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58例疗效观察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58例疗效观察

一、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单垚焜,刘秭慧,崔彩雯[1](2021)在《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5月,检索数据库收录的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两名研究员独立检索、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有效数据资料,应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标准纳入15篇文献,样本量共14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R=1.21,95%CI[1.14,1.28],Z=6.23,P<0.00001);在VAS评分方面(WMD=-1.77,95%CI[-2.88,-0.67],Z=3.15,P=0.000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治疗跟痛症对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VAS评分均有效,但纳入文献质量偏低、样本较小,本研究结论尚需要一些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李欢,乔海法,羊璞,张荣强,余红超,范琳[2](2020)在《针刀治疗跟痛症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符合针刀治疗跟痛症的RCT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适合的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5.0版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1 7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针刀在治疗跟痛症近期有效率[OR=3.45,95%CI(2.38,4.99),Z=6.56,P <0.00001]、近期治愈率[OR=2.63,95%CI(1.68,4.10),Z=4.25,P <0.0001]、远期有效率[OR=3.12,95%CI(2.09,4.67),Z=5.54,P <0.00001]、远期治愈率[OR=1.90,95%CI(1.30,2.77),Z=3.35,P=0.0008]、近期VAS评分[MD=-1.33,95%CI(-2.01,-0.65),Z=3.82,P=0.0001]、远期VAS评分[MD=-1.17,95%CI(-1.61,-0.73),Z=5.19,P <0.00001]均优于对照组。但是亚组分析显示针刀与封闭在近期疗效中效果相当;针刀与中药熏洗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近期VAS评分中均无显着差异;针刀联合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在改善远期VA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针刀治疗跟痛症总体有效,由于各亚组纳入的研究及样本量较少,因此对待各个亚组分析的结果需谨慎,仍需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刘璇[3](2020)在《膏摩法治疗跟痛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膏摩法治疗跟痛症并进行相关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该疗法是否有效,为跟痛症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包含3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频次均为每日1次,以15日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1个疗程。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并认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写Maryland足功能表和VAS评分,并对每位患者进行15天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ryland足功能表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跟痛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的结果,探讨观察组基于膏摩法治疗跟痛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90.0%,其中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经秩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且从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更有优势。(2)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的Maryland评分和VAS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有效率、Maryland评分和VAS评分上,经统计学检验,均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膏摩法对于治疗跟痛症(气滞血瘀型)具有显着疗效,并且在疗效上要优于传统推拿法。

胡汉高[4](2020)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洗对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寻求治疗本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简易方便的疗法,给予临床人员提供治疗本病有用的参考价值。方法:课题病例选取自2017年9月起至2019年10月结束,期间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一科就诊,条件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病患66例,然后将符合本课题标准的病患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随机化分为三组,A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洗处理,B组单纯采用体外冲击波处理,C组单纯采用中药熏洗处理,每组病例数均等。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并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病例随访。搜集并记录各组病例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患足)、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并将收集的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最后评估组内、组间不同时间段的疗效情况。结果:(1)全部过程结束三组各有1例脱落病例,最后纳入分析的病例为63例,三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患足)及治疗前的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三组组内比较,治疗2周、4周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的VAS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与治疗前相对比(P﹤0.05),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种治疗方法均能减轻患者足跟疼痛,改善足部功能。(3)A组与B组、C组比较,其治疗2周、4周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的VAS评分降低、AOFAS踝-后足评分提高优于A组和B组(P﹤0.05),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疗法治疗本病在减轻足跟疼痛和改善足部功能方面优于冲击波或中药熏洗。(4)B组、C组两比较,B组治疗2周、4周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的VAS评分降低、AOFAS踝-后足评分提高优于C组(P﹤0.05),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冲击波疗法在减轻足部疼痛和改善足部功能方面优于中药熏洗。(5)临床疗效结果分析:三组患者间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发现A组的疗效分布优于B组或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疗效分布与C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疼痛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使用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冲击波或单纯中药熏洗,不仅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足部疼痛、大大改善足部功能,且安全、副作用小、简易方便易被患者接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王玮璘[5](2020)在《颊针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颊针和体针疗法对足跟痛的即刻止痛疗效以及疗程前后的对比,探讨颊针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03至2019年12月在门诊招募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足跟痛患者60例患足,将其分为颊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各30例患足。根据颊针的全息理论,颊针治疗组取穴为:患侧足、踝、膝、骶、腰及足点加强(足与踝穴之间)。按照针灸教材取穴,体针对照组取穴为: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太溪、照海、申脉、大钟、复溜、悬钟以及患侧阿是穴(局部压痛最明显点)。各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进行临床操作,并且观察患者临床评分量项目简化McGill量表(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包括疼痛评级指数的评估量表(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在疼痛状况量表(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的改变。经过一个疗程后,数据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本研究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与组间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与即刻治疗后,治疗前与10次治疗后的PRI、VAS、PPI评分变化。结果:(1)本研究实际完成57例患足,其中颊针治疗组完成28例,脱落2例,体针对照组完成29例,脱落1例。总脱落率为5.00%。(2)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其中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治疗前PRI量表、VAS量表、PPI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经过10次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体针对照组共29例,临床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第一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在治疗5次、治疗10次后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与传统体针均能有效治疗足跟痛,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二者即刻止痛与临床疗效均未见明显差异。颊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痛、便捷的新型针刺方法,容易被畏针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圳[6](2020)在《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常规口服药物加关节肿痛散熏洗与单纯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关节肿痛散熏洗在治疗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作用机理,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保守治疗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方法,并在今后推广运用于临床。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我院骨伤科门诊60名自愿参加本试验研究的气滞血瘀型跟痛症患者,采用单盲法、简单随机化法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关节肿痛散熏洗)与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各30例,分别治疗2周后;通过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Manyland足功能评分、以及中医病症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通过对两组治疗前Maryland足功能评分、VA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进行了统计学的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经过了两周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都相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14天后,对照组及治疗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均相比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的治疗都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足功能。组间进行比较,两组治疗14天后,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疼痛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Manyland足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治疗组对足功能方面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在整个的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判疗效,经统计数据后显示,治疗组中治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7%;对照组中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优秀。两组患者在整个的研究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口服加关节肿痛散熏洗和单纯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常规口服药物加关节肿痛散熏洗治疗气滞血瘀型跟痛症可以更好改善疼痛、患者的足功能,临床疗效更好。同时由于中药熏洗疗法治疗简单易行,廉价,安全性高,无副作用,作用机制明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曾忱[7](2019)在《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多数为下肢疾病)所导致的踝部、足跟部疼痛,临床多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一侧发病居多,也可表现为两侧同时发病。其发病的因素主要有:跟骨滑膜炎、足底跖筋膜炎、跟骨脂肪垫病变、跟骨骨刺及组织对神经的卡压等[1]。中医方面,隋代着名医学家巢元方在其着作《诸病源候论》中,将足跟痛称为"脚跟颓",其书所述:"脚跟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跟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则将此称作"足跟痛"。足跟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可分为三类: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及肝肾亏虚型。本文通过归纳整合了近10年来单纯针刀治疗或配合封闭、中药、手法、激光等其他疗法治疗跟痛症的文献,了解针刀疗法对治疗跟痛症的研究进展,分析其疗效,并总结针刀疗法的优劣,从而不断完善它的临床应用。

李俊毅,马虎升,李昀达[8](2019)在《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保守治疗是跟痛症的首要选择方案,中医药在保守治疗跟痛症中优势显着。该文就针灸、热敷、熏洗、口服中药以及其他治疗等方面总结近些年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的有效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中医药在治疗跟痛症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范纪安[9](2019)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足底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足部疾患,对于患者日常的生活甚至工作影响较大。近几年在中医于临床上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仍是以传统中药内服或外用,针灸推拿等为主。西医则以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注射皮质激素、冲击波、运动疗法、激光治疗等。以上疗法行之有年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存在如起效较慢或再发性较高等缺陷。而浮针为近来较新兴之中医疗法,于治疗以疼痛为主诉的疾病都能有一定的效果,故希望能通过研究观察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期望能比较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浮针治疗与传统针刺疗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对运用浮针,观察研究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与传统针刺疗法两者的临床疗效之比较。本次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张力仪,使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得出疼痛评分,来说明浮针于临床上对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为使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于此次研究中将符合中、西医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脱落标准的病例之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病例纳入后以随机方法之原则分作为两组,是为浮针治疗组(治疗组)以及针刺治疗组(对照组)2组,35例为一组。浮针组用浮针进针,后扫散。针刺组参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出版之《新针灸学》之穴位做单纯针刺治疗。取水泉穴、承山穴、仆参穴、昆仑穴、太溪穴。直刺或平刺,平补平泻30分钟。之后采用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客观指标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效果。评价之时间完,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分别进行主观以及客观的评价。主要用来评价的主观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客观指标为通过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用张力仪测量得出之数据,再给予量化来对足底筋膜炎之浮针疗法做评价。且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及处理之方法详细描述记录下来。将于研究中获取之数据以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当P>0.05时数据间无差异,P<0.05时代表资料间有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时有显着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最后将结果列表并说明。结果: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5%及91.43%,在两组具有着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2.治疗第一周后的VAS评分相比之下是无明显的改变(P>0.05),当于治疗后第二周开始,两组间的VAS评分会开始出现差距(P<0.05),治疗完成后的差异更是巨大。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VAS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VAS评分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3.治疗第2周后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4.治疗第一周后JOA疼痛评分出现差异(P<0.01),差异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疼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疼痛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5.治疗第一周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出现差异(P<0.05),但差异不会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6.浮针组与针刺组只有于治疗第三周后JOA步行能力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但这个情况不能维持到治疗完成。故在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步行能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步行能力评分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7.治疗第一周后JOA日常生活评分开始出现显着的差异(P<0.01),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日常生活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8.浮针组与针刺组于治疗第一周后的张力仪评分之比较所得出的统计结果,浮针组的得分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的得分差异亦是显着(P<0.01)。观察治疗完成后两组之间的张力仪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张力仪评分表现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说明浮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目前无有提及以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文献,故此次研究证明浮针对于治疗足底筋膜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当成临床上的治疗参考。2.浮针组与针刺组经治疗后于VAS评分、张力仪评分存在显着差异,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存在差异。表示于客观指标上,浮针在治疗足底筋膜炎都优于针刺组。此次研究中特别分析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之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这也是文献中较少出现的分析,也能从这上面进一步提供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的证明。3.在治疗过程中张力仪评分于治疗第一周后则出现明显差异,说明浮针对于减轻张力的效果快且明显。相对于针刺而言,浮针具有更有效,更快捷等特性。而以此种软组织张力仪来作为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也是较为创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张力仪的评价数据也是相对的,故希望能通过此篇研究来做为浮针及软组织张力仪评价的推广之用。

薛利忠[10](2018)在《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5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所选100例跟痛症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选择中药熏洗治疗,实验组选择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二、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1.1.2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与数据提取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一般情况
    2.3文献质量评价
    2.4文献偏倚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临床疗效
        2.4.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2)针刀治疗跟痛症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情况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学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针刀治疗跟痛症近期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2 针刀治疗足跟痛近期治愈率的Meta分析
        2.4.3 针刀治疗足跟痛远期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4 针刀治疗足跟痛远期治愈率的Meta分析
        2.4.5 针刀治疗足跟痛近期VAS评分的Meta分析
        2.4.6 针刀治疗足跟痛远期VAS评分的Meta分析
    2.5 安全性评价
    2.6 发表偏倚
3 讨论

(3)膏摩法治疗跟痛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跟痛症的中医认识
        1.1 跟痛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1.2 跟痛症的中医治疗
    2 跟痛症的西医认识
        2.1 足跟部的解剖
        2.2 跟痛症的病因
        2.3 跟痛症的西医治疗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药物资料
        1.3 病例选择
    2.一般资料
        2.1 性别分析
        2.2 年龄分析
        2.3 病程分析
        2.4 VAS评分比较
    3 治疗方法
        3.1 观察组治疗方案:膏摩法治疗
        3.2 对照组治疗方案:传统推拿法治疗
    4 疗效评定的标准
        4.1 观察指标
        4.2 中途退出试验标准
    5 推拿异常情况及处理[59]
    6 统计学处理
    7 结果分析
        7.1 治疗后患者足跟痛程度(VAS)比较
        7.2 治疗后患者Maryland评分比较
        7.3 治疗后疗效分析
        7.4 治疗前后足跟痛程度(VAS)疗效比较
        7.5 治疗前后Maryland评分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膏摩法在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2.1 膏摩法的现代临床研究
        2.2 膏摩法作用机制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3.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及 Maryland评分比较
        3.3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疗效分析比较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4)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处理
    2.2 治疗方案
    2.3 相关评估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治疗前各组病例基本资料分析
    3.2 各组治疗前后的足部VAS评分比较分析
    3.3 各组治疗前后的AOFAS评分比较分析
    3.4 临床疗效分布分析
    3.5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中医认识
    4.2 跖筋膜炎跟痛症现代医学相关研究
    4.3 中药熏洗方的组成、方药及相关药理分析
    4.4 中药熏洗作用机制及骨伤科方面应用
    4.5 体外冲击波作用机制及在骨科疾病治疗的应用
    4.6 联合疗法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作用及优势之处
    4.7 本课题不足之处
    4.8 本课题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颊针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足跟痛的认识
        1 足跟痛的定义
        2 足跟痛的流行病学研究
        3 足跟部的基本解剖
        4 足跟痛的的发病机制
        5 足跟痛的诊断
        6 足跟痛的分类
        7 现代医学对足跟痛的治疗
        8 足跟痛的预防
        9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足跟痛的研究
        1 足跟痛的中医研究
        2 古代文献对足跟痛的认识
        3 足跟痛的病因病机
        4 中医对足跟痛的辨证论治
        5 颊针疗法的概况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临床资料
        3.1 研究对象来源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西医诊断标准
        3.4 纳入标准
        3.5 排除标准
        3.6 脱落标准
        3.7 剔除、终止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2 针刺操作注意事项
        4.3 安全评价
        4.4 临床观察指标
        4.5 数据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组间各情况比较
        5.2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5.3 不良事故观察与处理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足跟痛的研究分析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现代学者对足跟痛的中医辩证分型
        1.3 现代医学对足跟痛的研究分析
    2 本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2.1 传统体针治疗足跟痛的原理及方义
        2.2 颊针治疗足跟痛的原理及方义
        2.3 颊针的优势
    3 本研究结果分析
        3.1 总有效率
        3.2 两组组内比较
        3.3 本研究研究结果
        3.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6)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1 中医学对跟痛症的认识
        1.1.1 中医学对跟痛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1.2 中医学对跟痛症的辨证分型
        1.1.3 中医治疗
    1.2 现代医学对跟痛症的认识
        1.2.1 现代医学对跟痛症的病因认识
        1.2.2 跟痛症的类型
        1.2.3 跟痛症的鉴别诊断
        1.2.4 西医对跟痛症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1.4 中止、剔除和脱落标准
        2.1.5 脱落或剔除后的相关处理
    2.2 研究方案
        2.2.1 分组
        2.2.2 盲法的设计
        2.2.3 治疗方案
        2.2.4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2.2.5. 安全性指标
    2.3 统计方法
        2.3.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2.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比较
        2.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4 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2.3.5 安全性检测
第三章 讨论
    3.1 关节肿痛散熏洗治疗气滞血淤型跟痛症的理论基础
        3.1.1 中药熏洗法的理论基础
        3.1.2 关节肿痛散治疗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作用机制
        3.1.3 关节肿痛散治疗气滞血瘀型跟痛症可能存在的药理作用
    3.2 关节肿痛散治疗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研究结果分析
    3.3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刀治疗原则
2 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应用
    2.1 单纯针刀松解治疗
    2.2 针刀松解配合局部封闭治疗
    2.3 针刀结合中药疗法
    2.4 针刀配合其他疗法
        2.4.1 针刀配合激光照射
        2.4.2 针刀配合注射臭氧
        2.4.3 针刀配合针灸针刺
        2.4.4 针刀配合手法松解
3 讨论

(8)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对跟痛症的认识
针灸治疗
    1针法
    2灸法
针刀治疗
热敷治疗
熏洗治疗
中药治疗
其他治疗
总结与展望

(9)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认识
        1.1.1 概述
        1.1.2 经络、脏腑与足底的关系
        1.1.3 足底筋膜损伤的病因病机
        1.1.4 传统中药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1.1.5 针灸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1.1.6 推拿手法
    1.2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1.2.1 解剖基础与病理关系
        1.2.2 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
        1.2.3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2.4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进展
    1.3 浮针的研究进展
        1.3.1 浮针之由来
        1.3.2 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的关系与区别
        1.3.3 浮针之优势与现代运用
    1.4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1.4.1 MTrP之概念
        1.4.2 MTrP产生机制
        1.4.3 MTrP于治疗上的运用
    1.5 足底筋膜炎评价方法进展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来源
        2.1.2 疾病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分组
        2.2.3 治疗方案
        2.2.4 疗效观察
        2.2.5 疗效标准
        2.2.6 统计方法
        2.2.7 技术路线
第3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情况比较
        3.1.3 两组病程情况比较
    3.2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比较
        3.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疼痛评分比较
        3.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比较
        3.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步行能力评分比较
        3.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日常生活评分比较
        3.3.7 两组患者治疗张力仪评分比较
第4部分 讨论
    4.1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与高张力的形成机理
    4.2 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探讨
    4.3 治疗结果讨论
    4.4 此次临床研究之优越性
    4.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中常用缩写
    附录二: 基本数据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样本量估算
    附录五: 随机入组的方法
    附录六: 随机分组的方法
    附录七: 视觉模拟量表(VAS)尺
    附录八: 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表
    附录九: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详细摘要

(10)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5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系统评价[J]. 单垚焜,刘秭慧,崔彩雯.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03)
  • [2]针刀治疗跟痛症疗效的Meta分析[J]. 李欢,乔海法,羊璞,张荣强,余红超,范琳.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9)
  • [3]膏摩法治疗跟痛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胡汉高.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5]颊针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玮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的研究进展[J]. 曾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2)
  • [8]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研究进展[J]. 李俊毅,马虎升,李昀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05)
  • [9]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范纪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50例临床分析[J]. 薛利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63)

标签:;  ;  ;  ;  ;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58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