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绳防治侧柏松毛虫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翔宇[1](2020)在《侧柏容器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要点》文中指出侧柏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是北方常用的生态防护林优良树种之一。为了更好地解决立地条件较差地区的造林用苗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造林质量,侧柏容器苗广泛推广使用。文章总结了侧柏容器育苗以及抗旱造林技术,旨在为侧柏育苗和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张琳松[2](2017)在《古树资源特性与保护措施分析——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辽宁省凌源市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与松岭山系交接地带,气候带是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古树资源异常丰富,林业技术人员通过对本地古树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分析其生长分布特性,采取不同措施如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拉设刺篱等进行重点保护,成效显着,在辽西及周边地区起到古树资源保护示范作用。
菅美桃,菅广林,张剑峰,杨怡然,王智慧[3](2015)在《明纹侧柏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包头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30多万亩,其中,明纹侧柏松毛虫在梅力更地区发生比较严重,在土默特右旗南坡绿化工程中也有发生,对侧柏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景观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笔者经过多年潜心观察研究,基本掌握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一、生物学特性明纹侧柏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1年发生1代。以35龄幼虫在树下落叶层内或石块下越冬,以
王文帆[4](2015)在《大兴安岭林分与立地因子对病虫害发生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控制森林主要病虫危害和提高森林健康为目标,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健康维护与提高提供技术支撑。对大兴安岭地区,5个林业局27林场从2008~2011年发生病虫害的情况进行研究,以期间发生的松针红斑病、落叶松毛虫、球果花蝇、松瘿小卷蛾、落叶松鞘蛾和落叶松八齿小蠹这6种森林主要病虫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各林业局病虫害发生与海拔分布、林型分布、坡向分布、坡位分布、土壤类型、林地起源、胸径、郁闭度、林龄等,计算出有虫株率、感病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统计分析各项因子与病虫危害影响之间的关系。(1)松针红斑病发病小班110块,主要发病海拔区间为400m~780m;危害严重的3种林型: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白桦林、坡改落叶松林,占发病总数的70.91%。东南方向为松针红斑病发病严重的方向,占发病总数的72.72%;人工林小班发病率是天然林的6.08倍;郁闭度0.3~0.65占所有发病总数的88.19%,感病指数与坡度呈负极显着相关(P<0.01),与郁闭度显着相关(P<0.05);(2)松瘦小卷蛾受灾小班93块,主要海拔区间为400m~630m;危害严重的3种林型: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白桦林、坡改落叶松林;南坡发生数是北坡的2倍;郁闭度0.4~0.7占所有受灾小班总数的87.10%;人工林小班的虫害受灾率是天然林的3.84倍;乔木胸径范围主要集中在0~16cm,占受灾小班的93.55%,16cm以上胸径组,虫口密度最高为20.83±3.76;虫口密度与乔木平均树高呈显着相关(P<0.05),与乔木平均胸径呈显着相关(P<0.05)。(3)球果花蝇受灾小班61块,主要海拔区间为400m~625m;危害严重的3种林型:兴安杜鹃白桦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坡改落叶松林;南坡发生数是北坡的3.86倍;人工林小班的虫害受灾率是天然林的3.17倍;郁闭度0.4~0.7占发生总数的93.44%,种实被害率与坡度呈显着相关(P<0.01),与郁闭度呈显着相关(P<0.01)(4)落叶松鞘蛾受灾小班为26块,主要海拔区间为420m~750m;危害严重的3种林型: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白桦林、坡改落叶松林;人工林小班的虫害受灾率是天然林的6.06倍;郁闭度0.4~0.6占所有发生总数的92.31%,虫口密度与乔木平均树高呈显着相关(P<0.01),与乔木平均胸径呈显着相关(P<0.01)。(5)落叶松八齿小蠹受灾小班53块,主要海拔区间为420m~1100m;危害严重的4种林型: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组、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组、藓类兴安落叶松林组;东坡发生数是西坡的3.625倍,人工林小班的虫害受灾率是天然林的5.73倍;郁闭度0.3~0.6占所有虫害受灾小班总数的77.36%;乔木胸径范围主要集中在10~13cm,发生所占比例88.68%。(6)将大兴安岭地区23种典型林型进行统计分析,布设575块样地,计算出各林型样地的Simpson指数均值和方差。发生比较严重的林型包括: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白桦林和坡改落叶松林这3种林型,Simpson指数分别为0.6292±0.0838,0.5692±0.0495,0.5492±0.1409 均属于 Simpson 指数较低林型。(7)以阿木尔林业局2008~2011年遭受病虫危害的林班为研究对象,将感病样地中的木本植物Simpson指数,与其感病指数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出:y=0.0022x2-0.1422x+2.7906,拟合度R2=0.7267;将受虫害样地的有虫株率和Simpson指数,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得 y=0.0007x2-0.1174x+5.6639,拟合系数 R2=0.8096;随着 Simpson 多样性指数的增加,感病指数与有虫株率都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认为不同类型林分物种组成的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高的林分,其抵御病虫危害作用能力相应提高。(8)本研究通过研究木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与病虫侵害之间的关系,发现木本植物多样性指数高的样地对于病虫害的耐受性更高,即森林群落整体稳定性更高,利于被干扰后的森林系统恢复与再生,木本植物的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周雪[5](2014)在《北京城市森林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城市生态平衡的支柱,它在净化大气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资源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城市森林除面临火灾风险、有害生物风险外,还受到城市化扩张与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风险。为使人类有一个可持续、健康安全的城市,我们必须遵循生态和社会经济规律,对城市森林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方法包括:(1)运用信息扩散理论计算城市森林火灾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周期。(2)应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相关风险指标进行预测。(3)使用改进的损失系数法估算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的直接经济损失。(4)依据国内外标准和碳氧平衡法计算理论上所需城市森林的面积。(5)运用熵权系数法对城市森林风险进行综合评价。(6)使用人口比例指标法度量北京市城市化水平,并运用Logistic曲线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地对城市森林火灾风险和有害生物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测和损失计量。(2)研究了城市系统干扰风险所包含的城市森林供求风险、林业用地风险和城市森林结构风险等,对北京市各区县的风险大小进行了排序。(3)建立了包含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的城市森林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北京市各区县和功能区进行城市森林风险综合评价与排序。(4)定量分析了在不同的城市化水平增长率条件下,城市森林各类风险指标的增减幅度。(5)系统总结了城市森林风险管理的性质、原则、管理内容与流程、管理保障体系等;并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北京市一年发生1~4次以上森林火灾的概率大于85%。未来5年森林火灾次数每年约为1~2次;每年受害森林面积预测值为2~5hm2。受森林火灾影响,保育土壤损失的生态服务价值量最大,积累营养物质最小。(2)森林病害和森林虫害的总发生面积将逐年增加。1998~2012年北京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是杨树食叶害虫;损失最高的年份为2012年。2008年生态服务价值量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11.34%。(3)在北京市各区县城市森林供求风险和林地供给不足风险的大小排名中,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的风险最大。预测出2020年林业用地比2012年将减少16.27%,北京城市森林面临林业用地被占用的风险。(4)对城市森林风险的综合评价比较中,房山区的综合风险最大,平谷区综合风险最小;城市发展新区综合风险最大,首都功能核心区综合风险最小。(5)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会降低城市森林火灾风险的发生概率;增加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和城市系统干扰风险的发生概率。
袁玉明[6](2011)在《北龙胆草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北龙胆草是东北地区名贵中药材之一,通过10 a人工驯化栽培,成功摸索出适于辽东山区的北龙胆草栽培措施。文章从整地、播种、苗期管理、移栽及栽后管理等方面,详述了北龙胆草的关键栽培技术。
李虹[7](2011)在《松毛虫的防治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是松树林的天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全世界已知的松毛虫有28种,其中发生面积大、经常成灾的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6种,尤以马尾松毛虫危害最严
马玉辉[8](2010)在《徂徕山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及经营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森林存在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我国现将生态公益林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是对生态公益林的面积还是森林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建国后所营造的人工林缺乏科学规划,森林经理工作不到位,森林乱砍乱伐严重,造成人工生态公益林存在着林分结构单一、稳定性差、抵抗力低等健康问题。目前,对大部分的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粗放,致使人工生态公益林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都已经引起了林业工作者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保持生态公益林的健康是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基础及保障,所以在森林健康评价的基础上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经营,改进其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森林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得森林健康评价有了可操作性。笔者正是在这一研究背景下,以山东省徂徕山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以样地调查和实验室土样检测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环境因素、生长量因素、生物多样性因素、土壤胁迫因素及恢复力因素五个方面选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了健康评价,评价结果如下:(1)徂徕山生态公益林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差异,赤杨纯林、刺槐纯林的健康得分分别是1.12、0.68,健康等级为健康;油松/刺槐混交林、麻栎纯林、赤松纯林的健康得分分别是0.12、-0.03、-0.21,健康等级为亚健康;油松纯林、油松/侧柏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的健康得分分别是-0.38、-0.43、-0.50,健康等级为不健康。总体来看,阔叶落叶林好于针叶林。(2)徂徕山森林的灌木生物种类差异不大,但盖度、高度、数量差异较大,林下灌木层灌木数量最多的为赤松和油侧混交林,赤杨林下未发现任何灌木,刺槐仅有较少荆条。赤杨纯林生长茂盛,郁闭度均达到90%以上,林下透光性差,严重影响灌木的生长。草本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小,赤杨、刺槐等阔叶林健康状况较好,但生物多样性较差;松类纯林的健康状况较差,但生物多样性方面有优势;混交林由于密度过大等原因没有明显优势。(3)土壤胁迫方面,油松/刺槐的混交林各项指标测定中表现较好,其中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均大于其他林分,且孔隙度、速效钾等指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赤松纯林土壤孔隙度最差,但其土壤养分相关指标好于油松纯林,这与赤松和油松树高及胸径分析保持一致;总体看来,阔叶纯林及针阔混交林数据中与林木及灌草生长密切相关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等相对高于针叶纯林,说明阔叶纯林及针阔混交林较针叶纯林有更好的改良土壤的成效。(4)评价分析可知,影响徂徕山森林健康的主要因子是林分密度、土壤养分、乔木生长量、灌木层多样性和自然更新能力,这对徂徕山的健康经营意义重大。自然环境虽然对森林健康也有较大影响,但在经营中较难改变,只能改变植物配置方式等实现最优利用。通过健康评价分析,对徂徕山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措施进行了探讨。根据评价结果分别在具体经营措施和整体经营规划方面提出建议。具体层面包括调整林分密度、加强水肥管理、尝试种植灌木、保护更新幼苗等;整体层面是从造林规划、幼龄林抚育、成林抚育、低效林分改造、主伐更新、病虫害防治、防火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合适的经营决策。
刘宏琴,蔺玉英,马红叶[9](2009)在《明纹侧柏松毛虫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包头市梅力更林场天然侧柏林发生大面积明纹侧柏松毛虫危害,针叶几乎被吃光,严重影响了侧柏的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经过几年的观察和研究,初步掌握了该地区明纹侧柏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有效的防治技术。
乔显娟[10](2007)在《山东省主要林木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文中认为本文对山东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概况进行了汇总。全面分析了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概况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防技术研究与推广,充分发挥自然界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实行可持续控制,是山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并从天敌昆虫人工释放应用、生物源农药及以鸟治虫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推广。研究结果为:1)试验得出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放蜂时间、放蜂量和放蜂方法。在鲁南地区最佳时期为5月中下旬。调查放蜂区天牛幼虫平均死亡率71.3%,最高达76.1%,平均寄生率64.8%,最高达71.0%,证明管氏肿腿蜂对控制天牛的发生效果明显,而且寄主广,易收集,防治方法简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方法。2)试验得出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的优势天敌,只要认真掌握放蜂时间、放蜂次数和放蜂量,防治效果明显且第二代好于第一代,是值得推广的生物防治措施。轻度发生地块较重度发生地块防治效果好,重度发生应该应用营林、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证明在青岛地区防治第一代白蛾时间在6月中下旬,防治第二代在8月中下旬。调查分析了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山东的推广应用情况。3)试验得出黑广肩步甲对多种有害生物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总体效果不十分显着,但对有害生物的长期控制具有一定效果。其捕食的害虫谱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鳞翅目较大型的幼虫具有较强的趋向性,对草履蚧等则较少取食;对于不同类型的林分也有不同的趋向性,对灌木、小乔木等的害虫防治效果显着,而对于比较高大树木上的害虫防治效果较差。4)调查分析了生物源农药在山东的推广应用。5)调查了山东主要益鸟及其觅食昆虫种类,以鸟治虫技术在山东的推广应用。6)提出山东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向。7)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生防水平、实现山东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二、毒绳防治侧柏松毛虫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毒绳防治侧柏松毛虫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侧柏容器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侧柏的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
1.1 采集种子 |
1.2 育苗地选择 |
1.3 营养土的准备 |
1.4 催芽处理 |
1.5 播种 |
1.6 苗期管理 |
1.7 起苗 |
2 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
2.1 造林时间选择 |
2.2 整地 |
2.3 栽植 |
2.4 混交造林方式 |
2.5 抚育管理 |
2.5.1 除草抚育 |
2.5.2 修枝抚育 |
2.5.3 间伐抚育 |
2.5.4 病虫害防治 |
(2)古树资源特性与保护措施分析——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条件 |
2 凌源市古树资源现状调查 |
3 凌源市古树资源分布特性 |
3.1 古树品种多、树龄大 |
3.2 分布范围广 |
3.3 古树群 |
4 影响古树资源受损害的原因 |
5 保护措施 |
5.1 建立古树资源档案 |
5.2划建必要的保护小区 |
5.3 加强古树的水肥管理 |
5.4 有害生物防治 |
5.5 做好古树拯救工作 |
(3)明纹侧柏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物学特性 |
1.形态特征 |
2.生活习性 |
二、防治措施 |
1.物理防治 |
2.生物防治 |
3.病毒防治 |
4.药剂防治 |
三、今后治理方向 |
1.从培育优良抗性品种入手 |
2.加强对林分的抚育管理 |
3.加强监测预报、检疫等预防性工作 |
4.提倡无公害防治 |
(4)大兴安岭林分与立地因子对病虫害发生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林分主要因子与森林病虫害 |
1.2.2 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病虫害 |
1.2.3 森林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 |
1.2.4 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对策 |
1.3 研究区域概况 |
1.3.1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1.3.2 研究区域气候概况 |
1.3.3 研究区域森林状况 |
1.3.4 研究区域主要森林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虫口密度调查方法 |
2.2 有害生物成灾标准 |
2.3 立地因子调查方法 |
2.4 木本植物Simpson指数调查 |
2.5 数据分析 |
2.5.1 数椐统计 |
2.5.2 数据处理 |
3 不同林业局病虫害发生状况分析 |
3.1 阿木尔林业局病虫害发生状况分析 |
3.1.1 阿木尔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类型及分布 |
3.1.2 阿木尔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组成及动态变化 |
3.2 呼中林业局病虫害发生状况分析 |
3.2.1 呼中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类型及分布 |
3.2.2 呼中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组成及动态变化 |
3.3 松岭林业局病虫害发生状况分析 |
3.3.1 松岭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类型及分布 |
3.3.2 松岭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组成及动态变化 |
3.4 塔河林业局病虫害发生状况分析 |
3.4.1 塔河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类型及分布 |
3.4.2 塔河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组成及动态变化 |
3.5 图强林业局病虫害发生状况分析 |
3.5.1 图强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类型及分布 |
3.5.2 图强林业局历年病虫害发生组成及动态变化 |
3.6 本章小结 |
4 林分因子与病虫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
4.1 各林分因子与松针红斑病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 |
4.1.1 松针红斑病的海拔分布 |
4.1.2 松针红斑病发生的林型分布 |
4.1.3 松针红斑病发生的坡向分布 |
4.1.4 松针红斑病发生的坡位分布 |
4.1.5 松针红斑病发生的土壤类型分布 |
4.1.6 松针红斑病发生与林地起源关系 |
4.1.7 松针红斑病发生的感病指数与郁闭度之间关系 |
4.1.8 松针红斑病发生的感病指数与胸径之间关系 |
4.1.9 松针红斑病发生的感病指数与林龄之间关系 |
4.1.10 林分因子与松针红斑病的感病指数相关性分析 |
4.1.11 松针红斑病发生情况归纳及生态防控建议 |
4.2 各林分因子与松瘿小卷蛾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 |
4.2.1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海拔分布 |
4.2.2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林型分布 |
4.2.3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坡向分布 |
4.2.4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坡位分布 |
4.2.5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土壤类型分布 |
4.2.6 松瘿小卷蛾发生与林地起源关系 |
4.2.7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虫口密度与郁闭度之间关系 |
4.2.8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虫口密度与胸径之间关系 |
4.2.9 松瘿小卷蛾发生的虫口密度与林龄之间关系 |
4.2.10 林分因子与松瘿小卷蛾虫口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
4.2.11 松瘿小卷蛾发生情况归纳及生态防控建议 |
4.3 各林分因子与球果花蝇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 |
4.3.1 球果花蝇发生的海拔分布 |
4.3.2 球果花蝇发生的林型分布 |
4.3.3 球果花蝇发生的坡向分布 |
4.3.4 球果花蝇发生的坡位分布 |
4.3.5 球果花蝇发生的土壤类型分布 |
4.3.6 球果花蝇发生与林地起源关系 |
4.3.7 球果花蝇发生的种实被害率与郁闭度之间关系 |
4.3.8 球果花蝇发生的种实被害率与胸径之间关系 |
4.3.9 球果花蝇发生的种实被害率与林龄之间关系 |
4.3.10 林分因子与球果花蝇种实被害率的相关性分析 |
4.3.11 球果花蝇发生情况归纳及生态防控建议 |
4.4 各林分因子与落叶松鞘蛾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 |
4.4.1 落叶松鞘蛾发生的海拔分布 |
4.4.2 落叶松鞘蛾发生的林型分布 |
4.4.3 落叶松鞘蛾发生的坡向分布 |
4.4.4 落叶松鞘蛾发生的坡位分布 |
4.4.5 落叶松鞘蛾发生的土壤类型分布 |
4.4.6 落叶松鞘蛾发生与林地起源关系 |
4.4.7 落叶松鞘蛾发生虫口密度与郁闭度之间的关系 |
4.4.8 落叶松鞘蛾发生虫口密度与胸径之间的关系 |
4.4.9 落叶松鞘蛾发生虫口密度与林龄之间的关系 |
4.4.10 林分因子与落叶松鞘蛾虫口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
4.4.11 落叶松鞘蛾发生情况归纳及生态防控建议 |
4.5 各林分因子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 |
4.5.1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的海拔分布 |
4.5.2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的林型分布 |
4.5.3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的坡向分布 |
4.5.4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的坡位分布 |
4.5.5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的土壤类型分布 |
4.5.6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与林地起源关系 |
4.5.7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有虫株率与郁闭度之间的关系 |
4.5.8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有虫株率与胸径之间的关系 |
4.5.9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有虫株率与林龄之间的关系 |
4.5.10 林分因子与落叶松八齿小蠹有虫株率的相关性分析 |
4.5.11 落叶松八齿小蠢发生情况归纳及生态防控建议 |
4.6 各林分因子与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的测定 |
5.1 大兴安岭地区23种典型林型 |
5.1.1 草类兴安落叶松林 |
5.1.2 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 |
5.1.3 胡枝子(蒙古栎)兴安落叶松林 |
5.1.4 偃松兴安落叶松林 |
5.1.5 杜香兴安落叶松林 |
5.1.6 藓类兴安落叶松林 |
5.1.7 溪旁兴安落叶松林 |
5.1.8 绿苔水藓类兴安落叶松林 |
5.1.9 兴安杜鹃樟子松林 |
5.1.10 草类白桦林 |
5.1.11 兴安杜鹃白桦林 |
5.1.12 草类山杨林 |
5.1.13 兴安杜鹃山杨林 |
5.1.14 胡枝子蒙古栎林 |
5.1.15 毛榛黑桦林 |
5.1.16 河洼山杨林 |
5.1.17 河洼柳树林 |
5.1.18 绿苔云杉林 |
5.1.19 水改兴安落叶松林 |
5.1.20 坡改落叶松林 |
5.1.21 坡地樟子松林 |
5.1.22 杜香白桦林 |
5.1.23 蒙古栎白桦林 |
5.2 大兴安岭地区23种典型林型生物多样性的测定 |
5.3 本章小结 |
6 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与病虫害之间关系 |
6.1 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原理 |
6.2 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与感病指数之间的分析 |
6.3 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与有虫株率之间的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8 讨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北京城市森林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相关研究综述 |
1.5.1 森林火灾风险评价与管理 |
1.5.2 森林有害生物风险评价与管理 |
1.5.3 城市森林研究综述 |
2 相关概念的总结与界定 |
2.1 风险 |
2.1.1 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
2.1.2 风险的分类 |
2.2 风险管理 |
2.2.1 国内外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及未来发展趋势 |
2.2.2 风险管理的程序 |
2.3 城市森林 |
2.3.1 城市森林概念的总结和界定 |
2.3.2 城市森林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
2.4 核心概念的定义 |
2.4.1 风险和风险管理 |
2.4.2 城市森林 |
2.4.3 城市森林风险 |
2.4.4 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 |
2.4.5 干扰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公地悲剧理论 |
3.1.1 公地悲剧理论的内涵与可持续利用途径 |
3.1.2 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森林风险管理 |
3.2 一般均衡理论和帕累托最优理论 |
3.2.1 两种理论的主要内容 |
3.2.2 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与城市森林资源配置 |
3.3 区域经济学理论 |
3.3.1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
3.3.2 区域经济理论与城市森林风险管理 |
3.4 区域经济管理理论 |
3.4.1 区域经济管理理论的内涵 |
3.4.2 区域经济管理与城市森林风险管理 |
3.5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 |
3.5.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
3.5.2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与城市森林风险管理 |
3.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6.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
3.6.2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森林风险管理 |
3.7 本章小结 |
4 北京城市森林及风险现状 |
4.1 北京市自然条件概况 |
4.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
4.1.2 土地面积与行政区划 |
4.1.3 气候条件 |
4.2 北京市社会经济概况 |
4.2.1 社会人口 |
4.2.2 经济发展状况 |
4.3 北京市森林资源概况 |
4.3.1 森林资源禀赋与林业发展 |
4.3.2 城市森林概况与发展 |
4.4 北京市城市森林风险 |
4.4.1 城市森林的类型 |
4.4.2 城市森林的主要功能 |
4.4.3 城市环境对城市森林的影响 |
4.4.4 城市森林风险的主要类型 |
4.4.5 城市森林各风险所属风险类别 |
4.5 本章小结 |
5 城市森林火灾风险评价 |
5.1 风险识别与描述 |
5.1.1 城市森林火灾风险的特点 |
5.1.2 城市森林火灾风险成因分析 |
5.2 风险分析 |
5.2.1 北京森林火灾概况 |
5.2.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5.2.3 基本统计特征 |
5.2.4 森林火灾风险发生概率及周期 |
5.3 风险预测 |
5.3.1 灰色系统模型GM(1,1) |
5.3.2 预测模型与参数估计 |
5.3.3 预测结果与分析 |
5.4 生态服务价值量损失计算 |
5.4.1 计量方法 |
5.4.2 计算及说明 |
5.4.3 计量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评价 |
6.1 风险识别与描述 |
6.1.1 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的特点 |
6.1.2 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成因分析 |
6.2 风险分析 |
6.2.1 北京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概述 |
6.2.2 全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发生情况 |
6.2.3 市辖区和县域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分布情况 |
6.2.4 不同年份有害生物风险发生情况 |
6.3 风险预测 |
6.3.1 预测模型与参数估计 |
6.3.2 预测结果与分析 |
6.4 直接经济损失估算 |
6.4.1 数据来源 |
6.4.2 估算方法与改进 |
6.4.3 计量结果 |
6.5 生态服务价值量损失估算 |
6.6 本章小结 |
7 城市森林城市系统干扰风险评价 |
7.1 城市森林供求风险 |
7.1.1 国内外相关标准 |
7.1.2 碳氧平衡法 |
7.1.3 覆盖率风险和人均面积风险 |
7.1.4 城市森林供求风险综合比较 |
7.2 城市森林林业用地风险 |
7.2.1 城市森林林地供给不足风险 |
7.2.2 城市森林林地占用风险 |
7.3 城市森林结构风险 |
7.4 四功能区风险总结与规划 |
7.5 本章小结 |
8 城市森林风险综合评价 |
8.1 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8.2 评价方法与模型 |
8.3 评价过程与结论 |
8.3.1 分区县评价 |
8.3.2 分功能区评价 |
8.4 本章小结 |
9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森林风险 |
9.1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方法 |
9.1.1 土地利用指标 |
9.1.2 人口比例指标 |
9.1.3 综合指标法 |
9.2 北京市城市化水平计量 |
9.2.1 北京市城市化水平模型拟合与预测 |
9.2.2 北京常住人口模型拟合与预测 |
9.3 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火灾风险 |
9.3.1 模型拟合 |
9.3.2 二者相互关系 |
9.4 城市化与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 |
9.4.1 模型拟合 |
9.4.2 二者相互关系 |
9.5 城市化与城市森林城市系统干扰风险 |
9.5.1 城市化与城市森林供求风险 |
9.5.2 城市化与城市森林林地占用风险 |
9.6 本章小结 |
10 城市森林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
10.1 城市森林火灾风险管理 |
10.1.1 管理性质与原则 |
10.1.2 管理内容 |
10.1.3 管理技术与保障体系 |
10.2 城市森林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
10.2.1 管理性质和原则 |
10.2.2 管理内容 |
10.2.3 管理技术与保障体系 |
10.3 城市森林城市系统干扰风险管理 |
10.3.1 管理目标与原则 |
10.3.2 管理对策建议 |
10.3.3 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
10.4 本章小结 |
11 结束语 |
11.1 结论与创新点 |
11.1.1 主要结论 |
11.1.2 创新之处 |
11.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6)北龙胆草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地与整地 |
1.1 选地 |
1.2 整地 |
2 播种 |
2.1 播期 |
2.2 播种方法 |
3 播后管理 |
3.1 覆盖 |
3.2 浇水 |
3.3 除草 |
3.4 撤覆盖物 |
3.5 防病 |
4 移栽 |
4.1 移栽时间 |
4.2 移栽方法 |
5 移植苗田间管理 |
5.1 撤覆盖物 |
5.2 浇水 |
5.3 除草 |
5.4 遮荫 |
5.5 追肥 |
5.6 培土 |
5.7 防寒土 |
5.8 防病 |
5.9 覆盖 |
6 收获 |
(7)松毛虫的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营林技术 |
1.1 营造混交林 |
1.2 封山育林 |
1.3 抚育、补植、改造 |
2 生物防治措施 |
2.1 白僵菌防治 |
2.2 苏云金杆菌 (Bt) 防治 |
2.3 质型多角体病毒 (CPV) 防治 |
2.4 利用松毛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
3 人工 (物理) 防治 |
4 植物杀虫剂防治 |
5 仿生药剂防治 |
6 化学药剂防治 |
7 自然防治法 |
(8)徂徕山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及经营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我国人工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森林健康的研究进展 |
2.1 森林健康的概念 |
2.2 森林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2.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监测与评价 |
2.3.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 |
2.3.2 森林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
2.3.2.1 森林健康的监测指标 |
2.3.2.2 森林健康的评价指标 |
3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地区概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3.1.1.1 地理位置 |
3.1.1.2 地质地貌特征 |
3.1.1.3 土壤种类和分布 |
3.1.1.4 气候条件 |
3.1.2 森林资源概况及经营现状 |
3.1.2.1 植物资源 |
3.1.2.2 树种结构、林龄及比例 |
3.1.3 森林病虫害及防治概况 |
3.1.4 森林经营现状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地选择 |
3.2.2 植被调查 |
3.2.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3.2.4 健康评价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植被资源现状分析 |
4.1.1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主要乔木树种生长分析 |
4.1.2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林下植被分析 |
4.1.2.1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林下灌木分析 |
4.1.2.2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林下草本层多样性分析 |
4.2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4.3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 |
4.3.1 评价指标体系 |
4.3.2 评价特征 |
4.3.3 综合评价 |
4.3.4 胁迫因子分析 |
5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措施与对策研究 |
5.1 造林规划 |
5.2 幼龄林抚育 |
5.3 成林抚育 |
5.4 低效林分改造 |
5.5 主伐更新 |
5.6 病虫害防治 |
5.7 物种入侵 |
5.8 防火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
6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情况 |
(9)明纹侧柏松毛虫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纹侧柏松毛虫生活习性 |
●二、防治技术 |
1、营林技术措施 |
2、物理防治 |
3、化学药剂防治 |
4、植物杀虫剂防治 |
●三、治理方向 |
(10)山东省主要林木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生物防治技术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
2.2 国内外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 |
2.3 国内外天敌昆虫的研究应用现状 |
2.3.1 国内外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应用研究现状 |
2.3.2 国内外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殖应用研究现状 |
2.3.3 国内外黑光肩步甲助迁应用的研究现状 |
2.3.4 天敌昆虫的利用方式 |
第3章 山东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状况调查 |
3.1 山东自然概况 |
3.2 山东林业资源概况 |
3.3 山东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概况 |
3.3.1 发生危害概况 |
3.3.2 发生特点 |
3.3.3 原因分析 |
3.4 山东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概况 |
3.4.1 防治概况 |
3.4.2 存在问题 |
第4章 天敌昆虫人工释放应用技术研究 |
4.1 管氏肿腿蜂释放应用技术研究 |
4.1.1 示范区概况 |
4.1.2 材料和方法 |
4.1.3 结果与分析 |
4.2 白蛾周氏啮小蜂释放应用技术研究 |
4.2.1 试验区概况 |
4.2.2 材料和方法 |
4.2.3 结果与分析 |
4.2.4 放蜂防治在山东各地的推广应用 |
4.2.5 结论 |
4.3 黑广肩步甲生物学特性与释放应用研究 |
4.3.1 黑广肩步甲的生物学特性 |
4.3.2 黑广肩步甲人工助迁的意义 |
4.3.3 黑广肩步甲的释放应用技术研究 |
第5章 生物源农药及以鸟治虫技术推广应用 |
5.1 生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 |
5.1.1 植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 |
5.1.2 微生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 |
5.1.3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推广应用 |
5.1.4 昆虫信息素的推广应用 |
5.2 以鸟治虫技术的推广应用 |
5.2.1 山东主要益鸟及其觅食昆虫种类 |
5.2.2 以鸟治虫技术在山东的推广应用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生防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6.2 山东生防技术发展改进方向 |
6.2.1 立足已经成功的天敌繁育技术,扩大繁殖种类 |
6.2.2 开展主要害虫病毒的研究,形成综合生物防治技术体系 |
6.2.3 开展天敌资源调查、保护及利用研究 |
6.2.4 改进生物农药及喷施设备的研发 |
6.3 大力推广生防技术,推进山东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
6.3.1 可持续控制的指导思想 |
6.3.2 实现可持续控制是山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然要求 |
6.3.3 提高对生防技术措施的认识程度 |
6.3.4 重点带动,整体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物防治 |
6.3.5 营林措施是林业有害生物的治本之策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四、毒绳防治侧柏松毛虫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侧柏容器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 李翔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2)
- [2]古树资源特性与保护措施分析——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J]. 张琳松. 江西农业, 2017(11)
- [3]明纹侧柏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J]. 菅美桃,菅广林,张剑峰,杨怡然,王智慧. 内蒙古林业, 2015(12)
- [4]大兴安岭林分与立地因子对病虫害发生影响研究[D]. 王文帆.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5)
- [5]北京城市森林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D]. 周雪.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6]北龙胆草高产栽培技术[J]. 袁玉明. 辽宁林业科技, 2011(06)
- [7]松毛虫的防治方法[J]. 李虹. 农业装备技术, 2011(04)
- [8]徂徕山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及经营决策研究[D]. 马玉辉.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9]明纹侧柏松毛虫防治技术[J]. 刘宏琴,蔺玉英,马红叶. 内蒙古林业, 2009(12)
- [10]山东省主要林木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D]. 乔显娟.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