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豆静[1](2021)在《气雾培对苹果砧木生根及生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前苹果栽培的苗木都是利用砧木嫁接而成。砧木作为嫁接果树的基础,对苹果栽培品种的适应性、优良性状保持有重要影响。目前砧木的培育以实生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为主,气雾培技术是人类对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进行的模拟和改善,利用智能技术去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营养需求。本文以八棱海棠和M9-T33T砧木为试验材料,研究苹果砧木适宜气雾培的技术参数。(1)苹果砧木嫩枝在气雾培条件下原叶片存在褐化现象。八棱海棠和M9-T337砧木嫩枝的原叶片褐化存在差异。气雾培2-6d八棱海棠比M9-T337砧木的原叶片褐化程度低,但在6-10d八棱海棠比M9-T337砧木原叶片褐化程度高。用不同种类激素和营养液做处理,扦插2-12d期间清水对照比处理间的原叶片褐化程度轻,处理间原叶片褐化程度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喷雾间隔时间,以喷雾30s间隔时间为30min的砧木原叶片褐化最轻。各处理14d后,褐变程度均达到最大值(褐变指数0.83),砧木原叶片均凋落,但不影响后期砧木愈伤组织的产生和新叶的萌发。(2)在气雾培条件下苹果砧木基部剪口存在污染现象,经检测砧木基部剪口污染主要是由腐皮镰孢霉菌和腐皮镰刀菌引起。试验结果表明形成愈伤组织前加入营养液和激素都会加快基部剪口污染,但每次更换营养液后,各处理的砧木基部剪口污染都会降低,清水对照基部剪口污染最轻。M9-T337嫩枝扦插基部剪口污染低于八棱海棠嫩枝扦插;喷雾30s间隔30min处理的M9-T337砧木基部剪口污染低于间隔50min;M9-T337砧木嫩枝扦插基部剪口污染低于休眠枝。(3)比较八棱海棠和M9-T337砧木的插穗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愈伤组织形成率。M9-T337砧木嫩枝比八棱海棠高13.33%;M9-T337砧木嫩枝不同激素处理下,0.1mg/L IBA>0.1mg/L NAA>清水;M9-T337砧木嫩枝不同营养液处理,1/4霍格兰=1/4WPM>清水,但愈伤组织形成指数1/4霍格兰>1/4WPM;M9-T337砧木嫩枝不同喷雾间隔时间处理下,喷雾30s间隔50min比间隔30min的高66.67%;M9-T337砧木嫩枝比休眠枝高66.67%。(4)比较八棱海棠和M9-T337的插穗在不同种类激素、不同种类营养液、不同间隔喷雾时间的处理下的平均根数、平均根长、生根率和生根指数。M9-T337比八棱海棠砧木扦插的平均根数多51.22%,平均根长长55.26%,生根率高35.59%,生根指数高51.10%。M9-T337砧木嫩枝不同激素处理下,0.1mg/L IBA扦插的M9-T337砧木的平均根数最多、平均根长最长、生根率最高、生根指数最高,分别为6.8个、6.2cm、79%、3.65。M9-T337砧木嫩枝不同营养液处理下,1/4霍格兰营养液扦插的M9-T337砧木的平均根数、平均根长、生根率、生根指数最高,分别为6.2个、5.9cm、78%、3.42。M9-T337砧木嫩枝不同间隔时间处理下,喷雾30s间隔50min比间隔30min的平均根数多21.57%,平均根长长22.92%,生根率高31.14%,生根指数高23.38%。M9-T337砧木嫩枝扦插的平均根数、平均根长、生根率和生根指数均大于休眠枝。(5)气雾培条件下,比较八棱海棠和M9-T337的插穗在不同种类激素、不同种类营养液、不同间隔喷雾时间的处理下萌芽率、新叶数、生长量和成活率。扦插62d后,M9-T337比八棱海棠砧木嫩枝的萌芽率高43.10%,新叶数多22.91%,生长量高12.5%,死亡率低30.13%。M9-T337砧木嫩枝不同激素处理下,0.1mg/L IBA扦插的M9-T337砧木新叶数最多、生长量最大和死亡率最低,分别为5.8个、57.2mm、20%。M9-T337砧木嫩枝不同营养液处理下,1/4霍格兰的萌芽率最高、新叶数最多、生长量最大和死亡率最低,分别为86%、5.9个、54.8mm、21.67%。M9-T337砧木嫩枝不同喷雾间隔时间处理下,喷雾30s间隔50min的M9-T337砧木萌芽率高、新叶数多、生长量大,死亡率低。M9-T337砧木嫩枝比硬枝的萌芽率高、新叶数多、生长量大,死亡率低。试验结果表明,M9-T337的砧木嫩枝气雾培下,愈伤组织形成前采用清水,喷雾30s间隔30min进行培育14d最好;愈伤组织形成后采用0.1mg/L IBA、用1/4霍格兰营养液,进行喷雾30s间隔50min进行扦插萌芽、生根最佳。
豆静,封明军,雷富臣,王新建,金强,王江波[2](2021)在《气雾培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气雾培是把植物根系完全置于由营养液形成的弥雾环境中生长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本文重点对国内外气雾培的发展现状,气雾培装置、营养液、控制系统的研发应用,气雾培在植物栽培中的研究应用,气雾培的优势、不足之处和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徐志刚,王笑笑,陈松,甘立军[3](2018)在《马铃薯脱毒种薯植物工厂繁育的营养液类型与浓度优化调控》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基于植物工厂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中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缺乏合理指导的问题,该文以马铃薯脱毒组培植株为试验材料,在LED植物工厂中,分别针对苗期、块茎形成与膨大期及成熟期设置了营养液不同类型和浓度组合管理的3个全生育期栽培试验,探究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对植株生长和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霍格兰(H)营养液处理的苗期叶面积显着高于MX营养液(MX)和日本园试(J)营养液处理,H营养液对马铃薯脱毒植株的苗期生长更具优势;MX处理的单株薯数、单株有效薯数及结薯数大于3粒的植株比率分别为3.2粒、2.8粒和83.33%,均高于J和H营养液处理。在块茎形成与膨大期,0.8倍浓度的MX营养液(0.8MX)引起植株纤细徒长,1.2MX抑制株高伸长,1.0MX对植株形态发育有利。在成熟期,0.8MX+MX+0.6MX(B)组合处理的单株薯数、单株有效薯数、单株薯质量、单株有效薯质量及结薯数大于3粒的植株比率分别为4.0粒、3.5粒、23.66 g、23.18 g和100%,显着高于0.8MX+0.8MX+0.8MX(A)和0.8MX+1.2MX+0.6MX(C)组合。0.6MX处理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地上部干样质量、叶面积、种薯质量均高于0.7MX处理,表明成熟期0.6MX处理对种薯产量形成有利;H+MX+0.6MX(D)组合处理的单株薯质量和单株有效薯质量均为29.78 g,显着高于0.8MX+MX+0.6MX(E)和0.8MX+MX+0.7MX(F)组合。综合考虑植物工厂对营养液管理调控的便捷性、操作管理的可靠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求,H+MX+0.6MX的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对LED植物工厂中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更具优势。
刘素娟[4](2018)在《新型聚焦超声雾培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土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瓜果蔬菜等这些需求量比较大的农产品的栽培中。无土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模拟创造出植物根系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用来代替天然的土壤环境,这一特点使农业生产不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让农业生产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雾培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种,植物根系悬挂在培养箱内,将营养液雾化,植物根系从雾化空间吸取水和养分,是现阶段无土栽培技术最先进并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雾培能够解决基质培的消毒、添加、更换等缺点,还能够改善水培植物根系因缺氧而腐烂的情况。目前,现有的雾化栽培都是将营养液雾化在培养箱内并没有直接喷向植物根系,这样会造成植物根系“外湿内干”的现象,因此本文设计了新型的超声雾化器,将营养液雾化并聚集,精准喷射到植物根系。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超声雾化器结构设计。设计了两种超声雾化器: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和圆盘超声雾化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两种超声雾化器的尺寸参数;其次,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声雾化器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雾化器的谐振频率和振型;最后,采用PV70A阻抗分析仪和MTI-2100光纤位移传感器对两种雾化器进行了阻抗测试和振幅测试,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是有由纵振驱动球面做弯曲振动,圆盘超声雾化器是由纵振驱动圆盘做弯曲振动。(2)超声雾化器性能分析。建立了两种超声雾化器的声场数学模型,仿真获得了超声雾化器的声场分布。对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和圆盘超声雾化器进行了雾化量测试,获得了两种超声雾化器的最大雾化量值。(3)超声雾培实验研究。搭建聚焦超声雾培系统实验平台,分别采用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和圆盘超声雾化器对生菜进行雾化栽培试验,研究了两种雾化方式对生菜根系的影响,通过湿度检测和根系增重的变化情况,确定适合植物根系进行雾培的雾化方式,对超声聚焦雾化的雾化量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球壳雾化是适合植物根系进行聚焦雾培的雾化方式,且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的最佳雾化量为0.8ml/s。
郝智勇[5](2017)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关键环节,其影响后代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微型薯生产有4种方法,即土栽培、雾培法、试管法、无土基质栽培。其中雾培法和无土基质栽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介绍其使用方法及其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高龙梅,杨小丽,胡振兴,张玲,李薇,贾荟芹[6](2015)在《脱毒马铃薯雾化栽培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马铃薯雾化栽培是目前国内比较新型的快速繁育微型薯的一种方法,与原来的基质栽培相比具有生产技术自动化高、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的优势,因此近年来被广泛使用。该文阐述了马铃薯的雾化栽培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何忠,何虎翼,何新民,李丽淑,王晖,何海旺,唐洲萍,谭冠宁[7](2013)在《冬作区马铃薯雾培法生产脱毒微型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采用不同配方营养液和不同苗龄脱毒苗对雾培法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3/4MS配方的植株生长中等,合格薯率最高,烂薯率最低,单株结薯数与MS配方接近。随着苗龄的增加,烂薯率增加,植株高度、单株结薯数和合格薯率则相应减少,15 d苗龄的植株最高,单株结薯数最多,合格薯率最高,烂薯率最低。雾培法生产微型薯比基质培养开花晚2 d,大薯率增加0.1%。
李继嫚[8](2013)在《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不同阶段营养液的配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气雾培技术是将植物根系悬空裸露于气雾培栽培设施中,雾化喷头将水气喷到植物根系上,来满足植物根系对水肥以及养分需求的一种栽培方式。它有效的摆脱了传统土壤栽培的弊端,充分的解决了根际气体环境,使植物根系供氧充足,高效的利用了养分与水分。气雾培这种新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用于植物工厂化生产,在庭院观光农业和航天生存系统方面也有所研究,是未来农业无土栽培的主要发展趋势。营养液配方的选择是使气雾培植物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采用气雾培技术可以充分的解决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存在的重茬障碍、病害严重、生长周期长等问题。传统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组成成分中硝态氮含量比较高,不仅生产成本过高,而且效果不是很理想,管理上难度也较大,严重影响气雾培植物的营养品质。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本文以春薯4号为试验材料,对气雾培马铃薯生长初期和生长后期进行营养液配方的优化,定期对马铃薯植株进行指标检测,通过检测结果的比较获得最优的营养液配方;同时在高温弱光、低温弱光环境下,对不同配方培养的气雾培马铃薯植株进行生理指标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借此评价营养液的优劣。经试验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生长初期气雾培马铃薯试验研究表明:生长发育指标表现组间差异显着,配方三马铃薯植株长势显着高于其他配方,光合色素组间差异不显着,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组间差异显着,根系活力表现组间差异极显着,生长初期马铃薯各生理指标均显示配方三优于其他配方,各种指标与原配方相比均有显着性提高,配方三营养液中氮磷钾含量为1:0.26:1.49。(2)气雾培马铃薯生长后期不同营养液培养的马铃薯各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配方四的株高、茎长、叶片面积要显着高于其他配方,配方三的茎粗高于其他配方;配方一的根系生长状态、结薯性能、开花特性显着高于其他配方;光合色素测定结果表明组间差异不显着;以下指标呈单峰变化,配方四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率最高为10.39%,下降率为66.67%;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率为6.45%,下降率为26.87%;配方一的根系活力升高率为8.44%,下降率为19.26%,是升高率最高,下降率最低的配方,对于本试验来说,生长后期根系活力直接影响马铃薯结薯性能,因此配方一的结薯性能最优;配方四根系活力低于原配方,配方三培养的马铃薯根系活力最弱,对试验最不利;从整体看来配方一效果较优,配方一营养液中氮磷钾含量为1:0.32:1.29。(3)通过高温弱光、低温弱光环境栽培试验表明马铃薯种薯植株生长初期抗性能力最优的配方是配方三,其中氮磷钾比为1:0.26:1.49。(4)马铃薯生长后期抗高温弱光、低温弱光环境能力最优的配方是配方一,其中氮磷钾比为1:0.32:1.29。
刘晶[9](2013)在《基于超声雾化自动喷雾栽培实验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无土栽培技术及超声波雾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喷雾栽培技术已经成为无土栽培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可以促使植物的快速生长,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同时为植物根系观测的研究带来了一种形象直观、快速有效的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喷雾栽培装置,更有效的分析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中的各种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有助于对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也进一步使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在无土栽培方式中,喷雾栽培通过其雾化的营养液小雾滴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是解决根系水气矛盾的一种最佳的栽培形式,这是它得以成功的生理基础,此栽培方式中植物根系悬挂生长在密闭、不透光的栽培箱内,雾状的营养液可以同时满足植物根系对水分、养分和氧气的需要。与此同时,喷雾栽培易于自动化控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目前,喷雾栽培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应用于喷雾栽培的装置不多而且还不完善,自动化控制水平也不高,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竹林地下根茎固土力学作用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31060118),通过对植物根系生长特性的研究,结合喷雾栽培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超声波雾化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超声雾化的自动喷雾栽培实验装置,既可以自动调节适宜植物根系生长的温湿度,又便于对植物根系进行观测,进而对植物根系的模拟仿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喷雾栽培的相关内容,研究现状,以及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喷雾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瓶颈等,从而得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侧重点以及研究意义。2.通过对现有喷雾栽培装置的研究,针对这些装置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自动喷雾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系统、营养液供给与调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分别对这三个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明确各个系统的具体工作。3.通过对压力式雾化和机械高速旋转雾化的分析,发现这两种雾化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超声波雾化器来进行雾化,提高雾化效果。4.通过对植物根系生长特性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遮光装置,此装置位于栽培箱的外壁,选择不同的遮光材料,则有不同的固定方式,遮光装置不仅可以为植物根系提供密闭且适宜的生长环境,还方便对植物根系进行观测。5.由于温度对植物根系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了一种加热装置,是通过加热丝在PU管和三通管连接成的骨架上单股缠绕而成的,用于适当提高温度以适应植物根系的生长。6.对装置的各项性能做相关测试,选取生菜为实验对象,同时在相同外界条件下与压力式喷雾栽培、水培栽培的生菜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本论文设计的喷雾栽培装置,不仅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和充足的养分,同时还可以直观观测植物根系,解决了传统喷雾栽培装置出现的瓶颈问题,有一定范围的通用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徐华超,邹曾硕,严欣,刘国凤,田敏[10](2012)在《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生产栽培法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采用试管苗在蛭石(基质)中假植8周后剪尖苗上雾培与试管苗直接上雾培2种不同的栽培方法,对马铃薯脱毒苗的根、茎、叶生长情况及后期产量,定期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试管苗直接上雾培的叶、株高生长势方面和剪尖苗上雾培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试管苗直接上雾培比剪尖苗上雾培提前45 d生根,提早78 d左右产生匍匐茎,结薯数量较剪尖苗高27.17%,产量相对较高。试验的成功减少了原雾培生产中一个生产环节(假植),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雾培(无基质)栽培技术,可推进雾培工厂化生产的普及。
二、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气雾培对苹果砧木生根及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砧木品种研究 |
1.2.2 气雾培技术研究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气雾培下砧木原叶片褐化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设计 |
2.3 指标测定 |
2.4 结果分析 |
2.4.1 M9-T337 和八棱海棠砧木气雾培扦插的原叶片褐化差异 |
2.4.2 不同激素处理气雾培M9-T337 砧木扦插的原叶片褐化差异 |
2.4.3 不同营养液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的原叶片褐化差异 |
2.4.4 不同喷雾间隔时间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的原叶片褐化差异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气雾培下砧木基部剪口污染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2 试验设计 |
3.3 指标测定 |
3.4 结果分析 |
3.4.1 M9-T337 和八棱海棠砧木气雾培基部剪口污染的对比 |
3.4.2 不同激素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基部剪口的污染差异 |
3.4.3 不同营养液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基部剪口的污染差异 |
3.4.4 不同喷雾间隔时间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基部剪口的污染差异.. |
3.4.5 砧木M9-T337 嫩枝和休眠枝气雾培扦插基部剪口的污染差异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气雾培下砧木形成愈伤组织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2 试验设计 |
4.3 指标测定 |
4.4 结果分析 |
4.4.1 M9-T337 和八棱海棠砧木气雾培扦插形成愈伤组织的差异 |
4.4.2 不同激素处理M9-T337 砧木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4.4.3 不同营养液处理M9-T337 砧木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4.4.4 不同喷雾间隔时间处理M9-T337 砧木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4.4.5 砧木M9-T337 嫩枝和休眠枝气雾培扦插形成愈伤组织的差异 |
4.5 讨论 |
第5章 气雾培下砧木生根的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5.2 试验设计 |
5.3 指标测定 |
5.4 结果分析 |
5.4.1 M9-T337 和八棱海棠砧木气雾培扦插的生根对比 |
5.4.2 不同激素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的生根影响 |
5.4.3 不同营养液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的生根影响 |
5.4.4 不同喷雾间隔时间处理M9-T337 砧木气雾培扦插的生根的影响 |
5.4.5 砧木M9-T337 嫩枝和休眠枝气雾培扦插的生根差异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气雾培下砧木生长状况的研究 |
6.1 试验材料 |
6.1.1 材料与试剂 |
6.1.2 主要仪器设备 |
6.2 试验设计 |
6.3 指标测定 |
6.4 结果分析 |
6.4.1 M9-T337 和八棱海棠砧木气雾培扦插的生长状况差异 |
6.4.2 不同激素处理M9-T337 砧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
6.4.3 不同营养液处理M9-T337 砧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
6.4.4 不同喷雾间隔时间对M9-T337 砧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
6.4.5 砧木M9-T337 嫩枝和休眠枝气雾培扦插的生长状况差异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种自循环雾培装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2)气雾培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
2 栽培系统的研发应用 |
2.1 栽培设施系统 |
2.2 喷雾系统和营养液循环系统 |
2.3 自动控制系统 |
3 气雾培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 |
3.1 在根茎类植物上的应用 |
3.2 在叶菜类、瓜果类植物上的研究应用 |
3.3 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
3.4 在花卉类植物上的应用 |
3.5 在木本类植物上的应用 |
4 气雾培的优势 |
5 不足之处及改进空间 |
6 展望 |
(4)新型聚焦超声雾培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雾培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超声雾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球壳聚焦超声雾化系统研究 |
2.1 引言 |
2.2 聚焦超声雾培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2.2.1 超声雾化技术研究 |
2.2.2 聚焦超声技术 |
2.3 雾化器各部分材料 |
2.4 球面弯曲聚焦超声雾化器 |
2.4.1 半波长超声换能器的理论设计 |
2.4.2 四分之一波长变幅杆的理论设计 |
2.5 球壳超声聚焦器的有限元分析以及装配 |
2.5.1 聚焦球壳超声雾化器有限元分析 |
2.5.2 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的装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聚焦超声雾化器的特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的特性研究 |
3.2.1 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阻抗测试 |
3.2.2 球壳聚焦超声雾化器球面振动特性研究 |
3.2.3 球壳弯曲振动的声场特性研究 |
3.3 圆盘超声雾化器特性研究 |
3.3.1 圆盘超声雾化器的阻抗测试 |
3.3.2 圆盘超声雾化器端面振动特性研究 |
3.3.3 圆盘弯曲振动的声场特性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焦超声雾化栽培实验 |
4.1 引言 |
4.2 聚焦超声雾培系统的组成 |
4.3 实验对象及装置 |
4.4 实验方法及过程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雾培法 |
1.1 雾培法简介 |
1.2 雾培法应用效果 |
1.3 雾培营养液 |
1.4 采收与贮藏 |
2 无土基质栽培 |
2.1 无土基质栽培简介 |
2.2 无土基质栽培应用效果 |
2.3 基质栽培营养液 |
2.4 采收与贮藏 |
(7)冬作区马铃薯雾培法生产脱毒微型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基质培养 |
1.2.2 雾培 |
1.3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马铃薯脱毒苗雾培生产的影响 |
2.2 不同苗龄对马铃薯脱毒苗雾培生产的影响 |
2.3 基质培养与雾培微型薯生产比较 |
3 讨论 |
(8)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不同阶段营养液的配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气雾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温室气雾培马铃薯发展状况 |
1.2.2 国内温室气雾培马铃薯发展状况 |
1.2.3 国内外不同植物营养液的研究状况 |
1.2.4 气雾培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结论 |
第2章 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初期营养液中氮磷钾配比的优化研究 |
2.1 马铃薯种薯的催芽试验 |
2.1.1 试验方法 |
2.1.2 试验结果分析 |
2.2 马铃薯种薯脱毒苗的生产 |
2.2.1 试验方法 |
2.2.2 试验结果 |
2.3 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初期营养液中氮磷钾配比研究 |
2.3.1 试验的材料 |
2.3.2 试验设备 |
2.3.3 试验管理 |
2.4 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初期营养液配方 |
2.4.1 大量元素配方 |
2.4.2 微量元素配方 |
2.4.3 有机物质配方 |
2.5 指标检测方法 |
2.5.1 生长发育指标检测 |
2.5.2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
2.5.3 植物体内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2.5.4 不同营养液配方作用下生长时间对比 |
2.6 生长初期气雾培马铃薯各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
2.6.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气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2.6.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气雾培马铃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2.6.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气雾培马铃薯体内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2.6.4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气雾培马铃薯生理时间的影响 |
2.7 本章结论 |
第3章 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后期营养液中氮磷钾配比的优化研究 |
3.1 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的材料 |
3.1.2 试验管理 |
3.2 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后期营养液配方 |
3.3 指标检测方法 |
3.3.1 生长发育指标的检测 |
3.3.2 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 |
3.3.3 植物体内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3.4 生长后期对气雾培马铃薯各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
3.4.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气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气雾培马铃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3.4.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气雾培马铃薯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影响 |
3.5 本章结论 |
第4章 高低温弱光环境对气雾培马铃薯种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 高温弱光环境对气雾培马铃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1 研究的意义 |
4.1.2 试验设计与指标检测 |
4.1.3 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
4.1.4 本节结论 |
4.2 低温弱光环境对气雾培马铃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4.2.1 研究的意义 |
4.2.2 试验设计与指标监测 |
4.2.3 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
4.2.4 本节结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超声雾化自动喷雾栽培实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无土栽培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喷雾栽培的特点、类型和发展前景 |
1.5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2 课题的技术路线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超声雾化的喷雾栽培装置 |
2.1 喷雾栽培装置的设计流程 |
2.2 栽培箱的设计 |
2.2.1 遮光装置 |
2.2.2 加热装置Ⅰ |
2.3 贮液箱的设计 |
2.3.1 超声波雾化器的选择 |
2.3.2 加热装置Ⅱ |
2.4 营养液自给装置的设计 |
2.5 支架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结构及原理 |
3.2 硬件设计 |
3.2.1 栽培箱内温湿度的测量系统 |
3.2.2 贮液箱内温度的测量系统 |
3.2.3 液位控制电路 |
3.2.4 加热电路 |
3.3 软件设计 |
3.4 主要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喷雾栽培实验样机的制作 |
4.1 喷雾栽培实验样机的构造 |
4.2 实验样机的组装 |
4.3 实验样机的可操作性 |
4.4 实验样机的调控原理 |
4.4.1 加热装置Ⅰ的调控 |
4.4.2 风扇的调控 |
4.4.3 液位系统的调控 |
4.4.4 加湿系统的调控 |
4.5 实验样机的温度性能检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菜喷雾栽培实验 |
5.1 实验地点和实验对象 |
5.1.1 实验地点 |
5.1.2 实验对象 |
5.2 实验装置 |
5.3 实验方法 |
5.4 数据测量和实验分析 |
5.5 与压力式雾培和水培的比较 |
5.5.1 不同栽培方式运行情况、的比较 |
5.5.2 不同栽培方式对生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结及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附录B:样机各部分的连接图 |
附录C:部分程序代码 |
(10)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生产栽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剪尖苗上雾培 |
1.2.2 试管苗上雾培 |
1.3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地上部分生长的比较 |
2.2 地下部分营养生长的比较 |
2.3 单株结薯粒数和重量比较 |
3 讨论 |
四、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气雾培对苹果砧木生根及生长的影响研究[D]. 豆静.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气雾培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豆静,封明军,雷富臣,王新建,金强,王江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5)
- [3]马铃薯脱毒种薯植物工厂繁育的营养液类型与浓度优化调控[J]. 徐志刚,王笑笑,陈松,甘立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7)
- [4]新型聚焦超声雾培系统的研究[D]. 刘素娟. 河南工业大学, 2018(10)
- [5]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J]. 郝智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8)
- [6]脱毒马铃薯雾化栽培研究进展[J]. 高龙梅,杨小丽,胡振兴,张玲,李薇,贾荟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2)
- [7]冬作区马铃薯雾培法生产脱毒微型薯研究[J]. 何忠,何虎翼,何新民,李丽淑,王晖,何海旺,唐洲萍,谭冠宁. 农业科技通讯, 2013(11)
- [8]气雾培马铃薯种薯生长不同阶段营养液的配制研究[D]. 李继嫚. 吉林大学, 2013(09)
- [9]基于超声雾化自动喷雾栽培实验系统[D]. 刘晶.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10]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生产栽培法探索[J]. 徐华超,邹曾硕,严欣,刘国凤,田敏. 中国马铃薯,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