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一、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莹[1](2021)在《商业医疗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缓冲储备模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改革,城镇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导致国内医疗方面的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同以前相比,城镇居民越发觉得看病难且贵,居民医疗方面负担加重,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了更好的减少我国居民的医疗压力,国家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推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商业医疗保险也在迅速发展。商业保险的理论知识渐渐走进千家万户,居民对保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5448.1亿,以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低端商业医疗保险会逐渐弱化,因为难以满足居民对医疗保障需求等问题,会导致其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与之相反的中高端医疗保险则会出现需求激增等情况,其增长速度也会出现大幅度的提高,预测可达50%以上。此外,我国连续多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使得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劳动力减少,但是我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收入不高,这与老年化现象不协调,使得社会出现了“未富先老”等突出现象,城镇居民为了减轻以后老年生活压力而进行储蓄,减少支出,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商业医疗保险拥有一定的投资储蓄属性,这让其逐渐成为家庭资产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以上众多因素可以看出研究商业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情况以及结构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可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合理规划,而且还能提高居民的消费率,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并收集整理后,结合相关的商业保险需求理论及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研究商业医疗保险对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影响力度及影响方向。具体来说,商业医疗保险主要关系于保险缴费和收入两个方面,其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有如何影响?具体有多少的影响深度?从消费结构层面出发,其对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又有何影响?为解答上述问题,本文依据现有研究的缺失,并在充分学习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及方法,构建缓冲储备模型,并利用我国31个省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FE),实证分析出商业医疗保险缴费和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消费结构的影响,测度了商业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从而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实证分析显示:(1)城镇居民的消费能被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有效促进,综合考量缴费和收入两个影响因素,此制度的实行可以让居民的消费增速提高3.33个百分点;(2)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受商业医疗保险的影响大小也不同,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要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尤其是上海和北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明显被城镇商业医疗保险促进;(3)城镇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能依靠城镇商业医疗保险促进,通过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城镇居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居民食品消费等生存性消费支出,加大了住宅消费等发展性消费支出,以及文化、娱乐和教育等享受性消费支出。为了能够合理规划家庭资产,更好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且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中端和高端商业医疗保险,制定合理价格,保证能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以此减少居民因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而增加现期储蓄,增加生活娱乐支出,丰富内心世界。第二,国家出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促进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另外不断提高基础医疗设备的使用,扩大使用范围,满足居民基本的医疗需求,使得老有所医。第三,大力宣传推广商业医疗保险,加强城镇居民的保险保障意识和商业医疗理论知识,让更多居民了解并且愿意参与商业医疗保险,提高参保率。第四,使用差异化战略针对国内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区城镇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韩之彬[2](2021)在《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中研究表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2021年至2035年间,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一期间,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加速增长、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少儿人口数量持续负增长将成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迁过程中的最突出特征,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深化,将联动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因此,明确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并据以提出优化途径,不仅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精神,同时也是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本文试图探索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分配”路径,并据以分析优化“分配”路径的途径。通过引入人口老龄化因素与养老收入分配因素对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拓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存在,同时结合我国2010年至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分析的结论;之后分别基于国家政策视角、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视角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视角,提出了优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数字经济途径,探讨了扩大就业政策、延迟退休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量与数据生产要素投入量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深化联动养老收入分配水平提升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向冲击的缓解程度,并利用拓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投资与数字经济途径优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逻辑关系图,理论推导并清晰说明了以上途径优化“分配”路径的可行性与逻辑关系;最终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再度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养老收入分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确定了未来老龄化高峰期,保证养老收入分配水平不降低的经济增长最低水平预期,模拟了养老收入分配水平上升对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程度,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优化途径。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理论模型推导与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深化将联动养老收入分配水平提升,显着负向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动,而基于综合引入老龄化因素、养老收入分配因素、劳动力供给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因素以及数字经济因素的拓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当不考虑养老收入分配水平的变动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深化,经济增长率将变动约-0.24个百分点,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深化联动养老收入分配水平增长1%时,经济增长率将再度变动约-0.51个百分点。总之,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分配”路径成立。(2)基于综合引入老龄化因素、养老收入分配因素、劳动力供给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因素与数字经济因素的拓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推导得出了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数字经济途径是优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重要途径,而通过构建逻辑关系图,进一步明晰了以上三大途径优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逻辑关系。(3)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高峰期,保证养老收入分配水平不降低的经济增长最低水平预期约为4.82%。(4)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高峰期,人口老龄化程度深化联动养老收入分配水平提升,养老收入分配水平每变动1个百分点,将联动经济增长率变动-0.51个百分点。(5)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高峰期,实施扩大就业与延迟退休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与数据生产要素投入可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联动养老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当劳动参与率增长率因扩大就业政策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率、人均养老收入分配额以及人均劳动力人口收入额将分别变动约1.08、9.93和10.83个百分点;当劳动参与率增长率与养老收入分配水平因延迟退休政策而分别变动1个百分点与-2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率、人均养老收入分配额以及人均劳动力人口收入额将分别变动1.14、0.09与14.25个百分点;随着扩大就业与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步实施,经济增长率、人均养老收入分配额以及人均劳动力人口收入额将分别变动2.22、10.15与26.79个百分点;当人力资本投入增长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人均养老收入分配额以及人均劳动力人口收入额将分别变动约0.57、5.09和5.55个百分点;当数据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率、人均养老收入分配额和人均劳动力人口收入额将分别变动约0.21、1.90和2.07个百分点;当综合实施以上优化途径时,经济增长率、人均养老收入分配额以及人均劳动力人口收入额将分别变动约3.00、18.14和36.77个百分点。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容量、弹性延迟退休年龄、发展银发经济、鼓励生育、增加子女教育补贴、加大公共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支出、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技术替代水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开发并保护数据资源、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与完善再分配制度等政策建议。

张鹏[3](2021)在《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到总人口约13%,远超国际上公认的老龄化标准7%,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多变,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建立起来。退休是我国城镇居民迈入老年生活的标志性事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退休居民消费已然是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把握退休居民消费特征,激发退休居民消费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理性经济人将在一生之中平滑其消费,退休这一事件不会导致消费骤降。但是学界发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并将此称之为“退休消费之谜”。根据消费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等理论,本文着力研究退休是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严重影响,构建退休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基于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实证检验影响效应,从提振退休居民消费角度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探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总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构建退休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整体研究框架:文献梳理——基础分析——作用机理——实证检验——政策建议。其次,构建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机制框架。一方面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角度分析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就业与劳动力供给、收入与财富等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验证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目标和内容,阐述了全文的研究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消费理论、退休消费之谜研究以及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后文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撑。第三章是现状分析。详细阐述我国退休制度、居民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老年居民消费的发展演变与特征,探究基于时间分布的交互变化规律,刻画退休与消费的影响关系。第四章是理论分析。深入剖析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收入变动、消费供给、消费需求、财富积累等是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发生改变,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宏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带动收入与财富的变动,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继而推动消费产生变动。第五章是微观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2017年数据(CHFS),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引起轻微变动,总消费支出略微增加,食品、医疗、旅游等家庭日常消费以及健康消费显着增加,与工作相关的消费、家政服务、娱乐等消费显着下降,消费结构发生调整。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保障、房产、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居民家庭消费的变动。第六章是宏观实证检验。基于2005年至2018年的宏观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影响方面,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退休之后城镇居民消费率出现下降现象,退休对消费产生负向抑制作用;第二,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方面,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与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结果均显示,退休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与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支出降低;第三,收入对退休消费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退休导致收入变动,继而影响消费。第七章是政策建议。结合目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刘卫华[4](2021)在《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出口与投资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并且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的发生引起了我国出口贸易的下降,同时我国国内市场投资也接近饱和,因此想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水平。与较低的消费水平相对应的就是我国的较高的储蓄率。我国的储蓄率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学者也纷纷探讨高储蓄率的形成原因。本文拟从家庭城乡类型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并且按照各个因素对于三类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储蓄率的建议,以达到促进消费、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储蓄率的研究,选定学者们普遍认为影响储蓄率的因素,确定研究范围。以此为基础,利用2014-2018年的CFPS数据,探讨相关因素对三类家庭储蓄率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寻找可能影响家庭储蓄率的因素,界定研究范围;其次,将样本中的家庭按照户籍类型分为纯农户家庭、过渡型家庭、纯城市家庭三类,分别探讨影响三类家庭储蓄率的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平稳性检验、聚类稳健标准误下的混合回归模型以及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家庭储蓄率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纯农户家庭、过渡型家庭以及纯城市家庭的储蓄率随着家庭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2.人均家庭纯收入对三类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最重要,且为显着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随着居民家庭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家庭规模对家庭储蓄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3.对于纯农户家庭:(1)由于户主的工作性质大部分为农业,因此纯农户家庭的户主有养老保险会引起农户家庭的退休效应大于资产替代效应,从而引起储蓄率升高;(2)纯农户家庭户主的受教育年限与家庭储蓄率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3)纯农户家庭的少儿抚养比与家庭储蓄率呈现出反向变动的关系;4.对于过渡型家庭,户主为农业工作和户主的性别为男性对于家庭储蓄率会显着提高;5.户主受教育年限、性别比、工作性质以及老年抚养比都是影响纯城市家庭储蓄率变动的显着因素;6.家庭净资产和户主是否有医疗保险对于三类家庭储蓄率均无显着影响。根据上述结论,从收入、社会保障、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对于有效提振消费水平,调节储蓄率有重要的意义。

曹璞[5](2021)在《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1世纪初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在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引起“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背景下,老龄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负向影响并加重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的客观现实不可逆转,如何正确看待不断增长的庞大老年人口群体,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我国家庭中的代际关系比西方国家更为紧密,老年人口退出正式劳动力市场回归家庭后,大多数中低龄老年人会通过家庭劳动支持的方式继续对家庭做出贡献,家庭内部也会将更多经济资源向老年人倾斜以保障其晚年消费。当微观家庭内部自发的经济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时,这些经济活动便可能以微观家庭为基础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我国老年人口通过家庭对经济增长发挥出的积极作用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更强,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以往研究未将关注点聚焦到家庭老年人口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上,导致在科学认识老年人口具有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方面存在一定遗漏,因此以我国家庭老年人口经济行为为切入点,从现实特征、理论机制、实证验证、政策建议等方面规范、系统的研究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正向效应,即有利于正确、客观认识老年人口做出的贡献和具有的价值,又有利于转变将老年人口看作纯粹消耗性群体的传统观念,还有利于更好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文在对相关基础理论回顾和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评述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老年人口经济行为的特征性事实。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行为和消费行为发生的现实背景、特征及影响。(2)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效应的作用机制和数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老年人口两种家庭经济行为从不同路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正向效应,一个是家庭老年人口以“隔代抚育”为主的家庭劳动支持从供给侧对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产生正向效应的作用机制,归纳出劳动力供给增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保障效应、家庭储蓄增强效应三种正向效应,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典模型进行了数理分析;另一个是家庭老年人口消费从需求侧对影响经济增长的总消费产生正向效应的作用机制,归纳出需求扩张拉动效应、消费增长点催生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三种正向效应,并借鉴马克思消费与生产关系思想进行了数理分析。(3)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效应的实证分析。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部分结合宏观经济数据,实证验证了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能够显着提高家庭中成年子女的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参与时间,显着降低家庭在孙辈教育方面的支出,显着提高家庭储蓄率;实证验证了家庭老年人口消费总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家庭老龄化显着提高了家庭在医疗、保健、家庭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并有望围绕这几类消费需求催生老年服务业这一新消费增长点,家庭老龄化引起的家庭消费结构变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政策建议。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家庭老年人口积极效应,从尊重家庭老年人口的社会价值、合理开发老年人口资源、保障并激发老年人口消费、发展老年服务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在研究视角方面重点关注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正向效应。以往研究忽视了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及其具有的中国特征,选择这一方向研究是一次积极尝试。(2)在理论分析方面构建了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归纳了相关的正向效应。以我国家庭老年人口经济行为的特征性事实为依据,将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行为和消费行为纳入到影响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分析框架中,归纳出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六种正向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了数理分析。(3)在实证方面对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进行了实证验证。运用CFPS微观数据、部分结合宏观经济数据,根据我国家庭特征和家庭老年人口经济行为特征对控制变量、工具变量和中介变量等进行了选择,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性得分匹配、中介变量法、异质性分析等多种计量方法、估计模型和分析方式对归纳出的六种正向效应进行了实证验证,使研究结论更加充实、更有说服力、更符合我国家庭特征。

刘岩[6](2020)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经济历经四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经济增长的宏观层面看,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宏观经济增长微观主体的核心要素是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劳动力和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发展状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不断深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导致少儿抚养比增加等特点,这种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再加上新冠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冲击,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对此,深入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影响、把握中国人口变动态势、全面考虑人口因素对各项经济变量的影响、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从经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在分解经济增长动力的基础上,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论文遵循“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内涵——经济供给与需求理论及经济增长动力分解——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动力的关系(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消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的总体研究逻辑和思路,沿着“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分析和模型构建——实证分析与解释——提出对策”的研究路线,综合运用理论与机理分析、数理经济学模型以及前沿的计量实证模型等手段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作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回顾经济增长涉及人口因素的经典理论与经典研究,总结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并构建包含人口年龄结构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多维度和深层次的,研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经济效应既需要借鉴西方经典的理论,同时更需要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此,本文从经济的供给与需求角度分解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投资、进出口和消费),尝试以经济增长动力为传导路径,构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在后续的四个章节综合宏观和微观分析观点,对投资、进出口和消费展开实证研究。第二,基于宏观视角实证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投资规模的影响。本文建立PVAR模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基础要素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从影响系数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显着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但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我国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表现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相比之下,我国少儿抚养比的上升均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抑制作用,从地区差异看,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高。(3)从方差分解来看,少儿抚养比对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影响程度较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西部固定资产投资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因此,老年和少儿抚养比的变动将直接导致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化。第三,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深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政府公共支出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1)将税收的影响纳入到人口年龄结构与政府债务关系的分析框架,通过理论分析阐明当负担的间接税达到一定水平后,总抚养比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可能会抵消其对财政支出造成的负担,从而将对财政运行产生有利的影响。(2)以间接税负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平滑模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研究表明,少儿抚养负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而老年抚养负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第四,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我国经常账户的动态变化上。对此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的角度,诠释了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产生的持续性原因和发展趋势。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1)少儿抚养比下降对经常账户的积极促进作用和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显着,与此同时,老年抚养比提升对经常账户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也很明显,这也说明少儿抚养比下降和老年抚养比上升交织过程中造成了经常账户顺差和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的回落。(2)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常账户的作用强度表现出递增的态势。(3)在“中度少子化-深度老龄化”的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仍十分明显。第五,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于消费和需求的影响是个体消费和需求的加总,对此本文基于微观家庭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家庭老年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的提高将抑制家庭消费;家庭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家庭经济条件、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不同程度地调节家庭人口的消费需求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从城乡家庭消费升级的作用效果上看,农村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从分地区的研究看,西部地区家庭消费升级受少儿抚养比提高带来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第六,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在全文的最后一章,综合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动力的影响效果,通过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生育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出长短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即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表现为长期优于短期,因此有必要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的持久性和适时动态增量调整,并做好中长期过渡的准备。本文从经济增长基础动力因素的人口结构变动角度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开展了理论探索和系列实证研究,为深入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补充了新的研究思路。

闵令雪[7](2020)在《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储蓄过高消费不足的问题已经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能有效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释放居民家庭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消费,进而影响居民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因此,研究商业保险在居民消费与储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刺激我国居民的消费,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保障经济健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商业保险对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首先对商业保险与居民消费和储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商业保险影响家庭预防性储蓄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进一步以2014及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在总样本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城乡居住地以及不同地区进行细化研究;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商业保险支出的增加能够减少家庭预防性储蓄,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领取离退休或养老金也会降低居民的家庭预防性储蓄水平,参保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低,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挤出效应越强;对于城镇家庭而言,增加商业保险的支出导致家庭预防性储蓄的效果的降低没有农村家庭显着;商业保险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家庭的预防性储蓄都有抑制效应,对东部地区的家庭作用最显着。而采用中介效应方法检验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商业保险对教育支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教育支出对家庭预防性储蓄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即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负向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教育支出来实现的;商业保险在影响家庭预防性的储蓄过程中,存在住房支出的中介效应。

丁莹[8](2020)在《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居民储蓄一直以来是人们对将来消费,为防控对未来生活不确定因素的重要手段,与社会保障水平紧密相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上升,但我们仍面临着一个凸出的社会问题: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是居民一年的储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过高或过低的居民储蓄率都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反映社会福利优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居民储蓄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是政府当前增强民生福祉的重点。社会保障水平代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同时,社会保障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居民会结合自己所享受到的社会福利进行储蓄和消费。虽然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当前社会保障领域仍呈现低社会保障水平,对社会保障需要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格局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居民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居民储蓄率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可以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居民储蓄可以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各个层次高低。在一些少数民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居民储蓄仍是居民自我保障、传统投资增值的手段。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我国31省市的截面数据宏观分析为云南省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关系的分析作一个宏观到微观的比较,从全局到局部的比较,本文得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会降低居民储蓄率,挤出效应不明显。从西南地区局部来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云南省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社会保障水平高居民储蓄率高的现状,从而深入剖析云南省当前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对策建议的形式指出相关解决方案: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推动云南省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发展。

李翔[9](2020)在《低生育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至今已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持续的低生育率不仅缩减了人口总量,而且也带来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加速等问题,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发展。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在持续的低生育率背景下,理清低生育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成为研究的迫切需要。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相关理论与作用机制,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来阐述低生育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对低生育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估。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文将沿着“提出问题——理论与机制分析——实证检验——生育政策调整分析——结论与对策建议”这一逻辑思路逐一展开,试图科学、全面地对低生育率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分析。经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低生育率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效应来看,人口生育率的提高会促进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并且由低生育率带来的少儿抚养比增加也并不会促使劳动参与率下降,反而会提高劳动参与率;反之,持续的低人口生育率会阻碍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即经过人口转变,持续的低生育率会对我国劳动参与率产生负效应。在考虑低生育率的滞后效应后,发现低生育率对劳动参与率的负效应还会通过滞后效应进一步增强。同时,在对不同生育率水平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进行分析与预测后,发现如果生育率继续维持在当前的较低水平,那么至203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会比维持在自然更替的生育水平方案下少大约767万人,并且这一差异将在2040年和2050年后进一步扩大。另外,低生育率对劳动供给规模的减少效应,不仅体现出绝对量的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体现出减少速度的加快。第二,从低生育率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来看,当生育率下降时,人力资本积累会增加。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随着生育率的持续降低,其对人力资本影响的正效应也逐渐显现。在考虑低生育率的滞后效应后,发现人力资本水平不仅会受到当前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前期人口生育水平的滞后效应影响。另外,在区域差异性分析中还发现,生育率的变动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影响效应最大。而根据在低生育率下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回归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也就是说,在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力资本水平会提高,这将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第三,生育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直接效应呈现出显着的倒“U”形,即当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时,随着生育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率也会不断上升,但当生育率上升到一定水平时,继续上升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着的负效应。同时,在滞后效应分析中发现,经济增长率还会受到前期生育率的滞后效应影响。而在中介效应分析中,低生育率,一方面,会通过改变劳动供给水平降低劳动参与率,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中介效应;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改变人力资本投入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中介效应。但在目前教育投入力度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经过未来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口代际转变,劳动参与率的负中介效应要略高于人力资本的正中介效应。由此,我们从供给途径来分析低生育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呈现出负效应。第四,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生育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形关系,这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并且当总和生育率达到1.6时,经济增长率达到峰值,但当总和生育率继续上升至1.8时,经济增长率为1.65,又回到了总和生育率为1.5时的结果。这说明如果现行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或是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能够促使生育率处于1.5-1.8的区间内,则能够促进经济保持高增长。因此,在当前低生育率背景下,生育政策调整后,生育率的适度增长有利于经济增长,但生育率的过度反弹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另外,对放松生育政策后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后得到,个体的年龄、性别、户籍状态与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在意愿生育二孩间的差异明显。同时,放松生育政策后,受政策的影响还未生育二孩的家庭更明确二孩生育计划。从总体来看,低生育率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具有双向性和阶段性,但随着人口转变,低生育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因此,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提高人口生育率水平,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增进劳动供给质量将刻不容缓。

杨鸿儒[10](2020)在《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最显着的特征,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人口老龄化,并伴随着少年儿童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而人口日趋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主要趋势,并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着眼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落脚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如何通过影响消费-储蓄、人力资本等对经济产生影响,同时将人口年龄结构纳入到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在空间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各区域之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区域内部及外部的影响,最后结合研究分析给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对策建议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分析并研究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也呈现纵向深化的特征,但现有的研究对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故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同时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由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将会影响人们在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方面的改变,本文遵循“研究基础-理论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结论与对策建议”的思路,运用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叠模型和索洛经济增长等经济学理论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从消费-储蓄、人力资本和空间溢出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储蓄的影响得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核心代理变量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符合文中扩展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推导结果。老年抚养比变动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预期相符合。老年抚养比变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系数为0.359,即老年抚养比变动1%,会引起居民消费水平提高0.359%。少儿抚养比变动对居民消费率同样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相应系数为0.364,通过1%的显着性水平。老年抚养变动对居民储蓄率影响不显着,少儿抚养比变动对居民储蓄率呈正向影响。分区域研究得出:东部、中部和西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呈负向,中部和西部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具有正向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均为显着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影响不显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在未考虑中介变量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的变动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人力资本通过老年抚养比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表明,老年抚养比变动对健康人力资本具有显着的不利影响,并且老年抚养比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显着影响,健康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老年抚养比变动通过健康人力资本水平,加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果。教育人力资本通过老年抚养比影响经济增长同样具有负向的中介效应,老年抚养比对教育人力资本具有负向显着影响,而教育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显着促进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与此同时,通过抑制教育人力资本的提升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少儿抚养比的变动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为负向显着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出少儿抚养比变动影响经济增长存在健康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负向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表明了少儿抚养比的变动能够降低健康人力资本水平,使得健康人力资本变动间接抑制经济增长。空间效应方面,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在整体和内部之间的差异,而且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从总体的角度分析:空间杜宾模型中,老年抚养比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向显着影响,少儿抚养比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向显着影响。从空间加权系数的结果来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老年抚养比变动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少儿抚养比变动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从分区域的角度得出: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对东部地区而言,老年抚养比对本地区和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作用不显着;少儿抚养比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而言,老年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少儿抚养比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中部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着。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老年抚养比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对邻近区域经济的影响不显着,少儿抚养比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二、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医疗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缓冲储备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商业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商业医疗保险相关理论
        一、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理论
        二、预防性储蓄理论
    第二节 城镇居民消费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居民消费相关概念
        二、居民消费行为理论
    第三节 商业医疗保险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一、商业医疗保险减少预防性储蓄拉动消费
        二、商业医疗保险分散意外风险同时促进消费
        三、商业医疗保险缴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第三章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现实分析
    第一节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
        一、低端社保补充医疗的出现(1995-2000 年)
        二、中端商业医疗保险的兴起(2000-2010 年)
        三、高端商业医疗保险和专项医疗的发展(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第四章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缓冲储备理论
        一、缓冲储备模型
        二、缓冲储备模型成立的条件
        三、缓冲储备理论的适应性分析
    第二节 消费函数的构建
    第三节 数据说明、变量选取与计量方程构建
        一、数据说明
        二、变量选取
        三、计量方程构建
        四、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五、城镇商业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六、城镇居民商业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2)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现实状况分析
    2.1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现实状况分析
        2.1.1 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反向增长
        2.1.2 老年人口比重的提升与劳动力人口养老负担的加重
        2.1.3 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与少儿人口比重的负增长
    2.2 中国养老收入分配水平的现实状况分析
        2.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水平的持续增长
        2.2.2 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持续下降
    2.3 中国经济增长水平的现实状况分析
        2.3.1 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
        2.3.2 国民储蓄率的持续走低与居民储蓄率的持续走高
        2.3.3 劳动参与率的波动变化与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
        2.3.4 数据生产要素的产生与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3.1 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养老收入分配水平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说
        3.1.1 理论模型假设
        3.1.2 个人与养老保险制度
        3.1.3 企业
        3.1.4 养老收入分配水平与人口老龄化
    3.2 养老收入分配水平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说
        3.2.1 理论模型假设
        3.2.2 拓展的两部门生产函数
        3.2.3 资本存量与养老收入分配水平
        3.2.4 平衡增长路径的求解
    3.3 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理论机理及研究假说
        3.3.1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收入分配之间的联动关系
        3.3.2 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关系
        3.3.3 人口老龄化联动养老收入分配负向影响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经验证据
    4.1 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养老收入分配水平的实证分析
        4.1.1 计量模型、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4.1.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1.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4 稳健性检验
    4.2 养老收入分配水平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实证分析
        4.2.1 计量模型、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4.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2.4 稳健性检验
        4.2.5 养老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渠道
    4.3 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4.3.1 基于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实证分析
        4.3.2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优化途径分析:理论模型
    5.1 优化途径的选择
        5.1.1 劳动力供给途径
        5.1.2 人力资本投资途径
        5.1.3 数字经济途径
    5.2 理论模型推导
        5.2.1 理论模型假设
        5.2.2 拓展的两部门生产函数与平衡增长路径的求解
        5.2.3 三大途径优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逻辑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的优化途径分析:数值模拟
    6.1 模拟情景设定与参数值选择
        6.1.1 模拟情景设定
        6.1.2 参数值选择
    6.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2.1 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数值模拟
        6.2.2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分配”路径优化途径的数值模拟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1.6.1 关键问题
        1.6.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1.1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2.1.2 跨期消费理论
        2.1.3 其他相关消费理论
        2.1.4 我国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2 退休消费之谜研究
        2.2.1 部分学者认为不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2 部分学者认为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3 对退休后消费下降现象的解释
    2.3 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的研究
        2.3.1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
        2.3.2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
        2.3.3 老年消费
    2.4 相关述评
第三章 退休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退休制度发展演变
        3.1.1 基于时间维度的退休制度
        3.1.2 基于逻辑维度的退休制度
        3.1.3 基于实践维度的退休制度
    3.2 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分析
        3.2.1 退休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2.2 退休制度的复杂性
        3.2.3 退休制度仍有待完善
    3.3 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3.1 居民宏观消费
        3.3.2 居民微观消费
    3.4 老年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4.1 我国人口老龄化
        3.4.2 我国的老年居民消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退休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变动机制分析
    4.1 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4.1.1 收入变动
        4.1.2 财富资产
        4.1.3 消费供给
        4.1.4 消费需求
        4.1.5 其他因素
    4.2 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的作用机理
        4.2.1 对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影响
        4.2.2 对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微观层面
    5.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5.1.1 模型推导
        5.1.2 实证策略
    5.2 数据与变量处理
        5.2.1 数据来源
        5.2.2 主要变量选择与处理
    5.3 实证分析与检验
        5.3.1 实证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4 影响机制分析
        5.4.1 收入保障
        5.4.2 房产财富
        5.4.3 消费需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宏观层面
    6.1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1.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1.2 数据来源
        6.1.3 计量模型
        6.1.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1.5 基准回归
        6.1.6 相关检验
    6.2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2.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2.2 数据来源
        6.2.3 计量模型
        6.2.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2.5 基准回归
        6.2.6 相关检验
    6.3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3.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3.2 数据来源
        6.3.3 计量模型
        6.3.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3.5 基准回归
        6.3.6 相关检验
    6.4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4.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4.2 数据来源
        6.4.3 计量模型
        6.4.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4.5 基准回归
        6.4.6 相关检验
    6.5 影响机制分析
        6.5.1 实证策略
        6.5.2 数据来源
        6.5.3 计量模型
        6.5.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5.5 计量分析结果及相关检验
    6.6 研究结论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影响的研究
        二、关于不确定性对储蓄率影响的研究
        三、关于收入对储蓄率影响的研究
        四、关于城镇化对储蓄率影响的研究
        五、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家庭类型的划分
        二、家庭储蓄率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绝对收入理论
        二、生命周期理论
        三、家庭需求理论
        四、预防性储蓄理论
        五、挤出储蓄论
    第三节 城乡家庭储蓄率差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收入水平对城乡家庭储蓄率差异的影响分析
        二、人口结构对城乡家庭储蓄率差异的影响分析
        三、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储蓄率差异的影响分析
        四、资产水平对城乡家庭储蓄率差异的影响分析
        五、受教育水平对城乡家庭储蓄率差异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城乡居民储蓄率差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一节 中国家庭储蓄率现状分析
        一、住户部门的总储蓄
        二、城乡居民储蓄对比
        三、小结
    第二节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情况
        三、三类家庭储蓄率的比较
        四、小结
第四章 城乡家庭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检验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人口转变理论
        2.1.2 经济增长理论
        2.1.3 家庭经济学理论
    2.2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
        2.2.1 通过劳动力供给路径影响经济增长及效应
        2.2.2 通过物质资本积累路径影响经济增长及效应
        2.2.3 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路径影响经济增长及效应
        2.2.4 通过产业结构路径影响经济增长及效应
    2.3 家庭老年人口对家庭经济活动影响的相关文献
        2.3.1 家庭老年人口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
        2.3.2 家庭老年人口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2.4 相关文献评述
第三章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老年人口经济行为的特征性事实
    3.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特征
        3.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3.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3.2 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的特征性事实
        3.2.1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的现实背景
        3.2.2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的特征
        3.2.3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的影响
    3.3 我国家庭老年人口消费的特征性事实
        3.3.1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的现实背景
        3.3.2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的特征
        3.3.3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效应的理论分析
    4.1 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
        4.1.1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对要素供给正向效应的作用机制
        4.1.2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对总消费正向效应的作用机制
    4.2 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效应的数理分析
        4.2.1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对要素供给正向效应的数理分析
        4.2.2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对总消费正向效应的数理分析
    4.3 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效应的假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对要素供给正向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的劳动力供给增强效应实证分析
        5.1.1 变量选择、模型设定、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5.1.2 计量结果分析
        5.1.3 稳健性检验
    5.2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的人力资本积累保障效应实证分析
        5.2.1 变量选择、模型设定、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5.2.2 计量结果分析
        5.2.3 稳健性检验
    5.3 家庭老年人口劳动支持的家庭储蓄增强效应实证分析
        5.3.1 变量选择、模型设定、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5.3.2 计量结果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六章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对总消费正向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的需求扩张拉动效应实证分析
        6.1.1 预测步骤、预测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6.1.2 预测结果分析
    6.2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的消费增长点催生效应实证分析
        6.2.1 变量选择、模型设定、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6.2.2 计量结果分析
        6.2.3 稳健性检验
        6.2.4 我国家庭老年人口老年服务需求与老年服务业发展分析
    6.3 家庭老年人口消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实证分析
        6.3.1 家庭老龄化对家庭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6.3.2 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本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
致谢

(6)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第2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
    2.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回顾
    2.2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投资、贸易经常账户和居民消费的理论回顾
    2.4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投资、贸易经常账户和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
第3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投资规模影响的动态特征研究
    3.1 中国经济增长与投资
    3.2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PVAR模型分析
    3.3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政府公共支出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4.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政府债务影响的理论框架
    4.2 基于PSTR模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的实证分析
    4.3 PSTR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进出口经常账户的时变特征分析
    5.1 TVP-VAR模型和估计方法
    5.2 少儿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和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5.3 老年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和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6.1 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的研究进展
    6.2 模型、变量与数据
    6.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的实证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代表性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包含人口年龄结构指标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构建
    7.2 模型、变量与数据
    7.3 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反事实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后记

(7)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预防性储蓄问题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
        2.1.1 预防性储蓄理论
        2.1.2 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
        2.1.3 预防性储蓄与高储蓄率
    2.2 社会保险影响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
        2.2.1 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2.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2.2.3 失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2.3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储蓄的实证研究
    2.4 中介效应研究
        2.4.1 中介变量的选取
        2.4.2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商业保险与居民储蓄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分析
    3.1 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现状
        3.1.1 商业保险的保费收入
        3.1.2 商业保险的保险深度
        3.1.3 商业保险的保险密度
    3.2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
        3.2.1 居民储蓄水平
        3.2.2 储蓄率
    3.3 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3.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4.1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研究假设
        3.4.2 基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假设
        3.4.3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研究假设
        3.4.4 基于预防性储蓄假说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 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4.1.1 样本选择
        4.1.2 变量选取
        4.1.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2 实证模型的构建
    4.3 基本回归结果
    4.4 家庭异质性分析
        4.4.1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
        4.4.2 不同城乡状况家庭
        4.4.3 不同地区家庭
    4.5 影响机制检验
        4.5.1 中介变量的理论分析
        4.5.2 中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5.3 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
        4.5.4 教育支出发挥的中介效应
        4.5.5 住房支出发挥的中介效应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发展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5.2.2 着力于中西部市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5.2.3 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5.2.4 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
        5.2.5 维护商业保险的运营自主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会保障基本概念
        二、居民储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率影响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费尔德斯坦的“引致退休效应”和“资产替代效应”
        二、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
第三章 居民储蓄率区域现状
    第一节 全国及31个省市储蓄率现状
        一、2013年-2018年全国储蓄率情况
        二、2013年-2018年31个省市储蓄率情况
    第二节 云南省居民储蓄率对比分析
        一、云南省居民储蓄率变化情况
        二、小结
第四章 社会保障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第一节 2007年-2018年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变动情况
    第二节 全国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一、各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二、各省社会保障财政负担水平情况
    第三节 云南省社会保障水平区域分析
第五章 云南省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统计
        一、对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二、统计检验
        三、基本结论
        四、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储蓄率影响不显着成因分析
    第三节 云南省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关系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平稳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加快完善和统筹社会保障制度
        三、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扩宽投资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

(9)低生育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中介效应分析模型
        1.3.2 世代交叠模型(OLG模型)
        1.3.3 离散选择模型
        1.3.4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
    1.4 主要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人口转变理论
    2.2 人口经济理论中关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2.2.1 悲观论
        2.2.2 乐观论
        2.2.3 中性论
    2.3 人口因素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作用
        2.3.1 新古典增长理论
        2.3.2 生命周期理论
        2.3.3 世代交叠模型
        2.3.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3.5 家庭需求模型与抚养负担假说
    2.4 文献综述
        2.4.1 关于低生育率、劳动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2.4.2 关于低生育率、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2.4.3 关于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2.4.4 关于低生育率与长期经济增长的研究
        2.4.5 对文献的简要评述
第3章 低生育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与机制分析
    3.1 低生育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基础
        3.1.1 消费者行为
        3.1.2 人口年龄结构及加总
        3.1.3 厂商行为
        3.1.4 政府行为
        3.1.5 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
    3.2 低生育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分析
        3.2.1 低生育率通过劳动力投入改变劳动供给影响经济增长
        3.2.2 低生育率通过人力资本投入改变劳动生产率影响经济增长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生育率对我国劳动供给的影响分析
    4.1 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与劳动参与率现状分析
        4.1.1 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其结构的现状分析
        4.1.2 劳动参与率现状分析
    4.2 低生育率对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模型构建
        4.2.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4.2.3 实证分析
        4.2.4 低生育率的滞后效应分析
        4.2.5 区域稳健性检验
    4.3 不同生育率水平下未来劳动供给预测分析
        4.3.1 劳动供给预测方法与参数设定
        4.3.2 不同生育率水平下劳动供给结构预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生育率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影响分析
    5.1 劳动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分析
    5.2 低生育率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构建
        5.2.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5.2.3 实证分析
        5.2.4 低生育率的滞后效应分析
        5.2.5 区域稳健性检验
    5.3 低生育率下人力资本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5.3.1 模型构建
        5.3.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5.3.3 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低生育率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6.1 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6.3 低生育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分析
        6.3.1 基准回归估计
        6.3.2 低生育率的滞后效应分析
    6.4 低生育率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
        6.4.1 人口出生率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
        6.4.2 人口增长率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
        6.4.3 少儿抚养比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育政策调整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7.1 生育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数值模拟
        7.1.1 OLG模型设定
        7.1.2 参数校准
        7.1.3 数值模拟
    7.2 放松生育政策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及其效果评价
        7.2.1 放松生育政策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现状分析
        7.2.2 放松生育政策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7.2.3 放松生育政策后对生育意愿影响的效果评价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0)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及不足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人口年龄结构
        2.1.2 人口老龄化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口转变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空间经济和效应相关理论
        2.2.4 生命周期理论
    2.3 理论模型
        2.3.1 家庭储蓄需求模型
        2.3.2 世代交叠模型
第3章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历程与现状
    3.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历程
        3.1.1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3.1.2 人口自然变动
        3.1.3 生育政策
        3.1.4 预期寿命
    3.2 人口年龄结构现状
        3.2.1 少儿抚养比变动
        3.2.2 老年抚养比变动
        3.2.3 总抚养比变动
        3.2.4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
    3.3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3.3.1 人口老龄化现状
        3.3.2 中国老龄化发展特点
第4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储蓄的影响
    4.1 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消费-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4.2 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中国居民消费现状
        4.2.2 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4.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 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
        4.3.2 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4.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通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1 我国人力资本基本概述
        5.1.1 人力资本内涵
        5.1.2 我国人力资本现状
    5.2 人力资本投资
        5.2.1 教育投资
        5.2.2 医疗保健投资
        5.2.3 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5.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5.3.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模型
    5.4 人口年龄结构通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4.1 模型构建
        5.4.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5.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人口年龄结构通过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基础理论模型
        6.1.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6.1.2 纳入人口年龄结构的索洛增长模型
    6.2 空间分析方法
        6.2.1 空间相关性的估计方法
        6.2.2 空间计量模型的介绍
        6.2.3 空间权重的设定
        6.2.4 空间杜宾模型构建
    6.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6.3.1 指标选取
        6.3.2 数据来源
        6.3.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6.3.4 实证结果分析
        6.3.5 基于偏微分处理方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6.4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空间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比较
        6.4.1 东中西部地区的空间杜宾模型
        6.4.2 基于偏微分处理方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医疗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缓冲储备模型[D]. 徐莹.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2]人口老龄化、养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 韩之彬. 辽宁大学, 2021(02)
  • [3]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D]. 张鹏.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4]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卫华.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研究[D]. 曹璞. 西北大学, 2021(12)
  • [6]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刘岩. 吉林大学, 2020(03)
  • [7]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研究[D]. 闵令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8]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D]. 丁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低生育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 李翔. 华侨大学, 2020(11)
  • [10]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杨鸿儒.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