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我国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银生[1](2021)在《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地方执行研究 ——以内蒙古W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为了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大企业这个“关键少数”也是其中的受益群体。由于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效果最终要靠各个地方的税务机关来实现,因此,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地方执行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地方的税务机关在执行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时还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如何解决优惠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升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地方执行质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视角出发,以内蒙古W市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出台的各项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实践为研究对象,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从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标准与目标的设置、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资源的配置、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机构的特性、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方式、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环境以及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人的价值取向六个维度,详细分析了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现状,并对当前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取得的初步成效做出说明。接着,通过对内蒙古W市的大企业纳税人开展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W市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查找和探究优惠政策在地方执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最后,正视问题、针对原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提升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执行质效的对策与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大企业的长远发展。
邱丽群[2](2021)在《后“营改增”时代完善增值税制度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四大行业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至此,我国基本确立了覆盖货物和劳务等全行业领域的增值税制度体系,我国税制也开始进入了后“营改增”时代。此后,陆续推出了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降费等多项改革措施,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增值税制度仍然面临着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营改增”及后续历次改革中出台了很多临时性、过渡性的措施,与理想的增值税制度相比,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目前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增值税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增值税制度。本文通过梳理“营改增”以来增值税历次改革的基本情况,结合增值税日常管理现状,分析后“营改增”时代我国增值税制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相关理论成果及先进经验做法,针对目前增值税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逐一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对我国增值税制度改革的理论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从理论层面为税收征管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及其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立法进程滞后、税率档次过多、抵扣链条不完整、留抵退税制度不健全、优惠政策合理性缺失五个方面的问题。立法进程滞后表现在增值税立法级次较低,目前还处在行政法规层面,没有纳入法律框架之下,在权威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全面“营改增”后,我国仍存在两套增值税法律制度,“一税两制”带来的摩擦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统一,如劳务服务概念难区分、视同销售划分有差别等。税率档次过多也相应带来了各种负面问题,如开票复杂、申报复杂给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带来不便;纳税人因驱利考虑从低适用税率的真实性难以把控,给税收征管带来较大压力。抵扣链条不完整表现在“凭票抵扣”机制过严;简易计税比重过高,包括小规模纳税人在全部纳税人中占比大,一般纳税人简易计税项目多,造成抵扣链条不完整;部分购进项目无法抵扣,如贷款利息未纳入抵扣等。留抵退税制度不健全表现在增量留抵退税条件过严,和其他国家相比门槛过高、比例较低、期限较长,导致符合条件的企业较少;存量留抵未纳入退税范围,留抵退税仅仅局限于增量部分不够合理,尚未真正实现全面留抵退税。优惠政策合理性缺失表现在优惠政策多且繁杂,违背税收中性原则,不利于实现税收公平;部分过渡性政策考虑欠周全,执行难度大,与政策初衷相违背。通过对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国外改革中的先进做法带来的启示,本文对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提出五点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增值税立法。提高立法级次,保障增值税的稳定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统一“一税两制”,减少原增值税业务与“营改增”业务之间的差异。二是简并优化增值税税率。以简并税率为目标,按照三档并两档的方向,设置“基本税率+低税率”的二档过渡税率;利用5-10年时间出台系列过渡政策,最终实现向单一税率过渡。三是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扩大“扣税法”适用范围,降低简易征收比重,将贷款利息纳入抵扣范围。四是建立健全留抵退税机制。继续完善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制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降低退税门槛,逐步提高退税比例,待时机成熟后取消60%的限制,缩短退税期限,减少留抵税额在企业的滞留时间;分地区分行业逐步消化现有存量留抵税额,不断刺激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五是规范减免税优惠政策。结合增值税自身性质和特点,对免税、简易征收、差额扣除等优惠政策予以规范,对中间流通环节减少免税优惠,改为在终端消费环节实施减免税优惠政策;对过渡政策规整,取消非必要优惠项目,改为通过税率下调、价格市场的自动调整或财政手段等来从根本上缓解税负上升矛盾。
马浩[3](2021)在《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的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围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税降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主题陆续下发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文件,留抵税额退税政策也在近三年税收政策中屡屡涉及。留抵税额,是指纳税人当前属期的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导致存在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一般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在购买环节所承担增值税额,而销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在销售额环节所承担的增值税。会有很多原因导致留抵税额的产生,例如初创期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企业因为多档税率导致的税率倒挂等等。对于留抵税额,我国长期以来均采取留抵挂账的方式,待企业后期慢慢消化,即使近几年出台了相关的留抵退税税收政策,也在政策规定中增加了诸多的限制,没有能充分发挥增值税特有的调控经济的作用。但是从国外国家税收政策来看,大多数国家均采取留抵退税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持续推进,重大改革蹄急步稳,重磅利好频频推出,惠及广大纳税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但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确与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步伐脱钩,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完善,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充分发挥税收调节静的职能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完善留抵退税制度这一问题开展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留抵退税制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围绕着国内外留抵退税制度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文献,初步归纳总结出增值税、留抵税额以及留抵退税的概念、目标以及内容等,并重点分析留抵退税制度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第二部分是以蚌埠市近三年留抵退税情况为例,并结合近三年相关企业留抵退税效应分析,概述我国现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现状及实施效应,概述我国现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对国外先进留抵退税制度经验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完善留抵退税政策、优化税收征管规范、提升基层政策执行力等方面完善留抵退税制度,以期达到更好的发挥税收调结经济的职能作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胥旺[4](2021)在《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一直以来是我国税收管理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增值税税收流失带来了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国家税法权威受到影响,正常税收秩序受到挑战,必须予以治理;另一方面营改增以后,增值税基本覆盖全行业,与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必须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增值税治理能力。本文结合江西省增值税管理现状,首先阐述了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主要类型以及带来了影响和后果,分析了增值税流失风险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借鉴国际先进做法提出了一揽子具有实际意义、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以期为防范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作出一定贡献。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等。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首先介绍增值税流失风险的概念和定义,然后分别阐述了博弈理论、预期效用理论、前景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同时分析了上述三种基础理论在研究税收流失方面得到的结论以及问题和不足;其次引入了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概念,归纳了增值税流失风险的普遍性、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等特点,按照流失风险程度、流失风险途径、流失风险范围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增值税流失风险的类型,最后从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政策执行、社会公平正义和税收秩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增值税流失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其中运用科学方法具体测算了2010年至2019年10年间江西增值税流失的规模和体量。第三章是增值税流失风险表现形式和原因分析。首先归纳总结了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虚构增值税扣税凭证风险、骗取出口退税风险、多计增值税进项税额风险、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额风险、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额风险等六大增值税流失风险,同时通过列举典型案例的做法对于每种类型的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手段等进行了深入阐述;其次从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纳税人、社会治理、信息技术等五个层面分析了增值税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得出了增值税税制还不够科学完善、税收征管还不够严密高效、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税收共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金税工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等结论,导致了增值税税收风险不断出现,最后从数据支持水平亟待提高、风险分析能力亟待增强、风险等级评定亟待明确、风险任务统筹亟待强化和风险应对质效亟待提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增值税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指导性作用;第四部分是国际先进经验和借鉴,首先从增值税制度、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管理机制、信息化网络和纳税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借鉴并总结出注重增值税税制的科学化、注重增值税管理措施的严密化、注重纳税服务的高效化和注重征管手段的信息化等四个方面的经验;第五部分是总体思路和借鉴策略。首先从预防为主、动态监控、打击震慑、标本兼治等四个方面总结了防控增值税流失风险的总体思路,其次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解决策略,第一是深化税制改革,主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增值税立法、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等,第二是提高征管水平,主要措施是深化推进实名身份鉴证、强化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加强新经济业态税收征管、优化税务机构职能配置等,第三是推进以数治税,主要措施是有序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推进数据“一户式”归集、强化数据“自主性”分析、推进数据“智慧化”应用等;第四是强化风险管理,主要措施有完善增值税风险指标模型体系、推行动态“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税收中低风险提醒提示机制、健全税收高风险快速反应机制、构建全链条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等;第五是优化纳税服务,主要措施有强化税法宣传、加强纳税辅导、大力提升办税便利化、智能化水平、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第六是推动税收共治,主要措施有构建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格局、大力推进第三方涉税信息获取、大力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委托代征方式方法,为全面防范化解增值税流失风险提供最优、最高效的解决方案。第七部分是结论和展望。首先总结了增值税流失风险研究成果,展望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两大抓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断强化增值税流失风险的科学化、高效化监管。
朱彦谚[5](2021)在《“营改增”背景下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及风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全面深化改革开始,财税改革属于我国改革的重要领域,“营改增”之前,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复征税、增值税抵扣链条不连续等,因此,从2012年开始我国实施“营改增”改革,在随后的几年中,我国“营改增”试点城市和行业不断扩大,最终在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仅是每个领域发展中资金方面的保障和提供者,它的发展还与我国经济命脉息息相关。本篇论文将A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A商业银行在“营改增”之后的税收筹划。通过对A商业银行“营改增”前后实际的税负差异进行比对,得出A商业银行的实际税负在“营改增”后有明显的上升的结论。然后基于此结论,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税收筹划方案,并对最终预期效果进行了有效阐述,最后就方案实施制定了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方案达成最初的预期目标。金融业属于“营改增”主要影响领域范围中的对象,因此选取商业银行作为本文研究的主体,能够紧跟当下时政的热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税收筹划还属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本文结合实际案例A商业银行,对“营改增”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及税收筹划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A商业银行,乃至同类型银行提供经验借鉴。
刘俊[6](2021)在《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12年开始的结构性减税以来,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2019年4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基本税率由16%下调至13%,房地产等其他行业税率由10%下调至9%,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房地产企业外部税收环境产生了很大变化。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经济权重高,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全局。随着房地产产业调控政策的加强,“房住不炒”理念的提出,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环境,加上房地产行业税收体系复杂,税收负担较重,极大地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情况也使得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筹划,减少税收成本,是促进房地产企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税收筹划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税收筹划的研究成果,并立足于文章整体对本文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说明;其次,阐述了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G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其财务状况和涉税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税务事项管理情况、税种税收筹划状况及筹划切入点分析以及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状况三个方面对G公司税收筹划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针对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中存在的税收筹划意识不强、对税收政策的变动跟进不及时、筹划方案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税收筹划制度不健全、与税务机关沟通不充分、税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税种税收筹划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提出提升税收筹划意识、积极掌握税收政策变化、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重视培养税收筹划专业人才、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科学构建税务风险监督机制的税收筹划改进完善的对策,并针对G公司税负占比最大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三大税种设计了筹划方案。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G公司要重视并积极解决当前税收筹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部门设置,应成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设立税收筹划岗,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各种涉税事项进行分析和筹划;第二,G公司房地产项目中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比重较高,构成G公司税收负担的很大一部分,G公司要抓重点进行税收筹划,这样筹划效果才会比较明显;第三,G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构建科学的风险监督机制,努力使税收筹划方案既富有成效又合法合规,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筹划方案顺利实施。
曹丽娟[7](2021)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自此增值税成为了我国征收范围最广的税种,税收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占比很高,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增值税实行的是税款抵扣制度,增值税发票既可以作为收付款凭证,又可以用来抵扣税款,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违法犯罪分子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来牟取暴利,变造、伪造、虚开发票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税款征收秩序,造成财政收入的巨额流失。尤其是在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完全覆盖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增值税纳税人大幅度增加,增值税发票的使用数量也急剧增多,出现了更多的虚开手段和虚开问题,可以虚开的行业也进一步扩大,市场上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因此,公共部门该如何监管、如何最大力度的打击这种违法犯罪行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对虚开发票行为的监管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增值税、虚开增值税发票及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等,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了增值税发票虚开的手段、表现以及类型;根据所获取的近几年来我国对虚开发票的监督和管理的各项数据及具体监管情况,对我国监管虚开发票行为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云南省为例,深入分析了云南省监管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经验做法及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云南省监管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实际案例,总结经验做法,为事前如何做好预防、事中如何加强管理、事后如何加大查处做出结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结合我自己在稽查局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应用自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数据监控、企业风险管理、各种案件查处等,研究目前我国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的监管现状、主要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与矛盾,并以云南省为例,研究云南省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实际工作中查处的案例为例,通过案例分析,从税收征管水平、部门协作程度、信息化建设程度等多个层面综合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关部门如何加大对虚开发票行为的监管措施。
杨倩[8](2021)在《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下游产业链相互作用,涉及到生产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无论是与工业、服务业还是农业都有着很大的关联,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提升征管质效,促进建筑企业的和谐发展,对促进国家税收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建筑业经营业态都较为复杂,存在行业经营周期长、区域跨度大、劳动力流动性强、经营形式复杂、分包及产业化程度高的情况。因此,对建筑业的税收征管不可避免的变得复杂。2016年全面“营改增”后,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被纳入增值税范围,自此增值税覆盖了所有行业。随后增值税又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建筑业在税率和抵扣政策等方面受到了影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建筑业税收征管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建筑业征管质效,成为当前税务机关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建筑业、增值税、税收征管概念及相关理论,对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及其征管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以上情况,以J市为例,立足于税务机关工作实际对当地管理办法进行介绍,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出当前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结果挖掘现行建筑业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从税制不完善、税收管理配套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低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提供有益参考。
张盼盼[9](2021)在《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增值税开征以来,增值税发票的虚开问题就始终存在,尤其在农产品行业,由于其进项税额抵扣政策的独特性,致使该行业增值税发票的虚开一直受到不法分子的“青睐”。目前农产品的增值税抵扣政策根据其进项税额计算方式的不同,分为“凭票扣除”和“核定扣除”两类。其中,“凭票扣除”方法使用较为广泛,一方面允许收购者利用其自行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自开自抵、前免后抵”;另一方面允许取得农产品销售发票的企业“前免后抵”或“低征高抵”。这种抵扣政策缺乏健全的购销双方制约机制,增值税链条断裂,问题层出不穷。而部分行业试点的“核定扣除”政策不再将农产品收购发票和销售发票作为扣税凭证,强化了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的风险。本文针对“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问题展开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展开综述,以信息不对称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税收遵从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现状,将近年来重大农产品虚开案件作为典型开展简要介绍,对虚开的类型、危害逐一分析,总结归纳导致虚开的原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J县防范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的调查研究,选取作者基层税务局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做法,并提出尚存的不足之处。最后,综合全文的分析研究,从完善政策制度、提高纳税人遵从度、优化征收管理、加强部门协作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J县防范虚开的经验做法为切入点,总结完善其关于防范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防范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能够为基层税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赵一[10](2021)在《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收体系”,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税务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步入税务新时代。一是税收制度发生明显变化。2016年,“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完成,所有行业加入增值税管理链条,是我国税收的里程性节点;二是征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18年国、地税合并,结束了24年分税制历史,使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在税务管理上发生深刻变化,税务系统面临新机构、新职能、新班子、新同事、新制度、新要求的六个新挑战,税制变化、体制改革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带来了难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大量相关文献,整理税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探究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问题。结合J区实例,剖析税务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建筑行业税源的大体情况以及基层税务机关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现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收集、抽取国家统计网及金税三期中现实数据,统计数据并分析,总结归纳J区建筑行业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整体与个体情况分析比较,发现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存在问题有:一是建筑行业税源事前追踪及分析难度大,二是事中涉税信息获取有难度,三是事中监控环节缺乏针对建筑行业的税源监控指标,四是事后检查薄弱,建筑行业发票虚开风险增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事前管理缺乏抓手、事中监控综合性差、事后监管松散。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税源管理实际工作,提出完善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对策:理顺征管岗责体系;搭建建筑行业税源事前管理平台;强化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中监控措施;形成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后检查合力。
二、浅谈我国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国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地方执行研究 ——以内蒙古W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3.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限度 |
1.创新之处 |
2.研究限度 |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1.大企业 |
2.税收优惠 |
3.政策执行 |
(二)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
1.税收激励理论 |
2.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
二、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现状及成效分析 |
(一)W市大企业概况 |
1.W市大企业构成情况 |
2.大企业对W市的税收贡献 |
(二)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现状 |
1.政策标准与目标的设置 |
2.政策执行资源的配置 |
3.政策执行机构的特性 |
4.政策执行方式 |
5.政策执行环境 |
6.政策执行人的价值取向 |
(三)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初步成效 |
1.降低了大企业的税收成本 |
2.激励了大企业的研发支出 |
3.推动了地方经济稳定增长 |
三、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
1.部分优惠政策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
2.政策执行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到位 |
3.基层税务机关的政策执行能力不足 |
4.政策执行方式与大企业需求不匹配 |
5.政策执行环境欠佳形成了外部制约 |
6.部分税务人员对政策的选择性执行 |
(二)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1.部分政策标准与目标的设置不科学 |
2.政策执行资源配置问题被长期忽视 |
3.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
4.政策执行方式未能实现服务型转向 |
5.政策执行环境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
6.培训、考核与奖惩制度缺乏实效性 |
四、可供借鉴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
(一)可供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
1.国外经验 |
2.国内经验 |
(二)对W市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启示 |
1.通过立法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
2.实现优惠政策执行的专业化 |
3.重视政策执行中的纳税服务 |
五、提升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执行质效的对策及建议 |
(一)科学设置政策标准与目标 |
1.政策制定要注重系统性和整合性 |
2.目标设定要力求稳定性和长远性 |
3.标准设计要注重合理性和适用性 |
(二)合理配置政策执行资源 |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2.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
3.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
(三)全面提升税务机关政策执行力 |
1.实现政策执行的专业化管理 |
2.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
3.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监督机制 |
(四)切实改进政策执行方式 |
1.政策宣传与培训要精准 |
2.办理程序要精简规范 |
3.服务措施要严格落实 |
(五)不断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
1.进一步改善税收法制环境 |
2.创造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 |
3.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
(六)规范政策执行人的行为 |
1.加强职纪教育和业务培训 |
2.建立健全考核和奖惩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致谢 |
(2)后“营改增”时代完善增值税制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2 增值税的特点及改革概况 |
2.1 增值税的特点 |
2.2 增值税改革的理论基础 |
2.2.1 税收中性原则 |
2.2.2 税收效率原则 |
2.3 增值税的改革概况 |
2.3.1 营改增改革内容及成效 |
2.3.2 后“营改增”时代改革内容及成效 |
3 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存在问题 |
3.1 立法进程滞后 |
3.1.1 立法级次较低 |
3.1.2 “一税两制”亟待统一 |
3.2 税率档次过多 |
3.3 抵扣链条不完整 |
3.3.1 “凭票抵扣”机制不完善 |
3.3.2 简易计税比重高 |
3.3.3 贷款利息无法抵扣 |
3.4 留抵退税制度不健全 |
3.4.1 增量留抵退税条件过严 |
3.4.2 存量留抵未纳入退税范围 |
3.5 优惠政策合理性缺失 |
3.5.1 税收优惠政策繁杂 |
3.5.2 部分过渡政策欠周全 |
4 增值税制度国际经验借鉴 |
4.1 税率档次较少 |
4.2 抵扣链条较健全 |
4.3 留抵退税较完善 |
4.4 优惠政策较简单 |
5 后营改增时代增值税改革的相关建议 |
5.1 加快推进增值税立法 |
5.2 简并优化增值税税率 |
5.3 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 |
5.4 建立健全留抵退税机制 |
5.5 规范减免税优惠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访谈调研法 |
四、对比研究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增值税 |
二、留抵退税 |
第二节 留抵退税相关理论基础 |
一、补偿税收政策理论 |
二、供给学派减税理论 |
三、凯恩斯学派的减税理论 |
四、税收激励理论 |
五、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
第三章 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现状—以蚌埠市为例 |
第一节 留抵退税政策规定的发展改革历程概述 |
一、试点前留抵税额的处理方式 |
二、留抵退税政策的试点推行 |
第二节 蚌埠市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现状 |
一、蚌埠市税务系统执行的留抵退税流程 |
二、蚌埠市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整体情况 |
三、留抵退税案例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一节 留抵退税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 |
二、留抵退税制度覆盖面低 |
三、退税条件设置比较苛刻 |
第二节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征管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一、留抵退税流程设置复杂 |
二、留抵退税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脱节 |
三、地方财政压力导致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中存在打折扣的现象 |
第三节 落实留抵退税制度基层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一、税款的入库主体和税款的负担主体不一致 |
二、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五章 国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增值税留抵退税情况概述 |
第二节 国外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我国制度完善的借鉴 |
一、降低留抵退税的条件限制 |
二、缩短留抵退税的时间 |
三、增加事后管理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留抵退税制度的建议 |
第一节 税收制度层面的建议 |
一、构建税收法律体系 |
二、完善留抵退税政策 |
三、构建留抵退税制度的蓝图 |
第二节 税收征管层面的建议 |
一、加强事前管理 |
二、优化留抵退税流程 |
三、加强留抵退税的后续管理 |
四、优化留抵退税负担机制 |
第三节 优化基层运行机制 |
一、提升纳税服务质效 |
二、提升税务人员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增值税流失风险产生原因的研究成果 |
1.2.2 增值税流失风险影响的研究成果 |
1.2.3 增值税流失风险防控对策的研究成果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2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理论分析 |
2.1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概念 |
2.1.1 税收流失的基本定义 |
2.1.2 税收流失的理论基础 |
2.1.3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概念引入 |
2.1.4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定义和特点 |
2.2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类型 |
2.2.1 按流失风险程度 |
2.2.2 按流失风险途径 |
2.2.3 按流失风险范围 |
2.3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带来的影响 |
2.3.1 减少财政收入 |
2.3.2 影响税收政策执行 |
2.3.3 扰乱社会公平正义 |
2.3.4 干扰税收秩序 |
3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表现形式和原因分析 |
3.1 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表现形式 |
3.1.1 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 |
3.1.2 虚构增值税扣税凭证风险 |
3.1.3 骗取出口退税风险 |
3.1.4 多计增值税进项税额风险 |
3.1.5 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额风险 |
3.1.6 骗取增值税税收优惠风险 |
3.2 产生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原因分析 |
3.2.1 税收制度层面 |
3.2.2 税收征管层面 |
3.2.3 纳税人层面 |
3.2.4 社会治理层面 |
3.2.5 信息技术层面 |
3.3 增值税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3.3.1 数据支撑水平亟待提高 |
3.3.2 风险分析能力亟待增强 |
3.3.3 风险等级评定亟待明确 |
3.3.4 风险任务统筹亟待强化 |
3.3.5 风险应对质效亟待提高 |
4 国际经验借鉴 |
4.1 国际先进经验 |
4.1.1 建立完善的增值税制度 |
4.1.2 推进严格的增值税发票管理 |
4.1.3 构建严密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
4.1.4 搭建发达的税收信息化网络 |
4.1.5 建立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 |
4.2 国际先进经验分析和借鉴 |
4.2.1 注重增值税制的科学化 |
4.2.2 注重增值税管理措施的严密化 |
4.2.3 注重纳税服务的高效化 |
4.2.4 注重征管手段的信息化 |
5 防控增值税流失风险的总体思路和解决策略 |
5.1 防控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总体思路 |
5.1.1 预防为主 |
5.1.2 动态监控 |
5.1.3 打击震慑 |
5.1.4 标本兼治 |
5.2 防控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的解决策略 |
5.2.1 深化税制改革 |
5.2.2 提高征管水平 |
5.2.3 推进以数治税 |
5.2.4 强化风险管理 |
5.2.5 优化纳税服务 |
5.2.6 推动税收共治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营改增”背景下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及风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营业税 |
二、增值税 |
三、营改增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税收筹划理论 |
二、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营改增”对A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
第一节 商业银行“营改增”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
一、商业银行“营改增”的必要性 |
二、商业银行“营改增”的特殊性 |
第二节 商业银行“营改增”概述 |
一、征税范围 |
二、商业银行“营改增”前后主要业务征税情况对比 |
第三节 A商业银行概况 |
一、A商业银行简介 |
二、A商业银行基本经营情况 |
三、A商业银行纳税情况 |
第四节 “营改增”对A商业银行实际税负的影响分析 |
一、有利影响 |
二、不利影响 |
第四章 “营改增”背景下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方案设计 |
第一节 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的总体思路 |
第二节 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案 |
一、增值税进项端的税收筹划 |
二、增值税销项端的税收筹划 |
第三节 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 |
一、固定资产折旧筹划 |
二、充分运用税前扣除规定 |
三、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
第四节 其他税种税收筹划方案 |
一、印花税税收筹划 |
二、处理抵债资产时的税收筹划 |
第五章 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
第一节 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面临的风险 |
一、政策性风险 |
二、操作风险 |
三、经营性风险 |
四、执法风险 |
五、补偿风险 |
第二节 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
一、适当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并且完善内部制度 |
二、树立全员税务风险意识并制定风险预警机制 |
三、遵循时间性原则 |
四、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
五、考虑税收筹划的综合性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 |
2.1 博弈论 |
2.2 契约论 |
2.3 公共产品价格理论 |
第3章 G房地产公司基本情况与税收筹划状况 |
3.1 G房地产公司基本情况 |
3.1.1 G公司简介 |
3.1.2 G房地产公司财务状况 |
3.1.3 G房地产公司税收现状 |
3.2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现状 |
3.2.1 G房地产公司税务事项管理情况 |
3.2.2 G房地产公司各税种税收筹划状况及筹划切入点分析 |
3.2.3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状况 |
第4章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
4.1 税收筹划意识不强 |
4.2 对税收政策的变动跟进不及时 |
4.3 税收筹划方案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 |
4.4 税收筹划制度不健全 |
4.5 与税务机关沟通不充分 |
4.6 税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
4.7 税种税收筹划存在诸多缺陷 |
第5章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的完善对策 |
5.1 提升税收筹划意识 |
5.2 积极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 |
5.3 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 |
5.4 重视培养税收筹划专业人才 |
5.5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
5.6 科学构建税务风险监督机制 |
5.7 完善税种税收筹划设计 |
5.7.1 案例材料 |
5.7.2 增值税筹划 |
5.7.3 土地增值税筹划 |
5.7.4 企业所得税筹划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增值税 |
二、增值税发票 |
三、虚开增值税发票 |
四、政府监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税收遵从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二章 我国虚开增值税发票及监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表现及类型 |
一、增值税发票虚开手段的演变及表现 |
二、增值税发票虚开的类型 |
第二节 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的制度构建 |
一、事前事中监管的制度构建 |
二、事后查处的制度构建 |
第三节 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一、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监管成效 |
二、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云南省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的具体做法 |
第一节 事前事中管理层面 |
一、深化数据应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二、建立部门协调联动长效机制 |
三、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收风险监控分析 |
四、加强辅导宣传 |
第二节 事后查处层面 |
一、建立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的融合机制 |
二、加强部门协作 |
三、创新监管方法 |
第四章 云南省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虚开增值税发票涉税案例分析 |
一、云南省某市7.03 虚开发票案 |
二、K公司暴利虚开发票案 |
第二节 云南省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税收征管方面 |
二、部门合作方面 |
三、信用体系建设方面 |
第三节 云南省虚开增值税发票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增值税发票虚开形势越来越严峻,监管难度加大 |
二、地理环境因素 |
三、地方政府主导性不强 |
第五章 完善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增值税制度 |
一、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 |
二、清理和规范优惠政策 |
第二节 营造诚信的纳税环境 |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
二、完善税务举报工作 |
三、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
四、强化案件曝光力度 |
第三节 构建协同共治的监管体系 |
一、加速推进跨区域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
二、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
三、加强部门配合,发挥联打效应 |
第四节 建立高效的税收征管制度 |
一、事前预警,增强风险分析应对能力 |
二、事中监督,强化税源监督管理体系 |
三、事后查处,保持打虚打骗高压态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增值税 |
2.1.2 建筑业 |
2.1.3 税收征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纳税遵从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现状 |
3.1 我国建筑业发展及增值税情况 |
3.1.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
3.1.2 建筑业增值税相关政策 |
3.1.3 我国建筑业增值税规模 |
3.2 建筑业税收征管现状 |
3.2.1 建筑业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历程及现状 |
3.2.2 建筑业增值税管理的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市建筑业增值税征管案例分析 |
4.1 J市建筑业征管现状 |
4.1.1 J市建筑业基本情况 |
4.1.2 J市建筑业增值税税收情况 |
4.1.3 J市建筑业增值税管理做法 |
4.2 J市建筑业增值税涉税案例分析 |
4.2.1 HNJZ公司异地经营未预缴案例分析 |
4.2.2 JNCX建筑有限公司税负上升案例分析 |
4.2.3 JL公司及关联公司虚开虚抵违法案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业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当前建筑业增值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征管难度加大,征管效率低 |
5.1.2 征管风险增加,税源流失严重 |
5.1.3 企业税收遵从度低,涉税行为不规范 |
5.2 当前建筑业增值税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 |
5.2.2 税收管理配套机制不完善 |
5.2.3 税收信息化机制不健全 |
5.2.4 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加强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的建议 |
6.1 完善税收政策,推进立法进程 |
6.2 完善管理机制,筑牢征管基础 |
6.2.1 加强人才建设,完善机构配置 |
6.2.2 更新管理模式,实施分类、分项目管理 |
6.2.3 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及时堵截漏洞 |
6.2.4 加强稽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6.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征管效率 |
6.3.1 优化整合涉税系统,夯实基础数据 |
6.3.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外部信息交换渠道 |
6.3.3 全面推行发票电子化 |
6.4 落实政策辅导,优化纳税服务 |
6.4.1 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及辅导 |
6.4.2 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企业财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 B 税务局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9)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评价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 |
2.1.2 农产品收购发票 |
2.1.3 农产品销售发票 |
2.1.4 增值税专用发票 |
2.1.5 虚开增值税发票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税收遵从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现状分析 |
3.1 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的基本情况 |
3.2 发票虚开的类型及危害 |
3.2.1 虚开的类型 |
3.2.2 虚开的危害 |
3.3 虚开的成因分析 |
3.3.1 政策方面问题 |
3.3.2 税务机关问题 |
3.3.3 纳税人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案例分析——以J县为例 |
4.1 J县农产品管理现状 |
4.1.1 农业结构基本情况 |
4.1.2 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风险概况 |
4.2 J县虚开农产品增值税发票的案例介绍 |
4.2.1 涉嫌农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案例 |
4.2.2 农产品普通发票虚开案例 |
4.2.3 案件分析 |
4.3 J县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的管控成效及经验做法 |
4.3.1 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的管控成效 |
4.3.2 管控农产品发票虚开的经验做法 |
4.4 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有待解决的问题 |
4.4.1 部门间责任划分不清,无法无缝对接 |
4.4.2 定性虚开案件的分析过程效率较低、速度太慢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防范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抵扣制度 |
5.1.1 细化农产品收购发票和销售发票的政策规定 |
5.1.2 修订完善《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 |
5.1.3 以“核定扣除”取代“凭票扣除” |
5.2 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意识 |
5.2.1 完善实名制办税制度 |
5.2.2 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力度 |
5.2.3 强化财务内部管理 |
5.3 强化征收管理规范 |
5.3.1 加大农产品增值税发票申领管理力度 |
5.3.2 强化涉农企业实地核实力度 |
5.3.3 明晰岗位职责 |
5.4 加强各部门间协作 |
5.4.1 建立跨区域税务稽查 |
5.4.2 税警协作增强案件查处力度 |
5.4.3 鼓励社会各界协同参与治税 |
5.5 提升信息化管税水平 |
5.5.1 强化发票系统数据应用 |
5.5.2 构建农产品发票源头监管体系 |
5.5.3 建立企业社会数据库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建筑行业增值税及税制改革的研究 |
1.2.2 对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风险的研究 |
1.2.3 对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优化对策的研究 |
1.2.4 总体评价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本文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税源的概念 |
2.1.2 税源管理的概念 |
2.1.3 建筑行业税源管理 |
2.2 相关理论 |
2.2.1 经济决定税收原理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2.3 专业化分工理论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现状分析 |
3.1 税务新形势的具体表现 |
3.1.1 机构变化 |
3.1.2 工作目标转变 |
3.1.3 工作方式变化 |
3.1.4 税务机关角色变化 |
3.2 J区建筑行业税源情况分析 |
3.2.1 J区建筑行业税源基本管理方式 |
3.2.2 J区建筑行业概况分析 |
3.2.3 涉及主要税种情况分析 |
3.3 J区建筑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
3.3.1 重点企业概况分析 |
3.3.2 重点企业分税种情况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建筑行业税源事前追踪及分析难度大 |
4.1.2 建筑行业事中涉税信息获取有难度 |
4.1.3 事中监控环节缺乏针对建筑行业的税源监控指标 |
4.1.4 事后检查薄弱,建筑行业发票虚开风险增大 |
4.2 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建筑行业税源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
4.2.2 建筑行业税源预测偏差 |
4.2.3 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中监控漏洞 |
4.2.4 后台支持与外部支撑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完善建筑行业税源管理的对策 |
5.1 理顺征管岗责体系 |
5.1.1 坚持转变理念,夯实管理基础 |
5.1.2 优化机构设置,明确岗责划分 |
5.1.3 优化人员配置,强化人才培养 |
5.2 搭建建筑行业税源事前管理平台 |
5.2.1 建立健全协作机制 |
5.2.2 建立科学的建筑行业税源预测分析体系 |
5.3 强化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中监控措施 |
5.3.1 加强建筑行业发票管理 |
5.3.2 加强建筑行业全税种征管 |
5.3.3 优化大数据应用 |
5.4 形成建筑行业税源管理事后检查合力 |
5.4.1 加强风险提醒及纳税评估 |
5.4.2 强化建筑行业稽查检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我国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地方执行研究 ——以内蒙古W市为例[D]. 李银生.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后“营改增”时代完善增值税制度问题研究[D]. 邱丽群.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D]. 马浩.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4]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D]. 胥旺.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营改增”背景下A商业银行税收筹划及风险对策研究[D]. 朱彦谚.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研究[D]. 刘俊.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7]虚开增值税发票监管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D]. 曹丽娟.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8]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D]. 杨倩.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9]农产品增值税发票虚开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县为例[D]. 张盼盼.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新形势下J区建筑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一.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