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的作用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的作用

一、Pathobiology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ole of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霞,李占全,马爽[1](202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红景天活性成分的作用》文中提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高原病的一种,是高原肺水肿和高原心脏病的初始环节,近年来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相关的研究日渐深入。红景天作为传统中藏药,在治疗高原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红景天在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改善肺动脉高压,但是学者们对其治疗机制的研究还处在基础研究的探索阶段。本文系统阐述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以及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相关药物筛选提供新的思路。

刘杰[2](2021)在《肥大细胞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高原低氧环境是引发高原肺水肿(HAPE)的关键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急性低氧性肺动脉压(PAP)异常增高密切相关。近年有诸多文献报道肥大细胞(MCs)参与了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但对于MCs在急性低氧性PAP增高、HAPE的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文献报道较少。MCs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肺免疫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哨兵”作用。MCs活化可以合成大量颗粒(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脱颗粒释放胞内活性介质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如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可作为MCs活化和脱颗粒的特异性激活标志物,直接反映MCs数量多少和活性程度,MCs分为MCT(只富含Tryptase)和MCTC(富含Tryptase和Chymase)两型。Tryptase可以和IL-4,6等炎症介质触发MCs活化的级联“瀑布效应”,Chyptase可以不依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促进局部Ang II的生成;5-羟色胺(5-HT)、组胺(His)可以促进血管收缩、改变血管的通透性等。基于文献调研的基础,本研究开展急性低氧应激下肺MCs活化脱颗粒在HAPE相关PAP增高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二、研究的科学问题急性缺氧应激下肺MCs(数量、活性、分型、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MCs的变化是否参与了HAPE相关PAP增高的过程?→肺MCs参与HAPE相关PAP增高过程的可能机制?三、研究内容设计为了开展实验研究,选用MCs脱颗粒抑制剂色苷酸钠(SCG)——作为工具药开展本实验。选用RBL-2H3细胞(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是文献报道作为研究MCs的模型细胞株)替代MCs开展有关MCs的体外研究。通过SCG预处理SD大鼠和SCG培养RBL-2H3细胞进行机体整体、组织、细胞三个层面开展本研究。四、结果1、整体层面:研究肺MCs活化脱颗粒在急性低氧性PAP增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气管插管15%O2通气复制急性常压低氧动物模型,Power Lab系统实时、动态监测SD大鼠PAP和Psa(系统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发现:SCG预处理后可降低PAP升高的幅度,但对Psa降低无明显改善,提示肺MCs活化在SD大鼠急性低氧性PAP升高的过程中起到参与甚或促进的作用。2、组织层面:肺MCs活化在HAPE相关的PAP增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HE、TB染色和IHC实验,研究不同急性低压低氧条件[低压舱,不同海拔高度(5000 m、7000 m)、不同低氧刺激时间(12、24、48、72 h)]下SD大鼠肺水肿发生情况、肺MCs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急性低压低氧应激下SD大鼠肺组织中MCs数量增多、活性增强;(2)(MCTC型)MCs在肺微小血管旁、细小支气管旁、气管粘膜下间质、肺被膜等处分布增多;(3)低压舱,海拔7000 m高度复制急性低氧性肺水肿效果优于5000 m,7000 m-12 h时MCs数量最多、活性最强。通过TB染色、透射电镜(TEM)、Western Blot(WB)、免疫荧光(IF)、ELISA实验结果发现:(1)选择给予SD大鼠SCG(100 mg/kg,i.p.)预处理、低压舱(海拔7000 m),持续刺激12 h为SCG预处理和急性低压低氧动物造模条件;(2)急性低压低氧刺激下MCT和MCTC型MCs都增多,肺微小血管旁MCTC型MCs增多尤为明显;(3)肺MCs活化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IL-6增多和Tryptase一起启动MCs活化的“瀑布效应”;直接和间接释放His、5-HT、Ang II等缩血管物质增多参与甚至促进了急性低氧性PAP增高的发生。3、细胞层面:低氧培养的RBL-2H3细胞(MCs)上清液的代谢组学研究通过SCG处理低氧培养的各组RBL-2H3细胞(MCs)WB实验、细胞上清液ELISA实验,结果发现:(1)低氧环境下RBL-2H3细胞数量增多、活性增强、释放缩血管物质His增多;(2)确立选择37℃,1%O2+5%CO2培养RBL-2H3细胞48 h为细胞低氧培养的条件,SCG 10-6 g/ml为低氧培养RBL-2H3细胞48 h的药物浓度。通过SCG处理低氧(1%O2+5%CO2)培养RBL-2H3细胞上清液进行非靶代谢组学测序,结果发现:(1)低氧刺激可引起RBL-2H3细胞氨基酸、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相关通路明显变化;(2)SCG处理后能减缓氨基酸尤其是组氨酸相关代谢物的不利影响、调节脂质代谢和糖代谢;(3)SCG处理可调控氨、组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功能通路;(4)推测低氧刺激影响了RBL-2H3细胞(MCs)组氨酸代谢,通过组氨酸增多,生成His增多,促进肺小血管收缩的发生,PAP增高。六、实验结论急性低氧应激下肺MCs快速发生募集、在肺微小血管旁数量增多,活性增强、脱颗粒释放IL-6促进增多,与Tryptase参与肺MCs活化的“瀑布效应”,直接或间接释放缩血管物质His、5-HT、Ang II增多,参与甚至促进了低氧性PAP增高的过程;急性低氧应激下MCs活化后通过调节组氨酸代谢通路,促使His生成增多,导致肺小血管收缩,PAP增高,进一步促进HAPE的发生。

刘旺[3](2021)在《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的免疫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4-二叔丁基苯酚(2,4-di-tert-pentylphenol,2,4-DTBP)是一种典型的合成酚类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塑料、石油化工及个人护理品,因其分布广泛、具有环境持久性以及生物富集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污染物,但相关的毒性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首先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确定2,4-DTBP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of 50%,LC50)为3.91μM,然后在亚致死水平上(0.01μM、0.1μM和1μM)对斑马鱼胚胎暴露6天,期间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显示2,4-DTBP影响胚胎发育,引起仔鱼运动异常和焦虑行为;为了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研究2,4-DTBP的毒性效应,对0.01和0.1μM 2,4-DTBP暴露6天的仔鱼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2,4-DTBP主要影响免疫应激和肠道屏障,抑制NF-κB相关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免疫毒性作用机制,分别对仔鱼和成鱼进行6天和28天暴露,从基因、蛋白、组织和个体水平探讨不同浓度2,4-DTBP暴露对斑马鱼肠道的免疫毒性,初步建立了2,4-DTBP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s,AOPs)评价框架,为评价其生态风险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2,4-DTBP对斑马鱼胚胎的96h-LC50为3.91μM,急性毒性高于目前已知的同类型合成酚类抗氧化剂。(2)亚致死水平的2,4-DTBP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具有表观发育毒性,可抑制早期自发运动(28-29 hours post-fertilization,hpf)、孵化率(56 hpf)和心率(72 hpf)。0.01和0.1μM 2,4-DTBP引起斑马鱼仔鱼(144 hpf)运动行为的异常活跃,1μM 2,4-DTBP引起仔鱼在0-15 min的避暗行为显着上升,表现出类似焦虑行为。多巴胺和5-羟色胺通路中关键基因的定量PCR结果显示5ht1ab和drd1表达量在暴露后显着上调。(3)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2,4-DTBP主要影响炎症、免疫相关的通路,其中NF-κB通路是0.01μM和0.1μM暴露组共同显着抑制的通路。同时,子网络富集分析发现肠道屏障、组织修复、组织重塑以及免疫调节4个细胞过程中基因被显着富集。表明2,4-DTBP可能破坏仔鱼的肠道屏障,通过影响免疫相关通路诱导仔鱼的免疫毒性。(4)2,4-DTBP显着抑制仔鱼及成鱼的IL1B-MYD88-NF-κB通路相关基因,环境浓度暴露可引起仔鱼和雌性成鱼的nfkb基因表达量显着下调。0.1μM和1μM暴露组中NF-κB蛋白含量显着下降。病理切片显示仔鱼和成鱼的肠道屏障均被破坏,主要表现为肠绒毛形态异常。个体水平上,0.1μM和1μM暴露引起仔鱼和成鱼的摄食能力均显着下降;~4 x 104CFU/m L大肠杆菌急性感染会引起仔鱼的心包水肿和腹腔扩张;成鱼暴露超过20天陆续死亡。综上所述,2,4-DTBP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对斑马鱼产生免疫抑制毒性,破坏仔鱼及成鱼的肠道稳态,导致斑马鱼摄食能力下降,长期暴露下引起斑马鱼死亡。

许梦白[4](2021)在《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引起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索PPD的中医证候特点,进一步归纳PPD的中医病机和治则,以期为PPD临床个体化精准辨证提供理论支持。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检索中药内服方剂治疗PPD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PPD内服方药的药物组成规律及遣方用药思路,为临床治疗PPD的选方用药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探索中药治疗PPD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结合PPD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中医文献方药研究,开展动物实验,建立PPD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给予逍遥散干预。通过观察大鼠下丘脑病理组织形态、检测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激素水平、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等,探讨逍遥散治疗PPD的疗效及分子作用机制,为逍遥散治疗PPD提供具有科学内涵的客观依据,同时“以方测证”,揭示PP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病机本质。方法: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产后抑郁症调查问卷》,收集PPD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量表积分、中医症状及体征信息。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索导致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研究,归纳PP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一步探寻PPD的中医病机和治则。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中文数据库2000年-2019年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PPD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按照筛选标准收集研究所需中药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4.0、Weka 3.8等软件对中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探索中药治疗PPD的遣方用药规律,探析临床治疗PPD的用药思路。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以妊娠后期慢性极轻度应激(Chronic ultra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PPD大鼠模型,综合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产仔及活仔量、行为学变化对模型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病理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E2、P、PRL含量;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下丘脑组织匀浆中ERα、ERβ、GPER及PKA、CREB、BDNF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分子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在基于HPG轴探索PPD的发病及逍遥散干预作用机制的同时,“以方测证”,以逍遥散为反证,揭示PPD肝郁脾虚证的证候生物学基础。结果: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206例PPD患者平均年龄为30.28±5.07岁;轻度抑郁患者94例,占比45.63%;中度抑郁患者72例,占比34.95%;重度抑郁患者40例,占比19.42%。在影响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心理社会因素中,产前教育是影响PPD患者抑郁程度的保护因素,新生儿疾病、经前烦躁情况、孕期焦虑抑郁、孕产期负面事件、睡眠时间不足、患者受关心和支持度低是导致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2)206例PPD患者的高频症状及体征有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烦躁易怒、善太息、乳房胀痛、悲伤欲哭、精神萎靡、健忘、腹胀,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舌黯及舌有瘀斑瘀点,苔白、苔薄、苔腻,脉细、脉弦、脉沉。将中医症状因子分析得出的9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共出现5个聚类结果:①肝郁脾虚证,其症状包括善太息、腹胀、胁肋胀满甚则疼痛、乳房胀痛、食少纳呆;②阴血亏虚证,其症状包括面色淡白、爪甲色淡、肢体麻木、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③肝火炽盛证,其症状包括口苦、目赤、口干咽燥、便秘、烦躁易怒、头痛;④脾肾阳虚兼痰湿证,其症状包括脘痞、恶心、胸闷、惊恐易醒、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浮肿、小便清长或(和)夜尿增多;⑤心脾两虚兼血瘀证,其症状包括心悸、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多梦、悲伤欲哭、面色晦暗、自汗、下腹刺痛、恶露色紫暗有块。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1)本研究共筛选处方112例,涉及中药116味,使用频次为1216次。治疗PPD的高频药物有柴胡、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等17味。所有药物中,归经以脾经、肝经为主,温性和甘味药出现频率最高,药物功效以补益、理气、安神、活血化瘀等为主。(2)17味高频药物共聚为4类:①聚类1包括柴胡、白芍、当归、甘草;②聚类2包括白术、茯苓;③聚类3包括香附、陈皮、川芎、郁金;④聚类4包括茯神、黄芪、大枣、地黄、合欢皮、酸枣仁、远志。(3)17味高频药物关联分析共得出50条关联药物组合,符合二阶关联规则的有6组,符合三阶关联规则的有18组,符合四阶关联规则的有17组。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1)实验一:4组大鼠产仔及活仔量无明显差异,大鼠造模后出现倦怠嗜卧、活动量减少、粪便质软、体重降低等宏观表现,行为学结果中糖水消耗率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旷场实验中穿格、站立及修饰次数出现降低趋势性变化;氟西汀组及逍遥散组大鼠宏观表现及行为学结果均有明显改善,表明模型组大鼠产后出现抑郁样改变,PP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以方测证”,以逍遥散反证本研究建立的PPD大鼠模型是PPD肝郁脾虚证的病证结合模型。(2)实验二:在HPG轴中,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疏松紊乱,大量神经元出现核固缩、深染及胞体萎缩、空泡样变性、周围脱髓鞘改变等严重病理学变化,而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出现不同程度改善;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E2、P、PRL水平均明显降低;逍遥散组大鼠血清E2、P、PRL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3)实验三:RT-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Rα、GPER、PK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β、CREB、BDNF基因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中ERα、CREB、BDN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Rβ、GPER、PKA基因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ERα、CREB、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β、GPER、PKA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中PKA、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Rα、ERβ、GPER、CREB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免疫组化对上述指标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其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ARC及VMH中广泛分布,其中,模型组大鼠下丘脑ARC中ERα、PKA、CREB、BDNF的MOD值明显降低,VMH中的ERα、ERβ、GPER、CREB、BDNF的MOD值明显降低,逍遥散则可逆转这一改变,明显升高PPD模型大鼠下丘脑ARC及VMH中已降低的相关指标。结论:1.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可作为应激源导致PPD的发生、发展。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肝火炽盛证、脾肾阳虚兼痰湿证、心脾两虚兼血瘀证及其症状表现是PPD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中医证候特点。2.女子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失调,神魂失养,存在于PPD发病的始终。基于肝脾与情志、气血的密切相关性,临床治疗PPD患者可从肝脾论治,调理气血,临床可灵活运用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等治法。逍遥散用药组合气血兼顾,肝脾同调,是治疗PPD的常用方剂。3.以妊娠后期CUMS方法可建立病证结合的PP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采用逍遥散对PPD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可通过HPG轴上调性改变下丘脑内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调节抑郁样行为。4.基于“以方测证”及“微观辨证”等中医理论基础,肝郁脾虚证是PPD的重要证候特点,以逍遥散为反证的PPD肝郁脾虚证的证候生物学基础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可能与下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HPG轴功能异常、性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下调性改变抑制神经发生有关。

张洋[5](2021)在《罗布麻叶总黄酮及异槲皮苷对吡柔比星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文中认为蒽环类药物,包括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等,广泛用于实体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但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右雷佐生(Dexrazoxane,DZR)是目前FDA唯一批准使用的心脏保护药,但有报道发现DZR可能会加重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并诱发第二癌的发生。因此,寻求一种减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伤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罗布麻叶总黄酮(AVLE)为罗布麻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高血压、抗焦虑、抗抑郁和保护心脏等药理作用,随着对AVLE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异槲皮苷,又称槲皮素-3-O-葡萄糖苷(Isoquercitrin,IQC)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AVLE中有效成份之一,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和多种饮品中,具有抗氧化应激、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降血糖及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许多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功能,随着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深化miRNA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IQC和AVLE对THP诱导的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以此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利用AKT阻断剂及miRNA过表达/沉默瞬转细胞,从细胞水平加以验证,以期为开发和利用以IQC和AVLE为药效成分的中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分为5部分:(1)AVLE对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首先预防性灌胃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AVLE 1w,然后尾静脉注射THP(3mg/kg/w,6w)建立大鼠慢性心脏损伤模型,同时继续灌胃给予大鼠AVLE。观察大鼠心电图和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变化,并对血液动力学、血清BNP、CK-MB、CTn T和LDH水平、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心肌线粒体膜m RNA水平及AKT/Bcl-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探讨AVLE对THP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如下:(1)AVLE中、高剂量组可提高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的心率,减轻QRS波群改变,降低LVEDP,提高LVSP和±dp/dtmax水平;降低血清BNP、CK-MB、CTn T和LDH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THP所致的心肌病理学改变;降低心脏组织内线粒体膜VDAC1、ANT1和CYPD m RNA的表达,改善线粒体膜通透性。AVLE低剂量组对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2)AVLE抑制Cyt c由线粒体向胞浆的释放;提高pro-caspase-9、pro-caspase-3、p-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减轻THP诱导心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2)AVLE的制备及成份分析采用醇提法制备AVL提取物,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富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利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HPLC-ESI-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技术对AVLE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AVLE中含有7个黄酮类化合物,随后对其中4个主要单体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确定IQC为AVLE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3)AKT在AVLE和IQC保护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加入IQC/AVLE及AKT inhibitor,应用MTT、DCFH-DA荧光探针、ELISA、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JC-1探针、TUNEL、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AKT在AVLE和IQC保护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IQC(5~500μM)和AVLE(5~400μg/ml)在不同时间点(6、12、24及36h)对H9c2细胞无毒性作用;以5μM THP处理H9c2细胞24h,可使细胞发生凋亡,存活率降低;而IQC和AVLE均可抑制THP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最佳给药浓度及时间为70μM及70μg/ml,24h。IQC或AVLE均可降低THP处理H9c2细胞内ROS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H9c2细胞内线粒体活力,改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相关基因的表达。(2)IQC和AVLE提高H9c2细胞内pAKT的蛋白表达,抑制Cyt c由细胞线粒体向胞浆释放,降低细胞凋亡率,同时降低胞浆内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ro-caspase-9和procaspase-3的蛋白水平和Bcl-2/Bax的蛋白比值;应用AKT inhibitor可阻断IQC或AVLE对THP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说明AKT为IQC或AVLE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节点分子。(4)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的构建和验证对课题组前期构建THP所致大鼠心脏损伤的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最终确定miR-190a-5p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miR-190a-5p靶基因预测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在Phlpp1 m RNA的3’UTR处有miR-190a-5p的潜在结合位点,靶向性较好,且Phlpp1位于AKT上游调控分子中;同时搜索AVL靶基因并对其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AVL可参与调控AKT及其下游Bcl-2家族蛋白。因此,构建出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对预测得到的miR-190a-5p及其靶基因Phlpp1在THP所致大鼠心脏损伤组织/H9c2细胞中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发现IQC和AVLE可提高miR-190a-5p的表达,抑制Phlpp1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90-5p可直接调控Phlpp1,且只有唯一一个结合位点。(5)miR-190a-5p在THP诱导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构建miR-190a-5p过表达/沉默瞬转H9c2细胞,采用DCFH-DA探针、ELISA、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JC-1探针、RT-qPCR、TUNEL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探讨miR-190a-5p在THP处理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如下:(1)miR-190a-5p mimics降低H9c2细胞内ROS的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提高H9c2细胞线粒体活力和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而转染miR-190a-5p inhibitor对THP处理H9c2细胞无改善作用。(2)miR-190a-5p mimics升高H9c2细胞内miR-190a-5p的表达,抑制Phlpp1基因及蛋白,升高p-AKT蛋白表达,并抑制Cyt c由线粒体向胞浆释放,降低细胞凋亡率,同时降低胞浆内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提高procaspase-9和pro-caspase-3的蛋白水平和Bcl-2/Bax蛋白比值;而转染miR-190a-5p inhibitor对THP处理的H9c2细胞中上述基因及蛋白无改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分别从整体动物水平和细胞水平探讨IQC和AVLE对THP诱导大鼠心脏组织/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所得结论如下:1.在体内研究中,AVLE对THP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通过对AVLE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推测出7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IQC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16.7%。3.在体外研究中,IQC和AVLE对THP诱导的H9c2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二者的保护作用相等。4.IQC和AVLE对THP诱导心脏/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调控miR-190a-5p/Phlpp1/AKT/Bcl-2信号通路实现的,且AKT为二者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节点分子。

张月竹[6](2021)在《DEHP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文中提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为增塑剂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儿童玩具和食品包装材料等塑料制品中。DEHP被摄入机体后,可以在肝脏和肠道中被消化酶代谢成以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为主的水解产物,并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DEHP/MEHP可以影响机体脂代谢过程,引起肥胖。肝脏作为调节机体脂代谢最重要的器官,DEHP暴露可以造成肝脏脂代谢紊乱,促进肝脏中的脂质合成和蓄积,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给予大鼠DEHP染毒、BRL-3A大鼠肝细胞MEHP染毒,分析DEHP暴露对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探讨脂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和脂代谢关键基因在DEHP暴露影响大鼠肝脏和BRL-3A大鼠肝细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和机制,为防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所致脂代谢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DEHP对大鼠肝脏脂代谢水平的影响以及炎症在其中的作用目的:明确DEHP对大鼠肝脏和MEHP对BRL-3A大鼠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探讨脂代谢关键因子和炎症在DEHP暴露影响大鼠肝细胞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选取鼠龄21天的SPF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5 mg/kg/d DEHP组、50 mg/kg/d DEHP组和500 mg/kg/d DEHP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日清晨灌胃染毒,连续染毒8周,每日观察大鼠状态并记录体重。末次染毒24 h后,对大鼠进行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取肝脏组织。利用全自动血清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利用ELI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TG和TC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Real-Time RCR法检测大鼠肝脏中脂代谢关键基因PPARγ、Fasn、Acox1、a P2和Pdk4 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中PPARγ、Fasn、Acox1、Pdk4和a P2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DEHP暴露后各组间大鼠脂质、肝脏脂代谢关键基因的m 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2.体外实验给予BRL-3A细胞不同剂量MEHP暴露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根据CCK-8实验结果确定染毒剂量,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on)、溶剂对照组(VCon)、10μM MEHP组、50μM MEHP组、100μM MEHP组和200μM MEHP组。ELISA法测定BRL-3A大鼠肝细胞中脂质TG和TC含量,以及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8和IL-1β水平;Real-Time RCR法检测BRL-3A细胞中脂代谢关键基因PPARγ、Fasn、Acox1、a P2和Pdk4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RL-3A细胞中PPARγ、Fasn、Acox1、Pdk4、a P2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使用100μg/m L Aspirin对BRL-3A细胞进行抗炎处理后的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on)、溶剂对照组(VCon)、Aspirin组、100μM MEHP组和100μM MEHP暴露的抗炎组(MEHP+Aspirin),抗炎后细胞TG、TC、IL-1β和IL-8水平用ELISA法检测;抗炎后PPARα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脂质、脂代谢关键基因的m RNA、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结果:1.体内实验(1)500 mg/kg/d DEHP组大鼠的体重从暴露第3周起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500 mg/kg/d DEHP组大鼠血清中的T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5mg/kg/d DEHP组(P<0.05),500 mg/kg/d DEHP组大鼠血清中的HDL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3)DEHP暴露后,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细胞水肿、细胞质松散和肝细胞索紊乱等异常改变,500 mg/kg/d DEHP组大鼠的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完全模糊,肝细胞出现了少量的脂肪变性,肝损伤明显。(4)DEHP暴露大鼠肝脏Fasn、Acox1和PPARγm RNA表达水平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500 mg/kg/d DEHP组a P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5)500 mg/kg/d DEHP组的Fasn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所有DEHP组大鼠肝脏Pdk4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00 mg/kg/d DEHP组Acox1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d组(P<0.05);5 mg/kg/d和500mg/kg/d DEHP组a P2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体外实验(1)MEHP染毒后,200μM MEHP组BRL-3A细胞内TG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0μM MEHP组(P<0.05),100μM MEHP组TG水平高于10μM MEHP组(P<0.05);200μM MEHP组TC水平与Con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2)BRL-3A细胞内Fasn、Pdk4和a P2 m RNA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升高逐渐增加(P<0.05);100μM MEHP组PPARγm RNA表达较对照组、10μM和50μM MEHP组高,200μM MEHP组PPARγ水平最高(P<0.05);200μM MEHP组Acox1 m RNA的表达水平在所有组中最高(P<0.05)。(3)100μM MEHP组BRL-3A细胞中Fasn和Pdk4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10μM和50μM MEHP组(P<0.05),100μM MEHP组Acox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10μM和50μM MEHP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200μM MEHP组Fasn、PPARγ、Acox1和a 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4)与对照组、10μM和50μM MEHP组相比,100μM和200μM MEHP组BRL-3A细胞培养液中的IL-8水平显着升高(P<0.05);50μM MEHP组IL-1β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100μM MEHP组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10μM和50μM MEHP组,200μM MEHP组IL-1β水平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5)BRL-3A细胞内PPARα蛋白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升高逐渐下降,50μM和100μM MEHP组PPARα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6)100μg/m L Aspirin处理细胞后,MEHP组IL-8和IL-1β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Aspirin组(P<0.05);MEHP+Aspirin组IL-8和IL-1β水平显着低于MEHP组(P<0.05)。(7)MEHP组PPARα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MEHP+Aspirin组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Aspirin组(P<0.05)。(8)MEHP组TG和T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Aspirin组(P<0.05);MEHP+Aspirin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MEHP组(P<0.05);MEHP+Aspirin组TC水平显着低于MEHP组(P<0.05)。结论:1.高剂量DEHP暴露可以导致大鼠体重异常增加,引起肝组织病理学改变。2.DEHP暴露可以促进大鼠肝脏和BRL-3A细胞中的脂质合成和蓄积。3.MEHP可以引起BRL-3A细胞中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分泌IL-8和IL-1β水平升高。4.炎症可以通过抑制PPARα蛋白表达促进BRL-3A细胞脂质合成和蓄积。5.DEHP暴露能够上调PPARγ、Fasn、Pdk4、Acox1和a P2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影响大鼠肝细胞脂质代谢。第二部分JAK-STAT信号通路在DEHP影响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目的:明确DEHP对大鼠肝脏和MEHP对BRL-3A大鼠肝细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DEHP影响大鼠肝细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实验分组与DEHP染毒同第一部分。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肝脏中JAK2、STAT5A、STAT5B、TYK2和STAT1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JAK2、STAT5A、STAT5B、P-STAT5A、P-STAT5B、TYK2、STAT1、P-TYK2、和P-STAT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大鼠肝脏中STAT5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与脂代谢关键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关联。检验水准为α=0.05。2.体外实验BRL-3A大鼠肝细胞培养、实验分组与MEHP染毒同第一部分。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BRL-3A细胞中JAK2、STAT5A和STAT5B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BRL-3A细胞中JAK2、STAT5A、STAT5B、P-STAT5A和P-STAT5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TAT5A过表达慢病毒(Lv/sh-STAT5A)和空白载体病毒(Lv/sh-NC)分别感染BRL-3A大鼠肝细胞,构建稳定转染BRL-3A大鼠肝细胞STAT5A基因过表达细胞株。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TAT5A的过表达效率。慢病毒转染后的实验分组为:亲本对照组(Parental)、空白载体感染组(Lv/sh-NC)、过表达STAT5A感染组(Lv/sh-STAT5A)、100μM MEHP暴露的空白载体感染组(Lv/sh-NC+MEHP)和100μM MEHP暴露的过表达STAT5A感染组(Lv/sh-STAT5A+MEHP)。ELISA法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细胞TG和TC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细胞内Fasn、Acox1和a 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体内实验(1)与对照组相比,DEHP暴露后大鼠肝脏JAK2 m RNA表达水平降低,其中500 mg/kg/d DEHP组的JAK2 m RNA水平最低(P<0.05)。50 mg/kg/d和500mg/kg/d DEHP组STAT5B m 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2)500 mg/kg/d DEHP组JAK2蛋白水平与其他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500 mg/kg/d DEHP组P-STAT5A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组相比升高(P<0.05)。5mg/kg/d和500 mg/kg/d DEHP组STAT5B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500 mg/kg/d DEHP组TYK2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剂量DEHP组STAT1 m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4)5 mg/kg/d和500 mg/kg/d DEHP组TYK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5 mg/kg/d和50 mg/kg/d DEHP组P-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500 mg/kg/d DEHP组(P<0.05)。(5)DEHP暴露后,大鼠肝脏STAT5A蛋白水平与a P2蛋白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STAT5A蛋白表达水平与Acox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也呈显着正相关。2.体外实验(1)100μM和200μM MEHP组JAK2 m RNA水平低于其他三组(P<0.05);100μM MEHP组STAT5A m 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和10μM MEHP组(P<0.05),200μM MEHP组STAT5A水平低于其他剂量组(P<0.05);MEHP染毒组STAT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MEHP染毒组JAK2、P-JAK2、STAT5A、P-STAT5A、STAT5B和PSTAT5B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100μM MEHP组BRL-3A细胞中STAT5A、P-STAT5A、STAT5B和P-STAT5B和蛋白水平显着低于10μM MEHP组。(3)STAT5A过表达慢病毒(Lv/sh-STAT5A)和空白载体病毒(Lv/sh-NC)成功感染BRL-3A大鼠肝细胞;Lv/sh-NC组与Parental组相比,BRL-3A细胞内STAT5A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Lv/sh-STAT5A组STAT5A基因m RNA和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4)Lv/sh-NC组TG和TC水平与Parental组相比无差异(P>0.05);Lv/shSTAT5A组BRL-3A细胞与Parental、Lv/sh-NC组相比TG和TC水平显着降低(P<0.05);Lv/sh-NC+MEHP组TG、TC水平高于Parental、Lv/sh-NC和Lv/shSTAT5A组(P<0.05);Lv/sh-STAT5A+MEHP组TG和TC水平显着低于Lv/shNC+MEHP组(P<0.05)。(5)与Parental组相比,Lv/sh-NC组Fasn、Acox1和a P2蛋白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Lv/sh-STAT5A组Fasn和a P2蛋白水平显着低于Parental组和Lv/sh-NC组(P<0.05);Lv/sh-NC+MEHP组Fasn、Acox1和a P2蛋白表达高于Parental组、Lv/sh-NC组和Lv/sh-STAT5A组(P<0.05);Lv/sh-STAT5A+MEHP组Fasn、Acox1和a 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Lv/sh-NC+MEHP组(P<0.05)。结论:1.DEHP可以影响大鼠肝脏TYK2-STAT1信号通路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2.DEHP/MEHP可以影响大鼠肝脏和BRL-3A大鼠肝细胞中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3.DEHP暴露后大鼠肝脏中STAT5A蛋白水平与a P2蛋白水平,P-STAT5A蛋白水平与Fasn、Acox1蛋白水平显着相关。4.STAT5A能够抑制BRL-3A大鼠肝细胞中的脂质蓄积。5.STAT5A可以通过调节脂代谢关键酶Fasn、Acox1和a P2的表达在MEHP所致大鼠肝细胞脂代谢紊乱中发挥作用。第三部分Notch信号通路在DEHP影响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目的:明确DEHP对大鼠肝脏和MEHP对BRL-3A大鼠肝细胞内Notch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MEHP影响大鼠肝细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实验分组与DEHP染毒同第一部分。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肝脏中Notch信号通路Notch1、Notch2、Notch3、Notch4、Jag1、Jag2、Dll1和Dll4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中Notch1、Notch2、Notch3、Notch4、Jag1、Jag2、Dll1和Dll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大鼠肝脏中Notch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与脂质水平的相关性,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2.体外实验BRL-3A大鼠肝细胞培养、实验分组与MEHP染毒同第一部分。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BRL-3A细胞中Notch1、Notch2、Notch3、Notch4、Jag1、Jag2、Dll1和Dll4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BRL-3A细胞中Notch1、Notch2、Notch3、Notch4、Jag1、Jag2、Dll1和Dll4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BRL-3A细胞内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的蛋白表达情况。使用50μM DAPT抑制BRL-3A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确定通路抑制效率。Notch通路抑制后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on)、溶剂对照组(VCon)、抑制剂组(DAPT)、100μM MEHP组(MEHP)和MEHP暴露的抑制剂组(MEHP+DAPT)。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抑制后细胞内Notch1、Notch2、Notch3、Notch4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TG、TC、IL-8和IL-1β水平。结果:1.体内实验(1)大鼠肝脏中Notch信号通路配体Jag1、Dll1和Dll4 m RNA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增加逐渐升高;500 mg/kg/d DEHP组Jag2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Notch1 m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500 mg/kg/d DEHP组大鼠肝脏中Notch1水平最高(P<0.05);50 mg/kg/d和500 mg/kg/d DEHP组的Notch2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5 mg/kg/d DEHP组(P<0.05);Notch3水平随DEHP暴露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5 mg/kg/d DEHP组相比,50 mg/kg/d和500 mg/kg/d DEHP组的Notch4 m RNA水平升高(P<0.05)。(2)500 mg/kg/d DEHP组大鼠肝脏中Jag1和Dll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所有DEHP组Jag2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EHP暴露后,Dll4蛋白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增加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所有DEHP组Notch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中500 mg/kg/d DEHP组Notch1蛋白水平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DEHP染毒组的Notch2、Notch3和Notch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3)DEHP暴露后,大鼠肝脏中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蛋白表达水平均与肝脏中TG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2.体外实验(1)MEHP染毒后BRL-3A细胞中Jag1、Jag2、Dll1和Dll4 m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所有MEHP组BRL-3A细胞中的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且100μM和200μM MEHP组BRL-3A细胞中Notch受体基因m RNA表达水平最高(P<0.05)。(2)100μM MEHP组BRL-3A细胞内Jag1和Jag2蛋白水平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0μM和100μM MEHP组Dl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100μM MEHP组Dll1蛋白水平最高(P<0.05);从50μM MEHP组开始,Dll4蛋白表达水平随MEHP剂量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100μM MEHP组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100μM和200μM MEHP组Notch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00μM MEHP组Notch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100μM MEHP组Notch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3)四种Notch受体均在BRL-3A细胞中表达,其中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Notch1和Notch2蛋白水平高于Notch3和Notch4(P<0.05);MEHP染毒后,细胞中所有Notch受体蛋白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Notch1蛋白水平最高,Notch1和Notch2蛋白水平高于Notch3和Notch4蛋白表达水平(P<0.05)。(4)使用50μM DAPT抑制BRL-3A细胞内Notch信号通路后,DAPT组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EHP组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DAPT组(P<0.05);MEHP+DAPT组Notch1和Notch2蛋白水显着低于MEHP组(P<0.05)。(5)DAPT组细胞培养液中IL-8和IL-1β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改变(P>0.05);MEHP组IL-8和IL-1β水平高于对照和DAPT组(P<0.05);MEHP+DAPT组IL-8和IL-1β水平低于MEHP组(P<0.05)。(6)与对照组相比,DAPT组细胞PPARα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HP组PPARα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和DAPT组(P<0.05);MEHP+DAPT组PPAR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EHP组(P<0.05)。(7)DAPT组细胞内TG和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MEHP组TG和T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DAPT组(P<0.05);MEHP+DAPT组TG和TC水平显着低于MEHP组(P<0.05)。结论:1.DEHP可以影响大鼠肝脏中Notch信号通路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2.DEHP暴露后大鼠肝脏中Notch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与TG水平显着相关。3.Notch信号通路激活能够促进BRL-3A大鼠肝细胞中的脂质蓄积。4.Notch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引起炎症在MEHP所致大鼠肝细胞脂代谢紊乱中发挥作用。

赵雅倩[7](2021)在《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合成型酚类抗氧化剂(Synthetic phenolic antioxidants,SPAs)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以清除自由基防止产品氧化。鉴于它们的高产量,广泛的应用和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潜在不利影响,受到大量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SPAs具有雌激素效应、发育毒性且可造成斑马鱼心脏缺陷,然而关于不同结构的SPAs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模式仍不明确。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模式生物,选取3种典型SPAs(BHT、4-tOP和2,4-DTBP),首先在0.1μM浓度下对斑马鱼胚胎进行6天暴露,后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初步筛查三种SPAs共同作用于斑马鱼神经系统相关通路;为了进一步研究SPAs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将斑马鱼胚胎分别于0.01、0.1和1μM的3种SPAs中连续暴露6天,暴露结束后对仔鱼的γ-氨基丁酸通路(GAB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合行为测试共同探讨了SPAs的神经毒性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转录组分析表明,BHT、4-tOP和2,4-DTBP分别产生525、1154和58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分析表明三种SPAs共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发育、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相关的生物过程。(2)0.1和1μM BHT暴露后,胚胎心率、眼睛尺寸受到显着抑制,行为测试结果显示BHT暴露后仔鱼总游泳距离和平均速度显着上调,且出现趋暗行行为。同时,BHT引起dat、drd3和mao的表达显着变化。表明BHT可能通过干扰DA和5-HT通路对斑马鱼产生神经毒性。(3)0.1μM 4-tOP暴露后,胚胎心率和眼睛尺寸受到显着抑制。仔鱼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1μM 4-tOP暴露后总游泳距离和平均速度显着下调,焦虑实验中出现明显的趋暗行为。分子水平上,1μM 4-tOP暴露分别引起5-HT和DA通路中mao和dat的表达上调和下调,表明4-tOP可能通过干扰DA和5-HT通路对斑马鱼产生神经毒性。(4)0.1μM和1μM 2,4-DTBP暴露后对斑马鱼胚胎的早期自发运动、孵化率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0.1μM 2,4-DTBP暴露对仔鱼游泳行为有抑制作用。分子水平上,0.01μM 2,4-DTBP即可显着抑制仔鱼GABA通路中gat1、gad1b、grinb的表达,促进5-HT通路中5ht1ab的表达;中高浓度2,4-DTBP抑制仔鱼DA通路中th1、th2、drd2b和drd2c的表达,而drd1在暴露后显着上调。这些结果表明2,4-DTBP可能通过干扰GABA、DA和5-HT通路对斑马鱼产生神经毒性。综上所述,SPAs可能通过干扰GABA、5-HT和DA通路对斑马鱼产生神经毒性,对斑马鱼发育、游泳行为和焦虑行为产生影响,但不同结构的SPAs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神经毒性机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其他生物学指标进一步研究。

康丽丽[8](2021)在《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neonates,PPHN)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血液循环过渡到正常(成人)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在心房水平或未闭动脉导管水平发生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绀和/或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PPHN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死亡率和致残率会显着增加。患有PPHN的婴儿可能会发生严重呼吸衰竭,需要重症监护,约1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存活的患者中,PPHN可能会引起神经损伤、脑瘫、失明等严重的并发症。结构性肺血管重构在PPHN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肺血管重构包括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增厚,导致肺动脉管腔狭窄,肺动脉压力升高。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等改变。Notch3是四种Notch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介导细胞间信号传递的细胞膜受体,在细胞间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不同Notch受体可介导不同的细胞效应,Notch3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的表达最多见[2]。Notch3 信号通路异常通常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引起的VSMC过度增殖和血管重构有关。此外,Notch3被认为是肺动脉高压中VSMC去分化和增殖的一个重要介质[3]。Hes/Hey家族是Notch信号传导的关键下游基因[4],研究证实,Notch3过表达导致大鼠PASMCs增殖,同时Hes1转录因子表达上调[5]。Hes1转录因子可能是PASMCs中Notch3信号的重要转录靶点。因此阻断Notch3/Hes1通路,可能是治疗PPHN有价值的途径之一。西地那非是一种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5,PDE5)抑制剂,通过抑制环鸟苷单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水解从而诱导血管舒张。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通过选择性的扩张肺部血管被广泛用于治疗PPHN,但有部分PPHN患者使用iNO治疗无效,尤其是肺实质病变和肺发育不全的患者。而西地那非能改善新生儿局部微循环,有效抑制和预防肺损伤,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室功能。因此,当iNO无效时,西地那非可能是治疗PPHN最佳选择。目前对于Notch3/Hes1信号通路在PPHN大鼠及PASMCs中的变化和影响,未见相关报道,西地那非抗PPHN作用是否与Notch3/Hes1信号通路相关也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部分西地那非对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低氧诱导的PASMC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低氧(Hypoxia,Hypo)和吲哚美辛(Indometacin,Indom)诱导孕鼠建立PPHN新生大鼠模型,并且体外培养低氧诱导的新生大鼠来源的PASMCs,探讨西地那非对PPHN的作用和PPHN形成过程中对Notch3/Hes1表达的变化,揭示西地那非可以抑制PASMC增殖,降低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室肥厚指数的增加;西地那非可以降低PPHN大鼠肺组织Notch3/Hes1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研究方法:1.建立Hypo+Indom诱导的PPHN大鼠模型及给药8周龄的SD大鼠,雄鼠20只,雌鼠46只,分组合笼24小时后,取雌鼠阴栓涂片检测,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精子计为孕鼠,共36只孕鼠,在大鼠妊娠第11天,选取30只随机分配为对照组、模型组、西地那非低剂量组(50mg/kg)、西地那非中剂量组(100mg/kg)、西地那非高剂量组(200mg/kg),每组6只。对照组的孕鼠放在常氧的环境下,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9%NaCl2溶液。模型组在大鼠妊娠的第19天,放于12%O2的低氧箱中饲养,箱内温度与湿度与外面环境相同,且孕鼠可自由活动,并通过腹腔注射0.5mg/kg的吲哚美辛,每天两次,连续3天。西地那非实验组在大鼠妊娠的第11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西地那非(50mg/kg、100mg/kg、200mg/kg),1天1次,连续10天,并于妊娠第19天后与模型组接受相同处理。2.PPHN新生大鼠模型鉴定(1)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测定:将大鼠开胸迅速游离心脏,去除心房组织,沿心室边缘剪下右心室(RV),分别称取右心室重量和室间隔+左心室(LV+IVS)的重量,二者重量相比RV/(LV+IVS)(mg/mg),估测右心室肥厚指数。(2)肺血管重构评价: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血管形态学变化。选取各组每只新生大鼠的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片子,分别选择直径50-200μm的肺动脉和肺小动脉,测量肺血管内外径,依照以下公式计算PAWT百分比:PAWT(%)=(外径-内径)/外径×100%3.原代PASMCs鉴定采用原代培养方法培养新生大鼠PASMCs,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α-SMA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4.西地那非对培养的Hypo-PA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1)PASMC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MTT,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西地那非对PASMCs增殖和凋亡情况。(2)细胞周期检测: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西地那非对PASMCs细胞周期影响。(3)细胞迁移和侵袭检测: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用于西地那非对PASMCs的迁移和侵袭影响的检测。5.肺组织及培养PASMC中Notch3和Hes1 mRNA表达测定通过qRT-PCR检测肺组织和Hypo-PASMCs中Notch3和Hes1 mRNA表达变化。6.大鼠肺组织及培养PASMC中Notch3和Hes1蛋白表达测定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PHN大鼠肺组织和培养Hypo-PASMCs中Notch3和Hes1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PPHN动物模型鉴定及西地那非对新生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Notch3/Hes1通路表达的影响(1)RVHI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VHI显着增高,(0.23±0.03)vs(0.49±0.05),P<0.001。与模型组相比,西地那非组显着降低了 RVHI,(0.40±0.04)or(0.36±0.03)vs(0.49±0.05),P<0.001。(2)HE肺组织染色及PAWT结果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内膜光滑,管腔大;模型组肺动脉的血管中膜显着增厚,PASMC肥大、增生,管腔变狭窄;与模型组相比,西地那非组,肺组织形态均有改观,肺血管中层明显变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管腔明显变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WT明显增加(0.30±0.04)vs(0.52±0.04),P<0.001,西地那非可显着降低 PAWT,(0.42±0.03)or(0.38±0.06)vs(0.52±0.04),P<0.001。(3)西地那非对新生PPHN大鼠肺组织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2.原代PASMCs鉴定结果培养细胞α-SMA表达率高于97%,成功培养了原代 PASMCs。3.西地那非对培养新生大鼠Hypo-PASMCs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Notch3/Hes1通路表达的影响。(1)培养PASMCs增殖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SMCs增殖明显增强(P<0.001),西地那非能明显抑制PASMCs增殖;模型组的PASMC凋亡比例显着减少(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P<0.01)。(2)培养PASMCs周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P<0.001)。(3)PASMCs迁移和侵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迁移距离、迁移面积百分比和迁移数量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后,迁移距离、迁移面积百分比和迁移数量都较模型组减少(P<0.05,P<0.001)。(4)西地那非对PASMCs中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和Hesl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研究结论:1.西地那非能够改善Hypo+Indom诱导的PPHN大鼠RVHI增加和肺血管重构。2.西地那非可抑制Hypo-PA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Hypo-PASMCs凋亡。3.西地那非可以抑制体内PPHN模型中的肺组织和体外Hypo-PASMCs中的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第二部分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和侵袭研究目的:采用论文第一部分原代培养由低氧诱导的新生大鼠PASMC,探讨西地那非是否通过Notch3/Hes1通路发挥抑制Hypo-PASMC增殖,从而发挥抑制肺血管重构的作用。研究方法:1.沉默Notch3通过慢病毒转染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到培养的Hypo-PASMCs中,敲低Notch3,检测Notch3对大鼠PASMC表达的影响。2.过表达Notch3构建Notch3过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转染到Hypo-PASMCs中,通过过表达Notch3探讨西地那非是否通过Notch3通路影响Hypo-PASMC表达。3.PASMC中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含量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培养的Hypo-PASMCs中的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4.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检测MTT,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PASMC增殖和凋亡;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PASMC增殖周期影响;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ASMCs的迁移和侵袭变化。研究结果:1.西地那非对Notch3/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在PASMCs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Hes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01),提示Notch3/Hes1信号通路参与了西地那非对PASMC抑制作用。2.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对PASMCs增殖、迁移、侵袭和PASMCs凋亡等的影响(1)培养PASMCs增殖和凋亡实验结果在转染Notch3 shRNA序列后,由低氧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被抑制,凋亡增加,与西地那非组作用相同(P<0.001,P<0.001):而Notch3过表达反转西地那非的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P<0.001):(2)培养PASMCs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西地那非与Notch3 shRNA组都能够显着降低由低氧诱导的细胞S期比例升高(P<0.001),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而Notch3过表达组能够逆转西地那非与Notch3 shRNA的这一作用(P<0.001);(3)PASMCs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Notch3沉默组与西地那非均具有抑制P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01,P<0.01),而Notch3过表达明显减弱西地那非抑制P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5)。研究结论:1.Notch3/Hes1信号通路参与了西地那非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肺血管重构。2.西地那非通过调节Notch3/Hes1信号通路抑制PASMC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PASMC凋亡,从而抑制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

吕佳奇[9](2021)在《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乳酸、细胞因子及TDAG8、HIF-1α在临床患者及大鼠表达量的改变,了解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方法:1、临床部分: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为HPH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NC组。在外周血行PCR法检测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 m RNA的表达,行Elisa法测PDGF、VEGF的表达。2、动物部分: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NC组)、低氧组(HPH组)、TDAG8基因干扰组(HPH+TDAG8-组)各6只,HPH组采用常压低氧法21天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HPH+TDAG8-组分别在HPH造模前1天、第7天、第14天向大鼠尾静脉注射TDAG8 sh RNA慢病毒实现基因干扰,持续21天造模成功后,留取血液及心、肺组织标本。通过器官水平评估模型建立情况及慢病毒干扰效果(1)评估右心肥厚指数及病理切片评估肺动脉血管重塑情况;(2)活体荧光示踪法验证大鼠尾静脉TDAG8 sh RNA慢病毒注入大鼠体内情况。细胞水平通过检测慢病毒介导sh RNA干扰TDAG8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表达效果。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中PDGF、VEGF的表达及大鼠肺组织匀浆中乳酸含量。细胞水平通过模型大鼠血清刺激肺血管平滑肌细胞,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通过测OD值反应PASMCs增殖情况。结果:1、临床部分:(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一般资料对比HPH组与NC组年龄无差异性(t=2.01,P>0.05);HPH组FEV1%较NC组低(t=6.92,P<0.0001);HPH组FEV1%FVC较NC组低(t=7.32,P<0.0001);HPH组PASP较NC组低(t=7.1,P<0.0001)。(2)PCR法检测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 m RNA在HPH组表达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6.253、6.687、4.945、5.452、6.098,P<0.001);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PDGF、VEGF在HPH组表达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6.5、5.3,P<0.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HPH组中,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4、0.747、0.763、0.703,P值均<0.05);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4、0.734、0.762,P值均<0.05);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3、0.763、0.741,P值均<0.05)。(4)ROC曲线: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的AUC分别为0.96、0.97、0.95、0.93、0.96、0.98和0.97,以上因子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均有预测价值,PDGF的AUC最大,故PDGF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2、动物部分:(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建立成功:(1)21d后大鼠平均体重:HPH组为212±1.45,较NC组明显增加(t=6.435,P<0.0001);HPH+TDAG8-组为191.9±5.938,较NC组明显增加(t=8.996,P=0.0001);HPH+TDAG8-组较HPH组明显减轻(t=6.52,P=0.0001),均具有差异性;(2)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HPH组为0.440±0.0178,较NC组明显增加(t=7.051,P<0.0001);HPH+TDAG8-组为0.409±0.0150,较NC组明显增加(t=4.265,P<0.01);HPH+TDAG8-组较HPH组明显减轻(t=3.184,P<0.05);(3)活体荧光示踪法验证大鼠尾静脉注射TDAG8特异性sh RNA慢病毒成功。(2)PCR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m RNA在HPH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10.1、11.4、9.25、10.68、12.96,P均<0.0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10.1、11.4、9.25、10.68、12.96,P均<0.05);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分别=4、2.58、3.13、3.477、5.181,P均<0.05);且三组间存在显着差异性(F分别为30.7、31.1、23.4、31.29、59.09,P均<0.0001)。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PDGF、VEGF在HPH组较NC组显着升高(t=7.49、11.8,P均<0.0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5.22、5.9,P均<0.01);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3.9、6.53,P均<0.01),三组间具有差异性(F分别为37.1、74.4,P均<0.0001)。Western Blot法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蛋白在HPH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9.04、15.1、7.76、7.22、9.76,P均<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8.77、10.9、14.3、9.25、7.6,P均<0.001);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分别=2.47、5.98、2.5、4.86、3.48,P均<0.05),三组间具有差异性(F分别为43.2、114、41.6、39.4、47.5,P均<0.001)。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乳酸含量在HPH组中较NC组显着升高(t=7.86,P<0.0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6,P<0.001),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4.5,P<0.01),具有差异性(F=41.5,P<0.0001)。MTT法检测大鼠血清刺激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HPH组中较NC组显着升高(t=6.13,P<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2.46,P<0.05),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4.23,P<0.01),三组间具有差异性(F=23.6,P=0.0005)。相关性分析示在HPH组中,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9、0.915、0.899、0.890,P均<0.05),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6、0.899、0.891,P均<0.05),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7、0.852、0.830,P均<0.05)。结论:1、临床研究表明,HPH患者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OC分析显示PDGF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最具有诊断价值。2、在HPH模型大鼠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升高,分子水平PDGF、VEGF表达水平也显着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CD206与PDGF、VEGF呈正相关,与HPH患者结果相一致。3、通过慢病毒基因干扰技术,干扰HPH模型大鼠TDAG8的表达,可以部分减少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的表达,相关性分析并未发生显着性改变。4、乳酸及TDAG8在HPH中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TDAG8/HIF-1α/PDK1/乳酸信号通路的活化,最终导致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NDRG3乳酸化,独立于HIF-1α稳定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PDGF、VEGF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多,诱导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肺血管重塑的进程。

陈辛玲[10](2021)在《骨桥蛋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介导肺动脉平滑肌(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PASMC)自噬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激活的信号分子,明确OPN介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分离的PASMC经OPN干预以后,运用Western blot检测法确定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水平及关键信号分子(p38MAPK)的表达水平。运用RT-PCR检测法确定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LC3B)在基因转录层面的表达水平。用MTT增值法检测OPN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OPN:0ng/m L)、OPN低浓度组(OPN:200ng/m L)、OPN高浓度组(OPN:500ng/m L)及OPN低浓度+p38MAPK抑制剂组(OPN:200ng/m L+SB203580:10μM)。结果1.针对自噬蛋白表达,与Control组相比,OPN低浓度组和OPN高浓度组中Beclin-1及LC3B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2.针对基因转录,与Control组相比,OPN低浓度组和OPN高浓度组中Beclin1、LC3B m RNA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3.针对信号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组相比,OPN低浓度组和OPN高浓度组中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4.针对细胞增殖能力,与Control组相比,OPN各浓度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水平显着提高(P<0.05)。与OPN低浓度组相比,OPN低浓度+p38MAPK抑制剂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OPN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PASMC中自噬因子Beclin-1和LC3B的表达,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且OPN可以通过p38MAPK通路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自噬。

二、Pathobiology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ole of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athobiology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ole of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论文提纲范文)

(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红景天活性成分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HPH的发病机制
二、红景天的主要成分及其在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
    (一)红景天苷
    (二)酪醇
    (三)槲皮素和异槲皮素
    (四)苯丙素类(咖啡酸、阿魏酸等)
    (五)酚酸类(没食子酸等)
    (六)熊果酸
    (七)儿茶素

(2)肥大细胞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在急性低氧性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饲养
        2.1.2 实验动物分组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1.5 手术器械
        2.2 实验方法
        2.2.1 常压低氧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2.2.2 SD大鼠肺PAP、Psa指标监测方法
        2.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SCG预处理后在不同氧浓度、不同时间下PAP的变化结果
        3.2 SCG预处理后在不同氧浓度、不同时间下Psa的变化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急性低压低氧条件下SD大鼠肺肥大细胞的变化趋势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饲养
        2.1.2 实验动物分组
        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急性低压低氧大鼠模型的制备
        2.2.1 大鼠肺组织取材
        2.2.3 肺组织HE染色
        2.2.4 肺组织TB染色
        2.2.5 肺组织IHC实验
        2.2.6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肺组织HE染色结果
        3.2 肺组织TB染色结果
        3.3 肺组织IHC实验结果
        3.3.1 肺组织Tryptase IHC实验结果
        3.3.2 肺组织Chymase IHC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三部分 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饲养
        2.1.2 实验动物分组
        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急性低压低氧大鼠模型制备
        2.2.2 大鼠肺组织取材
        2.2.3 肺组织TB染色
        2.2.4 肺组织TEM实验
        2.2.5 肺组织WB实验
        2.2.6 肺组织IF实验
        2.2.7 肺组织ELISA实验
        2.2.8 统计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肺组织TB染色结果
        3.2 肺组织TEM实验结果
        3.3 肺组织WB实验结果
        3.4 肺组织IF实验结果
        3.5 肺组织ELISA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四部分 SCG对低氧应激下RHL-2H3 细胞影响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和细胞分组
        2.1.1 细胞株
        2.1.2 细胞分组
        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收集细胞上清和细胞
        2.2.3 RBL-2H3 细胞WB实验
        2.2.4 RBL-2H3 细胞上清ELISA实验
        2.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RBL-2H3 细胞低氧培养时间的摸索结果
        3.2 SCG低氧培养RBL-2H3 细胞的浓度选择结果
        3.3 低氧培养的RBL-2H3 细胞活化脱颗粒情况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五部分 低氧培养的RBL-2H3 细胞上清液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和分组
        2.1.1 细胞株
        2.1.2 RBL-2H3 细胞分组
        2.2 细胞培养条件
        2.3 细胞上清液的收集
        2.4 实验试剂与耗材
        2.5 实验仪器
    第三章 分析方法
        3.1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3.2 数据处理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质量的监控
        4.1.1 QC样本UHPLC-Q-TOF MS总离子流色谱图(TIC)的比较
        4.1.2 PCA分析
        4.1.3 QC样本相关性图谱
        4.2 数据分析和结果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PCA分析
        4.2.3 PLS-DA分析
        4.2.4 OPLS-DA分析
        4.2.5 单变量统计分析
        4.2.6 显着性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4.3 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4.3.1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4.3.2 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4.3.3 差异代谢物功能通路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肺动脉高压形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的免疫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2,4-二叔丁基苯酚的环境现状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1.1.1 2,4-DTBP的环境现状
        1.1.2 2,4-DTBP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2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1.3 组学技术在化学品毒性评价中的意义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及发育毒性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与条件
        2.2.2 试剂与仪器
        2.2.3 胚胎收集
        2.2.4 2,4-DTBP急性毒性暴露实验
        2.2.5 2,4-DTBP发育毒性暴露实验
        2.2.6 运动活性监测
        2.2.7 焦虑行为测试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9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2,4-DTBP 对斑马鱼胚胎的 96h-LC_(50)
        2.3.2 2,4-DTBP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发育毒性
        2.3.3 光暗交替刺激下2,4-DTBP对斑马鱼仔鱼运动行为的影响
        2.3.4 2,4-DTBP对斑马鱼仔鱼焦虑行为的影响
        2.3.5 2,4-DTBP对斑马鱼仔鱼多巴胺和5-羟色胺通路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转录组学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暴露实验
        3.2.2 转录组测序
        3.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免疫毒性效应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仔鱼6 d暴露实验
        4.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3 仔鱼NF-κB蛋白含量测定
        4.2.4 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
        4.2.5 仔鱼摄食能力测试
        4.2.6 一氧化氮(NO)检测
        4.2.7 中性红染色
        4.2.8 宿主抵抗力实验
        4.2.9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2, 4-DTBP对斑马鱼仔鱼NF-κB通路的影响
        4.3.2 2, 4-DTBP对斑马鱼仔鱼NF-κB蛋白含量的影响
        4.3.3 2, 4-DTBP对斑马鱼仔鱼肠道屏障的影响
        4.3.4 2, 4-DTBP对斑马鱼仔鱼体内NO含量的影响
        4.3.5 2, 4-DTBP对斑马鱼仔鱼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4.3.6 2, 4-DTBP对斑马鱼仔鱼摄食能力的影响
        4.3.7 2, 4-DTBP对斑马鱼仔鱼抵抗力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成鱼肠道的免疫毒性效应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成鱼28 d暴露实验
        5.2.2 成鱼摄食能力测试
        5.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4 成鱼肠道NF-κB蛋白含量测定
        5.2.5 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
        5.2.6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2,4-DTBP长期暴露对成年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
        5.3.2 2,4-DTBP长期暴露对成年斑马鱼摄食能力的影响
        5.3.3 2,4-DTBP长期暴露对成年斑马鱼肠道屏障的影响
        5.3.4 2,4-DTBP长期暴露对成年斑马鱼肠道内NF-κB蛋白含量的影响
        5.3.5 2,4-DTBP长期暴露对成年斑马鱼肠道内NF-κB通路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4)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产后抑郁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产后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2 产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3 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病机及治则分析探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雌激素受体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1 雌激素受体
        2 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中医治疗产后抑郁症用药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产后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基于HPG轴探讨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逍遥散干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产后抑郁症大鼠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变化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性
    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罗布麻叶总黄酮及异槲皮苷对吡柔比星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1篇 前言
第2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概述
        1.1 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类型
        1.2 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分子机制
        1.2.1 拓扑异构酶抑制
        1.2.2 铁离子代谢紊乱
        1.2.3 线粒体功能障碍
        1.2.4 肌纤维降解和肌浆网钙稳态失衡
        1.2.5 氧化应激
        1.2.6 细胞凋亡
    第2章 罗布麻叶和异槲皮苷研究概述
        2.1 罗布麻叶研究概述
        2.1.1 罗布麻植物学特征和传统医学应用
        2.1.2 罗布麻叶提取物药理学作用
        2.1.3 罗布麻叶提取物安全性
        2.2 异槲皮苷研究概述
        2.2.1 异槲皮苷的制备
        2.2.2 异槲皮苷药理作用
        2.2.3 异槲皮苷的体内吸收过程
    第3章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伤与miRNAs概述
        3.1 miRNAs简介
        3.2 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心肌组织中miRNAs表达变化
        3.3 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血液miRNAs表达的变化
        3.4 miRNAs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中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第3篇 实验研究
    第1章 罗布麻叶总黄酮对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药品及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1.3 主要溶液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1.2.2 各组大鼠心电图和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
        1.2.3 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水平
        1.2.4 各组大鼠SOD和 MDA含量测定
        1.2.5 各组大鼠心脏取材
        1.2.6 各组大鼠心脏组织HE染色
        1.2.7 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
        1.2.8 各组大鼠心脏线粒体蛋白制备
        1.2.9 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1.2.10 统计学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1.3.2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1.3.3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4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肌酶的影响
        1.3.5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3.6 AVLE对 THP诱导的心脏损伤大鼠血清SOD和 MDA的影响
        1.3.7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线粒体膜m RNA表达的影响
        1.3.8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AKT和 p-AKT表达的影响
        1.3.9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Cyt c表达的影响
        1.3.10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胞浆Caspase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
        1.3.11 AVLE对 THP所致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制备及成份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AVL生药学鉴定
        2.2.2 AVLE提取和纯化
        2.2.3 仪器分析条件
        2.3 实验结果
        2.3.1 AVL性状鉴定
        2.3.2 AVL横切面显微鉴定
        2.3.3 HPLC-ESI-MS/MS法对AVLE进行定性分析
        2.3.4 HPLC法对AVLE部分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KT在罗布麻叶总黄酮和异槲皮苷保护THP诱导H9c2 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及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主要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细胞传代
        3.2.3 细胞冻存
        3.2.4 MTT检测细胞毒性和存活率
        3.2.5 DCFH-DA探针检测H9c2 细胞ROS水平
        3.2.6 ELISA法检测H9c2 细胞SOD和 MDA的含量
        3.2.7 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活性
        3.2.8 JC-1 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3.2.9 RT-qPCR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
        3.2.10 TUNEL检测H9c2 细胞凋亡率
        3.2.11 H9c2 细胞线粒体提取
        3.2.12 Western blot检测H9c2 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
        3.2.13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IQC、AVLE和 THP对 H9c2 细胞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确定
        3.3.2 IQC和 AVLE对 THP处理H9c2 细胞的保护作用
        3.3.3 AKT在 IQC和 AVLE改善THP处理H9c2 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构建和验证
        4.1 实验材料
        4.1.1 药品及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差异miRNA筛选
        4.2.2 miR-190a-5p和 AVL靶基因预测及通路富集
        4.2.3 大鼠心脏组织miR-190a-5p、Phlpp1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
        4.2.4 H9c2 细胞miR-190a-5p、Phlpp1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
        4.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4.2.6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差异miRNA筛选结果
        4.3.2 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构建
        4.3.3 AVLE对 THP诱导的心脏损伤大鼠心脏组织miR-190a-5p和 Phlpp1 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4.3.4 IQC和 AVLE对 THP处理H9c2 细胞miR-190a-5p和Phlpp1 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4.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iR-190a-5p在 THP诱导H9c2 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5.1 实验材料
        5.1.1 药品及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主要溶液配制
        5.2 实验方法
        5.2.1 荧光显微镜检测miR-190a-5p转染H9c2 细胞效率
        5.2.2 RT-qPCR检测H9c2 细胞miR-190a-5p和 Phlpp1 m RNA的表达
        5.2.3 DCFH-DA探针检测H9c2 细胞ROS含量
        5.2.4 ELISA法检测H9c2 细胞SOD和 MDA含量
        5.2.5 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活性
        5.2.6 JC-1 探针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5.2.7 RT-qPCR检测H9c2 细胞线粒体膜基因的表达
        5.2.8 TUNEL检测H9c2 细胞凋亡率
        5.2.9 H9c2 细胞线粒体提取
        5.2.10 Western blot检测H9c2 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
        5.2.11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转染miR-190a-5p对 miR-190a-5p和 Phlpp1 m RNA表达的影响
        5.3.2 miR-190a-5p对 THP处理H9c2 细胞的保护作用
        5.3.3 miR-190a-5p对 THP处理H9c2 细胞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4篇 讨论
    1.1 THP所致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损伤模型复制
        1.1.1 动物模型
        1.1.2 细胞模型
    1.2 AVLE制备及成份分析
    1.3 IQC和 AVLE改善THP处理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的作用
        1.3.1 AVLE改善THP处理大鼠心脏组织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心肌酶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1.3.2 IQC和 AVLE改善THP处理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1.4 IQC和 AVLE对 THP所致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1.4.1 THP诱导大鼠心脏损伤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190a-5p/Phlpp1/AKT/Bcl-2 信号通路的构建
        1.4.2 miR-190a-5p/Phlpp1 生物学作用及IQC、AVLE和 DZR对miR-190a-5p/Phlpp1 调控作用的验证
        1.4.3 AKT作为IQC和 AVLE保护THP诱导大鼠心脏组织/H9c2 细胞损伤作用节点的探讨
        1.4.4 miR-190a-5p减轻THP处理H9c2 细胞氧化应激及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1.4.5 miR-190a-5p在 IQC和 AVLE保护THP诱导H9c2 细胞损伤机制中的探讨
    1.5 IQC与 AVLE药效对比分析
第5篇 结论
创新点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DEHP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DEHP的研究现状
        1.1 DEHP污染及暴露情况
        1.2 DEHP的毒性作用
        1.3 DEHP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2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2.1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与肝脏疾病
        2.2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3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机制
        3.1 炎症与肝脏脂质代谢
        3.2 JAK-STAT信号通路与肝脏脂质代谢
        3.3 Notch信号通路与肝脏脂质代谢
        3.4 其他信号通路与肝脏脂质代谢
第一部分DEHP对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炎症在其中的作用
    1 主要仪器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体内实验
        2.1.1 动物饲养及DEHP染毒
        2.1.2 组织样本的采集
        2.1.3 脂质水平的测定
        2.1.4 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2.1.5 肝组织中脂代谢关键基因mRNA水平的测定
        2.1.6 肝组织中脂代谢关键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
        2.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体外实验
        2.2.1 BRL-3A大鼠肝细胞的培养
        2.2.2 MEHP染毒剂量的确定
        2.2.3 BRL-3A大鼠肝细胞中脂质水平的测定
        2.2.4 炎症因子水平检测
        2.2.5 抗炎药物Aspirin的剂量确定及实验分组
        2.2.6 BRL-3A大鼠肝细胞内脂代谢关键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2.2.7 BRL-3A大鼠肝细胞内脂代谢关键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体内实验
        3.1.1 DEHP暴露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3.1.2 DEHP暴露对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
        3.1.3 DEHP暴露对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3.1.4 DEHP暴露对大鼠肝脏脂代谢关键基因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2 体外实验
        3.2.1 MEHP染毒剂量的确定
        3.2.2 MEHP暴露对BRL-3A大鼠肝细胞脂质水平的影响
        3.2.3 MEHP对BRL-3A细胞脂代谢关键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2.4 MEHP暴露对BRL-3A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3.2.5 MEHP暴露对BRL-3A细胞PPARα 蛋白表达的影响
        3.2.6 抗炎药物Aspirin对BRL-3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7 MEHP暴露对抗炎后BRL-3A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3.2.8 炎症在MEHP引起BRL-3A细胞PPARα蛋白表达改变中的作用
        3.2.9 炎症在MEHP引起BRL-3A细胞脂质水平改变中的作用
    4 讨论
        4.1 DEHP对大鼠体重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4.2 DEHP暴露对大鼠肝脏和BRL-3A细胞脂质水平的影响
        4.3 脂代谢关键基因在DEHP/MEHP影响大鼠肝脏和BRL-3A细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4.4 炎症在MEHP影响BRL-3A细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5 小结
第二部分JAK-STAT信号通路在DEHP影响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主要仪器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体内实验
        2.1.1 动物饲养及DEHP染毒
        2.1.2 组织样本的采集
        2.1.3 大鼠肝脏中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2.1.4 大鼠肝脏中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体外实验
        2.2.1 BRL-3A大鼠肝细胞培养及MEHP染毒
        2.2.2 BRL-3A细胞内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2.2.3 BRL-3A细胞内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2.4 STAT5A基因过表达BRL-3A细胞构建与实验分组
        2.2.5 慢病毒感染后BRL-3A细胞内脂质水平检测
        2.2.6 慢病毒感染后BRL-3A细胞内脂代谢关键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体内实验
        3.1.1 DEHP对大鼠肝脏TYK2-STAT1 信号通路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1.2 DEHP对大鼠肝脏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1.3 DEHP暴露后大鼠肝脏中STAT5 和STAT1 蛋白水平与脂代谢相关基因蛋白水平的关联
        3.2 体外实验
        3.2.1 MEHP对BRL-3A细胞JAK2-STAT5 信号通路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 慢病毒感染细胞效率和STAT5A过表达效率
        3.2.3 STAT5A在MEHP影响BRL-3A细胞脂质水平中的作用
        3.2.4 STAT5A在MEHP影响BRL-3A细胞脂代谢关键酶基因蛋白表达中的作用
    4 讨论
        4.1 DEHP暴露对大鼠肝脏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4.2 MEHP对BRL-3A细胞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
        4.3 STAT5A在MEHP影响BRL-3A细胞脂代谢中的作用
    5 小结
第三部分Notch信号通路在DEHP影响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主要仪器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体内实验
        2.1.1 动物饲养及DEHP染毒
        2.1.2 组织样本的采集
        2.1.3 大鼠肝脏中Notch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2.1.4 大鼠肝脏中Notch信号通路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体外实验
        2.2.1 BRL-3A细胞培养及MEHP染毒
        2.2.2 Notch通路抑制效率检测及实验分组
        2.2.3 Notch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2.2.4 Notch信号通路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2.5 炎症因子水平检测
        2.2.6 脂质水平检测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体内实验
        3.1.1 DEHP暴露对大鼠肝脏Notch信号通路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1.2 DEHP暴露后大鼠肝脏Notch信号通路基因蛋白水平与脂质水平的关联
        3.2 体外实验
        3.2.1 MEHP对BRL-3A细胞Notch信号通路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 MEHP暴露后BRL-3A细胞内不同Notch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
        3.2.3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对BRL-3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4 Notch信号通路抑制效率
        3.2.5 MEHP对Notch信号通路抑制的BRL-3A细胞Notch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2.6 MEHP对Notch信号通路抑制的BRL-3A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3.2.7 MEHP对Notch信号通路抑制的BRL-3A细胞中PPARα蛋白表达的影响
        3.2.8 MEHP对Notch信号通路抑制的BRL-3A细胞脂质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DEHP/MEHP对大鼠肝脏和BRL-3A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4.2 DEHP/MEHP通过Notch信号通路对肝脂质水平的影响
        4.3 DEHP/MEHP通过Notch信号通路影响肝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Notch信号通路在肝脏糖脂代谢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的污染水平
        1.1.1 酚类化合物污染水平
        1.1.2 鱼类体内合成型酚类抗氧化剂的浓度
    1.2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的毒性效应
        1.2.1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的急性毒性效应
        1.2.2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的心脏毒性效应
        1.2.3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的内分泌毒性效应
        1.2.4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的神经毒性效应
        1.2.5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代谢物的毒性效应
    1.3 鱼类的神经系统
        1.3.1 鱼类的神经系统
        1.3.2 神经系统的相关通路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斑马鱼的实验室培养及毒性测定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主要实验溶液及配方
        2.1.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2.1.4 实验动物培养
    2.2 暴露方法
    2.3 毒性测试方法
        2.3.1 斑马鱼仔鱼转录组测序实验方法
        2.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方法
        2.3.3 线粒体呼吸测试
        2.3.4 斑马鱼胚胎/仔鱼发育学指标测定方法
        2.3.5 斑马鱼仔鱼游泳行为测定方法
        2.3.6 斑马鱼仔鱼焦虑行为测定方法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SPAs对斑马鱼仔鱼的转录组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2 斑马鱼胚胎/仔鱼暴露方法
        3.2.3 转录组测序和通路分析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转录组测序及初步分析
        3.3.2 KEEG分析和GO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BHT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斑马鱼胚胎暴露方法
        4.2.3 斑马鱼胚胎/仔鱼发育学测试
        4.2.4 线粒体呼吸测试
        4.2.5 斑马鱼仔鱼游泳行为测试
        4.2.6 斑马鱼仔鱼焦虑行为测试
        4.2.7 斑马鱼胚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HT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4.3.2 BHT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呼吸的影响
        4.3.3 BHT对斑马鱼仔鱼游动行为和焦虑行为的影响
        4.3.4 BHT对斑马鱼仔鱼GABA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3.5 BHT对斑马鱼胚胎5-HT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3.6 BHT对斑马鱼胚胎多巴胺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4-tOP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暴露方法
        5.2.3 斑马鱼胚胎/仔鱼发育学测试
        5.2.4 斑马鱼仔鱼游泳行为测试
        5.2.5 斑马鱼仔鱼焦虑行为测试
        5.2.6 斑马鱼胚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4 -tO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5.3.2 . 4-tOP对斑马鱼仔鱼游动行为的影响
        5.3.3 4-tOP对斑马鱼仔鱼GABA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3.4 4-tOP对斑马鱼仔鱼5-HT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3.5 4-tOP对斑马鱼仔鱼多巴胺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2,4-DTBP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暴露方法
        6.2.3 斑马鱼胚胎/仔鱼发育学测试
        6.2.4 斑马鱼仔鱼游泳行为测试
        6.2.5 斑马鱼仔鱼焦虑行为测试
        6.2.6 斑马鱼胚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2,4-DTB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6.3.2 2,4-DTBP对斑马鱼仔鱼游动行为和焦虑行为的影响
        6.3.3 2,4-DTBP对斑马鱼仔鱼GABA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4 2,4-DTBP对斑马鱼仔鱼5-HT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5 2,4-DTBP对斑马鱼仔鱼DA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8)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西地那非对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低氧诱导的PASMC细胞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 1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不足与展望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Notch3信号通路与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英文论文一
附英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临床研究
3.动物实验
4.统计学分析
5.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骨桥蛋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原代PASMC的分离
        2.2.2 PASMC的培养
        2.2.3 PASMC的鉴定
        2.2.4 总蛋白的提取
        2.2.5 BCA法测蛋白浓度
        2.2.6 Western-blot
        2.2.7 总RNA提取
        2.2.8 cDNA链反转录的合成
        2.2.9 PCR反应
        2.2.10 MTT实验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PASMC的培养与鉴定
    3.2 OPN抑制PASMC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3.3 OPN抑制PASMC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
    3.4 不同浓度的OPN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5 p38MAPK通路参与OPN抑制的PASMC自噬
    3.6 p38MAPK抑制剂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综述 细胞自噬过程、通路、调控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多重相关性
    参考文献

四、Pathobiology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ole of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红景天活性成分的作用[J]. 张瑞霞,李占全,马爽. 生理科学进展, 2021(04)
  • [2]肥大细胞在高原肺水肿相关肺动脉压增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刘杰. 青海大学, 2021
  • [3]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的免疫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刘旺.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D]. 许梦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罗布麻叶总黄酮及异槲皮苷对吡柔比星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D]. 张洋. 吉林大学, 2021(01)
  • [6]DEHP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 张月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7]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D]. 赵雅倩.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8]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D]. 康丽丽. 山东大学, 2021(11)
  • [9]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研究[D]. 吕佳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10]骨桥蛋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D]. 陈辛玲. 青海大学, 2021

标签:;  ;  ;  ;  ;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