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技术与设备

医疗电子技术与设备

一、医用电子技术与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张少刚[1](2020)在《基于PIC单片机的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设计》文中认为医用冷柜主要用来存储药品、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剂等相关产品,确保产品在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全程低温状态,防止产品质变,而温度控制器作为医用冷柜的核心元件,它的质量决定了医用冷柜的使用效果。目前医用冷柜性能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温度控制器的性能要求日益扩展,根据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的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一款具有平台化的温度控制器,以此为平台根据不同种类医用冷柜的使用需求进行功能扩展,既能大幅提升零部件的通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适应大规模客户化定制的生产模式。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PIC(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单片机的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通过串口通信,实现处理器与人机界面的通信、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用户通过操作人机界面,可以实现温度信号的检测和采集、控制算法的控制、数据的存储、历史数据的显示、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系统的设置等功能。并将硬件接口与应用程序设计成可修改、可组合、可继承的模块,通过人机界面的应用组态,可进行后续的功能扩展,实现温度控制器系统的平台化。所设计的平台化温度控制器的硬件开发平台主要由基于哈佛结构的高性能RISC内核的8位中档单片机PIC16F19197和外围设备组成。设计了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接口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联网通信接口、信号处理电路、电池管理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AD转换接口等设计;对温度控制器硬件可靠性进行了设计;对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的材料进行了选型和结构设计。所设计的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的软件采用前后台方式运行,后台主循环采用轮询子任务的方式,程序架构简单,扩展方便。温度采集采用AD采样处理,以Modbus协议作为基础来进行通信处理。同时对温度控制器软件可靠性进行了设计。为了检验所设计的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的可靠性,分别对温度控制器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设定点误差和切换差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抗群脉冲干扰性测试、加速寿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电磁兼容测试和功能测试,并对温控器的温度精度进行了测试,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本文所设计的基于PIC单片机的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可应用于各类医用冷柜,具有高可靠性和较强可扩展性的特点。该产品市场潜力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论文有图39幅,表10个,参考文献91篇。

丛茂柠[2](2019)在《基于学生成绩的高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高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25.0和SPSSModeler对南京卫生高职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近5年110名学生的20门课成绩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该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高度相关(典型相关系数0.864,P<0.01),基础课中临床医学概论、物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等课程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影响程度较大,专业课中医疗设备管理和医疗器械概论对前期基础课的依赖程度较小;结论: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跨度较大,对专业基础课应给与高度重视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张钊[3](2019)在《基于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人体体温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参数,通过对体温的监测能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诸如医院等场所对体温监测的需求非常大,目前主要是通过水银温度计或单点式电子体温计进行间断式测量,其体温测量数据实时性差且人工成本较高。因此,本文针对医院等多用户场景下对体温连续测量以及无线监测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基于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主要是对多用户同时进行体温监测。其中多用户监测在硬件系统上体现为多个体温监测设备同时进行测量,采用ZigBee+GPRS异构网络通信的方式进行采集数据的传输,即通过ZigBee组网实现多节点的管理和数据通信,并通过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在软件系统上则是面向多类型用户进行设计,采用B/S+C/S混合架构进行开发,医护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Pad、PC等终端设备的浏览器远程访问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体温的在线监测和相关管理,而Android客户端App则为普通用户提供移动的实时监测平台。系统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可穿戴体温采集终端、网关、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Android客户端App。可穿戴体温采集终端采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阵列作为感温部分,同时结合可穿戴设备的要求进行设计,实现了高精度的腋下体温测量。网关则由ZigBee协调器和GPRS模块组成,负责ZigBee网络的搭建及网关与数据服务器Socket通信的连接,实现了测量数据的无线转发。数据服务器则主要负责接收网关发送过来的体温测量数据,同时对测量数据进行抗干扰和补全算法的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存储。Web服务器主要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在线的体温监测管理平台,其中基于B/S架构开发的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用户和设备信息的管理,并提供可视化的在线监测功能。基于C/S架构开发的Android客户端App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移动的体温实时监测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体温实时在线监测、超限报警以及历史监测记录查询功能。本文还针对提高体温监护系统的测量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可在线运行的KNN分类算法实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干扰数据进行判断识别,实现了对干扰数据有效的滤除。同时,使用基于传感器时空特性的数据补全算法对干扰时刻的体温数据进行估计补全,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完整性。最后,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对本文提出的抗干扰和数据补全算法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多用户场所下对体温连续监测的需求,满足了电子体温计对测量误差?0.1?C的要求,同时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可扩展性。

陈小虎[4](2019)在《浅析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中研究表明结合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探讨分析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优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思考和建议。

薛小峰[5](2016)在《HM-J16-1型医用直线加速器中的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目前的肿瘤治疗的方法中主要由手术、放疗和化疗组成,而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大约占到30%的比例。目前在放射治疗中主要使用的医疗设备有医用直线加速器、钴60机、头部伽马刀、体部伽马刀、后装机等。在这些设备中除医用直线加速器外其余的设备都需要使用放射源,并且适用的肿瘤类型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首先不需要使用放射源,同时对于带电子线的中能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来说,它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射线类型和不同能量的射线来适应不同深度的肿瘤。因此医用直线加速器是目前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主力装备。开关电源是医用直线加速器上的主要供电电源,它给加速器中的聚焦系统、偏转系统、电子枪灯丝及磁控管灯丝、磁铁等系统供电。本文主要针对HM-J16-1型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进行描述。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设计了一种针对HM-J16-1型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开关电源。2、利用精密的开关电源,使HM-J16-1型加速器放疗效果更精确、稳定。3、为以后的医用直线加速器中开关电源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冯奇,毛伟,赵祥欣[6](2014)在《论高职高专完全开放式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以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文中指出针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变化,一种创新的"完全开放式"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被引入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中。本文在分析开放的含义、教学基本目标及受众认知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医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规划、实践平台搭建和教学方法,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情境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冯奇,毛伟,赵祥欣,胡彬[7](2014)在《高职高专完全开放式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以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变化,一种创新的"完全开放式"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被引入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中。在分析开放的涵义、教学基本目标及受众认知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整个课程教学情境:整个学习环节全部为教师指导下的开放式学习;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以至学生实习、就业有机关联;学生完全明确为何学、如何学、学后如何用。文章提出相应的课程规划、实践平台搭建、教学方法,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情境构建提供良好的借鉴。

杨莹,李季,张学军[8](2014)在《X线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设备核心真空电子器件市场分析》文中提出X线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设备中的真空电子器件,如X射线管、磁控管、速调管等是射线源的产生装置,这些真空电子器件既是设备的核心部件,也是设备的高值易损耗材。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各国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大,X线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相应地,设备核心真空电子器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本文分别对X射线CT球管、直接数字X线成像系统用X射线管、医用直线加速器用磁控管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国内真空电子行业在医疗器械领域面临的机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赖胜圣,金浩宇,翁灿烁[9](2009)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医用电子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医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力求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实现"工作任务",将电子技术理论与其在医用电子仪器中的应用有机结合,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用电子人才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广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0](1975)在《医疗器械发展动向》文中研究表明 我国医疗器械研制与生产新进展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有了较快的发展,就年产值而言,1973年比1972年增长13%,比1966年增长1.2倍。一般常用的医疗器械基本上已能自给,并有部分援外、出口。几年来生产了手术器械刀包、小型X 光机、轻便制氧机等一批适合农村和战备需要的新型器械。1973年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达150多种,有不少新产品应用了电子、核子、激光、深低温、超声波、纤维光学等新技术,达到了比较先进的

二、医用电子技术与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用电子技术与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C单片机的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温度控制器系统总体设计
    2.1 温度控制器功能需求分析
    2.2 温度控制器系统功能框图
    2.3 温度控制器的硬件选择
    2.4 温度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温度控制器接口功能模块设计及结构设计
    3.1 温度控制器最小系统设计
    3.2 单片机接口功能模块设计
    3.3 温度控制器硬件可靠性设计
    3.4 温度控制器线路板
    3.5 温度控制器的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温度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流程框架
    4.2 温度控制器的AD采样处理
    4.3 通信处理的Modbus协议
    4.4 温度控制器软件可靠性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温度控制器的可靠性和温度精度测试
    5.1 温度控制器的可靠性测试
    5.2 温度精度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学生成绩的高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分析的对象及工具
二、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一)数据预处理
    (二)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简单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典型相关分析
        1. 数据的降维处理。
        2. 典型相关分析。
    (四)专业课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 残差分析与条件检验。
        2.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
    (五)基于关联规则的相关分析
        1. 成绩的离散化处理。
        2. 关联规则分析。
三、讨论
    (一)方法讨论
    (二)课程相关性讨论
        1. 简单相关分析结果。
        2.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3. 回归分析结果。
        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四、结语

(3)基于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体温测量研究现状
        1.2.1 体温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体温测量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2.1 体温测量方式
        2.2.2 数据传输方案
        2.2.3 软件系统架构
    2.3 体温监护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ZigBee+GPRS网络的体温测量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整体框架
    3.2 可穿戴体温采集终端节点设计
        3.2.1 终端节点电路设计
        3.2.2 终端节点的实物制作
        3.2.3 终端节点测量温度拟合校准
    3.3 网关设计
    3.4 硬件系统程序设计
        3.4.1 可穿戴体温采集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3.4.2 网关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抗干扰特性研究
    4.1 系统抗干扰算法研究
        4.1.1 体温监护系统干扰数据的来源
        4.1.2 体温测量干扰数据的处理方法
        4.1.3 基于KNN算法实现系统抗干扰
    4.2 数据补全算法研究
        4.2.1 数据补全技术
        4.2.2 基于传感器时空特性的数据补全算法
    4.3 抗干扰及数据补全算法实现方案及仿真验证
    4.4 数据服务器设计
        4.4.1 Socket通信
        4.4.2 TCP Server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S+C/S混合架构的体温监护软件系统设计
    5.1 软件系统相关介绍
        5.1.1 体温监护软件系统组成
        5.1.2 Web服务器开发环境
        5.1.3 Android系统架构及开发环境
    5.2 Web服务器设计
        5.2.1 SSM框架体系介绍
        5.2.2 基于B/S架构的后台管理系统整体框架
        5.2.3 用户及设备管理模块
        5.2.3.1 管理人员注册及登录
        5.2.3.2 用户查询
        5.2.3.3 设备管理
        5.2.3.4 用户与设备绑定及解绑
        5.2.4 体温实时监测模块
        5.2.4.1 WebSocket通信介绍
        5.2.4.2 实时监测及可视化显示
        5.2.5 系统信息统计及体温异常报警模块
        5.2.6 历史记录查询
    5.3 基于C/S架构的Android客户端App设计
        5.3.1 体温实时监测的客户端App框架设计
        5.3.2 客户端App与服务器通信设计
        5.3.3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5.3.3.1 用户注册
        5.3.3.2 用户登录
        5.3.3.2 查看设备信息
        5.3.4 体温实时监测模块设计
        5.3.5 体温异常报警模块设计
        5.3.6 历史记录查询模块设计
    5.4 相关数据库的设计
        5.4.1 MySQL数据库配置及连接操作
        5.4.2 数据库相关表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测试
    6.1 体温监护系统的硬件测试
        6.1.1 可穿戴体温采集终端测试
        6.1.2 网关混合通信及多用户移动节点数据传输测试
    6.2 数据服务器及抗干扰和数据补全算法效果测试
    6.3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
        6.3.1 设备注册以及用户绑定功能测试
        6.3.2 体温实时监测功能测试
        6.3.3 历史监测记录查询功能测试
    6.4 Android客户端App测试
        6.4.1 用户注册登录测试
        6.4.2 App体温实时监测功能测试
        6.4.3 App历史监测记录查询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工作总结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浅析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业建设概况
二、就业情况分析
三、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教学思路
    (二) 专业教材
    (三) 师资队伍
    (四) 实验室建设
四、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二) 构建面向就业岗位的课程体系
    (三) 提升实训条件, 推进实践育人
        1. 完善基础实训室建设
        2. 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四) 优化师资结构, 提升队伍素质
    (五) 深耕校企合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积极开展院校合作联合培养模式
        2. 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5)HM-J16-1型医用直线加速器中的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医用直线加速器介绍
    2.1 医用直线加速器概述
        2.1.1 医用直线加速器基本结构
        2.1.2 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分类
        2.1.3 HM-J16-1型医用直线加速器简介
    2.2 研发背景
        2.2.1 开关电源的概念
        2.2.2 开关电源的分类
        2.2.3 开关电源中存在的问题
        2.2.4 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3 开关电源元器件的选用
    3.1 开关晶体管
        3.1.1 功率开关MOSFET
        3.1.2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3.2 软磁铁氧体磁芯
        3.2.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3.2.2 磁芯的结构与选用
    3.3 光电耦合器
    3.4 二极管
        3.4.1 开关二极管
        3.4.2 稳压二极管
        3.4.3 快速恢复及超快速恢复二极管
    3.5 自动恢复开关
    3.6 热敏电阻
4 开关电源的设计基础
    4.1 开关电源的控制方式
        4.1.1 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
        4.1.2 脉冲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
    4.2 各类拓扑结构电源分析
    4.3 谐振式电源与软开关技术
        4.3.1 电路的谐振现象
        4.3.2 谐振式电源的基本原理
        4.3.3 谐振开关的动态过程分析
        4.3.4 软开关技术及常见软开关拓扑简介
    4.4 其它软开关技术应用及发展概况
5 开关电源设计
    5.1 开关电源集成控制芯片
        5.1.1 芯片管脚排列及说明
        5.1.2 芯片基本特性
        5.1.3 芯片工作原理分析
    5.2 开关电源电路分析
        5.2.1 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
        5.2.2 开关电源各单元电路具体分析
6 开关电源的应用
    6.1 磁控管磁铁电源,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6.2 加速器聚焦电源
    6.3 加速器偏转电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论高职高专完全开放式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以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课程教学情境构建中“开放”的含义
三、完全开放式医用电子技术教学情境构建的前导工作
四、教学情境构建的实施方法
    (一) 探索开放的教学方法
    (二) 实践平台的构建
    (三) 与上下游课程间的有机结合
五、结论

(7)高职高专完全开放式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以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课程教学情境构建中“开放”的含义
3 完全开放式医用电子技术教学情境构建的前导 工作
4 教学情境构建的实施方法
5 结论

(8)X线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设备核心真空电子器件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X线放射诊断设备核心真空电子器件市场分析
    1.1 概述
    1.2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设备(CT)及X射线CT球管市场情况
        (1)CT设备市场情况
        (2)X射线CT球管市场情况
    1.3 直接数字X线成像系统(DR)及DR用X射线管市场情况
        (1)DR设备市场情况
        (2)DR用X射线管市场情况
2 放射治疗设备核心真空电子器件市场分析
    2.1概述
    2.2 医用直线加速器用高功率磁控管市场情况
3 我国真空电子行业在医疗器械领域面临的机遇
4 对我国真空电子行业开展高端医疗设备核心真空器件研制的建议

(9)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思路
2 具体实施方案
    2.1 走访企业, 分析“工作过程”中所需能力, 重构课程, 明确课程目的
    2.2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学习领域, 以实际载体设计教学情境
3 教学改革评价
4 讨论
    4.1 对授课教师要求
    4.2 对教学条件要求
    4.3 对教材的要求

四、医用电子技术与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C单片机的平台化医用冷柜温度控制器设计[D]. 张少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学生成绩的高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相关性分析[J]. 丛茂柠. 职教通讯, 2019(14)
  • [3]基于多用户移动节点的体温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钊.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4]浅析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陈小虎. 现代职业教育, 2019(02)
  • [5]HM-J16-1型医用直线加速器中的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D]. 薛小峰.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6]论高职高专完全开放式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以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 冯奇,毛伟,赵祥欣.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4(05)
  • [7]高职高专完全开放式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情境构建——以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 冯奇,毛伟,赵祥欣,胡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08)
  • [8]X线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设备核心真空电子器件市场分析[J]. 杨莹,李季,张学军. 真空电子技术, 2014(02)
  • [9]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 赖胜圣,金浩宇,翁灿烁.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9(01)
  • [10]医疗器械发展动向[J]. 广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广东医药资料, 1975(08)

标签:;  ;  ;  ;  ;  

医疗电子技术与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