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上)(论文文献综述)
闫立洁[1](2020)在《唐山市华天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成本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浴陶瓷生产过程工序繁杂,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大大降低陶瓷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为陶瓷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伴随着环保政策的严格和国外反倾销政策的实施,陶瓷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陶瓷生产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陶瓷生产企业的成立,陶瓷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由质量竞争逐渐转变为价格竞争。陶瓷生产企业如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重要的还是要建立持续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成本管理体系。因此,对陶瓷生产企业来说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已势在必行。本文以价值工程理论和作业成本法为载体,对唐山市华天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天成陶瓷公司)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对产品的生产工序及成本进行研究,提出了价值工程在控制生产工序成本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该公司三种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为研究对象,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生产过程及成本进行分析,运用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从生产工序的成本分析和功能评价入手,综合运用ABC分类法和价值系数法,确定了焙烧、泥料球磨、上浆、放浆和机器手喷釉为主要的价值工程分析对象。并对三种产品当前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优化分配,目标成本较当前成本节省68602.95元。最后,本文提出在焙烧、球磨、注浆成型和机器手喷釉等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完善生产管理信息,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全员参与成本管理;通过监控作业过程规范操作,提升产品合格率;合理设计车间内部流程,减少因不必要的运输造成的成本增加,以提升公司利润率,取得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效益领先。
王青[2](2020)在《闽南华侨工业建筑的发展研究(1842-1966)》文中研究表明华侨工业建筑是中国工业建筑中相对独立的类型,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中西方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意义。闽南华侨工业建筑是中国华侨工业建筑的重要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侨对闽南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推动了近现代工业建筑技术和建筑设备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城市早期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系统等城市配套市政体系的完善。本文以1842年至1966年期间创办的闽南华侨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理清闽南华侨工业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工业门类与地区分布、工业建筑遗存个案现状等方面的情况,揭示闽南华侨工业建筑建设与发展的特点以及基本特征。闽南华侨工业建筑的研究能进一步完善侨乡近代建筑的研究体系,加深理解华侨在闽南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为闽南地区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修缮与更新提供信息基础和原始依据。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论文的第二、三章)介绍闽南华侨工业的产生背景、发展路径,以及闽南华侨工业的初步发展、快速增长、停滞和二次发展的四个阶段,总结了闽南华侨工业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地域分布和规模状况。论文的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四章)以厦门淘化大同罐头厂、厦门自来水公司等几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厦门、泉州、漳州近代华侨工业建筑中食品工业类、公共事业类和其它工业类典型案例的建造背景,选址的考量以及立面建筑风格、建筑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情况进行叙述,对闽南华侨工业建筑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通过对闽南华侨工业建筑规模与总平面布局特点、建筑单体的立面风格、建筑细部特征与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技术和建筑设备的引入等方面内容的揭示和分析,总结闽南华侨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
杨芳宇[3](2020)在《基于土地绩效评价的中国陶瓷谷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聚居地,也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都需要作用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前提上。人类的社会进步和城市建设依赖于土地,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开发与前两者都存在正面影响关系。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推进,经济导向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盲目扩张、利用粗放、空间浪费、生态失序等城市病。由此,城市高速发展中土地利用价值提升成为城市规划学科的热点问题。通过借鉴管理学“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城市设计领域中,土地利用绩效已经成为对土地使用效果和建设程度评价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国陶瓷谷区域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外土地利用绩效的内涵以及评价体系,提出了宏观和微观视角双层次多目标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体系,针对中国陶瓷谷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城市设计优化研究,调整合理的土地配置,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于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提出宏观和微观视角下的双层次土地利用绩效框架,分别提出研究目标,在宏观方面,土地利用绩效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绩效;在微观方面,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区位;第二,选取指标开展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在宏观方面,通过陶瓷谷10年的宏观数据变化发掘城市发展的规律,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三类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情况,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在微观方面,以城市发展现状为依据,从开发强度、效益、区位三个方面对城市中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进行评价分析,运用Arc GIS对城市中土地的利用现状绩效水平进行分级,为城市的优化设计提供良好基础;第三,基于宏观研究目标提出城市发展策略,基于微观研究目标提出适宜的设计模式,优化城市设计方案。最后,本文综合两个层面的研究的出一套完整的中国陶瓷谷未来城市发展的策略体系。
王洋[4](2020)在《用于陶瓷激光打印的球形Fe-ZrSiO4红色色料的制备与呈色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陶瓷激光打印技术是下一代建筑陶瓷装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陶瓷激光打印对陶瓷墨粉的形貌、粒径、均匀度、固态流动性等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此,色料应该为尺寸合适、均匀,且表面光滑的球形粉体。同时,为满足锆铁红色料在熔融釉中稳定发色,锆铁红色料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呈色性能。本文提出溶胶-凝胶-硬模板法,这是一种新型的、适合制备不同粒径球形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熔化态的石蜡配制油包水微乳液,快速冷却后石蜡固化,形成球形微乳反应体系,从而控制溶胶的凝胶化形状,获得球形颗粒。制备过程是首先将目标粉体的前驱体水溶液分散在由石蜡和环己烷组成的熔融油相中。然后迅速冷却,使水相液滴固定在固态的油相中,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模板,待水相中反应完全。最后通过加热去除模板,得到沉淀,经过煅烧获得球形粉体。采用此方法制备出球形粉体,然后利用SEM、激光粒度仪对粉体的微观形貌与粒径进行表征,研究油相组成比例、表面活性剂用量、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分散方式等工艺因素对球形粉体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固化的石蜡可以使得油相与水相形成极其稳定的模板,使得溶胶-凝胶反应在水相中充分发生。表面活性剂使得油水界面可以在液态时有短暂的稳定效果,维持液滴的球形形态与尺寸。助表面活性醇的链长与加入量对粉体的球形率和形态的规整有重要影响。通过该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径约为2μm的氧化锆粉体和锆铁红前驱体粉体,这些粉体的球形度好、粒径分布窄、尺寸在700 nm~3μm之间。该方法所需表面活性剂的量极少,仅有0.5 wt%,模板通过重新加热熔融即可去除。为了获得呈色性能良好的锆铁红色料,本文还提出以Fe F3作为铁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锆铁红色料。利用XRD、Raman、XPS、TEM、可见光吸收等手段对色料进行表征,分析锆铁红色料的微观结构与Fe3+浓度的关系,研究锆铁红色料的呈色机理以及色料的颜色主要来源。结果表明:Fe F3可以同时作为铁源和矿化剂使用;制备出的色料色度值为L*=53.45,a*=22.42,b*=18.57;锆铁红色料中同时存在固溶体结构和包裹结构;当色料中的Fe3+/Zr4+比例小于2.25mol%时,固溶体结构会优先形成;当Fe3+/Zr4+比例大于2.25mol%时,Fe3+在ZrSiO4晶体中的掺杂浓度会下降,开始生成α-Fe2O3。此外,当固溶体Fe-ZrSiO4中Fe3+浓度超过2.25mol%时,固溶体也能呈现很好的红色。锆铁红色料的颜色取决于固溶体结构。
张振东[5](2019)在《陶瓷制造行业废弃污染防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飞速发展,产量大幅增加,制造水平也位于世界前列,但随之产生的高耗能、高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在各类污染中,废气污染严重程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大,因此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非常关键。本文从陶瓷行业的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入手,实地调查29家陶瓷制造企业的废气排放、处理工艺与控制效果等,得出如下结果。首先,针对企业窑炉烟气治理、喷雾干燥塔烟气治理以及联合治理的治理效果分析,颗粒物的排放基本维持在1030mg/m3,SO2的排放水平全部在30mg/m3以下,NOx的排放水平为90120mg/m3,氯化物的排放水平为25mg/m3以下,氟化物的排放水平为3mg/m3以下,铅、镉、镍及其化合物分别小于0.1、0.1、0.2mg/m3,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水平。其次,在目前所采用的废气污染物治理技术中,从处理效果、普及程度等角度分析,除尘的主流技术为袋式除尘,烟气脱硫的主流技术为石灰/石灰石-石膏法技术,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为SNCR技术,窑炉烟气综合治理技术采用湿法脱硫协同除尘技术,喷雾干燥塔烟气综合治理技术采用喷雾干燥塔热风炉SNCR脱硝+喷雾干燥塔烟气袋式除尘+湿法脱硫协同除尘,窑炉与喷雾干燥塔烟气联合治理技术是两种技术的联合使用。最后,陶瓷企业现行治理技术能够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但是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控制仍需加强,建议在陶瓷产业推行清洁生产策略、采用处理效率更高的废气治理技术、强化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
朱瑞娟,陈媛媛,刘继武,李治,刘欣[6](2019)在《我国卫生陶瓷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4.0"的到来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卫生陶瓷工业机器人实现快速增长,尤其在陶瓷喷釉、打磨和搬运等集成应用系统方面有很大进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卫生陶瓷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概括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董虚怀[7](2019)在《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设计研究 ——以彭城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的陶瓷行业的快速进步,以及陶瓷产量不断增加,随之产生了大量的陶瓷工业废弃物,长期以来,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瓷区古镇的建设和发展,为适应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陶瓷工业废弃物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运用于建筑领域中,不仅可以缓解陶瓷工业废弃物给环境来的压力,还为可以我国瓷区古镇陶瓷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本文以彭城镇为例,对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在悠久的陶瓷文化影响下,彭城镇的传统建筑形成当地了独特的建筑风貌,体现了建筑技术与陶瓷工业文化的融合。本文将从现状研究、应用设计和模拟实验三部分展开研究。第一,对我国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现状进行研究;第二,对彭城镇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可循环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并对其在传统建筑中的构造方式进行体系化的梳理研究,指出地方性传统建筑在保护传承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第三,以材料资源再利用及地域建筑文化保护传承为着眼点,探讨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领域的适应性可循环再利用模式与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相关学术研究及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依据;第四,对设计方案作进一步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模拟实验,以室内热环境实验和室内声环境实验为主,并结合实材模拟实验,对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安全性、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体现其生态性价值及应用可行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对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方式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指导,对我国瓷区古镇的陶瓷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彭丰[8](2019)在《EVA估值模型在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自21世纪以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规模效应和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并购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青睐。尽管企业并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却并不高。而从并购成功的经典案例中可以发现,并购对价对并购成功率的影响最大。因此,如何准确评估企业价值,并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已经成为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在当今以“价值投资”为主的投资背景下,对于客观理性的市场参与者来说,企业并购价格必须重点关注目标企业未来创造价值的潜能,并使用适当有效的估值方式,对该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真实、科学的研究,从而在当前市场中发现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为了保证目标企业并购价值的准确性,一套合理有效的企业估值方法和模型必不可少。在现有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估值模型主要是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和相对价值估值模型,EVA估值模型的运用相对较少。但是,EVA估值模型是一种EVA指标和传统估值模型结合后形成的新型价值评估模型。它弥补了传统估值模型过于注重单一视角和短期利益的缺点,体现了全面价值评估和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符合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在本文的并购案例中,目标公司欧神诺作为佛山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以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而着称于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内外。用EVA估值模型来评估目标公司的真实价值,不仅有利于企业并购决策的制定,而且能够进一步完善并购中目标公司估值体系。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在了解了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后,对主流的企业估值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现有的估值方法主要是基于“会计利润”而非“经济利润”的角度来评估企业价值,因此难以全面均衡地评估企业价值。而EVA估值模型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并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相比于现有的估值方法更能全面地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EVA估值模型在评估并购中企业价值方面有着良好的适用性。其次,为了提高EVA估值模型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目标企业价值来源进行分析,认为并购价值主要来源于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以及并购双方产生的协同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引入了基于EVA的企业协同价值,并结合EVA价值理念对相关参数和会计调整进行界定,建立了基于EVA的并购中目标公司的估值模型。再次,本文结合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的实际案例,主要介绍了并购案例中双方的基本经营状况、主要财务数据和并购双方的并购历程,并具体分析了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的动因。然后,运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考欧神诺2016年9月30日的审计报告,对欧神诺的相关估值因素进行了预测,从而得出欧神诺的内在价值,并分析了并购双方协同效应对并购价值的影响,最终得出欧神诺的协同价值。最后,本文将估值结果与帝王洁具并购对价进行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这进一步说明了EVA估值模型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结合目前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实务发展现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EVA估值模型和并购中企业价值的相关特点,构建了相应的EVA估值模型。随后本文通过对EVA估值模型的实际运用,进一步验证了EVA估值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本文提出了在运用EVA估值模型对目标公司估值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为在并购实际业务中运用EVA估值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王志强[9](2019)在《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技术领域专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政策制定,政策要求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利用高效清洁燃料炉具可降低污染排放,故当前对高效清洁燃料炉具的专利分析研究,对了解高效清洁燃料炉具领域创新水平发展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是针对春燕采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燕采暖),在河北省专利导航项目——“民用高效清洁燃料炉具专利导航项目”的基础之上而开展的研究。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利信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整体高效清洁燃料炉具行业的发展态势、市场布局、重点创新主体焦聚度等方面进行专利分析;其次,结合春燕采暖企业的实际需求,对该企业的重点关注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技术功效等技术统计来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企业自身定位,对自身及竞争对手,针对专利申请态势、企业产品的研发方向、技术实力等技术指标来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高效清洁燃料炉具行业发展来看,中国、韩国、德国等地是高效清洁燃料炉具专利技术的主要来源国,而中国作为高效清洁燃料炉具的制造和使用大国,其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另外从我国各省份区域竞争格局上来看,山东高效清洁燃料炉具专利申请量最多,申请量达568件,再者,从前十专利创新主体聚集程度上看,普遍较低,均为10%左右,可见上述炉具类型前十申请人对整个高效清洁燃料炉具市场的控制力较差,并未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高效清洁燃料炉具企业;从企业重点关注技术领域中来看,河北、北京等地是目前高效清洁燃料炉具领域技术创新程度最为活跃的地区,其中河北以100件专利高居榜首;在炉具类型一级功效矩阵分析中,生物质炉具、型煤炉具以及多燃料炉具在高效、环保、节能等技术领域属于热点布局领域,技术发展较为成熟,通过二级技术功效分析可知,炉具产品的结构优化分支是本领域专利保护的重点,其次在炉整体方面也是本领域专利保护的重点;从春燕采暖炉具企业发展定位来看,重点关注的六家竞争对手企业中,多乐采暖申请量最多,达35件,研发方向主要以生物质炉具和炉配件为主,光磊炉具和老万炉具在自身重点关注技术领域研发较早,前期注重技术产品的研发,迅达科技集团平均权利要求数达6.33位于中游左右,平均被引频次达0.58,整体专利质量较强,创新采暖炉具企业次之,从技术实力来看,迅达科技集团技术实力最强,达42.57,多乐采暖次之;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关于清洁燃料炉具行业、企业重点关注技术领域、春燕采暖炉具企业发展定位的对策建议。
姜翠兰[10](2019)在《黄河淤泥制备卫生陶瓷的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黄河淤泥大量用于制备卫生陶瓷不仅可以将黄河淤泥变废为宝,还可以缓解陶瓷矿物原料的日益缩减,为卫生陶瓷行业提供更多原料选择。本文目的是研究高黄河淤泥含量的卫生陶瓷坯体配方及工艺体系。并初步研究了该坯适用的锆乳浊釉和锌结晶釉。本文首先针对本陶瓷坯体配方及浆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河淤泥、西矿陶土和透闪石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和示性组成。通过正交实验探究配方组成及烧成温度对坯体性能的影响,并优化配方。而后探究了不同分散剂对浆料性能的影响,并优化浆料性能。之后进一步探究了提高黄河淤泥和透闪石的添加量以及煅烧透闪石对坯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淤泥可大量添加制备卫生陶瓷,配方含量为3055%,烧成温度范围为:1160℃1180℃。浆料中添加0.3%三聚磷酸钠可以使浆料性能良好。适量添加透闪石可大幅降低坯体的烧成温度,提高坯体抗折强度。且煅烧后的透闪石可以消去因其烧失大而导致的坯体烧成收缩大,使坯体烧成收缩从11.47%降至5.1%。坯体较好配方为黄河淤泥49.1 wt.%,西矿陶土42.8 wt.%,煅烧透闪石8.1 wt.%,烧成温度1160℃。此时坯体性能为:抗折强度89.4 MPa,烧成线收缩5.1%。在坯体配方工艺确定之后,本文初步研究了用于该坯的乳浊釉配方及工艺。首先进行不同配方体系及工艺的大范围探索;后探究硅铝比对该乳浊釉的外观的影响,并分析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最后测试坯釉适应性。最终得到一个初步的黄河淤泥卫生陶瓷乳浊釉。乳浊釉较好配方为透闪石21.5 wt.%,石英14.9 wt.%,高岭土2.9 wt.%,钾长石32.3 wt.%,煅烧氧化锌6.8 wt.%,硅酸锆21.6 wt.%,烧成温度1160℃。该釉可以很好的遮盖坯体的深棕色,其性能为:白度64,光泽度106,300℃20℃急冷5次未开裂,热稳定性很好。本文探索了适用该坯的卫生瓷结晶釉。在探索配方基础上进行二次正交优化结晶釉配方。并探究配方各组分对结晶的影响。以此发现高黄河淤泥卫生陶瓷坯体适用结晶釉的可能性。实验以高岭土9 wt.%,煅烧氧化锌27 wt.%,石英22 wt.%,透闪石3 wt.%,硼玻璃粉40 wt.%为较好配方,最高温度1160℃保温温度1080℃,成功制得该坯适用的结晶釉。
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上)(论文提纲范文)
(1)唐山市华天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成本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基本概念 |
2.1.1 陶瓷和卫生陶瓷 |
2.1.2 成本及生产成本 |
2.1.3 成本管理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企业管理理论 |
2.2.2 成本管理理论 |
2.2.3 价值工程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华天成陶瓷公司生产经营及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1 华天成陶瓷公司概况 |
3.1.1 华天成陶瓷公司基本情况 |
3.1.2 华天成陶瓷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主要职能 |
3.1.3 公司产品构成及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
3.2 华天成陶瓷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
3.2.1 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
3.2.2 公司生产成本构成分析 |
3.2.3 公司生产成本管理过程分析 |
3.3 公司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弱 |
3.3.2 目标成本设定脱离行业数据 |
3.3.3 间接成本分配方式影响成本核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生产成本优化对象选择 |
4.1 生产工艺过程的作业阶段划分及成本归集 |
4.1.1 生产过程的作业阶段划分 |
4.1.2 作业阶段的成本归集 |
4.1.3 作业阶段的成本核算 |
4.1.4 成本差异对比 |
4.2 生产作业阶段实现功能评价 |
4.2.1 作业阶段功能描述 |
4.2.2 作业阶段功能评价 |
4.3 价值工程分析对象选择 |
4.3.1 ABC分类法选择 |
4.3.2 价值系数法选择 |
4.3.3 分析对象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华天成陶瓷公司生产成本优化方案研究 |
5.1 当前成本的优化分配 |
5.2 目标成本的优化分配 |
5.3 成本分配的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优化方案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
6.1 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 |
6.1.1 焙烧工序的改善 |
6.1.2 球磨工序的改善 |
6.1.3 注浆成型阶段工艺的改善 |
6.1.4 干燥阶段加热脱水工序的改善 |
6.1.5 机器手喷釉工艺的改善 |
6.2 通过目标管理控制作业成本 |
6.2.1 创新企业成本管理理念 |
6.2.2 完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
6.2.3 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
6.3 通过作业过程监控提高产品成品率 |
6.3.1 规范操作提升产品合格率 |
6.3.2 废料回收利用增加收益 |
6.4 通过全过程管控降低间接成本 |
6.4.1 合理设计车间内部流程 |
6.4.2 合理管控运输环节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闽南华侨工业建筑的发展研究(1842-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相关概念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闽南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闽南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
1.2.4 既往研究问题综合分析 |
1.3 研究范畴与框架 |
1.3.1 研究范围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3.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3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闽南华侨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
2.1 闽南华侨工业的形成背景 |
2.1.1 从海外谋生到创办工厂 |
2.1.2 厦门华侨工业的形成背景 |
2.1.3 泉州华侨工业的形成背景 |
2.1.4 漳州华侨工业的形成背景 |
2.1.5 闽南华侨工业发展路径及其成因分析 |
2.2 闽南华侨工业的初步发展(1842-1907) |
2.2.1 厦门地区 |
2.2.2 泉州地区 |
2.2.3 漳州地区 |
2.3 闽南华侨工业的快速增长(1908-1936) |
2.3.1 厦门地区 |
2.3.2 泉州地区 |
2.3.3 漳州地区 |
2.4 闽南华侨工业的停滞阶段(1937-1944) |
2.5 闽南华侨工业的二次发展(1945-1966) |
2.5.1 厦门地区 |
2.5.2 泉州地区 |
2.5.3 漳州地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闽南华侨工业门类与地区分布 |
3.1 闽南近代工业门类及分布 |
3.1.1 闽南近代工业概况 |
3.1.2 闽南近代工业门类 |
3.1.3 闽南工业分布 |
3.2 闽南华侨工业的门类 |
3.2.1 闽南华侨食品工业 |
3.2.2 闽南华侨公用事业 |
3.2.3 闽南其它华侨工业 |
3.3 闽南华侨工业分布特征与成因 |
3.3.1 早期分布特点与成因 |
3.3.2 兴盛期分布特点与成因 |
3.3.3 停滞期分布特点与成因 |
3.3.4 二次发展期分布特点与成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闽南华侨工业建筑典型实例分析 |
4.1 厦门华侨工业建筑 |
4.1.1 食品工业类 |
4.1.2 公共事业类 |
4.1.3 其它工业类 |
4.2 泉州华侨工业建筑 |
4.2.1 食品工业类 |
4.2.2 公共事业类 |
4.2.3 其它工业类 |
4.3 漳州华侨工业建筑 |
4.3.1 食品工业类 |
4.3.2 公共事业类 |
4.3.3 其它工业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闽南华侨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 |
5.1 建筑规模、选址分布与总平面布局特点 |
5.1.1 以中小型为主导的建筑规模 |
5.1.2 受城市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的选址分布 |
5.1.3 行列式排布的总平面布局 |
5.2 建筑单体立面风格 |
5.2.1 闽南传统地域建筑风格 |
5.2.2 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 |
5.2.3 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
5.3 建筑细部特征与建筑材料的使用 |
5.3.1 地域性的细部构造处理 |
5.3.2 闽南传统材料的广泛使用 |
5.4 建筑结构类型 |
5.4.1 砖木混合结构 |
5.4.2 钢筋混凝土结构 |
5.4.3 钢结构 |
5.5 建造技术与建筑设备的引入 |
5.5.1 建造技术的引入——上李水库拱坝 |
5.5.2 建筑设备的引入——电力和水利 |
5.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6.1.1 闽南华侨工业建筑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 |
6.1.2 闽南华侨工业建筑门类及区位分布规律的总结 |
6.1.3 闽南华侨工业建筑基本特征的分析 |
6.2 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闽南第二次工业普查工厂统计表(1842-1966) |
附录 B 闽南华侨工业企业统计表(1842-1966) |
附录 C 闽南工业遗产名录总汇 |
附录 D 工业遗产调研案例整理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3)基于土地绩效评价的中国陶瓷谷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前土地问题及土地利用绩效理论日益得到关注 |
1.1.2 存量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成为主流 |
1.1.3 大数据时代下技术得到革新 |
1.1.4 国土空间的双评价成为新时代的工作热点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绩效概念的发展综述 |
1.3.2 土地利用绩效研究进展 |
1.3.3 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4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对象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
2.1.2 宏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
2.1.3 微观视角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
2.1.4 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间的关联机制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人地关系理论 |
2.2.3 新型城镇化理论 |
2.2.4 土地区位理论 |
2.2.5 系统理论 |
2.2.6 帕累托最优理论 |
2.3 中国陶瓷谷现状及特征 |
2.3.1 中国陶瓷谷基本条件概况 |
2.3.2 中国陶瓷谷发展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3 宏观视角下中国陶瓷谷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研究 |
3.1 宏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3.1.3 评价指标的选取结果 |
3.2 宏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3.2.1 评价模型的构建 |
3.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 中国陶瓷谷宏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分析 |
3.3.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3.3.2 中国陶瓷谷宏观土地利用绩效变化分析 |
3.3.3 土地利用协调度分析 |
3.3.4 宏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4 微观视角下中国陶瓷谷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
4.1 微观土地利用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单元的确定 |
4.1.2 微观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原则 |
4.1.3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
4.1.4 微观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 微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4.2.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2.2 评价模型的确定 |
4.2.3 微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评价标准 |
4.3 中国陶瓷谷微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分析 |
4.3.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4.3.2 中国陶瓷谷微观土地利用绩效变化分析 |
4.3.3 微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国陶瓷谷土地利用项目优化 |
5.1 陶瓷谷土地宏观发展策略 |
5.1.1 基于土地经济绩效的产业结构调整 |
5.1.2 基于土地社会绩效的服务配置优化 |
5.1.3 基于土地生态绩效的环境品质提升 |
5.2 陶瓷谷土地微观优化模式 |
5.2.1 优化模式基础 |
5.2.2 居住功能区优化模式 |
5.2.3 商业功能区优化模式 |
5.2.4 工业功能区优化模式 |
5.3 陶瓷谷方案优化 |
5.3.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5.3.2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 |
5.3.3 增加公共绿地配置 |
5.3.4 方案优化结果 |
5.3.5 方案优化检验 |
5.4 土地利用运营策略 |
5.4.1 政策缓解现状矛盾 |
5.4.2 兼容开发城市用地 |
5.4.3 升级线下商业空间 |
5.4.4 集聚发展产业园区 |
5.4.5 完善生态结构系统 |
5.4.6 城市开发时序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基金课题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用于陶瓷激光打印的球形Fe-ZrSiO4红色色料的制备与呈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陶瓷装饰 |
2.2 激光打印技术简介 |
2.3 陶瓷激光打印用墨粉的性质 |
2.3.1 粒度特性 |
2.3.2 热学特性 |
2.3.3 荷电特性 |
2.4 墨粉的制备 |
2.4.1 熔融粉碎法 |
2.4.2 化学聚合法 |
2.5 陶瓷色料 |
2.5.1 陶瓷色料定义 |
2.5.2 陶瓷色料发色机理 |
2.5.3 陶瓷色料颜色测定 |
2.6 锆基陶瓷色料 |
2.6.1 硅酸锆的晶体结构特性及应用 |
2.6.2 硅酸锆基色料主要特性 |
2.6.3 硅酸锆基色料的分类 |
2.7 球形粉体的制备方法 |
2.7.1 化学沉淀法 |
2.7.2 溶胶-凝胶法 |
2.7.3 水热法 |
2.7.4 微乳液法 |
2.7.5 模板法 |
2.8 锆铁红的研究进展 |
2.9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10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2.10.1 研究内容 |
2.10.2 主要创新点 |
3 实验部分 |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3.1.1 实验药品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样品制备方案及工艺流程 |
3.2.1 溶胶-凝胶-硬模板法制备球形粉体 |
3.2.2 锆铁红呈色机理 |
3.3 测试和表征 |
3.3.1 色度表征 |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 |
3.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 |
3.3.5 激光粒度分析 |
3.3.6 拉曼光谱分析 |
3.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3.3.8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4 溶胶-凝胶-硬模板法制备球形粉体 |
4.1 引言 |
4.2 结果讨论 |
4.2.1 石蜡与环己烷比例对氧化锆粉体形貌的影响 |
4.2.2 分散方式对氧化锆粉体形貌的影响 |
4.2.3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氧化锆粉体形貌的影响 |
4.2.4 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碳链长度对氧化锆粉体形貌的影响 |
4.2.5 助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对氧化锆粉体形貌的影响 |
4.2.6 球形锆铁红前驱体 |
4.3 本章小结 |
5 锆铁红色料的呈色机理与色度研究 |
5.1 引言 |
5.2 结果讨论 |
5.2.1 FeF_3含量对色料色度的影响 |
5.2.2 FeF_3含量对色料中Fe~(3+)存在状态的影响 |
5.2.3 FeF_3含量对色料中Fe~(3+)分布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陶瓷制造行业废弃污染防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调查法 |
1.5.2 现场调研法 |
1.5.3 比较研究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陶瓷行业典型企业调查 |
2.1 典型企业选取 |
2.2 调查内容 |
2.3 调查企业概况 |
2.4 检测内容及方法 |
2.4.1 检测内容 |
2.4.2 检测方法 |
2.5 数据的处理 |
第3章 陶瓷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及废气排放现状分析 |
3.1 陶瓷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 |
3.2 陶瓷行业废气产生特征 |
3.2.1 总述 |
3.2.2 窑炉烟气 |
3.2.3 喷雾干燥塔烟气 |
3.3 陶瓷行业废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
3.3.1 初始废气污染物浓度 |
3.3.2 现行陶瓷行业污染排放标准 |
3.3.3 经处理后的废气排放 |
第4章 陶瓷行业废气污染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4.1 颗粒物污染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
4.1.1 颗粒物污染处理技术 |
4.1.2 颗粒物污染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4.2 烟气脱硫技术及应用现状 |
4.2.1 烟气脱硫技术 |
4.2.2 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现状 |
4.3 烟气脱硝技术及应用现状 |
4.3.1 烟气脱硝技术 |
4.3.2 烟气脱硝技术应用现状 |
4.4 其他废气污染物处理技术及应用 |
4.5 烟气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
4.5.1 烟气综合治理技术总述 |
4.5.2 典型企业烟气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
第5章 陶瓷行业废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
5.1 推行清洁生产策略 |
5.1.1 精选制造原材料 |
5.1.2 选择清洁能源降低废气产生概率 |
5.1.3 选取适合陶瓷制造企业的废气治理工艺 |
5.2 加强废气处理技术的优化 |
5.2.1 废气处理技术优化举措 |
5.2.2 加强人为治理效率 |
5.2.3 加快落后工艺的淘汰 |
5.3 强化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 |
5.3.1 政策引导废气治理工作 |
5.3.2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卫生陶瓷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卫生陶瓷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
1.1 发展现状 |
1.2 存在问题 |
2 发展趋势 |
2.1 模块化 |
2.2 柔性化 |
2.3 产业化 |
3 结语 |
(7)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设计研究 ——以彭城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2.1 陶瓷工业废弃物的相关概念与分类 |
2.1.1 陶瓷工业废弃物的相关概念 |
2.1.2 陶瓷工业废弃物的种类 |
2.1.3 研究对象界定 |
2.1.4 研究方向界定 |
2.2 材料可循环利用的相关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绿色建材理论 |
2.2.4 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理论 |
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
2.3.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
2.3.2 评价方法 |
第三章 我国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再利用现状 |
3.1 我国主要陶瓷产区的基本情况 |
3.1.1 我国陶瓷产品分类 |
3.1.2 我国主要陶瓷产区分布情况 |
3.2 主要陶瓷工业废弃物及其材料特性 |
3.2.1 主要陶瓷工业废弃物 |
3.2.2 废弃陶瓷坯体及烧成废弃物及其材料特性 |
3.2.3 匣钵废弃物及其材料特性 |
3.3 我国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现状 |
3.3.1 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可再利用方式 |
3.3.2 我国名窑瓷区现存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利用概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彭城镇陶瓷工业废弃物特征及其再利用方式 |
4.1 彭城镇陶瓷工业概况 |
4.1.1 地理区位 |
4.1.2 历史沿革 |
4.1.3 磁州窑文化 |
4.1.4 彭城镇现代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
4.1.5 彭城镇古窑遗址、陶瓷作坊、陶瓷厂的分布情况 |
4.2 彭城镇陶瓷工业废弃物概况 |
4.2.1 彭城镇陶瓷工业废弃物种类与其主要特征 |
4.2.2 彭城镇匣钵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演变 |
4.2.3 彭城镇陶瓷工业废弃物的跨界使用 |
4.3 彭城镇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可循环利用方式 |
4.3.1 陶瓷工业废弃物再利用于建筑结构构件 |
4.3.2 陶瓷工业废弃物做为建筑装饰材料 |
4.3.3 陶瓷工业废弃物用于基础设施 |
4.3.4 陶瓷工业废弃物用于景观小品 |
4.4 彭城镇传统民居独特建筑风貌的形成原因 |
4.4.1 磁州窑文化因素 |
4.4.2 经济因素 |
4.4.3 营造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 |
4.4.4 环境保护因素 |
4.5 问卷调查及分析 |
4.5.1 调查概况:内容、对象与问卷 |
4.5.2 调查问卷结果 |
4.5.3 问卷调查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4.6.1 彭城镇传统民居的现状 |
4.6.2 目前陶瓷工业废弃物可循环利用的局限性 |
第五章 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彭城镇传统建筑中的典型构造特征 |
5.1 匣钵作为建筑结构材料的可行性分析 |
5.2 匣钵作为建筑材料在彭城镇传统建筑中的构造方式 |
5.2.1 用于垒墙匣钵的主要类型特征 |
5.2.2 横垒法 |
5.2.3 竖垒法 |
5.3 其他构造方式 |
5.3.1 屋顶排水的构造方式 |
5.3.2 排水管构造方式 |
5.3.3 女儿墙的构造方式 |
5.3.4 墙面装饰的构造方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彭城镇陶瓷工业废弃物用于传统民居保护更新设计研究 |
6.1 典型传统村落的前期调研 |
6.1.1 典型传统村落概况 |
6.1.2 前期调研总结 |
6.2 保护更新设计的院落选取 |
6.3 设计理念 |
6.4 保护更新设计 |
6.4.1 院落整体改造 |
6.4.2 建筑单体保护修复的方法与策略 |
6.4.3 模块化单元的介入方式 |
6.5 陶瓷工业废弃物的在传统民居保护更新中的具体设计方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匣钵墙建筑的室内物理热环境评价 |
7.1 相关气象数据 |
7.2 材料参数设置 |
7.2.1 定量的参数设置 |
7.2.2 变置的参数设置 |
7.3 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 |
7.3.1 逐时温度曲线对比 |
7.3.2 全年温度分布 |
7.3.3 逐时得热/热损失 |
7.3.4 逐月能耗/不舒适度 |
7.3.5 被动式组分得热 |
7.4 室内物理环境分析总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设计原则及策略 |
8.1.1 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设计原则 |
8.1.2 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设计策略 |
8.1.3 改造方案设计及评价总结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彭城镇传统村落居住现状及磁州窑认知程度调查表 |
调查问卷1 |
调查问卷2 |
附表2 彭城镇传统磁州窑古窑遗址名录 |
附表3 方案设计图纸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EVA估值模型在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 |
1.2.2 关于EVA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
1.2.3 关于EVA估值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框架 |
2 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并购的相关概念 |
2.1.1 企业并购的含义 |
2.1.2 企业并购的分类 |
2.2 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概念 |
2.2.1 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 |
2.2.2 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
2.2.3 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作用 |
2.3 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的来源 |
2.3.1 目标企业的净资产价值 |
2.3.2 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价值 |
2.3.3 目标企业的协同价值 |
2.4 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2.4.1 资本预算评估理论 |
2.4.2 资本结构理论 |
2.4.3 并购价值增加理论 |
3 并购中基于EVA的企业估值模型的建立 |
3.1 EVA估值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模型 |
3.1.1 EVA的基本概念 |
3.1.2 EVA的计算方法 |
3.1.3 EVA估值的主要模式 |
3.2 并购中EVA指标的运用——协同价值的引入 |
3.2.1 并购中的协同价值的来源 |
3.2.2 并购中协同价值的计算方法 |
3.2.3 基于EVA的企业协同价值的确定 |
3.3 并购中EVA估值模型的确立 |
3.3.1 EVA估值模型选择与模型假设 |
3.3.2 EVA估值模型中会计科目的调整 |
3.3.3 EVA估值模型中基本参数的确定 |
3.3.4 EVA估值模型的建立及评估步骤 |
3.4 并购中EVA估值模型的优越性分析 |
3.4.1 EVA估值模型强调了目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3.4.2 EVA估值模型考虑了目标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 |
3.4.3 EVA估值模型全面反映了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
4 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的案例介绍 |
4.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介绍 |
4.1.1 帝王洁具基本概况及基本经营状况 |
4.1.2 欧神诺基本概况及基本经营状况 |
4.1.3 欧神诺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前景分析 |
4.2 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的过程 |
4.2.1 帝王洁具发布停牌公告,“蛇吞象”并购揭开面纱 |
4.2.2 并购双方召开董事会会议达成共识 |
4.2.3 采用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并购 |
4.2.4 议案获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通过 |
4.3 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的动因 |
4.3.1 建筑陶瓷作为建材产业的重要板块,市场潜力巨大 |
4.3.2 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
4.3.3 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价值 |
5 EVA估值模型在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中的评估过程及效果分析 |
5.1 目标企业欧神诺内在价值的评估 |
5.1.1 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
5.1.2 预测期内税后净营业利润的确定 |
5.1.3 预测期内资本总额的确定 |
5.1.4 预测期内折现率的确定 |
5.1.5 基于EVA的欧神诺内在价值的确定 |
5.2 目标企业欧神诺协同价值的评估 |
5.2.1 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的协同效应分析 |
5.2.2 欧神诺协同价值的相关参数确定 |
5.2.3 基于EVA的欧神诺协同价值的确定 |
5.3 欧神诺EVA估值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
5.3.1 欧神诺EVA模型估值结果 |
5.3.2 欧神诺EVA模型估值结果与并购对价的比较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应考虑企业并购中形成的协同价值 |
6.1.2 EVA估值模型能全面地反映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 |
6.1.3 EVA估值模型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能为并购企业提供良好的价值参考 |
6.2 研究建议 |
6.2.1 应注意EVA估值模型中会计调整项目的行业特点 |
6.2.2 应注意EVA估值模型中财务指标的客观性 |
6.2.3 应注意影响目标企业EVA值的非财务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技术领域专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 |
2 研究对象现状概述及数据处理 |
2.1 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概况 |
2.1.1 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的定义 |
2.1.2 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的类型 |
2.2 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成型燃料及炉具发展状况 |
2.2.1 国外清洁成型燃料及炉具的发展 |
2.2.2 我国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的发展 |
2.3 高效清洁燃料炉具专利数据的提取及处理 |
2.3.1 专利数据库的选取与检索日期的约定 |
2.3.2 关键词提取与检索式的构建 |
3 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行业专利分析 |
3.1 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
3.2 行业专利市场布局分析 |
3.3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
3.4 重点创新主体分析 |
3.5 创新主体聚焦度分析 |
3.6 研发创新人才统计分析 |
3.7 重点技术演进分析 |
3.8 法律状态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4 企业重点关注技术领域专利分析 |
4.1 重点技术简要概述 |
4.2 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
4.3 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
4.4 主要创新主体分析 |
4.5 主要发明人分析 |
4.6 技术功效分析 |
4.6.1 一级技术功效 |
4.6.2 二级技术功效 |
4.7 本章小结 |
5 春燕采暖设备有限公司发展定位分析 |
5.1 企业基本概况 |
5.2 专利申请态势分析 |
5.3 企业研发方向分析 |
5.4 重点发明人团队分析 |
5.5 法律状态分析 |
5.6 专利质量分析 |
5.7 企业技术实力比较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分析结论 |
6.1.1 行业专利发展态势 |
6.1.2 企业重点关注技术领域 |
6.1.3 春燕采暖设备有限公司发展定位 |
6.2 对策建议 |
6.2.1 技术研究方向 |
6.2.2 竞争对手关注建议 |
6.2.3 专利申请策略 |
6.2.4 清洁燃料炉具市场预测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黄河淤泥制备卫生陶瓷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黄河泥沙 |
2.1.1 黄河淤泥概况 |
2.1.2 黄河淤泥利用现状 |
2.1.3 黄河淤泥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
2.2 卫生陶瓷 |
2.2.1 卫生陶瓷发展现状 |
2.2.2 卫生陶瓷现有问题 |
2.3 分散剂 |
2.3.1 陶瓷浆料分散体系机理 |
2.3.2 分散剂概述 |
2.3.3 分散剂领域存在的问题 |
2.4 釉 |
2.4.1 釉概述 |
2.4.2 制釉氧化物 |
2.4.3 乳浊釉研究进展 |
2.4.4 结晶釉研究进展 |
2.5 本文研究思路 |
2.6 本文意义及目的 |
2.6.1 本文意义 |
2.6.2 本文目的 |
3 实验部分 |
3.1 实验原料 |
3.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工艺 |
3.3.1 坯体正交实验工艺 |
3.3.2 浆料改善实验工艺 |
3.3.3 坯体注浆成型实验工艺 |
3.3.4 乳浊釉制样实验工艺 |
3.3.5 结晶釉制样实验工艺 |
3.4 表征测试 |
4 黄河淤泥制备卫生陶瓷坯体的研究 |
4.1 原料分析 |
4.1.1 原料成分分析 |
4.1.2 原料物相分析 |
4.1.3 原料示性组成 |
4.2 坯体正交实验 |
4.2.1 正交实验设计 |
4.2.2 正交试验结果 |
4.2.3 正交极差分析 |
4.2.4 正交验证 |
4.3 黄河淤泥添加量对坯体性能及浆料性能的影响 |
4.3.1 黄河淤泥添加量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
4.3.2 黄河淤泥添加量对坯体物相组成的影响 |
4.3.3 黄河淤泥添加量对坯体显微结构的影响 |
4.4 透闪石添加量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
4.4.1 透闪石添加量和最高温度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
4.4.2 透闪石添加量对坯体物相的影响 |
4.5 透闪石煅烧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
4.5.1 透闪石煅烧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
4.5.2 透闪石煅烧对坯体显微结构的影响 |
4.6 本章结论 |
5 泥浆性能优化 |
5.1 浆料未加分散剂形貌观测 |
5.2 四种分散剂对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
5.3 分散剂对浆料Zeta电位影响 |
5.4 分散剂对浆料解凝机理分析 |
5.5 分散剂对浆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
5.6 本章结论 |
6 乳浊釉的制备 |
6.1 乳浊釉配方及工艺探索 |
6.2 乳浊釉硅铝比的影响 |
6.2.0 四角配料法实验设计 |
6.2.1 乳浊釉XRD分析 |
6.2.2 实验结果 |
6.3 坯釉适应性 |
6.3.2 乳浊釉显微结构分析 |
6.3.3 乳浊釉热稳定性分析 |
6.4 本章结论 |
7 结晶釉的制备 |
7.1 结晶釉配方及工艺探索 |
7.2 结晶釉一次正交实验 |
7.2.1 一次正交实验设计 |
7.2.2 一次正交实验结果 |
7.3 结晶釉二次正交实验 |
7.3.1 二次正交实验设计 |
7.3.2 二次正交实验结果 |
7.4 结晶釉性能测试 |
7.4.1 结晶釉物相组成测试 |
7.4.2 结晶釉扫描电镜观察 |
7.4.3 结晶釉外观 |
7.5 本章结论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9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唐山市华天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成本优化研究[D]. 闫立洁.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6)
- [2]闽南华侨工业建筑的发展研究(1842-1966)[D]. 王青. 华侨大学, 2020
- [3]基于土地绩效评价的中国陶瓷谷方案优化研究[D]. 杨芳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用于陶瓷激光打印的球形Fe-ZrSiO4红色色料的制备与呈色机理研究[D]. 王洋.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1)
- [5]陶瓷制造行业废弃污染防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张振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6]我国卫生陶瓷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J]. 朱瑞娟,陈媛媛,刘继武,李治,刘欣. 中国建材科技, 2019(03)
- [7]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设计研究 ——以彭城镇为例[D]. 董虚怀. 北方工业大学, 2019(07)
- [8]EVA估值模型在帝王洁具并购欧神诺中的应用[D]. 彭丰.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9]高效环保型民用清洁燃料炉具技术领域专利分析[D]. 王志强.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10]黄河淤泥制备卫生陶瓷的工艺研究[D]. 姜翠兰.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