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嘉威,贺花,沈雪梅,刘鲲鹏,雷初朝,陈宏,黄永震[1](2018)在《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基因编辑技术近几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被广泛运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本研究综述了基因编辑主要的方法手段,包括以锌指蛋白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为核心的ZFN方法、以转录激活子样效应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为核心的TALEN技术还有以RNA指导的CRISPR/Cas 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9 or RNA-guided endonulease,RGEN)系统的发现、构造和原理,分析了主要技术之间优缺点,阐述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上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
张娜[2](2016)在《可逆永生化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在生物学研究、细胞治疗、转基因及动物克隆等领域均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从动物组织分离的原代细胞增殖寿命有限,不利于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从而也不利于它们在基因打靶、转基因克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证明,在正常体细胞中异位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可以重构端粒酶活性,延长细胞寿命。然而,组成型表达hTERT会导致克隆胚胎发育停滞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条件性表达hTERT,建立可逆永生化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用于今后家畜体细胞转基因克隆及其它生物学研究。基于Tet-on系统,构建了hTERT可诱导表达质粒载体pTet-onhTEKT。利用电击转染的方法,将线性化的pTet-on hTERT转染到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在Dox (doxycyline)的诱导下,最终获得了6个稳定表达hTERT的细胞克隆。6个细胞克隆从96孔板扩增到60mm时,各分成两组:一组培养液中持续添加Dox,记为h(+)组;一组培养液中撤销Dox,记为h(-)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了两组细胞中hTERT mRNA和hTERT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h(+)细胞中高表达hTERT mRNA和hTERT蛋白质。用TRPA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法检测了两组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证明在h(+)细胞中能够重构端粒酶活性。经过120天的连续传代培养,h(-)组细胞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慢直至衰老死亡,而h(+)组细胞种群增长速率一直保持稳定且细胞状态良好。这些结果证明了,异位表达hTERT能够使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永生化。随后,将h(+)组细胞又分成两组:一组培养液中仍添加Dox,仍记为h(+)组:另一组培养液中撤销Dox,记为h(+-)组。又经过130天的连续传代培养,h(+)组细胞种群增长速率仍保持不变且细胞状态良好,而h(+-)组细胞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慢且细胞形态扁平,证明了撤销Dox能够使永生化细胞发生逆转。对连续传代培养共250天左右的h(+)组细胞进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证明永生化细胞未发生恶性转化。除此之外,将肌分化因子MyoD转染连续传代培养200天的h2(+)细胞。经过又一轮的细胞克隆筛选后,得到13个整合了MyoD的细胞克隆。通过RT-PCR,检测了这13个克隆中MyoD及其它肌肉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这一实验表明,寿命延长的h(+)细胞可以进行再一轮的转基因操作,因此可用于基因修饰和基础细胞学研究等。成年成纤维细胞较胎儿成纤维细胞取材更方便且不涉及伦理问题,更重要的是成年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可以用于优良性状动物个体的克隆以及珍稀和濒危动物的扩繁及保种。但是,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相比,成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差,核移植效率也更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又将pTet-on hTERT转染成年绵羊成纤维细胞,筛选得到了寿命延长的细胞克隆A3h38(+)。用连续传代培养136天的A3h38(+)细胞与原代成年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A3h38(+)细胞的单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集落扩增能力都显着高于原代成年绵羊成纤维细胞。然后,用连续传代培养80天的A3h38(+)细胞与原代成年成纤维细胞分别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结果显示A3h38(+)细胞作为核供体的克隆胚胎囊胚率比原代成年成纤维细胞显着提高。因此,建立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系将为家畜体细胞的基因修饰及转基因克隆提供宝贵材料。
王丙萍[3](2014)在《靶除FGF5基因体细胞克隆绒山羊的研究》文中提出FGF5基因是FGF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在毛发生长周期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FGF5基因突变可以导致毛发生长周期中生长期的延长,从而使毛发的长度增加。本研究拟靶除内蒙古白绒山羊的FGF5基因,利用核移植方法创造高产绒量山羊。以我区的白绒山羊为对象,建立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系;设计pLOX-EGFP-FGF5、 RNAi-FGF5、TALEN-FGF5,三种FGF5基因靶除载体;分别将三种敲除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法、电转法、转染仪介导法转染到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筛选阳性细胞并扩繁;以其为核供体构建转基因山羊重构胚并移植到同步发情的受体羊输卵管内,制造转基因克隆山羊并鉴定。1.根据已经公布的牛和山羊的FGF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内蒙古白绒山羊的FGF5基因,发现FGF5基因具有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cDNA长度为924bp。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合成3种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的载体,分别为基因打靶载体pLOX-EGFP-FGF5,RNA干扰载体RNAi-FGF5-1#和RNAi-FGF5-2#,以及TALEN载体TN000201、TN000202、TN000204。测序及酶切鉴定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正确并可用。2.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分离培养了9个绒山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系;通过G418敏感度实验,确定了各个细胞系的最佳G418筛选浓度,并选择对G418抗性较好的两个细胞系goat6#和goat9#作为筛选转基因阳性细胞的细胞系;分别应用脂质体介导法、电转法、转染仪介导法将3种载体转染到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最终筛选出3种转基因阳性细胞系。3.以筛选鉴定得到3种转基因阳性细胞系为核供体,分别构建转基因克隆胚胎。应用基因打靶技术敲除FGF5基因的转基因克隆胚共同步移植46只受体山羊,妊娠4只,妊娠率为8.7%。1只羔羊存活4天后死亡,2只羔羊出生后几分钟死亡,目前健康存活羔羊1只。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FGF5基因的转基因克隆胚共同步移植143只受体山羊,妊娠24只,妊娠率为16.78%,但胎儿均发生流产。应用TALEN技术敲除FGF5基因的转基因克隆胚共同步移植62只受体山羊,经B超检测发现有5只受体羊怀孕,妊娠率为8.06%。4.应用基因打靶技术敲除FGF5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羔羊经PCR鉴定,检测出编号为083的羔羊发生了FGF5基因的双敲除,目前健康状况良好。其余三只羔羊为非转基因的克隆羊。在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FGF5基因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流产胎儿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胎儿FGF5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了明显的降低。应用TALEN技术靶除FGF5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羔羊,经PCR产物测序鉴定,结果表明4只新生羔羊FGF5基因的靶标区域均缺失了两个碱基,造成了FGF5基因的移码突变。
柴孟龙[4](2012)在《抗病转基因羊胚胎生产、移植及后代生物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探讨了绵羊的体内原核胚胎生产、DNA显微注射与移植技术研究,对羊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内窥镜法胚胎移植进行了应用研究,同时研究了超排方案、品种、移植胚胎数、季节、TLR4和VP1外源基因等对原核胚生产效率和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提高了DNA显微注射生产转基因绵羊生产效率,为加快抗病转基因培育奠定了基础。同时对转基因羊血液生理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转基因后代初步进行转基因羊生物安全评价。试验一为进一步提高优质肉用绵羊采用DNA显微注射法生产抗病转TLR4、VP1基因羊生产效率,本试验比较了CIDR+FSH减量+PMSG、CIDR+FSH等量+PMSG组和CIDR+FSH减量+PG组三种不同超排方案对绵羊超排获得原核胚效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品种对超排获得原核胚效率的影响,超排供体作受体时移植胚胎数对妊娠率、同期发情处理后受体是否发情进行移植比较以及季节对原核注射移植产羔率的影响,注射不同基因对妊娠产羔率及羔羊阳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IDR+FSH减量+PMSG组供体羊的超排配种后平均黄体数、平均获卵数、平均可用胚数19.40枚/只、17.80枚/只、17.50枚/只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多赛特羊超排效果优于其他三个品种;按体重超排效果较好;供体作受体可有效提高羊只利用率,移入5-7枚原核胚时妊娠率最高(P<0.05),为45.83%,产羔率达200.00%,接近正常受体效率;在秋季即绵羊的繁殖季节受体同期发情后移植妊娠率和阳性率分别为43.10%、51.28%,显着高于春季的妊娠率37.77%、阳性率44.20%(P<0.05);未发情受体羊的移植妊娠率虽低于发情羊(P<0.05),但可为下一步试验作参考,缩短羊只使用间隔时间、提高利用率;混注基因阳性率高,但妊娠率33.33%显着低于单基因55.93%(P<0.05)。本研究提高了DNA显微注射生产转TLR4、VP1基因绵羊生产效率,获得了大量转基因后代和阳性个体,为下一步扩繁奠定基础。试验二初步进行了转基因羊生物安全评价,对转基因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通过对转基因羊血液生理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的数据分析,初步确定所转基因TLR4、抗口蹄疫蛋白基因VPl对羊生理影响,为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参考。在导入TLR4基因经Southern检测最终确定的阳性羊中选取6只做样本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数据表明,转TLR4基因羊在生长发育指标上,阳性公羊体重、体长和胸围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理指标特别是白细胞数上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这可能与Toll样受体家族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导入抗口蹄疫病毒蛋白VP1基因的阳性羊在生长发育和血生理指标上都与转基因阴性的羊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导入抗口蹄疫病毒蛋白基因VP1并未对羊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提高了DNA显微注射生产转TLR4、VP1基因绵羊效率,获得了大量转基因后代和阳性个体,且后代血液生理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无不利影响。
代蓉[5](2011)在《组织特异沉默BMP4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角蛋白是一个多基因家族,不同的角蛋白表达呈现表达的组织和时空特异性。因此,利用不同的角蛋白启动子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在特定组织和特定发育时期的表达。为了探讨某一基因在皮肤和毛囊生长发育及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常选择角蛋白启动子实现外源基因在皮肤和毛囊组织里特异表达。为制备在皮肤和毛囊组织里特异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首先需要选择组织特异表达的启动子。为此,本实验从人血中提取基因组,克隆得到在皮肤和毛囊组织中特异表达的人K14和K5启动子。瞬时转染体外培养不同类型的细胞,利用萤光素酶检测系统,分析这两个启动子的启动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在选择的细胞系中都有表达,但以小鼠皮肤来源的细胞系里的活性最强。其中K14启动子在小鼠皮肤细胞系中活性远高于其它细胞系(P<0.01),K5启动子的活性也比较高(P<0.05)。为充分利用角蛋白启动子,明确其表达特点,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外源基因的定位表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NAi (RNA interference, RNAi)是继基因打靶技术后的一种高效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细胞学实验和小鼠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PolⅡ型启动子可以实现组织特异的RNA干扰,从而为鉴定基因在特定组织中的功能及作用机理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研究方法。为了能将这种方法用于转基因绵羊生产,探讨基因与绵羊毛囊发育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等,本研究利用PolⅡ型CMV启动子和毛囊组织特异表达的人角蛋白14(K14)的启动子驱动EGFP-shRNA融合转录本的生成,从而实现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体外基因表达沉默效率分析(pEGFP-Cl-shRNA和psiCHECK-BMP4双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结果表明,6个干扰序列均能有效地抑制BMP4基因的表达,抑制效率达到60%以上;体内表达沉默分析(只转染pEGFP-K14-shRNA质粒转染小鼠皮肤细胞系JB6-C41)的实验结果与体外分析结果相似,除3#序列外,其余干扰序列对BMP4基因的抑制效率都在60%以上,其中5#序列的效率达到80%以上。siRNA诱导的目标基因沉默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下降显着正相关。结果表明,设计构建的由PolⅡ型启动子K14驱动EGFP-shRNA融合转录本的形成,从而实现RNAi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在特定细胞中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为在大家畜特别是绵羊中应用RNAi的方法分析目的基因在毛囊发育、对不同类型毛囊生长发育的诱导和调节等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方法。RNAi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因沉默的新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疾病的治疗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制等领域。本研究通过原核显微注射干扰载体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选用皮肤组织特异表达的人源角蛋白14(K14)基因启动子(2000bp)作为表达载体启动子,成功地驱动融合表达载体EGFP-shRNA进行干扰片段前体的转录,进而生成成熟的干扰片段,靶向小鼠BMP4基因使其发生沉默。所得到的转基因小鼠及其杂交后代经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准确无误地整合到小鼠基因组。Northern杂交结果证明小干扰RNA在皮肤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在肺和肠组织中有较低水平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olⅡ型(K14)启动子驱动shRNA融合转录本的表达,在特定组织高表达siRNA,从而达到抑制特定组织目的基因表达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在取E18.5的转基因小鼠皮肤组织做组织切片并用BMP4抗体杂交后发现,阳性小鼠表达BMP4小干扰RNA的皮肤局部出现毛囊增多的现象,初步确定该基因受到抑制后,毛囊在胚胎期的发生被激活,从而产生更多的毛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olⅡ型启动子K14融合表达mRNA的方法实现体内小干扰RNA的表达是可行的,为利用K14启动子进行毛囊相关基因干扰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也为制备组织特异抑制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大家畜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法。
王旭[6](2010)在《多胎多浪羊及其F1高繁殖力候选基因研究》文中认为以374只多胎多浪羊为研究素材,选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骨形态发生蛋白15( BMP15()FecXI位点)、视黄醇结合蛋4(RBP4)、制素α亚基(INHA)基因和视黄酸受体γ(RARG)作为高繁殖力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检测这些基因在多胎多浪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结合测序分析结果,研究它们对多胎多浪羊繁殖力的效应,探索这五个候选基因与多胎多浪羊高繁殖力的关系。对于检测出具有多态性的高繁殖力基因,检测其在254只多胎多浪羊F1中的多态性,同时检测杂交的其它亲本(50只塔什库尔干羊和30只萨福克羊)相应的高繁殖力基因,以便研究该高繁殖力基因在F1中的遗传和传递情况。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多胎多浪羊中存在3种基因型:野生型++,突变杂合型B+和突变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基因型0.741,B+基因型0.254,BB基因型0.005;B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32和0.868。测序结果显示:BB基因型与++基因型相比在BMPR-IB基因编码区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和Booroola绵羊相同的突变(A→G)。最小二乘法对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B+基因型与++基因型相比平均产羔数多0.51只(P<0.01),差异极显着。X2适合性检验显示:BMPR-IB基因位点在多胎多浪羊中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X2=4.22,P>0.05)。对另外四个高繁殖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FecXI基因、RBP4基因、INHA基因和RARG基因的扩增片段在多胎多浪羊群体中不存在多态性。对多胎多浪羊F1 BMPR-IB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B+基因型的理论值和实际值相差不大,基本上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BMPR-IB基因是影响多胎多浪羊多胎性的一个主效基因;并能稳定遗传给多浪羊F1代,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FecXI基因、RBP4基因、INHA基因和RARG基因未检测到与多浪羊多胎相关的多态性,可对这些基因的其它部位做进一步的研究。
李向军[7](2008)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文中指出雌性哺乳动物生殖周期中,生殖器官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细胞凋亡在这种周期性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DAPI原位荧光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低繁殖力品种萨福克羊成年母羊主要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进行细胞凋亡的确认与定位,并对细胞凋亡基因Bad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目的在于对母羊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过程的细胞凋亡机制进行探讨,为阐述细胞凋亡对母羊繁殖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DAPI原位荧光标记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卵巢中卵泡上皮细胞、颗粒细胞、膜细胞和黄体细胞均有凋亡现象。在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萨福克羊比小尾寒羊表达出较多数量的凋亡细胞。黄体后期萨福克羊的细胞凋亡较小尾寒羊明显。在萨福克羊黄体期输卵管各部位上皮中发现有极少数分泌细胞具有凋亡特征,而在小尾寒羊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黄体期两品种羊输卵管上皮下结缔组织有少数凋亡细胞。两品种羊在卵泡期输卵管各部位均未检测到凋亡细胞。在黄体期,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子宫内膜的基质与腺体内皮中均检测到大量凋亡细胞,而在卵泡期,两品种羊的腺体中未检测到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基质中检测到少量细胞发生凋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Bad基因表达与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Bad在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呈部位依赖性和周期依赖性的特点。Bad在这两种绵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大体相似:1.原始卵泡、初级卵泡与次级卵泡中卵母细胞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三级卵泡卵母细胞(P<0.01):2.次级卵泡卵泡上皮细胞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卵泡上皮细胞(P<0.01);3.后期黄体细胞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初期黄体(P<0.01);4.黄体期Bad在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强于卵泡期(P<0.01);5.黄体期Bad在子宫内膜腺体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卵泡期(P<0.01);6.黄体期Bad在子宫内膜基质中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显着高于卵泡期(P<0.01)。Bad在这两种绵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1.萨福克羊三级卵泡颗粒细胞的Bad阳性细胞率显着高于小尾寒羊(P<0.01);2.萨福克羊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膜细胞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小尾寒羊(P<0.01);3.Bad在两品种羊输卵管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存在显着差异(P<0.01),但无规律可循;4.萨福克羊子宫内膜腺体卵泡期Bad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小尾寒羊(P<0.01);5.黄体期小尾寒羊子宫内膜子叶基质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萨福克(P<0.01)。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母羊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的重要调节机制,细胞凋亡基因Bad参与了这种周期性变化调控。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生殖器官中的细胞凋亡的差异与Bad基因的表达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繁殖力高低差异的基础。
张文广[8](2004)在《内蒙古绒山羊开放核心群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利用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1997-2003年的实测数据并获得群体育种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参数基础上,利用系统分析法研究并确定了优质高产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目标性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各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采用基因流动法和ZPLAN专用程序研究了内蒙古绒山羊开放式核心群的优化育种规划;在对现行育种方案预期育种效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群体规模、不同群体结构、公母羊使用年限和近交风险等因素对群体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改进现行育种规划的措施和最优化育种方案。在这些研究工作中,笔者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根据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现状和国际、国内羊绒市场情况,通过边际效益分析得出,优质高产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目标性状应包括绒用、繁殖、生长发育三类七个性状(净绒量、绒细度、绒长度、断奶羔羊数、断奶体重、育成体重、成年体重)。这三类性状的相对经济重要性分别为78.7%、11.7%和9.6%,这一点说明内蒙古绒山羊的绒用特点突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现行育种方案的世代间隔为4.57年,投入产出比为1:3.96,尚未达到最佳育种效率,还可以有较大的改进余地;现行育种方案在群体规模、育种群比例、种公羊利用情况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尚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优化分析认为:当群体规模为3000只基础母羊时,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比例分别处于7-9%、11-13%和80%,而且核心群母羊开放程度小于20%时,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育种群公、母羊育种年龄,使用年限对育种效益有较大影响,若改变育种群公、母羊的使用年限,将引起群体结构的变化,改变育种效益,使得整个育种体系发生较大改变。本文研究认为,当核心群验证公羊使用1年,其他公羊使用3-4年,母羊使用5年,生产群20-40%的母羊由核心群公羊配种时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益。在育种群比例固定的情况下,群体规模越大,育种群规模也越大,群体所获得的育种进展也就越大;同时,育种所用的固定投入将会随群体规模的扩大使每只羊的育种投入减少,并且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有限规模群体中极易出现由于选择引起的群体遗传方差下降和近交程度上升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种效益和遗传进展,考虑到二者给育种规划带来的风险,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应合理控制现有群体近交系数的上升。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一是限定公羊的使用年限;二是扩大留种公羊的数量;三是使用交配选择指数(Mate Selection Index)控制选配。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血统组建不同的育种系以及建立完全开放式育种体系,通过导<WP=3>入外血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优化全部影响因素后,群体达到最佳状态时世代间隔为4.06年,综合育种进展可达到21.90元,育种效益为70.49元,分别比现行育种方案提高27%和13%,育种的投入产出比为1:4.20。
刘守仁[9](2001)在《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文中指出在同一品种内 ,用 2只没有亲缘关系的公羊和 2群没有亲缘关系的母羊配种 ,2群母羊生的后代公母羊可互相交配 ,但同群生的公母羊不允许交配。结果后代生长发育、体重、剪毛量等都比一般杂种羊好并出现了优秀个体 ,再用优秀个体采用同质选配方法繁殖后代可以建立新的高产群体。
刘守仁[10](1998)在《品系间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文中认为在中国美利奴羊的一个品种内,以4个不同品系,采用双杂交的方法获取高产个体,利用高产个体培育新的品系,来推动品种性能的提高。1方法取体大的A品系、毛质好的B品系各1只公羊作为父本,为了保证品系的纯度,2只公羊都是系祖的亲缘体,近交系数为0.37。同时取...
二、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技术及其发展 |
1.1 锌指核酸酶技术 |
1.2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 |
1.3 CRISPR/Cas9技术 |
2 3种主要技术的比较 |
3 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中的应用 |
3.1 牛 |
3.2 羊 |
3.3 猪 |
4 存在的问题 |
5 发展前景 |
(2)可逆永生化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细胞衰老机制 |
1.2 端粒与端粒酶 |
1.3 细胞永生化 |
1.4 转基因克隆动物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可逆永生化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
3.2 可逆永生化成年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3)靶除FGF5基因体细胞克隆绒山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历史及进展 |
1.1.1 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初级阶段 |
1.1.2 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初级应用阶段 |
1.1.3 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阶段 |
1.2 转基因动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进展 |
1.2.1 传统制备转基因动物的主要方法 |
1.2.2 新型发展的高效转基因方法 |
1.3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1.3.1 动物转基因技术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
1.3.2 生物反应器 |
1.3.3 动物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1.3.4 动物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 |
1.4 FGF5在皮肤毛囊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载体的构建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设备 |
2.1.2 试剂及耗材 |
2.1.3 载体及菌种 |
2.2 实验方法 |
2.2.1 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
2.2.2 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
2.2.3 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TALEN载体的构建 |
2.3 实验结果 |
2.3.1 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
2.3.2 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
2.3.3 靶除绒山羊FGF5基因TALEN载体的构建 |
2.4 讨论 |
3 绒山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设备 |
3.1.2 试剂及耗材 |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
3.2.2 生长曲线的测定 |
3.3 实验结果 |
3.3.1 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
3.3.2 绒山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
3.4 讨论 |
4 绒山羊鞭除FGF5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设备 |
4.1.2 试剂及耗材 |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靶除FGF5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
4.2.2 应用RNA干扰技术靶除FGF5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
4.2.3 应用TALEN技术靶除FGF5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
4.3 实验结果 |
4.3.1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靶除FGF5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
4.3.2 应用RNA干扰技术靶除FGF5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
4.3.3 应用TALEN技术靶除FGF5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
4.4 讨论 |
5 靶除FGF5基因克隆胚的构建与移植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设备 |
5.1.2 试剂及耗材 |
5.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5.2 实验方法 |
5.2.1 山羊卵母细胞的采集和体外培养 |
5.2.2 供体细胞的准备 |
5.2.3 受体卵母细胞的准备 |
5.2.4 核移植构建重构胚 |
5.2.5 重构胚的融合 |
5.2.6 融和胚的激活和发育 |
5.2.7 胚胎移植 |
5.3 结果 |
5.3.1 山羊卵母细胞的采集和体外培养 |
5.3.2 转基因克隆胚构建中融合条件的摸索 |
5.3.3 转基因克隆胚的构建及移植 |
5.3.4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靶除FGF5基因克隆胚的构建与移植 |
5.3.5 应用RNA干扰技术靶除FGF5基因克隆胚的构建与移植 |
5.3.6 应用TALEN技术靶除FGF5基因克隆胚的构建与移植 |
5.4 讨论 |
6 靶除FGF5基因克隆绒山羊的鉴定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设备 |
6.1.2 试剂及耗材 |
6.2 实验方法 |
6.2.1 基因组DNA水平上的鉴定 |
6.2.2 RNA水平上的鉴定 |
6.3 实验结果 |
6.3.1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靶除FGF5基因克隆山羊的鉴定 |
6.3.2 应用RNA干扰技术靶除FGF5基因克隆山羊的鉴定 |
6.3.3 应用TALEN技术靶除FGF5基因克隆山羊的鉴定 |
6.4 讨论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抗病转基因羊胚胎生产、移植及后代生物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一 胚胎移植、DNA显微注射转基因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 |
1. 胚胎移植研究进展 |
1.1 国外研究概况 |
1.2 国内研究进展 |
2. 同期发情 |
2.1 同期发情理论 |
2.2 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概论 |
2.3 同期发情的主要方法 |
2.4 同期发情在生产中的意义 |
3. 超数排卵 |
3.1 超数排卵的理论基础 |
3.2 超数排卵的药物和方法 |
3.3 超数排卵研究概况 |
3.4 超数排卵的意义 |
4. 胚胎移植 |
4.1 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 |
4.2 羊胚胎移植的操作方法 |
4.3 胚胎品质鉴定及采集时间 |
4.4 影响移植妊娠率的因素 |
5.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
6. DNA显微注射转基因技术概述 |
6.1 原核胚显微注射转基因技术的一般程序 |
7. DNA显微注射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
7.1 DNA显微注射与转基因兔 |
7.2 DNA显微注射与转基因家禽 |
7.3 DNA显微注射与转基因猪 |
7.4 DNA显微注射与转基因反刍动物 |
综述二 转基因羊检测、生物安全概述及研究进展 |
1. 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性 |
1.1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 |
1.2 转基因动物自身安全性 |
1.3 转基因动物对环境的安全性 |
2. 转基因羊在生产上的应用 |
2.1 提高生产性能 |
2.2 抗病育种 |
3. 导入的抗病基因 |
3.1 Toll样受体基因TLR4 |
3.2 口蹄疫蛋白基因VP1 |
研究论文 |
试验一 DNA显微注射生产转TLR4、VP1基因绵羊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时间和地点 |
1.1.2 实验用羊 |
2. 结果 |
2.1 不同超排方案对绵羊超排获得原核胚效率的影响 |
2.2 不同品种对超排获得原核胚效率的影响 |
2.3 绵羊体重与FSH剂量的关系对绵羊超排效果的影响 |
2.4 超排供体作受体时移植胚胎数对妊娠率、产羔率的影响 |
2.5 正常同期发情受体移植胚胎数对妊娠率、产羔率的影响 |
2.6 同期发情处理后受体发情与否对原核注射移植产羔率的影响 |
2.7 季节对原核注射胚移植妊娠率及羔羊阳性率的影响 |
2.8. 注射不同基因对妊娠产羔率及羔羊阳性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供体超数排卵高于此前国内外报道 |
3.2 激素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
3.3 品种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
3.4 供体作受体与正常受体妊娠率的比较 |
3.5 黄体数与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与单胎、双胎及三胎以上的关系 |
3.6 DNA注射胚胎移植后妊娠产仔及羔羊PCR检测结果 |
试验二 转基因羊生物安全评价初步探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转TLR4、VP1基因羊的生长发育指标分析 |
2.2 转TLR4基因羊的血液生理指标分析 |
2.3 转抗口蹄疫病毒蛋白VP1基因血液生理指标分析 |
3. 讨论 |
3.1 转TLR4、VP1基因羊的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
3.2 转TLR4、VP1基因羊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结论 |
缩略词语表(Abbreviations)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组织特异沉默BMP4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毛囊 |
1.1 毛囊的形态结构 |
1.2 毛囊的形态发生 |
1.3 调节毛囊形态发生的基因和信号通路 |
1.4 毛发的周期循环 |
1.5 毛囊类型与毛性状 |
2 毛发角蛋白 |
2.1 角蛋白中间丝蛋白(IF) |
2.2 角蛋白关联蛋白(KAPs) |
2.3 角蛋白基因在毛囊中的表达 |
2.4 角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 |
3 角蛋白启动子 |
3.1 角蛋白14(K14)启动子 |
3.2 角蛋白5(K5)启动子 |
3.3 外皮蛋白启动子(Involucrin) |
4 RNA干涉 |
4.1 RNA干涉的分子机制 |
4.2 RNA干涉实现的技术路线 |
4.3 RNA干涉技术的应用 |
第二章 角蛋白启动子克隆及活性检测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流程 |
4 实验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三章 BMP4基因RNAi有效靶点的筛选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章 RNAi转基因小鼠制备及分析 |
1 材料 |
1.1 菌株 |
1.2 实验动物 |
1.3 生化试剂、药品和酶 |
1.4 试剂的配制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1.6 分析工具软件及网址 |
2 实验方法 |
2.1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
2.2 鼠尾基因组的提取 |
2.3 转基因小鼠PCR鉴定 |
2.4 Southern杂交 |
2.5 Northern blot |
3 实验结果 |
3.1 转基因小鼠制备 |
3.2 转基因小鼠PCR鉴定 |
3.3 转基因小鼠Southern杂交鉴定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关于表达载体的分析和选择 |
4.2 Southern杂交 |
4.3 组织特异RNAi |
4.4 转基因小鼠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结论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6)多胎多浪羊及其F1高繁殖力候选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所研究绵羊品种的相关介绍 |
1.1.1 项目实施地简介 |
1.1.2 多浪羊 |
1.1.3 塔什库尔干羊 |
1.1.4 萨福克羊 |
1.2 多浪羊研究概况 |
1.2.1 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
1.2.2 羊肉和羊奶的研究 |
1.2.3 体尺、体重与生长发育相关性的研究 |
1.2.4 脂肪和皮毛的研究 |
1.3 国内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研究和应用 |
1.3.1 常见的高繁殖力基因 |
1.3.2 其他高繁殖力基因 |
1.3.3 高繁殖力基因的利用 |
1.3.4 展望 |
1.4 常见的几种分子标记及其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 |
1.4.1 RFLP |
1.4.2 RAPD |
1.4.3 SSR |
1.4.4 AFLP |
1.4.5 SSCP |
1.4.6 展望 |
第2章 试验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药品和试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1.5 基因组DNA 提取及检测 |
2.1.6 PCR 扩增及检测 |
2.1.7 多态性检测 |
2.1.8 克隆测序 |
2.1.9 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基因组DNA 检测结果 |
2.2.2 PCR 产物扩增结果 |
2.2.3 多态性检测结果 |
2.2.4 克隆测序结果 |
2.2.5 BMPR-IB 基因相关分析 |
2.2.6 BMPR-IB 基因位点 Hard-Weinberg 平衡状态的检验 |
2.3 讨论 |
2.3.1 关于材料的选择 |
2.3.2 关于基因组 DNA 提取 |
2.3.3 关于 SSCP |
2.3.4 关于 PCR |
2.3.5 关于高繁殖力候选基因 |
第3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绵羊繁殖性状研究进展 |
1.2 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1.3 细胞凋亡在雌性动物生殖系统的作用 |
2 不同繁殖力母羊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的原位荧光标记特征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不同繁殖力母羊生殖器官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D的表达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内蒙古绒山羊开放核心群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Abbreviation |
1 引言 |
1.1 我国羊绒生产发展的概况 |
1.2 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目标和任务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绒山羊育种 |
2.1.1 绒山羊品种资源 |
2.1.2 影响绒山羊育种和生产的非遗传因素 |
2.1.3 影响绒山羊育种和生产的遗传因素 |
2.1.4 选种方法 |
2.1.5 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对策 |
2.2 家畜育种规划 |
2.2.1 动物育种规划方法的发展 |
2.2.2 动物育种规划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
2.2.3 育种目标研究 |
2.2.4 育种方案的研究 |
3 育种目标的研究 |
3.1 育种目标的评估 |
3.1.1 绒山羊育种目标的评估的必要性 |
3.1.2 育种目标的评估方法 |
3.2 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确定 |
3.2.1 生产性状 |
3.2.2 生长性状 |
3.2.3 繁殖性状 |
3.3 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3.3.1 绒山羊育种、生产和市场体系 |
3.3.2 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4 现行育种方案分析 |
4.1 育种方案的评估 |
4.2 现行育种方案的基本参数 |
4.2.1 群体遗传参数 |
4.2.2 生物学和育种技术参数 |
4.2.3 群体结构参数 |
4.2.4 育种体系投资参数 |
4.2.5 育种值估计的信息来源 |
4.3 育种规划计算的基本方法 |
4.3.1 综合选择指数 |
4.3.2 遗传进展和选择强度 |
4.3.3 育种产出、育种投入和育种效益 |
4.3.4 程序ZPLAN |
4.4 结果与分析 |
4.5 讨论 |
4.6 小结 |
5 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最优化研究 |
5.1 影响育种效率的因素分析 |
5.2 现行育种方案的优化 |
5.2.1 阶段选择比例 |
5.2.2 母羊的利用年限 |
5.2.3 群体结构因素对育种成效的独立分析 |
5.2.4 育种方案的优化 |
5.3 育种规划的风险 |
5.3.1 群体遗传方差与选择反应方差 |
5.3.2 控制公母羊的使用数量和使用年限 |
5.3.3 控制选配 |
5.4 不同选择目标下育种效果的比较 |
5.5 结果与分析 |
5.6 讨论 |
5.7 小结 |
6 结语 |
6.1 论文总体讨论 |
6.2 结论 |
6.3 绒山羊育种展望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附 录 |
作者简介 |
(9)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测定各阶段的生长发育和羊毛产量 |
2.1 体 重 |
2.2 体重增长 |
2.3 体 尺 |
2.4 产毛量 |
3 讨论 |
四、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徐嘉威,贺花,沈雪梅,刘鲲鹏,雷初朝,陈宏,黄永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04)
- [2]可逆永生化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 张娜.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2)
- [3]靶除FGF5基因体细胞克隆绒山羊的研究[D]. 王丙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4]抗病转基因羊胚胎生产、移植及后代生物安全评价研究[D]. 柴孟龙.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4)
- [5]组织特异沉默BMP4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表达分析[D]. 代蓉. 石河子大学, 2011(04)
- [6]多胎多浪羊及其F1高繁殖力候选基因研究[D]. 王旭. 新疆农业大学, 2010(03)
- [7]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D]. 李向军. 吉林农业大学, 2008(11)
- [8]内蒙古绒山羊开放核心群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D]. 张文广.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04)
- [9]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J]. 刘守仁. 新疆农业科学, 2001(S1)
- [10]品系间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J]. 刘守仁. 畜牧与兽医, 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