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七孔水电站开发与水祖地区经济发展

大七孔水电站开发与水祖地区经济发展

一、大七孔水电站的开发与水族地区经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惠婷[1](2017)在《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研究 ——以贵州荔波喀斯特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错误认识以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使得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遗产型景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是以亟需加强对遗产型景区面临的威胁和保护策略等方面研究。论文从喀斯特遗产型景区在保护与利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入手,对喀斯特景区的价值进行评估,结合国内外相关遗产型景区的保护方法与利用模式,对喀斯特遗产型景区的保护性利用进行策略分析,并以荔波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为例,提出具体的可持续发展得规划措施,科学客观的对保护要素进行控制性引导,以期为今后遗产型景区早保护性利用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供参考意义。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绪论: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提出研究内容所涉及相关概念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辨析,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2.对研究中可能涉及的理论进行总结作为基础,分析国内遗产型景区的保护和利用模式,为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策略的提出做出理论和实践经验铺垫。3.对喀斯特遗产型景区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内在矛盾,从保护价值和使用价值两方面出发,分析喀斯特遗产型景区发展几其存在问题的内在动因,并对保护性利用的原则进行分析和概括。4.基于价值分析从保护的角度对其需要保护的要素进行判断,阐述了保护要素资源评价标准和方法的构建,在保护的前提下提出分区策略,合理整合保护分区与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结合分区根据地方区及功能提出疏散策略,根据不同分区的不同特点对原住民、使用功能、及游客进行适当疏散,以缓解对喀斯特遗产型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5.以荔波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为例,分析其问题,将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策略运用于实践,并落实保障有效的发展理念及其策略。6.最后,对本研究中所提出的规划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

莫志勋[2](2017)在《关于原生态乡村景观开发改造的研究 ——以荔波县水尧大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旅游度假成了精神享受的物品被众人所喜爱。游遍世界美景成为人们最向往的事。而对于上班族来说,短暂的休息时间无法到国外去旅游,只有把目光投向国内。因此,国内旅游成为众多国人休闲度假最好的选择目的地。在国内众多优秀旅游目的地中,被誉为天然“大公园”的贵州,以其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人景观、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受到游客的青睐;同时贵州被《纽约时报》评为2016年度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中,中国上榜的两个名单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贵州基础建设的大力扶持,贵州的交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提升,已经初步形成了航空、高铁、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为国内外众多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助推着贵州旅游的快速发展。而作为贵州着名景点之一的荔波,因交通的改善分享到了旅游发展的红利。荔波以其独特的自然山水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热捧,近年来涌入荔波的游客不断地飙升。荔波县为了适应当前国内旺盛的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和服务能力,在做好观光旅游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发乡村优秀旅游资源,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值得赞赏。然而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原生态景观认识不到位,出现了破坏式的开发。如大肆拆除传统民居等行为,这不仅破坏了美丽的原生态景观特点,对乡村旅游未来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荔波县目前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观察思考,结合荔波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以景观规划的视角提出“原生态乡村景观开发改造的研究”;意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重新规划、合理开发,使荔波乡村旅游即保存有原生态的特点,又符合现代旅游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原生态旅游进行探索。

罗厚财[3](2016)在《高中历史教学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讲究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学习,在自由的天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那么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呢?

周超[4](2014)在《建立贵州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贵州省各族人民为保护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和水源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水源保护区的群众相当一部分成为生态贫民。文章针对既要保护水源环境,又要促使水源保护区经济发展和生态贫民致富的难题,探讨和提出建立贵州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

刘廷海,刘辉[5](2012)在《方村河跨流域调水方案论证》文中提出方村河、樟江河流之间自然落差大,平均落差300~400 m。河流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供水能力低相矛盾,研究方村河跨流域调水至樟江和向景区生态补水,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本人从工作实践中,分析总结方村河跨流域调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山区河流水资源开发转变理念、拓展思路提供案例样本。

杨军昌,李永贤[6](201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发展道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解放较晚以及民族自治区的成立时间先后差异,经济建设之路更为艰辛。在党中央、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民族地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60年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章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经济资源优势概述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了从计划经济到科学发展观各个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经济体制的变化,进而实事求是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做了归纳和分析,最后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方向做一展望,旨在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对今后更加科学的经济发展有所参鉴。

罗雪[7](2009)在《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辽阔的西部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生态功能区,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事关整个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大计。为此,国家日趋重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通过大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进行补偿。但是,由于生态补偿存在着一些实践弊端和理论缺陷,西部地区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区当地人民在付出巨大损失和牺牲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出现了“补偿客体错位”和“得不偿失”的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制约了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给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付出极大代价的当地贫困农民的生存发展造成一定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主体——相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将当地广大农民的“失有所得”和“补偿还原”作为民生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对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问题进行了粗浅的研究,期望能够对中国西部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徐向阳[8](2007)在《石厂坝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生命周期的前瞻性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当今“节能减排”的贡献及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区域经济现状调查和电力发展情况,分析了石厂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据,从项目环境条件、施工情况、方案比选、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着手,系统地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建设适当比例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基本结论,构建了电网安全结构体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电网的结构调整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评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孟秋莉[9](2007)在《我国水库旅游开发研究 ——以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生态型旅游开发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中国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富活力的重要因素,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积极作用,各地都努力开发本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等旅游资源,探索开拓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形态,来满足人们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的需要。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水库旅游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水库旅游主要是充分利用库区生态环境和人工建筑物,努力挖掘和创造优美的水库工程环境和视觉景观,使人们在水库的休闲度假中体验自然风情和生活乐趣。因此如何将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融为一体,实现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相结合,成为水库旅游开发的目标和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库旅游开发的理论,水库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丹江口库区生态型旅游开发为例,试图解决我国水库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库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并展望我国水库旅游开发的前景。

黄英,魏成熙,汪远品,王红[10](2006)在《喀斯特区域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分析——以贵州省荔波县城镇化为例》文中指出就荔波县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速喀斯特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相关对策与建议。采用非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表明,荔波县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以及在非农部门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需协调好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村工业化、农业生产要素流转、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与农村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化发展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二、大七孔水电站的开发与水族地区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七孔水电站的开发与水族地区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研究 ——以贵州荔波喀斯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遗产地的旅游发展掀起“申遗热”
        1.1.2 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1.3 保护与开发中的矛盾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关系辨析
        1.2.2 遗产型景区
        1.2.3 旅游环境承载力
        1.2.4 保护性利用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对象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实践借鉴
    2.1 相关理论
        2.1.1 同心圆理论
        2.1.2 共生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国内外案例借鉴
        2.2.1 国外案例借鉴
        2.2.2 国内案例借鉴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价值及保护要素分析
    3.1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3.1.1 喀斯特遗产地特征及分类
        3.1.2 中国喀斯特遗产型景区特征及现状分析
    3.2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价值分析
        3.2.1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价值
        3.2.2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游憩价值
    3.3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现状问题及保护要素评估
        3.3.1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现状问题
        3.3.2 喀斯特景区保护要素评估体系
    3.4 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原则
        3.4.1 严格保护本底价值
        3.4.2 适度利用应用价值
        3.4.3 大力发展衍生价值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策略研究
    4.1 构建保护体系,明确重点保护要素
        4.1.1 保护体系构建
        4.1.2 保护要素管理
    4.2 基于环境容量,适度疏散人口及功能
        4.2.1 地方社区适度疏散
        4.2.2 功能科学疏散
        4.2.3 游客协调疏散
    4.3 协调保护和开发,明确合理功能分区
        4.3.1 分区作用
        4.3.2 分区模式
    4.4 多个景区互动,平衡社区利益和景区保护
    4.5 完善保护和开发体制机制,加强监督体系
        4.5.1 加强法律保障
        4.5.2 管理机构保障
        4.5.3 监测与评估
        4.5.4 加强公众参与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荔波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策略研究
    5.1 荔波喀斯特遗产型景区概况
        5.1.1 自然概况
        5.1.2 历史沿革
        5.1.3 社会情况
        5.1.4 地方经济情况
        5.1.5 旅游情况
    5.2 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现状问题及价值分析
        5.2.1 价值分析
        5.2.2 问题分析
    5.3 荔波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策略
        5.3.1 重点要素保护
        5.3.2 合理分区
        5.3.3 适当疏散
        5.3.4 多区联动
    5.4 荔波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保障性措施
        5.4.1 环境管理措施
        5.4.2 监测与评估
        5.4.3 旅游与经营管理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2)关于原生态乡村景观开发改造的研究 ——以荔波县水尧大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关于原生态旅乡村开发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原生态乡村景观概念及荔波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
    2.1 原生态乡村景观的基本概念
        2.1.1 生态与原生态
        2.1.2 乡村的界定
        2.1.3 原生态乡村
        2.1.4 原生态景观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
    2.2 荔波原生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2.2.1 荔波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2.2.2 荔波旅游发展历程
        2.2.3 荔波发展乡村旅游的物资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荔波原生态景观开发探索及乡村旅游开发原则
    3.1 原生态乡村景观的开发探索
        3.1.1 原生态设计与时尚消费方式的融合
        3.1.2 民族原生态文化与经济开发的结合
        3.1.3 民族文化与乡村开发结合
    3.2 原生态乡村景观的开发原则
        3.2.1 坚持乡村性的开发原则
        3.2.2 坚持景观原生性设计原则
        3.2.3 坚持本土化的开发原则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荔波县水尧大寨原生态乡村开发改造的案例建构
    4.1 水尧大寨区域位置分析
        4.1.1 规划区地理位置
        4.1.2 规划区自然环境
        4.1.3 规划区旅游开发可行性分析
        4.1.4 旅游资源类型及总体评价
    4.2 水尧大寨村落开发现状
    4.3 开发定位
    4.4 水尧大寨村落改造实施
        4.4.1 道路的改造
        4.4.2 水系改造
        4.4.3 村落实体改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高中历史教学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学习内容
二、丰富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
三、注意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四、启迪学生,激发学生思维

(4)建立贵州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贵州省为提供水资源公共产品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贵州省为保护水资源而面临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贵州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7)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2.1 选题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理论与研究概况述评
        1.3.1 外部性补偿理论
        1.3.2 区域发展理论
        1.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1.3.4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西部严峻的生态问题
    2.1 以荒漠化和石漠化为极端的生态问题
    2.2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与生态问题
        2.2.1 丰富的矿产资源
        2.2.2 矿产资源开发负外部性和生态损害
    2.3 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的生态问题
        2.3.1 丰富的水能资源
        2.3.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视角下水能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第三章 中国西部生态重建和生态补偿的特殊性
    3.1 特殊性1:生态重建与贫困地区的空间叠加
    3.2 特殊性2:生态重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空间叠加
第四章 西部生态补偿中实践弊端与理论缺陷
    4.1 西部生态补偿的实践弊端
        4.1.1 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六大弊端
        4.1.2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西部生态补偿弊端的理论原因
    4.2 西部生态补偿的理论缺陷
        4.2.1 生态补偿理论的基本缺陷
        4.2.2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缺陷
第五章 西部生态补偿还原与民生政府建设
    5.1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民生政府建设
    5.2 建立健全西部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还原机制
    5.3 建立健全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还原机制
    5.4 建立健全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还原机制
结语
    1、可能的创新之处
    2、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石厂坝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启示
        1.2.1 国外发展动态和启示
        1.2.2 国内发展现状和前景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基本框架
第二章 项目必要性分析
    2.1 项目类似案例
        2.1.1 国外抽水蓄能电站比例分析
        2.1.2 我国已投运的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
    2.2 供电地区社会经济和能源资源状况分析
        2.2.1 贵州省社会经济概况
        2.2.2 贵州省能源资源概况
    2.3 贵州省电力系统现状
        2.3.1 电源现状
        2.3.2 电网现状
        2.3.3 电网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贵州省电力市场空间分析
        2.4.1 电力市场分析
        2.4.2 电力盈亏平衡分析
        2.4.3 调峰容量平衡分析
    2.5 项目建设必要性
        2.5.1 贵州省经济发展和电力快速增长的需要
        2.5.2 顺利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需要
        2.5.3 满足贵州电网削峰填谷的需要
        2.5.4 利于优化系统电源结构,提高系统经济性
        2.5.5 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5.6 猫跳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可行性分析
    3.1 边际原则理论的运用
        3.1.1 经济学中关于边际原则的定义
        3.1.2 边际原则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
    3.2 建设条件分析
        3.2.1 上、下库条件分析
        3.2.2 水文条件
        3.2.2.1 径流
        3.2.2.2 洪水
        3.2.3 贵州电力市场环境
        3.2.4 水利与动能分析
    3.3 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3.3.1 贵州电网负荷预测
        3.3.2 贵州电力外送分析
        3.3.3 负荷特性分析
        3.3.4 平衡原则
        3.3.4.1 供电范围
        3.3.4.2 抽水蓄能运行方式
        3.3.4.3 备用及其分配
    3.4 工程规模
        3.4.1 容量效益分析
        3.4.1.1 调峰容量平衡
        3.4.1.2 替代容量效益
        3.4.2 电量效益分析
        3.4.2.1 绝对电量
        3.4.2.2 峰谷分时电量
        3.4.3 规模比选
    3.5 项目实施中其它因素分析
        3.5.1 水库淹没及环境影响
        3.5.2 施工组织设计
        3.5.2.1 施工条件
        3.5.2.2 枢纽建筑物及其施工特点
        3.5.2.3 施工工期(一期)
第四章 项目财务分析
    4.1 投资估算
        4.1.1 研究阶段划分
        4.1.2 编制方法和依据
        4.1.2.1 投资估算编制方法
        4.1.2.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4.1.3 投资估算主要指标
    4.2 成本控制
        4.2.1 实行设计方案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
        4.2.2 实行限额设计
    4.3 资金筹措设想
    4.4 经济评价
        4.4.1 国民经济评价
        4.4.2 常规方式财务评价
        4.4.3 “辅助”方式财务评价
        4.4.4 经济评价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表一:石厂坝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特性表
    附表二:2003 年底贵州省装机容量构成情况表
    附图一:电站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猫跳河流域图

(9)我国水库旅游开发研究 ——以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生态型旅游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系统理论
        (三) 生态学理论
        (四) 比较经济学理论
        (五) 旅游学专业理论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库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一、水库概述
        (一) 概念
        (二) 类型
        (三) 组成
        (四) 功能
    二、水库与旅游开发
        (一) 水库旅游概述
        (二) 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 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 开发的步骤与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
第三章 我国水库旅游开发研究
    一、我国水库旅游开发现状
        (一) 三峡水库
        (二) 南湾水库
        (三) 红旗泡水库
        (四) 十三陵水库
        (五) 新安江水库
        (六) 新丰江水库
        (七) 松涛水库
    二、我国水库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资源开发程度低并缺乏特色
        (二) 产品档次低、结构单一
        (三) 水库环境恶化
        (四)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五) 市场宣传不到位
        (六) 旅游开发区域联合性差
        (七) 政府干预过多
        (八) 水库旅游开发理论缺乏
    三、我国水库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案例——以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生态型旅游开发为例
        (一) 库区概况
        (二) 水库旅游环境评价
        (三) 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四) 开发绿色旅游项目
        (五) 开拓绿色旅游市场
        (六)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七) 水源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八) 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第四章 我国水库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一) 正确把握规划前提和方向
        (二) 统筹兼顾、合理开发
    二、维护库区生态环境,重视库区生态建设
        (一) 切实维护良好的水源水质
        (二) 加强库区周围环境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三、重视水库旅游环境的铸造
        (一) 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创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二)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四、坚持市场导向,正确市场定位
    五、水库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一) 顺应潮流,大打生态牌
        (二) 挖掘水库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三) 创特色品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四) 拓展开发空间,全方位发挥资源优势
        (五) 与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
        (六) 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相结合
        (七) 推动水库旅游开发区域合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大七孔水电站的开发与水族地区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喀斯特遗产型景区保护性利用研究 ——以贵州荔波喀斯特为例[D]. 王惠婷. 北京建筑大学, 2017(02)
  • [2]关于原生态乡村景观开发改造的研究 ——以荔波县水尧大寨为例[D]. 莫志勋.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3]高中历史教学法探究[J]. 罗厚财. 学周刊, 2016(08)
  • [4]建立贵州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与对策[J]. 周超.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4(04)
  • [5]方村河跨流域调水方案论证[J]. 刘廷海,刘辉. 贵州水力发电, 2012(03)
  • [6]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J]. 杨军昌,李永贤.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1(00)
  • [7]西部生态补偿还原机制与民生政府建设研究[D]. 罗雪. 贵州大学, 2009(S1)
  • [8]石厂坝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D]. 徐向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02)
  • [9]我国水库旅游开发研究 ——以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生态型旅游开发为例[D]. 孟秋莉. 上海师范大学, 2007(05)
  • [10]喀斯特区域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分析——以贵州省荔波县城镇化为例[J]. 黄英,魏成熙,汪远品,王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04)

标签:;  ;  ;  ;  ;  

大七孔水电站开发与水祖地区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