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前景广阔的水处理装备行业(论文文献综述)
曾子涵[1](2021)在《盈峰环境战略转型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乔明丽[2](2021)在《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水淡化可以从根本上增加淡水量,是我国沿海地区缺乏淡水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不断降低,海水淡化相较于远距离大规模调水工程综合成本更低,目前国内海水淡化产业正属于朝阳产业,未来海水淡化产业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紧抓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脉搏,开展了包括海水淡化厂运营维护、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和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业务,而且意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但由于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在发展战略、公司内部子公司之间配合、产品市场开拓和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研究国内、国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分析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所在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运用各种分析工具,明确了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目前的发展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定位;明确了具体战略目标为:2025年海水淡化设施产能达到日产230万立方米,搭建投资运营、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金融服务五大平台,超过300亿元的产业产值;2030年产能达到日产400万立方米,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将五大平台做到稳固而宽广,海水淡化产业集聚效应凸显,达到700亿元产业产值。最后分别从组织、资金、人才和制度四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确保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能够落地并成功实施。
刘松[3](2020)在《巴安水务海外并购KWI绩效研究》文中提出在“走出去”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的方式,提升在本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往学者大多采用财务指标法、EVA等方法对并购绩效进行研究,本文尝试使用双重差分法和熵权系数综合评价法,选取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巴安水务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研究海外并购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对巴安水务并购KWI公司进行初步分析时,发现巴安水务在并购后各项财务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仅采用“单差法”对比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无法确定除海外并购这一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了企业绩效。因此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环保行业10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剔除其他因素后,海外并购与企业绩效仍有显着的正向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巴安水务并购案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使用熵权系数综合评价法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其海外并购后产生的相对并购绩效远高于同行业水平;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发现,海外并购后的公司规模、市场份额、经营状况都取得了显着的改善,实现了经营和财务上协同,但是在营运协同方面仍有待提升。最后从研究结论出发,本文有如下三点启示:一、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针对营运协同方面,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包括重视文化整合、加强专用化人才的培养;二、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穆丽[4](2020)在《智慧水务背景下HT水处理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社会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水处理、大气治理、生态治理等环保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智慧水务新技术的逐渐兴起,传统水处理企业面临重大转型机遇。HT公司是传统的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自90年代开始研发推出了用于水质消毒的水处理设备开始,不断研发推陈出新,现已具备多种水处理产品。HT公司始终聚焦水处理领域,长期以来专注于水消毒市场,实施聚焦竞争战略,在水消毒市场逐渐积累了客户建立了口碑。随着智慧水务概念的不断深入,环保市场的不断放大,HT公司面临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竞争压力。本研究是以HT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分析工具,以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对HT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总结,对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进行评价,并且对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保障性措施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HT公司现行的聚焦竞争战略面临较大挑战,特别是在智慧水务新技术背景下,更适合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发挥企业优势,抓住市场机遇,提高经营收益。首先,本文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进行提炼和概括。对PEST、波特五力分析、SWOT、QSPM等工具模型进行了综述,为后期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利用PEST和波特五力工具分析了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在SWOT分析基础上通过QSPM确定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选择,并对此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业务领域、技术产品和销售模式三方面提出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方案。最后,从组织机构优化、研发创新优化和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障性措施,确保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顺利实施。
朱祯贵[5](2020)在《WD环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环保工作得到空前重视,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迅速扩大。WD公司作为一家初创环保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高效脱氮水处理工艺技术及一体化设备,积极开拓养殖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乡镇污水一体化处理等领域市场,却因缺乏清晰的竞争战略,对目标市场、主攻业务、客户群体定位模糊,对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认知和分析,导致市场开发进程缓慢。WD公司面临的主要竞争困境包括:养殖污水市场总包能力不足,影响利润规模;城市污水处理领域信息获取难,市场开发难;乡镇污水领域高门槛高溢价市场难以进入,低门槛低溢价市场难以获得差异化优势带来的收益等。本研究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通过WD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梳理,明确了该公司面临的机遇、威胁、优势和劣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出了该公司核心专长;通过SOWT分析明确了SO为主,兼顾WO及ST重点影响因素的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以高效脱氮技术为核心,以一体化设备为产品依托,努力获取多应用场景市场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基于重新定位产业链位置,聚焦目标客户,建立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集中差异化竞争战略:一是将目标客户由终端客户转向聚焦于互补型水处理环保公司;二是为新的目标客户提供基于特殊应用场景下差异化的污水高效脱氮处理技术服务、产品解决方案及后期智能化运维服务。通过以上新竞争战略的明确,本文还对WD公司战略实施关键因素、实施路径进行了基本规划,并从组织架构、研发体系、营销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竞争策略和完善意见,为竞争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保障,希望最终帮助WD公司实现“高效脱氮技术和智能环保装备专业服务商”的企业发展愿景。本研究同时对初创期技术性环保企业竞争战略制定具有较好借鉴作用。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焦东[7](2020)在《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造纸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制浆造纸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即使经过水的循环使用及工艺改进,仍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造纸废水的特点是排放量大、污染负荷高、成分复杂,其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p H、总氮、总磷、氨氮和悬浮物等。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对废水处理后达标再排放或再回用以减轻环境压力。制浆造纸废水常规处置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化学处理法、物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法等物化法、厌氧/好氧等生物法、芬顿等高级氧化技术、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法等。随着造纸单位水耗标准的推出及淡水资源的缺乏,研究开发基于中水回用的造纸废水处理新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水处理过程不同工段废水中有机物采用溶剂萃取进行GC-MS分析检测,发现SBR好氧工艺、混凝工艺以及芬顿氧化工艺均可以大量降解造纸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但由于各种方式的作用机理不同,各工艺降解的有机物种类也不尽相同。SBR好氧工艺和混凝工艺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段中同时使用这两种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芬顿氧化处理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但芬顿处理后的废水中仍可以检测到未被降解的有机物。研究开发的臭氧氧化新工艺相对芬顿氧化处理,可高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且显着降低出水色度,为化学氧化后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降低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环境污染物质的含量,探究了多种絮凝剂对废水中杂质的絮凝作用。利用造纸厂芬顿污泥制备得到的聚合硫酸铁(PFS)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通过絮凝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响应面法探究了絮凝过程中PFS用量、PAM/PFS体积比和处理温度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造纸废水中的COD含量,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FS用量为1.04 m L/L,PAM/PFS体积比为4.99,处理温度为31.54℃。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9.6%,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应用响应面法建立的造纸废水COD脱除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造纸废水中COD的脱除率。PFS用量和PAM/PFS体积比参数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造纸废水COD的脱除率。针对造纸过程中废水难以达标排放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索了臭氧氧化法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纳米氧化铜作臭氧氧化的催化剂,并且在臭氧发生量为3g/h,催化剂用量为0.25‰,反应过程中温度维持在30℃,反应时间维持在30min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达95.7%,出水满足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验室自己制备的多孔材料负载Cu O催化剂的回用实验表明,催化剂在不经处理回用5次后,而COD去除率未受明显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稳定性高并且经济环保,适于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工程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氧化废水中的各种离子及微量有机物等指标,实现中水部分回用,采用无机膜和反渗透膜(RO)组成的膜系统对氧化废水进行膜过滤研究。研究发现无机膜和RO膜组成的膜过滤系统对化学氧化处理的废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TDS、COD、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浓度等指标,其中TDS、色度、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的去除效果显着,连续运行发现,这些指标降低95%以上。膜系统经过不同时间和次数对化学氧化后废水过滤后,仍然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相对于不同孔径的无机膜而言,化学氧化废水经过RO膜过滤后,废水中的TDS、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均显着降低。
吴新辉[8](2020)在《GS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提升全国水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核心城市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也受到进一步关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正式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国家规划层次,并提出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然而面对污水处理行业高昂的前期投入,困扰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已久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加凸显。传统银行贷款融资途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门槛过高,并且存在无法匹配长期发展资金需求的问题,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无奈求助于民间借贷应对资金困难,然而民间借贷的高额成本又进一步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实践需要出发,研究适用于包括环保行业在内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通过选取存在所研究问题的目标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践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信息,对研究对象存在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尝试提出股权融资方案并提供实施建议,以研究对象为例对当前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该研究思路为指引,本文选取了环保行业企业GS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S公司发展概况和行业机遇的研究,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融资困难和融资问题,经过对债权融资方式和股权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针对GS公司的融资需求提出了引入私募股权融资的方案,并对其实施私募股权融资方案提出了组织保障、实施步骤及资金使用监督等多方面实践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文分为五个章节开展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民营中小企业适于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开展私募股权融资以及在开展股权融资前后应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等研究结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使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以GS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提出并设计股权融资方案,为GS公司解决后续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提供切合实际的融资安排和科学的实施建议,同时也为同行业或同类别的其他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周佳铭[9](2020)在《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环保理念的提升,秸秆的绿色回收处理受到广泛关注,一种利用亚临界水来无害化处理秸秆的新型装备应用前景广阔,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该装备智能化提供了更高的提升空间。本文以该新型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为研究对象,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的维度,研究了一种应用于该装备工作场景的物联网监控系统。首先基于该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定性分析了其工作时反应容器壳体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拟设计物联网系统的功能需求;并结合物联网领域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从嵌入式处理器、通信协议、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器等方面,确定了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方案。然后分别从软硬件方面设计了基于STM32F407ZGT6处理器和国产RT-Thread操作系统的物联网终端,选用RS485总线型拓扑结构作为工业现场传感器的组网和接入方案,以强覆盖的NB-IoT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物联网终端与云服务器间的通讯网络,来实现数据的稳定传输,并基于MQTT协议的发布/订阅模式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上行发送和云端控制命令的下行接收。接下来利用微信小程序和云端部署的EMQ消息服务器实现端(物联网终端)—云(云服务器)—端(微信小程序)的数据交互,并分析了实际监控场景下多台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即多个物联网终端的云端数据流转方案;此外,对端—云—端的数据通路做了数据持久化处理,并依据Java Web三层架构设计了数据监测网站,还对机器学习分类在网页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探究。最后搭建了物联网监控系统终端的硬件实验平台,测试了系统端—云—端数据通路的有效性,并对微信小程序和网站各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物联网监控系统能提升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于冰冰[10](2020)在《有色冶炼废渣及污泥中砷固定化效应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含砷废渣和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成为最主要的砷污染源,对其进行固定化后安全填埋是最重要的处理处置途径,固定化技术的核心在于材料的选择,因不同冶炼行业产生的废渣污染特性不同,不同材料在固定化机理和适用性等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入,强化固砷效果的As(Ⅲ)预氧化技术可行性研究也应加强。本研究对铜冶炼、铅锌冶炼、硫铁矿冶炼行业产生的含砷废渣以及冶炼制酸行业产生的高砷污泥进行固定化处理,针对性选材,模拟不同的风险情境,对不同材料的固定化效果进行了研究,运用XRD、SEM、XPS等微观表征手段揭示了典型材料的固As机理,针对As(V)为主的高砷渣和As(Ⅲ)为主的污泥进行了固砷效果强化的As(Ⅲ)氧化技术研究,为不同固定化材料在不同冶炼行业产生的含砷废渣和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中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1)针对铜冶炼行业废渣,采用典型硫化物、钙基和铁铝基(Fe0、铁盐、Fe2O3/Al2O3)等共10种材料对进行处理,通过5种模拟不同风险场景的单一化学浸提法,筛选出不同场景下固As效果好的材料,并通过连续化学形态浸提和微观结构表征揭示典型材料的固As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场景下Na2S·9H2O固As效果最好,其它场景固As能力最强的依次是Fe0和FeSO4·7H2O,其中,Fe0最适用于有机弱酸和强酸雨场景,FeSO4·7H2O在5种场景中均有固As效果,但差异性较大,在有机弱酸场景下效果最好,TCLP浸出As降至1.50μg·L-1,固As率达99.98%。FeSO4·7H2O固As作用主要是降低弱酸可提取态,将非专性/专性吸附态、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态转化为结晶铁铝或铁锰态和残渣态,处理后有少量难溶的铁砷矿物(即臭葱石和砷铁矿)等生成。(2)针对铅锌冶炼行业废渣,采用典型硫化物、含磷、含钙、含镁、黏土矿物等多种材料对2种Zn、Cd复合污染废渣进行固定化,同时考察材料对废渣中共存As的作用效应,以H2SO4-HNO3浸提法评估稳定化效果。1#废渣稳定化结果表明:Na2S·9H2O、Na3PO4·12H2O、CaO、MgO、钠基膨润土均适用于废渣 Zn 和 Cd的稳定处理,但含磷材料的施加使As浸出有所检出。2#废渣结果表明:各材料对Zn、Cd、As 的综合稳定效果依次为 Na2S·9H2O>Na3PO4·12H2O>(NH4)2HPO4,Na3PO4· 12H2O和(NH4)2HPO4对Zn的稳定率虽高,但易使As活化;MgO优于CaO,1%MgO 对 Zn、Cd、As 的稳定率分别达到 86.99%、91.37%、90.88%。MgO 和Na2S·9H2O为优选固定化材料。(3)针对硫铁矿冶炼行业废渣,采用典型硫化物、磷酸盐、CaO、MgO以及配伍药剂对Zn、Cd复合污染强酸性废渣进行固定化,利用水浸提(HJ557-2010)法评估固定化效果,以GB 8978-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达标限值,结果表明,单一磷酸盐和硫化物中,同摩尔添加比条件下,Na3PO4·12H2O对Zn和Cd的固定效果最好,Na2S·9H2O对As固定效果最好,Zn、Cd、As和Cu4元素同时达标时的综合固定效应(η(综))依次为 2.42%Na2S·9H2O(96.36%)>0.64%(NH4)2HPO4(87.42%)>0.46%Na3PO4·12H2O(82.26%)。单一 MgO 或 CaO 与组合剂的综合固定效应依次为 0.4%MgO>0.4%CaO>(0.4%CaO+0.61%Na2S·9H2O)>(0.4%CaO+0.32%(NH4)2HPO4)>1.2%(Na2S ·9H2O:(NH4)2HPO4:Na3PO4·12H2O=2:1:3)。MgO、Na3PO4·12H2O、硫钙组合为优选稳定剂。(4)针对制酸行业产生的高砷污泥,选择典型无机硫化物、含钙材料、含铁或铝材料(Fe0、铁盐、Fe2O3/Al2O3)对高As污泥进行固定化,采用醋酸(TCLP)、H2SO4-HNO3和H2O3种浸提法评估了各材料对As的固定效果;考察了固定化对污泥中As结合态和价态分布的影响,最终筛选出最佳固定化材料后再进行联合水泥固化。结果表明,FeCl3固As效果最好,3种浸提法评估的固砷率分别为86.01%、42.02%、58.87%。FeCl3和Fe0处理能够促进污泥As向固定态转化,非专性和专性吸附态占比分别降低了 80.60%和38.13%。其中,FeCl3促进非专性和专性吸附态向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6种材料处理对As(Ⅲ)具一定的氧化作用。FeCl3处理后As(Ⅲ)占比由77.14%降为19.72%。Fe(OH)3、Fe2O3和Al2O3处理对As(Ⅲ)的氧化性不明显,Na2S ·9H2O处理使As(Ⅲ)占比升至85.84%。随FeC13、水泥和两者配伍材料投加量的增加,在3种方法中污泥中As的浸出量均明显降低,单一 FeCl3和配伍固As效果均优于水泥;水泥配伍比≥100%时优于单一 FeCl3;250%FeCl3+125%水泥可使3种方法中浸出As浓度分别降至最低,分别为 113.81、399.28、347.27 mg·L-1,固 As 率均高于 97%。(5)强化固砷效果的As(Ⅲ)氧化结果表明,针对As(V)为主的砷渣进行6种氧化处理,发现30%H2O2、高锰酸钾(KMnO4)和过硫酸钠(Na2S2O8)氧化性好;针对As(Ⅲ)为主的砷泥进行4种氧化剂处理,发现KMnO4适用作高As(Ⅲ)砷泥的氧化剂,各处理使As(Ⅲ)占比下降率大小依次为KMnO4(39.66%)>MnO2(25.51%)>Na2S2O8(10.67%)>H2O2(7.04%);KMnO4均降低了 TCLP、H2SO4-HNO3浸出 As(Ⅲ)和总砷浓度,但使水浸提总砷升高了 0.61%,As(Ⅲ)占比仅降低3.05%;各处理均降低了砷泥的生物有效性,但均增加了砷的植物可利用性,除KMnO4外,各处理均明显增加了砷泥As的Wenzel法F1+F2所占总砷百分比,使砷释放风险明显增加,KMnO4风险性最低。
二、关注前景广阔的水处理装备行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前景广阔的水处理装备行业(论文提纲范文)
(2)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 总体框架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3 简要评述 |
第3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 |
3.2 PEST分析 |
3.3 EFE矩阵 |
3.4 行业环境分析 |
第4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4.1 公司内部框架结构 |
4.2 公司资源分析 |
4.3 公司能力分析 |
4.4 价值链分析 |
4.5 IFE矩阵 |
第5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 |
5.1 SWOT分析 |
5.2 使命与愿景 |
5.3 发展战略制定 |
5.4 发展战略实施 |
第6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2 资金保障 |
6.3 人才保障 |
6.4 制度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战略规划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巴安水务海外并购KWI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海外并购绩效研究现状 |
1.3.2 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海外并购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海外并购 |
2.1.2 海外并购绩效 |
2.1.3 海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2.2 海外并购动因理论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优势论和股东财富效应理论 |
第三章 巴安水务并购KWI案例分析 |
3.1 并购双方介绍 |
3.1.1 并购企业巴安水务基本情况 |
3.1.2 目标企业KWI基本情况 |
3.2 海外并购背景及过程 |
3.3 海外并购动机 |
3.3.1 获取先进技术和提高技术创新 |
3.3.2 追求协同效应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
3.3.3 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市场份额 |
3.3.4 实现转型,提升股东价值 |
第四章 海外并购对巴安水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设计 |
4.2 变量说明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巴安水务海外并购KWI公司绩效分析 |
5.1 海外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
5.1.1 熵权系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1.2 熵权系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3 熵权系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算 |
5.2 巴安水务与同行业对比分析 |
5.3 巴安水务并购前后对比分析 |
5.3.1 经营协同效应相关指标分析 |
5.3.2 营运协同效应相关指标分析 |
5.3.3 财务协同效应相关指标分析 |
第六章 启示建议及结论 |
6.1 启示 |
6.2 建议 |
6.3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4)智慧水务背景下HT水处理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企业竞争战略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2.3 国内文献综述 |
2.4 研究综述综评 |
第3章 HT公司竞争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HT公司简介 |
3.2 HT公司竞争战略现状 |
3.3 HT公司竞争战略面临的问题 |
第4章 HT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
4.1.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3 IE矩阵分析 |
第5章 HT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
5.1 QSPM矩阵分析 |
5.2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
5.3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方案 |
第6章 HT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保障措施 |
6.1 组织机构优化 |
6.2 研发创新优化 |
6.3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5)WD环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对象及目的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问题 |
1.2.3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企业战略的有关理论 |
1.3.2 环保行业企业战略的有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工具 |
1.5 论文结构与框架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策法律环境因素 |
2.1.2 经济环境因素 |
2.1.3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2.1.4 技术环境因素 |
2.2 行业和市场环境分析 |
2.2.1 污水处理市场细分及发展情况 |
2.2.2 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与竞争概况 |
2.2.3 污水处理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发展趋势 |
2.3 污水处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2.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3.4 替代品的威胁 |
2.3.5 行业竞争程度 |
2.4 竞争对手分析 |
2.5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 |
2.6 机会与威胁分析 |
2.6.1 机会分析 |
2.6.2 威胁分析 |
2.6.3 外部环境因素综合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D环保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发展概况 |
3.2 企业市场表现及竞争困境 |
3.2.1 市场表现分析 |
3.2.2 竞争困境分析 |
3.3 企业资源分析 |
3.3.1 人力资源分析 |
3.3.2 组织资源分析 |
3.3.3 物质资源分析 |
3.3.4 财务资源分析 |
3.3.5 技术资源分析 |
3.3.6 商誉资源分析 |
3.4 企业能力分析 |
3.4.1 技术研发能力分析 |
3.4.2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3.4.3 资源整合能力分析 |
3.4.4 客户服务能力分析 |
3.5 价值链与核心专长分析 |
3.5.1 价值链分析 |
3.5.2 核心专长分析 |
3.6 优势与劣势分析 |
3.6.1 优势 |
3.6.2 劣势 |
3.6.3 内部因素综合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D环保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 |
4.1 SWOT分析 |
4.2 WD公司战略目标 |
4.3 竞争战略选择 |
4.3.1 目标市场选择 |
4.3.2 竞争战略确定 |
4.4 价值活动组合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D环保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
5.1 经营目标阶段性分解 |
5.2 竞争战略实施 |
5.2.1 竞争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 |
5.2.2 竞争战略实施路径 |
5.3 竞争战略实施主要措施与保障 |
5.3.1 组织机构调整 |
5.3.2 人力资源策略制定 |
5.3.3 技术研发方向 |
5.3.4 市场营销策略 |
5.3.5 客户服务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制浆造纸工业的概况 |
1.1.1 制浆造纸过程及产生的废水 |
1.1.1.1 备料废水 |
1.1.1.2 制浆废水 |
1.1.1.3 中段废水 |
1.1.1.4 造纸白水 |
1.1.1.5 污冷凝水 |
1.1.1.6 末端废水 |
1.1.2 脱墨浆造纸过程的简介及产生废水情况 |
1.1.2.1 废纸的离解及浆料净化与浓缩 |
1.1.2.2 废纸脱墨 |
1.1.2.3 废纸回用废水 |
1.2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
1.2.1 化学处理法 |
1.2.2 物化处理法 |
1.2.2.1 混凝沉淀处理 |
1.2.2.2 混凝气浮法 |
1.2.3 生化处理法 |
1.2.3.1 好氧生物处理法 |
1.2.3.2 厌氧生物处理法 |
1.2.3.3 生物酶催化技术 |
1.2.3.4 厌氧好氧组合技术 |
1.3 制浆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
1.3.1 混凝法深度处理 |
1.3.2 吸附法 |
1.3.3 膜分离技术 |
1.3.3.1 概述 |
1.3.3.2 基本原理 |
1.3.3.3 应用 |
1.3.4 高级氧化法 |
1.3.4.1 光催化氧化法 |
1.3.4.2 催化湿式氧化法 |
1.3.4.3 声化学氧化 |
1.3.4.4 臭氧氧化法 |
1.3.4.5 芬顿氧化法 |
1.3.4.6 超临界水氧化法 |
1.3.4.7 电化学氧化法 |
1.3.4.8 过硫酸盐氧化法 |
1.3.5 联合工艺处理(综合处理方法) |
1.3.6 生态处理法 |
1.3.7 生物酶法 |
1.3.8 组合技术法 |
1.4 造纸终端水回用技术及其背景和意义 |
1.4.1 概述 |
1.4.2 中水回用技术 |
1.4.3 中水回用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
1.5 本论文研究开发工作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二章 废纸制浆造纸主要处理工段水样中有机物特性分析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来源 |
2.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原料前处理方法 |
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 |
2.2.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
2.2.4 废水CODCr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厌氧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
2.3.2 厌氧出水再经化学混凝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
2.3.3 SBR好氧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
2.3.4 芬顿氧化排水的GC-MS分析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化学絮凝处理 |
3.1 实验部分 |
3.1.1 造纸废水来源 |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水质的基本性质测定 |
3.2.1.1 PH值的测定 |
3.2.1.2 污泥元素分析 |
3.2.1.3 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
3.2.1.4 废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分析 |
3.2.2 PFS的制备 |
3.2.3 絮凝实验 |
3.2.4 响应面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厌氧出水与芬顿氧化入水的GC-MS分析 |
3.3.2 芬顿氧化入水絮凝最优工艺探索 |
3.3.2.1 絮凝剂种类的优化 |
3.3.2.2 絮凝工艺响应面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及过程优化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2 实验分析及方法 |
4.2.1 实验方法 |
4.2.1.1 催化氧化实验 |
4.2.1.2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
4.2.2 分析方法 |
4.2.2.1 常规指标测定 |
4.2.2.2 臭氧浓度分析 |
4.2.2.3 CODCR的测定 |
4.2.2.4 色度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 |
4.3.2 负载型催化剂的回用研究 |
4.3.3 催化剂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
4.3.4 臭氧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
4.3.5 反应温度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
4.3.6 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化学氧化后废水的膜处理连续试验研究 |
5.1 实验原料及方法 |
5.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1.3 中试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无机膜的制备 |
5.2.2 pH值的测定 |
5.2.3 TDS的测定 |
5.2.4 电导率的测定 |
5.2.5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5.2.6 色度的测定 |
5.2.7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
5.2.8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
5.2.9 总铁含量测定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膜系统处理过程各项指标去除情况 |
5.3.2 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测试 |
5.3.3 不同孔径的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
5.3.4 无机膜和反渗透膜对废水的影响 |
5.3.5 臭氧氧化/复合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GS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安排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GS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GS公司概况 |
一 GS公司简介 |
二 GS公司组织架构 |
三 GS公司主营业务 |
第二节 GS公司所属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一 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
二 水污染治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
三 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前景 |
第三节 GS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
一 GS公司当前所处行业地位 |
二 GS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
三 GS公司竞争劣势分析 |
四 GS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四节 GS公司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 GS公司现有融资分析 |
二 GS公司融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章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 |
第一节 GS公司融资需求分析 |
一 GS公司新建研发中心项目 |
二 GS公司扩建运营网络项目 |
第二节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 |
一 GS公司融资途径选择 |
二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要素设计 |
第三节 GS公司股权融资财务分析 |
一 盈利能力分析 |
二 偿债能力分析 |
三 营运能力分析 |
四 股权融资后财务预测 |
第四节 GS公司股权融资风险分析 |
一 技术风险 |
二 经营风险 |
三 财务风险 |
四 内控风险 |
五 其他风险 |
六 风险防控措施 |
第四章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实施 |
第一节 GS公司股权融资组织与保障 |
一 人力保障 |
二 法律保障 |
三 专业机构保障 |
第二节 GS公司股权融资程序与步骤 |
第三节 GS公司股权融资资金使用与监督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亚临界水水解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系统总体设计 |
2.1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
2.1.1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系统组成结构 |
2.1.2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工作原理及流程 |
2.2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反应容器受力分析 |
2.3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4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2.4.1 物联网系统结构分析 |
2.4.2 物联网终端控制模块处理器选择 |
2.4.3 无线通信传输方式选择 |
2.4.4 物联网通信协议选择 |
2.4.5 服务器选择 |
2.5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系统整体架构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终端设计与实现 |
3.1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终端硬件总体架构分析 |
3.2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终端硬件电路设计 |
3.2.1 主要功能模块选型 |
3.2.2 传感器接入电路设计 |
3.2.3 调试接口模块设计 |
3.3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终端软件平台搭建 |
3.3.1 物联网终端软件操作系统选择 |
3.3.2 RT-Thread系统裁剪和移植 |
3.3.3 物联网终端软件系统任务分析 |
3.4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终端数据采集功能实现 |
3.4.1 串口通信原理 |
3.4.2 RS485 接口传感器数据读取 |
3.4.3 GPS模块数据读取和解析 |
3.5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终端数据传输功能实现 |
3.5.1 NB-IoT模组联网配置 |
3.5.2 数据封装与发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系统应用层软件设计 |
4.1 移动端微信小程序设计与开发 |
4.1.1 微信小程序云服务器端设置 |
4.1.2 微信小程序功能模块设计 |
4.2 数据监测网站设计与开发 |
4.2.1 网站云服务器端配置 |
4.2.2 数据持久化 |
4.2.3 监测网站功能模块及架构设计 |
4.3 机器学习数据分类 |
4.3.1 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分析 |
4.3.2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运行状态分类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物联网系统平台搭建与测试 |
5.1 测试环境介绍 |
5.2 端-云-端数据通路测试 |
5.2.1 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测试 |
5.2.2 微信小程序数据接收测试 |
5.2.3 微信小程序真机测试 |
5.3 数据监测网站功能测试 |
5.4 机器学习分类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有色冶炼废渣及污泥中砷固定化效应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含砷固体废物来源及危害 |
1.1.2 砷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
1.1.3 场地修复主要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1.1.4 含砷固废固定化材料研究进展 |
1.1.5 砷固定化效果评估方法 |
1.1.6 固砷机理微观表征手段 |
1.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不同固定化材料对铜冶炼废渣As的固定效果及机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实验设计 |
2.1.3 测定与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砷渣理化性质 |
2.2.2 不同材料对废渣中As的固定化效果评估 |
2.2.3 As的连续提取化学形态分析 |
2.2.4 亚铁对废渣As固定的微观机理解析 |
2.3 小结 |
3 不同固定化材料对铅锌冶炼废渣Zn、Cd和As的固定效应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测定和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材料对1#废渣的固定化效应 |
3.2.2 不同材料对2#废渣的固定化效应 |
3.3 小结 |
4 不同固定化材料对硫铁矿废渣Zn、Cd、As的固定效应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单一稳定剂 |
4.2.2 无机-无机组合处理 |
4.3 小结 |
5 不同固定化材料对水处理污泥中As的固定效果及机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原料 |
5.1.2 实验方法 |
5.1.3 分析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供试污泥As浸出和结合态分布特性分析 |
5.2.2 不同固定化材料对污泥中As的固定效果 |
5.2.3 不同固定化材料对污泥As结合态的影响 |
5.2.4 不同固定化处理对污泥中As价态分布的影响 |
5.2.5 不同投加量的FeCl_3对污泥As浸出浓度的影响 |
5.2.6 FeCl_3复配水泥对污泥As浸出的影响 |
5.3 小结 |
6 强化固砷效果的As(Ⅲ)预氧化技术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供试原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分析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废渣氧化结果 |
6.2.2 砷泥氧化结果 |
6.3 小结 |
7 经济技术效益分析 |
7.1 工艺技术路线 |
7.1.1 含砷废渣固定化处理工艺 |
7.1.2 高砷污泥固定化及效果强化处理工艺 |
7.2 经济技术效益分析 |
7.2.1 含砷废渣固定化处理成本 |
7.2.2 高砷污泥强化固定化处理成本 |
7.3 处理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前景 |
7.4 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总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关注前景广阔的水处理装备行业(论文参考文献)
- [1]盈峰环境战略转型及效果研究[D]. 曾子涵.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2]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乔明丽. 山东大学, 2021(02)
- [3]巴安水务海外并购KWI绩效研究[D]. 刘松.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4]智慧水务背景下HT水处理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D]. 穆丽.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5)
- [5]WD环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朱祯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D]. 焦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8]GS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D]. 吴新辉. 郑州大学, 2020(02)
- [9]秸秆无害化处理装备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究[D]. 周佳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10]有色冶炼废渣及污泥中砷固定化效应与机制研究[D]. 于冰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