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初探

商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初探

一、商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崔婧[1](2021)在《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政治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胡云莉[2](2020)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对中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如何才能确立最行之有效的外交战略是每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代永恒的命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局势更是呈现出完全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国际政治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分析国家地区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因素复杂,牵涉广泛,然而“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祥”,其中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其中的“一”与“要”。经济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投资外交作为经济外交的重要分支,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加。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方法,分析了这一经济手段对国家间双边关系、区域政治、全球政治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外交因素进行了梳理,以此展现出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经互动。文章的主体论述可分为四点:一、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不是单纯的跨国公司追逐经济利益,而是源于国家利益,服务于国家利益;二、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经济与外交双重属性,只有从政经互动角度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投资外交手段;三、伴随中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全面进入新阶段;四、依托“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突破,通过投资外交带动经济外交,进而推动全面外交,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政治经济战略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讲,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提出研究问题。首先,明确并梳理的几个重要概念: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外交与投资外交、国家利益等。然后,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文献综述。发现迄今绝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用分析。虽然也有部分学者对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也大多局限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或者母国的政治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要手段之一的经济外交逐渐在国家的外交战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探究如何能够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外交效应,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很重要却一直被忽略的一大领域。由此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方法,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局限。第一章从现实与理论梳理出发,全面详细地对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章通过阐述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经济效应;同时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带来的政治效应,以及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外交因素。第三章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政治经济学考察,展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发挥的政治效用。第四章分析梳理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外交因素,以及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第五章结合现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尤其是“一带一路”视野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新时期经济外交。结论部分总结回顾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对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给出了政策建议,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在当今世界经济外交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为此,中国政府应该更加及时地做出政策指导,并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有力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灵活调控投资区位与产业布局,使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推进新时期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

刘晓夏[3](2020)在《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且企业经营风险性较大等独有特点,使得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传统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比较困难。为此,政府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建立科技银行,在此背景下江苏银行(简称JSB)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应运而生。JSB徐州科技支行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徐州当地科创行业发展作出了相应贡献。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其短板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制约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JSB徐州科技支行为代表,希望能在解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探讨JSB徐州科技支行实现“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品牌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内同类科技支行发展提供相应借鉴与参考。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研究前提下,首先,从微观视角系统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短板;其次,从宏观视角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与技术环境等;再次,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通过策略组合选择SO策略和WO策略作为其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科技银行的先进发展经验,研究提出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目标,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JSB徐州科技支行如何利用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技术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口碑、客户定位、产品定位等优势,克服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系列短板,不断拓展市场业务空间。在策略提出过程中,以“有效控制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市场原则”“创新原则”“风控原则”,研究提出JSB徐州科技支行“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品牌化管理”的“四化”可持续发展策略。同时,为推动“四化”策略的顺利实施,研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设立专职岗位,打造专业化服务;二是依托科技,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有效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三是多方平台合作,扩大客户基数,实现风险分摊,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期通过JSB徐州科技支行“四化”发展策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其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贾梦超[4](2020)在《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数占总人口的11.9%,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加之政策等相关历史因素,目前我国居民的养老压力空前巨大,但同时也对老龄产业发展展示出新的机遇与挑战。此前在政策鼓励与房地产行业调整背景下,各大房地产公司转型推动了养老地产的高速发展,但也出现了建成项目“空置率高”与“一床难求”两级分化现象。为解决目前养老服务设施结构性矛盾,各部门接连做出政策调整,为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诸多便利,但也造成了部分项目的发展困境。本文在整理国内外利用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利用SWOT模型与PEST模型,定性分析西木公司项目发展现状,并总结提出目前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建设筹备期长、建设经营成本高、部分项目空置率高、经营收益低等发展困境。结合对于西木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指出目前项目发展困境主要由于政治环境尚不完善、所选择的既有物业存在自身缺陷以及公司历史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为使所得结果更具有针对性,故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调研打分,对西木公司困境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定性定量的分析造成西木公司目前项目发展困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间权重排序。并针对以上重要因素,提出解决目前问题以及未来业务开展的着力点。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所得西木公司业务发展困境成因基础上,为解决当前困境并使项目未来可以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养老服务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从而将目前与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的市场定位进行调整。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随时把握政策法规发展动态,积极沟通,借助内外部优势资源获取合适的既有物业。改变目前单一的业务发展模式,创新经营理念,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目前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的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整体产业有很强的上升趋势,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市场上已存在颇具实力的竞争对手,而且开发过程中的诸多困境逐渐显现在养老企业面前。只有准确制定市场定位,针对公司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通过在各类细分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加强内外部沟通获取优势资源,把握政策动态选择合适物业。并且始终要认识到养老服务项目需要长期培育,只有坚定信心以实体项目作为平台,创新开发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或对集团主营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才能最终达到整体的成功。

李可欣[5](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位于世界油气资源核心分布区域“俄罗斯-中亚-中东-北非-西非”的北段。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油气投资,不仅可以实现油气供给来源多元化和进口途径多样化,以此缓解国内油气资源所面临的现实风险;同时可以通过多边化的油气合作,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保障未来的巨大需求。因此,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对中国海外油气投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从油气资源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市场体制环境和国际合作环境六个方面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以油气资源丰富程度和政局稳定性为条件,筛选出2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RM-BP-DEMATEL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识别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最后以影响力和推动力为标准确定关键因素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油气资源生产能力是根本型因素,代表着最根本且最难以改变的因素;合作便利度是特征型因素,也是最终且最关键需要解决的因素;国家腐败程度、政府有效性和投资促进政策为驱动型因素;贸易条件、社会安全、失业率、商业管制、投资准入政策、通货膨胀、贸易开放度、法律执行力度和电力供应是辅助型因素。针对分析结果,结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油气投资发展策略,中国可以依据油气生产能力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完善政治和市场体制方面的油气投资保障机制、加强区域内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沟通渠道以及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框架,促进海外油气投资活动的发展。

陈晓睿[6](2020)在《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研究(1917-1927)》文中研究说明民国初年,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近代银行业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银行就是在此背景下而成立的。本文将1917-1927年间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之间的关系作为文章的研究重点,试图从金城银行的股权变化及业务往来这两个角度揭示1917-1927年间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政企关系。论文的第一章介绍金城银行成立的军阀背景。金城银行成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大批军阀和官僚纷纷投资新式工商业,金城银行的成立与皖系军阀密不可分,也与当时的银行政策和交通银行的帮助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二章则阐述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股权之争。由于受政治环境的影响,银行的发展存在不安全性,银行为了规避与军阀官僚交往过密带来的风险,金城银行通过稀释北洋军阀的股东股权,扩大投资人类别,与北洋军阀股东争夺银行的控制权等行为,拉开与军阀官僚之间的距离,避免银行卷入政治风波。第三章介绍金城银行1917-1927年间业务发展状况。金城银行在成立之初与北洋军阀关系密切,与之相应的银行的存款、放款业务等基本都是围绕军阀和官僚展开的。随着政权的变迁,金城银行为了更好地谋生存,开始拓宽业务领域,银行业务稳步提升,金城银行逐渐脱离北洋军阀的掌控。论文最后一章总结分析1917-1927年这十年间北洋军阀对金城银行的影响以及二者关系的启示。一方面金城银行通过军阀的扶持站稳脚跟,奠定基业,促进近代金融的发展和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军阀自身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影响了银行的正常发展。在1917-1927年间,金城银行首先拉拢依附北洋军阀,使得银行在发展中获取资金、地位的便利,但由于北洋军阀存在的不确定性、封建性等因素,金城银行为了确保发展稳定,逐渐疏远北洋军阀,脱离北洋军阀的掌控。

孟猛[7](2020)在《PPP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球经济体现出多极化发展的格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顺应发展趋势,推动中国经贸往来的多元化,减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提高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治理能力和话语权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且自提出以来即受到政府、学者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互通互联的基石,如何引导国内企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内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中国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提高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战略价值。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在基础设施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各国政府难以为本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利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与政府展开合作、引入资金助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PPP模式将国内闲置资本应用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提高国内资本的利用效率,为中国资本对外投资提供了可靠渠道。由此可见,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建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将PPP模式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PPP模式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概念、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二者结合的适用性与重要性,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PPP合作模式及其在“一带一路”下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提出影响PPP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实施的五个层面影响因素。最后,对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提出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建议。本文基于案例总结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从总体而言,不论是PPP项目数量和PPP项目金额,政府资源约束、潜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层面、社会法律制度均表现出正向的显着相关性,并且结果是稳健的;拓展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政府资源约束、潜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层面、社会法律制度对PPP项目金额和数量的影响结果具有差异性。本文在主要研究内容上进行了如下创新:(1)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丰富PPP应用模式研究,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制约项目顺利完工的不利因素,从项目建设角度提出影响PPP模式应用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几方面因素;(2)通过案例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汇总、量化、实证分析,检验变量影响是否显着,进行稳定性检验,并进一步探索“邻里效应”;(3)从国家、行业、企业层面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操作建议,以指导PPP模式更好地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项目落地实施。同时,本文也存在如下研究不足:(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时间有限,相关案例、数据还不够丰富;(2)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PPP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还不够系统、完善。展望未来,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将PPP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缓解沿线国家政府资金短缺、改善当地民生,更有助于化解国内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致力于探究对PPP模式影响显着的几方面因素,并就此提出应用建议,有广泛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同时,该领域未来仍有进一步细化、完善的空间,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提供更多的帮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地更好发展。

尹秀娟[8](2020)在《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与现实社会并存的虚拟社会,一方面承载了现实社会的部分矛盾,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发展困境和窘迫;另一方面也相对地独立于现实社会,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了形成了虚拟性、隐匿性、开放性等特点。作为人类发展空间的新拓展,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虚拟社会内部矛盾等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甚至是全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异化的主要思想,选取虚拟社会的个人主体在虚拟社会中的异化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显然是对这一背景下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自然回应。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正是在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以虚拟社会生产资料的改变对生产方式的影响、虚拟社会实践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虚拟劳动对虚拟主体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主要框架,以虚拟社会从萌芽、现阶段发展及可预见的未来发展情况作为暗线,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引领,研究了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主体对异化的扬弃、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点的未来虚拟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等核心问题,同时分章节地集中探讨了虚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虚拟社会的本质及主要特征问题、虚拟生存的价值及人类虚拟生存困境问题、虚拟社会中个人主体的异化问题、虚拟社会中虚拟主体异化的扬弃问题、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点的“后”虚拟社会中人的心智发展、数字劳动及人的进一步解放等问题。基于案例分析和互联网产业前景判断,在对“虚拟”条分缕析过程中,明确了虚拟社会形成的基础与条件,指出了虚拟社会的存在有其自身的规则外,它在本质上是人类用数字化的方式对现实社会的虚拟表述,是人类自身需要的技术表达。由于人类在自身发展中,还没有寻求到调节虚拟需要和现实需要矛盾的平衡机制,导致了主体发展必须面临的哲学困境、主体发展所陷入的时空困境、主体发展带来的精神困境、主体发展中的虚拟生存困境,进而产生了个体主体在虚拟社会的异化。个体在虚拟社会中异化的同时,也凸显出个体对虚拟生存的需要,彰显了虚拟生存的意义。扬弃虚拟生存中的出现的主体异化不仅需要个体在虚拟生存中强化对虚拟社会基本规则的尊重,也需要通过对虚拟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理环境、的治理来实现人的更大发展自由。而以人工智能为基本特点的后虚拟社会中,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进人的心智发展,以及互联网共产主义的萌芽,都为人类超越虚拟提供了极大条件,为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极大可能。

于杨[9](2020)在《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和评估研究 ——以杭州马拉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取消以及全民健身浪潮的兴起,我国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赛事也被曝出状况不断。2018年昆明郑和杯半程马拉松发生猝死事件,苏州马拉松赛上的“塞国旗”事件,“奔跑中国”南宁站强行拉停运动员拍照事件……种种事件反映出在赛前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规避马拉松赛事风险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依托学者高月对2018年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的研究结果,对马拉松赛事风险进行了识别,确定了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清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马拉松赛事风险进行了评估,通过列表排序法计算得出各级各类风险的风险量排序,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级各类风险的风险权重值,并借助帕累托分析将风险分为重要风险、次要风险和一般风险。本研究旨在加强杭州马拉松赛事的风险管理工作,为赛事组织者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促进杭州马拉松赛事的健康发展,提升赛事质量。研究结果如下:(1)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确定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清单,包括人员风险、环境风险在内的5个一级风险,志愿者方面风险、工作人员方面风险等在内的14个二级风险,志愿者管理风险、志愿者场地认知风险等在内的64个三级风险;并分析得出马拉松赛事风险致因主要在于赛事规模宏大、涉及人员和组织机构复杂、马拉松赛事本身属于高强度运动等几个方面。(2)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评估:得出一级风险中有人员风险、经济风险、组织管理风险3个重要风险,二级风险中有运动员方面风险、志愿者方面风险等7个重要风险,三级风险中有运动损伤风险、预算费用超额等28个重要风险。(3)基于上述结论,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赛事风险管理,着重关注“重要风险”;(2)重视人员风险,尤其是运动员和志愿者方面风险,包括大力宣传马拉松专业知识,严谨资格审查,重视志愿工作,充分利用志愿服务力量;(3)提防经济风险,准备充足经济预算,包括关注经济大环境,及时调整资金回收方式,合理支配赛事费用,加大赛事开发力度;(4)依照《办赛指南》,规范完善竞赛服务;(5)优化赛事组织管理,着眼细节工作。

常腾原[10](2020)在《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度量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承包商自1978年进入国际承包市场,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承包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建造2035”战略推进,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将面临新一轮的增长和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政治风险管理,已成为中国承包商最重要的议题。现有的政治风险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跨国企业管理、国际联营体等传统的国际商务领域,针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研究较少。在实践中,中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少有效的政治风险的度量方法和应对体系。本文旨在识别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事件、行动者和传导要素,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深入揭示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在综合考虑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中国因素”,以及实用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运用木桶理论和脆弱性理论建立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集成度量模型;在识别政治风险的管理对策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前期决策模型,并开发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项目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社会在整个风险社会网络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而内部脆弱性因素(与国际承包商和项目相关的变量)在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脆弱性因素既是企业遭受微观政治风险的主要起因,也决定着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下的政治风险后果。在内外因素和木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国际机构发布的宏观数据和来自项目和承包商的微观数据,可以定量地度量国际工程的外部威胁性水平、内部脆弱性水平和政治风险的水平;木桶理论强调系统发生风险的下限,即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是由表现最差的外部威胁性指标和内部脆弱性指标所决定的。评价结果更利于风险预警,反应出系统面临的外部威胁和自身的薄弱环节。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和选择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国际承包商降低政治风险水平,更好地应对政治风险。本文综合采用风险管理理论、风险传导理论、脆弱性理论和木桶理论来分析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并建立针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度量方法,是对现有国际工程管理和政治风险理论知识的扩充;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方法建立了国际承包商和研究人员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价值,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辅助中国承包商在海外运营时对政治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二、商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对中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说明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
        (二)经济外交与投资外交
        (三)国家利益
    三、文献综述
第一章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发展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与OFDI
        二、OFDI的分类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一、经济学视野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中政经互动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一、OFDI与母国经济
        二、OFDI与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效应
        一、OFDI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二、OFDI与地缘政治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外交策略与对外直接投资
        一、平稳安定的双边关系有利于OFDI
        二、政治冲突对OFDI产生负面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日本OFDI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第一节 从国家利益角度回顾日本OFDI的历史变迁
        一、经济效益优先,OFDI促进日本复苏为经济大国
        二、谋求政治大国,外交战略转型与对外投资调整:OFDI的停滞和调整阶段(1991-1999)
        三、OFDI新时期:OFDI的新衰退和恢复发展阶段(2000-至今)
    第二节 日本OFDI中的政经互动
        一、 “美日同盟”与日本OFDI
        二、中日关系曲折中的OFDI波动
        三、美日贸易摩擦与日本对美投资
        四、重在谋求政治影响力的东南亚直接投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中国OFDI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第一节 中国OFDI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OFDI的规模发展
        二、中国OFDI主要行业现状
        三、中国OFDI的驱动因素
        四、中国OFDI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中国OFDI中的政经互动
        一、双边投资协定与中国OFDI
        二、双边政治关系影响中国OFDI
        三、外交活动影响中国OFDI
        四、国际政治环境与OFDI
    第三节 关于中国OFDI格局的政治考量
        一、投资周边:通过经济外交,稳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周边安全
        二、投资欧美:强调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三、投资发展中国家:承担大国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节 当前中国OFDI面临的新挑战
        一、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投资阻碍增多
        二、多边投资框架仍未有效建立
        三、OFDI回报率逐年下降
        四、国内经济结构面临调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OFDI与经济外交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产生背景及战略意义
        一、产生背景
        二、战略意义
        三、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格局现状
        一、“一带一路”沿线OFDI的发展与现状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投资外交
    第三节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背景下投资外交的重要支撑
        一、亚投行成立背景
        二、亚投行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投资外交的重要依托
    本章小结
结论
    一、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以OFDI带动经济外交,进而促进全面外交,服务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二)围绕外交总体布局,主动完善经济外交,促进OFDI,保护海外经济利益
    二、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科技银行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2.3 科技金融
    2.4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5 战略管理理论
    2.6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
3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现状研究
    3.1 基本情况
    3.2 市场地位
    3.3 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
    3.4 产品创新
    3.5 管理及考核模式
    3.6 资产质量
4 JSB徐州科技支行宏观环境分析(PEST)
    4.1 政治环境
    4.2 经济环境
    4.3 社会环境
    4.4 技术环境
    4.5 小结
5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SWOT分析
    5.1 优势
    5.2 劣势
    5.3 机遇
    5.4 威胁
    5.5 组合策略
    5.6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策略选择
6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出
    6.1 国内外科技银行发展经验分析
    6.2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提出
7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保障
    7.1 加强支行团队建设
    7.2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7.3 强合作、扩基数、树品牌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既有物业
        (二)机构养老与养老机构
        (三)老年人设施
    四、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西木公司概况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西木公司及项目概况
        (一)西木公司简介
        (二)项目概况
    二、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外部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P)
        (二)经济环境(E)
        (三)社会环境(S)
        (四)技术环境(T)
    三、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优势(S)
        (二)企业劣势(W)
        (三)发展机遇(O)
        (四)发展威胁(T)
        (五)SWOT综合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面临的困境
        (一)项目改造期、筹备期长,客户信任度下降
        (二)部分项目空置率较高,销售难度大
        (三)改造及运营成本高,营收压力大
        (四)新项目开发受阻,未建立品牌形象
    二、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困境原因分析
        (一)产业政治环境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二)现有项目所改建物业存在先天缺陷
        (三)公司历史决策与内部矛盾对项目发展产生阻碍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应用
        (一)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二)评价指标赋值
        (三)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二、调研数据结果分析
        (一)公司外部因素被认为影响较大
        (二)市场定位对发展路线影响较大
        (三)业务领域差异对评判结果有影响
        (四)其他影响因素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的对策建议
    一、细分养老市场,明确项目定位
        (一)养老服务市场细分
        (二)确立公司养老服务业务目标市场
        (三)做出与改建项目相匹配的市场定位
    二、把握政策法规,选择合适物业
        (一)既有物业改建限制性规范、标准
        (二)既有物业原始功能的参考性
        (三)既有物业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
    三、创新经营模式,降低经营风险
        (一)整合集团养老业务,避免内部损耗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降低经营成本
        (三)拓展开发衍生服务,增加盈利可能
    四、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油气投资的特征及类型
        2.1.2 投资环境的内涵及分类
    2.2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理论
        2.2.1 市场寻求动机
        2.2.2 资源寻求动机
        2.2.3 效率寻求动机
        2.2.4 战略寻求动机
    2.3 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油气投资环境界定
        2.3.1 矿业投资环境影响因素
        2.3.2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与油气投资环境
        2.3.3 油气投资环境界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3.1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现状
        3.1.1 沿线区域划分
        3.1.2 投资总体概况
    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现状
        3.2.1 油气资源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政治环境
        3.2.4 社会环境
        3.2.5 市场体制环境
        3.2.6 国际合作环境
    3.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3.3.1 指标的选取原则
        3.3.2 指标初选与筛选
        3.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RM-BP-DEMATEL模型的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1 模型构建
        4.1.1 基础分析
        4.1.2 设计思路
        4.1.3 运行机理
    4.2 研究对象及数据
        4.2.1 研究对象
        4.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4.3 分析过程
        4.3.1 计算影响因素指标权重
        4.3.2 确定综合影响矩阵
        4.3.3 建立影响因素因果逻辑模型
    4.4 结果分析
        4.4.1 关键因素识别
        4.4.2 关键因素影响力分析
        4.4.3 关键因素推动力分析
        4.4.4 基于影响力和推动力确定关键因素类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投资合作策略
    5.1 针对根本型因素的策略建议
        5.1.1 增大对油气资源开放稳定国的投资力度
        5.1.2 抓住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国的投资机会
        5.1.3 突破油气资源受限衰减国的投资壁垒
    5.2 针对驱动型因素的策略建议
        5.2.1 完善应对政治环境的保障机制
        5.2.2 完善应对市场体制环境的保障机制
    5.3 针对辅助型因素的策略建议
        5.3.1 加强区域内经济互联互通
        5.3.2 促进区域内社会互联互通
        5.3.3 优化区域内制度互联互通
    5.4 针对特征型因素的策略建议
        5.4.1 推动油气合作多元化发展
        5.4.2 推动区域全方位互动合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研究(1917-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北洋军阀与金城银行的成立
    第一节 金城银行成立的皖系背景
        一、经营银行可获巨额利润
        二、为倪嗣冲、王郅隆的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皖系军阀对于周作民的认可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银行政策
    第三节 交通银行的扶持与帮助
第二章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股权及控制权之争
    第一节 金城银行稀释北洋军阀的股份
        一、1917-1919年金城银行股权变化情况
        二、1919-1922年北洋军阀持股比重再减
        三、1922-1927年北洋军阀持股比重持续减少
    第二节 争夺金城银行控制权
        一、金城银行董事会的更迭
        二、总经理处成为银行权力中心
第三章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业务关系
    第一节 1917-1927年金城银行发展
    第二节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存款业务
        一、独特新颖的揽款方式
        二、以军阀和官僚为主的存款对象
    第三节 金城银行对北洋军阀的放款业务
        一、审慎选择对军阀和官僚的企业放款
        二、缩减对军阀和官僚的个人借款
        三、收缩对北洋政府机关的放款
        四、避无可避的北洋军队借款
第四章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影响及启示
    第一节 北洋军阀对金城银行的发展影响
        一、业务往来密切,推动银行发展
        二、军阀动乱妨碍业务开展
    第二节 1917-1927年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启示
        一、政府要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
        二、银行业发展要保持独立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7)PPP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一带一路”理论基础的相关文献分析
        1.3.2 “一带一路”经济效应的相关文献分析
        1.3.3 “一带一路”倡议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分析
        1.3.4 PPP模式相关文献分析
        1.3.5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1.3.6 PPP模式对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的相关文献分析
        1.3.7 PPP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文献分析
        1.3.8 文献简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PPP模式概念
        2.1.1 产生背景
        2.1.2 基本概念
    2.2 “一带一路”倡议
        2.2.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2.2.2 “一带一路”倡议重点
        2.2.3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3 基础设施投融资
    2.4 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适用性与重要性
        2.4.1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的相关理论分析
        2.4.2 “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理论分析
        2.4.3 适用性
        2.4.4 重要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PP合作模式及其在“一带一路”的应用现状
    3.1 PPP合作模式分析
        3.1.1 PPP模式的主要类型
        3.1.2 PPP模式的特征
        3.1.3 我国PPP模式的演进历程
        3.1.4 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
    3.2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情况
        3.2.1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3.2.2 投融资基本情况
        3.2.3 投融资特点分析
    3.3 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应用的基本情况
        3.3.1 PPP模式的应用
        3.3.2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PP模式实践案例分析
    4.1 国外项目案例分析
        4.1.1 案例一——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
        4.1.2 案例二——格鲁吉亚卡杜里BOT电站
        4.1.3 案例三——缅甸密松BOT电站
        4.1.4 案例四——斯里兰卡科伦坡港项目
        4.1.5 案例五——老挝南立1-2水电站项目
        4.1.6 案例六——柬埔寨甘再BOT水电站项目
    4.2 PPP融资模式影响因素的总结
        4.2.1 政治环境层面
        4.2.2 宏观经济环境
        4.2.3 社会法律制度
        4.2.4 潜在市场规模
        4.2.5 建设中存在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带一路”国家PPP模式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一带一路”国家PPP模式应用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5.2 “一带一路”国家PPP模式应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计量模式的构建及变量说明
        5.2.2 核心解释变量及其来源说明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PPP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的应用建议
    6.1 国家层面
        6.1.1 支持PPP合作模式的政策引导
        6.1.2 深入分析沿线国家政策环境与法律环境
        6.1.3 强化监督机制
        6.1.4 加快国际服务机构建设
        6.1.5 实现多边金融的合作机制
    6.2 行业层面
        6.2.1 强化行业的联合
        6.2.2 建立风险规避与风险分担机制
    6.3 企业层面
        6.3.1 加强企业国际化合作
        6.3.2 完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6.3.3 构建企业风险防控制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坚守与突破相融合
        (二) 国外研究现状:思考与展望相结合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虚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虚拟概念的发展性
        一、哲学史上的“虚拟”
        二、虚拟社会的“虚拟”
    第二节 虚拟社会的形成
    第三节 虚拟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 虚拟社会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虚拟社会中的人
    第二节 虚拟社会中的虚拟社会关系
    第三节 虚拟社会中的虚拟社会实践
    第四节 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
    第五节 虚拟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虚拟社会的主体
    第一节 虚拟社会的主体多元性与多元性主体
        一、虚拟社会的多元性主体
        二、虚拟社会的个人主体特点
        三、虚拟主体:主体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 虚拟社会主体发展困境
        一、主体发展的哲学困境:从现实性哲学到虚拟性哲学
        二、主体发展的时空困境:从现实社会分层到虚拟社会分层
        三、主体发展的生存困境:现实生存还是虚拟生存
        四、主体发展的精神困境:从主客体对立到主客体统一
    第三节 虚拟社会:主体发展的新机遇
        一、困境中主体发展的新因素
        二、困境中主体发展的新趋势
第四章 虚拟社会的虚拟生存
    第一节 虚拟生存的特点
        一、什么是虚拟生存
        二、虚拟生存的技术化
        三、虚拟生存的人化
        四、虚拟生存的伦理秩序
    第二节 虚拟生存的困境
        一、虚拟生存的内在矛盾
        二、虚拟生存与现实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虚拟生存的技术性和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虚拟生存的不确定性及潜在危机
    第三节 虚拟生存的价值
        一、虚拟生存:生存的哲理新意
        二、虚拟生存:生存的诗意栖息
        三、虚拟生存:生存的空间正义
        四、虚拟生存:生存的经济理性
    第四节 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的关系
        一、现实生存决定虚拟生存
        二、虚拟生存是对现实生存的拓展
        三、虚拟生存不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的
第五章 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
    第一节 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表征
        一、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特点
        二、虚拟社会的主体与精神自我的冲突
        三、虚拟社会的主体与虚拟劳动的对立
        四、虚拟社会的主体与内在自我的矛盾
    第二节 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类型
        一、虚拟社会的主体自身异化
        二、主体的客体化
        三、客体的主体化
        四、主体异化的异化
    第三节 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原因
        一、虚拟社会的技术对主体的异化
        二、虚拟社会政治环境对主体的异化
        三、虚拟社会的文化对主体的异化
        四、虚拟社会的经济对主体的异化
        五、虚拟社会的法律规则对主体的异化
        六、虚拟空间异化带来的主体异化
        七、虚拟主体异化的积极作用
第六章 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的扬弃
    第一节 马克思对异化的扬弃
    第二节 虚拟社会的规则——主体异化中对规则的尊重
        一、交互与共享
        二、离散与认同
        三、适应与超越
    第三节 虚拟社会的治理——主体异化扬弃路径选择
        一、虚拟社会的政治环境治理
        二、虚拟社会的文化环境治理
        三、虚拟社会的经济环境治理
        四、虚拟社会的法理环境治理
第七章 “后”虚拟时代
    第一节 “后”虚拟社会的哲学阐释
        一、“后”虚拟社会与“第四世界”
        二、“后”虚拟社会对虚拟的超越
    第二节 “后”虚拟社会人的心智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本质
        二、人工智能与人的心智发展
    第三节 “后”虚拟社会与人的进一步解放
        一、“后”虚拟社会中人的劳动
        二、“后”虚拟社会中共产主义的萌芽
参考文献
致谢

(9)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和评估研究 ——以杭州马拉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2.1.1 风险
        2.1.2 风险管理
        2.1.3 风险识别
        2.1.4 风险评估
    2.2 马拉松赛事风险相关研究综述
        2.2.1 马拉松赛事风险研究
        2.2.2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研究
    2.3 评述
3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3.1 研究理论依据
    3.2 研究概念界定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4.2 问卷调查法
        4.2.1 问卷编制理论依据以及效度信度检验
        4.2.2 调查情况说明
    4.3 数理统计法
        4.3.1 列表排序法
        4.3.2 层次分析法
        4.3.3 帕累托分析
    4.4 逻辑分析法
5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
    5.1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感知
        5.1.1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指标初拟
        5.1.2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指标修正与确定
    5.2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分析
        5.2.1 人员风险分析
        5.2.2 环境风险分析
        5.2.3 组织管理风险分析
        5.2.4 政治风险分析
        5.2.5 经济风险分析
6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评估
    6.1 采用列表排序法对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的评估
        6.1.1 列表排序法相关介绍
        6.1.2 风险量的确定及排序
        6.1.3 小结
    6.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的评估
        6.2.1 层次分析法(AHP)相关介绍
        6.2.2 确立风险因素权重及具体步骤
        6.2.3 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6.2.4 小结
    6.3 总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
        7.1.2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评估
    7.2 建议
        7.2.1 加强赛事风险管理,优先关注“重要风险”
        7.2.2 重视人员风险,尤其是运动员和志愿者方面风险
        7.2.3 提防经济风险,准备充足经济预算
        7.2.4 依照《办赛指南》,规范完善竞赛服务
        7.2.5 优化赛事组织管理,着眼细节工作
8 本研究不足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清单指标确定专家问卷(第一轮)
    附录 2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清单指标确定专家问卷(第二轮)
    附录 3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评价表(列表排序法)
    附录 4 杭州马拉松赛事风险评价表(层次分析法)
致谢

(10)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度量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治风险的研究综述
        1.2.2 国际工程的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概念的界定
    2.1 国际工程的含义和特点
        2.1.1 国际工程与国际工程市场
        2.1.2 国际工程的特点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的定义
        2.2.2 工程项目风险
        2.2.3 国际工程风险
        2.2.4 风险管理方法
    2.3 风险传导理论
    2.4 脆弱性理论
        2.4.1 脆弱性的概念
        2.4.2 国际工程的脆弱性
    2.5 木桶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承包商海外经营的政治风险现状
    3.1 企业的基本情况
        3.1.1 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3.1.2 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3.1.3 近五年业务涉及行业
        3.1.4 近五年业务区域分布
        3.1.5 未来五年海外业务规划
        3.1.6 近五年项目的承发包方式
        3.1.7 企业走向海外动因
    3.2 关注的政治风险及因素
        3.2.1 关注的风险类型
        3.2.2 关注的政治风险类型
        3.2.3 关注的汇兑限制风险因素
        3.2.4 关注的汇对华关系风险因素
        3.2.5 关注的政府违约风险因素
        3.2.6 关注的政府征收/国有化风险因素
        3.2.7 关注的战争暴乱风险因素
        3.2.8 关注的行政监管风险因素
    3.3 企业的政治风险管理实践
        3.3.1 近五年经历过的风险事件
        3.3.2 近五年经历过的政治风险事件
        3.3.3 认为未经历政治风险的原因
        3.3.4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3.3.5 意向采用的风险管控工具
        3.3.6 过去五年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
        3.3.7 过去五年风险评估的外部合作机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分析
    4.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识别与分类
        4.1.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识别
        4.1.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分类
    4.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行动者分析
        4.2.1 数据搜集
        4.2.2 社会网络分析
    4.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传导路径
        4.3.1 风险传导要素
        4.3.2 解释结构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度量
    5.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外部威胁性度量模型
        5.1.1 变量的识别
        5.1.2 问卷调查与指标评价
        5.1.3 数据的初步分析
        5.1.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1.5 外部威胁性变量的内涵
        5.1.6 国别风险评价
    5.2 基于大数据的外部威胁指数动态调整
        5.2.1 模型的构建
        5.2.2 网络爬虫
        5.2.3 文本挖掘
        5.2.4 案例演示
    5.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内部脆弱性度量模型
        5.3.1 变量的识别
        5.3.2 数据的初步分析
        5.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4 内部脆弱性变量的内涵
        5.3.5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脆弱性评价
    5.4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集成度量模型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模型的验证
        5.4.3 模型的特点
        5.4.4 模型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对策分析
    6.1 对策的识别与评价
        6.1.1 对策的识别
        6.1.2 重要性分析
    6.2 对策的内涵与作用
        6.2.1 因子分析
        6.2.2 对策的内涵
        6.2.3 对策的作用
        6.2.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3 前期策略选择研究
        6.3.1 理论模型
        6.3.2 贝叶斯网络
        6.3.3 结果和讨论
    6.4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
    7.1 需求分析
        7.1.1 功能需求
        7.1.2 具体功能
        7.1.3 性能需求
        7.1.4 系统管理
    7.2 系统设计
        7.2.1 系统结构
        7.2.2 数据体系设计
        7.2.3 数据的逻辑结构
    7.3 系统实现
        7.3.1 系统主界面
        7.3.2 国别管理界面
        7.3.3 项目管理界面
        7.3.4 案例管理界面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世界各国的CRI及排名
附录二 中国承包商海外经营的风险及管控现状调研
附录三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影响因素及对策调查问卷
附录四 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案例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及学术成果

四、商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政治行为研究[D]. 崔婧.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对中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D]. 胡云莉. 外交学院, 2020(08)
  • [3]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D]. 刘晓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西木公司既有物业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问题研究[D]. 贾梦超.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 李可欣.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6]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研究(1917-1927)[D]. 陈晓睿. 扬州大学, 2020(04)
  • [7]PPP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的应用研究[D]. 孟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12)
  • [8]虚拟社会的主体异化研究[D]. 尹秀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马拉松赛事风险识别和评估研究 ——以杭州马拉松为例[D]. 于杨.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10]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度量与对策研究[D]. 常腾原.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商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