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标准参照性口试与常模参照性口试述略(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1](2020)在《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及其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研究》文中指出自2014教育部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中国迎来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2019年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省份,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如今,大陆的高考中语文学科的考试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将通过借鉴香港语文高考的形式与内容,深化推进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大陆语文高考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研究内容新颖,且研究方法创新,采用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结合研究方法。本文共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是香港现行语文高考概述,主要是对香港语文高考的改革历史、影响因素、基本理念架构及评估目标进行梳理,对香港语文高考的发展脉络及理念进行剖析。第二章是阐述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制度,主要有:采用水平参照评价模式、专业分化:语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文学课、公开考试与校本评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独特的考试评价制度确保了香港语文高考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章是对香港现行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分析,主要有:听话能力评估、说话能力评估、阅读能力评估、写作能力评估以及综合能力评估,五种能力评估被安排在四场考试当中,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考察。第四章是对香港现行语文高考考试形式进行讨论,主要有: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分散且延长考试时间、分科目进行考试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也扩大了考察内容,是考察更加全面。第五章是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分别为:强调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全面性;增加考试内容实用度,关注语文工具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打破“一考定终身”;考察形式与内容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改革评分机制,消解“唯分数论”之困境。
高冬冬[2](2020)在《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之根基,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与生命线,义务教育质量则是国家教育之根本。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视作本国教育发展的主旨,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提高和保障义务教育质量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与现实诉求,推行素质教育也急切需要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实践,以对本国义务教育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把握,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参考。目前,国内外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教育质量测评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借鉴国际及各发达国家先进的测评理念和测评方法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实践,为保障和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论文尝试对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对我国现阶段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基础教育质量测评理念、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并对构想的体系框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对义务教育质量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以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为本研究测评框架及内容的构建、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西城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全国首个“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单位”的杭州市下城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武汉市武昌区、江岸区以及江夏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孝感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等现状来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的内容主要为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在内的德、智、体、美及影响因素的测评,测评工具一般由学科能力测评试卷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两部分构成,通过学科测试卷了解学生达到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测查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向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反馈测评结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通过分析与整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发现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导致测评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就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起的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TIMSS)及由IEA主持的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进行分析。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主要从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对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测评,关注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推理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解释和解决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它将学生的素养作为测评的核心。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TIMSS)和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将课程作为测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数学、科学、阅读方面的相关能力进行测评。分析并探寻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对构建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启示。基于以上对国、内外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由专业教育测评机构负责实施,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大学及科研机构、区县中小学协同并监督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并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辖的3个街道、9个镇、1个乡88所小学(包括农村完小和初小)的四年级学生和20所的八年级学生展开语文阅读、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学科测评,并测查学业性非智力因素及其影响因素,以对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加以实际的考证。
代佳旭[3](2019)在《针对高校汉语进修生的安置性测试设计 ——以辽宁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热”和“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进行汉语进修。为了更好地针对这些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汉语进修生开展个性化的汉语教学活动,各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科学的安置性测试,进行合理地分班安置。绪论部分首先结合目前高校来华汉语进修生的现状对安置性测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对语言测试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语言测试、语言能力标准及语言学能的定义进行了概述。第一部分对于语言测试,汉语测试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安置性测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针对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安置性测试现状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对安置性测试性质、形式、试卷构建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并结合语言测试理论,从测试设计的针对性、能力考察的综合性、命题评分的科学性三个方面总结了针对高校来华汉语进修生的安置性测试的设计原则。第四部分则根据设计原则制定了针对辽宁大学汉语进修生的安置性测试设计方案,包括命题范围、测试过程、测试形式、题型选择及题库建设的具体设想并据此设计了四套样卷。第五部分对样卷中的试题类型和评分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描述。主要结合测试的设计原则、测试理论及测试目的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是反思与展望。对测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最后在结语部分对安置性测试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梁娟[4](2018)在《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评分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文中研究说明商务英语专业从通用走向专用的交叉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说明商务英语口语测试是评估商务英语专业语言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旨通过对现行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评分模式,录音口试不可避免的问题,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的理论依据及模糊评分研究等方面的描述试图探索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评分模式能够对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起到正反拔效应,为今后商务英语专业口试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并促进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测试的完善。
林珠京[5](2016)在《韩国汉语考试分析及应试培训建议》文中指出韩国是汉语学习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和社会机构需要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人才,特别是对汉语口语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鉴于韩国社会汉语需求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种类的汉语考试,除了传统的汉语水平考试即HSK以外,还有YCT、FLEX、CST、TCT、OPIC、TSC等多种汉语考试,这既反映了汉语学习需求的多样,体现了当前韩国汉语发展的前沿和趋向,也催生了针对不同考试的汉语教学与培训,忽视这一前沿动态将对未来汉语在韩国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将对韩国民众学习汉语的成效产生影响。对这些考试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探究其中的共性和不同,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汉语学习者不同汉语考试应试者的学习需求等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考试类型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路和培训建议,优化学习路径,提高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是一个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兼备的课题。本文希望在这些方面做出探索与努力。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及难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并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综述整理了韩国汉语教学、韩国汉语考试、中国汉语考试、汉语培训和培训机构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是韩国汉语考试的种类和现状,介绍了现在在韩国进行的汉语考试的种类和现状、韩国汉语考试应试者的特点及分析韩国汉语考试,并比较分析汉语考试和英语考试。第三章是韩国社会的汉语需求与汉语学习情况变迁,通过整理了韩国社会汉语需求的变迁和发展而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可知韩国汉语教学的变化。第四章为韩国汉语考试现状及应试者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针对韩国汉语考试应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韩国汉语考试应试者的学习现状、学习的需求、汉语考试的需求、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为韩国汉语考试应试者培训的建议,通过结合前四章的内容及整理韩国汉语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建议各个汉语考试培训方法与韩国汉语考试应试培训的建议。第六章是结语,通过结合前五章的内容,总结韩国汉语考试的现状、韩国汉语考试应试者的现状和需求、韩国社会的要求、韩国汉语考试的培训方法等。希望通过本论文能为助于韩国汉语考试应试培训研究的参考与借鉴。
汪天源[6](2014)在《中级水平留学生半直接口试题型的信度研究》文中提出汉语口语测试作为判断汉语学习者口语水平的一种程式化标准,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系统化。除了施测范围最广的HSK口语考试,近年来又出现了商务汉语口语考试、中小学汉语口语考试等等。测试内容多元化、测试方式多样化以及测试对象具体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开发更具信度的汉语口语测试成为热点研究问题。怎样使口语测试更具信度,这对以后的汉语测试乃至汉语教学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怎样使更具信度的试题类型更广泛的存在和普及,这也是以后汉语教学和汉语测试中急需探讨的内容。更具信度的、符合汉语教学实际需求的试题可以推动汉语测试的有效发展,也可以给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加标准的测试内容,推动他们的学习进展。本文基于南京大学留学生汉语口语语料库的前期数据,以语料库题目中不同的题目类型(叙述类、描写类、说明类)为分类标准,运用概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语料库试题中三种题型的总体信度和三种题型的分信度进行分项研究以及对比研究,测试对象主要是学员人数较多的的中级班。通过具体数据的展示以及对比,详尽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口语测试题型的意见。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评分后的数据量化方式出发,主要是按照概化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设计的手段,包括随机双面交叉研究和随机单面交叉研究,测试出不同题型的信度包括总体信度和三种题型的分信度。根据概化理论得出的数据,三种题型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试的水平,展示出较好的信度。其中题型二即描写类信度最高,其次是说明类、叙述类,而三种题型的总信度位于描写类之后,也处于较高的信度水平。而在各种变异量的分析当中,我们发现虽然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评分规则,但是被试以及评分员之间的交互效应依然非常显着,试题的可靠性随着评分员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而当评分员是四个的时候可以达到节约成本、高信度并行的双向效果。第二部分从接受口语语料库测试的学生出发,以访谈的形式,主观地探讨口语测试中关于测试过程以及测试题型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出具体测试中的一些意见。具体过程主要是先设计出访谈的调查问卷,然后筛选出访谈对象,再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根据被试的表达内容进行记录,得出访谈问卷中选项的百分比以及一些主观性内容。根据调查访谈的百分比分析,得到了关于具体施测时被试的个人倾向性。被试从个人倾向来看比较偏向叙述类,对于口语施测的方式比较倾向于直接口试。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也记录了学生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论文通过分析量化的数据和学生主观的认知,探究了这两部分异同之处及其深层原因。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主观认知和实际所获得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本文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存在差距的原因,根据两部分的分析尝试给出了可行的口试题型特征,也就是描写性和复合性,由于描写类的题型信度较高,所以需要增加描写类的题型,而且各种题型加在一起时信度也较高,所以复合性也是需要注意的口试题型特征。在最后一部分,论文比较详细地总结了本研究的带给留学生学习汉语、老师教学、老师进行口语测验的一些启示,包括加强题型意识、改善测验方式、增加题型种类等等,相信能给日后的学习、教学以及测试活动一些较有价值的借鉴。
嘉建城[7](2014)在《西藏拉萨中学英语学业测试试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都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对教学的重要作用。英语学业测试是英语教学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试题命制的质量对于使测试达到理想的信度和效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而且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信心、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西藏地处西部地区,实施新课程计划后,高中英语学段考试代替了以前的半期和期末考试,成为了这一地区学生英语学业测试的主要形式。区内的各级学校历来重视教育评测工作,学生家长也十分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考察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决定学生升留级,对教师考绩评优的重要依据。而该地区的学业考试命题的质量却并不理想,学生们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教师教学工作缺乏成就感,社会各界对此有一定意见。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和试卷文本作为研究工具。调查问卷以西藏拉萨中学30名英语教师和高二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他们对当前英语学业测试命题的满意程度,对在命题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对试题难易程度,对命题改革和创新的期望,以及对命题教师的测试理论素养的评价等各方面的看法和意见,并获得相关数据。另外,本次研究还对该校近五年来2013-2015届高一学段英语测试共12个试卷文本进行抽样分析,探究其测试信度和表面效度,评价其实用性,然后从中抽取了2015届第三次学段考试卷作为样本,从试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个方面进行进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该校在英语学业测试的试题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拉萨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的命题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引起广大英语教师对命题研究的重视,加强语言测试理论的学习,控制好测试的难度,注意试题命制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积极参与自主编制试题,让命题内容注意切合藏区学生实际,让学业成就测试尽量接近新课标理念,成为科学有效的终结性评价工具,让学生考出较为理想的、符合自身语言水平的的真实成绩,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的高中英语学习更多地体验成功喜悦,也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成就感的目的。
琚长珍[8](2014)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价值取向的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讨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从而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向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琚长珍[9](2014)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文中研究指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是现存的极有影响的两项英语考试体系。本文从考试目的、题型设计、评分体系和考试成绩的使用等方面分析了这两项考试体系所体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作者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各个层面都体现了其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的宗旨,而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则体现了其作为一种社会性考试的价值观,为考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陈颖杰[10](2013)在《关于建立全国俄语等级考试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我国现行俄语考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全国俄语等级考试。全国俄语等级考试要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应在同一能力量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定各级别的评价标准,使各级别考试的考查要求连贯有序。
二、英语标准参照性口试与常模参照性口试述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标准参照性口试与常模参照性口试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1)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及其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标与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概述 |
第一节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背景 |
一、1889年-1976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开端及探索 |
二、1977年-2012年: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步入正轨 |
三、2012年-至今:当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运行 |
第二节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影响因素 |
一、政治因素 |
二、经济因素 |
三、文化因素 |
四、教育因素 |
第三节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基本理念架构及评估目标 |
一、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基本理念架构 |
二、香港现行语文高考的评估目标 |
第二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制度 |
第一节 采用水平参照评价模式 |
第二节 专业分化:语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文学课 |
第三节 公开考试与校本评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
第三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内容 |
第一节 听话能力评估 |
第二节 说话能力评估 |
第三节 阅读能力评估 |
第四节 写作能力的评估 |
第五节 综合能力的评估 |
第四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形式 |
第一节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
第二节 分散且延长考试时间 |
第三节 分科目进行考试 |
第五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
第一节 强调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全面性 |
一、强调语文高考考试评价全面性的意义 |
二、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的内涵 |
第二节 加强实用文写作的考察,关注语文工具性 |
一、作文题目设置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具有一定思辨性 |
二、作文题目内容可以为学生设置情境 |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语文科目招生考试强调全国统一考试与校本考核相结合 |
一、全国统一考试与校本考核成绩占比 |
二、校本考核中公平性保障 |
第四节 增加专业文学课考察,深度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
一、增加专业文学课的考察 |
二、深度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
第五节 成绩计算方式采用水平参照模式 |
一、成绩计算方式采用水平参照模式的必要性 |
二、采用水平参照模式计算成绩的基本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旨 |
1.1.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是全面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政策要求 |
1.1.3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义务教育质量 |
1.4.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 |
1.4.3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 |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的思路 |
1.5.2 研究的方法 |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6.1 研究的重点 |
1.6.2 研究的难点 |
1.6.3 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经典测量理论 |
2.2 项目反应理论(IRT) |
2.3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
2.4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3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及分析 |
3.1 北京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1.1 东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1.2 海淀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1.3 西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2 杭州市下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2.1 组织模式 |
3.2.2 测评内容及工具 |
3.2.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
3.3 武汉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3.1 武昌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3.2 江岸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3.3 江夏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4 孝感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
3.4.1 组织模式 |
3.4.2 测评内容及工具 |
3.4.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
3.5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分析 |
3.5.1 组织模式单一,缺乏社会参与 |
3.5.2 测评内容不全,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
3.5.3 数据分析缺乏科学性,结果应用存在局限性 |
4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4.1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现状 |
4.1.1 组织模式 |
4.1.2 阅读素养 |
4.1.3 数学素养 |
4.1.4 科学素养 |
4.2 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测评现状 |
4.2.1 组织模式 |
4.2.2 测评内容及工具 |
4.2.3 测评结果描述 |
4.3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测评现状 |
4.3.1 组织模式 |
4.3.2 测评内容及工具 |
4.3.3 测评结果描述 |
4.4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项目对我国的启示 |
4.4.1 测评内容重情境与应用 |
4.4.2 测评工具多样化 |
4.4.3 测评结果重能力描述 |
5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构想 |
5.1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组织框架 |
5.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内容及指标 |
5.2.1 学业性非智力因素及其影响因素测评 |
5.2.2 学业成就水平测评 |
5.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
5.4 测评的元评价 |
6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实施 |
6.1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组织框架 |
6.2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生学业性非智力因素状况及影响因素测评及分析 |
6.2.1 测评对象 |
6.2.2 测评内容 |
6.2.3 测评工具 |
6.2.4 测评结果分析 |
6.3 语文阅读测评 |
6.3.1 测评基本情况 |
6.3.2 测评结果分析 |
6.3.3 建议 |
6.4 数学学科测评 |
6.4.1 测评基本情况 |
6.4.2 测评结果分析 |
6.4.3 建议 |
6.5 英语学科测评 |
6.5.1 测评基本情况 |
6.5.2 测评结果分析 |
6.5.3 建议 |
6.6 科学学科测评 |
6.6.1 测评基本情况 |
6.6.2 测评结果分析 |
6.6.3 建议 |
6.7 品德与社会学科测评 |
6.7.1 测评基本情况 |
6.7.2 测评结果分析 |
6.7.3 建议 |
6.8 体育学科测评 |
6.8.1 测评结果分析 |
6.8.2 建议 |
6.9 测评体系修正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针对高校汉语进修生的安置性测试设计 ——以辽宁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2 理论基础 |
0.2.1 语言测试 |
0.2.2 语言能力及语言能力标准 |
0.2.3 语言学能理论 |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相关研究综述 |
1.1 语言测试的相关研究 |
1.1.1 语言测试的参照标准 |
1.1.2 关于测试类型与题型的研究 |
1.1.3 关于信度与效度的研究 |
1.2 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的研究 |
1.2.1 研究发展历程 |
1.2.2 研究现状 |
1.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安置性测试的研究 |
1.3.1 关于测试内容的研究 |
1.3.2 关于测试形式的研究 |
1.3.3 关于测试结果的研究 |
2 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安置性测试现状调查 |
2.1 调查实施 |
2.2 调查结果 |
2.2.1 测试的目的与内容 |
2.2.2 测试的形式 |
2.2.3 测试的命题构建 |
2.3 调查结论 |
3 针对高校汉语进修生的安置性测试设计原则 |
3.1 测试设计的针对性 |
3.2 能力考察的全面性 |
3.3 测试设计的科学性 |
3.3.1 命题和评分的规范性 |
3.3.2 测试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
3.3.3 语言测试的真实性 |
4 针对辽宁大学汉语进修生的安置性测试设计方案 |
4.1 命题范围 |
4.2 测试形式选择及试卷结构设置 |
4.2.1 口语测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 |
4.2.2 书面笔试的试卷结构 |
4.2.3 题目说明 |
4.3 测试过程及安置办法 |
4.4 题库建设 |
5 试题分析及评分标准 |
5.1 口语测试试题分析及评价标准 |
5.1.1 初测问答 |
5.1.2 听后复述 |
5.1.3 交际任务和话题表达 |
5.2 书面测试试题分析 |
5.2.1 汉语知识测试 |
5.2.2 汉语技能测试 |
6 反思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评分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现行商务英语专业口试评分模式 |
二、现行商务英语专业录音口试的问题 |
三、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的理论依据 |
四、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的模糊评估研究 |
1. 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是一种模糊现象。 |
2. 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的模糊数学原理描述。 |
1 2 n代表评语等级。就像BEC初级评定成绩Pass with Merit、Pass、Narrow Fail、Fail.4.确定隶属关系, 获得模糊评判矩阵R= (R) , 其中R=C/ |
4. 确定隶属关系, 获得模糊评判矩阵R= (RIJ) n×m, 其中RIJ=CIJ/IJ的第I个因素UI作出VJ种结果的测试人数。5.模糊矩阵合成运算, 确定评定等级B=AR, 期中AR按矩阵的 |
5. 模糊矩阵合成运算, 确定评定等级B=AR, 期中AR按矩阵的乘法原理运算。 |
五、结语 |
(5)韩国汉语考试分析及应试培训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韩国汉语教学相关研究成果 |
1.2.2 韩国有关汉语考试的研究成果 |
1.2.3 中国关于汉语考试的研究成果 |
1.2.4 汉语培训和培训机构的研究成果 |
1.3 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重点及难点 |
1.3.1 解决的主要问题 |
1.3.2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1.3.2.1 研究重点 |
1.3.2.2 研究难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相关理论:语言测试理论 |
1.5.1 语言测试的发展 |
1.5.2 语言测试的类型 |
1.5.3 语言测试的质量标准 |
1.5.4 语言测试的方式发展 |
1.5.5 对语言测试的看法 |
第二章 韩国汉语考试的种类和现状 |
2.1 韩国汉语考试的种类 |
2.1.1 汉语综合考试 |
2.1.1.1 旧、新HSK(汉语水平考试) |
2.1.1.2 TCT(翻译能力认证考试) |
2.1.1.3 ITT(外语口译、翻译考试) |
2.1.1.4 YCT(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 |
2.1.1.5 CPT(汉语实用能力考试) |
2.1.1.6 FLEX(国家公认资格认证外语考试) |
2.1.1.7 SNULT(首尔大学外语考试) |
2.1.1.8 C.TEST(中国实用汉语水平认证考试) |
2.1.1.9 TOCFL(台湾华语文能力考试) |
2.1.2 汉语技能考试 |
2.1.2.1 HSK-K(新汉语水平考试-口语) |
2.1.2.2 TSC(汉语口语考试) |
2.1.2.3 OPIC(采访型实用外语口语考试) |
2.1.2.4 CST(汉语口语应用能力考试) |
2.1.2.5 C.TEST口语面试 |
2.1.3 汉语行业考试 |
2.1.3.1 BCT(商务汉语考试) |
2.2 韩国汉语应试者的基本情况 |
2.2.1 应试者人数的变化 |
2.2.2 应试者的类型和目的 |
2.3 韩国汉语考试的测试特点 |
2.3.1 韩国汉语考试分析:语言测试理论 |
2.3.1.1 测试手段:笔试和口试 |
2.3.1.2 测试目的:水平测试、成绩测试 |
2.3.1.3 测试语言技能的分合不同:分立式测试与综合测试 |
2.3.1.4 测试参照系统:常模参照性测试与标准参照性测试 |
2.3.1.5 测试评分方法:主观性测试与客观性测试 |
2.3.1.6 测试时间:速度测试与难度测试 |
2.3.1.7 测试影响力的大小:高风险测试与低风险测试 |
2.3.1.8 测试方式:PBT&CBT&IBT&UBT |
2.3.2 韩国汉语考试分析:考试领域 |
2.3.3 韩国汉语考试总结 |
2.4 韩国汉语考试和英语考试的对比分析 |
2.4.1 英语考试的发展 |
2.4.2 汉语考试的发展 |
2.4.3 汉语考试和英语考试的异同 |
2.4.4 韩国汉语考试的发展与展望 |
第三章 韩国社会汉语需求与汉语学习情况的变迁 |
3.1 韩国社会汉语需求的变迁和发展 |
3.1.1 韩国社会汉语需求的变化与发展 |
3.1.2 韩国汉语考试应试者的特点与需求 |
3.2 韩国社会的变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3.2.1 韩国学习汉语的潮流和前沿动态 |
3.2.2 韩国汉语教学的变化 |
3.2.2.1 汉语学习内容的变化 |
3.2.2.2 汉语考试教材的变化 |
3.2.2.3 汉语学习途径的变化 |
3.2.2.4 汉语考试潮流和应试培训的变化 |
第四章 韩国汉语考试现状及应试者学习需求问卷调查 |
4.1 调查对象与步骤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时间 |
4.1.3 问卷设计 |
4.1.4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式 |
4.1.4.1 调查目的 |
4.1.4.2 调查内容 |
4.1.4.3 调查方式 |
4.2 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
4.2.1 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基本信息 |
4.2.1.1 性别、地区、年龄及职业 |
4.2.1.2 学习动机 |
4.2.1.3 留学经验 |
4.2.1.4 学习时间 |
4.2.1.5 学习费用 |
4.2.2 韩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考试认知情况分析 |
4.3. 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 |
4.3.1 对汉语考试的需求分析 |
4.3.1.1 汉语考试的产生原因及未来需要的考试类型 |
4.3.1.2 学习需求 |
4.3.1.3 汉语考试的难点及喜爱的学习方法 |
4.3.1.4 汉语教师 |
4.3.2 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分析 |
4.3.2.1 学习满意度 |
4.3.2.2 学习方法 |
4.4 韩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看法 |
4.5 韩国汉语考试现状及应试者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韩国汉语考试应试者培训建议 |
5.1 针对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
5.1.1 韩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 |
5.1.2 韩国留学生对汉语课的看法 |
5.2 各种汉语考试培训建议 |
5.2.1 汉语综合考试 |
5.2.2 汉语技能考试 |
5.2.3 汉语行业考试 |
5.3 应试者的学习类型及语言能力开展培训 |
5.3.1 汉语培训教学过程 |
5.3.2 要根据应试者的学习类型开展培训 |
5.3.2.1 学习类型特点 |
5.3.2.2 每个学习类型培训的建议 |
5.3.3 以提升语言能力为重点开展培训 |
5.3.3.1 听力能力培训的建议 |
5.3.3.2 口语能力培训的建议 |
5.3.3.3 阅读能力培训的建议 |
5.3.3.4 写作能力培训的建议 |
5.3.4 韩国的汉语教学法介绍——采取与中国老师协作教学的方法 |
5.4 韩国汉语考试应试培训的趋向和展望 |
第六章 结语 |
附录Ⅰ |
附录Ⅱ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中级水平留学生半直接口试题型的信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基本概念简介 |
1.4.1 半直接口试 |
1.4.2 题型 |
1.4.3 口语的复杂度、准确度、流利度 |
1.4.4 信度 |
1.4.5 概化理论 |
1.5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5.1 国内研究概况 |
1.5.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 |
2.1 实验设计说明 |
2.2 口语语料库试题信度测试设计 |
2.2.1 口语语料库前期数据简介 |
2.2.2 语料评分 |
2.3 访谈设计 |
2.3.1 访谈对象 |
2.3.2 访谈内容 |
2.3.3 访谈方法 |
第三章 实验数据 |
3.1 口语语料库试题信度测试的数据 |
3.1.1 口语语料库数据处理方法 |
3.1.2 整体信度研究结果 |
3.1.3 题型一研究结果 |
3.1.4 题型二研究结果 |
3.1.5 题型三研究结果 |
3.1.6 评委数量和概化系数以及可靠性指数的相关性图表展示 |
3.2 访谈设计数据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
4.1 口语语料库数据分析 |
4.2 访谈设计数据分析 |
4.3 语料库结果和访谈结果对比分析 |
4.4 实验设计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5.1 本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致谢 |
(7)西藏拉萨中学英语学业测试试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国内外语言测试发展概要 |
1.1 语言测试的发展简史 |
1.2 国内外语言测试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二章 测试的分类及质量评估 |
2.1 测试的分类 |
2.2 测试的质量评估 |
第三章 试题编制的原则和规范 |
3.1 试题的分类 |
3.2 试题的结构规范 |
3.3 试题编写的基本原则 |
3.4 各类题型的编写技巧 |
第四章 西藏拉萨中学学业测试试题设计研究 |
4.1 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
4.2 试卷文本分析 |
4.3 问卷调查研究过程 |
4.4 师生问卷调查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和改进建议 |
5.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2 改进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价值取向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两种考试项目的价值取向分析 |
1. 考试目的分析。 |
2. 题型的设计分析。 |
3. 评分体系、评分标准分析。 |
4. 考试成绩的使用及适用范围分析。 |
三、结语 |
(9)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两种考试项目的价值取向分析 |
2.1从考试目的分析 |
2.2从题型的设计分析 |
2.3从考试成绩的使用及适用范围分析 |
3.结 语 |
四、英语标准参照性口试与常模参照性口试述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及其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研究[D]. 杨莹. 扬州大学, 2020(02)
- [2]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D]. 高冬冬. 武汉大学, 2020(03)
- [3]针对高校汉语进修生的安置性测试设计 ——以辽宁大学为例[D]. 代佳旭. 辽宁大学, 2019(01)
- [4]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参照性录音口试评分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J]. 梁娟. 校园英语, 2018(18)
- [5]韩国汉语考试分析及应试培训建议[D]. 林珠京. 山东大学, 2016(02)
- [6]中级水平留学生半直接口试题型的信度研究[D]. 汪天源. 南京大学, 2014(08)
- [7]西藏拉萨中学英语学业测试试题设计研究[D]. 嘉建城.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8]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价值取向的差异分析[J]. 琚长珍. 湖北招生考试, 2014(01)
- [9]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价值取向上的差异[J]. 琚长珍. 考试周刊, 2014(08)
- [10]关于建立全国俄语等级考试的思考[J]. 陈颖杰. 中国俄语教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