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东地区温泉硅同位素研究

山东省胶东地区温泉硅同位素研究

一、Silicon isotope study of thermal springs in Jiaodong Region,Shandong Province(论文文献综述)

付云霞,孙吉林,徐锐,王蜜蕾,吕金,陈广泉,刘焱光[1](2021)在《即墨温泉地热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即墨温泉地热是青岛地区的特色矿产资源,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然而由于长期的大量开采,地热水供需矛盾、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份和季节即墨温泉地热水的化学组分与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地热资源调查资料和围岩地球化学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分析即墨温泉地热水的组成变化和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即墨温泉是在独特的构造部位和良好的储水条件下,由大气降水补给并经过深部循环,由大地热流和深部热交换等作用加热,并通过水岩反应淋滤盐分,最终形成矿化度较高的地下热水并沿断裂上升出露地表。随着开采量的持续上升,温泉地热区水循环速率明显增加,地热水中的Na+和Cl-等主要成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在不同补给来源的多端元混合以及水岩相互作用下表现出较为显着的差异,部分地热含水层受到浅层地下水混入的影响。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长时间序列的年际和年代际标准化水质连续观测计划,并通过水化学指标变化的模拟,为温泉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史猛,康凤新,张杰,高松,于晓静[2](2021)在《胶东半岛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热流分流聚热模式》文中研究指明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地壳剧烈运动将胶东半岛划分为胶北隆起、胶莱凹陷、胶南-威海隆起三大构造单元,其中隆起山地区广泛分布花岗岩、变质岩,凹陷盆地区主要分布砂岩沉积地层,胶北隆起区与威海隆起区相对于胶莱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为系统分析胶东半岛大地热流值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本文在分析胶东半岛构造-热发展史、地热地质背景、地温场分布、岩石热导率、钻孔岩性与测温数据、地热流体化学成分等基础上,发现胶东半岛地热资源均为断裂构造控制类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其热源主要为三元聚热:导热断裂带水热对流、大地热流传导、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构造分布、岩石热物性、地热热储分布、地下水活动等是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胶东半岛地温场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隆起-凹陷分流聚热模式与概念模型,即隆起山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高的侵入岩、变质岩为主,凹陷盆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低的砂岩为主,低导热率、低渗透率的凹陷区底部更像是一个相对隔热、隔水的顶板,使得来自地壳深部的大地热流及携带热量的流体、气体等在上涌的过程中在凹陷区的底部发生折射与再分配,从而导致热流在隆起山地区的底部形成一个温度相对更高的聚热区,反映在地表即是隆起山地区相对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特别隆起山地区轴部位置为热流值最高的区域,高热流值区域分布形态呈NE、NNE向分布,基本与胶东半岛NE、NNE向的深大断裂走向一致,该模式的提出可以更好地为胶东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探提供指导方向。

李志杰[3](2020)在《山东省招远汤东地热田热结构及热水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招远市汤东地热田位于胶东半岛的中部,多条断裂带在此交汇为该地热田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区地热资源储量较大,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潜力。在该区开展热结构及热水成因研究,将为区内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收集整理研究区内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地热地质等资料基础上,进行了野外现场调查并进行了地温测量,充分利用区内历史以及本次采集水样的化学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内地下热水成因,同时,根据区内采集的岩石热物性数据,科学构建了研究区的热结构概念模型,并进一步刻画了区内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区内气象数据以及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区内地下热水主要补给来源,合理计算了区内热储温度以及热水循环深度。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地区的地下热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585.1~882.35m,主要来源于研究区北部的罗山区域。根据二氧化硅温标以及硅焓模型计算结果,该地区的热储温度为103.82~131.32℃,热水循环深度为3800m,地下热水的冷水混入比例为61.01%。(2)结合区内地质条件以及钻孔资料,建立了该区热结构概念模型。通过对区内岩石样品热导率和放射性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岩石热导率平均值为3.49 W/(m·k);使用元素钾、铀、钍对岩石放射性生热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生热率平均值为1.15μW/m3。根据测温数据计算出该地区地温梯度为28.87℃/km,使用该地温梯度对浅层热流值进行计算,确定该区大地热流值为101.47 m W/m2。通过浅层生热率与地震波之间关系计算出深部生热率数据,利用生热率数据分别对浅层、深层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进行计算,再使用“剥层法”对地幔热流进行求解,得出区内地壳热流值(Qc)约为20.56 m W/m2,地幔热流值(Qm)约为80.91m W/m2,确定该区热结构类型为“冷壳热幔”型。(3)结合前人在该区地热成因机制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该区地热田概念模型。区内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层,厚度一般为3~10m,岩性以黏性土和砂性土为主,热储主要为中生代二长花岗岩为主的裂隙带状热储,区内热储层单井涌水量约为1798.56m3/d。结合该区地形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区内北部山区大气降水通过F1、F2断裂下渗至地下深度约3800m处与地热流体进行混合,经过混合后的地下热水通过F3断裂上涌,并通过断裂带交汇所形成的细小断裂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隋来伦,杜桂林,陈其峰[4](2020)在《威海市温泉汤温泉形成模式》文中研究指明温泉汤温泉是威海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温泉,综合地球化学和地质调查方法,分析温泉汤温泉的形成模式。本文采集温泉汤温泉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补给来源,估计水循环深度,结合地热地质条件进一步丰富了地热成因机制。水化学Piper分析图表明温泉水属于Na-Cl型温泉,水岩作用分析表明温泉水具有浅层水的特征,而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分布于中国东部大气降水线附近,推测温泉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浅层水的影响。根据δ2H同位素高程效应,计算得到温泉的补给高程为225~265m之间,根据周边地形地貌特征,南部山区约为240m左右,确定南部山区是主要的补给源。综合分析认为,大气降水从温泉汤温泉南部山区汇聚到盆地中,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通过断裂破碎带在深部进行热交换形成温泉热水,然后运移到地表,出露成温泉汤温泉。通过成因模式分析,为温泉汤温泉的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威海地区其他温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袁星芳,王敬,霍光,宋明忠,王京楼,韩忠,钟振楠,柳禄涌,隋来伦[5](2020)在《胶东半岛洪水岚汤温泉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半岛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以温泉为主要出露方式。洪水岚汤温泉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威海市境内,出露在阳泉河北岸的一级阶地,出露标高为66. 83 m,水温约69℃,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二长花岗岩。为查明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采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研究。水化学成分表明:温泉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pH值为7. 6,总溶解性固体为610. 6 mg/L,F-含量为4. 2 mg/L,偏硅酸含量为98. 8 mg/L。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温泉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估算温泉热水补给高程为427~599 m,地下热储温度约为106. 25℃,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约为2091 m。综合分析洪水岚汤温泉成因模式为:在正棋山山区获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沿F1断裂破碎带下渗经历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加热后上升,上升过程中混入浅层地下水,在第四系静水压力最小的部位出露成泉。

史猛,张杰,殷焘,杨宁,江海洋[6](2019)在《胶东半岛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水化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胶东半岛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赋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分析可以了解其水化学及补径排特征、热储温度、地热流体循环深度及可更新能力等。本文通过胶东地区15处天然温泉地热流体及其附近基岩水体、第四系水体的常规水质分析、氘氧同位素、地热流体γNa/γCl、γSO4/γCl比值及管道模型和断层带模型计算流体循环深度等方法,得知胶东地区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以Cl-Na、ClNa·Ca型水、HCO3·SO4-Na、SO4·HCO3-Na型水为主,矿化度0.45~7.68g/L,pH 7.3~8.63。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入渗补给,且与地热田周边的浅部地下水体无水力联系,均为深循环径流补给的地热流体,循环深度主要分布在1.5~10km之间,属中深循环地热流体。研究区地热流体均未达到水岩平衡状态,对于地热流体γNa/γCl、γSO4/γCl比值普遍较大的地热田,其对应的地热流体循环深度相对较浅,表明地热流体水动力环境封闭性差,可更新能力强,地热流体处于不断的补给-径流-排泄的过程,部分地热田γNa/γCl、γSO4/γCl比值接近海水,是由于地热流体循环深度深、时间长,地热流体进行了大量的脱碳酸作用。本文对胶东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特征分析将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该类型地热资源形成机理的认识。

史猛,康凤新,张杰,殷焘,韩明智[7](2019)在《胶东半岛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赋存机理及找热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半岛虽赋存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但由于目前对其地热资源赋存机理仍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在地热勘探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有热无水"或"有水无热"的情况,如何准确寻找地热资源仍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胶东15处地热田的地热地质调查、控热导水构造分析、地热井测温及以往地热钻孔资料分析等对胶东半岛地热资源赋存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同时用胶东12处人工地热深井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发现胶东半岛地热资源主要赋存在NE向断裂上盘与NW向断裂上盘相交呈"V"型的区域内,断裂下盘区域则无地热水分布;受NE向与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影响,地热田热储形态均为不规则的柱状形态,其地温场形态受控于热储空间形态及地热流体流场控制而呈"几"字型分布。同时通过胶东勘探成功的地热深井地热地质特征、赋存条件分析,验证该赋存机理的正确性,明确了胶东地区深部地热资源赋存机理,提出"V"型构造控热导水找热模型,为下一步胶东半岛深部地热资源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林祖苇[8](2019)在《胶东玲珑金矿田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矿体黄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对比及对成因的指示》文中认为胶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区,黄金储量超过4000t,主要包括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类矿床。前人对胶东地区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和成矿年代学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对金的赋存状态、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等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论文以同时具有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矿体的玲珑金矿田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分析技术对比两类矿化的成矿物质的来源和金的富集机制,加深对胶东地区金矿床成因的认识,为区域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玲珑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带北段,矿体均产于断裂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体内,蚀变岩型矿体受主断裂构造控制,而石英脉型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体的次级断裂中。两种矿体的热液独居石U-Pb定年均集中在121122Ma。两种矿化的围岩蚀变相似,均主要发育硅化、绢云岩化和钾化,但是规模不同,蚀变岩型矿体有很宽的蚀变分带,而石英脉型则较窄。蚀变岩型矿体以厚大黄铁绢云岩化带为特征,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成矿早期的钾化阶段、主成矿期的石英黄铁绢云岩化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晚期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脉型矿体以发育厚度不等的石英硫化物脉为特征,可以分为钾化-绢云岩化阶段、乳白色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两种矿体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等。金主要以自然金、金银矿或银金矿等形式产在黄铁矿裂隙或者被黄铁矿包裹。根据成矿阶段、矿物共生关系和BSE图像特征,将石英脉型矿体中的黄铁矿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的黄铁矿PyV-1、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黄铁矿PyV-2和交代成因的黄铁矿PyV-a,蚀变岩型矿体中的黄铁矿划分为石英黄铁绢云岩化阶段的黄铁矿PyD-1、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黄铁矿PyD-2和交代成因的黄铁矿PyD-a。PyV-1与PyD-1产出特征相似,均为自形-半自型粒状结构,与石英和绢云母共生,其他硫化物很少,BSE图像均一;PyV-2与PyD-2产出特征相似,均以细粒自形-半自形结构,与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多金属硫化物共生,BSE图像均一。交代成因的黄铁矿PyV-a与PyD-a产出特征相似,在手标本可见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细脉穿插早阶段黄铁矿的现象,在显微镜和BSE图像下,交代成因黄铁矿具有多孔状、熔蚀状、包裹大量硫化物包裹体、BSE图像呈暗色等特征,反映了晚阶段流体交代再平衡的结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矿体各个阶段的黄铁矿的晶格Au含量极低,89个测试点中Au含量平均值为0.189ppm,中位数为0.049ppm。两种矿化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黄铁矿中Au含量变化较小,Ni、Bi、Te、Ag、Zn、Cu、Sb和Pb含量均升高。交代成因的黄铁矿相对于原生黄铁矿的晶格Au含量降低,而Co、Ni、Bi、Te、Ag、Zn、Cu、Sb和Pb元素含量升高,说明后期流体使早阶段黄铁矿晶格中的Au发生活化,并带来了更多的其他金属元素。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黄铁矿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类似,主要范围是4.98.5‰,与胶东群、TTG岩系、粉子山群和伟晶岩脉中的黄铁矿均不同。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类似,两者主要落在了花岗岩和中基性岩脉的重叠区,与胶东群、TTG岩系和粉子山群源区有较大差别。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结果指示黄铁矿的硫和铅可能主要来自于深源岩浆岩/岩浆房。通过SEM-CL和冷CL技术对两种矿体不同阶段石英进行研究,发现两种矿体均可见多个世代石英产出。早阶段石英在冷CL下主要呈蓝色、在SEM-CL下呈亮色,晚阶段石英在冷CL下主要呈暗红色,在SEM-CL下呈现暗色。SIMS原位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两种矿化的石英氧同位素相似,计算石英脉型金矿的乳白色石英阶段的流体氧同位素值为7.3‰10.1‰,石英黄铁矿阶段的流体氧同位素值为3.2‰8.1‰,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流体氧同位素值为3.1‰12.9‰,蚀变岩型金矿的早阶段流体氧同位素值为3.28.9‰,晚阶段流体氧同位素值为-3.38.9‰.两类矿化大部分数据落在了岩浆水的范围,且晚阶段流体氧同位素均有所降低,反映了有大气水的混入。综上所述,玲珑金矿田的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矿床的黄铁矿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成矿流体演化、黄铁矿硫-铅同位素均相似,反映了两者是相同成矿事件下同一流体演化的产物,矿化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不同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论文认为胶东地区金矿床成因不同于典型造山型金矿,而是一种产于克拉通破坏和强烈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影响,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均来自深部岩浆岩,沿郯庐断裂及次级断裂多次构造活动下流体快速上移形成的金矿床。

张杰,赵涵,史猛,袁芳,殷焘,杨婉秋[9](2019)在《胶东半岛典型天然温泉地热流体与地下水的关系》文中指出为研究胶东半岛典型天然温泉地热流体的性质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综合分析了温泉水、第四系(浅井)水和基岩水化学特征,测试了温泉水中δ18O与δD值,并利用烟台雨水线方程对胶东半岛典型天然温泉地热流体来源与地下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温泉水化学类型主要有Cl-Na型、Cl-Na·Ca型、SO4·HCO3-Na型、HCO3·SO4-Na型及个别温泉为SO4·Cl-Na型,天然温泉地热流体与温泉附近的区域地下水没有水力联系,温泉水的地热流体来源于大气降雨的入渗补给。

赵辉,殷涛,史猛,江海洋[10](2019)在《胶东地热田地热流体的补径排特征——以招远东汤地热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招远东汤地热田是胶东现有16处天然温泉典型之一,以东汤地热田为例,剖析胶东地热田的补径排特征,对胶东各地热田的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地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地热流体与基岩水及第四系水水化学成分对比、D,18O同位素分析、模型概化等手段综合研究,认为东汤地热田主要受招平断裂带与玲珑断裂带的控制,其复合部位为地热流体入渗、深循环的主径流通道。地热流体的Cl-,F-,Ba2+,Li-,Sr2+,H2Si O3等离子及TDS含量明显高于其周边的水体,且随第四系水、基岩水及地热流体埋藏深度的增加,其δD与δ18O值逐渐偏负,确定地热流体与其周边的水体并无水力联系;通过地热流体D,18O同位素与大气降雨线的关系,得出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由D同位素高程效应,算得地热流体补给高程为314~414 m左右,结合招平断裂与玲珑断裂的复合部位延伸方向,确定地热田的主要补给区为距离地热田东北方向15 km的双顶山山区。该文补径排特征的研究,对胶东其他天然温泉的补径排特征及补给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Silicon isotope study of thermal springs in Jiaodong Region,Shandong Provinc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ilicon isotope study of thermal springs in Jiaodong Region,Shandong Province(论文提纲范文)

(2)胶东半岛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热流分流聚热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与构造
2 区域地温场特征
    2.1 地热地质概况
    2.2 地温场分布现状
    2.3 热源分析
3 隆起-凹陷分流聚热模式
    3.1 影响地温场主要因素
    3.2 隆起-凹陷分流聚热模型
4 讨论
5 结论

(3)山东省招远汤东地热田热结构及热水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1.2.2 热结构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地质构造条件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1 含水岩组特征
        2.3.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4 小结
第三章 地热地质条件及深部构造
    3.1 地热地质条件
        3.1.1 大地热流平面分布特征
        3.1.2 热储类型
        3.1.3 地下热水动态特征
    3.2 区域重、磁场特征
        3.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3.2.2 区域磁场特征
    3.3 莫霍面、居里面特征
        3.3.1 莫霍面特征
        3.3.2 居里面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地下热水成因
    4.1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4.1.1 水化学组分基本特征
        4.1.2 微量组分特征
        4.1.3 离子比例分析
        4.1.4 补给来源
        4.1.5 补给高程
    4.2 地下热水成因分析
        4.2.1 热储温度计算
        4.2.2 地下热水循环深度
        4.2.3 硅焓模型分析冷水混入比例
        4.2.4 成因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热结构概念模型
    5.1 岩石热导率特征
    5.2 岩石生热率
    5.3 地温梯度
    5.4 大地热流
    5.5 岩石圈热结构壳幔分配
        5.5.1 浅部地层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分析
        5.5.2 深部地壳中壳幔热流分析
    5.6 地热成因分析
    5.7 地热田概念模型
    5.8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4)威海市温泉汤温泉形成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构造背景
    (1)河东-温泉汤断裂(F1)
    (2)虎山-河西断裂(F2)
    (3)刘家台-江家口断裂(F3)
2 研究方法
3 温泉水成因模式
    3.1 温泉水水质类型分析
    3.2 水岩化学平衡特征
    3.3 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3.4 成因模式分析
        3.4.1 温泉水的循环深度估计
        3.4.2 温泉水的补给源估计
        3.4.3 温泉水的成因模式
4 结论

(5)胶东半岛洪水岚汤温泉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
    1.2 洪水岚汤温泉地质
        1.2.1 温泉简述
        1.2.2 温泉地热地质条件
2 水化学特征
    2.1 水化学成分特征
    2.2 综合指标特征
3 同位素特征
    3.1 补给来源
    3.2 补给高程
    3.3 热水年龄
4 温泉成因分析
    4.1 热储温度
    4.2 循环深度
    4.3 冷热水混合
5 温泉成因模式
    5.1 源
        5.1.1 热源
        5.1.2 水源
    5.2 通
    5.3 储
    5.4 盖
6 结论

(6)胶东半岛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水化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水化学取样与分析
3 地热流体来源及形成
4 循环深度
5 化学组分分析
    5.1 水岩作用
    5.2 离子比例系数分析
        5.2.1γNa/γCl
        5.2.2γSO4/γCl
6 讨论
7 结论

(8)胶东玲珑金矿田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矿体黄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对比及对成因的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胶东金矿集区研究历史、现状与问题
        1.2.2 华北克拉通破坏作用
        1.2.3 石英脉型矿体与蚀变岩型矿体的特征对比
        1.2.4 黄铁矿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
    2.2 胶东地区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玲珑金矿田地质特征
    3.1 矿田地质概况
        3.1.1 矿田地层
        3.1.2 矿田构造
        3.1.3 矿田岩浆岩
    3.2 蚀变岩型金矿床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划分
    3.3 石英脉型金矿床
        3.3.1 矿体特征
        3.3.2 矿石特征
        3.3.3 围岩蚀变
        3.3.4 成矿阶段
第四章 实验分析方法
    4.1 扫描电镜结构分析
    4.2 光学阴极发光
        4.2.1 光学冷阴极发光
        4.2.2 SEM阴极发光
    4.3 黄铁矿LA-ICP-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4.4 黄铁矿原位微区硫-铅同位素分析
        4.4.1 黄铁矿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
        4.4.2 黄铁矿微区原位铅同位素分析
    4.5 石英氧同位素
    4.6 独居石U-Pb同位素定年
第五章 黄铁矿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5.1 样品采集与描述
        5.1.1 样品采集原则
        5.1.2 样品描述
    5.2 黄铁矿类型及结构
        5.2.1 蚀变岩型金矿黄铁矿的类型与结构
        5.2.2 石英脉型金矿黄铁矿的类型与结构
        5.2.3 潜在矿源层中黄铁矿特征
    5.3 成矿期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
        5.3.1 蚀变岩型金矿体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
        5.3.2 石英脉型金矿各阶段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
    5.4 交代作用对黄铁矿微量元素改造作用
    5.5 潜在矿源层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
    5.6 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
        5.6.1 矿石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
        5.6.2 潜在矿源层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
    5.7 黄铁矿铅同位素特征
第六章 石英原位氧同位素研究
    6.1 石英矿物学研究
        6.1.1 蚀变岩型金矿体石英矿物学
        6.1.2 石英脉型金矿体石英矿物学
    6.2 蚀变岩型金矿床石英氧同位素
    6.3 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氧同位素
    6.4 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第七章 成矿年代学
    7.1 样品的描述
    7.2 独居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
    7.3 胶东地区金成矿作用时代
第八章 矿床成因
    8.1 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
        8.1.1 黄铁矿微量元素及原位S-Pb同位素的指示
        8.1.2 石英氧同位素的指示
    8.2 石英脉型矿体与蚀变岩型矿体成因联系
    8.3 金的富集机制
    8.4 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第九章 主要认识及存在问题
    9.1 主要认识及结论
    9.2 存在问题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1 玲珑金矿田及潜在矿源层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单位:ppm)

(9)胶东半岛典型天然温泉地热流体与地下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2 天然温泉概况
    2.1 天然温泉所处地貌单元
    2.2 天然温泉热储水化学特征
3 天然温泉地热流体与区域地下水的关系
4 天然温泉地热流体来源与形成
5 结 论

(10)胶东地热田地热流体的补径排特征——以招远东汤地热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地热田补给来源判定
3 地热田补给区确定
4 东汤地热田补径排模型
5 结论

四、Silicon isotope study of thermal springs in Jiaodong Region,Shandong Province(论文参考文献)

  • [1]即墨温泉地热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 付云霞,孙吉林,徐锐,王蜜蕾,吕金,陈广泉,刘焱光.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 [2]胶东半岛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热流分流聚热模式[J]. 史猛,康凤新,张杰,高松,于晓静. 地质学报, 2021(05)
  • [3]山东省招远汤东地热田热结构及热水成因研究[D]. 李志杰.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4]威海市温泉汤温泉形成模式[J]. 隋来伦,杜桂林,陈其峰. 山东国土资源, 2020(10)
  • [5]胶东半岛洪水岚汤温泉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J]. 袁星芳,王敬,霍光,宋明忠,王京楼,韩忠,钟振楠,柳禄涌,隋来伦. 地质与勘探, 2020(02)
  • [6]胶东半岛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水化学特征分析[J]. 史猛,张杰,殷焘,杨宁,江海洋. 地质学报, 2019(S1)
  • [7]胶东半岛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赋存机理及找热模型[J]. 史猛,康凤新,张杰,殷焘,韩明智. 地质论评, 2019(05)
  • [8]胶东玲珑金矿田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矿体黄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对比及对成因的指示[D]. 林祖苇.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9]胶东半岛典型天然温泉地热流体与地下水的关系[J]. 张杰,赵涵,史猛,袁芳,殷焘,杨婉秋. 现代矿业, 2019(04)
  • [10]胶东地热田地热流体的补径排特征——以招远东汤地热田为例[J]. 赵辉,殷涛,史猛,江海洋. 山东国土资源, 2019(01)

标签:;  ;  ;  

山东省胶东地区温泉硅同位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