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缺乏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褪黑激素的干预作用

硒缺乏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褪黑激素的干预作用

一、硒缺乏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褪黑素的干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师铭咸[1](2021)在《规模化猪场限位饲养致妊娠母猪慢性应激调查及褪黑素疗效观察》文中提出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CS)指刺激持续时间较长,且引起机体反应持续时间也较长的应激。在妊娠期,限位栏饲养会造成母猪CS,导致妊娠母猪免疫能力下降、疾病发病率增加,产仔量减少,产弱仔,仔猪发育不良等,影响养猪业经济利益。由于CS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发病机理未明,所以,探究限位饲养导致妊娠母猪CS进而引发免疫能力下降的致病机理,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至关重要。研究表明CS可引起脾脏内质网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线粒体、内质网是细胞内两个能够决定细胞命运的细胞器,在病理情况下,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二者相互靠近,形成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并在此区域迅速搭建IP3R/GRP75/VDAC1钙离子快速通道,将两个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连接,以应对外界刺激,但此机制是否参与CS致脾脏损伤病理过程尚未明确。褪黑素(Melatonin,MT)可直接作用于线粒体外膜,减少ROS生成,在抗氧化、免疫及HPA轴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推测MT可通过减少线粒体ROS生成、减弱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减少MAMs生成以及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对CS致脾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然后通过猪场CS防治试验,探究MT在缓解限位栏饲养导致妊娠母猪CS中的作用效果。前期猪场试验,对限位饲养妊娠母猪及圈养妊娠母猪进行行为学观察及信息录入,然后进行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其血常规指标、HPA轴相关指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以及免疫相关指标,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为探究CS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解决方式,在实验室阶段,课题组将4组SD孕鼠,C组、CS组、CS+M组(10 mg/kg MT)、CS+A组,采取将大鼠束缚18 d,每天6 h,建立大鼠CS模型,每天在束缚前1 h腹腔注射给药。在第19 d,每组选取6只孕鼠,进行旷场试验,然后进行心脏采血和取样。检测血常规、脾脏结构、HPA轴相关指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免疫相关指标、线粒体动力学、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相关因子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为了验证MT对CS导致免疫能力下降的治疗效果,进行猪场CS防治试验。课题组根据前期猪场试验的统计结果,以限位饲养五产妊娠母猪为研究对象,在限位的第21 d(妊娠第50 d),按照3 mg/d的剂量,将MT添加在早上的饲料里,进行饲喂,连续饲喂21 d,在妊娠的第71 d早上饲喂前,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其血常规指标、HPA轴相关指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以及免疫相关指标,比较MT对限位饲养妊娠母猪造成的CS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限位饲养妊娠母猪采食量减少,食槽剩余饲料,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对周边事物失去兴趣,常表现出啃栏、啃槽和无食咀嚼的规癖行为。HPA轴相关指标中,CRF、ACTH和CORT水平显着上升,DA、5-HT水平显着下降,HPA轴激活,表明限位饲养导致妊娠母猪CS。(2)限位饲养导致妊娠母猪CS后,血清中GSH、GSH-Px含量,CAT、SOD、GSH-Px活性显着降低,MDA含量显着升高,表明限位饲养可导致妊娠母猪机体内部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血浆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CD3、CD4含量显着降低,CD8显着升高,CD4/CD8比值显着降低,表明限位饲养可致妊娠母猪免疫能力下降。(3)CS大鼠在旷场试验中,静止时间显着延长,运动总路程、跨格次数和站立次数显着减少,血清中CORT、CRF和ACTH水平显着升高,DA、5-HT水平显着下降,表明大鼠探索欲降低,HPA轴激活,CS模型造模成功。(4)CS大鼠脾脏GSH、GSH-Px含量显着降低,CAT、SOD活性显着降低,MDA、ROS含量显着升高。给予MT后,GSH含量显着升高,CAT、SOD、GSH-Px活性显着升高,MDA和ROS含量显着降低,表明CS可导致大鼠脾脏发生氧化应激,MT起到保护作用。CS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显着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血清CD3含量显着降低,CD4含量显着降低,CD8显着升高,CD4/CD8比值显着降低,给予MT后,逆转了指标异常,表明CS可导致大鼠免疫能力下降,MT起到缓解作用。(5)CS大鼠脾脏显着肿大,脾脏系数显着升高;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脾脏结构受损,白髓结构疏松紊乱,中央动脉肿胀,边缘区部分消失,白髓、红髓分界不清;电镜结果显示,脾脏细胞超微结构受损,细胞核固缩浓染,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且数量增多,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增多。给予MT后,形态结构恢复正常。表明MT对CS大鼠脾脏结构起到保护作用。(6)CS大鼠脾脏细胞中Drp1、Fis1的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Opa1、Mfn1、Mfn2的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Drp1 S616/Drp1比值显着升高,Fis1的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Opa1、Mfn1和Mfn2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给予MT后,逆转了指标异常,表明CS可致大鼠脾脏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失衡,MT对其起到缓解作用。IRE1、ATF6、PERK的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GRP78的m RNA表达量无显着变化;p-IRE1a、ATF6a、p-EIF2a的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GRP78的蛋白表达量无显着变化。给予MT后,逆转了指标异常,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CS可致大鼠脾脏细胞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MT对其起到缓解作用。IP3R、GRP75、VDAC1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给予MT后,逆转了指标异常,表明CS可致大鼠脾脏细胞发生线粒体-内质网偶联,MT对其起到缓解作用。(7)限位饲养五产妊娠母猪血清CRF、ACTH和CORT水平显着上升,DA、5-HT水平显着下降,MT逆转了HPA轴相关指标异常,表明MT对限位饲养导致的妊娠母猪CS起到保护作用。(8)限位饲养五产妊娠母猪血清GSH含量、CAT、GSH-Px活力显着降低,SOD含量降低,但无显着差异,MDA含量显着升高。给予MT后,GSH含量显着升高,GSH-Px活性显着升高,其他指标也有一定程度恢复,但无显着性差异。表明MT对限位饲养致五产妊娠母猪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限位饲养五产妊娠母猪白细胞数显着降低,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给予MT后,白细胞数显着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下降,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但无差异显着性变化。血清CD3、CD4含量显着降低,CD8含量显着升高,CD4/CD8比值显着降低,给予MT后,各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表明MT可缓解限位饲养导致的妊娠母猪免疫能力下降。结果表明,限位饲养可致妊娠母猪CS,并引起血清CD3、CD4、CD8含量变化,CD4/CD8比值降低,影响机体免疫能力,其中五产妊娠母猪发病率最高,初产妊娠母猪发病率次之。在大鼠CS模型上,MT可抑制大鼠行为学异常、HPA轴紊乱、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氧化应激及免疫相关指标异常,且MT可以通过纠正CS大鼠脾脏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减轻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以及减弱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的方式,来维持大鼠脾脏细胞稳态,从而对CS大鼠脾脏起到保护作用。在猪场MT防治试验中,MT能够抑制限位饲养导致的妊娠母猪CS,且对妊娠母猪免疫相关指标异常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表明MT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缓解限位饲养致妊娠母猪CS以及提高妊娠母猪免疫能力的药物。

余洁[2](2021)在《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联合辅酶Q10(coenzyme Q10,Co Q10)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同时在患者接受胸部放疗早期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评估其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保护、预防作用及药物安全性。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招募方式,收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放疗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需行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17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依据临床病情分别进行肿瘤放射性治疗,在放射性治疗开始第1天以常规治疗方式为基础,试验组受试者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每次20mg,3次/天)治疗及辅酶Q10胶囊(每次10mg,3次/天)进行治疗,连续服用30天。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以上两种药物,使用常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药物剂量。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并记录检验检查数据,获取患者放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分别在患者放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对试验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比较,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超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 DH)、肌酸激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标准12导联心电图指标[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心率(heart rate,HR)、P-R间期时限、QTc间期时限]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长轴缩短率(longitudinal fraction shortening,LFS)、二尖瓣口舒张早与晚期血流比(early to late diastolic transmitral flow velocity,E/A)、左室射血分数(left v 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情况以及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严重心律失常等]的发生情况。通过对两组患者试验期间各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试验期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的比较,分析早期使用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治疗是否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有保护及预防作用,评价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治疗放射性心肌损伤的药物安全性。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累积照射剂量、各组有吸烟、饮酒等个人史的人数、有高血压、糖尿病既往病史的人数、实验室检查指标、心电图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等基线资料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对比试验组及对照组hs-cTnT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下降;试验组CK-MB变化趋势不明显,对照组为先升高后下降且升高幅度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试验组;试验组LDH变化趋势不明显,对照组LDH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试验组NT-proBNP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升高,对照组NT-proBNP变化趋势为持续升高,对照组整体升高幅度高于试验组。两组进行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时,只有hs-cTnT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仅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水平仅不同时间点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以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对比试验组发生心电图异常共5例(10.4%),其中ST-T改变3例(6.2%),窦性心动过速1例(2.0%),窦性心动过缓1例(2.0%),对照组发生心电图异常共54例(48.2%),其中ST-T改变22例(19.6%),I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3.6%),窦性心动过速10例(8.9%),窦性心动过缓3例(2.7%),房性早搏8例(7.1%)。经比较两组患者ST-T改变发生率(χ2=2.063,P=0.033<0.05)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χ2=1.741,P=0.000<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P-R间期时限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稍下降,对照组P-R间期时限趋势为持续升高。在放疗结束后1月及3月,对照组P-R间期时限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QTc间期时限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稍下降,对照组QTc间期时限变化趋势为持续升高;试验组及对照组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两组间心电图指标进行对比时,仅QTc间期时限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间期时限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指标对比试验组及对照组LFS、LVEF均无明显变化趋势。除两组LVEF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本次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出现E/A<1患者共2例(4.2%)。对照组出现E/A<1患者共5例(4.6%)。两组患者E/A<1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032,P=0.154>0.05)。5.曲美他嗪及辅酶Q10药物安全性评估治疗过程中及后期随访时间内试验组受试者生命体征平稳,未记录到两种药物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未记录到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结论1.辅酶Q10和曲美他嗪的联合使用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2.在胸部放射治疗早期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有预防作用,且二者联合使用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

陈嘉希[3](2020)在《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本次实验设置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丹酚酸B给药组也设置相应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中随机配备雄性SD大鼠12只,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造肠道缺血,时间维持60min,随后再灌注24h从而得到实验所需的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的CAT、SOD、GSH、MDA含量,测定各组大鼠回肠组织中CAT、SOD、GSH、MDA以及TNF-α、IL-1β、IL-6等因子的含量;检测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 p65水平;肠粘膜通透性的测定运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葡聚糖的方法。取1cm回肠组织的进行HE染色,观察对应切片的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分析TNF-α、IL-1β、IL-6的含量与NF-κB p65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分析TNF-α、IL-1β、IL-6、NF-κB p65水平与Chiu’s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此外,还将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回肠组织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以及蛋白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抗氧化剂SOD、CAT、GSH的含量则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进行比较,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MDA含量显着降低,而抗氧化剂SOD、CAT、GSH的含量则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较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剂SOD、CAT和GSH均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水平大幅下降,而抗氧化剂SOD、CAT和GSH均呈现大幅升高,差异明显(P<0.01)。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大幅增加(P<0.01)。而丹酚酸B+模型组相较于模型组,上述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匀浆的MPO和NF-κB p6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的MPO水平和NF-κB p65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FITC-葡聚糖含量大幅增加,其粘膜通透性升高。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的FITC-葡聚糖的含量减少,肠黏膜通透性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肠道粘膜受损严重,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腺体功能受损,并可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Chiu’s的评分明显增加(P<0.01);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肠道黏膜轻微损伤,Chiu’s评分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7.以回肠组织内IL-1β、IL-6、TNF-α含量与NF-κB p65水平的为指标,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发现呈显着的正相关,对应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32、0.949、0.937(P<0.01);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组织中的IL-1β、IL-6、TNF-α及NF-κB p65含量与回肠组织的Chui’s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884、0.873、0.898(P<0.01)。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对比模型组大鼠,丹酚酸B+模型组回肠组织中的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9.将模型组大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可以发现,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进行对比,丹酚酸B+模型组回肠组织中的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蛋白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结论:1.丹酚酸B能够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作用机理涉及抑制氧化反应、改善肠粘膜的通透性和抑制炎症反应。2.丹酚酸B可能通过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发挥其对IL-1β、IL-6、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3.丹酚酸B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改善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朴银玲[4](2020)在《朝药泽兰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00±20g),喂养7日,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I/R)、泽兰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ELTH)、泽兰乙醇提取物低剂量组(ELTL)、白桦脂酸高剂量组(BAH)、白桦脂酸低剂量组(BAL)、迷迭香酸高剂量组(RAH)、迷迭香酸低剂量组(RAL)。每组12只。每只SD大鼠脱颈处死之后取出心脏,挂到离体心脏灌流的Langendorff装置上:(1)正常组,给与K-H缓冲液灌注120分钟;(2)模型组,给与K-H缓冲液灌注40分钟后,全心停灌20分钟,复灌注60分钟;(3)给药组,给与K-H缓冲液灌注20分钟后,给药20分钟,全心停灌20分钟,复灌注60分钟。用Powerlab生理记录仪记录并比较各组间心脏功能指标的变化;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ELISA试剂盒检测组织中CK-MB、SOD、LDH、cTn-T的水平变化;HE染色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组织结构变化;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蛋白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 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HIF-1α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显着提高LVSP、+dp/dt max、LVEDP、-dp/dt min、LVDP、RPP的水平(P<0.05);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CK-MB、LDH、cTn-T的释放,增加SOD的释放(P<0.05);HE染色观察,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可以改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和完整性。TUNEL染色观察,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可以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0.05)。TTC染色观察,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表明,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与模型组相比HIF-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P1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朝药泽兰乙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相关。

孙忠广[5](2019)在《GCN2在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一种有效的癌症化疗药物。阿霉素对心脏有一定的副作用-剂量依赖性心肌损伤,严重的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这种心肌损伤的机制与能量代谢障碍、凋亡、氧化应激和纤维化等有关。有氧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手段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GCN2)是真核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eIF2α)激酶的其中之一,是氨基酸感应激酶。前期研究表明GCN2活性的降低和缓解小鼠心血管疾病有关,GCN2及其下游eIF2α/ATF4通路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GCN2基因在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使用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干预,研究阿霉素注射期间和之后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探索对GCN2及其下游通路(eIF2α/ATF4)的影响。本研究将使用GCN2基因敲除小鼠进行同样的阿霉素注射和有氧运动干预,研究GCN2基因敲除后是否影响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调节作用;同时还采用GCN2激活剂观察GCN2激活是否影响有氧运动调节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本研究将揭示有氧运动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GCN2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方法和材料第一部分: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和对GCN2的影响1.8周龄的雄性C57小鼠(n=36)随机分配到C57对照组(C57 CON,n=6)、C57注射阿霉素组(C57 DOX,n=12)、C57运动组(C57 E,n=6),C57注射阿霉素运动组(C57 DE,n=12)。注射阿霉素方案共进行4周,每周注射一次,每次注射5mg/kg,总剂量为20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有氧运动训练方案采用8周的中等强度的跑台训练。DE组小鼠前4周注射阿霉素和运动训练同时进行,后4周只进行有氧运动训练。8周有氧运动训练结束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测试,评估小鼠的心功能,包括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包括最大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3.麻醉小鼠并获取小鼠心脏组织,对心脏组织进行组织学测试,包括使用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大小变化,使用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水平。4.对小鼠心肌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测试,包括GCN2蛋白及其下游通路(eIF2α、P-eIF2α、ATF4)、心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心功能相关蛋白(ANP)、心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AMPKα、P-AMPKα、PGC1α、SIRT1)和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I)的表达。第二部分: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和机制1.8周龄的雄性GCN2基因敲除小鼠(GCN2 KO,n=36)随机分配到GCN2基因敲除对照组(GCN2 KO CON,n=6)、GCN2基因敲除阿霉素组(GCN2 KO DOX,n=12)、GCN2基因敲除运动组(GCN2 KO E,n=6),GCN2基因敲除注射阿霉素运动组(GCN2 KO DE,n=12)。2.该部分实验方法和测试指标与第一部分相同,主要研究GCN2基因敲除是否影响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调节作用,并研究其相关机制。第三部分:GCN2激活对有氧运动调节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和机制1.8周龄的雄性C57小鼠(n=24)随机分配到C57注射阿霉素运动组(C57 DE,n=12)和C57注射阿霉素运动+GCN2激活剂组(C57 DEL,n=12);8周龄的雄性GCN2基因敲除小鼠(n=24)分到GCN2基因敲除注射阿霉素运动组(GCN2 KO DE,n=12)和GCN2基因敲除注射阿霉素运动+GCN2激活剂组(GCN2 KO DEL,n=12)。2.GCN2激活剂采用1周的亮氨酸缺乏(Leu-)饮食喂养,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亮氨酸缺乏饲料组成和普通饲料除了亮氨酸的含量不同之外,其余完全相同。1周的亮氨酸缺乏饮食喂养可以有效的激活GCN2。3.阿霉素注射方案和有氧运动方案与第一部分相同,并在8周有氧运动干预的最后1周进行亮氨酸缺乏饮食干预,干预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相比C57安静组,C57 DOX组小鼠心脏的EF和FS的显着降低(P<0.01),最大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也显着下降(P<0.01),即注射阿霉素降低了小鼠的心功能和运动能力;从干预的第4周到第8周,C57 DOX组小鼠体重相比安静组显着较低(P<0.01);C57 DOX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显着纤维化(P<0.01);C57 DOX组小鼠心脏GCN2下游蛋白(P-eIF2α/ATF4)表达显着增加(P<0.01);Bax、Caspase3和ANP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心肌抗凋亡相关的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率显着下降(P<0.05);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AMPKα、PGC1α、SIRT1)表达显着降低(P<0.05);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 I)表达显着增加(P<0.01);即阿霉素诱导了C57小鼠的心肌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纤维化。2.相比C57 DOX组,C57 DE组缓解了上述不良的症状,包括改善了小鼠EF和FS(P<0.05);改善了小鼠最大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P<0.05);改善了小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水平(P<0.05);并且抑制了凋亡和纤维化相关蛋白(Bax、Caspase3、Collagen I)的表达(P<0.05);心肌抗凋亡相关的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率显着升高(P<0.05);还增加了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AMPKα、PGC1α、SIRT1)的表达,ANP蛋白表达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着差异性;即有氧运动改善了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的心肌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纤维化。3.相比C57 DOX组,C57 DE组还抑制了GCN2和下游通路相关蛋白(P-eIF2α/ATF4)的表达(P<0.05),GCN2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和有氧运动的心脏保护作用相关。第二部分1.相比GCN2 KO安静组,GCN2 KO DOX组小鼠心脏的EF和FS显着降低(P<0.01);最大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也显着下降(P<0.01);从干预的第4周到第8周,GCN2 KODOX组小鼠体重相比安静组显着较低(P<0.01);GCN2 KO DOX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显着纤维化(P<0.01);GCN2 KO DOX组小鼠GCN2下游通路相关蛋白(P-eIF2α、ATF4)表达显着增加(P<0.05),Bax和ANP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率显着下降(P<0.05),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AMPKα、PGC1α、SIRT1)表达显着降低(P<0.05);即阿霉素诱导了GCN2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肌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纤维化。2.相比GCN2 KO DOX组,GCN2 KO DE组缓解了上述症状,具体包括减轻了阿霉素诱导的GCN2 KO小鼠EF和FS值(P<0.05),改善了运动能力(P<0.05);减轻了心肌组织纤维化(P<0.05);抑制了心肌凋亡和心功能相关蛋白(Bax、ANP)的表达(P<0.05);增加了心肌抗凋亡相关的Bcl2和Bcl2/Bax比率显着升高(P<0.05);还增加了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AMPKα、PGC1α、SIRT1)的表达;抑制了GCN2下游通路相关蛋白(P-eIF2α、ATF4)的表达(P<0.05);即有氧运动改善了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肌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纤维化。3.研究还对GCN2基因敲除小鼠与C57小鼠的心肌损伤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与C57DOX组相比,GCN2 KO DOX组小鼠的体重、运动能力、EF和FS显着较高(P<0.05),心肌纤维程度也显着较低(P<0.05),即GCN2基因敲除抑制阿霉素导致的小鼠的体重、心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下降;与C57 DE组相比,GCN2 DE组小鼠的心脏EF和FS值也显着较高(P<0.05),其余指标较高,但没有显着差异性;即GCN2基因敲除能缓解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且GCN2基因敲除还能促进有氧运动对小鼠心肌损伤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和抑制GCN2的活性有关,然后抑制P-eIF2α/ATF4通路的表达,进而抑制心肌凋亡、纤维化和能量代谢障碍。第三部分1.相比C57 DE组,C57 DEL组小鼠心脏GCN2下游通路蛋白(P-eIF2α/ATF4)的表达显升高(P<0.05)。2.相比C57 DE组,C57 DEL组小鼠的运动能力显着下降(P<0.05);EF和FS显着降低(P<0.05);心肌纤维化程度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差异性;即GCN2激活导致了C57 DE组小鼠的体重、心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下降;相比GCN2 KO DE组,GCN2 KO DEL组小鼠体重显着降低(P<0.05),EF、FS和运动能力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显着差异性;心肌纤维化程度也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着差异性。3.相比C57 DEL组,GCN2 KO DEL组小鼠的体重没有显着差异性;EF和FS较高,但没有显着差异性;运动能力显着较高(P<0.05);心肌纤维化程度显着较低(P<0.05);GCN2下游蛋白(P-eIF2α/ATF4)的表达也显着较低(P<0.05)。研究结论1.8周的有氧运动缓解了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的心肌损伤,机制和调节心肌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和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有氧运动还抑制了GCN2蛋白及其下游P-eIF2α/ATF4的表达,GCN2蛋白表达下降和有氧运动减轻心肌损伤有关。2.GCN2基因敲除后缓解了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并促进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缓解效果,其机制与抑制GCN2蛋白表达,调控下游P-eIF2α/ATF4通路,进而影响小鼠心肌凋亡、能量代谢和纤维化有关。3.GCN2激活抑制有氧运动对C57小鼠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GCN2是有氧运动缓解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重要基因,其下游通路(P-eIF2α/ATF4)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凯[6](2019)在《不同硒源在猪体内代谢规律及其维持骨骼肌生理功能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硒是维持人和动物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氧化还原稳态、免疫功能、甲状腺激素代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硒源在猪体内代谢规律及其维持骨骼肌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开展相关研究:试验一:不同硒源对猪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肉品质和硒蛋白表达影响试验选取108头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1 mg/kg,CON),基础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0.25 mg/kg,SeNa-0.25)、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25 mg/kg,MeSeCys-0.25)、硒代蛋氨酸(0.25、0.5、2.5 mg/kg,SeMet-0.25、SeMet-0.5、SeMet-2.5)60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硒补充剂显着提高了猪肉系水力(P<0.05),然而对猪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与SeNa相比,MeSeCys和SeMet显着提高了猪血清免疫功能(P<0.05)。与SeNa和MeSeCys相比,SeMet在提高组织硒含量方面更有优势;与SeNa和SeMet相比,MeSeCys在提高猪硒蛋白表达方面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试验二:不同硒源对猪肌肉中硒代谢规律影响本试验建立了猪肉中7种硒形态分析方法,并对试验一中猪背最长肌中总硒及硒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硒源在猪肌肉中沉积效率为:SeMet>MeSeCy和SeNa;所有处理组中均可鉴定到硒代胱氨酸(SeCys2)、MeSeCys和SeMet,然而,只在SeNa-0.25、SeMet-0.5和SeMet-2.5处理组中检测到硒脲(SeUr);硒在猪肌肉中主要以SeMet(>70%)形式存在,SeCys2、MeSeCys和SeUr所占比例较低。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可显着影响猪肌肉中硒的沉积形态及含量。试验三:硒缺乏诱导猪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试验选取24头纯系大白阉公猪,采用全同胞配对试验设计,分别给猪饲喂缺硒日粮(0.007mg/kg)和缺硒日粮中添加SeMet(0.3 mg/kg)16周,建立缺硒猪模型。研究发现,硒缺乏显着降低了猪血清、毛发及骨骼肌中硒含量(P<0.001),骨骼肌硒蛋白表达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P<0.001),引发了骨骼肌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骨骼肌损伤。此外,硒缺乏同时补偿性激活了骨骼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并促使骨骼肌糖酵解途径增强,以缓解骨骼肌损伤。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可显着影响猪体内硒的含量、硒蛋白表达及肌肉中硒形态的沉积;与SeNa相比,SeMet和MeSeCys在猪体内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活性。日粮硒缺乏主要是通过下调骨骼肌硒蛋白表达从而引起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诱导了猪骨骼肌损伤。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硒源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及硒缺乏相关肌肉疾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撑。

高金龙[7](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妊娠期糖尿病母鼠的子代成年后的影响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并增加子代各种患病风险。然而,GDM对子代长期的影响及机制,仍不十分清楚。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预防一些疾病风险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n-3 PUFA对GDM孕妇的子代的影响不是十分清楚。GDM子代的长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和机制,以及n-3PUFA对其是否有改善作用,值得研究。此外,GDM能否对子代脑组织造成长期影响,以及n-3 PUFA对其作用及机制,也需阐明。代谢组学可发现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关系,在了解疾病发展、临床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等起重要作用。目前,利用代谢组学大多是对GDM孕妇的研究,对子代研究较少,对子代的长期代谢研究更少。利用代谢组学研究GDM子代远期成年后的代谢变化,阐述子代潜在疾病风险及机制,探究n-3 PUFA干预后的作用,具有实际意义。目的:(一)研究GDM母鼠的子代成长过程中,特别是成长至远期成年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和机制,以及n-3 PUFA对GDM子代干预后的效果;(二)研究GDM能否对子代脑组织造成长期影响,以及n-3 PUFA的干预对GDM子代脑组织的作用及机制;(三)研究GDM母鼠的子代远期成年后代表机体总体情况的血液代谢组学变化,揭示子代年老时的身体状态和相关的疾病风险,以及n-3PUFA对GDM子代血清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雌鼠孕第5天注射链脲佐菌素造GDM模型,正常母鼠注射柠檬酸缓冲液。正常子代断奶后,喂标准饲料(7%豆油)至11月龄。GDM子代断奶后分三组,喂相应饲料至11月龄,分别为GDM子代组(7%豆油)、n-3PUFA干预的GDM子代组(3%豆油+4%鱼油)、n-3 PUFA缺乏的GDM子代组(7%红花油)。各组子代在11月龄处死。结果:(一)GDM子代出生体重降低,并表现出终生生长受限,n-3 PUFA的干预改善了其生长受限。GDM子代糖尿病发生风险随月龄增长而增加,断奶时无明显风险,远期成年后11月龄表现出明显糖尿病风险。n-3 PUFA通过改善GDM子代胰腺脂肪浸润、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肝脏和胰腺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降低了其糖尿病的风险。n-3 PUFA也延缓了GDM子代肝脏和胰腺端粒的缩短。GDM子代11月龄肝脏和胰腺代谢发生改变。肝脏中73个代谢物发生变化,很多代谢物和代谢通路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如神经酰胺、棕榈酸、草酰乙酸、皮质醇、α-亚麻酸、尼克酰胺和生育三烯酚等。n-3 PUFA干预后调节了27个代谢物,而n-3 PUFA缺乏组中,仅7个代谢物回调,21个代谢物变化趋势却加重。GDM子代胰腺中有68个代谢物改变,n-3 PUFA调节了30个代谢物,而n-3 PUFA缺乏组中却有35个代谢物变化趋势加重。(二)GDM对子代脑组织造成了长期影响。首先,GDM子代11月龄海马体和大脑皮层表现出氧化应激。n-3 PUFA通过提高海马体SOD和CAT活性、降低脑皮层中MDA水平、提高GSH水平和SOD、CAT活性改善了其氧化应激。其次,GDM子代11月龄脑组织呈现炎症状态。n-3 PUFA通过降低海马体中IL-1β和IL-6的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降低脑皮层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改善了其炎症状态,而n-3 PUFA缺乏组则表现出最高炎症状态。此外,GDM子代断奶时海马体端粒长度变短,11月龄时更短,并且11月龄脑皮层端粒也缩短。n-3 PUFA延缓了其海马体和脑皮层端粒缩短,而n-3 PUFA缺乏组海马体端粒长度最短。最后,GDM子代11月龄脑组织代谢明显改变。很多改变的代谢物与脑功能、神经递质传递、认知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如磷脂酰丝氨酸、神经酰胺、神经鞘氨醇、谷氨酸、吲哚、组胺、皮质醇、半乳糖脑苷脂等。海马体中52个代谢物发生变化,n-3 PUFA干预后调节了30个代谢物,而n-3 PUFA缺乏组中却有21个代谢物变化趋势加重。脑皮层中有40个代谢物改变,n-3 PUFA调节了22个代谢物,而n-3 PUFA缺乏组中有21个代谢物变化趋势加重。(三)GDM子代11月龄时代表机体总体情况的血液中有40个代谢物发生变化。这些改变的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提示GDM子代远期成年后机体氧化应激增强、炎症状态、易衰老、糖尿病风险、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疾病风险、肝功能降低、认知功能下降、肠道菌群代谢异常、生育功能降低等风险增加。n-3 PUFA干预后调节了血清中21个代谢物,而n-3 PUFA缺乏组中仅4个代谢物回调,却有23种代谢物变化趋势继续加重。结论:(一)GDM子代鼠的糖尿病风险随月龄增长而增加,到远期成年后表现出明显糖尿病风险,n-3 PUFA的干预降低了其糖尿病风险;(二)GDM能对子代脑组织造成长期影响,这增加了子代年老后患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n-3PUFA对GDM子代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本结果也有力地证明,成年后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与生命早期经历不良宫内环境有关。(三)n-3 PUFA对GDM子代血清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利用代谢组学寻找标记物,在预测GDM子代成长中相关疾病风险、观测营养干预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可行性。

张颖[8](2019)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保护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通过及时的再灌注干预手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存预后。但是,仅开通心外膜血管,有时并不能改善病人的真正预后。因此,该研究将聚焦于心脏的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和药物干预手段。微循环是心脏血供的最末端,是感应缺血缺氧最敏感的部分,因此微循环的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是作为该研究的重点。我们前期研究提示细胞内钙超载和过量活性氧生成是造成一系列损伤的启动因素。SERCA2a作为最重要的内质网上钙回收蛋白被广泛进行研究。前期研究证实在IR条件下,SERCA2a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超载损伤。其他研究有提示SERCA2a的转录后修饰是其活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首先将聚焦于心脏缺血再灌注(IR)条件下SERCA2a的转录后修饰作用。因此,更深一步研究将聚焦于SERCA2a诱导的细胞钙超载,是否与线粒体损伤性分裂,以及线粒体钙超载导致的线粒体凋亡程序启动有直接相关性。除此以外,该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褪黑素对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因此针对线粒体的研究,我们力求完善褪黑素保护IR损伤后的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心肌缺血再灌注介导微循环损伤的分子机制,探究SERCA2a转录后修饰作用对胞质钙平衡的作用,明确SERCA2a作为上游信号分子对线粒体分裂和钙依赖的细胞运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褪黑素保护线粒体完整性的新的作用靶点。方法:体内实验部分利用WT小鼠、SERCA2a过表达小鼠(SERCA2aAVV)以及OPA-1心脏特异性敲除小鼠OPA-1CKO,建立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体外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乳鼠心脏中分离并提取心肌微循环内皮细胞(CMEC),第二部分从小鼠心脏中分离心肌细胞,同时建立细胞水平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首先体内实验部分,利用WB、免疫共沉淀、免疫组化、HE染色、免疫荧光、线粒体电镜、小动物超声、TUNEL染色、Evans Blue染色等方法,观察了心脏不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微循环数量、心梗面积、心脏活性氧水平、线粒体形态、心脏功能、心肌凋亡比例以及管腔结构和炎症细胞渗透情况;细胞水平,利用流式细胞学、免疫荧光、WB、细胞迁移、Transwell、管腔形成实验、免疫共沉淀、DCFHDA探针技术、JC-1染色、细胞TUNEL染色、电镜等技术,观察细胞在不同模型条件下,钙水平的变化、活性氧水平的变化、蛋白表达差异、内皮细胞运动能力、以及线粒体膜电位、膜孔道开发情况、细胞凋亡比例等。结果:1.微血管IR损伤会导致SERCA2a的翻译后修饰和该蛋白随后的降解作用。2.重新过表达SERCA2a会减少心脏梗塞大小,恢复心脏收缩功能,维持微血管完整性和随后的炎症分布。3.体外机制探究提示SERCA2a功能障碍引起胞质Ca2+超载和内质网应激,过表达SERCA2a能有效减轻损伤。4.SERCA2a功能障碍不仅引发内质网应激,还引起胞质Ca2+超载诱导的Ca2+/钙调磷酸酶-SSHlL-cofilin信号级联的去磷酸化和活化作用。5.活化的cofilin增加F-肌动蛋白解聚降低了 IR损伤后的新生血管生成。6.活化的cofilin诱导F-肌动蛋白解聚并转位到线粒体的外膜上,参与Drpl介导的病理性线粒体分裂。7.我们的结果证实OPA1相关的线粒体融合/线粒体自噬,在心脏I/R损伤条件下由褪黑激素调节。8.通过褪黑激素作用下的AMPK-OPA1-线粒体融合/线粒体自噬可能是一种减少心脏I/R损伤的新型药物治疗和干预的方法。结论:1.微循环IR损伤导致SERCA2a转录后修饰、活性降低以及表达量减少,最终导致了细胞内的钙超载损伤;过表达SERCA2a可缓解上述病理过程。2.SERCA2a失活介导了 Ca2+/钙调磷酸酶-SSH1L-cofilin级联信号的去磷酸化和活化,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运动障碍,病理性线粒体分裂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增加。3.褪黑素通过促进AMPK-OPA1-线粒体融合作用,维持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正常数量和稳态。

白玉[9](2019)在《参附汤有效成分及配伍对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的抗氧化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参附汤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常用经典名方,主要用治心肾阳虚、阳虚气弱证缺血性心脏病,其疗效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证实。但因参附汤有效成分复杂多样,其对缺血性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尚不深入。前期实验中已知参附汤有效成分中的人参皂苷Rg1、Re、乌头原碱Aconine单体及配伍对心肌细胞钙离子的有效调控作用,本实验研究从抗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三种单体及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抗氧化蛋白酶类Prx-3、SOD2,活性氧(ROS),促细胞凋亡因子Bax以及抗氧化相关上游信号通路因子Nrf-2。通过观察各种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活性变化,探讨参附汤三种有效成分及配伍对抗氧化相关蛋白标志物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以期从微观角度丰富参附汤对缺血性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机制,为参附汤益气温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中医药理论提供现代科学证据。研究结果显示,Rg1/Re配伍组能够上调Prx-3/SOD2表达并降低ROS生成水平;Rg1/Aconine配伍组能够激活Nrf-2信号通路并下调ROS水平;Aconine组可以上调Prx-3表达并降低ROS水平。实验结果证实参附汤三种有效成分配伍后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保护缺血心肌。方法:1.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模型的制备:细胞选用H9C2心肌细胞系,缺氧培养阶段:用无糖无血清培养液,95%N2+5%CO2混合气体模拟缺氧环境给缺氧小室换气10分钟,在这种模拟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然后将缺氧完成的细胞再转移至新鲜完全培养液和5%CO2、37℃正常培养箱内培养,进行复氧。最后CCK-8法细胞生存率检测(生存率保持在50%-60%)。2.分组:(1)正常组(无药、无DMSO、无缺氧复氧)(2)DMSO组(无药、含DMSO 2μl/ml、无缺氧复氧)(3)DMSO+HR组(无药、含DMSO 2μl/ml、缺氧复氧)(4)Rg1+HR组(Rg1 200μM、缺氧复氧)(5)Re+HR组(Re 200μΜ、缺氧复氧)(6)Aconine+HR组(Aconine 100μΜ、缺氧复氧)(7)Rg1+Re+HR组(Rg1 200μM+Re 200μΜ、缺氧复氧)(8)Rg1+Aconine+HR组(Rg1 200μM+Aconine 100μΜ、缺氧复氧)(9)Re+Aconine+HR组(Re 200μM+Aconine 100μΜ、缺氧复氧)(10)Rg1+Re+Aconine+HR组(Rg1 200μM+Re 25μΜ+Aconine 100μΜ、缺氧复氧)注:因药物以DMSO稀释,虽然微量的DMSO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我们仍在空白组和对照组都添加了DMSO,以减少实验误差。3.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将细胞裂解,取上清并添加1/4量loading buffer,95℃水浴变性10分钟,然后置于冰上骤冷,样本制备完成。根据目的蛋白分子大小配制所需浓度分离胶,配制浓缩胶,上样、电泳、转膜。5%脱脂牛奶室温摇床封闭1小时,然后内参膜放入β-actin一抗,目的蛋白膜放入相应一抗,4℃冰箱孵育过夜。弃一抗,TBST清洗10分钟3次,然后放入二抗,室温摇床孵育1小时。弃二抗,TBST清洗10分钟3次。显影液A液B液1:1配制,避光敷至膜上,然后化学发光凝胶成像仪内拍照。4.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培养完成后,弃除培养液,PBS清洗一下,甲醇固定10分钟。弃除甲醇,PBS清洗5分钟3次,加入Triton100孵育15分钟,弃除Triton100,加入5%BSA封闭1小时。加一抗,4℃冰箱过夜。PBS清洗10分钟3次,避光操作,加入荧光二抗孵育1小时。PBS清洗15分钟3次。载玻片上滴加DAPI或甘油,细胞爬片面朝下敷与之上。湿盒内暂存,荧光显微镜拍照。结果:1.通过CCK-8法细胞生存率检测所得出的结果(生存率保持在50-60%),选定造模条件:无糖无血清培养液,95%N2+5%CO2混合气体模拟缺氧环境给缺氧小室换气10分钟,模拟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24小时后,将缺氧完成的细胞再转移至新鲜完全培养液和5%CO2、37℃正常培养箱内培养,复氧3小时。2.Western blotting检测Prx-3结果:DMSO+HR模型组细胞Prx-3水平明显下降(P<0.05,N=6),Aconine+HR、Rg1+Re+HR、Rg1+Aconine+HR组则明显提高了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Prx-3水平(P<0.01,N=6)。3.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指标结果:1)Prx-3:DMSO+HR组(模型组)Prx-3含量明显低于DMSO(空白组)组(P<0.05,N=4);Re+HR组、Rg1+Re+HR组、Aconine+HR组、Rg1+Re+Aconine+HR组均有效提高了Prx-3水平,各组P值都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Rg1+Re+HR组显着提高了该组细胞Prx-3蛋白含量(P=0.0002<0.001)2)SOD2:DMSO+HR组与DMSO空白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N=4),SOD2含量降低。药物处理各组只有Rg1+Re+HR组能够提高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SOD2含量(P<0.01,N=4)。3)ROS:DMSO+HR组与DMSO空白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N=4),ROS水平升高。用药各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了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ROS水平,除外Re+Aconine+HR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用药组均下调了本组细胞的ROS水平,且各组P值均小于0.01,与DMSO+HR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4)Bax:DMSO+HR组与DMSO空白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N=4),Bax水平升高。用药各组均未表现出对受损H9C2心肌细胞内Bax蛋白的下调作用。5)Nrf-2:DMSO+HR组与DMSO空白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N=4),Nrf-2信号减弱。药物处理各组只有Rg1+Aconine+HR组的Nrf-2活性增强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N=4)。结论:1.细胞造模条件,即95%N2+5%CO2混合气体换气10分钟模拟缺氧环境,然后将细胞缺氧培养24小时,缺氧结束后再复氧培养3小时。2.Rg1·200μM+Re·200μM+HR组具有相对稳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ROS生成水平的同时提高了Prx-3、SOD2水平。3.Aconine·100μM+HR组表现出了上调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Prx-3的作用,并下调了细胞ROS水平,可以认为其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4.Rg1·200μM+Aconine·100μM+HR组减少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ROS生成水平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激活Nrf-2信号通路有关。5.实验中,我们选用的各组参附汤有效成分Rg1、Re、Aconine及配伍的不同剂量浓度,对促凋亡因子Bax并无有效的调控作用。

王雨[10](2013)在《褪黑素对大鼠血糖、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主要在夜间由松果体合成分泌、受光线明暗及昼夜节律调控的吲哚类激素,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自由基和氧化应激、调节机体血脂和血糖代谢等多种心血管相关的生理药理学作用。体内褪黑素水平的下降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以及机体的血脂、血糖代谢异常有显着的相关性。但机体血清褪黑素水平的改变与机体脂糖代谢异常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褪黑素与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褪黑素水平的降低是否可以导致血管炎症的发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典型特征是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脂质,导致泡沫细胞形成。巨噬细胞表面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及其介导的胆固醇外流是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的重要始动因素。研究证实,ABCA1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功能障碍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ABCG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功能与ABCA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具有协同作用。褪黑素能否影响ABCA1和ABCG1的表达及其介导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目前未见报道。我们通过建立大鼠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的动物模型,分别对以上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血糖、血脂代谢特点分析研究目的:1.建立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的大鼠动物模型;2.观察在生理性褪黑素缺乏的环境下大鼠体内血脂、血糖代谢的特点;研究方法:1.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共36只,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松果体摘除手术建立大鼠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的动物模型(Px组),并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Con组),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夜间褪黑素水平判断褪黑素缺乏模型是否成功;2.在术前0周,术后4周、8周、16周四个时间点测量褪黑素缺乏大鼠在正常饮食条件下血脂、血糖相关代谢指标的水平,分析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点;3.测量术后16周大鼠肝脏脂质水平含量,分析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1.去松果体组(Px组,N=16)动物夜间褪黑素水平减少至术前的20%,且显着低于假手术对照组(Con组,N=14)(8.19±2.05ng/L和39.98±5.91ng/L,P<0.01),褪黑素缺乏模型制作成功;2.在术前0周和术后4周、8周、16周各组大鼠血脂血糖水平分别为:1)血脂代谢指标:两组动物血脂基线水平一致。Px组大鼠血清TG、FFA和VLDL-C水平自术后4周时相比4周Con组大鼠均显着增高,并持续增高至16周(P值均<0.05)。在校正0周基线值后,Px组上述指标的16周相对0周变化值仍较Con组变化值显着增加(P值均<0.05);2)糖代谢方面,两组动物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基线值水平一致。相比术后16周Con组,术后16周Px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显着增加(P<0.05),ISI指数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但INS的的增高无显着意义。在校正了术前0周水平后,术后16周Px组上述阳性指标的变化值相比对照组变化值的差异仍有显着意义(P值均<0.05);3.Px组大鼠16周肝脏单位质量的甘油三酯含量相比16周Con组显着增加(P<0.01),但其单位质量的总胆固醇含量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第二部分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机制研究目的:1.研究褪黑素缺乏环境下大鼠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主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情况,2.研究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调控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机制;研究方法:1.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褪黑素缺乏的大鼠模型组(8只),以假手术组(7只)作为对照(见第一部分);2.分别测量褪黑素缺乏大鼠术前0周和术后16周时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标志物MDA、oxLDL、TNFα、IL-6和CRP的水平,检测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MCP-1、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情况;3.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系,用褪黑素干预oxLDL预刺激的内皮细胞,观察细胞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NF-κB、 P38-MAPK、JNK和ERK磷酸化水平的表达,探讨褪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两组动物血清炎症因子基线值水平基本一致。在术后16周,Px组N=8)大鼠血清MDA、oxLDL、TNFα、IL-6和CRP水平相比16周Con组(N=7)均显着增加(P值均<0.01)。在校正0周基线值后,Px组上述指标的16周相对0周变化值仍较Con组变化值显着增加(P值均<0.05);2.术后16周,Px组大鼠主动脉内皮MCP-1、VCAM-1和MMP-9因子表达水平的IOD值相比16周Con组对应值均显着增加(P值均<0.05)。而Px组大鼠16周ICAM-1表达相比Con组无显着统计学意义;3.褪黑素剂量依赖性地显着抑制oxLDL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MCP-1、VCAM-1和MMP-9蛋白表达(P值均<0.05);并剂量依赖性地显着抑制oxLDL诱导RAEC细胞内NF-κB和P38-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P值均<0.05),但对JNK和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无显着影响。第三部分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及机制研究目的:1.研究褪黑素缺乏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的变化;2.研究褪黑素缺乏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ABCA1和ABCG1的表达情况;3.探讨褪黑素对巨噬细胞ABCA1表达的相关信号调控机制。研究方法:1.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褪黑素缺乏的大鼠模型组(共16只),以假手术组(共16只)作为对照(见第一部分);2.分别收集培养大鼠术前0周和术后16周的腹腔巨噬细胞,检测褪黑素缺乏大鼠术前0周和术后16周的腹腔巨噬细胞ABCA1、ABCG1和全血清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评估不同因素介导外流率的变化;3.检测术后16周腹腔巨噬细胞ABCA1和ABCG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4.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并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细胞,观察其对细胞ABCA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机制。研究结果:1.两组动物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率基线值基本一致。Px组(N=6)术后16周的全血清诱导(-7.29±5.91%和-3.80±4.79%,P<0.01)以及ABCA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相对0周的变化值(-4.21±4.82%和-1.20±2.12%,P<0.01)相比Con组(N=6)对应的变化值均显着下降,但ABCG1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的变化值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2.术后16周,Px组(N=6)的腹腔巨噬细胞ABCA1转运体mRNA水平的表达相比16周Con组(N=6)的表达显着下降(P<0.01),但其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3.术后16周,ABCG1转运体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两组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4.褪黑素剂量依赖性地显着增强THP-1巨噬细胞ABCA1和LXRa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值均<0.05);PPARy和LXRa拮抗剂均可显着抑制褪黑素对细胞ABCA1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P值均<0.001);褪黑素膜受体MT1/MT2拮抗剂对于褪黑素对细胞ABCA1蛋白表达的调控均无显着影响。研究结论1.通过松果体摘除手术成功建立褪黑素缺乏的大鼠动物模型。2.褪黑素缺乏可显着导致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影响大鼠血甘油三酯和血糖代谢。3.褪黑素缺乏促进大鼠体内炎症反应过程,促进并可能通过NF-κB和P38-MAPK通路参与的机制调控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的表达。4.褪黑素缺乏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及ABCA1基因表达及其介导的胆固醇外流;褪黑素以不依赖于褪黑素膜受体的方式作用于巨噬细胞内的PPARy-LXRa途径,调控细胞ABCA1的表达水平。

二、硒缺乏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褪黑素的干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硒缺乏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褪黑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规模化猪场限位饲养致妊娠母猪慢性应激调查及褪黑素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动物限位饲养的相关概述
        1.1.1 限位饲养导致相关疾病的研究概况
        1.1.2 限位饲养导致母猪发生慢性应激的评价标准
    1.2 慢性应激相关概述
        1.2.1 慢性应激研究概况
        1.2.2 慢性应激相关实验模型的建立
    1.3 脾脏慢性应激的相关研究
        1.3.1 脾脏的结构及功能
        1.3.2 慢性应激与脾脏
        1.3.3 慢性应激模型中脾脏的免疫机制研究
        1.3.4 与脾脏相关的抗慢性应激药物的研发
    1.4 细胞内线粒体与内质网相关机制研究
        1.4.1 线粒体动力学
        1.4.2 内质网应激
        1.4.3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
    1.5 褪黑素相关概述
        1.5.1 褪黑素在HPA轴调节方面的作用
        1.5.2 褪黑素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
        1.5.3 褪黑素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母猪试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2.2.2 限位饲养母猪的状态及行为学观察
        2.2.3 限位饲养母猪的血液样品采集
        2.2.4 限位饲养母猪的血常规检测
        2.2.5 限位饲养母猪的血清HPA轴相关指标检测
        2.2.6 限位饲养母猪的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
        2.2.7 限位饲养母猪的血清免疫相关指标检测
        2.2.8 大鼠试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2.2.9 大鼠旷场试验
        2.2.10 大鼠的血液及组织样品采集
        2.2.11 大鼠的脾脏系数检测
        2.2.12 大鼠的血常规检测
        2.2.13 大鼠的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2.2.14 大鼠的血清HPA轴相关指标检测
        2.2.15 大鼠的脾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
        2.2.16 大鼠的脾脏免疫相关指标检测
        2.2.17 大鼠的脾脏超微结构电镜观察
        2.2.18 大鼠的脾脏RNA提取和基因表达检测
        2.2.19 大鼠的脾脏蛋白样品的制备及蛋白表达检测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限位与妊娠母猪主要状态
    3.2 限位栏中妊娠母猪的状态观察
    3.3 限位妊娠母猪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3.4 限位妊娠母猪的血清HPA轴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5 限位妊娠母猪的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6 限位妊娠母猪的血清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7 限位饲养中妊娠母猪发生慢性应激情况统计结果
    3.8 MT干预CS大鼠行为学测试结果
    3.9 MT干预CS大鼠脾脏图片及脾脏系数
    3.10 MT干预CS大鼠血常规检测结果
    3.11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3.12 MT干预CS大鼠血清HPA轴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3 MT干预CS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4 MT干预CS大鼠血清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5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3.16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6.1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3.16.2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3.17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7.1 MT干预CS大鼠脾脏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3.17.2 MT干预CS大鼠脾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3.18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MAMs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8.1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MAMs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3.18.2 MT干预CS大鼠脾脏组织MAMs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3.19 猪场CS防治试验结果
        3.19.1 MT缓解五产妊娠母猪CS血常规检测结果
        3.19.2 MT缓解五产妊娠母猪CS血清HPA轴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9.3 MT缓解五产妊娠母猪CS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19.4 MT缓解五产妊娠母猪CS血清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限位饲养可致妊娠母猪CS
    4.2 限位饲养可致妊娠母猪发生氧化应激
    4.3 限位饲养可致妊娠母猪免疫功能障碍
    4.4 CS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药物浓度的选择
    4.5 MT对CS大鼠脾脏结构形态、病理组织学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4.6 MT对CS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4.7 MT对CS大鼠血常规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4.8 MT对CS大鼠脾脏线粒体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4.9 MT对CS大鼠脾脏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4.10 MT对CS大鼠脾脏线粒体-内质网偶联相关指标的影响
    4.11 MT对猪场限位饲养五产妊娠母猪CS的影响
5 结论
    5.1 特色与创新之处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立题依据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三、目前研究现状
    四、本课题的特色与优势
临床研究
    一、研究流程图
    二、研究对象
        1.研究分组
        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3.伦理原则及知情同意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处理
    五、结果
    六、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治疗对放射性心肌损伤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1 甘肃省人民医院预防放射性心肌损伤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件2
附件3

(3)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概况
        1.1.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1.2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1.1.3 中医药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1.1.4 西药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1.2 丹参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
        1.2.1 化学成分研究
        1.2.2 药理作用研究
    1.3 丹酚酸B的研究概况
        1.3.1 丹酚酸B对心脏的药理作用
        1.3.2 丹酚酸B对大脑的药理作用
        1.3.3 对肝、肾的作用
        1.3.4 抗癌
        1.3.5 其他
    1.4 立题依据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仪器与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2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2.3.3 标本收集与处理
        2.3.4 血清MDA、SOD、CAT、GSH的测定
        2.3.5 回肠组织MDA、SOD、CAT、GSH的测定
        2.3.6 回肠组织MPO活力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测定
        2.3.7 肠通透性测定
        2.3.8 小肠HE染色
        2.3.9 RT-PCR测定回肠组织PI3Kp85α和 p-AKT(ser473)m RNA的表达
        2.3.10 Western Blot法检测回肠组织PI3Kp85α和 p-AKT(ser473)的蛋白水平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活性的影响
    3.2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活性的影响
    3.3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的影响
    3.4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3.5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通透性的影响
    3.6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3.7 IL-1β、IL-6、TNF-α与 NF-p65 的相关性研究
    3.8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中PI3Kp85α、p-Akt(ser473)m RNA表达的影响
    3.9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中PI3Kp85α、p-Akt(ser473)蛋白水平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4.2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化应激
    4.3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反应
    4.4 肠缺血再灌注与肠道黏膜损伤
    4.5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F-κB通路
    4.6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PI3K/Akt通路
    4.7 创新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丹酚酸 B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朝药泽兰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2.1.3 实验试剂溶液的配置及组成
        2.1.4 实验仪器及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泽兰乙醇提取物制备
        2.2.2 Langendorff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2.2.3 实验设计与分组
        2.2.4 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K-MB、SOD、LDH、cTn-T等指标变化
        2.2.5 TTC染色法
        2.2.6 HE染色法
        2.2.7 TUNEL(DAB)染色
        2.2.8 免疫印迹试验法检测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HIF-1α蛋白表达
        2.2.9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朝药泽兰及其有效成分对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
    3.2 朝药泽兰及其有效成分对LDH、SOD、CK-MB、cTn-T的影响
    3.3 朝药泽兰及其有效成分对梗死面积的影响
    3.4 朝药泽兰及其有效成分对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3.5 朝药泽兰及其有效成分对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6 免疫印迹试验法检测朝药泽兰及其有效成分对大鼠心肌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HIF-1α的蛋白表达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3 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
    4 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5)GCN2在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假设
    4 研究假设图
    5 研究技术路线图
    6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介绍
    2 运动防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证据和机制
    3 运动防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问题和未来方向
    4 eIF2α激酶和心血管疾病
    5 结论和展望
    6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和对GCN2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动物和实验设计
        2.2 阿霉素注射方案
        2.3 有氧运动方案
        2.4 超声心动图测试方案
        2.5 运动能力测试方案
        2.6 心脏组织的病理学评估
        2.7 Western Blot
        2.8 统计
    3 结果
        3.1 有氧运动和阿霉素干预对C57小鼠的体重影响
        3.2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运动能力的下降
        3.3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心功能的下降
        3.4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心肌纤维化
        3.5 有氧运动对C57 小鼠心肌GCN2和P-eIF2α/eIF2α/ATF4 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心肌凋亡和心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
        3.7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心肌能量代谢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
        3.8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C57小鼠心肌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动物和实验设计
        2.2 阿霉素注射方案
        2.3 有氧运动方案
        2.4 超声心动图测试方案
        2.5 运动能力测试方案
        2.6 心脏组织的病理学评估
        2.7 Western Blot
        2.8 统计
    3 结果
        3.1 有氧运动和阿霉素干预对GCN2基因敲除小鼠的体重影响
        3.2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运动能力下降
        3.3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心功能下降
        3.4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纤维化
        3.5 有氧运动对GCN2 基因敲除小鼠GCN2和P-eIF2α/eIF2α/ATF4 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凋亡和心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
        3.7 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GCN2基因敲除小鼠能量代谢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
        3.8 GCN2基因敲除促进有氧运动对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减轻作用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GCN2激活对有氧运动调节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动物和实验设计
        2.2 阿霉素注射方案
        2.3 有氧运动方案
        2.4 超声心动图测试方案
        2.5 运动能力测试方案
        2.6 心脏组织的病理学评估
        2.7 Western Blot
        2.8 亮氨酸缺乏饮食方案
        2.9 统计
    3 结果
        3.1 GCN2激活减弱有氧运动对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3.2 GCN2激活减弱有氧运动对小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3.3 GCN2激活减弱有氧运动对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3.4 GCN2 激活对小鼠心肌P-eIF2α/eIF2α和 ATF4 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1.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
    2.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不同硒源在猪体内代谢规律及其维持骨骼肌生理功能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硒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1.2 硒摄入量与人和动物体健康
    1.3 不同形式硒在动物体内吸收、代谢及排泄
        1.3.1 硒在动物体内吸收及代谢途径
        1.3.2 不同形式硒在动物体内排泄
    1.4 硒蛋白及其功能
    1.5 日粮硒水平对动物硒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1.5.1 日粮硒水平对猪硒蛋白基因表达影响
        1.5.2 日粮硒水平对啮齿类动物硒蛋白基因表达影响
    1.6 不同硒源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生物样品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7.1 生物样品中硒形态提取
        1.7.2 硒形态的分离和检测
    1.8 硒缺乏与肌肉损伤
        1.8.1 营养性肌肉萎缩症
        1.8.2 硒与动物体内源抗氧化体系
        1.8.3 硒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
        1.9.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9.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硒源对猪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肉品质和硒蛋白表达影响
    2.1 试验目的及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溶液配制及仪器
        2.2.2 试验设计
        2.2.3 饲养管理
        2.2.4 样品采集
        2.2.5 指标测定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动物组织及血清中硒含量分析方法验证
        2.3.2 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指标影响
        2.3.3 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猪肉品质影响
        2.3.4 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在猪体内沉积规律
        2.3.5 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猪肝脏和背最长肌硒蛋白mRNA水平影响
    2.4 讨论
        2.4.1 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硒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免疫功能影响
        2.4.2 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硒对育肥猪肉品质影响
        2.4.3 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硒对育肥猪组织硒含量影响
        2.4.4 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硒对育肥猪肝脏和肌肉硒蛋白表达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硒源对猪肌肉中硒代谢规律影响
    3.1 试验目的及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溶液配制及仪器
        3.2.2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3.2.3 样品采集
        3.2.4 总硒测定
        3.2.5 硒形态测定
        3.2.6 HPLC-ICP-MS方法验证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HPLC-ICP-MS方法验证
        3.3.2 不同硒源和SeMet添加水平对肌肉硒沉积量影响
        3.3.3 不同硒源对猪背最长肌中SeCys2沉积影响
        3.3.4 不同硒源对猪背最长肌中Me Se Cys沉积影响
        3.3.5 不同硒源对猪背最长肌中SeUr沉积影响
        3.3.6 不同硒源对猪背最长肌中SeMet沉积影响
        3.3.7 不同硒源对猪背最长肌中硒形态沉积比例的影响
    3.4 讨论
        3.4.1 HPLC-ICP-MS测定硒形态
        3.4.2 不同硒源和SeMet添加水平对肌肉硒沉积量影响
        3.4.3 不同硒源和SeMet添加水平对肌肉中硒形态及沉积比例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硒缺乏诱导猪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4.1 试验目的及意义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及溶液配制
        4.2.2 试验设计
        4.2.3 饲养管理
        4.2.4 样品采集
        4.2.5 指标测定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日粮硒缺乏对猪硒营养状况及血清中肌肉损伤相关酶活性影响
        4.3.2 日粮硒缺乏对猪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4.3.3 日粮硒缺乏对猪血清和背最长肌抗氧化指标影响
        4.3.4 日粮硒缺乏对猪背最长肌组织形态学影响
        4.3.5 日粮硒缺乏对猪背最长肌硒蛋白、Nrf2信号通路、内质网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
        4.3.6 日粮硒缺乏对猪背最长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影响
        4.3.7 日粮硒缺乏对猪骨骼肌能量相关代谢产物影响
        4.3.8 骨骼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
    4.4 讨论
        4.4.1 缺硒猪模型的建立
        4.4.2 硒缺乏对猪骨骼肌硒蛋白表达及氧化还原状态影响
        4.4.3 硒缺乏对猪骨骼肌Nrf2通路、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通路影响
        4.4.4 靶向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揭示硒缺乏对猪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4.4.5 硒缺乏诱导猪骨骼肌损伤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结论
    5.2 本论文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基于代谢组学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妊娠期糖尿病母鼠的子代成年后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 妊娠期糖尿病及其对子代的危害
        1.1 妊娠期糖尿病现状、发病因素及治疗
        1.2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1.3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肥胖的影响
        1.4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糖尿病风险的影响
        1.5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心血管的影响
        1.6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高血压风险的影响
        1.7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脑发育、智力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2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作用
        2.1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定义
        2.2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血压的关系
        2.3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2.4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癌症风险
        2.5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糖尿病风险
        2.6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脑及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3 端粒、氧化应激与炎症
        3.1 端粒、衰老及有关疾病
        3.2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3.3 炎症与糖尿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3.4 氧化应激、炎症及端粒的关系
    4 代谢组学
    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目的
        5.3 研究内容
        5.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妊娠期糖尿病母鼠的子代远期成年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以及n-3 PUFA的干预对其子代的改善作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材料
        2.2.3 主要试剂
        2.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5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妊娠期糖尿病母鼠造模方法研究
        2.3.2 各干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
        2.3.3 妊娠期糖尿病母鼠体重及生化指标(子代断奶后)
        2.3.4 GDM子代成长中体重情况及n-3 PUFA对其体重的影响
        2.3.5 GDM 子代胰腺透射电镜观察及n-3 PUFA对 GDM 子代胰腺的影响
        2.3.6 GDM子代血清生化指标以及n-3 PUFA对其远期成年后的影响
        2.3.7 GDM子代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以及n-3PUFA对其远期成年后的影响
        2.3.8 GDM子代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2.3.9 GDM子代胰腺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2.3.10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肝脏氧化应激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2.3.11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肝脏炎症因子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2.3.12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胰腺氧化应激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2.3.13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胰腺炎症因子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2.3.14 GDM子代肝脏端粒长度以及n-3 PUFA对其端粒长度的影响
        2.3.15 GDM子代胰腺端粒长度以及n-3 PUFA对其端粒长度的影响
        2.3.16 n-3 PUFA干预GDM子代肝脏的代谢组学研究
        2.3.17 n-3 PUFA干预GDM子代胰腺的代谢组学研究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远期成年后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的影响及n-3 PUFA对其的改善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4 大鼠海马体和大脑皮层氧化应激各指标的测定
        3.2.5 大鼠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炎症因子各指标的测定
        3.2.6 大鼠海马体和脑皮层端粒长度的测定
        3.2.7 大鼠海马体和脑皮层代谢组学研究
    3.3 结果
        3.3.1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海马体氧化应激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3.3.2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海马体炎症因子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3.3.3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大脑皮层氧化应激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3.3.4 GDM子代远期成年后大脑皮层炎症因子状况及n-3 PUFA对其的影响
        3.3.5 GDM子代海马体端粒长度以及n-3 PUFA对其端粒长度的影响
        3.3.6 GDM子代大脑皮层端粒长度以及n-3 PUFA对其端粒长度的影响
        3.3.7 n-3 PUFA干预GDM子代海马体的代谢组学研究
        3.3.8 n-3 PUFA干预GDM子代大脑皮层的代谢组学研究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n-3 PUFA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4 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4.3 结果
        4.3.1 妊娠期糖尿病母鼠的子代远期成年后血清的代谢组学变化及n-3 PUFA的干预作用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保护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SERCA2a表达异常导致心脏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1 实验相关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SERCA2a表达异常通过Ca2+/cofilin/F-actin通路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障碍和Drp-1依赖的线粒体分裂增加
    1 实验相关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机制图
第三部分 褪黑素通过AMPK/OPA-1通路促进线粒体融合和自噬作用,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1 实验相关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参附汤有效成分及配伍对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的抗氧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参附汤有效成分对H9C2 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小结
    实验二:参附汤有效成分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Bax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Nrf-2 通路的关系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小结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褪黑素对大鼠血糖、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血糠、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仪器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第二部分 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主动脉内皮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机制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第三部分 去松果体致褪黑素缺乏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及机制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结论
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硒缺乏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褪黑素的干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规模化猪场限位饲养致妊娠母猪慢性应激调查及褪黑素疗效观察[D]. 师铭咸.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D]. 余洁.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陈嘉希. 南昌大学, 2020(01)
  • [4]朝药泽兰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朴银玲. 延边大学, 2020(05)
  • [5]GCN2在有氧运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D]. 孙忠广. 上海体育学院, 2019(12)
  • [6]不同硒源在猪体内代谢规律及其维持骨骼肌生理功能机制研究[D]. 张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1)
  • [7]基于代谢组学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妊娠期糖尿病母鼠的子代成年后的影响及机制[D]. 高金龙. 浙江大学, 2020(01)
  • [8]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保护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颖.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9]参附汤有效成分及配伍对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的抗氧化机制研究[D]. 白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褪黑素对大鼠血糖、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影响及机制研究[D]. 王雨.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标签:;  ;  ;  ;  ;  

硒缺乏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褪黑激素的干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