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治疗高龄直肠癌87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杨,杨恒颖,单治理,徐露,陈昕,周晓俊[1](2022)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80岁)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生存曲线。结果被纳入分析的87例高龄患者年龄在80~93岁,平均年龄(83±2.8)岁,男女比例为1.64∶1;其中67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77.0%,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为46.0%。根据预后因素分析中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影响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的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有淋巴结阳性率,病理N分期,TNM分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可行且有效的,应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监测,预防术后并发症。同时重视随访,根据人群和社会特点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随访策略,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时处理复发转移情况,提高总体生存率。
王青兵,王雁军,张勇,沈志玲,肖建安[2](2021)在《射频消融在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在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55例,女32例;年龄70~78岁,中位年龄为74岁。根据肝转移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RFA组(48例)与切除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RF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6±10)min、(29±9)ml、(2.5±0.3)d,明显低于切除组的(126±25)min、(301±80)ml、(7.3±1.8)d(t=-5.317,-7.233,-12.672;P<0.05)。RF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48),明显低于切除组的23%(9/39) (χ2=5.124,P<0.05)。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切除组为43个月,两组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7,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RFA治疗安全可靠,能达到和手术相近的治疗效果。
范嵩[3](2021)在《直肠癌患者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术后出现吻合口漏,仍使术者和患者面临的巨大风险。很多术者选择行预防性造口或挽救性造口,以减少出现吻合口漏的风险及出现吻合口漏后的临床症状。术者最初的决定一般是临时性造口,会在吻合口漏风险期度过之后再行造口还纳手术,但并有部分患者的临时性造口不能够按计划还纳。目的:临时性造口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改善吻合口漏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然而,临时性造口1年之内未能还纳,就会有极大的可能性转变为永久性造口,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造口患者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探讨经腹直肠前切除术临时性造口转变为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在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并临时性造口的直肠癌病例资料。在本研究中,临时性造口包括预防性造口(即经腹直肠切除术的同时行造口手术)和挽救性造口(即接受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而再次行造口)。共235例直肠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全组预防性造口218例,挽救性造口17例。回肠末端造口190例,横结肠造口45例。235例临时性造口患者中位随访23(14~44)个月。2020年9月~10月集中进行电话随访,详细了解患者造口是否还纳及未能还纳原因、肿瘤是否复发及远处转移等情况。造口永久化定义为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造口仍无还纳。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因素纳入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23(14~44)个月,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2例。235例临时性造口患者中有143例(60.9%)成功还纳,造口还纳时间距造口手术时间平均时间6.9个月,中位数为6(3~15)个月。预防性造口患者成功还纳141例(64.7%),还纳平均时间为6.9(3~15)个月;挽救性造口患者成功还纳2例(11.8%),还纳平均时间为6个月。92例(39.1%)转变为永久性造口。单因素分析显示,导致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可能因素包括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史、开腹手术、挽救性造口、吻合口漏,术后并发症分级大于2级、横结肠造口、肿瘤病理分期、术后放化疗,术后有局部复发及术后远处转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腹部手术史(OR=4.614,95%CI:1.862~11.433,P=0.001)、开腹手术(OR=62.399,95%CI:6.888~564.188,P<0.0001)、术前贫血(OR=11.293,95%CI:2.792~45.672,P=0.001)、术后病理分期(OR=2.017,95%CI:1.312~3.100,P=0.001)、术后放化疗(OR=5.691,95%CI:2.227~14.546,P<0.0001)、远处转移(OR=46.002,95%CI:4.187~505.359,P=0.002)是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腹部手术史、开腹手术、术前贫血,术后病理分期,术后放化疗,术后远处转移的患者,临时性造口有较高的造口永久化风险,临床医师需谨慎评估患者的情况,作出适合患者的治疗决策,以减少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风险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潜在的医疗纠纷。
舒晴[4](2021)在《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干预与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评价干预方案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本研究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阶段性干预方案。通过文献研究法,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患者出院准备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中间过渡/转变理论,初步拟定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并通过专家咨询对干预方案进行论证,然后选取10名患者进行预实验,深入了解患者出院准备各阶段需求,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第二阶段:应用阶段。以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十堰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接受住院并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4个阶段(出院前1天,出院前4h,出院后1周,出院后2周)的出院准备度评估,并在四个阶段分别使用结直肠癌患者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量表了解患者需求,针对患者在不同阶段的个人状态、家庭状况及社会适应等问题,使用结直肠癌患者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最后比较患者基线和四个阶段干预后的出院准备度评分,出院前后的心理弹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构建“肠路有我”——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1)干预次数:共4次,即出院前1天、出院前4h、出院后1周,出院后两周.(2)干预内容及人员:干预内容分为4个主题:第1次为“肠”所欲言阶段,寓意鼓励患者自由表达对出院的看法和需求,建立多模式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情感支持;调节自我情绪,为患者出院做好心建理设,由管床医护、“阳光天使”团队、造口伤口师完成。第2次为“肠”伴左右阶段,旨在让患者能较熟练掌握出院相关知识和技能。强调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和互联网也有专业的医护资源相伴左右,消除患者出院后“没人管”的顾虑,由管床护士、“阳光天使”团队、造口伤口师、营养师完成;第3次为“肠”通无阻阶段,旨在提供学习资源,患者能够识别术后并发症并得到相应帮助,寓意患者从医院过渡至居家一路畅通,没有阻碍,由管床医护完成;第4次为“肠”来“肠”往阶段,旨在提供后续治疗和活动信息,并提供相关转介服务,与患者积极互动,友好往来,帮助患者彻底从医院顺利过渡到居家,由出院准备服务小组团队完成。(3)干预方式:前2次采取一对一和团体指导方式,出院后两次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如延伸服务平台(电话随访)、微信互动以及网上授课等。2、将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干预方案应用于临床,样本量流失6例(失联3例,拒绝配合2例,病情变化退出1例),最终获取有效样本量为91例。将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在不同阶段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基线调查,干预前1天、干预当天4h、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的RHDS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个人状态维度除第二次干预与第三次干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能力维度和预期性支持维度5个时间点差异比较均有统计意义。干预后的患者CD-RISC评分和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QLQ-C30的功能领域、领症状域和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量表里干预后的呼吸困难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出院前后特定各阶段评估结直肠癌患者实际需求,并基于文献和理论依据制定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
曹永德[5](2021)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高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年龄≥75岁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以总生存(OS)为随访终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20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Ⅰ期43例,Ⅱ期84例,Ⅲ期75例,随访5年,不同TNM分期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0.70%(39/43)、84.52%(71/84)、57.33%(43/75),5年OS率分别为79.07%(34/43)、60.71%(51/84)、46.67%(35/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最大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术前肠梗阻情况、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为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术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术前CEA水平>5ng/ml、病理类型为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N2期和术后未化疗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仍能从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中获益,但术后化疗意愿低,判断预后时除N分期外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CEA水平、病理类型是否为印戒细胞癌/黏液细胞癌、神经/脉管侵犯情况等。
李小明[6](2007)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与处理》文中认为目的:总结直肠癌手术的经验,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直肠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3%),5例保守治疗痊愈,4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主要取决于:(1)吻合口远、近端血液供应;(2)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吻合口漏的客观因素;(3)外科医师的操作水平,如手工吻合的技巧、吻合器的正确应用。
卜建石,王林平[7](2004)在《外科治疗高龄直肠癌87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永德,刘洋,肖乐婷,王海江[8](2021)在《202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高龄(年龄≥75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例年龄≥75岁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以总生存(OS)为随访终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20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Ⅰ期43例,Ⅱ期84例,Ⅲ期75例,不同TNM分期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0.70%、84.52%、57.33%,5年OS率分别为79.07%、60.71%、4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最大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术前肠梗阻情况、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为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高龄结直肠癌患者3、5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术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术前CEA水平﹥5 ng/ml、病理类型为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N分期为N2期和术后未化疗均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仍能从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中获益,但术后化疗意愿低,判断预后时除N分期外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CEA水平、病理类型是否为印戒细胞癌/黏液细胞癌、神经/脉管侵犯情况等。
蔡跃龙[9](2021)在《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别比较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酮症酸中毒、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差异,指导临床的个体化诊治。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且确诊为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血症进行分组并比较组别之间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病原学检查、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应用SPSS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录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98例,病因未明的即隐源性肝脓肿占92.4%,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占43.9%。细菌性肝脓肿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7.4%)、胸腔积液(28.8%)、腹腔积液(2.0%)、脓毒血症(19.2%)、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5%)、侵袭综合征(4.0%)。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原学血培养阳性率(34.0%)和脓液培养阳性率(73.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病原学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00例,革兰氏阳性菌13例,其中阴性菌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79.6%),其次为大肠杆菌(5.3%)。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率(7.8%)和大肠杆菌ESBL阳性率(83.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最严重,敏感率仅为3%,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较敏感,总敏感率均在85%以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100%。2.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脓毒血症将198例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38例和非脓毒血症组160例,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78.9%,胸腔积液55.3%,侵袭综合征21.1%,非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27.5%,胸腔积液22.5%,两组间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侵袭综合征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预后差。3.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将198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7例和非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28.7%)和非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50.5%)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26.4%,非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13.5%,两组间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44.8%)和非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27.0%)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将87例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再分为酮症酸中毒组14例和非酮症酸中毒组73例,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64.3%,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21.4%,非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19.2%,两组间是否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细菌性肝脓肿常合并糖尿病,绝大多数为病因未明的隐源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杆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等抗生素敏感,其中哌拉西林的敏感率最高,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优选。细菌性肝脓肿进展为脓毒血症患者,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侵袭综合征等并发症,而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其预后差,因此临床上对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眼部症状的患者需尽早筛查和干预。2.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腹痛发生率更低,临床上更容易漏诊。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时,更容易进展为脓毒血症,因此需适当放宽抗生素升级的指征,提早抗生素升级的时机。
沈海玉[10](2021)在《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应用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APOC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目的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探讨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结构、分型、变异、走行及术后血流重建通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并具有薄层强化CT数据和完整病例资料的177例患者相关数据,完成血管三维重建,对结直肠系膜血管进行系统性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研究共纳入结直肠癌患者177例,39例直肠癌病例具有配对的术前和术后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25例,女性52例,年龄61.47±10.57岁,平均身高169.46±7.09cm,平均体重 70.98±11.38Kg,平均 BMI 为 24.63±3.13 kg/m2。ICA、MCA、SA 和 SRA为固定出现的动脉,RCA、AMCA和LCA具有缺如可能。IMA总体分布分为四个类型(Ⅰ型87例,Ⅱ型17例,Ⅲ型54例,Ⅳ型19例)。回结肠动脉出现概率100%,ICV走行于ICA腹侧和背侧的分别为73例和104例。RCA出现36例,缺如病例141例。MCA出现概率100%,副中结肠动脉出现概率41.24%。结肠脾曲血液供应来源有以下血管:1.中结肠动脉左支;2.副中结肠动脉;3.左结肠升支。脾曲结肠血供分为三个类型(Ⅰ型104例,Ⅱ型64例,Ⅲ型9例)。肠系膜下动脉分为四型,(Ⅰ型103例,Ⅰ型41例,Ⅲ型24例,Ⅳ型9例)。肠系膜下动脉起始点至主动脉分叉的距离平均为4.48±0.87cm。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水平位置,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走行关系分为三个类型(Ⅰ型71例,Ⅱ型76例,Ⅲ型21例)。LCA到与肠系膜下动脉发出点的水平距离平均为3.22±1.64cm。不保左直肠癌手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五个类型(Ⅰ型9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2例)。保左直肠癌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两个类型(Ⅰ型9例,Ⅱ型12例)结论1.ICA、MCA、SA和SRA为固定出现的动脉,RCA、AMCA和LCA具有缺如可能;2.SMA分为四个类型,IMA分为四个类型,脾曲血供分为三个类型;3.不保左直肠癌手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五个类型,保左直肠癌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两个类型;4.术前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较好的明确结直肠血管解剖、走行及变异情况,为结直肠手术提供参考。第二部分:3D CTA在腹腔镜保留LCA的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术前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8月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14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数据资料完整。根据术前是否行血管三维重建,分为重建组(72例)和非重建组(74例)。收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并发症、病理结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直肠癌患者146例,其中重建组72例,非重建组74例。重建组男性47例,女性25例,年龄(59.75±6.2)岁,体质指数(24.1±2.2)kg/m2,非重建组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58.77±6.1)岁,体质指数(23.6±2.7)kg/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下动脉分型重建组Ⅰ型35例,Ⅱ型2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非重建组Ⅰ型37例,Ⅱ型24例,Ⅲ型12例,Ⅳ型1例,两组动脉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重建组162.2±10.8min,非重建组197.9±19.1 min,两组比较重建组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重建组30.4±20.0ml,非重建组61.2±26.4ml,重建组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在吻合口瘘(1 例,1.4%vs 1 例,1.4%,P=0.984)、吻合口出血(2 例,2.8%vs3例,4.1%,P=0.672)、术后住院时间(6.8±0.7dvs7.0±0.7d,P=0.141)和术后病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3D CTA可以判断IMA及分支血管类型、变异及走行情况;2.术前3D CTA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提高保左成功率;3.建议行术前3D CTA,为腹腔镜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前切除术提供术中参考。第三部分:生物信息学分析APOC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的研究目的筛选CRC肝转移相关的高表达差异基因和预后相关的标志物。方法我们利用三个来自NCBI-GEO数据库的公共数据集,来识别肝转移与原发灶之间、肝转移与正常样本之间的HDEG。三个GEO数据库的HDEG取交集,筛选共同的HDEG。然后通过在线工具筛选了这些基因,以探讨其预后价值。然后,我们利用在线工具TIMER和R包来探索这些基因在免疫中的功能,并进行了基因富集分析(GSEA)来研究其在CRC中的潜在功能。结果根据GEO数据的选择标准,我们选择了三个符合筛选标准的的CRC数据集进行探索(GSE14297,GSE41258和GSE49355).Venn图用于识别6个组共有的重要HDEG,并获得了 47个HDEG。使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可视化HDEG。根据TCGA数据库,APOC1在N2和NO以及N2和N1之间显示出明显高表达。在T4和T2、T3和T2、以及T4和T2之间比较显示明显高表达。PCR显示APOC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014)。PrognoScan和GEPIA2揭示了APOC1对OS和DFS在CRC中的预后价值(P<0.05)。TIMER表明APOC1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APOCl表达和常见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关系分析显示,在结肠癌和直肠癌中,共同都相关的免疫检查点基因有TNFSF14和VTCN1两个。结论1.与正常组织和CRC原发灶相比,APOC1在肝转移灶中高表达;2.APOC1与结直肠癌OS和DFS相关;3.APOC1与结直肠癌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4.APOC1表达与TNFSF14和VTCN1的表达相关;5.APOC1具有成为与CRC肝转移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可能。
二、外科治疗高龄直肠癌8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治疗高龄直肠癌87例(论文提纲范文)
(1)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随访情况 |
2.2 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 论 |
(2)射频消融在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1.手术方法: |
2.术后随访: |
3.研究内容: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围手术期情况 |
三、术后生存情况 |
讨 论 |
(3)直肠癌患者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第3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与标准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诊断标准 |
3.2 一般资料 |
3.3 手术操作方法 |
3.4 随访方法 |
3.5 观察指标 |
3.6 分类标准 |
3.6.1 TNM分组的标准 |
3.6.2 ASA的分组标准 |
3.6.3 贫血的分组标准 |
3.6.4 术前白蛋白水平的分组标准 |
3.6.5 Clavien-Dindo分级标准 |
3.7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与患者因素的关系 |
4.2.1 性别 |
4.2.2 年龄 |
4.2.3 BMI |
4.2.4 糖尿病史 |
4.2.5 术前贫血 |
4.2.6 术前白蛋白水平 |
4.2.7 吸烟史 |
4.2.8 腹部手术史 |
4.2.9 高血压病史 |
4.3 与肿瘤因素的关系 |
4.3.1 肿瘤的位置 |
4.3.2 病理分期 |
4.3.3 术后化疗 |
4.3.4 局部复发 |
4.3.5 远处转移 |
4.3.6 术前梗阻 |
4.3.7 新辅助 |
4.4 手术因素 |
4.4.1 化疗药灌洗 |
4.4.2 手术方式 |
4.4.3 造口的时期 |
4.4.4 造口的位置 |
4.4.5 吻合口漏 |
4.4.6 Clavien-Dindo分级 |
4.4.7 ASA分级 |
4.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5.1 腹部手术 |
4.5.2 术前贫血 |
4.5.3 手术类型 |
4.5.4 造口时期 |
4.5.5 横结肠造口 |
4.5.6 吻合口漏 |
4.5.7 病理分期 |
4.5.8 术后化疗 |
4.5.9 局部复发 |
4.5.10 远处转移 |
4.5.11 Clavien-Dindo |
第5章 讨论 |
5.1 患者因素关系 |
5.1.1 性别 |
5.1.2 年龄 |
5.1.3 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 |
5.1.4 低白蛋血症、BMI |
5.1.5 糖尿病 |
5.1.6 腹部手术史 |
5.2 肿瘤因素关系 |
5.2.1 肿瘤的位置 |
5.2.2 术后病理分期 |
5.2.3 术后放化疗 |
5.2.4 术后局部复发 |
5.2.5 远处转移 |
5.2.6 术前梗阻 |
5.2.7 新辅助治疗 |
5.3 手术因素的关系 |
5.3.1 术中化疗药灌洗 |
5.3.2 手术方式 |
5.3.3 造口的时期 |
5.3.4 造口位置 |
5.3.5 吻合口漏 |
5.4 其他因素 |
5.5 不足和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干预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1.研究背景 |
2.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状 |
2.1 出院准备度的概念 |
2.2 出院准备度的干预现状 |
2.3 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
3.小结 |
4.理论框架 |
5.研究目的 |
6.研究意义 |
7.技术路线图 |
二、第1 阶段: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的构建 |
1.干预方案草案的制定 |
1.1 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 |
1.2 分工内容 |
1.3 干预时间的确定 |
1.4 文献支持 |
2.专家咨询 |
2.1 专家选择标准 |
2.2 专家咨询流程 |
2.3 专家资料统计和分析 |
2.4 研究结果 |
2.5 专家咨询意见分析 |
3.预试验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研究过程 |
3.4 研究结果 |
4.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定稿 |
5.讨论 |
三、第2 阶段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主题干预方案的应用 |
1.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伦理原则 |
2.结果 |
2.1 样本流失情况 |
2.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3 RHDS不同阶段评分结果 |
2.4 SSCNS-CR需求结果 |
2.5 CD-RISC结果 |
2.6 QLQ-C30 结果 |
3.讨论 |
3.1 阶段性干预可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 |
3.2 阶段性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
3.3 阶段性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3.4 阶段性干预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
四、结论 |
1.研究主要结论 |
2.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
2.1 研究的创新性 |
2.2 研究的局限性 |
2.3 展望 |
五、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 相关资料的搜集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有其特定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理资料 |
1.3 手术方式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吻合口远、近端血供良好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 |
3.2 病人因素 |
3.3 吻合器的正确应用 |
3.4 吻合口漏的诊断和处理 |
(9)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3 诊断标准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肝脓肿的整体临床特点 |
2 肝脓肿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 |
3 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 |
4 肝脓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侵袭性肝脓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应用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APOC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 |
引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基本资料 |
2. 肠系膜上动脉分型 |
3. 肠系膜上血管各分支情况 |
4. 脾曲的血流供应 |
5. 肠系膜下血管及分支情况 |
6. 直肠癌术后血流通路的观察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3D CTA在腹腔镜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引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基本资料 |
2. 术前血管三维重建和术中血管解剖观察 |
3. 手术相关数据和并发症 |
4. 病理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生物信息学分析APOC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的研究 |
引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表达谱数据库选择和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
2. 高表达差异基因的识别和可视化 |
3. HDEGs的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4. APOC1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评估 |
5. APOC1在不同组织的表达 |
6. APOC1预后价值评估 |
7. APOC1和免疫浸润的关系 |
8. APOC1表达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关系 |
9. APOC1的基因富集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载脂蛋白家族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外科治疗高龄直肠癌8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J]. 张乐杨,杨恒颖,单治理,徐露,陈昕,周晓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01)
- [2]射频消融在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王青兵,王雁军,张勇,沈志玲,肖建安.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3)
- [3]直肠癌患者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分析[D]. 范嵩. 吉林大学, 2021(01)
- [4]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阶段性干预与评估研究[D]. 舒晴.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5]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 曹永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与处理[J]. 李小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06)
- [7]外科治疗高龄直肠癌87例[J]. 卜建石,王林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01)
- [8]202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曹永德,刘洋,肖乐婷,王海江. 癌症进展, 2021(09)
- [9]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D]. 蔡跃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10]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应用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APOC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的研究[D]. 沈海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