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镜超声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1](2021)在《EUS-FNA不同取样方式在胰腺实体病变诊断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EUS-FNA不同取样方式对胰腺实性病变样本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胰腺占位病变患者,并成功进行了EUS-FNA检查。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8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6.6±12.2岁。所有EUS-FNA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内镜医生完成,根据穿刺取样方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干针抽吸技术组、湿针抽吸技术组和肝素湿针抽吸技术组,穿刺获取的样本送组织学和细胞学病理检查,最终诊断依靠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或EUS-FNA检查后6个月随访结果。术后内镜医师详细记录手术操作过程,比较三种穿刺技术在细胞组织学质量、细胞涂片血染程度、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结果:58名EUS-FNA检查的患者中,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12例,术后有2名患者出现高淀粉酶血症。干针抽吸技术、湿针抽吸技术和肝素湿针抽吸技术获取的细胞学样本充分率分别为76.1%、84.2%、83.3%,湿针抽吸技术在细胞学样本充分率上略高于另外两种技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取样技术获取的组织学样本充分率分别为57.1%、89.5%、88.9%,湿针抽吸技术和肝素湿针抽吸技术在组织学样本充分率上均高于干针抽吸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取样技术在细胞密度分级(A级、B级、C级、D级)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湿针抽吸技术和肝素湿针抽吸技术在获取的细胞密度(A+B级)占比上均高于干针抽吸技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湿针抽吸技术和肝素湿针抽吸技术组织条评级(A级)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干针抽吸技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细胞涂片血液污染程度方面比较,三种抽吸取样技术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种取样技术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0%、88.2%、88.2%;特异性和PPV三组均为100%;NPV分别为55.6%、66.6%、6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0%、90.5%、90.0%,三种取样技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样本充分性方面无显着差异。结论:EUS-FNA不同取样方式在胰腺实体病变诊断中,湿针抽吸技术和肝素湿针抽吸技术获取的组织样本充分率更高,细胞学和组织学样本质量更好;三种取样方式在细胞样本血液污染程度、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差异。
武利萍,韩大正,杨文义,魏书堂,闫春晓,王航宇,谭莉霞,郭二涛,黄祎诺,仝甲钊,杨瑞征,时光[2](2021)在《EUS-FNA在胰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诊断胰腺肿瘤的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US-FNA检查的可疑胰腺占位性病变44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FNA鉴别胰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1)EUS-FNA检出恶性27例,良性17例,诊断灵敏度为92.00%,特异性为78.94%,准确率为86.36%,阳性预测值为85.19%,阴性预测值为88.23%,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为0.718;(2)良性胰腺肿块病灶最大直径短于恶性胰腺肿块,病灶为囊性结构所占比例、边界清晰比例高于恶性患者(P<0.05);(3)EUS-FNA确诊胰腺实性肿瘤28例(93.33%),胰腺囊肿8例(72.73%),其他2例(66.67%),EUS-FNA对胰腺实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83%、83.33%和93.33%,对胰腺囊性病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5.00%、71.43%和72.73%,对其他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0.00%、100.00%和66.67%。结论 EUS-FNA鉴别良恶性胰腺肿瘤与手术病理一致性高,尤其对实性肿瘤诊断价值高,对囊性肿瘤价值偏低,组织取材对EUS-FNA诊断准确率有较大的影响。
马福林[3](2021)在《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早期诊断水平低,患者预后差。在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分子标志物。前列腺和乳腺癌过表达基因1(Prostate and breast cancer overexpressed 1,PBOV1)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过表达,并且具有临床意义。此外,其在肝癌、卵巢癌中高表达。但是,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并探究其在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中,我们采用qRT-PCR验证PBOV1 mRNA在胰腺癌细胞PANC-1、Bx PC-3、As PC-1、MIA-Pa Ca-2及胰腺正常细胞h TERT-HPNE中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验证PBOV1蛋白在胰腺癌细胞PANC-1、Bx PC-3、As PC-1、MIA-Pa Ca-2及胰腺正常细胞h TERT-HPNE中的表达,比较PBOV1蛋白在胰腺癌细胞和胰腺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了62例胰腺癌组织和60例癌旁组织,比较两组间PBOV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差异。将胰腺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资料相结合,运用卡方检验分析PBOV1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预后,进一步运用COX回归分析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qRT-PCR结果显示PBOV1 mRNA在胰腺癌细胞PANC-1、Bx PC-3、As PC-1、MIA-Pa Ca-2中高表达,在胰腺正常细胞h TERT-HPNE中低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表明在胰腺癌细胞PANC-1、As PC-1、MIAPa Ca-2中PBOV1蛋白高表达,在h TERT-HPNE细胞中低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Bx PC-3与h TERT-HPNE细胞间PBOV1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其在Bx PC-3中转录水平低或未转录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BOV1蛋白在胰腺癌及胰腺癌旁组织中分别为高、低表达,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与PBOV1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BOV1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CEA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证实PBOV1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CEA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BOV1蛋白高表达、T分期(T3T4)、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BOV1在胰腺癌细胞及组织中高表达,但在胰腺正常细胞及癌旁组织中低表达。2.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和淋巴转移是PBOV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3.PBOV1蛋白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的差。4.PBOV1蛋白高表达、T分期(T3T4)、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姚国鹏,李联杰,李启祥,胡思思,尹合坤[4](2020)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胰腺占位病变患者,均在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术,分析诊断结果以及诊断影响因素。结果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9%、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65.2%,实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显着高于囊性病灶(P <0.05)。胰腺病灶越大,诊断准确率越高(P <0.05)。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诊断胰腺占位病变的准确率高,胰腺病灶大小是影响诊断的重要因素。
王乐[5](2020)在《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胰腺癌常常起病隐匿,通常在疾病晚期或产生压迫症状时才得以发现。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极为类似,准确鉴别二者有助于早期诊断胰腺癌。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如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难以有效鉴别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EUS),尤其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等技术的发展,胰腺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但当患者处于某些特殊状况时,EUS-FNA对胰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仍存在局限性。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是在超声内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实时、动态显示胰腺病灶的微血管与微结构,从而更为准确地确定胰腺实性占位病变的性质。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机构研究了CE-EUS在胰腺病变中的应用,但普遍存在样本量少、地区差异性明显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拟系统评价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sae、cochrane library等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公开发表的采用CE-EUS鉴别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2018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所检索到的文献按照筛排标准进行筛选,同时采用QUADAS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Meta-Disc1.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绘制相关森林图,采用stata12.0软件绘制Deek漏斗图,检测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通过对初步纳入文献的去重,剔除综述类、动物实验类、不相关文献、不能提取四格表的文献、重复发表文献,最终共纳入文献20篇,其中包含英文文献19篇,中文文献1篇,研究地区为欧洲、亚洲。发表年限为2008年-2018年。纳入研究的QUADAS评分均≥10分,提示纳入文献的质量相对较高。2.统计学结果分析: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的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86%(95%CI:83%89%),93%(95%CI:92%95%),12.01(95%CI:9.7214.85),0.16(95%CI:0.100.26),76.12(95%CI:54.50106.31),S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5,SE(Q)=0.0113。3.阈值效应检验、Meta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阈值效应检验表明,不存在由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Meta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诊断结果的一些因素,如成像模式、增强模式、造影剂种类、病例数、研究地区等因素也均非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单篇文献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因敏感度、阴性似然比等指标存在明显异质性,通过剔除4篇文献后,异质性降至可接受范围内,提示异质性来源可能为这4篇文献。Deeks漏斗图检测无发表偏倚。结论: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可能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
薛美琳,陈皓[6](2019)在《内镜超声检查及相关技术在胰腺癌诊治的应用》文中提出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6%[1]。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可显着提高病人生存率[2]。因此,早期发现胰腺癌对于手术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胰腺成像技术主要有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和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其中,EUS及相关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本文综述EUS及其相关技术在胰腺癌诊治中的作用。
张君香[7](2019)在《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显像对胰腺癌诊断以及胰腺癌临床分期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同时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和胰腺MRI检查的80例(86个病灶)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的18F-FDG PET/CT以及MRI的图像各由医学影像科两位从事核医学和MRI胰腺疾病影像诊断方向的主治以上诊断医师进行共同审片。根据18F-FDG PET/CT、MRI诊断胰腺癌的标准对所有入组病例的18F-FDG PET/CT、MRI资料进行诊断。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计算18F-FDG PET/CT、MRI以及18F-FDG PET/CT联合MRI诊断胰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判断胰腺癌胰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使用卡方检验对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及胰腺癌胰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的判定标准。结果:1.18F-FDG PET/CT联合MRI显像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准确性显着高于18F-FDG PET/CT和MRI单一技术诊断胰腺癌(P均<0.05);而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8F-FDG PET/CT联合MRI显像对32例胰腺癌的胰周围组织侵犯诊断的符合率显着高于18F-FDG PET/CT单一技术(P<0.05);18F-FDG PET/CT联合MRI显像对32例胰腺癌的胰周围组织侵犯诊断的符合率与MRI单一技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18F-FDG PET/CT联合MRI显像对38例胰腺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符合率显着高于MRI(P<0.05);18F-FDG PET/CT联合MRI显像对38例胰腺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与18F-FDG PET/CT单一技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4.18F-FDG PET/CT联合MRI显像对32例胰腺癌远处转移诊断的符合率显着高于MRI单一技术(P<0.05);18F-FDG PET/CT联合MRI显像技术对32例胰腺癌远处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与18F-FDG PET/CT单一技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18F-FDG PET/CT联合MRI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对诊断胰周组织侵犯、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和临床分期的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晓[8](2019)在《超声内镜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胰腺癌(PC)是源自于胰腺导管上皮和腺泡细胞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临床研究中胰腺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预后极差。尽管手术完全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唯一有效方法,但只有不到20%的新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有机会接受具有治疗目的的外科切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尽早发现胰腺癌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尽早发现胰腺癌,评估病灶是否具有手术适应症,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上目前对于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最终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增强CT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胰腺癌的诊疗工作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在不能完全诊断的特殊情况下,临床医师必须了解各种胰腺成像方式的优缺点,找到最佳的诊断方法,以便尽早做出诊断,获得最佳治疗和管理决策。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对于怀疑胰腺癌的患者,根据最后的病理诊断,比较EUS、增强CT扫描、EUS+增强CT扫描检查三种检查方式之间的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研究EUS、增强CT扫描、EUS联合增强CT在胰腺癌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选择更有用的检查方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01月份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及普外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考虑胰腺癌的患者。2.资料收集对比:收集所有入组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增强CT检查结果,将纳入标准的样本按照所行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EUS组,增强CT组,EUS联合增强CT组。根据术后或超声内镜细针穿刺病理诊断,对不同分组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EUS,增强CT,EUS联合增强CT三组检查方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1.EUS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80.9%,敏感性80.5%,特异性83.3%;增强CT检查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77.4%,敏感性78.6%,特异性66.7%;EUS+增强CT检查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95.6%,敏感性97.6%,特异性80.0%。EUS+增强CT检查对胰腺癌检查敏感性显着高于EUS检查及增强CT检查(P<0.05)。2.EUS检查对胰腺癌的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是76.6%,增强CT检查对胰腺癌的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是51.6%,EUS+增强CT检查对胰腺癌的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84.4%。EUS+增强CT检查对T分期的准确性显着高于增强CT检查(P<0.05)。3.EUS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68.8%,敏感性52.9%,特异性86.7%;增强CT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65.2%,敏感性38.5%,特异性83.3%;EUS+增强CT检查对局部淋巴结转诊断准确性81.8%,敏感性73.7%,特异性92.9%。EUS+增强CT检查对局部淋巴结转诊断敏感性高于增强CT检查(P>0.05);EUS组检查对局部淋巴结转诊断敏感性显着高于增强CT检查(P<0.05)。结论EUS联合增强CT比单独应用EUS及增强CT对胰腺癌的诊断更具有优势(P<0.05),值得我们临床推广和应用;EUS联合增强CT组检查对胰腺癌检查敏感性显着高于EUS组及增强CT组。EUS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的T分期方面优于增强CT。EUS联合增强CT和单用EUS在胰腺癌的N分期中诊断敏感性均明显增强CT组(P<0.05)。因此EUS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EUS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的诊断定位,肿瘤分期,手术可切除性及预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行EUS时可应用EUS-FNA进行组织学检查,为肿瘤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房炜桓[9](2019)在《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在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在判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胰腺癌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且术前行CT能谱成像的病例1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CT扫描期相包括平扫、动脉晚期(35s)和门脉期(65s),增强采用能谱扫描(GSI)模式。纹理分析采用层厚分别为5mm和1.25mm的增强图像。根据淋巴结清扫手术病理结果将病例分成淋巴结转移阴性组(82例)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73例)。使用MaZda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提取胰腺癌肿瘤的纹理特征。通过特征选择方法选出最能区分两组的纹理特征。方法包括Fisher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及上述3种方法的联合法(FPM)。分别采用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及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4种分类统计方法,判断胰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结果以判错率形式表示。结果:特征选择方法中,FPM选择的纹理特征鉴别胰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判错率最低;分类统计方法中,NDA区分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判错率低于RDA、PCA、LDA。能谱CT图像各序列中,采用动脉晚期5mm层厚图像的纹理分析判错率最低,为20.65%(32/155)。结论: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可作为术前评估胰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辅助工具。采用FPM特征选择技术结合NDA方法可获得较低的错判率。第二部分胰腺癌术前能谱CT图像纹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胰腺癌原发肿瘤术前能谱CT图像纹理特征对淋巴结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且术前行CT能谱成像的病例155例。CT扫描期相包括平扫、动脉晚期和门脉期。纹理分析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增强图像,重建层厚分别采用5mm和1.25mm。根据淋巴结清扫手术病理结果将研究病例分成淋巴结转移阴性组(82例)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73例)。应用MaZda软件采用手动勾画ROI的方式对病灶进行图像纹理分析。先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和互信息3种方法组合的联合法(FPM)特征选择方法来确定30个对淋巴转移具有鉴别能力的纹理特征。再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所选特征的预测性能,筛选出具有显着作用的纹理特征。比较这些特征在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0个纹理特征在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包括1个基于小波变换特征、2个游程矩阵特征和7个共生矩阵特征。它们分别是动脉晚期WavEnLHs-2、135drLngREmph和135drFraction,以及门脉期7个均值和;WavEnLHs-2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理想阈值为270(阳性似然比2.08)。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135drLngREmph值高于阴性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WavEnLHs-2、135drFraction以及7个均值和均低于阴性组。其中135drLngREmph和135drFraction与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术前CT图像高阶纹理特征是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有用的影像标记,动脉期晚期密度均匀、门静脉期密度总体较低的肿瘤更有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
田翠[10](2018)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十位。由于胰腺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困难,18F-FDG 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胰腺癌的分期有重要价值,且延迟显像对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因此我们对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及18F-FDG PET/CT双时相在胰腺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沈阳军区总医院胰腺病变患者共65例,且后期行手术、穿刺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诊证实为胰腺癌恶性患者42例,良性患者23例。患者注射18F-FDG后50~60 min行早期显像,注射后120~150min行延迟显像,分别记录两次显像的胰腺病灶的SUVmax值并计算滞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比较二者对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以及统计分析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胰腺病理结果恶性的患者SUV早期为8.18±3.52,恶性病变患者SUV延迟为10.34±4.46,良性病变患者SUV早期为4.26±3.65,良性病变患者SUV延迟为4.55±3.37,胰腺病理结果恶性的患者SUV早期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SUV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胰腺病理结果恶性的患者SUV延迟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SUV延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恶性病变延迟显像SUVmax明显高于早期显像SUVmax,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5);良性病变延迟显像SUVmax略高于早期显像SUVmax,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良、恶性病变患者均行双时相显像,恶性病变患者RI为(27.76±20.65)%,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RI(7.54±1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2,P<0.05)。以SUVmax=2.5为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SUVmax≥2.5提示肿瘤恶性,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PET/CT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0.9%(34/42 例)、47.8%(11/23 例)、69.2%(45/65 例)。以 RI=10%为本研究最佳诊断界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37/42例)、69.6%(16/23 例)和 81.5%(53/65 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80%(20/25),58.8%(10/17),74.0%(20/27),66.7%(10/15)及71.4%(30/42)。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远处转移判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21/24),72.2%(13/18),80.8%(21/26),81.3%(13/16)及 80.9%(34/42)。PET/CT 发现了 3 例常规 CT、MRI或B超检查漏诊的转移灶(包括肝转移2例、腹膜种植转移1例)。结论:胰腺癌延迟显像SUVmax明显比胰腺炎的增高幅度大,以RI≥10%为阈值标准,可提高诊断的灵敏性,进行双时相显像比单纯SUVmax早期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恶性肿瘤达到摄取高峰较晚,通常在注射18F-FDG 1小时以后,且在较长时间仍表现为18F-FDG的高摄取。而良性病变细胞18F-FDG摄取较低,通常在注射18F-FDG 1小时内即达到摄取高峰,之后摄取浓度迅速下降,且在细胞内滞留时间较短。因此,采用双时相显像的方法,即在早期显像之后1-2h进行延迟显像,可提高诊断效能,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双时相显像指标在鉴别良、恶性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合SUVmax早期图像和多种影像资料综合诊断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在胰腺癌应用上,有助于转移灶的发现,进而对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
二、内镜超声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镜超声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EUS-FNA不同取样方式在胰腺实体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2.3 操作方法 |
2.2.4 穿刺方式 |
2.2.5 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及标本质量评价 |
2.2.6 最终诊断依据 |
2.3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病例资料一般特征 |
3.2 样本充分性 |
3.3 样本质量及涂片血染情况 |
3.4 三种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A 综述 超声内镜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2)EUS-FNA在胰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EUS-FNA结果判定[6]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 |
2.2 不同病理性质胰腺肿块EUS影像学特点 |
2.3 EUS-FNA对不同类型胰腺病变检出情况 |
2.4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3)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3 方法及步骤 |
2.3.1 基础实验步骤 |
2.3.2 qRT-PCR |
2.3.3 Western blot |
2.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4 统计 |
第三章 结果 |
3.1 PBOV1 mRNA在胰腺癌细胞与胰腺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3.2 PBOV1 蛋白在胰腺癌细胞与胰腺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3.3 PBOV1 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3.4 免疫组化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 |
3.5 PBOV1 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 |
3.5.1 患者预后的Kaplan-Meier分析 |
3.5.2 患者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的诊断效能 |
2.2 诊断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5)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文献基本特征 |
2.3 Meta分析结果 |
2.4 异质性来源 |
2.5 发表偏倚检测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内镜超声检查及相关技术在胰腺癌诊治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胰腺癌术前评估 |
EUS检查及相关技术的其他应用 |
一、预测预后 |
二、与EUS检查相关的介入手术和缓减症状手术 |
三、放射性核素的术中植入 |
四、预测术后胰漏 |
五、复发检测 |
六、新兴的非手术治疗 |
结语 |
(7)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影像检查 |
3 MRI检查 |
4 诊断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入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
2 胰腺病灶的病理诊断结果 |
3 三种显像方法诊断结果 |
4 三种显像方法对胰腺癌分期中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8)超声内镜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材 |
1.2 基本资料收集 |
1.3 检查方法 |
1.3.1 超声内镜设备及检查方法 |
1.3.2 增强CT设备及检查方法 |
1.4 诊断标准 |
1.4.1 超声内镜诊断标准 |
1.4.2 增强CT诊断标准 |
1.4.3 超声内镜联合增强CT的诊断标准 |
1.4.4 病理诊断标准 |
1.4.5 胰腺癌TNM诊断、分期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超声内镜组、增强CT组、超声内镜+增强CT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 |
2.2 超声内镜、增强CT、超声内镜+CT增强扫描三组诊断结果及对比 |
2.2.1 超声内镜组对胰腺癌的诊断结果 |
2.2.2 增强CT组对胰腺癌的诊断结果 |
2.2.3 超声内镜联合增强CT组对胰腺癌的诊断结果 |
2.2.4 超声内镜、增强CT、超声内镜+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诊断三组之间比较 |
2.3 超声内镜、增强CT扫描、超声内镜+CT增强扫描三组检查方式对胰腺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之间比较 |
2.4 超声内镜、增强CT扫描、超声内镜+CT增强扫描,三组检查方式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及对比 |
2.4.1 超声内镜对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 |
2.4.2 增强CT对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 |
2.4.3 超声内镜联合增强CT对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 |
2.4.4 超声内镜、增强CT、超声内镜+CT增强扫描三组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之间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投稿及发表论文目录 |
(9)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在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在判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研究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资料 |
2.2 CT检查方法 |
2.3 图像获取 |
2.4 图像分析 |
2.4.1 用MaZda软件绘制图像ROI |
2.4.2 病灶纹理特征参数获取 |
2.4.3 图像纹理特征选择 |
2.4.4 特征分类判别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结果 |
4.讨论 |
4.1 关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研究 |
4.2 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判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 |
4.3 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二部分 胰腺癌术前能谱CT纹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CT成像技术 |
2.3 图像获取 |
2.4 图像分析 |
2.4.1 影像图像ROI绘制 |
2.4.2 纹理特征参数计算 |
2.4.3 图像纹理特征选择 |
2.4.4 特征分类判别分析 |
2.5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的人口学特征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分析 |
3.2 肿瘤纹理特征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统计学分析 |
4.讨论 |
4.1 人口学特征及肿瘤大小对胰腺癌分期判断的意义 |
4.2 胰腺癌能谱CT纹理特征分析的意义 |
4.3 判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纹理特征的研究 |
4.4 判断PDAC淋巴转移有显着作用的图像纹理特征与LNR的关系探索 |
4.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10)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仪器设备 |
2.3 显像剂 |
2.4 PET/CT显像方法 |
2.4.1 患者准备 |
2.4.2 PET/CT显像 |
2.5 图像分析 |
2.5.1 定性分析 |
2.5.2 半定量分析 |
2.5.3 转移灶的诊断标准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 |
3.1.1 胰腺病变患者良恶性分析 |
3.1.2 胰腺病变患者SUV_(早期)和suv延迟的比较分析 |
3.1.3 胰腺病变患者滞留指数RI的比较分析 |
3.2 ~(18)F-FDG PET/CT双时相在胰腺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
3.2.1 双时相显像对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
3.2.2 双时相显像对胰腺癌远端转移的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 |
致谢 |
四、内镜超声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EUS-FNA不同取样方式在胰腺实体病变诊断中的研究[D]. 赵凯. 青海大学, 2021(01)
- [2]EUS-FNA在胰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 武利萍,韩大正,杨文义,魏书堂,闫春晓,王航宇,谭莉霞,郭二涛,黄祎诺,仝甲钊,杨瑞征,时光. 安徽医学, 2021(03)
- [3]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马福林. 兰州大学, 2021(12)
- [4]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J]. 姚国鹏,李联杰,李启祥,胡思思,尹合坤. 临床医学工程, 2020(06)
- [5]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D]. 王乐.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6]内镜超声检查及相关技术在胰腺癌诊治的应用[J]. 薛美琳,陈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06)
- [7]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 张君香. 青岛大学, 2019(03)
- [8]超声内镜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D]. 赵晓. 河南大学, 2019(12)
- [9]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在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D]. 房炜桓.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D]. 田翠. 苏州大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