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3号高炉生产运行优化

太钢3号高炉生产运行优化

一、太钢3号高炉生产操作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征建,黄建强,张建良,牛乐乐,王耀祖[1](2021)在《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发展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推进高炉高比例球团的发展和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比例球团生产实践的最新成果。首先汇总了欧美高炉炉料结构及指标情况,分析了欧美高比例球团冶炼在高炉利用系数、焦比、渣比等方面的优势。其次,对国内首钢京唐、唐钢不锈钢、宝钢湛江等企业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了不同钢铁企业球团性能指标及高炉冶炼指标。根据国内外各企业大球比冶炼中的操作制度实践,对高炉冶炼过程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及炉型设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基于高比例球团冶炼的操作制度建议。最后,对我国未来发展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刘文文,齐渊洪,焦克新,李昊堃[2](2020)在《太钢6号高炉碱金属的平衡与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太钢6号高炉入炉碱负荷及焦比升高的现状,通过对高炉原燃料及支出项的碱金属进行平衡计算,得出太钢高炉碱负荷主要来源于烧结矿,而绝大部分碱金属经炉渣排出炉外。为减少高炉碱负荷和在炉内的富集量,进行排碱优化工作,寻求适合太钢高炉排碱的炉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碱度对炉渣排碱能力影响最大,其他因素依次为温度、MgO含量、Al2O3含量。结合太钢高炉生产实际,排碱期间炉渣碱度控制在1.10~1.15范围时,高炉排碱和脱硫的综合效果较好。同时,调整烧结混匀矿和高炉炉料结构及定期排碱作业,给高炉降焦比提供一定空间。

李胜杰,王雪峰,马辉,杜静[3](2020)在《安钢高炉使用高比例球团矿生产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应对烧结机在冬季的限产管控,安钢在1号高炉进行了高比例球团矿冶炼的工业试验,并在2号和3号高炉积极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结合工业试验,简要分析了高比例球团矿给高炉冶炼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并阐述了主要操作应对措施。认为在高比例球团矿生产模式下,要加强炉顶布料矩阵的调整与优化,缩小风口面积与提高鼓风动能,优化炉渣组成与保持适宜镁铝比,合理调整槽下排矿顺序,加强球团矿质量管理,确保高炉的稳定顺行。

李昊堃[4](2020)在《太钢高碱度碱性球团矿制备及应用技术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碱性球团矿具有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量、固体燃料消耗量和返料量低于烧结矿,且其高温冶金性能优于酸性球团矿,高炉配用后有利于高炉实现低渣比、低燃料比及低污染物排放冶炼等多方面优点。国外企业生产碱性球团矿一般采用带式焙烧机工艺(使用气体燃料),但我国由于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国内球团矿生产企业(特别是独立运行的球团矿生产企业)主要采用以煤为燃料的链篦机-回转窑工艺。因此,需要从冶金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必要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试验,针对链篦机-回转窑碱性球团矿生产及高炉碱性球团矿应用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开展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结合太钢未来在自有铁矿资源利用及高炉炉料结构优化方面的发展规划,基于太钢自产铁矿粉的原料特性,围绕链篦机-回转窑法碱性球团生产和高炉碱性球团应用,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计算、实验模拟及工业试验,系统研究了碱性球团焙烧特性和还原膨胀微观机制、链篦机-回转窑法生产碱性球团的适宜热工制度、高比例碱性球团高炉炉料结构对高炉冶炼过程影响的热力学机理。为全面推广链篦机-回转窑法碱性球团生产,以及高炉碱性球团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基于分子理论建立的球团矿焙烧过程热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碱度对球团矿焙烧过程中形成复杂分子及其含量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太钢自产铁精矿作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碱度的球团矿,应用XRD、SEM、EDS、Image-Pro Plus等研究手段,检测了不同碱度球团矿中复杂分子及其含量,验证了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分子理论建立的热力学模型,为研究球团矿的焙烧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研究手段,可以方便的预测出原料成分及焙烧温度变化对于球团矿焙烧过程的影响。利用建立的球团矿焙烧热力学模型结合必要的实验研究,系统研究了碱度对于球团矿焙烧固结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酸性球团矿而言,其固结机理为赤铁矿晶体再结晶并形成连晶结构;对于碱性球团矿而言,其固结机理为铁酸钙、含钙硅酸盐等低熔点化合物取代Fe2O3微晶连接成为赤铁矿晶体间的粘结相,并且球团矿的碱度不同粘结相的种类不同。当球团矿碱度小于1.0时,粘结相以钙铁橄榄石为主;当球团矿碱度大于1.0时,粘结相中的复合型针状铁酸钙含量增加,铁酸钙取代钙铁橄榄石成为碱性球团的主要粘结相。在碱性球团矿固结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碱度对球团矿还原膨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度小于1.0的球团矿,其还原过程中产生膨胀裂纹的主要原因为,钙铁橄榄石包裹的Fe2O3颗粒与独立的Fe2O3颗粒在还原速度上存在差异,使得球团矿内部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晶体结构发生破裂;碱度大于1.0的球团矿,由于球团矿的主要固结相转变为还原速度快的铁酸钙,在还原过程中其熔点较低,形成液相收缩后形成孔洞,减小了球团内因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碱度大于1.0的碱性球团矿在高炉内还原过程的体积膨胀率显着降低。通过实验室造球、焙烧试验,链篦机-回转窑模拟(扩大)试验及现场工业试验,研究了利用太钢自产精矿粉制备碱性球团矿的适宜预热焙烧制度。研究结果表明,鼓风干燥段风温230℃;抽风干燥段风温420℃;预热Ⅱ段风温1160-1180℃;回转窑窑头温度1165-1175℃。在以上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碱性球团矿指标:TFe含量62.3%,CaO/SiO2≥1.0,抗压强度≥3500N/个球,还原膨胀率≤15%。可以满足太钢大型高炉对入炉原料使用要求。基于最小自由能原理建立的气-固相热力学计算模型,系统研究了碱性球团矿比例对高炉块状带间接还原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碱性球团矿比例的增加,炉料在高炉上部块状带的还原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随球团矿比例的增加,高炉炉料结构中的铁氧化物组成发生了变化,导致高炉块状带气固相还原反应的反应条件及平衡组成均发生了变化,使得综合炉料还原度下降。基于离子-分子共存理论,建立的高炉渣铁脱硅反应硅元素分配比热力学模型。研究了渣系中各组元的成分变化及对硅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定量地计算出渣中各复杂分子及各组元对脱硅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高炉渣系中对硅元素分配比影响较大的复杂分子有CaO·SiO2、2CaO·SiO2、CaO·MgO·2SiO2三种,简单分子有CaO、MgO两种。由于碱性球团矿中的CaO含量要远高于酸性球团矿,因此,当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有利于脱硅反应的进行。

牛群[5](2020)在《长寿高炉炉缸炉底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炉缸寿命是当前大高炉长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只有掌握了炉缸内部铁水流动、炉缸焦炭、炭砖及其保护层之间的交互作用规律,才能找出延长炉缸寿命的措施。铁水对炉缸侧壁的冲刷侵蚀是导致炉缸寿命短的主要原因之一。炉缸长寿的关键是在炭砖热面凝结一层渣铁壳,隔离炙热铁水与炭砖的直接接触。炭砖附近的铁水流速和炭砖热面温度是影响渣铁壳凝结的主要因素。影响炉缸侧壁附近铁水流速的主要因素有(1)死料柱焦炭行为(死料柱空隙度分布、焦炭粒度和焦炭密度等);(2)铁口维护制度;(3)炉缸工作状态(死料柱浮起高度和中心透液性等)。砌筑和冷却良好的高炉,如果炭砖形成脆化层,会降低炭砖的导热性能,使炭砖热面温度升高,不利于炭砖热面渣铁壳的新生和稳定存在,这也是导致炉缸寿命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炉缸破损调研、数值仿真和热态实验三种方法对长寿炉缸炉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加深了对炉缸内部死料柱焦炭、炭砖脆化层、渣铁壳和炉缸铁水流动规律的认识,对高炉炉缸设计和高炉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通过2800m3和5500 m3工业高炉炉缸破损调研的方法详细研究了风口以下1.5m至炉底之间不同炉缸高度和不同径向位置死料柱焦炭的无机矿物组成、石墨化程度、粒度分布、强度和死料柱空隙度分布。结果表明,2800m3工业高炉风口以下2.5m至炉底之间死料柱焦炭内部填充了大量高炉渣。在5500 m3高炉炉缸破损调研中也发现了大量高炉渣浸入风口以下1.8m至铁口中心线之间死料柱焦炭中。死料柱焦炭无机矿物质含量随着距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含量为45%。大部分死料柱焦炭质量是相同条件下入炉焦炭质量的1.43-2.21倍。死料柱焦炭高度石墨化,且越靠近炉底,焦炭粉末石墨化程度越高。2800 m3和5500m3高炉死料柱焦炭平均粒径在直径方向上分别呈“M”和倒“V”型,焦炭平均粒径分别为28.7mm和23.5mm,分别较入炉焦炭降低了 47%和56%。靠近死料柱底部附近,死料柱空隙度随着距风口距离和距炉墙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平均空隙度为0.3。其次,在炉缸死料柱焦炭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死料柱和泥包在内的5500 m3高炉炉缸铁水流动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铁口维护制度(铁口深度、铁口倾角和双铁口出铁等)和不同炉缸工作状态(死料柱浮起高度和中心透液性等)对炉缸侧壁附近铁水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出铁口深度、铁口倾角为10°和选择夹角为180°的双铁口出铁有利于降低炉缸侧壁附近的铁水流速,延长高炉炉缸寿命。当死料柱中心、中间和边缘空隙度分别为0.2、0.3和0.35时,炉缸炉底交界面附近的铁水流速随着死料柱浮起高度(0.8m→0.1m)的降低而大幅度增加,这表明死料柱小幅度浮起可能导致炉缸“象脚状”侵蚀。死料柱浮起高度处于0.6m-0.8m之间有利于高炉炉缸长寿。死料柱沉坐和浮起时,只有当死料柱中心透液性较差区域(空隙度为0.1)分别发展为炉缸直径的26%和50%时才会引起炉缸侧壁附近铁水流速增加。然后,通过2800m3高炉炉缸破损调研分析了碱金属和锌对炉缸炭砖的蚀损机理和炭砖凝结渣铁壳的形成机理。在2800m3高炉炉缸残余炭砖脆化层中含有大量的Zn2SiO4、KA1SiO4、ZnO、KA1Si2O6及少量的 ZnS 和ZnAl2O4。结合当前炭砖和残余炭砖脆化层矿物质组成,揭示了炭砖脆化层的形成机理。在炉缸炭砖热面凝结层和炉底陶瓷垫中均发现了高炉渣的存在,凝结层中的高炉渣主要来源于浸入到焦炭内部的高炉渣,而不是来源于入炉焦炭灰分。最后,设计建造了模拟高炉炉缸冶炼过程的热态实验炉。在炭砖冷面设计有冷却水管模拟炉缸冷却壁。三相交流电电极作为加热源,保证渣铁水温度在1550℃左右。通过热态实验炉炉底吹氮气搅拌熔池来模拟炉缸渣铁水流动。实验发现,当炭砖热面温度低于渣铁壳凝固温度,在炭砖热面就可以形成渣铁壳。在该热态实验中通过在炉缸炭砖中产生钾、钠和锌蒸气,模拟了高炉炉缸持续的钾、钠和锌蒸气对炭砖的破坏。总之,通过本文研究表明,高炉渣通过死料柱焦炭的运动可以被带入铁口以下炉缸区域。由于死料柱焦炭浸入大量高炉渣导致死料柱重力增大,为保证死料柱浮起较高高度应适当增加死铁层深度。在高炉冶炼过程,适宜条件下,炉缸炉底内衬热面能够凝结渣铁壳。为延长高炉炉缸寿命,应制定合理的出铁维护制度和保证入炉焦炭质量,改善死料柱中心透液性,降低炉缸侧壁铁水流速,并严格控制入炉K和Zn负荷,避免炭砖脆化层的形成,促进炭砖热面渣铁壳的形成,隔离与炙热铁水的直接接触,延长高炉炉缸寿命。

郑伟,梁建华,宋建忠,张智,王兆辉[6](2019)在《太钢5号高炉炉役后期稳定生产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太钢5号高炉已安全运行12年多,随着炉龄的增加,面临炉缸温度升高、设备故障率高、冷却设备损坏加剧及非计划休风次数增多等诸多问题。通过采取改善炉缸工作状况、合理调整操作制度、防止炉壳开裂、稳定炉体热负荷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快速下降至100℃左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实现了大型高炉炉役后期的稳定生产。

TISCO;[7](2018)在《发扬工匠精神 不断创新 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文中指出太钢始建于1934年,前身为西北炼钢厂。伴随着改革开放,太钢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与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太钢钢产量从94.02万吨增加到1050.26万吨,其中不锈钢从4093吨增加到413.64万吨,成为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不锈钢领军企业。一、技术装备不断升级更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太钢开始加大基建投资规模。"六五"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安装的第一台氩氧精炼炉,于1983年9月17日在太钢正式投

郑强[8](2018)在《太钢4号高炉大渣量下高煤比操作》文中提出原太钢4高炉的原燃料条件水平下,针对大渣量下如何提高煤比,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成功将煤比提高到170 kg/t Fe,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刘文文[9](2018)在《全精粉烧结矿在太钢5号高炉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全精粉烧结矿在太钢5号高炉的应用实践,丰富了太钢高炉在炉料结构方面的调剂手段,减少太钢对外矿的依赖度,同时,给国内同行业拥有自有矿山的企业使用全精粉烧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另外,在钢铁企业微利时代,使用全精粉烧结矿可以极大程度节约企业现金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周东东,陈金锋,李伟伟,姜曦[10](2018)在《我国4000立方米及以上级大高炉生产指标浅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炉炼铁设计能力及操作水平的进步,高炉容积向大型化发展。截止2016年底,已投入生产的4000m3及以上级高炉22座,代表着我国炼铁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大高炉2016年部分生产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从生产、操作参数及原燃料指标等方面剖析大高炉生产的技术特点。通过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原燃料特点,提出4 0 0 0m3及以上级高炉冶炼中应当关注的方面,仅供各企业参考。

二、太钢3号高炉生产操作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钢3号高炉生产操作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发展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比例球团冶炼实践
    1.1 高品质球团冶炼的质量控制
    1.2 国外高比球团冶炼实践
    1.3 国内高比球团冶炼实践
2 高炉大球比操作制度探索
    2.1 装料制度
    2.2 送风制度
    2.3 造渣制度
    2.4 炉型设计
3 结论

(2)太钢6号高炉碱金属的平衡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炉的Na2O、K2O平衡与分析
    1.1 取样
    1.2 高炉的Na2O、K2O平衡
2 炉渣排碱性能优化分析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分析
    2.4 炉渣黏度分析
    2.5 炉渣排碱综合分析
3 高炉碱金属控制措施及效果
    3.1 源头控制
    3.2 定期进行排碱作业
4 结论

(4)太钢高碱度碱性球团矿制备及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球团矿生产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1 球团矿的特点
        2.1.2 国外球团矿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
        2.1.3 国内球团矿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
        2.1.4 铁矿球团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
    2.2 球团矿的生产工艺及特点
        2.2.1 球团矿竖炉生产工艺
        2.2.2 球团矿链篦机-回转窑生产工艺
        2.2.3 球团矿带式焙烧机生产工艺
    2.3 球团矿的种类及特点
        2.3.1 酸性球团矿
        2.3.2 碱性球团矿
    2.4 球团矿还原过程膨胀现象的研究现状
        2.4.1 球团矿还原过程膨胀机理
        2.4.2 碱金属、氟对球团还原膨胀性的影响
        2.4.3 脉石组分对球团还原膨胀性的影响
        2.4.4 含镁添加剂对球团还原膨胀性的影响
        2.4.5 焙烧温度对球团矿还原膨胀率的影响
        2.4.6 还原气氛对球团还原膨胀的影响
        2.4.7 内配碳对双层球团还原膨胀率的影响
    2.5 国内外高炉炉炉料结构中球团矿使用情况
    2.6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3 碱性球团制备原料基础性能研究
    3.1 铁精矿基础性能研究
    3.2 膨润土基础性能研究
    3.3 石灰石粉基础性能研究
    3.4 小结
4 碱性球团焙烧固结机理及还原膨胀行为研究
    4.1 球团矿焙烧过程热力学模型建立
    4.2 不同碱度球团矿的模型计算结果及固结机理分析
    4.3 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验证
        4.3.1 不同碱度球团矿试验的制备研究
        4.3.2 不同碱度球团矿XRD衍射法分析
        4.3.3 不同碱度球团矿显微结构分析
        4.3.4 不同碱度球团矿微观结构图像分析
    4.4 不同碱度球团矿的还原过程体积膨胀机理研究
        4.4.1 不同碱度球团还原过程的体积膨胀性能实验结果
        4.4.2 不同碱度球团矿还原后的物相组成分析
        4.4.3 不同碱度球团矿还原后的显微结构分析
        4.4.4 不同碱度球团矿还原膨胀机理分析
    4.5 小结
5 链篦机-回转窑法碱性球团制备技术研究
    5.1 碱性球团矿生球制备试验
    5.2 碱性球团生球干燥特性研究
        5.2.1 不同碱度下的生球爆裂温度
        5.2.2 不同碱度下的生球干燥速率
    5.3 碱性球团预热焙烧制度研究
        5.3.1 预热制度
        5.3.2 焙烧制度
    5.4 链箅机-回转窑工艺生产碱性球团矿合理工艺参数研究
        5.4.1 碱性球团矿合理链篦机干燥预热工艺参数研究
        5.4.2 碱性球团矿合理回转窑焙烧工艺参数研究
        5.4.3 不同碱度球团矿对比试验研究
    5.5 小结
6 太钢碱性球团矿工业生产试验研究
    6.1 第一次链篦机—回转窑工艺生产碱性球团矿工业试验研究
        6.1.1 工业试验条件
        6.1.2 工业试验过程
        6.1.3 工业试验结果及讨论
    6.2 球团强度对还原膨胀的影响
        6.2.1 不同抗压强度碱性球团矿的外观
        6.2.2 不同抗压强度碱性球团矿的显微结构分析
        6.2.3 不同抗压强度球团还原膨胀机理分析
    6.3 球团粒度对还原膨胀的影响
        6.3.1 不同粒度碱性球团矿的外观
        6.3.2 不同粒度碱性球团矿的显微结构分析
        6.3.3 不同粒度碱性球团矿还原膨胀机理分析
    6.4 第二次链篦机—回转窑工艺生产碱性球团矿工业试验研究
        6.4.1 控制碱性球团矿还原膨胀率的措施
        6.4.2 工业试验条件
        6.4.3 工业试验结果及讨论
    6.5 小结
7 碱性球团矿在太钢特大型高炉炉料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7.1 碱性球团矿对高炉块状带间接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
        7.1.1 高炉块状带气固相还原反应热力学模型建立
        7.1.2 模型可靠性评价及计算结果讨论分析
    7.2 碱性球团矿对高炉炉料熔滴性能的影响研究
        7.2.1 炉料熔滴性能实验方案及原料条件
        7.2.2 炉料熔滴性能实验结果及讨论
        7.2.3 基于炉料熔滴试样的渣铁分离行为研究
    7.3 碱性球团矿对高炉炉缸渣铁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
        7.3.1 基于离子-分子共存理论的硅分配比预报模型建立
        7.3.2 硅分配比预报模型可靠性评价
        7.3.3 硅分配比预报模型计算结果与讨论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炉块状带气固相还原反应热力学模型计算原始数据
附录B 硅分配比预报模型可靠性验证计算原始数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长寿高炉炉缸炉底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世界炼铁工业概述
        2.1.1 古代和炼铁的起源及世界钢铁中心
        2.1.2 高炉巨型化发展概况
        2.1.3 高炉长寿发展概况
    2.2 高炉炉缸侧壁高温点和烧穿位置
    2.3 炉缸炉底侵蚀原因
        2.3.1 铁水环流
        2.3.2 死铁层深度
        2.3.3 砌筑结构
        2.3.4 碱金属和锌侵蚀
        2.3.5 炭砖脆化层
    2.4 高炉炉缸死料柱
        2.4.1 死料柱作用和更新周期
        2.4.2 死料柱焦炭微观形貌及成分研究
        2.4.3 死料柱焦炭粒度分布研究
        2.4.4 死料柱空隙度分布研究
    2.5 高炉炉缸炭砖保护层研究
        2.5.1 富铁层
        2.5.2 富高炉渣层
        2.5.3 富石墨碳层
        2.5.4 富钛层
    2.6 炭砖抗渣铁和碱金属侵蚀性能检测方法
    2.7 研究意义
    2.8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炉缸死料柱焦炭研究
    3.1 炉缸焦炭取样过程和分析方法介绍
    3.2 死料柱焦炭结构和成分研究
        3.2.1 BF A入炉焦炭成分和微观结构研究
        3.2.2 BF A死料柱焦炭成分和微观结构研究
        3.2.3 BF B死料柱焦炭成分和微观结构研究
        3.2.4 BF A死料柱焦炭石墨化研究
        3.2.5 死料柱无机矿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3.2.6 死料柱焦炭石墨化和无机矿物质转变对高炉影响研究
    3.3 死料柱焦炭粒径分布研究
        3.3.1 BF A死料柱焦炭粒度分布研究
        3.3.2 BF B死料柱焦炭粒度分布研究
        3.3.3 BF A死料柱焦炭强度研究
    3.4 死料柱空隙度分布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高炉铁口日常维护制度下炉缸铁水流场模拟
    4.1 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的简化
        4.1.2 物理模型
        4.1.3 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
        4.1.4 网格的划分
    4.2 铁口深度对炉缸铁水流动的影响
        4.2.1 死料柱沉坐
        4.2.2 死料柱浮起
        4.2.3 生产实践实例分析
    4.3 泥包大小对炉缸铁水流动的影响
        4.3.1 死料柱沉坐
        4.3.2 死料柱浮起
    4.4 铁口倾角对炉缸铁水流动的影响
        4.4.1 死料柱沉坐
        4.4.2 死料柱浮起
    4.5 双铁口夹角对炉缸铁水流动的影响
        4.5.1 死料柱沉坐
        4.5.2 死料柱浮起
    4.6 模型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高炉特定炉缸状态下的铁水流场模拟
    5.1 死料柱浮起高度对炉缸铁水流动的影响
    5.2 死料柱中心透液性对炉缸铁水流动的影响
        5.2.1 死料柱沉坐
        5.2.2 死料柱浮起
    5.3 炉底温度降低对炉缸铁水流动的影响
        5.3.1 死料柱沉坐
        5.3.2 死料柱浮起
    5.4 本章小结
6 炉缸炭砖脆化层和保护层研究
    6.1 炉缸残余炭砖和保护层取样位置介绍
    6.2 炉缸炉底炭砖剩余厚度调研
    6.3 炉缸炭砖结构及成分和理化性能研究
        6.3.1 原始SGL炭砖微观形貌
        6.3.2 用后第9层SGL炭砖热面微观形貌
        6.3.3 用后第11层SGL炭砖热面微观形貌
        6.3.4 用后第12层SGL炭砖热面微观形貌
        6.3.5 用后第9层SGL炭砖理化性能分析
    6.4 炉缸炭砖脆化层形成机理研究
    6.5 炉缸炭砖保护层成分及微观结构研究
        6.5.1 用后第3层武彭炭砖热面保护层微观形貌
        6.5.2 用后第4层SGL炭砖热面保护层微观形貌
        6.5.3 用后第9层SGL炭砖热面保护层微观形貌
        6.5.4 炉底陶瓷垫热面微观形貌
    6.6 炉缸炭砖保护层形成机理研究
    6.7 本章小结
7 炭砖抗渣铁和碱金属及锌侵蚀设备的开发
    7.1 实验设备介绍
    7.2 实验步骤
    7.3 抗铁水侵蚀实验结果
    7.4 抗高炉渣侵蚀实验结果
    7.5 抗碱金属和锌侵蚀实验结果
    7.6 炭砖内部温度变化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工作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发扬工匠精神 不断创新 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术装备不断升级更新
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变革
三、不断完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
四、做强以不锈钢为首的钢铁主业
五、绿色发展和绿色产品
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七、新起点上的新展望

(8)太钢4号高炉大渣量下高煤比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1 操作思路与技术探索
    1.1 总体思路
    1.2 采取的技术手段
        1.2.1 控制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
        1.2.2 采取煤气流分布合理的装料制度
        1.2.3 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煤粉的燃烧率和高置换比
        1.2.4 加强炉型管理
        1.2.5 加强原燃料管理控制
        1.2.6 加强出铁
2 实施效果

(9)全精粉烧结矿在太钢5号高炉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背景
2 应对措施
    2.1 烧结碱度调整
    2.2 炉料结构调整
    2.3 炉料布料位置调整
    2.4 高炉上下部调剂
    2.5 炉缸排放管理
3 结论

(10)我国4000立方米及以上级大高炉生产指标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序言
二、2016年4000m3以上高炉生产实绩
    (一)生产指标
        1. 高炉利用系数
        2. 入炉焦比与燃料比
        3.送风制度
    (二)原燃料指标
        1. 焦炭及煤粉质量
        2. 原料配比及入炉品位
    (三)操作参数
        1. 铁水成分及铁水温度
        2. 渣比及二元碱度
        3. 炉顶煤气利用率
        4.休风率和冶炼强度
三、相关建议
    (一)关于高炉稳定顺行及指标优化
    (二)关于高炉长寿
    (三)关于高炉大、中修
    (四)关于高炉的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技术
    (五)关于高炉环保

四、太钢3号高炉生产操作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发展和实践[J]. 刘征建,黄建强,张建良,牛乐乐,王耀祖.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21(02)
  • [2]太钢6号高炉碱金属的平衡与控制[J]. 刘文文,齐渊洪,焦克新,李昊堃. 中国冶金, 2020(12)
  • [3]安钢高炉使用高比例球团矿生产实践[J]. 李胜杰,王雪峰,马辉,杜静. 炼铁, 2020(06)
  • [4]太钢高碱度碱性球团矿制备及应用技术基础研究[D]. 李昊堃. 北京科技大学, 2020(11)
  • [5]长寿高炉炉缸炉底影响因素研究[D]. 牛群.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6)
  • [6]太钢5号高炉炉役后期稳定生产的措施[J]. 郑伟,梁建华,宋建忠,张智,王兆辉. 炼铁, 2019(04)
  • [7]发扬工匠精神 不断创新 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J]. TISCO;. 中国钢铁业, 2018(10)
  • [8]太钢4号高炉大渣量下高煤比操作[J]. 郑强. 山西冶金, 2018(04)
  • [9]全精粉烧结矿在太钢5号高炉的应用[J]. 刘文文. 山西冶金, 2018(03)
  • [10]我国4000立方米及以上级大高炉生产指标浅析[J]. 周东东,陈金锋,李伟伟,姜曦. 中国钢铁业, 2018(05)

标签:;  ;  ;  ;  ;  

太钢3号高炉生产运行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