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态住宅的评分标准

英国生态住宅的评分标准

一、英国的生态住宅的评分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张婧[1](2021)在《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的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推广生态环保和绿色建筑理念,并成功订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对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从我国前期制定的一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也不难看出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同程度的借鉴。但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了解了其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其可取之处,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演进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该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和规律,更能为今后绿色建筑相关标准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依据。研究旨在从我国和美国各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演进中分析归纳出经验教训,并以两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首先梳理了美国LEED的发展以来的评估体系制定者、评价对象与评价范围,发现LEED从制定到更新完善一直是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工作下,也有制定开发计划表,在版本修订中评价对象与评价范围逐渐扩充完善。选择变化和影响较大的LEEDv2009和其前一版本LEEDv2.2,以及LEEDv4.0和2019年更新的最新版本LEEDv4.1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分析其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得出其主要在理念和技术创新上优化评价指标、整合过程、重视性能计量,在一条既定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主线下有计划而又灵活地逐步精细化、高要求化发展。以时间为轴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演进,从《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到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三个版本2006版、2014版、2019版,对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每个标准体系的结合当时背景的先进性以及现在视角下的不足。纵向比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三个版本,除在指标内容上进行更新外,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框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认证时计分方式也是三版各不相同。总体上看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承接性、标准在涉及到其他标准的援引或是协同运作、以及全过程控制的执行等上尚存在不足。从演进的分析以及横向比较两国最新版本(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两方面)所得的思路对我国当下发展绿色建筑评估的诸如绿色措施实际落地少、过程控制薄弱、评价地域分布不平衡、以市场为主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现状提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针对性建议:建立国家与地方在绿色建筑评价上的协同机制;增强指标评价的开放性如设置更多奖励类指标;增加“施工期”绿色评价的内容;优化参与评价的路径。

鱼文宏[2](2020)在《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逐渐得到重视,绿色生态住区成为未来城镇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国内绿色住区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规划设计主体较为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安市作为最早探索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的城市之一,加之地处西北,其生态住区的建设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本文以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现阶段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理论(理论着作、相关会议、评价体系等)和实践案例,通过对2019年2月1日正式实行的最新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的解读,建立了基于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与环境、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四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并依据此评价体系对西安市三个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各方面的落地情况、综合效益与推广价值,提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与重点难点。最后综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从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和时代背景三方面探究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在结论中结合园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设计要点,涵盖小区选址、交通配套、场地利用、采光通风、生态绿化、资源节约、装配技术等多个方面。此外,本文对后疫情时代的住区空间进行了研究改进,提出了基于室内室外健康环境、无接触归家的设计策略,丰富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在时代背景下的新内涵。本篇论文总结研究西安地域条件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为建筑师、开发商以及相关人员提供未来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推动国内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进程,进一步完善充实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成艳玲[3](2020)在《绿色建筑评价的耦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各国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于世界各国国情和生态环境都不相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要想把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的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对体系的理解和完善度上依旧存在着欠缺和不足之处,所以在评价体系的优化研究上需要更加深入。绿色建筑评价的耦合关系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对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及关联耦合思想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然后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和其他新能源建筑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并论述其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关系,证实绿色建筑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上的体现。此外,对我国在推广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其次,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具有代表性国家的评估体系进行主要分析研究,以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纵向比较新旧版评价标准在修订后的主要内容变化,以及介绍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横向对比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间的异同,分别从评价体系整体对比和要素耦合因子对比两个方面详细进行论述。发现我国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并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为分析绿色建筑评价的耦合关系奠定基础。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中对绿色建筑评价的耦合关系研究较为稀缺,并且所选用的研究标准较今而言已相对老旧的现象,结合上文总结出的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所存在的问题,论文以“耦合”为理论视角,试将“关联耦合法”的思想应用到绿色建筑评价中来。确定绿色建筑评价中的耦合要素和具体演绎过程,从外部耦合和内部耦合两个角度论述其中的耦合关系,该方法对绿色建筑评价的优化和推动具有参考意义。

项秋银[4](2020)在《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识别及品质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有所变化,人民的需求也从物质文化需求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在住宅领域,供不应求的量化需求时期已经结束,住宅建设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品质住宅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居住倾向。但是,高速城镇化下的住宅建设长期处于快速增长的粗放生产模式,由此不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推进住宅的高质量建设、高品质发展成为了住宅产业的迫切需求,提供切实满足用户需求的品质住宅也成为了住宅市场的趋势。然而,在当前品质住居的需要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住宅品质需求研究不足,衡量住宅品质的标准也尚未出台,这不仅会给品质住宅的建设方向带来困难,甚至还会因住宅品质的供给不匹配而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鉴于此,从用户的品质需求识别出发,建立高品质住宅的品质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充分识别用户的品质需求,给开发商提供高品质住宅建设的方向,给用户提供真正符合需求的高品质住宅,给政府提供衡量住宅品质的参考标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KANO模型的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可拓云模型。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住宅市场实际,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其次,通过文献研究、用户访谈和实地调研,收集并提炼出用户对于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项及具体内容;然后运用KANO模型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处理,识别、分类、筛选用户品质需求项,结合重要度计算得出最终的品质需求分类结果及各类需求的重要度排序;最后,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基础上构建高品质住宅的品质复合评价层次模型,根据可拓云评价流程运用MATLAB程序算法完成住宅品质评价分级,并以大连市某住宅项目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研究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方法,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研究结果既可为开发商建设高品质住宅提供指导,也可为高品质住宅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及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住宅品质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且便于计算机编程实现,为住宅品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袁会玲[5](2019)在《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所谓环境铸时势,时势造格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行情火热,一方面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一方面也优化了城市经济结构。但由于房地产的特殊性,如投资费用高,建设周期长,不能预见的因素多,致使房地产项目从投资到销售获利,整个阶段存在着大量风险。可谓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很多企业不知所措,有些受到很大经济损失,有些甚至破产倒闭,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者逐渐意识到,不能只仅仅专注于工程或是销售的某个环节,房地产项目投资,是一项系统、综合的浩大工程,风险管理贯穿房地产开发的各个阶段(无论是投资决策、土地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建设或是后期的市场推广、销售、物业管理)。尤其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惊心动魄,房地产投资热度不减,收益与风险相伴而行,因此针对房地产项给目开展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必要性。辽宁香格蔚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的新市府板块,该区域是集合企业总部基地、时尚居住社区、南部商业中心、南部政务中心在内的沈阳南部政治、经济新核心。2013至2019年,香格蔚蓝公司于E地块开发建设了室内园田生态住宅项目,建筑内容为小高层、高层住宅。本研究就以辽宁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实施目标为出发点,综合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及工具,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香格蔚蓝生态住宅项目管理中,结合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识别、评估理论对项目中存在的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运用风险应对方法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构建香格蔚蓝生态住宅项目管理模式和机制建立,完善其风险管理框架。本研究文章,以理论结合实际,以风险管理中的分析方法契合具体项目,建立适合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同时实践证明,将这种风险管理策略运用到香格蔚蓝开发项目的各个阶段中,是科学可行并具备借鉴意义的。

朱晨宇[6](2019)在《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带给人们物质方面极大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雾霾、沙尘暴、洪水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自上世纪90年代起,绿色建筑以其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回归自然的新型理念风靡世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不断重视,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因此,更加关注居住者肌体的健康建筑应运而生。为实现居民心理、生理以及精神上的全方面健康,打造良好的室内室外环境,本文从社区层面入手,力求为居民打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规范社区建设,建立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健康社区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查阅相关文献和评价标准,探究健康社区的兴起和发展,总结我国健康社区技术要点,形成健康社区价值观。本文从生态平衡、健康宜居、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公平、经济发展五个维度入手,分析国内外典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社区相关评价标准的标准框架、技术措施、权重分值等内容,将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空气质量、水环境、社区舒适、健身空间、人文打造、社区服务6大类。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研究分析,编写指标内容及评分细则,初步建立健康社区评价模型。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模型中各指标权重进行几何计算,并将各指标权重转化为得分,计算过程中引入Yaahp软件,不仅简化了计算过程,而且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计算结果。本文将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认证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依据认证项目的指标得分情况进行等级划分。案例试评对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用性验证,前期通过网络检索、实地考证等方式对社区概况进行认知。试评阶段通过设计图纸分析、实地调查、居民问卷的方式对案例社区进行健康社区星级认证。认证结果表明,案例社区试评结果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构建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打下基础,评价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的健康性能,将定性指标转变为定量的形式能够向社区居民提供直观可感的评价结果,在促进社区进行健康性能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进而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希望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我国健康社区的建设及相关标准的编写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陈宝明,陈伟彬,周婷,彭少麟[7](2016)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住宅评价与住区绿化》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宅的内涵,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分析了生态住宅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国内外与生态住宅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重点讨论分析了生态住宅住区的绿化建设。认为发展生态住宅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住宅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生态住宅住区的绿化应强调生态住宅住区内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除了绿化率,还要考虑选取吸收或吸附污染物能力强的乡土植物为主要绿化植物,慎用外来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的引入。今后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住宅的规划、建设与评价等的研究。另外,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与特色,尽快制订建立全面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地方生态住宅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或技术指导细则等,以便更好地指引各地生态住宅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陈宝明,陈伟彬,周婷,彭少麟[8](2015)在《生态住宅技术评价体系及部分环境指标浅析》文中研究表明生态住宅的内涵主要是节能环保,发展生态住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生态住宅相关评价标准,在基于已有研究资料,分析处于不同区域(工业区、老城区或商业区、郊区、生态公园附近)的住区环境指标,重点调查了PM2.5,TSP、绿化等情况。结果表明,住区环境或住区选址对生态住宅大气环境的评价非常重要,建议将PM2.5纳入生态住宅评价体系中。另外,生态住区内应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除了考虑绿化率,还要考虑选取吸收或吸附污染物能力强,有助于生态住宅环境指标达标的乡土植物为主要绿化植物。

李孟夏[9](2014)在《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山地较多,占国土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山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因此,山地住区规划设计在山地城市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山地往往具有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地建设山地住区,可将其建成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人类聚集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指导山地住区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山地生态住区成为山地居住区建设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生态住区评估体系是生态住区规划建设的标尺,它为新建居住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设方法上的指导,也为大型居住区项目进行环境的检验审批提供依据与参考。开展山地生态住区的评估体系研究,有利于山地住区在生态化发展上进行科学的指导与控制,本文尝试对生态住区评估体系进行地域性的优化研究.文章以重庆市主城区的生态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山地生态住区在规划设计和生态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梳理出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优化内容,构建山地生态住区的优化评估体系。基于原有的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加分方法、标准内容、权重、等级评判等评估体系内容上进行了优化,最后以实际案例作为实践检验新建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开展研究:一、对山地生态住区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对生态理念相关评估体系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及分析其特点。二、先对重庆市主城区在山地地域特色中的环境特点进行总结,再对重庆市主城区山地住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现场调研分析现有住区存在的缺陷与生态理念方面设计的局限。三、通过前一章对地域特色的总结和现有住区的特点的分析,得出山地生态住区评估内容及与之对应的评估策略。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宏观层面——住区与外界环境的连接关系、中观层面——住区的外部空间营造、微观层面——住区的生态技艺创新。最后针对三层面的评估内容进行了评估策略的分析。四、构建出评价体系的基本骨架,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优化的指标体系赋予权重,完成对山地生态住区评估体系的优化。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新建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对新建评估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赵强[10](2012)在《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增,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城市环境恶化、人体机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健康”、“生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社区作为人居环境科学五大层次之一,是城市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衔接宏观生态城市层面和微观绿色建筑层面的中观层面人类聚居栖地,在降低居住建筑能耗,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生态系统内源性循环与外源性循环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和细致梳理,按照问题探源——分析提炼——研究解决——实例引证的逻辑方式,针对社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探源,首先是在分析健康、生态、社区各类定义的基础上,抽象出健康生态社区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中西方生态价值观的演进,构建多维生态价值观;最后分析诊断与社区发展相关的城市“病症”,为下一步研究“治疗良药”提供基础资料。第二部分为分析提炼,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社区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叙述各指标体系的概况,分析指标体系的构架、指标项内容、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得出不同指标体系的特点和优缺点,通过对不同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和相关性提炼,为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案例基础。第三部分为研究解决,客观地总结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与“社区疾病”有关的城市问题,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影响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各类因素,并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引入社区,立足于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充分挖掘了各层级指标之间和同层级内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按照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级的方法,创建了社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了一个科学的健康生态社区评价数学模型,为社区决策工作的可操作性构建了客观、实用的基础平台。第四部分为实例引证,详细介绍了社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践案例检验。即利用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将指标体系应用到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社区评价中,收集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论证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英国的生态住宅的评分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国的生态住宅的评分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的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概述
        1.1.2 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
        1.1.3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及与我国的渊源
        1.1.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论文框架图
2 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的演进
    2.1 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制定者
    2.2 美国LEED在评价对象与评价范围上的演进
    2.3 美国LEED在评价指标与权重上及认证模式上的演进
        2.3.1 LEED-v2.2与LEED-v2009之比较
        2.3.2 LEED-v2009与LEED-v4.0之比较
        2.3.3 LEED-v4.0与LEED-v4.1之比较
    2.4 本章小节
3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的演进
    3.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3.1.1 标准制定者、评价对象及评价范围
        3.1.2 标准框架及指标内容
        3.1.3 评分原则及评估方法
        3.1.4 先进性与不足之处分析
    3.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3.2.1 标准制定者、评价对象及评价范围
        3.2.2 标准框架及指标内容
        3.2.3 评分原则及评估方法
        3.2.4 先进性与不足之处分析
    3.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版
        3.3.1 评价标准框架及指标内容
        3.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3.3 先进性与不足之处分析
    3.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版
        3.4.1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3.4.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4.3 先进性与不足之处分析
    3.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
        3.5.1 评价标准框架及指标内容
        3.5.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5.3 先进性与不足之处分析
    3.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版与2014版的比较分析与优化总结
        3.6.1 标准制定者评价对象及评价范围分析
        3.6.2 评价标准指标框架及指标内容分析
        3.6.3 认证模式分析
    3.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版与2019版的比较分析与优化总结
        3.7.1 评价标准框架及指标内容分析
        3.7.2 标准制定者评价对象及评价方法分析
        3.7.3 认证模式分析
    3.8 本章小节
4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比较——以两国最新版本为例
    4.1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
        4.1.1 中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比较
        4.1.2 美国LEED-v4.1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指标大类比较
        4.1.3 美国LEED-v4.1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评价指标比较
        4.1.4 美国LEED-v4.1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指标权重比较
        4.1.5 美国LEED-v4.1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评价定级比较
    4.2 中美绿色建筑认证模式比较
        4.2.1 美国LEED-v4.1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评价阶段比较
        4.2.2 美国LEED-v4.1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认证流程比较
        4.2.3 美国LEED-v4.1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运营方式比较
        4.2.4 中美绿色政策激励比较
        4.2.5 中美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商业化比较
    4.3 本章小节
5 对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的启示
    5.1 我国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上存在的不足
        5.1.1 评价标准制定上继承性不足
        5.1.2 国标地标等各个标准的协同运作上存在不足
        5.1.3 评价标准内容上待提高完善之处
        5.1.4 认证模式上存在待提高完善之处
    5.2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的建议
        5.2.1 标准制定一以贯之,建立与地方标准及相关标准协同机制
        5.2.2 差异化发展,设置多类鼓励分值
        5.2.3 整合过程,增加“施工期”绿色评价的内容
        5.2.4 提升公众参与度,优化参与评价的路径
    5.3 本章小节
6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表录
附录2 图录
附录3 LEED-v2009与LEED-v4.0评价指标分大类比较表
附录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版后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标准汇总表
附录5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现状及地方规范汇总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绿色生态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1.1.2 我国绿色住区的发展概况
        1.1.3 建设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重要性
        1.1.4 陕西省绿色生态住宅建设管理的发展变迁
    1.2 研究概念辨析
        1.2.1 生态社区与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1.2.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6.3 小结
    1.7 研究方案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述
    2.2 理论依据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自组织理论
        2.2.3 全周期理论
    2.3 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2.3.1 国外评价体系
        2.3.2 国内评价体系
        2.3.3 2019 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文件解读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案例解读
    3.1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整体情况
    3.2 西安保利心语花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2.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2.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2.5 小结
    3.3 西安万科金域东郡
        3.3.1 项目概况
        3.3.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3.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3.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3.5 小结
    3.4 西安卓越坊
        3.4.1 项目概况
        3.4.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4.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4.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4.5 小结
    3.5 现有实践案例评析
        3.5.1 现有实践案例设计要点落地情况
        3.5.2 现有实践案例可借鉴之处
        3.5.3 现有实践案例不足之处
    3.6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
    4.1 研究背景与依据
    4.2 基于地域特征的园区规划
        4.2.1 科学的项目选址
        4.2.2 完善的周边配套
        4.2.3 高效的交通组织
        4.2.4 集约的场地利用
    4.3 基于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
        4.3.1 建筑布局
        4.3.2 自然采光
        4.3.3 自然通风
    4.4 基于能源利用的景观设计
        4.4.1 绿化布局优化
        4.4.2 水资源利用优化
        4.4.3 生物多样性优化
    4.5 基于时代背景的新技术运用
        4.5.1 装配式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5.2 BIM全周期运营管理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5.3 智慧化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6 后疫情时代下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安全防疫策略
        4.6.1 室内健康环境
        4.6.2 室外健康环境
        4.6.3 无接触场景设计
    4.7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7.1 改变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4.7.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
        4.7.3 普及推广绿色生态节能技术
        4.7.4 加强社会生态节能共识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评价标准》解析与设计目标提炼
        5.1.2 典型案例演绎与设计要点落地情况解析
        5.1.3 设计策略研究
        5.1.4 后疫情对《评价标准》的反思
    5.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致谢

(3)绿色建筑评价的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基础理论研究
    2.1 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起源
        2.1.2 绿色建筑的概念
        2.1.3 绿色建筑与传统健筑的区别
        2.1.4 绿色建筑与其他类型建筑的比较
        2.1.5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
    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2.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概念
        2.2.2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我国推广中的问题
        2.2.3 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耦合关系
    2.3 关联耦合思想
        2.3.1 耦合定义
        2.3.2 耦合的类型与特征
        2.3.3 关联耦合法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耦合性研究
    3.1 国外典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3.1.1 英国BREEAM
        3.1.2 美国LEED
        3.1.3 日本CASBEE
    3.2 国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3.2.1 《中国生态住宅评价手册》
        3.2.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3.2.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3.3 国内新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分析
        3.3.1 目的及意义
        3.3.2 重新定义
        3.3.3 评价指标
        3.3.4 评价阶段
        3.3.5 评价分值
        3.3.6 评价星级
        3.3.7 内容对比
    3.4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要素耦合因子分析
        3.4.1 评价体系整体对比分析
        3.4.2 要素耦合因子对比分析
        3.4.3 现存问题及发展建议
    3.5 本章小结
4 绿色建筑评价的内外部耦合关系研究
    4.1 “关联耦合法”的基本构成
        4.1.1 耦合要素
        4.1.2 耦合模式
        4.1.3 耦合结果
    4.2 “关联耦合法”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演绎
        4.2.1 演绎框架
        4.2.2 演绎过程
    4.3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耦合研究
        4.3.1 社会政策层面
        4.3.2 市场经济层面
        4.3.3 公众认知层面
        4.3.4 耦合结果
    4.4 绿色建筑评价影响因素的耦合研究
        4.4.1 自然环境层面
        4.4.2 人文环境层面
        4.4.3 社会环境层面
        4.4.4 耦合结果
    4.5 绿色建筑评价组成因素的耦合研究
        4.5.1 安全耐久层面
        4.5.2 健康舒适层面
        4.5.3 生活便利层面
        4.5.4 资源节约层面
        4.5.5 环境宜居层面
        4.5.6 耦合结果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识别及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研究
        1.3.1 住宅品质的研究现状
        1.3.2 住宅性能评价标准的发展动态研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高品质住宅有关概述
        2.1.1 住宅品质的内涵
        2.1.2 高品质住宅的特征
        2.1.3 相关概念间的辨析
        2.1.4 住宅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2.2 KANO模型
        2.2.1 基本概述
        2.2.2 应用方法
        2.2.3 应用优越性分析
    2.3 可拓云模型
        2.3.1 可拓理论
        2.3.2 云模型
        2.3.3 可拓云模型
        2.3.4 应用优越性分析
3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
    3.1 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的总体流程
    3.2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项的初步识别
        3.2.1 本研究住宅品质需求的范围界定
        3.2.2 住宅品质需求的特点
        3.2.3 住宅品质需求项的收集与选取
    3.3 基于KANO问卷的住宅品质需求修正
        3.3.1 问卷设计
        3.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3.3.3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层次模型的构建
    3.4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的重要度分析
        3.4.1 获取住宅品质需求项的初始重要度
        3.4.2 基于KANO模型的重要度调整
        3.4.3 确定住宅品质需求项的重要度排序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可拓云的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模型
    4.1 构建高品质住宅品质复合评价指标体系
    4.2 确定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
        4.2.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取
        4.2.2 基于C-OWA算子赋权法的权重确定
    4.3 构建高品质住宅品质综合评价可拓云模型
        4.3.1 确定待评物元
        4.3.2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等级标准云
        4.3.3 确定住宅品质综合评价矩阵
        4.3.4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等级
        4.3.5 识别待提升品质项
    4.4 可拓云综合评价云模型的MATLAB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应用
    5.1 项目概述
    5.2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项目住宅品质评价
        5.2.1 确定待评物元
        5.2.2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指标权重
        5.2.3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等级
    5.3 项目住宅品质评价结果分析
    5.4 超熵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重要度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D 可拓云综合评价云模型的MATLAB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房地产风险管理理论概述和研究现状分析
    2.1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2.1.1 风险的定义
        2.1.2 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
        2.1.3 风险管理全过程
    2.2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
        2.2.1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2.2.2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2.3 房地产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2.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4 房地产项目风险来源及风险因素
    2.5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和方法
        2.5.1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和方法
        2.5.2 房地产项目风险分析和方法
        2.5.3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应对和方法
        2.5.4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和方法
第3章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概况与风险管理规划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介绍
        3.1.2 宏观经济形势
        3.1.3 项目总述
    3.2 香格蔚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3.2.1 项目风险管理总体思路
        3.2.2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3.2.3 明晰项目风险管理时间周期
        3.2.4 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3.2.5 明确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3.2.6 确定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方法
第4章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识别
    4.1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识别思路
    4.2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4.2.1 运用识别方法
        4.2.2 香格蔚蓝投资全过程的风险识别
    4.3 项目主要风险识别结果
第5章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分析
    5.1 投资决策阶段的敏感性分析
    5.2 项目前期规划阶段的模糊评判
    5.3 项目前期规划及施工建设阶段的定量分析
    5.4 项目租售阶段的盈亏平衡估计
    5.5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评价结果
第6章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
    6.1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应对
        6.1.1 香格蔚蓝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规避
        6.1.2 香格蔚蓝项目前期规划阶段的风险控制
        6.1.3 香格蔚蓝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转移
        6.1.4 香格蔚蓝项目租售阶段的风险分担
    6.2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项目风险监控
    6.3 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管理总结思考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
        1.1.2 城市环境恶化
        1.1.3 人体机能弱化
    1.2 课题研究意义
        1.2.1 满足群众需求
        1.2.2 支撑国家战略
        1.2.3 提高行业水准
    1.3 健康社区的需求及现状
        1.3.1 健康社区需求
        1.3.2 健康社区标准现状
        1.3.3 健康社区发展现状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健康社区相关基础理论
    2.1 绿色建筑发展
        2.1.1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2.1.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2.2 健康建筑发展
        2.2.1 绿色建筑向广度发展
        2.2.2 绿色建筑向深度发展
    2.3 社区发展分析
    2.4 健康社区发展分析
        2.4.1 生态平衡
        2.4.2 健康宜居
        2.4.3 可持续性发展
        2.4.4 社会公平
        2.4.5 经济发展
    2.5 本章小结
3 建筑指标体系分析
    3.1 建筑评价标准分析
        3.1.1 国内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3.1.2 国内健康建筑相关标准
        3.1.3 国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3.1.4 国外健康建筑相关标准
    3.2 建筑指标体系的比较
        3.2.1 研究对象基本状况比较
        3.2.2 指标内容比较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社区指标体系分析
    4.1 国内社区指标体系
        4.1.1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
        4.1.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4.2 国外社区指标体系
        4.2.1 WELL Community Standard
        4.2.2 BREEAM Communities
    4.3 社区指标体系的比较
        4.3.1 研究对象基本状况比较
        4.3.2 指标内容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指标及指标体系
        5.1.1 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定义
        5.1.2 指标体系的类型
        5.1.3 指标体系的构建意义
        5.1.4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健康社区评价的结构模型
        5.2.1 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5.2.2 评价体系框架的建立
    5.3 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5.3.1 权重确定方法介绍
        5.3.2 权重确定步骤
        5.3.3 Yaahp计算软件的引入
        5.3.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评价指标体系案例分析
    6.1 社区概况及现状
    6.2 工程项目实例评价
        6.2.1 问卷调查结果
        6.2.2 项目试评
    6.3 试评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住宅评价与住区绿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住宅的概念与内涵
2 生态住宅与生态文明建设
3 生态住宅相关评价体系
    3.1 国外主要评价体系
    3.2 国内相关评价标准
        3.2.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3.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3.2.3 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3.2.4 生态住宅(住区)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3.2.5 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
    3.3 地方评价标准
4 生态住宅的绿化建设
    4.1 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
        4.1.1 缓解热岛效应
        4.1.2 固碳释氧
        4.1.3 降噪效应
        4.1.4 净化空气
    4.2 绿化建设的植物选择与配置
        4.2.1 推荐乡土植物、避免外来生物入侵
        4.2.2 选择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
        4.2.3 科学配置植物群落
5 展望

(8)生态住宅技术评价体系及部分环境指标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住宅的内涵
2 我国主要生态住宅评价体系
    2.1 国家绿色生态住宅评价标准
        2.1.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2.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2 行业协会绿色生态住宅评价标准
        2.2.1 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2.2.2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
        2.2.3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
    2.3 地方绿色生态住宅评价标准
        2.3.1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2.3.2 福建省环保住宅工程认定技术条件
        2.3.3 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
        2.3.4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技术规程
3 国外主要生态住宅评价体系
    3.1 美国LEED-NC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3.2 英国生态家园Ecohomes评价体系
    3.3 日本CASBEE评价体系
    3.4 加拿大GBC评价体系
4 住区部分环境指标分析
    4.1 PM2.5
    4.2 PM10
    4.3 TSP
    4.4 SO2、NO2
5 住区绿化
    5.1 降温
    5.2 固碳释氧
    5.3 降噪效应
    5.4 抗污染
6 华南地区生态住宅的绿化建设
    6.1 推荐乡土植物
    6.2 选择可有效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
    6.3 科学配置植物群落
7 小结

(9)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评估体系是开展生态住区建设的关键环节
        1.1.2 国外住区评估体系日益成熟
        1.1.3 生态住区评估体系缺乏对山地维度的思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1.4.1 山地住区
        1.4.2 生态住区
        1.4.3 评估体系
        1.4.4 山地生态住区评估体系
    1.5 研究范围
    1.6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1.7 论文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山地住区生态学研究
        2.1.1 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
        2.1.2 生态住区发展
    2.2 国内外生态住区评估体系发展
        2.2.1 评估体系实践
        2.2.2 评估体系理论研究
    2.3 小结
3 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体系现状分析
    3.1 重庆市山地生态住区现状
        3.1.1 住区调研
        3.1.2 生态住区现状
    3.2 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机制现状
        3.2.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技术规程》
        3.2.2 实践项目现状
        3.2.3 不足之处
    3.3 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体系影响因素
        3.3.1 地理环境
        3.3.2 生态环境与保护
        3.3.3 地方政策
        3.3.4 住区发展
    3.4 小结
4 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内容分析
    4.1 宏观层面——住区与周边环境的连接
        4.1.1 合理的功能配套
        4.1.2 重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4.1.3 加强交通衔接关系
    4.2 中观层面——住区的外部空间营造
        4.2.1 基地现状
        4.2.2 规划功能布局
        4.2.3 空间形态
        4.2.4 景观营造
        4.2.5 交通组织
    4.3 微观层面——住区的生态技术考量
        4.3.1 住宅及公共建筑的生态技术
        4.3.2 景观生态工艺
    4.4 小结
5 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体系优化
    5.1 构建优化框架
        5.1.1 评估优化原则
        5.1.2 评估框架的建立
    5.2 合指标内容
        5.2.1 规划布局
        5.2.2 交通组织
        5.2.3 建筑设计
        5.2.4 环境绿化
    5.3 建评估模型
        5.3.1 指标层的构建
        5.3.2 指标的收集与筛选
        5.3.3 标准内容的确定
        5.3.4 权重的确定
        5.3.5 等级评判
    5.4 小结
6 案例评估
    6.1 天湖美镇
        6.1.1 案例概况
        6.1.2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3 主要指标的评估
    6.2 阳光华庭
        6.2.1 案例概况
        6.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6.2.3 主要指标的评估
    6.3 结果分析
7 结语
    7.1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 论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重庆市住区问卷调查表
    B 山地生态住区规划设计评估体系专家咨询问卷
    C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技术规程
    D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数据
    E 山地生态住区评估体系优化成果一览表
    F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全球气候变化
        1.2.2 城市环境恶化
        1.2.3 人体机能弱化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范围、概念界定
        1.4.1 健康、生态、社区、健康生态社区概念界定
        1.4.2 健康生态社区内涵、基本特征
        1.4.3 与健康生态社区相关的典型社区概念和内涵辨析
    1.5 研究方法
        1.5.1 跨学科与跨领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5.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5.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5.4 文献分析、公众调查、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价值观的演进及城市“社区病”诊断
    2.1 前工业文明:服从自然
        2.1.1 西方朴素生态价值观
        2.1.2 中国朴素自然观
    2.2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2.2.1 空想社会主义
        2.2.2 城市美化运动
        2.2.3 田园城市理论
        2.2.4 现代主义对自然的关注
        2.2.5 邻里单元
        2.2.6 《雅典宪章》
    2.3 后工业文明:回归自然
        2.3.1 绿色运动和增长的极限
        2.3.2 新城市主义运动
        2.3.3 精明增长
        2.3.4 国内城市社区研究
    2.4 多维生态价值观构成因素
        2.4.1 生态平衡
        2.4.2 经济发展
        2.4.3 社会公平
        2.4.4 健康宜居
    2.5 城市“社区病”诊断
        2.5.1 社区的伪生态绿色外表
        2.5.2 城市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不完善
        2.5.3 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不足
        2.5.4 环境污染及保护
        2.5.5 社区地域性特征缺失
        2.5.6 缺乏人文关怀和公众参与
    2.6 小结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演变
    3.1 指标体系定义、构建意义和分类
        3.1.1 指标、指标体系的定义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3.1.3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类型
    3.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3.2.1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2.2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3 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3.3.1 WHO 提出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3.3.2 加拿大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3.3.3 上海、苏州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3.4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3.4.1 生态城市概述
        3.4.2 中新天津生态城
        3.4.3 唐山湾生态城(曹妃甸)
        3.4.4 瑞典哈马碧生态城(Hammarby)
        3.4.5 阿联酋马斯达尔生态城(Masdar City in Abu Dhabi)
        3.4.6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3.4.7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比较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4.1 国外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4.1.1 英国 BREEAM Communities 可持续社区评价体系
        4.1.2 美国 LEED-ND 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价体系
    4.2 国内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4.2.1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4.2.2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4.2.3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
        4.2.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2.5 《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技术要点(2010 版)》
        4.2.6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4.2.7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4.3 国内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4.3.1 研究对象基本状况比较
        4.3.2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和指标项分类比较
        4.3.3 启示与优化策略
    4.4 小结
第五章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的制定思路
        5.1.1 既有指标体系构成方法总结
        5.1.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引入
    5.2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的结构模型
        5.2.1 技术路线
        5.2.2 评价模型
    5.3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5.3.1 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构建步骤
        5.3.2 指标项的选取原则
        5.3.3 评价体系框架的建构
    5.4 健康生态社区的评价方法
        5.4.1 评价标准的选择
        5.4.2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与指标项系统
        5.4.3 指标权重计算
        5.4.4 指标测评函数
    5.5 小结
第六章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实测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为例
    6.1 中新社区概况
        6.1.1 社区现状概述
        6.1.2 建设条件分析
        6.1.3 土地适宜性评价
        6.1.4 用地功能规划
        6.1.5 道路交通规划
        6.1.6 绿化及开放空间布局
        6.1.7 水资源规划
        6.1.8 能源利用规划
        6.1.9 防灾规划
        6.1.10 社区特色设计
    6.2 中新社区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
        6.2.1 调查人群基本信息
        6.2.2 评价体系相关信息
    6.3 中新社区各参评项权重的确定
    6.4 中新社区指标体系测评
        6.4.1 根据门槛条件筛选指标项
        6.4.2 指标项的量化赋值
        6.4.3 中新社区评价结果综述
    6.5 中新社区测评结果评价和分析
        6.5.1 中新社区的总体趋势
        6.5.2 中新社区的优势领域
        6.5.3 中新社区的可提升领域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探索价值
        7.1.1 国内外城市、社区指标体系的系统梳理
        7.1.2 多住区、多城市案例、多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
    7.2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特点
        7.2.1 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7.2.2 生态、社会、经济、健康相融合的指标体系
    7.3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英国的生态住宅的评分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模式的演进研究[D]. 张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D]. 鱼文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绿色建筑评价的耦合关系研究[D]. 成艳玲.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4]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识别及品质评价研究[D]. 项秋银.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香格蔚蓝E地块生态住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袁会玲. 吉林大学, 2019(03)
  • [6]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可行性研究[D]. 朱晨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7]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住宅评价与住区绿化[J]. 陈宝明,陈伟彬,周婷,彭少麟.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6)
  • [8]生态住宅技术评价体系及部分环境指标浅析[A]. 陈宝明,陈伟彬,周婷,彭少麟.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 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9]重庆市生态住区评估体系优化研究[D]. 李孟夏. 重庆大学, 2014(01)
  • [10]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 赵强. 天津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英国生态住宅的评分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