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谭炅[1](2018)在《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的临床医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在近十余年来临床医学中出现了一种发展趋势,即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在近年来的医学实践中所发展起来的,而最早的相关思想其实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而在检验医学中融入循证医学的一些因素和原则,实际上将更好的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实际效果,这便有了循证检验医学的产生。本文将对循证医学以及循证检验医学这两个概念进行浅要的介绍,并对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一定的分析,最后阐述两者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谭灵[2](2018)在《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文中研究表明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循证检验医学则是循证医学在检验医学的运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主要从循证医学和循证经验医学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综述,对重要的实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论证了在当今提倡证据指导医疗行为及医疗决策的时代,正确地实践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对医学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莎,彭冰洁,李淑慧,陈安,胡川闽[3](2017)在《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作为一门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严谨的思维模式来指导工作。把循证医学的教学观念引入《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的教学实践,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循证医学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牟光宇[4](2016)在《循证检验医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循证医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就是循证检验医学,基于循证医学基本思想与原理,通过与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结合对实验室检验工作提出指导与建议,可使检验结果成为诊断、疾病预防的依据,确保医师决策科学与准确,最大限度的将医患双方沟通成本与诊断失误率减少。
徐军,余艳琴,郝金奇[5](2013)在《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人们的医疗需求、保健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普遍增强。医疗制度的改革,高效、广谱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多和临床上的滥用,以及新发传染病种类不断增多等诸多方面都给我们医学界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医学已经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现代最新检测技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循证检验医学(EBLM)正
李琦,陈绍琴,王亚卿[6](2013)在《开展循证检验医学的创新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循证医学(EBM)近年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兴起,为以个人经验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循证检验医学,是检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是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将改变检验医学的现状,面对循证医学检验带来的挑战,检验人员应积极开展循证实验室医学的应用研究,探索循证检验医学实践的途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最佳实验医学技术及实验医学服务。
林伊利[7](2012)在《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认为在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出发,探讨分析基于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张鹏,王前,曾方银,郑磊,包杰[8](2010)在《检验医师培养中的循证医学教育》文中研究指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作为21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如何利用现阶段最好的证据用于医学实践是循证医学最关心的问题,而诊断作为医学实践中很大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循证医学的重要任务,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由此应运而生。循证检验医学就是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最好的证
余丽清,李莉[9](2008)在《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学习循证检验医学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促进医学检验的发展与进步。方法介绍循证检验医学的要素和基本过程及其实践方法。结果形成可供系统评估的证据,并对技术实践进行评估。结论正确实践循证检验医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指导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
王俊文[10](2008)在《中医微观辨证研究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构想及其在肝纤维化诊断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循证医学迅速发展,已经应用于医学研究各领域。本文尝试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来评价肝纤维化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研究。为了了解现有肝纤维化临床研究文献中中医证候类型及辨证依据的特点,本文在文献综述阶段检索了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和维普数据库,通过阅读全文,鉴定出34篇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章中出现证候类型54种,其中频次最多的6型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和气滞血瘀,6型均有肝区不适或肝脾肿大,脉弦,血清纤维化指标升高等表现,各自的辨证依据和症状、舌、脉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升高程度有关。可见,肝纤维化现代临床研究中证候类型复杂多样,而血清纤维化指标可能成为重要的客观化辨证依据。第一部分中医微观辨证研究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构想对于中医证候的认识和研究是中医研究的瓶颈。对于证侯的研究,尤其是证侯客观化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本节尝试引入循证医学的思想,构建一种新的适合于评价中医微观辨证研究的系统评价方法。系统评价的本质是系统方法(系统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评价是鉴定并获取最佳证据的方法,它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系统评价不等于meta分析,目前除了大家熟知的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以外,系统评价还用于评价观察性研究、诊断性试验、动物实验等研究。对中医微观辨证研究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符合循证医学基本思想。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来评价微观辨证研究,主要方法和步骤与传统治疗性研究及诊断性试验的系统评价类似,由于原始研究的不同,还需要重点解决文献鉴定和检索策略、研究的质量评价、研究的同质性问题、数据分析方法等问题。本部分对此提出探索性的建议和设想,并对之进行论证:1.文献鉴定和检索策略。微观辨证类研究的收集,首先需要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文献最佳检索策略制定方法来确定合适的检索策略。即:选择若干期刊,手工检索目标文献,并把结果作为“金标准”,然后用不同的检索策略检索不同数据库,将结果与“金标准”方法进行比较,挑选出最佳策略。2.研究的质量评价。中医微观辨证类研究的质量可以运用诊断性试验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估。3.研究的同质性问题。由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较多地依赖于辨证者的经验,关于研究的同质性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考虑是否参照同样的辨证标准,在各个研究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质量控制问题,如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并做一致性检验等方面。4.数据分析方法。以描述性统计为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做中医证型和客观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第二部分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诊断效能的系统评价背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组织学检查,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或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于诊断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潜力。目的系统评估HA、CⅣ、PⅢP(PCⅢ)、LN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①资料来源以肝纤维化,肝脏穿刺、肝组织学检查,敏感度和特异度为主题词,检索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②纳入标准所有金标准对照的能收集到四格表数据的诊断性试验。③评价方法两人独立提取资料,并参照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④分析方法对各指标区分有无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分期≤S1或S0为无纤维化)、轻重度肝纤维化(分期≥S3为广泛性或重度肝纤维化)及有无肝硬化(分期为S4,Ishak系统为S5及S6期)的研究分别用meta-disc1.4合并效应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分层分析。结果①资料收集:电子检索得到文章4140篇,最终纳入文献38篇。②发表性偏倚分析:对各血清学指标的OR值与样本含量做秩相关检验,得到P值分别为:0.338、0.274、0.432、0.281、0.234;③文献质量评价:QUADAS质量评价14条目“是”的符合率分别为:12.5%、29.17%、100%、45.83%、91.66%、100%、100%、25.00%、16.67%、100%、16.67%、100%、0%、0%,“否”为4.17%、58.33%、0%、54.17%、4.17%、0%、0%、0%、4.17%、0%、83.33%、0%、100%、100%。④合并效应量:HA、CⅣ、PⅢP、PCⅢ、LN区分有无肝纤维化的+LR分别为3.290、3.254、2.893、3.274、3.372,-LR分别为0.299、0.344、0.385、0.403、0.204,合并的数据均有异质性;HA和PⅢP区分轻重度肝纤维化+LR分别为3.059、2.476。合并-LR分别为0.363、0.269,合并的数据均有异质性;诊断肝硬化+LR分别为4.901、2.855、1.879、2.274、2.750,-LR分别为0.208、0.357、0.442、0.390、0.367,PⅢP+LR无异质性,其余有异质性。⑤分层分析:按不同检测方法分层分析,可分为放免法与酶免法两层。按纳入研究对象病源学差异分为:慢性肝病、乙肝、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4层。结论:区分有无肝纤维化的指标以PCⅢ诊断效能最大,LN最小;鉴别轻重度肝纤维化的指标以PCⅢ诊断效能最大,LN最小;诊断肝硬化的指标以HA诊断效能最大。第三部分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背景祖国医学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有较多的尝试,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报道日益增多,且报道了不一致的结果。目的检验中医辩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体系,并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①资料来源电子检索以下数据库进行: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②纳入标准纳入所有的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③评价方法两人独立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方法血质量等文献质量评价。④分析方法对涉及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五种证型的文献,有临床异质性者以95%可信区间进行描述性评价,临床同质性较好者作meta分析。结果①资料收集:检索发现中文文献377篇,无英文文献,最后纳入35篇。②发表性偏倚分析:关于各个证型的纳入文献较少,不进行漏斗图分析。③临床同质性评价:9篇文献采用了相同的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有较好的临床同质性。④描述性统计分析:纳入20篇文献,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相比,所有指标升高程度比较的95%CI均小于0;湿热中阻、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三证之间比较,各指标95%CI有大于0有小于0,难以描述;各证各指标升高情况与瘀血阻络证比较,其95%CI小于0者居多。⑤meta分析:纳入9篇文献,a)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组HA、PCⅢ、CⅣ、LN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95%可信区间均在右侧,且差异显着(P>0.05,I2<50%),各研究95%可信区间彼此重叠,说明这些研究未见明显不同。b)各证型之间各指标升高程度比较各指标升高情况不同,LN: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HA:除湿热中阻证略高于肝肾阴虚证外,在各证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CⅣ: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PCⅢ: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证。结论①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可以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合并。②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在五种研究证型中,肝郁脾虚证肝纤维化程度最轻,瘀血阻络证肝纤维化程度最重。结语:本文对中医辨证分型与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进行了论证和构想,并以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为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立足于系统评价方法学的创新运用,对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之间是否具有临床同质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评价了血清纤维化指标对于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效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从方法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了创新。
二、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2)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 |
1.1 循证医学 |
1.2 循证检验医学 |
2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实际应用 |
2.1 循证医学的实践 |
2.2 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 |
3 结论 |
(3)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循证医学的概念 |
2 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
3 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4 小结 |
(5)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循证检验医学概念 |
2 发展循证检验医学的必要性 |
2.1 |
2.2 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 |
2.3 节约医疗费用, 合理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 |
3 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 |
3.1 评价诊断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
3.2 评价新的检测仪器、项目、指标的实用性 |
3.3 检验结果相关的结局研究 (laboratory-related outcome research) |
4 循证检验医学的任务和意义 |
4.1 循证检验医学的任务 |
4.2 循证检验医学的意义 |
5 循证检验医学应用实例 |
6 循证检验医学对检验医学工作者的挑战 |
(6)开展循证检验医学的创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基本概念 |
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
开展循证检验医学的重要性 |
检验人员如何应对循证检验带来的挑战 |
(7)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
2. 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
3. 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
二、教育改革措施 |
1. 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
2. 利用生命科学学院开办医学检验专业优势, 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
3. 充分利用实习医院教学资源, 引入循证医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和对专业的认同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4. 增强专业英语、计算机分析和统计学等相关应用性课程的学习, 培养实用性、可塑性医学检验人才 |
5. 增加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
三、小结 |
(8)检验医师培养中的循证医学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检验医师培养中循证医学理论教育的时机 |
检验医师培养中循证医学理论教育的内容 |
检验医师培养中循证医学实践教育的方式 |
一是临床病例分析。 |
二是系统评价的撰写。 |
三是原始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9)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 |
2 正确实践循证检验医学 |
2.1 循证检验医学的实施 |
2.2 形成可供系统评价的证据 |
2.3 对应用技术的评估 |
3 循证检验医学的应用价值 |
(10)中医微观辨证研究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构想及其在肝纤维化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 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循证医学在诊断领域的应用概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微观辨证研究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构想 |
1 基本概念 |
1.1 微观辨证的概念及其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
1.2 系统评价的概念 |
2 对中医微观辨证研究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1 对中医微观辨证研究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必要性 |
2.2 对中医微观辨证研究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可行性 |
3 中医微观辨证研究的系统评价构想 |
3.1 提出及程式化问题 |
3.2 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3.3 文献鉴定和检索策略 |
3.4 研究的质量评价 |
3.5 研究资料抽提及其注意事项 |
3.6 数据分析方法 |
3.7 结论及报告撰写 |
4 展望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诊断效能的系统评价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标 |
3 纳入研究标准 |
4 检索策略 |
4.1 计算机检索 |
4.2 扩展检索 |
5 评价方法 |
5.1 选择纳入的试验 |
5.2 方法学质量的评估 |
5.3 数据的提取 |
5.4 数据的分析 |
6 结果 |
6.1 资料收集 |
6.2 实验室诊断指标合并效应量后的比较 |
6.3 分层分析 |
7 讨论 |
7.1 发表性偏倚 |
7.2 文献质量评价 |
7.3 SROC曲线分析以及合并效应量 |
7.4 分层分析 |
7.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纳入标准 |
4 文献检索 |
5 评价方法 |
5.1 文献质量分析 |
5.2 资料分析 |
6 结果 |
6.1 研究的一般情况 |
6.2 发表偏倚估计 |
6.3 临床同质性评价 |
6.4 描述性评价 |
6.5 meta分析 |
7 讨论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总结 |
1.1 系统评价方法构想 |
1.2 系统评价方法实践 |
2 本论文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2.1 对研究思路的启示 |
2.2 对研究方法的启示 |
2.3 系统评价结论临床应用 |
3 创新性 |
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J]. 谭炅. 饮食科学, 2018(16)
- [2]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J]. 谭灵. 商业故事, 2018(03)
- [3]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陈莎,彭冰洁,李淑慧,陈安,胡川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20)
- [4]循证检验医学研究进展[J]. 牟光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2)
- [5]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研究进展[J]. 徐军,余艳琴,郝金奇. 中国疗养医学, 2013(07)
- [6]开展循证检验医学的创新价值[J]. 李琦,陈绍琴,王亚卿.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6)
- [7]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林伊利.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2(06)
- [8]检验医师培养中的循证医学教育[J]. 张鹏,王前,曾方银,郑磊,包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01)
- [9]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J]. 余丽清,李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8)
- [10]中医微观辨证研究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构想及其在肝纤维化诊断研究中的应用[D]. 王俊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