2.3 微生物总数的测定
        5.2.4 苹果汁pH值的测定
        5.2.5 苹果汁电导率的测定
        5.2.6 苹果汁色泽的测定
        5.2.7 苹果汁总酚的测定
        5.2.8 保藏期色泽稳定性评价
        5.2.9 苹果汁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苹果汁中微生物总数的测定
        5.3.2 苹果汁的色泽稳定性
        5.3.3 苹果汁色差的变化
        5.3.4 苹果汁pH值变化
        5.3.5 苹果汁电导率值变化
        5.3.6 苹果汁总酚的变化
        5.3.7 苹果汁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5.4 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7)高密度CO2杀菌和钝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密度CO2技术基础研究领域
    1.1 高密度CO2与食品体系的相平衡
    1.2 高密度CO2杀灭微生物营养体的效果和模型及其机制
        1.2.1 高密度CO2杀灭微生物营养体的效果与影响因素
        1.2.2 高密度CO2杀灭微生物营养体的模型
        1.2.3 高密度CO2杀灭微生物营养体的机制
    1.3 高密度CO2对微生物芽孢的杀灭效果和机制
        1.3.1 高密度CO2对微生物芽孢的杀灭效果和影响因素
        1.3.2 高密度CO2杀灭微生物芽孢的机制
    1.4 高密度CO2钝酶效果和动力学及其机制
        1.4.1 高密度CO2钝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1.4.2 高密度CO2钝酶动力学
        1.4.3 高密度CO2钝酶机制
2 高密度CO2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1 高密度CO2在液体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2 高密度CO2在固体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3 高密度CO2技术尚待解决的问题

(8)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果蔬汁加工及贮藏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PEF技术加工机理
2 HPEF技术对果蔬汁加工效果的影响因素
3 HPEF技术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3. 1 在果蔬汁杀菌中的作用
    3. 2 在果蔬汁钝酶中的作用
    3. 3 在果蔬汁提取中的作用
        3. 3. 1 可提高果蔬汁提取率
        3. 3. 2 可提高果蔬汁中营养物质的保留率
    3. 4 结合其他技术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
        3. 4. 1 HPEF集成冷冻浓缩技术
        3. 4. 2 与热处理、香芹酚和HILP技术的结合
4 HPEF技术在果蔬汁贮藏过程中的应用
    4. 1 可较好地保持果蔬汁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
    4. 2 对果蔬汁贮藏期间色泽和风味的影响
    4. 3 可延长果蔬汁货架期
5 展望

(9)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PEF处理装置
2 HPEF技术加工机理
    2.1 电崩解理论
    2.2 电穿孔理论
3 HPEF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1 钝酶延缓食品氧化变质
    3.2 对色泽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3.3 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3.4 对乙烯的影响
4 HPEF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4.1 灭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4.2 在降解残留农药中的作用
    4.3 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5 展望

四、脉冲电场中西瓜汁杀菌钝酶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双极方波连续高压脉冲电源的技术研究[D]. 王卓.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射频处理籽瓜汁的杀菌效果与工艺研究[D]. 李晓伟.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3]等离子体钝化褐变酶机制研究及在苹果汁中的应用[D]. 韩永旭.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4]脉冲电场对小麦脂肪酶的钝化效果及面筋蛋白性质的影响[D]. 赵旭东. 扬州大学, 2019(02)
  • [5]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影响及杀菌机理研究[D]. 朱金艳.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6)
  • [6]基于射频与脉冲电场的NFC苹果汁钝酶杀菌新工艺研究[D]. 田一雄. 江南大学, 2018(01)
  • [7]高密度CO2杀菌和钝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刘书成,郭明慧,刘媛,刘蒙娜,邓倩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04)
  • [8]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果蔬汁加工及贮藏中的研究进展[J]. 孙炳新,王月华,冯叙桥,徐方旭,杜玉慧,程宏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04)
  • [9]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的应用进展[J]. 冯叙桥,王月华,徐方旭.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3(04)
  • [10]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及其在果蔬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进展[J]. 崔素芬,廖芬,张娥珍,黄茂康,孙健,何全光. 食品工业科技, 2012(22)

标签:;  ;  ;  ;  ;  

脉冲电场中西瓜汁的杀菌和被动酶作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