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期实测水文水力学要素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胡琼方,闫金波,伍勇,田苏茂[1](2020)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水文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述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期间采用的水文监测技术手段,通过无人立尺测量及集电子浮标、侧扫雷达、无人机携载电波流速仪等组成的流速矢量场应急监测系统应用,结合水文预报、龙口水动力数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截流全过程截流河段各水文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规律,为截流施工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水文数据支撑,也为今后类似的截流设计优化、截流施工管理及应急水文监测等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孙志禹,陈先明,朱红兵[2](2017)在《三峡工程截流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工程建设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的施工导流方案,大江截流最大水深60 m、实测最大流量11600 m3 s-1大,河床深厚覆盖层达20 m,截流过程潜在堤头坍塌风险;明渠截流最大设计流量10300 m3 s-1、落差4.11 m、龙口流速7 m s-1、水深20 m,明渠基面平整光滑、不利抛投料稳定,截流进占抛投强度11.46万立方米/日;大江截流和明渠截流均需兼顾施工期通航要求.大江截流采用"预平抛垫底,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进占"的截流方案;导流明渠截流采用"垫底加糙、双戗立堵、上游双向进占、下游单向进占"的方案.大江截流和明渠截流的综合困难程度乃世界截流史所罕见,两次截流的成功实施,标志中国河道截流技术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康迎宾[3](2014)在《水电施工截流模型试验及其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大江大河的截流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和理论经验。相比于河道截流的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技术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ANSYS Workbench的新开发平台,兼容了包括流体和流场在内的很多模块。本文根据实际工程进行了水电工程截流模型试验,提出了基于ANSYS的截流龙口水力特性数值模拟方法。根据模型试验规程的要求,以实际工程的截流为依据,进行截流模型试验研究。从模型的比尺确定、河道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河道模型的率定,到试验过程设计、截流试验准备,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然后按试验工况详细整理了截流试验成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截流难度随截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分流能力的增强而降低,随下游尾水位的抬高而降低。在模型试验中,引入VDMS监测流场流态及表面流速分布,对截流控制性参数进行模拟,提出了分流因数的面积积分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龙口宽度、截流流量大小、导流洞进口分流条件、下游电站蓄水位及隧洞流态等因素与导流洞分流能力的关系。在截流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截流河道水流及其龙口水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基于ANSYS建立了具有自由表面的水流流动分析模型。本文以APDL模块建立几何模型,以ICEM CFD模块建立流场模型,在CFX-Pre模块中设置流场分析类型、定义边界条件、加载初始条件,通过CFX-Solver Manager实现流场分析计算,并采用CFD-Post模块进行数值模拟,详细介绍了河道流场数值模拟的过程。仿真后处理模块可以实现流速、水深等水力学要素的可视化表达。通过与光滑壁面流场的对比分析发现,在进口附近的水面线位置较低,水流紊动强度较弱。在进行水电施工截流龙口水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时,将非恒定流离散化为恒定流进行处理。根据模型试验工况一的上下游水流参数(流量、水位、流速等),进行了四种龙口宽度的截流龙口水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调用ANSYS Workbench的后处理模块,利用isoface和polyline求解截流期间不同龙口宽度的河段水面线高程。利用isoface和contour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龙口范围的流速分布及大小问题。采用纵横断面及水平剖面切割的方法去拾取、观察龙口范围内的流场。特别是通过使用等值面isosurface设置流速选项,利用水平面,结合等值线云图,取不同的流速值,观察流场中的位置,能够形象直观的描绘龙口流场内的流速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戗堤宽度对截流龙口的流速、水面变化等的影响,发现宽戗堤较窄戗堤,可以改善水流对戗堤端头的冲刷,同时也带来了龙口轴线下游流速增加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道截流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说明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截流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为水电施工截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杨文俊,郑守仁[4](2009)在《三峡工程施工水流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效果》文中提出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施工期水流控制过程复杂,施工通航要求高,实践证明针对工程特点提出的"三期导流、明渠通航、围堰挡水发电"的施工方案是正确的;大江成功截流实现了工程建设一期向二期的转变;明渠封堵截流完成了二期向三期的转变;通过工程实践,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李飞燕[5](2009)在《大型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河道截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一向受到高度重视。截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败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工期、投资与效益。从河道截流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水头截流已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大型运输和吊装机械的发展,使高水头截流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增加了截流的难度;在截流中,龙口水力参数作为影响截流成败的主要条件,总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在实施截流之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龙口的各项水力参数,尤其是对龙口断面形式和龙口尺寸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和合理优化,我们就能对截流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做好应急预案,从而在必要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工程措施,以避免截流失败或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截流施工技术的前提下,以解决龙口断面形式为目的,采用了水力学计算方法,对截流过程中龙口水力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建立了明渠分流、龙口泄流的联合泄流水力计算模型;其次,将CFD软件应用于截流水力计算中,对龙口断面的形式,即梯形断面和三角形断面分别进行了模拟研究,以掌握截流过程中龙口断面处流速及压力的分布情况,并最终求得既经济又合理的龙口断面形式。最后,利用上述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三峡工程截流过程中龙口的断面形式(梯形和三角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分析的结果与模型试验的结果相吻合。
何兴勇[6](2006)在《水电站施工截流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截流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以四川省泸定水电站的施工截流为应用研究背景,系统地回顾和阐述了截流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总结了截流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减小截流难度的基本对策、工程措施和施工措施;介绍了不同类型截流的水力计算公式和方法,针对泸定水电站的截流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水力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截流方案;重点针对深水截流过程中常见的堤头坍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相应措施。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具体如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截流设计的基本内容,对截流方案的选择原则进行了评述,对不同截流方式的截流水力学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对截流施工中的戗堤进占程序和降低截流难度的对策进行分析归纳。针对泸定水电站初期模型试验中暴露出的在深水区截流时,戗堤堤头出现坍塌现象,对此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理论推讨。研究表明,深水戗堤堤头坍塌原因大致为水深影响、水流作用、抛投料物理力学性质、浸水湿化作用、堤头机械荷载、地形因素、覆盖层厚度等。通过截流水力模型优化试验研究,提出了泸定水电站的施工截流推荐方案为:采用从右向左的单向单戗立堵进占截流方式,并建议预先在左岸构筑15.0m长且用大石裹头的预进占戗堤。截流水力计算表明,截流水力计算可以为截流提供参考,但由于公式中的经验系数难以准确选取,截流水力计算的成果必须和截流试验相结合才能为工程实际提供指导。
杨文俊,孙志禹,郑守仁[7](2006)在《三峡工程施工期(Ⅱ→Ⅲ期)河流控制关键技术及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三峡工程二期施工建设的进展,截流后导流明渠将完成使命,工程建设由二期施工向三期过渡。其间,许多关键技术创新成果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后期底孔导流的研究,满足了三期导流及围堰挡水发电水位135m的泄量要求;人工明渠双戗截流试验分析研究及截流分担落差控制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强度之高、难度之大、工期之紧堪称世界水电工程之最。通过科技攻关,精心施工,创造了碾压混凝土浇筑多项世界纪录,最大仓面面积达到19012m2,最大月浇筑强度达47.6万m3,最大日浇筑强度达21066m3等。
杨文俊,郑守仁[8](2005)在《三峡工程明渠提前截流关键技术及措施研究》文中提出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初步设计为12月上旬,截流流量9010m3 s。鉴于后续工程施工压力大,明渠宜提前截流(设计流量12200~10300m3 s),这样,截流难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明渠提前截流论证时,研究河床垫底加糙、双戗截流配合等关键技术;计算研究槽蓄量变化减小截流流量的方案;进行了水文及施工风险的分析及原型的水力要素监测与分析预报;建立了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截流框架体系及动态决策系统。科学地化解了明渠提前截流的难度。导流明渠提前于2002年11月6日成功截流,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黄燕,张明波,沈燕舟[9](2003)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期实测水文水力学要素介绍》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期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流量、落差、流速、单宽能量等水文水力学要素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并将其与国内外同类截流工程指标进行比较,说明三峡工程明渠截流的复杂性和难度居世界前列。
代水平,李云中,张伟革[10](2003)在《大决战 大检阅 大展示——长江三峡明渠截流水文监测工作总结》文中提出三峡明渠截流具有落差大、流速大等特点,无论是施工强度,还是技术难度、风险度,都大于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其总能量超过了原世界记录保持者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明渠截流的总体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水文监测也因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面临着诸多高难技术的挑战。长江水文队伍投入专用测船10余艘、先进仪器设备100多台套,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精心准备,精心测报,完成水文测验、河道测量、水质监测以及资料整理等项目64.38km2、9.74站年,实测截流流量10300~8600m3/s;实测上龙口最大落差1.73m,最大流速每秒6.0m;下龙口实测最大落差1.12m,最大流速每秒5.13m。
二、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期实测水文水力学要素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期实测水文水力学要素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2)三峡工程截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大江截流 |
3.1 工程难点与施工特点 |
3.2 截流方案 |
3.3 截流准备 |
3.4 截流实施 |
4 导流明渠截流 |
4.1 工程难点与施工特点 |
4.2 截流方案 |
4.3 截流准备 |
4.4 截流实施 |
5 三峡工程截流施工的技术突破 |
5.1 深水截流技术 |
5.2 双戗堤截流技术 |
5.3 截流期通航 |
5.4 全方位截流综合保障服务技术体系 |
5.5 截流施工组织 |
6 结束语 |
(3)水电施工截流模型试验及其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截流实践与模型试验 |
1.2.1 截流实践及发展 |
1.2.2 截流模型试验 |
1.3 截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截流研究现状 |
1.3.2 截流发展趋势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试验理论及方法 |
2.1 物理模型试验理论 |
2.1.1 相似原理 |
2.1.2 量纲分析 |
2.1.3 流体运动相似理论 |
2.2 数学模型 |
2.2.1 质量守恒方程 |
2.2.2 动量守恒方程 |
2.2.3 能量守恒方程 |
2.2.4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2.2.5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2.3 小结 |
3 截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3.1 模型设计 |
3.1.1 模型比尺的确定 |
3.1.2 河道模型设计与制作 |
3.1.3 河道模型率定 |
3.2 模型试验 |
3.2.1 试验过程设计 |
3.2.2 截流试验准备 |
3.2.3 试验成果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3.3.1 影响截流分流因素 |
3.3.2 截流控制技术 |
3.3.3 截流模型试验新技术的应用 |
3.4 小结 |
4 截流河道水流的数值模拟 |
4.1 截流河道水流数值模型 |
4.1.1 河道几何建模 |
4.1.2 河道水流流场构建 |
4.1.3 流场边界条件 |
4.2 河道水流数值模拟 |
4.2.1 河道水流流速 |
4.2.2 河道水面线 |
4.2.3 自适应网格 |
4.3 考虑糙率的河道水流仿真 |
4.4 小结 |
5 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
5.1 截流龙口建模 |
5.1.1 龙口几何模型 |
5.1.2 定义模型边界 |
5.2 截流龙口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
5.2.1 初始龙口分析 |
5.2.2 龙口50m宽分析 |
5.2.3 龙口40m宽分析 |
5.2.4 龙口20m宽分析 |
5.3 宽戗堤龙口 |
5.4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4)三峡工程施工水流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施工导流方式研究 |
1.1 明渠通航与明渠不通航方案比较研究 |
1.2 工程施工期河流控制过程 |
2 明渠导流及施工期通航研究 |
2.1 创新和发展了水利工程通航小尺度船模试验技术 |
2.2 明渠体形布置与通航研究 |
2.3 明渠汛期通航能力及效果 |
3 大江截流关键技术研究 |
3.1 修建巨型导流明渠, 为满足长江航运要求和降低截流难度奠定基础 |
3.2 研究深水截流堤头坍塌机理, 为安全截流提供技术保障 |
3.3 深动水平抛垫底措施的研究及实践, 缓解了深水截流难度 |
3.4 通过科学试验变换航道, 确保截流期长江航运畅通 |
3.5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 促进大江截流顺利进展 |
4 后期导流研究 |
5 降低明渠提前截流难度关键技术及措施 |
5.1 明渠提前截流分析 |
5.2 减轻截流难度关键技术 |
1.双戗截流敏感性研究 |
2.运用枢纽调度减轻截流难度计算研究 |
3.明渠提前截流垫底加糙技术研究 |
4.明渠提前截流水文及施工风险分析 |
5.明渠提前截流水文水力要素监测预报 |
6结语 |
(5)大型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明渠导截流理论方法 |
2.1 明渠导截流方法简介 |
2.1.1 明渠导流简介 |
2.1.2 截流方法简介 |
2.2 导截流的水力特性描述 |
2.2.1 明渠导流的水力学问题 |
2.2.2 明渠分流与汇流计算 |
2.3 导流明渠过水能力的可靠性计算 |
2.3.1 导流标准的风险率 |
2.3.2 明渠导流设计流量的保证率 |
第三章 截流水力学计算内容 |
3.1 平堵法截流的水力学计算内容 |
3.1.1 平堵截流过程的水力描述 |
3.1.2 龙口水力参数变化规律 |
3.1.3 平堵截流的水力计算 |
3.2 立堵截流的水力学计算内容 |
3.2.1 立堵截流过程的水力描述 |
3.2.2 龙口流态的确定 |
3.2.3 龙口水力参数变化规律 |
3.2.4 立堵截流的水力计算 |
第四章 龙口水流模型的优化分析 |
4.1 Fluent软件及其简介 |
4.1.1 CFD的工作步骤和特点 |
4.1.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4.2 龙口模型的建立 |
4.2.1 模型假定 |
4.2.2 工程概况 |
4.2.3 建立计算模型 |
4.3 龙口模型的模拟分析 |
4.3.1 龙口的三维模拟 |
4.3.2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五章 截流施工组织管理 |
5.1 截流施工信息化简介 |
5.1.1 信息源及其相互关系 |
5.1.2 截流快讯的模块结构及工作流程 |
5.2 截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 |
5.3 截流工程实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水电站施工截流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截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
1.2 施工截流的新技术进展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截流水力学基本理论 |
2.1 截流设计与施工的主要内容 |
2.2 截流方案 |
2.3 截流水力学计算公式 |
2.4 抛投料稳定计算 |
2.5 小结 |
3 截流施工 |
3.1 截流戗堤进占程序 |
3.2 降低截流难度的对策措施 |
3.3 小结 |
4 泸定水电站初期截流试验研究 |
4.1 基本资料 |
4.2 模型制作 |
4.3 截流方案 |
4.4 初期试验 |
4.5 戗堤堤头坍塌讨论 |
4.6 小结 |
5 泸定水电站截流推荐方案试验研究 |
5.1 1#导流洞进口地形优化 |
5.2 左戗堤预进占长度 |
5.3 龙口宽度 |
5.4 12 月中旬截流(Q=414.0M3/S) |
5.5 12 月上旬截流(Q=492.0M3/S) |
5.6 截流戗堤工程量 |
5.7 截流水力计算 |
5.8 小结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三峡工程明渠提前截流关键技术及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明渠提前截流的提出 |
2 明渠提前截流关键技术研究 |
2.1 明渠提前截流可行性分析 |
2.2 截流方式比较与选定 |
2.3 明渠提前截流双戗立堵研究 |
2.4 明渠提前截流垫底加糙技术研究 |
2.5 明渠提前截流与底孔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2.6 减轻截流难度的数学模型计算研究 |
3 明渠提前截流信息跟踪及动态决策研究 |
3.1 明渠提前截流水文及施工风险分析 |
3.2 明渠提前截流水文监测与水力要素分析预报 |
3.3 明渠截流数字仿真系统研究 |
3.4 明渠提前截流跟踪及预演试验研究 |
4 明渠提前截流实践及长江3次截流比较 |
4.1 明渠提前截流实践 |
4.2 长江3次截流技术难度的比较 |
5 结 论 |
四、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期实测水文水力学要素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水文监测分析[A]. 胡琼方,闫金波,伍勇,田苏茂. 中国水利学会2020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 2020
- [2]三峡工程截流技术[J]. 孙志禹,陈先明,朱红兵.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7(08)
- [3]水电施工截流模型试验及其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 康迎宾. 武汉大学, 2014(06)
- [4]三峡工程施工水流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效果[J]. 杨文俊,郑守仁. 水力发电学报, 2009(06)
- [5]大型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李飞燕. 西华大学, 2009(02)
- [6]水电站施工截流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何兴勇. 四川大学, 2006(02)
- [7]三峡工程施工期(Ⅱ→Ⅲ期)河流控制关键技术及研究[J]. 杨文俊,孙志禹,郑守仁. 水力发电, 2006(03)
- [8]三峡工程明渠提前截流关键技术及措施研究[J]. 杨文俊,郑守仁. 人民长江, 2005(07)
- [9]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期实测水文水力学要素介绍[J]. 黄燕,张明波,沈燕舟. 人民长江, 2003(S1)
- [10]大决战 大检阅 大展示——长江三峡明渠截流水文监测工作总结[J]. 代水平,李云中,张伟革. 人民长江,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