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适用房不再奇货可居(论文文献综述)
岳丹丹[1](2019)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经济类词语泛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义泛化是词汇发展演变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本文从《现代汉语词典》中筛选出1097个经济类词语,结合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人民日报>语料库(2000年以后)的检索情况,确定171个泛化经济类词语,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泛化状况、语言学特征、义素分析、消歧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泛化经济类词语的整体概貌。按照语义特征对泛化经济类词语进行分类,发现会计类词语泛化比重最高,其次是商业类词语和证券期货类词语;泛化经济类词语在音节上以双音节为主,符合现代汉语词汇的整体规律,词性多为动词和名词,结构类型以述宾结构和偏正结构为主。第三章分析了经济类词语的泛化程度,分为四种类型讨论(低、一般、较高、高),总结了经济类词语泛化的不平衡性、渐变性和两端聚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现汉》中部分词语的释义收录情况提出了建议。第四章分析了经济类词语的泛化领域、方式和动因。从源域和目标域角度统计发现,泛化领域呈现出一对一和一对多领域的特点,泛化到日常生活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词语数量最多。根据中心义素和限定义素的变化,分类讨论了经济类词语的泛化方式;最后分析了经济类词语泛化的三个原因。第五章探索了泛化经济类词语的语义消歧方法。以经济类词语“包装”和“打折扣”为例,基于上下文语境,总结归纳了限定词语对“包装”和“打折扣”本义、泛化义的消歧表达式。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工作,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展望。本文对171个经济类词语进行穷尽性测查和语料库验证,并从语言和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可为词典编撰、语言教学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等提供帮助。
段亦乐[2](2018)在《昆明市推行保障房建设配建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住房问题一直都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市场化的今天,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靠个人收入来购买到想要的住房,中低收入人群因房价问题无法在城市安身立命。为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迅速建立起了住房保障体系,将保障房或低价出售,或低价出租给中低收入的人群。目前国内主要建设模式是集中建设模式,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大,这种建设模式使政府财政负担、土地负担大大加重,保障房选址越选越偏,质量有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屡见不鲜,为了解决集中建设带来的弊端,国家开始鼓励多形式的建设模式。2007年开始,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吸收国外优秀的建设模式后,开始试水新的建设模式——保障房配建模式。配建模式不但可以解决政府的财政压力、资金压力,还能有效克服因选址偏远带来的居住分异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在实行几年后,配建模式的缺点也暴露无遗,甚至引发了矛盾。昆明市是一个西南地区的二线的城市,保障房的建设模式以集中建设为主,难逃集中模式带来的弊端。面对越来越成熟的配建模式,是否可以在昆明试行呢?本文通过对国外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以及国内运用不当的案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保障房配建模式的建议并提出应该如何规避风险。最后,我国的保障房建设体系还不完善,政策执行有待强化,无论是集中建设还是配建模式,都是希望保障房建设能更合理可持续,给更多的对低收入人群最人性化的保障。
马寯[3](2016)在《上海住宅供应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略有低迷。随后由于各项政策的放开和财政杠杆发挥作用,下半年开始出现住宅市场量价齐升的态势。然而,从土地供应市场的情况来看,上海仍旧受土地稀缺的影响,供应持续下滑,但土地成交价格并无下降趋势。对于"十三五"来说,上海住宅供应体系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是值得研究的。一、背景分析(一)土地供应实属垄断市场性质土地为政府所有,且只有政府拥有出让使用权的权利,那么土地供应市场其性质为垄断市场。垄断市场虽然在自
王海虎[4](2015)在《从审计角度看中国高房价——对症下药才能使高房价回归理性》文中指出国家!民之有家,才能为国!居乃民生之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让人民群众实现基本的住房需求是我们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从审计的角度出发,站在第三方的视角,希望为广大读者解读我国高房价的成因和几点建议。一、我国当前高房价的舆论导向误区(一)高房价源于高成本,即土地财政这一舆论导向剑锋直指政府的土地招拍挂(即土地财政),并且已渐渐形成一股气候。笔者认为: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在开发商、媒体、
杨洁[5](2014)在《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房作为商品有其特殊性,单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并不能保证供需的总体平衡和分配的和谐公正。城市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化走向深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负担日益加重,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已不单纯是经济问题,更是一项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适用房制度是政府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难问题的保障措施,兼有调控住房市场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然而,由于相关立法和配套制度的缺失,该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意在通过分析经济适用房制度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与域外类似公共住房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适用房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之概览。首先介绍了经济适用房的涵义,并点明经济适用房具有社会保障、有限产权、政策指导和供应对象特定四个特性。而后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概括总结,理顺经济适用房制度从萌芽到现有制度的过程。最后介绍经济适用房制度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一种,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部分为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以来,起到了平抑房价和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衍生了许多与该制度设立初衷相背离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经济适用住房法律规范零散、未形成长效机制,准入退出制度可操作性不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缺乏动态监管、价格管理和产权管理不完善。第三部分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之完善。笔者针对第二部分中制度实施存在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域外相似性住房制度的可取之处,提出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完善建议: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条例》,提升制度立法层级;完善退出机制,建立禁止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回购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制度经济适用房内循环制度。
杨茜[6](2013)在《我国开征住房空置税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公布数据显示,“全国660个城市中,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的住宅套数高达6540万”,住房空置现象顿成各界讨论的焦点。从我国近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情况看,以赚取买卖间价差为目的的投机投资性需求不断扩张,使得大量被购住房既不用于居住也不租出去,任其空置而偏离其本应具备的居住属性,大量住房资源的浪费,使得供需矛盾紧张,房价非理性上涨。据此,本文提出征收住房空置税的建议,希望运用税收杠杆作用干预房地产市场,抑制住房资源的不合理占用。首先,本文对住房空置税的相关概念进行科学界定,明确我国住房空置的现状问题急需政府通过行政干预予以改善。其次,本文分别从制度、理论及现实角度分析开征住房空置税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主要分析了改革我国土地制度来提高市场的土地供给、降低房价的难度高;改变现有住房供给结构来保障自住性需求在市场的竞争力在短期内的效率低;政府的限购限贷措施、价格管制、房产税试点、物业税“空转”等调控手段对遏制投机性需求的疲软等现状,为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住房空置税用于改善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化需求提供的前提条件。同时,从宪法、经济法、税法角度分析住房空置税征收所具备的法律基础,并对比国家出台的“国五条”调控政策指出开征住房空置税的现实依据和优越性。然后,将世界各国现有的空置税研究借为己用,提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住房空置税的法律规制体系。最后,结合国情,对住房空置税的税制设计作出详细规定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解决意见。
靳草[7](2011)在《关于高房价的思考》文中认为中国房价已高得离谱,原因在于房地产商的炒作和地方政府的推动,背后是金融体制的缺陷和人们的市场迷思,需通过改革金融体制引导公众把钱投资到更有效的领域。
吴慧[8](2010)在《乌托邦与消费社会中的城市设计》文中提出城市设计与乌托邦从诞生之始就有着本质上的同源性,而两者的交融协作开创了理想与现实从隔绝到结合的崭新局面。本文试图深入挖掘这一关联,通过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乌托邦与城市设计发展趋向转变的论述,揭示当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困境,同时探寻可能的城市设计应对思路与方法。本文首先对城市设计与乌托邦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关系进行论述,阐明乌托邦思想对城市设计发展的影响,并对空间生产及消费社会等相关背景概念做基本的综述。接着对历史情景中的城市乌托邦发展脉络进行分析。论述生产社会中空想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三种类型的城市乌托邦理念。经由空间生产的角度,探索资本主义与城市空间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应的乌托邦路径。重点论述70年代以来的文化转型和以消费主义为表征的后现代城市社会,在由空间生产转向空间消费的过程中,在时空压缩的影响之下,商品化的当代城市空间呈现出的片断化、碎片化、符号化、虚拟化的倾向,以信息网络为支撑,通由广告、图像、电影等各种媒介充分展现出来。然后从空间商品化产生的城市矛盾中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社会自我修正的路径中,找寻发达国家在处理城市问题的城市设计策略,重点关注社会极化与生态危机两个方面问题。总结当代城市设计的乌托邦思想三个基本趋向:一是城市主义乌托邦思想,它以大城市为研究的根本立足点,强调并肯定城市的存在的合理性,力图塑造的是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生活。与之相反的是反城市主义乌托邦,以批判城市与否定城市为代表,回归乡野自然是他们的终极目标。第三类是控制性城市主义乌托邦。它即不同意城市主义乌托邦也不赞成反城市主义乌托邦,而是在批判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种可能性。这种城市主义乌托邦思想与社会现实最好的结合点在于,它能对当前主流的城市主义理念方向(这里尤指第一类)作出批判性审视,并根据变化随时做出修正与补充,避免其完全流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之中成为另一件商品,是富有乌托邦想象的建筑师们在不断寻找与现实的契合点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城市主义类型。最后在对中国城市空间进行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选择运用辩证的思路来处理各方关系,这种基于宏观层面的平衡即是对社会不平等的回应,又同时指向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强调了从更高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把社会各领域与建筑联系起来,既有真实的创见又有更重要的前瞻性,这便是城市设计与乌托邦的交汇点,也是将其两者相结合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强调以更为广泛的视角来看待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对于城市社会活动的多重参与性,正是需要这种参与性才能使城市设计更好的致力于建成环境的营造之中,不仅是作为一种技术过程,也不仅是作为一种社会过程,而是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在建造生产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关注了解过程中的各方因素及结果。唯有此才能处理作为社会空间集合体的城市空间的诸多复杂情况,将技术、社会与个人的表达诠释相结合,参与到所有宏观及微观方面的建成环境塑造之中。而乌托邦与城市设计的交联,将成为促成这一整体性认知的可能契机。
黄善富[9](2010)在《房地产开发宏观、微观风险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投资是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基础,在这个投资活动过程中,收益与风险往往是同时并存的。风险是一种特殊事件,这种事件会带来多个不确定的结果,本文研究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中的风险因素及管控方法,它是学术界及房地产业界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首先,论文针对我国房地产目前飞速上涨的过热局面,从宏观与微观风险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房地产非理性上涨的过程中已经存在严重泡沫,并孕育着巨大风险,因此政府出手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已是势在必行。其次,论文系统研究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微观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最后,联系本人工作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案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宏观与微观风险防范措施。论文结论呼唤房地产行业能够理性决策,期望能让政府决策者或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引起足够重视,并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支持。
贺雪梅[10](2008)在《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运行研究》文中提出住房体制改革之后,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房价的快速上升,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城市近年来住宅价格上升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和消费者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关专家学者指出,一些地区和城市的高房价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健康持续运行的隐忧。为妥善处理好房地产价格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有效调控持续走高的房价,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收效却并不理想。本文正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对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研究。本文首先对东部沿海十个大中城市1999年以来的住宅价格运行轨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从供需结构、需求、供给三个方面探讨了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对东部沿海城市经济指标与住宅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基本面对住宅价格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之上,对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合理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存在泡沫,泡沫度处于警戒区范围。其次,本文考察了东部沿海城市房价过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及近年来政府宏观调控在东部沿海住宅市场的收效。最后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健康运行的对策:设计严密、合理的房地产税制;规范房地产融资行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二、经济适用房不再奇货可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适用房不再奇货可居(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经济类词语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语义泛化的研究 |
1.2.2 基于上下文语境的消歧研究 |
1.2.3 关于经济类词语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语料来源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泛化经济类词语概貌 |
2.1 泛化经济类词语的界定及筛选 |
2.1.1 泛化经济类词语的界定 |
2.1.2 泛化经济类词语的筛选 |
2.2 经济类词语语义分类 |
2.2.1 就业与失业类 |
2.2.2 商业类 |
2.2.3 保险类和财政税收类 |
2.2.4 会计类 |
2.2.5 金融货币贸易类 |
2.2.6 证券期货及房地产类 |
2.2.7 生产及其他类 |
2.3 泛化经济类词语的语言学特征 |
2.3.1 音节特征 |
2.3.2 词性特征 |
2.3.3 结构类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经济类词语泛化的表现 |
3.1 《现汉》(第1版)中的泛化经济类词 |
3.2 《现汉》(第7版)中经济类词语泛化义收录情况 |
3.2.1 词典直接显示泛化义 |
3.2.2 原义加泛化义 |
3.2.3 词典不显示但已经泛化 |
3.3 泛化经济类词语的使用情况 |
3.3.1 泛化程度低的经济类词语 |
3.3.2 泛化程度一般的经济类词语 |
3.3.3 泛化程度较高的经济类词语 |
3.3.4 泛化程度高的经济类词语 |
3.3.5 泛化特点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类词语的泛化领域、方式及动因 |
4.1 经济类词语的泛化领域 |
4.1.1 经济类词语的内部泛化 |
4.1.2 经济类词语的外部泛化 |
4.2 经济类词语的泛化方式 |
4.2.1 限定义素变化,中心义素不变 |
4.2.2 限定义素不变,中心义素变化 |
4.2.3 限定义素和中心义素都发生变化 |
4.3 经济类词语泛化的原因 |
4.3.1 语言使用者因素 |
4.3.2 事物的相似性 |
4.3.3 语言的不自足性和经济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泛化经济类词语消歧个案研究 |
5.1 “打折扣”语义的消歧表达式 |
5.1.1 “打折扣”泛化义的消歧表达式 |
5.1.2 “打折扣”本义的消歧表达式 |
5.2 “包装”语义的消歧表达式 |
5.2.1 “包装”泛化义的消歧表达式 |
5.2.2 “包装”本义的消歧表达式 |
5.3 省略限定词语的句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经济类词语总表 |
附录2 171 个泛化经济类词语在语料库中的表现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昆明市推行保障房建设配建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难点 |
1.4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 |
1.1 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概念 |
1.2 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基本概念 |
1.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1 居住分异理论 |
1.3.2 社会保障理论 |
1.3.3 博弈理论 |
第二章 国内外保障性住房配建模式及启发 |
2.1 国外保障性配建模式 |
2.1.1 美国:以包容性区划促进可支付住宅的混合建设 |
2.1.2 新加坡:公共租屋的民族融合政策 |
2.1.3 法国:城市更新计划 |
2.2 国内保障房配建模式 |
2.2.1 沧州市配建保障性住房政府回购管理办法(2011年) |
2.2.2 青岛市保障房配建制度(2012年) |
2.2.3 上海市保障房配建规定(2013年) |
2.2.4 南京市出让地块竞争保障性住房管理规则(试行)(2017年).. |
2.2.5 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规定(2018年) |
2.3 国内外经验对昆明市配建模式的启发 |
2.3.1 刺激或吸引开发商配建 |
2.3.2 充分考虑到居民参与配建小区的意愿 |
第三章 昆明市保障性住房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
3.1 昆明市保障房现状分析 |
3.2 昆明市保障房面临的主要问题 |
3.2.1 资金压力较大 |
3.2.2 土地紧张、居住分异 |
3.2.3 保障房大量闲置 |
3.2.4 公租房质量差租金高 |
第四章 推行昆明市配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4.1 昆明市推行配建模式的优点 |
4.2 昆明市外部环境可行性分析 |
4.2.1 背景环境分析 |
4.2.2 土地市场呈利好状态 |
4.2.3 开发商进驻,激励角逐 |
4.2.4 修正因收入差距、公建配套聚集带来居住分异的不良影响 |
4.3 SWOT分析及结论 |
4.3.1 分析 |
4.3.2 结论 |
第五章 推行昆明市配建模式的建议 |
5.1 拓宽融资渠道,与企业共赢 |
5.2 善用用地指标,灵活使用配建方式 |
5.3 加强后期运营管理 |
5.4 加强对物管企业的监管 |
5.5 严把质量,做“民心”工程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上海住宅供应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分析 |
(一) 土地供应实属垄断市场性质 |
(二) 土地稀缺性 |
(三) 土地的使用价值 |
(四) 房地产的固定性与区域性 |
二、问题分析 |
(一) 高档住宅、豪宅越来越多, 中低档住宅鲜为人见 |
(二) 政府有意推出低价地, 让开发商建造中低档住宅, 却往往不能如愿 |
(三) 拿地开发商集中在几家大型集团公司 |
(四) 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 |
三、解决方案 |
(一) 通过财政手段控制开发商的销售价格 |
(二) 通过控制开发商成本以控制最终产品形态 |
(三) 适当遏制大型集团公司囤地 |
(四) 大力推行廉租房 |
(4)从审计角度看中国高房价——对症下药才能使高房价回归理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当前高房价的舆论导向误区 |
(一)高房价源于高成本,即土地财政 |
(二)高房价不会下跌,只会越走越高 |
二、我国当前高房价的成因 |
(一)政策的不适当所导致的供需矛盾的激化 |
(二)监管的缺位 |
(三)调控政策的错位 |
(四)权利寻租条件下,新时代地主情节的延续 |
三、控制高房价的对策 |
(一)解禁并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单位集资建房,简化审批手续 |
(二)增加住宅用地有效供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
(三)鼓励扶持一批诚信房产企业进行公益性房产开发 |
(四)切实加强房产市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
(五)切实加强对各种媒体的监管,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
(六)继续加大反腐败力度 |
(5)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概览 |
1.1 经济适用房涵义解析 |
1.2 经济适用房的法律特征 |
1.3 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1.4 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作用 |
1.4.1 通过政府介入的方式调控房地产市场 |
1.4.2 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调节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 |
1.4.3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
第2章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2.1 法律制度规定零散,统一的长效机制并未形成 |
2.2 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难以满足社会有效需求 |
2.2.1 供应数量未能完全覆盖保障对象 |
2.2.2 选址不尽合理导致供需不对应 |
2.3 经济适用房准入审核机制可操作性不足,购买对象失控 |
2.4 缺乏完善的动态监管机制 |
2.4.1 缺乏对开发商建造、销售行为的持续监管 |
2.4.2 缺乏对经济适用房的售出后的持续性监管 |
第3章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之完善 |
3.1 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条例》,提升制度立法层级 |
3.2 准确界定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 |
3.3 设立专门执行机构,提高制度运行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 |
3.4 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经济适用房监管制度 |
3.4.1 严格审核申购者准入资格 |
3.4.2 对售后经济适用住房实施动态管理 |
3.5 建立经济适用房内循环制度,完善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 |
3.5.1 禁止私下交易,建立明确、具体的政府回购制度 |
3.5.2 实现与其他保障性住房的有效衔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开征住房空置税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住房空置税的基本理论 |
(一) 住房空置税的概念 |
(二) 与住房空置税相关的概念 |
(三) 我国住房空置的现状 |
二、我国开征住房空置税的合理性分析 |
(一) 开征住房空置税的必要性 |
(二) 开征住房空置税的合法性 |
(三) 开征住房空置税的现实合理性 |
三、世界各国对空置房征税的法律规制借鉴 |
(一) 国外经验 |
(二) 对我国的启示 |
四、我国开征住房空置税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
(一) 立法完善 |
(二) 具体税制设计 |
(三)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四)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关于高房价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房价的险局 |
二、高房价的原因分析 |
三、高房价的深层原因 |
四、抑制高房价策略的评析与拙见 |
1. 国家干预市场不方便, 却有影响市场的手段, |
2. 实施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不收现金, 一律换取公共出租屋现房的政策。 |
3. 把各类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引导到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创造财富更有效的领域去。 |
(8)乌托邦与消费社会中的城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流程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城市设计 |
2.1.1 概念界定 |
2.1.2 城市设计发展趋势 |
2.2 乌托邦 |
2.2.1 概念界定 |
2.2.2 早期乌托邦发展概述 |
2.3 乌托邦思想与城市设计发展 |
2.4 空间生产与消费 |
2.4.1 空间生产 |
2.4.2 消费社会 |
2.4.3 消费主义 |
2.4.4 消费文化 |
3 西方生产社会中的城市设计与乌托邦 |
3.1 生产社会早期的历史沿革 |
3.1.1 传统城市特征 |
3.1.2 工业城市的产生 |
3.1.3 城市空间的价值转变 |
3.2 早期工业城市及其批判 |
3.3 改革工业城市的实验:从空想主义到自然主义乌托邦 |
3.3.1 空想社会主义的规划预想 |
3.3.2 早期中心城区的城市美化运动 |
3.3.3 有机生长模式——田园城市 |
3.4 生产社会后期的历史沿革 |
3.4.1 高度工业化时期的大规模生产与消费 |
3.4.2 城市空间的抽象化再生产 |
3.5 晚期工业城市及其批判 |
3.5.1 城市蔓延:从郊区到大城市区 |
3.5.2 中心城市与郊区的不平衡发展 |
3.5.3 危机的两面性 |
3.6 集中式还是分散式:现代工业城市乌托邦图景 |
3.6.1 乌托邦式的现代主义综合规划 |
3.6.2 反城市主义运动——自然的回归 |
3.7 本章小结 |
4 西方消费社会中的城市设计与乌托邦 |
4.1 60 年代的反思与展望 |
4.1.1 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 |
4.1.2 城市新图景的构想 |
4.1.3 先锋派的辩证法: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乌托邦 |
4.2 消费社会与后现代城市空间 |
4.2.1 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 |
4.2.2 时空压缩与空间扩张再生产 |
4.2.3 后现代城市空间的特征 |
4.3 消费社会中的空间商品表征 |
4.3.1 空间商品化 |
4.3.2 空间商品独特性的创造 |
4.3.3 空间商品的类型 |
4.3.4 商品化空间的传播途径 |
4.3.5 空间商品化带来的城市问题 |
4.4 以问题为核心的乌托邦重构 |
4.4.1 社会极化、隔离与社会公平、公正、正义 |
4.4.2 环境危机与可持续性发展 |
4.4.3 内部机制调整 |
4.5 城市设计实践的回应 |
4.5.1 对于商品化的回应 |
4.5.2 对于社会极化的回应 |
4.5.3 对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回应 |
4.5.4 经验的获取与理论趋向 |
4.6 本章小结 |
5 从乌托邦到城市设计的思考 |
5.1 对中国城市空间研究的思考 |
5.2 日常生活实践的抗衡力量 |
5.3 可能的城市设计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房地产开发宏观、微观风险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1 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模式 |
1.2.2.2 我国房地产风险管理的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二章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 |
2.1 疯狂的楼盘争抢 |
2.2 狂热的炒楼号 |
2.3 地价高烧不退 |
2.3.1 2009 年我国地价状况分析 |
2.3.2 2009 年影响我国城市地价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
2.3.3 2010 年全国城市地价变化趋势分析 |
2.4 从“租价比”看中国房市泡沫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
3.1 房地产开发相关风险理论 |
3.2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
3.3 风险管理目标及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意义 |
3.3.1 房地产风险管理目标 |
3.3.2 风险管理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系 |
3.3.3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宏观风险控制与分析 |
4.1 国家从土地供应体制改革着手进行调控 |
4.2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贷风险 |
4.2.1 国家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逐步收紧 |
4.2.2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状况 |
4.3 房地产行业的税费调整风险 |
4.4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宏观政策调控风险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房地产开发微观风险控制与分析 |
5.1 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
5.2 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 |
5.3 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 |
5.4 租售管理阶段的风险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6.1 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处理 |
6.1.1 财务策略的风险处理 |
6.1.2 非财务策略的风险处理 |
6.2 房地产投资陷阱及应对策略 |
6.2.1 由决策失误导致的房地产投资陷阱及应对策略 |
6.2.2 由目标偏离导致的房地产投资陷阱及应对策略 |
6.2.3 由失控导致的房地产投资陷阱及应对策略 |
6.3 房地产行业开发风险控制对策 |
6.3.1 项目开发风险预防 |
6.3.2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开发风险回避 |
6.3.3 房地产行业的开发风险转移 |
6.3.3.1 保险转移 |
6.3.3.2 合同风险转移 |
6.3.3.3 保证转移 |
6.3.3.4 期货转移 |
6.3.4 项目开发风险抑制 |
6.3.5 项目计划控制 |
6.3.6 项目审计控制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房地产宏观与微观风险控制——某办公楼案例分析 |
7.1 某办公楼项目概况 |
7.2 某办公楼项目宏观风险防控措施 |
7.2.1 开发土地获取的风险控制 |
7.2.2 开发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 |
7.2.3 房地产税费调整的风险 |
7.3 某办公楼项目微观风险防控措施 |
7.3.1 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风险控制 |
7.3.2 开发土地的风险控制 |
7.3.3 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控制 |
7.3.4 项目招租阶段的风险控制 |
7.4 房地产开发风险控制的创新措施 |
7.4.1 风险控制的组织建设 |
7.4.2 投资咨询监理的引入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与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
1.3.2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3.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说明 |
2 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运行轨迹 |
2.1 东部沿海城市商品住宅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 |
2.2 住房体制改革之后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运行轨迹 |
2.2.1 东部沿海地区十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运行轨迹的共同特征 |
2.2.2 东部沿海10个大中城市住宅运行轨迹的区别 |
3 影响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的因素 |
3.1 供求关系对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 |
3.1.1 商品住宅总量供求关系 |
3.1.2 商品住宅供需结构 |
3.1.3 商品住宅楼型供求不平衡 |
3.2 需求因素对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 |
3.2.1 经济发展水平 |
3.2.2 收入水平 |
3.2.3 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需求 |
3.2.4 利率 |
3.4.5 人口 |
3.3 供给因素对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 |
3.3.1 成本 |
3.3.2 投资收益率 |
4 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合理性研究 |
4.1 东部沿海城市宏观经济面与住宅价格的关系 |
4.1.1 住宅价格与经济指标关系的定性研究 |
4.1.2 东部住宅价格与经济指标间panel data模型分析 |
4.1.3 结果讨论 |
4.2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住宅价格合理性探讨 |
4.2.1 住宅价格合理性评判体系 |
4.2.2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合理性实证研究 |
4.2.3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过高的原因 |
4.2.4 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上涨过快对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5 促进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健康运行的对策探讨 |
5.1 近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在东部沿海城市住宅市场的收效分析 |
5.1.1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 |
5.1.2 近两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在东部沿海城市的实际效应 |
5.2 促进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健康运行的对策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四、经济适用房不再奇货可居(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经济类词语泛化研究[D]. 岳丹丹. 河北大学, 2019(08)
- [2]昆明市推行保障房建设配建模式的研究[D]. 段亦乐. 云南大学, 2018(01)
- [3]上海住宅供应体系的研究[J]. 马寯. 上海房地, 2016(01)
- [4]从审计角度看中国高房价——对症下药才能使高房价回归理性[J]. 王海虎. 财经界, 2015(09)
- [5]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 杨洁. 河北大学, 2014(10)
- [6]我国开征住房空置税的法律问题研究[D]. 杨茜. 西南政法大学, 2013(01)
- [7]关于高房价的思考[J]. 靳草. 经济问题探索, 2011(03)
- [8]乌托邦与消费社会中的城市设计[D]. 吴慧. 重庆大学, 2010(02)
- [9]房地产开发宏观、微观风险控制策略研究[D]. 黄善富.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2)
- [10]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运行研究[D]. 贺雪梅. 广西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