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喷墨──未来的印刷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辑[1](2021)在《从标签到瓦楞 数字印刷正成为印刷与加工商的聚宝盆》文中提出随着喷墨数字标签印刷的市场不断成熟,从数字软包装印到瓦楞包装甚至直接成型的应用,正迅速发展成为印刷商和加工商的真正前景。仅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们就看到得世和网屏分别进行了重组,致力于提高它们在数字印刷市场中的地位。V-Shapes与TrojanLabel和Sihl合作,为单剂量可回收小袋创建了联线加工和填充系统;随着PKG-675i进入欧洲,柯尼卡美能达也正式宣布进入瓦楞纸箱和折叠彩盒数字印刷市场。纸张加工机器公司(PCMC)推出了Ion,这是一种由喷墨驱动的数字加工系统,适用于各种产品应用,然后,Simply Inkjet推出了基于喷墨的单色压印系统Sigra1000。
贾晗钰,邹晓兰,孙晴晴,刘旭影[2](2021)在《全印刷制备有机薄膜晶体管:进展与挑战》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来,有机薄膜晶体管由于自身优异的柔性、溶液加工、物化性质可调、基底适用性广等优势在柔性显示、全贴合传感器阵列等现代电子产业领域展现着远超常规硅基薄膜晶体管的应用潜力。因有机薄膜晶体管溶液加工的特征,其制备可与多种印刷技术高度整合,尤其是晶体管沟道的活性层印刷。从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全印刷制备出发,探讨并总结了多种可用于晶体管制备的印刷策略,包括丝网印刷技术、刮涂印刷技术、凹版印刷技术、喷墨印刷技术以及其他印刷策略;还总结了薄膜晶体管不同部件的可印刷油墨材料,包括用于印刷金属电极的金属纳米颗粒油墨、可用于印刷介电层的高介电常数交联型高分子油墨、可用于印刷晶体管沟道的碳基、共轭小分子基、共轭聚合物基油墨;此外,根据晶体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讨论了可实现全印刷制备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类型,包括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电解质门控有机晶体管、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最后,对有机薄膜晶体管及更复杂电路在全印刷制备中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明洪升[3](2021)在《分析喷墨印刷技术应用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网络媒体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国内的出版领域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喷墨数字印刷上还是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喷墨印刷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出版业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周京福[4](2021)在《基于低成本控制的数码喷墨印刷系统的研发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近代随着计算机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喷墨印刷设备也有了较大发展,但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在国内的发展相当缓慢,截止2018年年底装机量尚未达到100台。主要原因是设备采购和使用成本过高、打印质量较传统印刷有很大差距、日常维护保养成本高、故障率高、操作难度大等。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一线生产经验,对整个系统全新设计,通过模块化生产,采用卷筒纸喷墨印刷方式,实现一套基于低成本控制的喷墨印刷系统。其中包括不停机分本装置、烘干系统自动调节装置和喷头自动维护系统的设计。不停机分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控制偏心轮的旋转,精准实现整本错本并整本输出,极大的提高了胶装效率。烘干系统自动调节的设计思路是采用分区控制,正反面单独控制,根据速度不同进行线性调节,参数灵活设置。因墨水在不同纸张上的渗透性不同,干燥效果也就不同。操作人员可以在界面灵活设置,以适应不同的纸张特性。喷头自动维护的设计思路是实现自动维护喷头,无需人为参与,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喷头损伤的概率。同时,保湿盒的设计保障了喷头处于湿润的环境,长时间的闲置也不影响喷头表面的状态。系统采用卷到单张的走纸方式,因为卷筒纸喷墨印刷技术具有效率高、质量稳定、操作简便等优势特点,被印刷界认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印刷技术。该系统可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首先延长了喷头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烘干时可以根据纸张的特性进行调节,适应不同种类纸张,同时方便使用人员的操作,同时整个设备不会由于纸张的堆积等导致设备停机,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胶装,降低打印时的各种成本,从而提高了国内喷墨设备的使用,促进了数字印刷设备在印刷行业的推广,推动了高速喷墨设备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为印刷行业更加的绿色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董明民[5](2021)在《烟标可变二维码喷印数值模拟及质量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赋有可变二维码的烟标因其在防伪溯源、宣传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正逐渐成为主流的烟草包装形式。随着印刷企业赋码作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其生产质量不稳定,印刷精细程度无法保证的缺陷越发突出。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目前印刷企业中烟标可变二维码的整体喷印流程,首先进行了可变二维码喷印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墨滴形态的分析;其次进行了二维码喷印工艺参数对二维码符号等级的影响研究;最后对烟标可变二维码喷印质量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烟标可变二维码的喷印赋码工艺,为实际烟标赋码业务提供有利的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喷印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墨滴形态分析研究。根据压电喷墨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的喷码油墨的各项物理特性,对喷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喷印过程中墨滴不同阶段的运动形态。并通过改变油墨的表面张力、黏度、密度以及墨滴的初始速度等参数,研究了以上因素对墨滴运动形态的影响。(2)喷印工艺参数对二维码符号等级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对喷印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工艺参数(喷头温度、喷头电压、喷口距离、走纸速度),并对比讨论了不同喷头温度和喷头电压工艺参数下实际喷码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墨滴运动形态和其固着状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4种工艺参数对二维码符号等级评价的7个指标的影响显着性,得出4个工艺参数对二维码的固有图形污损和未使用的纠错两个指标影响最显着。最后通过两个指标的响应曲线,得出了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喷头温度47℃、喷头电压14V、喷口距离0.2mm、走纸速度70m/s。(3)可变二维码喷印质量优化研究。针对白卡纸基材和银卡纸基材的承印材料总结出的4种可变二维码喷印赋码工艺进行实验测试。通过对比4种工艺下的基底表面性能(表面形貌、白度、光泽度、平滑度、吸收性)、赋码质量(二维码等级、墨层厚度、摩擦因数、墨层耐磨性)以及安全性质量,得出结论:针对白卡纸基材的烟标产品,直接印刷光油层的基底喷墨适应性好,赋码质量高,安全性合格;针对银卡纸基材的烟标产品,先印刷白墨层再印刷光油层的基底喷墨适应性好,赋码质量高,安全性合格。
郭蕊,钟雨晗[6](2020)在《喷墨印刷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总结了喷墨印刷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承印物、油墨、喷头及转印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提高喷墨印刷质量的方法,最后对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随着喷印速度的提高,喷头阵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喷印稳定性的提升及墨水性能的改进,喷墨印刷有望在成本、速度和质量上不断进步并媲美胶印水平。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印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董立波[7](2020)在《宽幅喷墨印花机结构与控制系统优化》文中提出喷墨印花机是一种进行精确图形打印的精密设备,其打印精度和速度除了与喷墨打印头的性能紧密相关外,还与其控制系统、工作模式等关系密切,本文针对目前喷墨印花机的喷印质量和速度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其中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喷印精度、分辨率不够高,速度问题主要包括整体喷印速度不高。喷墨印花机对纺织物进行喷印时,由于纺织品本身的柔韧性以及受力方式不平衡,会导致承印物产生各向异性的扭曲形变,走布机构之间不可避免存在传动误差,因此在喷印过程中就会出现彩色花稿与织物对不准的现象,从而造成图像失真变形,本文提出一种实时反馈调节系统,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对已喷图案进行误差反馈,并实时在计算机端进行位置比对,保证彩色花稿在面料表面精准定位。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微调承印物位置的方法,对图案进行叠加喷印来提升分辨率。由于宽大幅面喷绘机横向跨度较大,累积误差越容易变大,所以对于大幅面印刷的机器来说,设计闭环的走布机构控制系统十分有必要。本文实现了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承印物运动精准定位,能够保证打印精度。方案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方法、距离测量算法、系统控制流程、电机控制策略等,完成了包括CCD工业相机、计算机、伺服电机、进布机构等硬件和机构的选型和布局设计。采用了直线电机作为喷头移动的驱动部分,利用直线电机本身特性制定喷头小车的运动控制策略,降低无效喷印时间,提高有效喷印速度,从而提升整体喷印速度。在喷头固有分辨率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控制喷头的运动模式,来提升所要喷印图案的分辨率(横向和纵向)。对喷墨印花机结构设计采用了轻量化设计,选用铝型材作为支撑,利用直线电机取代固有的齿形带传动的驱动的喷头小车移动机构,构建了喷墨印花机的整体结构,分析结构的固有频率,对结构稳定性做出分析。
魏苗苗[8](2020)在《低电压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电压(小于2V)和易制备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器件和功能电路等在远程传感、可穿戴电子和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半导体碳纳米管具有超高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优越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容易墨水化,使其成为制备印刷薄膜晶体管最理想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因此用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高电容介质层(如离子胶栅介质)或高介电常数(high-k)材料(如AlOx、HfOx和ZrOx)以及印刷金属电极分别作为有源层、介电层和源漏(栅)电极,通过现代印刷技术有望构建出满足于这些新型领域所需的低电压、低成本和高性能电子器件和电路。为了开发面向这些领域应用所需的印刷电子器件和逻辑电路,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低电压全印刷离子胶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器件(SWCNT-TFTs)和低电压印刷n-型和p-型SWCNT-TFTs、低电压CMOS反相器和与非门构建和电性能研究。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研究了用共聚物(PS-PMMA)和离子液体(EMIM-TFSI)组成的离子胶作为介电层,印刷银电极为源、漏电极和栅电极,制备出具有良好电学特性和均一性的低电压离子胶SWCNT-TFTs。探讨了影响全印刷离子胶SWCNT-TFTs电学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由于离子液体(EMIM-TFSI)与印刷银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晶体管性能下降或失效。当离子胶选择性沉积在器件的沟道中,避免与其银源、漏电极直接接触时,就解决了全印刷离子胶器件的电学不稳定性问题。最终获得了稳定良好的双极性SWCNT-TFTs。在1.2到-0.5 V的工作电压下,器件的开关比(ION/IOFF)和亚阈值摆幅(SS)分别达到105~106和 70 mV/dec。以high-k材料HfOx作为介电层制备了低工作电压的印刷SWCNT-TFTs。对介电层种类和厚度进行了优化,选择了 10nm HfOx/AlOx作为介电层。同时探究了不同器件结构对p-型SWCNT-TFTs性能的影响。最后用parylene、SEBS和CYTOP等聚合物对制备好的p-型SWCNT-TFTs进行封装,研究了这些材料封装之后的器件性能。利用n-型化学掺杂剂,将p-型SWCNT-TFTs转换为具有良好空气稳定性的n-型SWCNT-TFTs。用性能匹配的p-型和n-型SWCNT-TFTs构建出简单逻辑电路如CMOS反相器和与非门。低电压印刷碳纳米管CMOS反相器,能够实现轨对轨(rail-to-rail)的电压输出,高低电平转换点电压~VDD/2,在VDD=1.1 V时,电压增益高达22,噪声容限约为76.4%。印刷CMOS反相器可以在VDD低至0.3 V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功耗为0.06 μW,且在空气中保存3个月后CMOS反相器仍然能够正常稳定工作。此外,与非门能够很好的实现逻辑功能,并且没有电压损耗。
李洋[9](2020)在《2020“高速喷墨印刷在中国”装机量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喷墨印刷技术作为全球热门印刷技术方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自2008年以来,我们最先看到的是轮转型高速喷墨印刷技术在出版领域开疆扩土;2016年以后,单张型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进入商业印刷、标签包装印刷领域。2011年,轮转型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作为全球领先技术首次引进中国,这是高速喷墨印刷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开端。2019年,国产喷墨印刷设备厂商异军突起,在中国掀起新一轮装机潮,并迅速进入图文快印、商业印刷领域,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
陈广学[10](2020)在《从印刷的科学属性看印刷功能的漂移(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上篇对印刷的科学属性进行的分析,为印刷功能由传播向制造端漂移的内在原因的探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篇则分类归纳介绍了印刷在诸多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结合大量的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这些应用的科学原理及其所产生的显着效果。可以发现,印刷在数字制造、电子、显示、新能源(电池)及新材料和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分别催生了3D打印、印刷电子、印刷显示、印刷电池及生物印刷和微结构功能材料等可改变未来的新兴产业,为此,本文提出"泛在印刷"的概念,认为印刷的科学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印刷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巨大的产业应用价值和前途光明的未来。
二、喷墨──未来的印刷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喷墨──未来的印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从标签到瓦楞 数字印刷正成为印刷与加工商的聚宝盆(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功策略 |
二、投资标准 |
三、未来技术与趋势 |
四、UV喷墨与水性油墨 |
五、从前端到后端 |
六、结论与愿望 |
(2)全印刷制备有机薄膜晶体管:进展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2 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印刷策略 |
2.1 丝网印刷技术 |
2.2 刮涂印刷技术 |
2.3 凹版印刷技术 |
2.4 喷墨印刷技术 |
2.5 其它印刷技术 |
3 构筑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印刷电子油墨 |
3.1 可用于电极的印刷电子油墨 |
3.2 可用于介电层的印刷电子油墨 |
3.3 可用于晶体管沟道的印刷电子油墨 |
3.3.1 半导性单壁碳纳米管 |
3.3.2 半导性共轭小分子 |
3.3.3 半导性共轭聚合物 |
4 全印刷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器件类型 |
4.1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
4.2 电解质门控有机晶体管 |
4.3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 |
5 结 语 |
(3)分析喷墨印刷技术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喷墨印刷的发展现状 |
二、喷墨印刷发展的优势 |
(一)数字印花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
(二)专色印花被打破 |
三、喷墨印刷的基本原理 |
四、喷墨印刷的主要内容 |
(一)喷墨印刷油墨 |
(二)喷墨打印头 |
(三)喷墨印刷用纸 |
五、喷墨印刷技术的应用 |
(一)标签印刷 |
(二)包装印刷 |
(三)纺织品印刷 |
(四)室内外装饰品的印刷 |
(五)家电家具表面装饰 |
六、展望 |
七、结语 |
(4)基于低成本控制的数码喷墨印刷系统的研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喷墨印刷简介 |
1.3 数码喷墨印刷系统的应用 |
第2章 系统设计思路 |
2.1 市场概况 |
2.2 模块介绍 |
2.3 整体设计 |
第3章 不停机分本装置的设计应用 |
3.1 偏心轮结构原理 |
3.2 分本动作实现过程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章 烘干系统的设计 |
4.1 红外干燥原理 |
4.2 烘干灯箱设计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章 喷头自动维护系统的设计 |
5.1 维护目的 |
5.2 自动维护实现步骤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发成果 |
附部分图纸 |
(5)烟标可变二维码喷印数值模拟及质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变二维码应用及其印刷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喷墨过程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烟标可变二维码喷墨印刷理论基础及其质量检测原理 |
2.1 喷墨印刷理论基础 |
2.1.1 喷墨印刷特点 |
2.1.2 喷墨印刷种类 |
2.1.3 压电式喷头喷墨原理 |
2.1.4 墨滴喷射过程 |
2.2 二维条码印刷质量检测原理 |
2.2.1 二维条码技术简介 |
2.2.2 矩阵式二维条码的检测方法 |
2.2.3 矩阵式二维条码的检测条件 |
2.2.4 矩阵式二维条码的参数和分级 |
2.3 二维码安全性质量检测原理 |
2.3.1 烟标VOCs简介 |
2.3.2 VOCs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喷印过程数值模拟及墨滴形态分析研究 |
3.1 喷印过程的数学模型 |
3.1.1 VOF(Volume of Fluid)方法 |
3.1.2 喷印过程的控制方程 |
3.2 几何模型与网格建立 |
3.3 模拟参数与边界条件设置 |
3.4 墨滴形态分析 |
3.5 墨滴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 |
3.5.1 油墨表面张力对墨滴形态的影响 |
3.5.2 油墨黏度对墨滴形态的影响 |
3.5.3 油墨密度对墨滴形态的影响 |
3.5.4 初始速度对墨滴形态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喷印工艺参数对可变二维码符号等级的影响研究 |
4.1 二维码喷印过程 |
4.2 墨滴固着状态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
4.2.1 喷头温度对油墨固着状态的影响 |
4.2.2 喷头电压对油墨固着状态的影响 |
4.3 基于喷印工艺参数的二维码印刷质量缺陷分析 |
4.4 喷印工艺参数对可变二维码符号等级影响的实验研究 |
4.4.1 正交实验设计 |
4.4.2 实验指标检测结果 |
4.4.3 喷印二维码符号等级评价指标的方差分析 |
4.5 最优工艺参数组合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烟标可变二维码喷印质量优化研究 |
5.1 烟标可变二维码喷印赋码工艺 |
5.1.1 基于白卡纸基材的喷印赋码工艺 |
5.1.2 基于银卡纸基材的喷印赋码工艺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 |
5.2.3 白色基底的制备 |
5.2.4 赋码样品的制备 |
5.2.5 安全性测定样品制备 |
5.2.6 不同喷印赋码工艺的白色基底表面性能测定 |
5.2.7 不同喷印赋码工艺的白色基底赋码质量测定 |
5.2.8 原辅料及不同喷印赋码工艺的二维码安全性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喷印赋码工艺对白色基底表面性能的影响 |
5.3.2 喷印赋码工艺对白色基底赋码质量的影响 |
5.3.3 原辅料及喷印赋码工艺对二维码的安全性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喷墨印刷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国内外喷墨印刷技术研究现状 |
1.国外喷墨印刷技术研究现状 |
2.国内喷墨印刷技术研究概况 |
提高喷墨打印质量的方法 |
1.对纸张表面的涂布 |
2.对喷墨墨水的优化 |
3.对喷墨打印头的优化 |
4.对转印方式的优化 |
喷墨印刷技术发展方向 |
结语 |
(7)宽幅喷墨印花机结构与控制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数码印花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喷墨印花机总体结构与控制流程设计 |
2.1 总体结构设计 |
2.2 印花机设计参数制定 |
2.3 喷墨印花机工作流程 |
2.4 控制系统概述 |
2.5 运动控制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3 喷墨印花机整体结构设计与优化 |
3.1 机架设计 |
3.2 进布机构设计 |
3.3 字车机构设计 |
3.3.1 喷头小车设计 |
3.3.2 驱动方式选取 |
3.3.3 直线电机的选型 |
3.4 喷墨印花机结构模态分析 |
3.4.1 模态分析概述 |
3.4.2 喷墨印花机结构基本振动方程 |
3.4.3 喷墨印花机结构有限元模态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进布机构运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
4.1 进布机构闭环控制系统概述 |
4.2 进布机构电机运动控制 |
4.3 图像采集与处理 |
4.3.1 硬件构成 |
4.3.2 图像预处理 |
4.3.3 偏移量提取原理 |
4.3.4 图像边缘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5 喷头运动控制 |
5.1 喷头工作原理 |
5.2 喷头排列方式 |
5.3 喷头的运动模式分析 |
5.3.1 提升打印分辨率的方法 |
5.3.2 打印模式设定 |
5.4 直线电机控制 |
5.4.1 直线电机加减速控制曲线 |
5.4.2 直线电机控制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低电压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印刷电子技术 |
1.2.1 接触式印刷技术 |
1.2.2 非接触式印刷技术 |
1.3 薄膜晶体管及CMOS反相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1.3.1 薄膜晶体管基本参数 |
1.3.2 薄膜晶体管的特征曲线 |
1.3.3 晶体管器件结构 |
1.3.4 低工作电压 |
1.3.5 电解质栅绝缘层 |
1.3.6 反相器的基本原理 |
1.4 单壁半导体性碳纳米管 |
1.4.1 碳纳米管的制备 |
1.4.2 碳纳米管的纯化 |
1.5 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研究进展 |
1.6 论文选题思路 |
1.7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全印刷离子胶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电学稳定的研究 |
2.1 实验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2 制备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墨水 |
2.1.3 离子胶墨水的制备 |
2.1.4 器件的制备流程 |
2.2 全印刷离子胶p-型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 |
2.3 离子胶腐蚀银源、漏电极对全印刷SWCNT-TFTs电性能的影响 |
2.4 提高全印刷SWCNT-TFTs电化学稳定性的探究 |
2.4.1 离子胶部分覆盖器件沟道全印刷SWCNT-TFTs |
2.4.2 以PEDOT-PSS为侧栅的全印刷SWCNT-TFTs |
2.5 结论 |
第3章 底栅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和封装 |
3.1 实验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2 半导体性碳纳米管墨水的制备 |
3.1.3 底栅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制备流程 |
3.2 不同的介电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3.3 不同HOx厚度对薄膜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
3.4 器件结构对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
3.5 p-型器件封装 |
3.5.1 Paylene封装 |
3.5.2 SEBS的封装 |
3.5.3 CYTOP封装 |
3.6 结论 |
第4章 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的简单逻辑电路应用 |
4.1 实验 |
4.1.1 实验材料 |
4.1.2 碳纳米管墨水和环氧树脂墨水的制备 |
4.1.3 印刷n-型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制备和CMOS反相器构建 |
4.2 顶接触和底接触器件类型对n-型掺杂效率的影响 |
4.3 顶接触和底接触类型对器件空气稳定性的影响 |
4.4 简单逻辑电路的构建 |
4.5 与非门(NAND)逻辑电路的构建 |
4.6 总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9)2020“高速喷墨印刷在中国”装机量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对象 |
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装机趋势 |
1.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保有量稳步增长,国内市场仍为增量市场 |
2.国产品牌设备当年装机量后来者居上 |
3.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地域分布特点 |
4.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应用领域对比 |
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在细分领域中的装机趋势 |
1.按需出版 |
2.商业印刷 |
3.标签印刷 |
4.包装印刷 |
总结 |
(10)从印刷的科学属性看印刷功能的漂移(下)(论文提纲范文)
2印刷由传播向制造功能的漂移 |
2.1 3D打印——基于离散化的印刷制造 |
1)印刷与3D打印的关系 |
2)3D打印的本质 |
2.2印刷电子与印刷光子——基于二值化和图案化的印刷制造 |
2.2.1印刷电子 |
1)喷墨打印图案化基底制备超精细微纳电路 |
2)图案化柔性导电纸的制备 |
3)基于印刷加工实现柔性混合电子制造 |
4)多层嵌入式和立体集成柔性电路的全打印制备 |
5)印刷晶体管 |
6)印刷传感器 |
2.2.2印刷光子 |
2.3印刷电池——二值化和图案化的深化应用 |
1)卷对卷印刷方式生产有机光伏电池 |
2)全印刷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3)印刷纸电池 |
4)全喷墨打印的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 |
5)丝网印刷技术“印”出高柔性新型平面电池 |
6)印刷制备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池 |
2.4印刷显示——离散化和图案化的应用新场景 |
2.4.1全印刷OLED显示 |
2.4.2印刷量子点(QLED)显示 |
2.4.3印刷TFT材料与器件 |
2.4.4显示技术从三基色到四色的发展 |
2.5生物印刷—离散化和图案化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
1)英国3D打印出人类胚胎干细胞 |
2)DNA水凝胶成功地用于活细胞3D打印 |
3)3D生物打印机 |
4)印刷微流控生物芯片 |
2.6利用印刷技术制备高度有序的表面微结构 |
1)纳米压印技术 |
2)3D打印图案化离子膜为膜技术发展插上翅膀 |
3)喷墨压印制备凹陷微结构 |
4)利用3D打印构造出了高效海水淡化结构 |
5)3D打印超材料 |
6)基于2.5D微结构的视觉增效表面构建 |
3结束语 |
四、喷墨──未来的印刷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标签到瓦楞 数字印刷正成为印刷与加工商的聚宝盆[J]. 本刊辑. 广东印刷, 2021(06)
- [2]全印刷制备有机薄膜晶体管:进展与挑战[J]. 贾晗钰,邹晓兰,孙晴晴,刘旭影. 中国材料进展, 2021
- [3]分析喷墨印刷技术应用及展望[J]. 明洪升. 科技风, 2021(34)
- [4]基于低成本控制的数码喷墨印刷系统的研发与实践[D]. 周京福.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5]烟标可变二维码喷印数值模拟及质量优化研究[D]. 董明民.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喷墨印刷技术研究进展[J]. 郭蕊,钟雨晗. 今日印刷, 2020(11)
- [7]宽幅喷墨印花机结构与控制系统优化[D]. 董立波.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8]低电压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魏苗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9]2020“高速喷墨印刷在中国”装机量调查报告[J]. 李洋. 印刷技术, 2020(04)
- [10]从印刷的科学属性看印刷功能的漂移(下)[J]. 陈广学. 数字印刷,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