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沈丽军[1](2020)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应用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被视为世界性的问题,且根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肥胖学生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管理而导致身体活动不足和体质下降。本文作者基于对王一民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和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研究内容与实践的学习,旨在采用体育课外问卷打卡组织大学生应用健身量等级的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健身量等级作为个人健身管理技术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选修华中师范大学时尚健身操舞课的2018级大二女学生为实验对象,并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成分、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心理问卷以及实验班每周健身量等级打卡数据进行统一的测试、统计和整理,并将所获得的数据结果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全面分析在学生体育课外进行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此来丰富健身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广泛运用,以期提高大学生和国民体质健身水平,助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关于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效果方面:实验表明“欠量级”每周打卡人数基本保持连续减少、“基准级”和3个“提高级”的每周打卡人数总体是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节假日、学习功课和气候等客观因素会引起学生健身活动量明显降低,即减少甚至放弃体育锻炼,但问卷打卡管理的约束引导和等级目标激励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显示“问卷打卡”具有“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方法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可行性。2.关于体质健康测试方面:从实验班前后800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成绩对比P<0.05,测试成绩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班,可见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效果更显着;学生身体质量指数BMI虽处于正常范围,但体脂率却高达26%以上,存在较胖风险,单以BMI标准对大学生肥胖程度的判断并不准确,对个人的健身指导意义不大;实验后两班学生的肌肉含量、脂肪含量和体脂率差异显着,P<0.05,实验班学生肌肉含量有所增加,脂肪含量和体脂率下降明显,对照班则与之相反,表明通过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有较好的效果。3.关于体育心理问卷方面:实验后,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方面的体育心理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班,每周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有效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自主锻炼和评价,完成一定的身体活动量,内心得到满足。对学生加深自身认识、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提高课堂参与性以及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和科学引导作用。4.关于实验班自我评价问卷方面: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层面、身体健康与体育参与层面、情感价值意识层面的统计结果均体现出实验班学生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表明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管理的约束引导和等级目标激励对学生身心素质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实践证明健身量等级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基于本次实验,本文提出的主要建议是:1.高校应多层面、多途径的加强学生体育思想和理论教育,营造积极的校园体育氛围,完善体育场馆设施,重视引入现代健身科技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健身锻炼。2.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智能化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从高校管理层到个人的每个环节都提出相应要求或建议,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课余体育锻炼进行督促,提高学生身体活动量,改善体质健康。3.将身体成分指标加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和反馈的体系机制,并及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客观认知,进行综合评价和科学管理,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4.建议高校体育教师进一步完善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实验,积极寻求更好策略来弥补本次问卷打卡实验未达到的效果,优化打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健身量等级纳入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制度。
张强峰[2](2019)在《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文中提出身体素养是学生长期体育锻炼后的重要结果体现,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制订与实施的主要目标,因此身体素养是《标准》制订与实施的重要导向。但作为新近兴起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身体素养的概念界定、评价体系、实施策略都等存在差异。在其制订与实施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素养,注重学生身体素养的哪些方面不得而知。越早期的运动干预,对于青少年成年后体育锻炼、意志品质的影响越大。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身体素养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拟全面、系统探究身体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探寻《标准》(小学阶段)在其历史演变与现实实施中的身体素养导向,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寄希望为《标准》促进小学阶段学生身体素养的养成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借助系统分析、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身体素养的内涵概念,哲学基础,指标体系进行重新界定,基于论文界定的身体素养,对我国《标准》(小学阶段)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探析《标准》(小学阶段)修订中存在的不足。借助教育部《标准》测试数据复核的机会,在我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南部省份各选取1个省份,每个省份10所小学,共计对30所小学的2400名3-6年级小学生,3600名1-6年级小学生家长,12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探寻《标准》(小学阶段)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身体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体现出有目的身体活动的知识,技能,理解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在各种身体活动中的由内而外的综合表现,并能维持终身体育活动参与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技术和能力;运动的动机和行为;运动的规则和策略;运动的个人和社会属性四个方面。身体素养以一元论和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培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广泛运动参与的模式,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家校社的协同机制,与运动相关的评价范式。《标准》(小学阶段)在其制订中,注重以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重点来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发展,但也存在:以外在量化指标为主线的测试机制,忽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抑制学生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和行为的养成;以终结性为主的评价体系,忽视学生发展的过程,抑制学生的运动规则和策略的发展;测试项目统一必测的发展趋势,忽视学生内在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趋于共性。《标准》(小学阶段)的实施在学生方面存在着学生参与的认知有待提高,参与的态度有待端正,参与的动机有待强化;《标准》(小学阶段)的实施在外界支持方面存在着父母与学校的协同度有待提高,学校运动场地配备有待落实,社会对于学校的支持有待量化。导致《标准》(小学阶段)制订与实施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主体与客体的错位;素质与素养的差异。《标准》(小学阶段)的当前实施应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档案应对当务之急;构建强制与自由的测评体系面对长远发展;发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功能;呼吁家庭教育的理性回归。在《标准》的未来制订上,应健全测试体系,促进学生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和行为的养成;拓展关注群体,提升《标准》实施的外环境,健全学生身体素养发展的社会属性;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学生身体素养中规则与策略意识的发展。
王勇[3](2019)在《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电子技术及娱乐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广大民众体力锻炼减少,“手机控”、“电脑控”、“游戏控”以及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给城乡居民健康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对此,为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国务院在国民体质研究工作基础上,于2012年3月建立了以北京、济南、上海、浙江、江西和新疆6个国家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首批试点,旨在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指导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健康的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2014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在总结首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在江苏,广东两省进行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第二期试点,为在全国推广建设和运行运动健身指导站,探索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做法。江苏省分又别在南京、无锡、徐州等11个市分别建立试点。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运用管理学理论及方法,对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网络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论文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别对已有的关于体质测定、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分析了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概况,对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现状、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南京市运动健身指导站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也对南京市不同年龄层人口的体质状况及面临的危险疾病进行了考察,并介绍了不同等级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类型及要求,阐述了南京市体国民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功能要求。再次,论文介绍了南京市人口及地理空间特点,并基于这些特点,对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布局方案及盈利模式分析,给出了各级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建站位置。最后,论文给出了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建设的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实施这些策略的对策措施。为市场化的网络建设机制的做出可行性研究
卫国凯[4](2017)在《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开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测试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开展现状研究结论如下:(1)存在学生对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度不高、态度不端正以及体质测试工作并没有对高职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问题。(2)体质测试管理出现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虽然每个学校都有宣传工作环节,但宣传方式过于传统,对体测工作中受重视的内容存在比较落伍、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5所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受益于“互联网+”微信移动网络平台带来的便利来进行宣传;体质测试监管中心基本都建立,但测试过程中领导小组和体测专门工作小组成员组建不合理,尤其是医务人员匮乏。(3)5所民办高职院校测试时间安排不科学,主要占用体育课堂进行集中测试;同时对测试者培训力度小、考核力度不足;测试过程中仪器操作和场地的使用规范性差。(4)数据上传人员对系统软件的掌握不熟练,没有经过专门的数据上传培训。在上传的数据过程中迫于上级部门的考核和评估压力,美化数据。(5)没有建立体测反馈机制,不能有效的将测试结果反映给学校主管部门、体育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个人。同时,没有建立体测结束后的干预机制,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更好的改观。(6)教师对学生在体测过程中作弊行为都采取措施制止,但态度不够严厉,惩罚力度小;同时存在部分老师安全意识不强和课堂管理松散,使体测存在安全隐患。(7)学生对上体育课态度不端正,变向影响体质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对测试工作顺利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李娟[5](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演进的研究》文中认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备受党和国家关注,1954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劳卫制》)引入我国,并开始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高考的恢复使我国教育体制走向了应试化,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我国学生的素质教育愈显薄弱,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且每况愈下。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了不断改革的与完善来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体育锻炼,并开始推行了五年一大测、每年一小测的体质测试制度。本文从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角度出发,对其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将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提供有益借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了历史回顾与分析,首先,将《标准》的演进按名称进行阶段划分,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段,并将三个阶段《标准》的演变要素分为:名称的变化、测试内容的变化、测试结果的变化以及相关对应政策的出台四部分;其次,对《标准》的演变要素进行整体分析,以时间为轴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标准》在不断演进的同时存在落实不佳的不均衡现象;然后,将《标准》演变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四个层面,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深入国民对体育的思想认知、体质测试的实施、相关政策的执行以及《标准》本身的合理性四个层面对《标准》落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反观《标准》的演进,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标准》演进的研究得出结论:第一,《标准》备受国家重视,各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支持:第二,《标准》的演进不断与时俱进,优化了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第三,《标准》的演进与《标准》的落实情况不相协调;第四,《标准》的演进受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及学生体质发展的制约。
和振东[6](2016)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贯彻与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国家教育部与体育总局于2002年第一次推出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后在2007年正式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文称为旧版《健康标准》,并于2014年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下文称为新版《健康标准》,该《健康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在学校通过《健康标准》的具体测试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活动在学校层面的开展。这对学校工作开展的评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衡量各地教育的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健康标准》测试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使得学生在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的情况下有目的地锻炼身体,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发展实施的必要的一环,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有力手段。《健康标准》测试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常规流程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健康标准》测试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进行积极身体锻炼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高校众多,对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健康标准》测试效果的调查研究,可以较全面的反映我省乃至全国高校《健康标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健康标准》体质测试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访谈以及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石家庄普通本科院校近几年新旧版本《健康标准》的测试情况和实际执行程度、测试仪器的使用、测试人员的培训以及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等方面进行客观的、理性的分析,通过对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将会大力提升《健康标准》测试效果,引领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步入快车道,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当前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健康标准》的测试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2、大学生对新版《健康标准》测试的认知度很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日常练习,导致测试评价结果较差。3、有关《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培训不到位,参测人员不能完全掌握测试方法与器材的使用,导致测试过程容易出现错误。4、《健康标准》测试在时间安排和所需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欠缺,对测试效果有一定影响。5、新版《健康标准》的部分测试项目与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设想:1、在国家层面,设立颁发新版《健康标准》测试等级证书,其效能等同于学生在校取得的各种资质证书,成为学生评优、评奖、求职等重要的条件。2、打造完善的程序化制度体系,促进新版《健康标准》测试在普通本科院校的顺利进行。3、合理调配时间、场地与测试仪器,试行错峰测试。4、尝试完善《健康标准》项目内容,以期达到更全面客观反应学生《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结果。5、为三、四年级增设《健康标准》指导课程,是提高三、四年级健康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6、实现《健康标准》测试的信息互联。在学校现有网络终端中加入《健康标准》测试模块和手机APP软件,建立《健康标准》测试大数据云平台,实现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健康标准》的数据采集,成绩分析,了解健康状况评价,生成运动处方,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身边的健康顾问。
李一鸣[7](2016)在《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对普通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体育保健知识和运动干预相结合的方案,观察受试者在实验前后的各项体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这种结合方案对受试者在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为促进普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90位沈阳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为实验对象,将选定的成员分为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组、单一运动干预组和无任何干预组,其中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组设为实验组,单一运动干预组设为对照组1,无任何干预组为设为对照组2,对三组对象进行12周的实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的各项体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的变化:实验前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的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明显提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2.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变化:实验前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的积极态度明显增加,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3.身体形态的变化:实验前后对照组2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1和实验组女生的体重和BMI指数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1男生的体重和BMI指数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男生的体重和BMI指数有非常显着性差异。4.身体机能的变化:实验前后对照组2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1和实验组的女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男生的肺活量有显着性差异,肺活量体重指数都有非常显着性差异。5.身体素质的变化:实验前后对照组2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1和实验组的男女生的握力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女生800米和男生的1000米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立定跳远和50米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一)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方案分别与单一运动干预方案和无干预方案相比,更能增长受试者的体育保健知识并调动受试者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二)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方案和单一运动干预方案均有效促进了受试者的体质,但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的效果没有优于单一运动干预的效果。原因可能是保健知识干预与运动干预同步进行,理论的指导虽然能使受试者更了解科学锻炼的方法,但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方案和单一运动干预方案在身体形态方面均有效降低了受试者的体重和BMI指数;在身体机能方面均提高了受试者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在身体素质方面均提高了受试者的速度、力量、柔韧和耐力素质,其中柔韧和耐力素质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
林晓平[8](2016)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其中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令人更为堪忧,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和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大部分为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实践研究较少,本文将以本人所在院校——福州英华职业学院近3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数据来分析当前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以及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具体将以学院13年、14年、15年所有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3年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为研究的理论数据,以14级本人所教班级的211名学生作为研究的实验对象展开研究。分别分析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800米/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的现状,其中引体向上(男)和仰卧起坐(女)将作为重点的研究项目,会通过实验研究来分析训练前后学生体测成绩的变化情况,并且分析影响因素和找寻提高测试成绩的方法。研究的结果:肥胖和超重呈加重趋势,肺活量总体水平不高,女生的立定跳远水平较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坐位体前屈女生要好于男生但是总体水平也并不突出,女生的仰卧起坐及格达到80%以上在及格率方面较好,男生引体向上水平非常的薄弱,通过问卷了解到学生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比较少没有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且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强度不高。研究的结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了学生的锻炼习惯、练习周期强度、兴趣程度、体育课程改革、课外体育、体育场地、校园体育文化等,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已经才能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实验对照法。
李品仙[9](2014)在《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为突破口,以管理机制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三大机制为理论依据,提出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的对策以及建议,旨在提高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工作水平.
库艳萍[10](2014)在《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在不断地提高,独立学院得到国家教育部的批准以后,在普通高校的协助下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得到了推动,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这些迅速发展的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相对比较灵活,但是由于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办学经验较为不足,教学体系还不够健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单指个人,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更加关系到我国的建设与未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学体育在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是: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大学生以及全民的身体素质,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要求。现以郑州市的独立学院作为调查对象,并就郑州市独立学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以及存在的差异,为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规化大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指出了《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标准》的作用,探讨了郑州市独立学院实施体质测试的意义,通过对郑州市独立学院实施《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标准》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查,剖析了郑州市独立学院在进行体质测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些科学性的意见和建议,目的是为郑州市独立学院更好地实施《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从对郑州市独立学院实施《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标准》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测试过程中各方面的器材设备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建校规模小的独立学院,财政支撑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学校直接采用手动测试,资金不足,场地器材较少;参加测试的人员主要是体育教师,测试经验有限,有的教师参加过培训,有的教师则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测试人员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在实施测试的过程中,医疗安全工作没有完全到位;测试的时间主要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并采用流水线形式;测试仪器不能及时到位、测试人员短缺、场地不足、测试资金短缺、测试工作比较繁琐、意识观念不够重视等原因是影响测试教师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应用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健康中国政策依据 |
1.1.2 现代健康理论依据 |
1.1.3 管理缺乏现实依据 |
1.1.4 教科基金项目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课外体育锻炼 |
2.1.2 日本运动指南下的健身量 |
2.1.3 问卷打卡 |
2.2 “打卡”在高校的应用研究 |
2.3 健身运动量的研究 |
2.4 国内外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研究 |
2.5 文献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对比分析法 |
3.2.6 专家访谈法 |
4 实验设计 |
4.1 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 |
4.1.1 健身量等级的产生背景 |
4.1.2 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的目标 |
4.1.3 健身量等级的内容 |
4.1.4 健身量等级操作方法 |
4.1.5 健身量等级打卡流程 |
4.2 实验目的与假设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假设 |
4.3 实验时间及地点 |
4.4 实验总体与对象 |
4.5 实验条件控制 |
4.6 实验过程 |
4.6.1 实验思路及流程图 |
4.6.2 课堂教学进度安排及教学设计 |
4.6.3 实验前后测试项目及方法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 |
5.1.1 实验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
5.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5.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5.2.1 实验班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结果对比分析 |
5.2.2 实验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2.3 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2.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2.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对比分析 |
5.3 实验班体育学习自我评价问卷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实验班自我评价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
附录2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评价量表 |
附录3 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评价量表 |
附录4 实验班体育学习自我评价量表 |
附录5 3代谢当量以上的身体活动举例 |
附录6 大学生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内容 |
致谢 |
(2)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已有的界定 |
二、本文对于身体素养的界定 |
三、体适能测评的界定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一、关于身体素养概念的研究 |
二、关于身体素养评价内容的研究 |
三、关于身体素养评价方式的研究 |
四、关于我国《标准》的研究 |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六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过程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过程 |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一章 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制订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历史 |
一、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逻辑起源 |
二、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的现状 |
一、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与国家教育政策 |
二、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与学生全面发展 |
三、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 |
第二章 身体素养的国际关注与全球共识 |
第一节 身体素养的国际关注 |
一、发达国家对于身体素养的关注 |
二、发展中国家对于身体素养的关注 |
三、身体素养国际关注的小结 |
第二节 身体素养的全球共识 |
一、身体素养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前提 |
二、身体素养是积极生活方式的催化剂 |
三、身体素养是优异文化成绩的推动力 |
第三章 主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美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日本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俄罗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主要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研究现状的小结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身体素养实现的哲学基础 |
一、一元论的哲学基础 |
二、身体素养的现象学基础 |
第二节 身体素养培育的主要途径 |
一、广泛运动参与的模式 |
二、过程性的评价体系 |
三、家校社的协同机制 |
四、与运动相关的评价范式 |
第三节 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小学阶段)的贡献 |
一、以促进学生身体活动的积极参与为重点 |
二、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中心 |
第四节 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小学阶段)制订的不足 |
一、以外在量化指标为主线的测试机制,忽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 |
二、以终结性为主的评价体系,学生发展的过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
三、测试项目的统一必测的发展趋势,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体现 |
第五节 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小学阶段)实施的问题 |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
二、外界支持方面的问题 |
第六节 《标准》(小学阶段)制订与实施问题的原因探析 |
一、理想与现实的偏差 |
二、主体与客体的错位 |
三、素质与素养的差异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改进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身体素养的内涵 |
二、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制订与实施的问题 |
三、身体素养导向下《标准》制订与实施问题的原因 |
第二节 改进建议 |
一、《标准》(小学阶段)的当前实施 |
二、《标准》的未来修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问卷 |
附件二 访谈题纲 |
附件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后记 |
(3)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体质测定研究 |
1.2.2 运动健身指导站研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现状分析 |
2.1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现状 |
2.2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及运动健身指导站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第三章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功能分析 |
3.1 南京市不同年龄层人口的体质状况 |
3.2 南京市不同年龄层人口面临的危险疾病 |
3.3 国家国民体质测定的运动健身指导站类型及要求 |
3.3.1 国家级“指导站” |
3.3.2 省级“指导站” |
3.3.3 市级“指导站” |
3.4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功能要求 |
3.4.1 国家级“指导站” |
3.4.2 省级“指导站” |
3.4.3 市级“指导站” |
第四章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布局方案与盈利模式分析 |
4.1 南京市人口及地理空间特点 |
4.1.1 南京市人口特点 |
4.1.2 南京市地理空间特点 |
4.2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的空间安排 |
4.3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盈利模式分析 |
第五章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
5.1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建设的实施策略 |
5.2 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的对策措施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4)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开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山西省民办高职大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程度分析 |
3.2 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现状分析 |
3.3 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规范性分析 |
3.4 体育课对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质健康测试开展的影响分析 |
3.5 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质健康测试的改进对策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演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每况愈下 |
1.1.2 我国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发展历程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国内研究 |
2.2 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国外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阶段(1978—2001年) |
4.1.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名称变化 |
4.1.2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价内容变化 |
4.1.3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
4.1.4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相关对应政策 |
4.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段(2002—2006年) |
4.2.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名称变化 |
4.2.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内容变化 |
4.2.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
4.2.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对应政策 |
4.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段(2007—2016年) |
4.3.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名称变化 |
4.3.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内容变化 |
4.3.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
4.3.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对应政策 |
4.4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进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
4.4.1 《标准》指导思想的时代性 |
4.4.2 《标准》制定的科学性 |
4.4.3 《标准》评价内容的完善性 |
4.4.4 《标准》体质测试的规范性 |
4.4.5 《标准》相关对应政策的高关注 |
4.4.6 《标准》落实的低效性 |
4.5 对《标准》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4.5.1 国家政策路线的引导 |
4.5.2 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 |
4.5.3 教育改革的推动 |
4.5.4 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必然选择 |
4.6 对《标准》落实的影响因素分析 |
4.6.1 社会、家庭及学校对体育的思想认知不够 |
4.6.2 《标准》体质测试结果反馈的滞后性与差异性 |
4.6.3 相关政策执行欠缺 |
4.6.4 《标准》本身的合理性有待商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美国的研究 |
1.1.2 俄罗斯的研究 |
1.1.3 日本的研究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状的研究 |
1.2.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结果的研究 |
1.2.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概述 |
1.2.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旧版本的对比分析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对比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目的认知和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
3.1.1 对《健康标准》测试目的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
3.1.2 对《健康标准》测试态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
3.2.1 实施新旧版本《健康标准》测试的评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
3.2.2 实施新旧版本《健康标准》单项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过程的调查与分析 |
3.3.1 培训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
3.3.2 测试时间安排的调查与分析 |
3.3.3 测试前后学生参加锻炼积极性的调查与分析 |
3.3.4 设立专职机构的调查与分析 |
3.3.5 测试数据处理的调查与分析 |
3.3.6 评定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的调查与分析 |
3.3.7 测试评定结果反馈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3.8 学生建议的调查分析 |
3.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4.1 对《健康标准》测试目的认知不够 |
3.4.2 《健康标准》测试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 |
3.4.3 对《健康标准》测试过程的了解不够深入 |
3.4.4 《健康标准》测试评定的结果不容乐观 |
3.5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发展的设想 |
3.5.1 提高《健康标准》测试目的的认知程度的设想 |
3.5.2 完善《健康标准》测试内容的设想 |
3.5.3 改进《健康标准》测试过程的设想 |
3.5.4 提高《健康标准》测试评定结果的设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清单 |
(7)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对普通大学生体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 |
第一章 选题依据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选题的目的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体育保健学 |
(二)运动干预 |
(三)体质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关于体育保健课的研究 |
(二)国内外关于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的体质影响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数理统计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研究结果 |
(一)实验前后普通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变化 |
(二)实验前后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变化 |
(三)实验前后普通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 |
(四)实验前后普通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变化 |
(五)实验前后普通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 |
二、讨论与分析 |
(一)干预方案对普通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
(二)干预方案对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
(三)干预方案对普通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
(四)干预方案对普通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
(五)干预方案对普通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8)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质健康概念的研究 |
2.2 国内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
2.3 国外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测试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对照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学生体质健康成绩总评 |
4.2 身高体重指数与肺活量现状分析 |
4.3 立定跳远的现状与分析 |
4.4 坐位体前屈的现状与分析 |
4.5 仰卧起坐测试结果与分析 |
4.6 引体向上现状与分析 |
4.7 提升对策研究 |
4.7.1 提升测试成绩的实验研究 |
4.7.2 测试环境的影响 |
4.7.3 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培养对提高测试成绩的影响 |
4.7.4 课余体育与运动量规划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
4.7.5 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的运动兴趣 |
4.7.6 场地器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
5.2.2 教育部门应重视对体育课程的改革 |
5.2.3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
5.2.4 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规范多元化 |
5.2.5 体育文化的传播 |
5.2.6 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
2.1 引起部分学生的重视, 但力度不够 |
2.2 教师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测试中工作积极性低 |
2.3 测试中所用器材的损耗和破坏现象严重 |
2.4 测试过程混乱, 测试结果准确性不高 |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理论性对策 |
3.1 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有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
3.2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中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
3.3 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中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 |
3.3.1 对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的约束机制 |
3.3.2 对教师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的约束机制 |
3.3.3 对器材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的约束机制 |
4 小结 |
(10)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3.1 国外研究评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
3.1.1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 |
3.1.2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过程中测试人员的调查分析 |
3.1.3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过程中测试人员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 |
3.1.4 测试教师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程度 |
3.1.5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时间 |
3.1.6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方式 |
3.1.7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的安全保障 |
3.2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监管力度的调查分析 |
3.2.1 管理者对测试过程的监督管理情况 |
3.2.2 管理者对测试过程作弊处罚情况 |
3.3 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认知程度的分析 |
3.3.1 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的认识 |
3.3.2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意义的认识 |
3.3.3 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态度 |
3.3.4 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目的的认识 |
3.4 各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仪器配置与场地设施情况 |
3.5 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影响因素的分析 |
3.5.1 教师认为影响测试的原因 |
3.5.2 郑州市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方面 |
3.5.3 郑州市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场地小、测试时间长 |
3.5.4 郑州市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多、组织测试难 |
3.5.5 郑州市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多、输入难 |
3.6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发展的对策研究 |
3.6.1 加大资金投入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创设良好的测试环境 |
3.6.2 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
3.6.3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加强体育锻炼的指导 |
3.6.4 学校要牢固树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目的 |
3.6.5 加大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宣传力度 |
3.6.6 提高学生对测试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正确对待测试任务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应用健身量等级问卷打卡的实验研究[D]. 沈丽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D]. 张强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3]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建设研究[D]. 王勇. 东南大学, 2019(06)
- [4]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开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 卫国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3)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演进的研究[D]. 李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石家庄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质测试调查研究[D]. 和振东.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4)
- [7]体育保健知识结合运动干预对普通大学生体质的影响[D]. 李一鸣. 沈阳师范大学, 2016(09)
- [8]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例[D]. 林晓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9]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研究[J]. 李品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0)
- [10]郑州市独立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调查分析[D]. 库艳萍. 河南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论文; 健康标准论文; 体质测试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