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诊断巨大肝血管瘤(论文文献综述)
储笑非[1](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二维超声诊断,以患者的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二维超声诊断,共检出病灶43个,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的有36个,检测符合率为83.72%;观察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共检出病灶55个,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的有53个,符合率为96.36%;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后,其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36%、65.45%,漏诊率分别为3.64%、34.55%,均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操作简便、经济性好、准确率高,不仅可以为医生提供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回声状态及周围结构的回声状态等丰富的信息,也可为肝血管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陈燕,涂艳萍,杨朝湘,尚宁,黄苑铭,钟伟[2](2021)在《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肝血管瘤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和MRI对胎儿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和MRI诊断、经产后或引产后随访证实的16例胎儿肝血管瘤,总结其产前超声及MRI特征。结果 16例胎儿肝血管瘤均为单发,其中13例发生于肝右叶。产前超声表现:低回声8例,混合回声7例,高回声1例;12例病灶边界均较清晰,4例边界不清;2例病灶未探及血流信号,14例病灶血流丰富,周边见环形血流,病灶内可见血管分支,血流频谱呈低-中等阻力指数,其中8例病灶探及静脉引流到肝静脉。MRI表现:16例T1WI均呈稍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信号。结论胎儿肝血管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产前超声结合MRI可做出初步诊断,产前超声可监测其进展和并发症,帮助临床评估胎儿预后。
刘向娇,黄翠青,耿娟,陈紫霞[3](2021)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特征与临床转归》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特征与临床转归,为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出的胎儿肝脏异常病灶,并出生后经影像学和(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血管瘤的24例病例,总结其产前超声特征与出生后患儿预后。结果 24例胎儿肝血管瘤均为单发病灶,88%(21/24)的病灶边界清晰,14个为巨大肝血管瘤(直径>40mm)。13%(3/24)为高回声型、29%(7/24)为低回声型、58%(14/24)为混合回声型。71%(17/24)的病灶内可见"筛孔状"或"蜂窝状"无回声,13%(3/24)的病灶内见较强回声分隔光带似"网状"。83%(20/24)的病灶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其中90%(18/20)表现为病灶周边环状/半环状彩色血流,30%(6/20)的病灶可观察到"五彩镶嵌"样血流(考虑合并动-静脉瘘)。24例患儿出生,1例因新生儿心力衰竭死亡,23例存活。其中3例手术切除病灶,5例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2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3例仅随访观察。23例存活患儿随访至截止发文,最小3+月龄,最大3+岁,一般情况均好。结论胎儿肝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多样,但仍具有相对典型的超声特征,结合超声二维声像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可实现产前诊断,如无并发症,患儿出生后预后良好,存活率可达96%(23/24)。
郭爽萍,尚宁,安思微[4](2021)在《先天性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诊断与漏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先天性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特征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肝血管瘤共35例,随访至出生后1年以上,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及漏误诊原因。结果 35例胎儿中有31例证实为肝血管瘤,多为晚孕期检出,23例位于肝右叶,14例边界清晰,14例为不均质回声,20例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血流呈高速中阻型,16例为环状或半环状血流,13例见肝动脉来源供血及肝动脉内径稍增宽。中孕期漏诊1例,误诊3例(2例为肝母细胞瘤,1例为肺隔离症)。结论产前超声对先天性肝血管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与肝母细胞瘤鉴别较困难,中孕期应注意对肝脏的扫查,避免漏诊。
龙煜,邝海燕,骆迎春,蒋美平,伍筱兰[5](2020)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表现及漏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肝血管瘤的漏误诊原因,提高产前超声对胎儿肝血管瘤的诊断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漏误诊的6例肝血管瘤胎儿为研究对象,活产儿追踪随访至出生6~24个月,引产胎儿行尸体解剖。回顾性分析6例漏误诊病例的产前超声扫查方法、声像图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产前超声误诊3例:3例产前超声首次发现肿块的时间分别为37+3周、39+5周、37+4周,表现为混合回声肿块,均误诊为肝母细胞瘤。产前超声漏诊3例:1例整个孕期的产前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出生后2 d超声发现病灶;1例孕31+6周及37+4周产前超声均未发现,于孕40周超声发现肝血管瘤;1例孕26+6周产前超声检查未发现,孕33周超声怀疑肝内稍低回声区,MRI提示肝血管瘤。6例中2例引产胎儿在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胎儿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肝毛细血管瘤;4例活产婴儿行增强CT扫描和临床追踪观察证实为肝血管瘤。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肝脏的检查应采取多角度多切面连续扫查的手法,同时观察肝静脉走行是否有改变及肝周边脏器的位置是否有移位,再进一步分析病灶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以提高胎儿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从而指导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胡佳[6](2020)在《多模态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声像图特点,研究病变直径与杨氏模量之间的关系,评估SWE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最佳诊断界点,探讨SWE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SWE检查的131例肝脏占位患者的153个病灶进行研究,以病理诊断或影像学诊断结果为对照。恶性病灶共89个,其中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共46个,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ICC)共12个,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MLC)共31个;良性病灶共64个,其中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共55个,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共1个,肝硬化增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共8个。测量以上病灶的最大直径,探讨病灶直径与杨氏模量值之间的关系。测量病灶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及与杨氏模量比值(Eratio),比较良恶性两组间杨氏模量值差异,并比较HCC、ICC及MLC两两之间杨氏模量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得出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界值。结果:病灶直径大小约1.75-11.33cm(4.25±1.84cm),肝脏恶性病灶的平均直径为4.63±2.01cm;良性病灶的平均直径为3.73±1.52cm,其中肝血管瘤的平均直径为3.89±1.46cm,肝硬化增生结节的平均直径为2.23±0.49cm。恶性病灶的Emean及Emax与其直径之间存在弱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2(P<0.05)、0.32(P<0.05);肝血管瘤的Emean与其直径之间存在强正相关,r=0.75(P<0.05),Emax与直径之间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r=0.52(P<0.05);RN的Emean与其直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P>0.05),Emax与其直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7(P>0.05),RN的Emean及Emax与其直径之间相关性不显着。肝脏恶性病灶的Emean、Emax、Eratio值分别为39.24±16.65kPa、66.90±34.23kPa、4.67±2.06;肝脏良性病灶的Emean、Emax、Eratio值分别为23.71±6.57kPa、33.70±7.52kPa、3.45±1.13,恶性病灶的Emean、Emax、Eratio均大于良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的Emean、Emax、Eratio值均小于ICC,且两组的Emean及E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的Emean、Emax、Eratio值均小于ML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的Emean、Emax、Eratio值均小于MLC,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中Emean、Emax及Eratio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60、0.841、0.765,良恶性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29.30kPa、41.63kPa、3.9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4%和67.2%、80.9%和78.1%、78.7%和64.1%。结论:SWE能定量评估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硬度信息,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新的诊断思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第二部分多模态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常规超声(Ultrasound,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的声像图表现,对US、CEUS、SWE及三者结合的多模态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从而为临床诊治肝脏占位性病变提供影像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31例肝脏占位患者的153个病灶分别进行US、CEUS、SWE检查,以病理诊断或影像学诊断结果为对照,分别评估US、CEUS、SWE及多模态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US、CEUS、SWE及多模态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153个病灶中恶性89个,良性64个。US诊断为恶性的病灶85个,诊断为良性的病灶68个,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7%、64.1%、67.3%、72.9%、60.3%,绘制ROC曲线,得到AUC为0.669;CEUS诊断为恶性的病灶88个,良性的病灶65个,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89.1%、90.2%、92.1%、87.7%,AUC为0.900;SWE诊断为恶性的病灶86个,良性的病灶67个,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78.1%、79.7%、83.7%、74.6%,AUC为0.841;多模态超声诊断为恶性的病灶90个,良性的病灶63个,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1%、92.19%、94.12%、94.44%、93.65%,AUC为0.938。CEUS的诊断效能要优于SWE及U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超声的诊断效能要优于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EUS及SWE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WE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效能要优于US,而CEUS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效能要优于SWE;多模态超声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诊断效能更高,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任彦瑜[7](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第一部分,调查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以普通体检人群作为对照,分析其高发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归纳总结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超声造影(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内的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并将之与病理学特征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一方面,为采信或选用何种影像学检查对初筛发现的肝脏占位进行定性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为肝脏良性、恶性占位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17721例CH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与同期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21629例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分析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与CHB、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归纳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并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进行阐释,总结肝脏良性占位与肝癌的鉴别要点。结果第一部分:与普通人群相比,CHB患者的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更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发病率更低,分别为11.8%vs 8.7%、8.2%vs 1.6%、20.6%vs 2.4%、0.006%vs 0.042%,均P<0.05,肝细胞腺瘤白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P<0.001),30~49岁最高,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第二部分:与恶性病变相比,肝脏良性占位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病灶内部回声均匀,CEUS、CT和MRI增强扫描呈现“快进慢出”的特征。其中,肝硬化结节超声多为混合回声(81.1%,7944/979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富或无血流信号(91.2%,8933/9796),CEUS和CT、MRI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多呈等或稍高密度,强化均匀,普美显增强MRI肝胆期等信号;当其体积增大,伴内部回声发生不均匀改变,血流动力学或增强检查出现异常时,提示恶变概率升高。77.8%的肝血管瘤超声显示为高回声,与小肝癌相比,它的四周与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固有动脉流速更低,门静脉流速更高。肝囊肿彩超常表现为内部无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易诊断。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可见特征性的纤维组织增生(80.0%,8/10)、“星芒状”中心瘢痕(50.0%,5/10)。肝细胞腺瘤体积较大时可显示为边界欠清,多存在脂肪变性,故MRI的T1序列显示高低信号混杂,T2压脂显示低信号,同相位等信号,反相位信号轻度减低;MRI增强扫描中可见肝胆期呈等稍低信号,可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胆期高信号或轮辐样变化)鉴别,另肝细胞腺瘤整体呈现“快进慢出”,与肝细胞癌“快进快出”的特点明显不同。结论CHB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相关。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硬化结节的初筛可选用彩超检查,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需要进行CEUS和CT、MRI增强扫描,必要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研究总结的肝脏良、恶性占位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肝硬化结节和肝血管瘤的超声声学和血流学特征,能够为早期识别肝脏占位的性质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郑玉梅,郭燕鑫[8](2019)在《超声检查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肝脏血管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6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经超声检查的图像特征为:46例为强回声型, 占总数的76.67%。运用超声检查的手段, 能够发现肝内圆形或是椭圆形存在回声增强结节的征象, 并且图像边缘相对清晰;8例为弱回声型, 占总数的13.33%, 瘤体内可见蜂窝状或网眼状低密度透声区, 边缘比较清晰, 呈不规则状;另外6例为混合回声型, 占总数的10.0%, 超声显像为形态规则或欠规则, 边缘清晰。超声对肝脏血管瘤诊断特异性为65.0%, 低于CT检查的87.50%;B超的诊断敏感性为96.67%, 准确率为97.33%;略低于CT检查的98.21%、97.50%,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15、2.11、0.01, 均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肝脏血管瘤中具有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张丹丹,王军梅[9](2019)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影像学诊断和管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产前诊断并随访的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观察胎儿产前超声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随访其结局。结果: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肝右叶(13例),超声表现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9例患儿的病灶内见"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病灶周边见环状血流,或可见分支进入内部,测得低至中等血流阻力指数。MRI表现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稍高信号。14例胎儿中引产8例;继续妊娠6例,均足月分娩,患儿出生后经影像学方法诊断肝血管瘤,其中2例患儿口服普萘洛尔,4例患儿未予治疗,定期复查。随访结果显示,6例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儿无异,3例患儿肝血管瘤病灶无明显变化,3例患儿病灶逐渐缩小,其中1例完全消失。结论:胎儿肝血管瘤有相对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超声和MRI检查结果可实现产前诊断。如无并发症,肝血管瘤胎儿可足月分娩,并且预后良好。
舒红[10](2019)在《脏器声学造影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脏器声学造影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某院收治的88例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脏器声学造影,并与常规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确诊的58例患者中,37例患者经常规超声诊断为海绵状肝血管瘤,8例误诊,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3.8%(37/58);病理确诊的58例患者中,51例患者经脏器声学造影诊断为海绵状肝血管瘤,4例误诊,脏器声学造影诊断准确率为87.9%(51/58);脏器声学造影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器声学造影弥补了常规超声诊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在肝脏病变的诊断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超声诊断巨大肝血管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巨大肝血管瘤(论文提纲范文)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图像特征比较 |
2.2 不同方法诊断肝血管瘤的效果比较 |
3讨论 |
(2)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肝血管瘤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超声检查 |
1.3 MRI检查 |
1.4 随访 |
2 结果 |
2.1 超声检查结果 |
2.2 MRI检查结果 |
2.3妊娠结局 |
3 讨论 |
3.1 胎儿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 |
3.2 产前超声及MRI表现和诊断意义 |
3.3 鉴别诊断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特征与临床转归(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1.3其他检查及处理 |
1.4 随访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产前超声检查结果 |
2.3 出生后临床转归 |
3 讨论 |
(4)先天性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诊断与漏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随访结果 |
2.2超声特征 |
2.3 妊娠结局 |
2.4 漏误诊病例情况 |
3 讨论 |
(6)多模态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病理诊断或影像学诊断结果 |
3.2 杨氏模量值与病灶直径之间的关系 |
3.3 良恶性两组间杨氏模量值及结果对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多模态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试剂 |
2.3 检查方法与步骤 |
2.4 图像分析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病理诊断或影像学诊断结果 |
3.2 常规超声诊断结果 |
3.3 超声造影诊断结果 |
3.4 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结果 |
3.5 多模态超声诊断结果 |
3.6 US、CEUS、SWE以及多模态超声诊断效能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慢性乙型肝炎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CHB患者和普通人群的肝脏良性占位发病率及其特点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诊断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 检查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2.2 CHB患者和普通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对比 |
2.3 肝脏良性占位的构成特点 |
2.4 肝脏良性占位的年龄特点 |
2.5 肝脏良性占位的性别特点 |
2.6 肝脏良性占位的数量及位置分布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
1.3 研究内容及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 |
2.2 肝脏良性占位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附录 |
致谢 |
(9)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影像学诊断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 象 |
1.2 超声检查方法 |
1.3 MRI检查方法 |
1.4 胎儿评估及处理 |
1.5 随访方法 |
2 结 果 |
2.1 超声表现 |
2.2 MRI表现 |
2.3 评估及处理 |
2.4 妊娠结局 |
3 讨 论 |
(10)脏器声学造影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理诊断结果 |
2.2 常规超声与病理结果比较 (表1) |
2.3 脏器声学造影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表2) |
2.4 常规超声与脏器声学造影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表3) |
3 讨论 |
3.1 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意义 |
3.2 脏器声学造影的优势 |
3.3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
3.3.1 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
3.3.2 与肝棘球蚴病的鉴别诊断 |
3.3.3 与肝非寄生虫囊肿的鉴别诊断 |
四、超声诊断巨大肝血管瘤(论文参考文献)
-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J]. 储笑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5)
- [2]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肝血管瘤的价值[J]. 陈燕,涂艳萍,杨朝湘,尚宁,黄苑铭,钟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05)
- [3]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特征与临床转归[J]. 刘向娇,黄翠青,耿娟,陈紫霞.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02)
- [4]先天性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诊断与漏误诊分析[J]. 郭爽萍,尚宁,安思微.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02)
- [5]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表现及漏误诊分析[J]. 龙煜,邝海燕,骆迎春,蒋美平,伍筱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08)
- [6]多模态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 胡佳. 南昌大学, 2020(08)
- [7]慢性乙型肝炎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D]. 任彦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超声检查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郑玉梅,郭燕鑫. 中国基层医药, 2019(18)
- [9]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影像学诊断和管理[J]. 张丹丹,王军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 [10]脏器声学造影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J]. 舒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