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氧化钼的制备与研究

超细氧化钼的制备与研究

一、超细氧化钼的制备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凯学,冀亚利[1](2022)在《钼化工的绿色生产与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下,环境保护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已经成为"绿色"。钼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其熔点非常高,因为其具有不同的化工产品形态,所以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非常广泛地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钼化工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从冶炼、机械制造、金属等传统行业逐步涉足到催化剂、核能等领域。钼化工也由以往的传统型朝着精细型发展,由污染型朝着清洁型发展,钼化工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孙凯蒂,李君,刘臻[2](2021)在《国内外煤制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文中提出目前煤炭应用主要集中在火电、炼焦、煤化工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煤制材料领域尤其是煤制高价值材料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国内外以煤或煤的副产物制备建筑材料、电池材料、碳纤维、石墨烯、3D打印材料、稀有金属等高价值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有选择地发展煤制材料项目,可以进一步发挥煤炭的利用价值,实现煤炭由能源向能源和原料并重的方向转变,符合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总体趋势。

杨秦莉,庄飞,席莎,卜春阳,崔玉青,何凯[3](2021)在《球形三氧化钼还原产物形貌》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两段氢气还原实验研究球形三氧化钼还原得到MoO2和Mo粉的显微形貌。结果表明:经一段还原后球形三氧化钼(β-MoO3)先变成α-MoO3,再生成立方形的γ-Mo4O11,最后形成α-MoO2;经二段还原得到Mo粉。MoO2形貌受还原温度和还原气氛影响较大,还原温度较低或者在还原气氛中引入水分时,MoO2为松散、细小的不规则形貌;还原温度较高或者还原气氛为大流量的干氢时,MoO2为薄片状,易板结。超细Mo粉的形貌主要受还原温度、水蒸汽分压和氢气分压的影响,还原温度低或者氢气流量较小,应尽量使水蒸汽分压和氢气分压的比值接近平衡常数,可得到大小均匀、分散的超细钼粉。

王顺,彭望君,梁正清,张捷宇[4](2020)在《外加磁场下印尼海砂铁矿氢还原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利用比例为2∶1的高纯氢氮混合气,在外加磁场与无磁场条件下,对印度尼西亚海砂矿颗粒进行低温还原,并对还原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XRD、SEM以及化学滴定法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条件下还原得到的海砂矿进行物相、微观形貌以及还原程度的检测分析。并利用未反应核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判断还原反应过程中的限制性环节,探究海砂矿颗粒的还原工艺。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对海砂矿的还原有明显促进作用,其金属铁含量及还原度均高于无磁场条件下的。在600~700℃时整个还原反应的限制性环节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700~900℃时由内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

孙国栋[5](2020)在《超细/纳米钼粉可控制备及其烧结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稀有难熔金属之一。钼具有高的熔点、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的膨胀系数、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及优越的抗腐蚀性等优点。凭借着这些优异的特性,钼及其合金材料在很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烧结法是制备难熔金属和它们合金材料的主要方法。相比于微米粉末,超细/纳米粉末可以在低很多的温度下烧结成具有高密度的细晶结构材料。而细化晶粒可以改善金属的性能,例如: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因此,难熔金属超细/纳米粉体及超细晶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成为近些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目前工业上生产Mo粉的主要工艺为氢还原商业氧化钥工艺,但是采用该工艺难以制备出超细/纳米钼粉。虽然许多研究者开发了许多制备超细/纳米钼粉的方法,但是许多受限于成本、生产效率、粉末性能、生产安全性等原因,难以用于超细/纳米钼粉的生产。而且,氧化钼还原过程中缺乏对钼粒度和形貌调控的有效手段且相关的理论也比较匮乏。因此,为解决超细/纳米钥粉的制备难题,本课题开发了两种低成本制备超细/纳米钼粉的工艺,并对其中的关键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一种是基于目前工业氢还原工艺,采用形核剂或钼纳米晶核辅助氢气还原MoO2制备超细/纳米钼粉。另一种是以商业MoO3为原料,采用“炭黑预还原+氢气深脱氧”工艺制备纳米钼粉,并对制备的纳米钼粉的烧结行为进行研究。最后,对纳米粉体低温烧结制备超细晶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钼合金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形核剂(氯盐,0.1-0.5wt%)辅助氢气还原MoO2成功实现了对钼形核、生长、粒度和形貌的调控,在805-1000℃成功制备出了平均粒度从纳米到微米级的Mo粉。发现氢气还原MoO2制备超细/纳米钼粉的关键问题是形核和生长的控制。盐辅助氢还原MoO2制备超细/纳米钼粉的的主要机制为“盐辅助形核+CVT(化学气相传输)生长”。在分散的盐颗粒的帮助下,可以生成大量分散的钼晶核,然后这些钼晶核通过CVT的方式生长(基于生成气相Mo02(OH)2),最终将大颗粒的MoO2转化为超细/纳米钼颗粒。2)在0.1wt%NaCl的辅助下,使用粒径小的MoO2不仅可以增加Mo晶核(颗粒)的数量,还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进而可以在减小颗粒粒度的同时提高其分散性。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和MoO2的粒度,在等温还原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0 nm至800 nm的超细/纳米Mo粉。对于纯MoO2,氢还原不同粒度Mo02的活化能为54.89-62.23 kJ/mol;而当加入0.1%NaCl后,活化能增加到67.05-73.76kJ/mol。采用“低温形核+高温CVT生长”可以进一步优化氢还原过程中钼的形核和生长进而制备了出粒径更小的具有较好分散性的纳米钼粉。而NaCl在900℃以上的温度易通过蒸发去除。3)采用基于氢还原的“纳米晶核+CVT生长”策略,成功制备出了纳米钼/钨粉,可以解决工业氢还原工艺难以制备钼/钨纳米粉体的难题。首先,采用炭黑为还原剂与商业MoO3反应,在C/MoO3摩尔比为0.5-1.5成功制备出含不同量钼纳米晶核的MoO2,然后将钼晶核在750℃-900℃氢气还原MoO2过程中CVT生长,最终成功制备出纳米钼粉,其最小平均粒度可达70 nm。这种“纳米晶核+CVT生长”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纳米钨粉的制备,也成功制备出了平均粒度从35 nm到180 nm的钨粉。4)以商业Mo03为钼源,炭黑为主要还原剂,采用“炭黑预还原+氢气深脱氧”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纳米钼粉。发现炭黑与Mo03的反应历程与C/MoO3的摩尔比有关,制备钼粉的理论摩尔比为2.3,反应历程为MoO3(s)→MoO2(s)→MoO2+Mo2C→Mo。在Mo03还原为Mo02的过程粒度和形貌变化最大,并出现了气相传输现象。当C/Mo03摩尔比为2.3时,制备出的Mo02纳米片的粒度可达90 nm;而当摩尔比为2.8时,纳米片的粒度可达60 nm;而最终制备的Mo和Mo2C的平均粒度分别可达约67 nm和30 nm。在制备的纳米Mo粉末中保留少量的氧化钼可以有效地降低残余碳的含量,再经氢气深度还原后,残余碳含量可降低至约0.02wt%;如果采用含2vol%水蒸气的氢气进行处理,残碳可以进一步降至0.008wt%。炭黑还原MoO3制备纳米M0O2、Mo和Mo2C的关键机制是,一方面炭黑可以提供大量的分散的形核点,另一方面Mo03在反应过程中可以气相迁移。但是,当使用其它大颗粒或气基还原剂时,制备的Mo02、Mo或Mo2C的粒度均为微米级。5)对MoO3“炭黑预还原+氢气深脱氧”制备纳米钼粉进行了优化和放大实验(60g)。纳米钼粉由于具有非常高的烧结活性,在1200℃烧结后的相对密度可达95.8%,远高于商品钼粉的70%。在1200℃纳米钼粉烧结后的硬度达到了 254 HV,远高于在1600℃烧结的商业微米钼粉的182 HV。在商业微米钼粉中添加少量的纳米钼粉可以显着促进其烧结并提高其硬度。6)通过MoO3“喷雾法掺杂”+“炭黑预还原+氢气深脱氧”成功制备出了掺杂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纳米钼粉。将掺杂纳米钼粉在1300℃烧结,成功制备出了理论密度约95%的超细晶纳米结构的ODS钼合金,其Mo和La203(或A12O3)晶粒尺寸分别可达约0.5 μm和50-75 nm。得益于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协同作用,Mo-La2O3和Mo-A12O3合金的最高硬度值分别达到了 338 HV(含 1wt%La2O3)和 385 HV(含 1wt%A12O3)。

杨秦莉,庄飞,席莎,卜春阳,崔玉青,何凯[6](2019)在《不同形貌升华氧化钼的还原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2种不同形貌升华氧化钼为原料,采用TG-DTA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3℃/min、5℃/min、10℃/min)下氢气还原氧化钼的动力学。结果表明:2种不同形貌的升华氧化钼一段还原反应起止还原温度几乎相同。但失重速率480℃前1#MoO3高于2#MoO3,480℃后1#MoO3失重速率低于2#MoO3。二段还原反应1#MoO3的反应温度较2#MoO3低。再通过用Flynn-Wall-Ozawa和Kissinger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2种不同形貌升华氧化钼的一段平均表观活化能为1#MoO3为89. 26 kJ/mol,2#MoO3为79. 86 kJ/mol,而二段表观活化能1#MoO3平均为103. 53 kJ/mol,2#MoO3为93. 16 kJ/mol。

王璐[7](2018)在《超细氧化钼的制备及其气基还原动力学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良好的优异性能,钼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军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自工业应用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西方发达国家乃至我国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一些普通Mo基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尖端领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在超细MoO3的制备方面,采用较多的仍然为传统的湿法制备,制备出的多为热力学稳定的正交三氧化钼,α-MoO3;而对于火法制备,尤其针对具有更高优异特性的单斜三氧化钼,β-MoO3,研究则很少。与此同时,由于具有高硬度、高熔点、高催化活性和耐磨抗毒等优异特性,Mo2C和Mo2N被广泛地应用于加氢脱硫加氢脱氮等,对于它们的制备,尤其朝着超细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和企业的关注。本论文采用了 FactSage 7.0热力学软件、HCT-3差热分析仪、XRD衍射、FE-SEM扫描、BET比表面积分析、TEM透射电镜、XPS表面元素分析和氧氮分析仪等技术和手段对超细三氧化钼的制备及其气基还原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高温升华-低温冷凝法制备超细单晶球形β-MoO3并分析工业氧化钼的升华机理;2)H2还原超细MoO3和MoO2的反应动力学和还原机理;3)超细Mo粉自燃机理的研究;4)CO、CO-CO2混合气体、NH3、或者N2-H2混合气体对超细MoO3的还原研究;5)各种还原气氛下各产物的物相转变规律和形貌演变过程等。主要获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以工业氧化钼为原料,采用高温升华-低温冷凝法制备出了大小约1μm且粒度均匀的超细MoO3。并且,此时的MoO为球形的单晶单斜三氧化钼,β-MoO3,这是一种具有更高优异特性的亚稳态三氧化钼类型。在工业氧化钼的升华过程中,表面MoO3优先反应而升华出去,而底部的则由于表面MoO3和杂质的阻碍作用,反应速率稍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样品中MoO3含量逐渐下降,杂质浓度逐渐增加,升华速率进一步下降;当反应结束时,残留样品为各种钼酸盐和SiO2的混合物。(2)在713K至833 K范围内,H2还原超细MoO3符合两步还原法:MoO3首先还原成Mo4O11,一旦出现Mo4O11,其会进一步还原成MoO2,两者同时发生同时进行。当温度比较低时,制备出的超细MoO2几乎保持着和超细MoO3原料一致的球形形貌,反应符合假晶转换机理;当温度比较高时,制备出的超细MoO2呈现出片状或者骨架结构,反应符合化学气相传输机理。并且,本论文采用双界面反应模型对高温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发现一段还原(MoO3至Mo4O11)和二段还原(Mo4O11至MoO2)分别符合化学反应和扩散模型,提取的活化能分别为122kJ/mol和114kJ/mol。而且,当总反应进度介于0至0.7时,一段还原和二段还原同时存在同时发生,此时MoO3、Mo4O11和MoO2三相共存;当总反应进度介于0.7至1时,一段还原结束,二段还原仍在进行,此时MoO3完全消失,系统只剩Mo4O11和MoO2。(3)H2还原超细MoO2符合一步反应法:MoO2直接还原成金属Mo,没有任何中间产物的形成。当温度较低时,速率控速环节随着反应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在0至0.8时,反应符合成核与核心长大模型;在0.8至1时,反应符合扩散模型,此时获得超细Mo粉呈现和MoO2原料一致的片状形貌,反应符合假晶转化机理。当温度较高时,还原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控速,获得的超细Mo粉呈现细小的球形形貌,反应符合化学气相传输机理。(4)873 K采用H2还原超细MoO2时,发现H2露点对超细钼粉的自燃行为和产物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低H2露点导致自燃行为的发生,产物为面心立方的γ-Mo2N且表面包裹着薄薄的MoO3层。然而,高H2露点会抑制自燃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还原不完全。在整个还原和自燃过程中,MoO2 原料,中间产物Mo和自燃产物γ-Mo2N都保持着一致的片状形貌。(5)采用程序升温反应法用CO气体还原超细MoO制备超细Mo2C的反应过程中,低温下球形MoO3逐渐还原成表面光滑呈片状结构的MoO2,期间伴随着中间产物Mo4O11的生成,即还原过程;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光滑片状结构的MoO2会进一步碳化成表面粗糙带有众多条纹结构的Mo2C,即碳化过程。在CO气体中增加一定比例的CO2(15%CO2+ 85%CO)有利于抑制CO析碳反应的发生,减少自由碳的形成,获得纯净的Mo2C;但如果CO2比例过高则不利于Mo2C的生成,此时产物为表面光滑呈片状结构的MoO2。在本论文的研究条件下,得出了制备Mo2C的最佳反应条件。(6)采用NH3气体还原超细MoO3制备出的氮化钼为面心立方的γ-Mo2N,并且此时的还原产物保持着和原料一致的球形形貌、颗粒大小和单晶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结合大量的相关文献,得出MoO3前驱体的选择对最终还原产物γ-Mo2N的特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郭长友,沈智奇,凌凤香,王少军,张会成[8](2017)在《氧化铝表面Ti修饰对负载金属Mo分散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分别用扫描透射-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STEM)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技术(HREM)表征了氧化态和硫化态Mo/Al2O3,Mo/6%TiO2-Al2O3,Mo/12%TiO2-Al2O3催化剂中MoO3颗粒尺寸和MoS2片晶的层数与长度,发现氧化态催化剂中MoO3颗粒的平均尺寸从Ti修饰前的0.7nm增加到修饰后的1.0nm;硫化态催化剂中MoS2片晶的平均层数从1.1增加到1.2,平均长度从3.0nm增加到3.2nm。并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理论解释了其形成机理。基于以上结果,根据MoO3颗粒和MoS2片晶中钼原子数变化,研究了催化剂硫化过程中金属晶粒的生长演变过程。

唐军利,崔玉青,贺喆,陈强,解小锋,惠三顺[9](2016)在《二硫化钼中氧含量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二硫化钼中氧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粒度、温度、气氛影响较大。随着粒度减小、在大气中氧化速度迅速提高;温度升高,氧化程度加剧;有惰性气氛保护的情况下,氧化程度减少。

马翠平,许胜军,吴一敏,李春义[10](2016)在《催化剂焙烧温度及反应条件对MoOx/Al2O3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Al2O3为载体,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O3负载质量分数为18%的18MoOx/Al2O3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及反应条件对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00℃时出现MoO3晶相,焙烧温度为550℃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最佳,丙烯选择性及收率均最大,分别为63.16%(摩尔分数,下同),14.01%;较高的反应温度更有利于氧化脱氢反应,一定程度上抑制CO2与CO的生成,当反应温度由400℃升高到600℃时,CO2与CO的总选择性由66.77%降到24.02%;氧气的存在能抑制裂解反应的发生;一定范围内减少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并不能有效抑制深度氧化反应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降低裂解反应的发生来提高丙烯选择性;催化剂再生实验表明积炭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

二、超细氧化钼的制备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细氧化钼的制备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钼化工的绿色生产与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钼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2 钼化工绿色生产的必要性
3 我国钼资源特点
4 钼化工产品的生产及应用
    4.1 生产
    4.2 应用
5 钼化工产品的发展前景及未来应用领域
    5.1 发展前景
    5.2 未来应用领域
6 结语

(2)国内外煤制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煤制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煤基建筑材料
    1.2 煤基高价值材料
2 结论

(4)外加磁场下印尼海砂铁矿氢还原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方法与设备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海砂矿的XRD物相组成
    2.2 海砂矿的金属铁含量及还原度
    2.3 海砂矿的显微组织
3 动力学未反应核模型的应用及拟合
4 结论

(5)超细/纳米钼粉可控制备及其烧结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钼及其化合物和合金材料
        2.1.1 钼的特性
        2.1.2 钼资源
        2.1.3 钼的主要化合物和及其特性
        2.1.4 钼及其合金材料
        2.1.5 工业钼粉及钼基材料制备方法
    2.2 超细/纳米钼粉的特性及其制备研究进展
        2.2.1 机械球磨法
        2.2.2 超细/纳米前驱体还原法
        2.2.3 化学气相沉积法
        2.2.4 自蔓延还原法
        2.2.5 低温熔盐法
        2.2.6 热等离子氢还原法
        2.2.7 金属丝电爆炸法
        2.2.8 碱金属碳酸盐辅助氢气还原MoO_2法
        2.2.9 碳热还原MoO_3法
        2.2.10 其他方法
        2.2.11 超细/纳米钼粉制备的主要难题
    2.3 钼及其合金材料烧结工艺
        2.3.1 氢气烧结
        2.3.2 热等静压烧结
        2.3.3 放电等离子烧结
        2.3.4 微波烧结
        2.3.5 活化烧结
        2.3.6 超高压烧结
        2.3.7 超细/纳米钼粉烧结
    2.4 研究意义及内容
        2.4.1 研究意义
        2.4.2 研究内容
3 形核剂辅助氢气还原MoO_2制备超细Mo粉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失重和物相分析
        3.2.2 形貌和粒度分析
    3.3 讨论
        3.3.1 氢还原MoO_2过程中气相传输、形核和生长机理分析
        3.3.2 盐辅助氢还原MoO_2形核和生长机理分析
        3.3.3 形貌调控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NaCl辅助氢气还原不同粒度的MoO_2产物形貌和粒度及还原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方法
    4.2 结果和讨论
        4.2.1 恒温氢还原不同粒度的MoO_2
        4.2.2 NaCl辅助恒温氢气还原不同粒度的MoO_2
        4.2.3 NaCl辅助变温氢气还原不同粒度的MoO_2
    4.3 本章小结
5 Mo/W纳米晶核辅助氢还原MoO_2/WO_2制备纳米Mo/W粉
    5.1 实验方法
    5.2 Mo纳米晶核辅助氢气还原MoO_2制备纳米Mo粉
        5.2.1 含Mo纳米晶核的MoO_2的制备
        5.2.2 氢气还原含Mo纳米晶核的MoO_2
        5.2.3 讨论
    5.3 W纳米晶核辅助氢气还原WO_2制备制备纳米W粉
        5.3.1 含W纳米晶核的WO_2的制备
        5.3.2 氢气还原WO_2
        5.3.3 氢气还原含W纳米晶核的WO_2
        5.3.4 形核、生长和粒度调控机理分析
        5.3.5 动力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MoO_3炭黑预还原氢气深脱氧制备纳米Mo粉研究
    6.1 实验方法
    6.2 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反应过程分析
        6.3.2 炭黑还原MoO_3过程中形貌和粒度演变分析
        6.3.3 先碳后氢还原MoO_3制备纳米Mo粉
    6.4 讨论
        6.4.1 反应机理分析
        6.4.2 炭黑还原MoO_3形核和生长机理分析
        6.4.3 其它还原剂还原MoO_3形核和生长机理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纳米Mo粉烧结行为研究
    7.1 实验方法
    7.2 实验结果和讨论
        7.2.1 纳米Mo粉制备的放大实验与物料成本分析
        7.2.2 纳米Mo粉烧结
        7.2.3 纳米Mo粉活化烧结商业微米Mo粉
        7.2.4 硬度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超细晶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Mo合金制备研究
    8.1 实验方法
    8.2 实验结果和讨论
        8.2.1 氧化物纳米颗粒掺杂纳米Mo粉制备
        8.2.2 掺杂纳米Mo粉烧结
        8.2.3 硬度分析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不同形貌升华氧化钼的还原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原料与方法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形貌升华氧化钼的变温热分析
    2.2 不同形貌升华氧化钼的热力学参数计算
3 结论

(7)超细氧化钼的制备及其气基还原动力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钼的概述
        2.1.1 钼的简史
        2.1.2 钼的性质
        2.1.3 钼的用途
    2.2 钼的化合物及钼矿资源概述
        2.2.1 钼的氧化物
        2.2.2 钼的硫化物
        2.2.3 钼酸和钼酸盐
        2.2.4 钼矿资源概述
    2.3 超细粉体的制备
        2.3.1 超细粉体的基本概念
        2.3.2 超细粉体粒度的测定方法
        2.3.3 超细MoO_3制备的研究现状
        2.3.4 超细钼粉制备的研究现状
    2.4 研究内容及意义
        2.4.1 研究内容
        2.4.2 研究意义
3 超细MoO_3的制备
    3.1 实验原料和方法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原理
        3.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XRD衍射分析
        3.2.2 微观结构分析
        3.2.3 升华和冷凝
    3.3 讨论
        3.3.1 动力学分析
        3.3.2 残留物结构分析
        3.3.3 工业氧化钼的升华机理
        3.3.4 MoO_3晶体的长大
    3.4 本章小节
4 H_2还原超细MoO_3制备超细MoO_2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4.1 实验原料和步骤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装置
        4.1.3 实验步骤
    4.2 实验结果
        4.2.1 恒温反应动力学曲线
        4.2.2 XRD衍射分析
        4.2.3 微观形貌检测
    4.3 讨论
        4.3.1 反应机理分析
        4.3.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3 模型的应用
    4.4 本章小节
5 H_2还原超细MoO_2制备超细Mo粉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5.1 实验原料和步骤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步骤
    5.2 实验结果
        5.2.1 变温TG-DTA曲线
        5.2.2 恒温反应动力学曲线
        5.2.3 XRD衍射分析
        5.2.4 FE-SEM形貌分析
    5.3 讨论
        5.3.1 反应机理分析
        5.3.2 反应动力学分析
    5.4 本章小节
6 超细Mo粉自燃机理的研究
    6.1 实验原料和步骤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装置
        6.1.3 实验步骤
    6.2 实验结果
        6.2.1 XRD衍射分析
        6.2.2 FE-SEM形貌分析
        6.2.3 TEM结构分析
    6.3 讨论
        6.3.1 XPS表面结构分析
        6.3.2 自燃产物
        6.3.3 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节
7 CO-CO_2还原超细MoO_3的研究
    7.1 实验原料和步骤
        7.1.1 实验原料
        7.1.2 实验步骤
    7.2 实验结果
        7.2.1 变温反应动力学曲线
        7.2.2 恒温反应动力学曲线
        7.2.3 XRD衍射分析
        7.2.4 FE-SEM形貌分析
        7.2.5 BET比表面积检测
    7.3 讨论
        7.3.1 反应机理分析
        7.3.2 温度的影响
        7.3.3 CO分压的影响
    7.4 本章小节
8 NH_3还原超细MoO_3的研究
    8.1 实验原料和步骤
        8.1.1 实验原料
        8.1.2 实验装置
        8.1.3 实验步骤
    8.2 结果和讨论
        8.2.1 XRD衍射分析
        8.2.2 元素浓度检测
        8.2.3 FE-SEM形貌观察
        8.2.4 TEM结构分析
    8.3 本章小节
9 结论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氧化铝表面Ti修饰对负载金属Mo分散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TiO2-Al2O3载体制备
    1.2 Mo/TiO2-Al2O3催化剂制备
    1.3 催化剂硫化
    1.4 催化剂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TiO2修饰对MoO3分散性影响
    2.2 TiO2修饰对MoS2分散性的影响
    2.3 从MoO3到MoS2的转变过程
3 结论

(9)二硫化钼中氧含量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方案
    1.2 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讨论
    2.1 粒度
    2.2 温度
    2.3 气氛
3 结论

(10)催化剂焙烧温度及反应条件对MoOx/Al2O3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①
    1. 1 原料
    1. 2 催化剂制备
    1. 3 催化剂表征
    1. 4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 1 Mo Ox/ Al2O3前驱体的热重分析
    2. 2 XRD表征
    2. 3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性能评价
    2. 4 反应条件的考察
    2. 5 催化剂再生性能考察
3 结论

四、超细氧化钼的制备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钼化工的绿色生产与发展前景[J]. 孙凯学,冀亚利. 化工管理, 2022(01)
  • [2]国内外煤制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J]. 孙凯蒂,李君,刘臻. 能源科技, 2021(04)
  • [3]球形三氧化钼还原产物形貌[J]. 杨秦莉,庄飞,席莎,卜春阳,崔玉青,何凯. 粉末冶金技术, 2021(03)
  • [4]外加磁场下印尼海砂铁矿氢还原动力学研究[J]. 王顺,彭望君,梁正清,张捷宇. 上海金属, 2020(02)
  • [5]超细/纳米钼粉可控制备及其烧结行为研究[D]. 孙国栋.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6)
  • [6]不同形貌升华氧化钼的还原动力学研究[J]. 杨秦莉,庄飞,席莎,卜春阳,崔玉青,何凯. 中国钼业, 2019(03)
  • [7]超细氧化钼的制备及其气基还原动力学机理研究[D]. 王璐.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8)
  • [8]氧化铝表面Ti修饰对负载金属Mo分散性能的影响[J]. 郭长友,沈智奇,凌凤香,王少军,张会成.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03)
  • [9]二硫化钼中氧含量影响因素分析[J]. 唐军利,崔玉青,贺喆,陈强,解小锋,惠三顺. 中国钼业, 2016(04)
  • [10]催化剂焙烧温度及反应条件对MoOx/Al2O3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J]. 马翠平,许胜军,吴一敏,李春义.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6(01)

标签:;  ;  ;  ;  ;  

超细氧化钼的制备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