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下注射未分馏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乔宇,武明芬,柳鑫,王晓岩,陈耀龙,赵志刚[1](2021)在《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文中指出静脉血栓栓塞症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指南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作标准进行制定,证据与推荐意见的评价方法用评估建议的评级、发展和评价(GRADE)分级。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药师的临床实践,本指南系统评价了深静脉血栓防治中抗凝药物使用中的循证证据,针对不同科室抗凝药物的选用和药学监护、抗凝药物过量的处理等共计30个临床问题,从药师的角度给出推荐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国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中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
昝昕,胡鑫,王婕,程永忠,陶传元,傅敏,董薇,于志渊,任艳明,郑峻,杨翔,司马秀田,王晓宇[2](2021)在《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文中研究表明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hemostatic disorders 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DICH)是指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期间,或在出凝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HDICH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1-2]。有文献[3]报道,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已占全部脑出血的25.8%。与单纯的自发性脑出血相比,HDICH的血肿扩大发生率更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3](2021)在《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文中认为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hemostatic disorders 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DICH)是指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期间,或在出凝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HDICH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1,2]。有文献报道,口服抗凝药相关ICH占全部脑出血的25.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4](2021)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文中研究说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康复、防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COVID-19患者的诊治与疫情防控。
姚马慧[5](2021)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清PF4抗体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的ESRD患者、正常组三组的PF4抗体阳性率来明确以下两方面内容:1.肾脏功能本身对PF4抗体的阳性率是否有影响;2.进一步探讨ESRD患者PF4抗体阳性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入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并入选同时期体检中心的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为血液透析组(n=49)和正常组(n=30)。第二阶段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入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接受腹膜透析的ESRD患者,作为腹膜透析组(n=33)。分为血液透析组(n=49)、腹膜透析组(n=33)和正常组(n=30)。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PF4抗体(抗体阳性定义为OD450nm≥0.8,阴性定义为OD450nm<0.8)和血小板计数的检测,记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发生。HIT的诊断标准参照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第八版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及预防部分。对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继续透析和死亡患者随访期间发生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比较三组的抗体阳性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PF4抗体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PF4抗体的OD值与HIT发生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以评估PF4抗体的OD值对于血液透析患者HIT的预测价值;最后,分析PF4抗体阳性与ESRD患者发生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及死亡的关联。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的PF4抗体阳性率为34.7%,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6.1%,正常组抗体阳性率为0%。三组患者的PF4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其中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和正常组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女性、2型糖尿病病史是ESRD患者PF4抗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透析组中有3例(6.1%)诊断为HIT,腹膜透析组及正常组均未出现HIT(0%);PF4抗体阳性与HIT发生率无显着相关性;对血液透析患者PF4抗体OD值与HIT发生率进行ROC曲线的绘制。AUROC为0.993,OD临界值为2.326,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8%。随访3个月结果显示:82例ESRD患者中,继续透析77例(93.9%),死亡5例(6.1%),失访0例。PF4抗体阳性与ESRD患者的死亡率无显着相关性;同时PF4抗体阳性不增加其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论:1.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的PF4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接受腹膜透析的ESRD患者。肾脏功能本身对PF4抗体的阳性率没有影响。2.PF4抗体阳性不增加ESRD患者的院外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及死亡率。3.血液透析、女性、2型糖尿病病史是ESRD患者PF4抗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PF4抗体阳性率高于腹膜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接触肝素可能是导致PF4抗体阳性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计晓文[6](2021)在《82例血液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主要总结分析血液恶性肿瘤(HM)患者合并初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了解HM合并VTE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HM合并VTE患者的住院资料并作为病例组,同时期100例未出现VTE的HM患者为对照组的资料。记录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基础疾病,血液肿瘤类型、VTE发生部位、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化疗方案、抗凝治疗、治疗后生存时间等。回顾性分析HM合并VTE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抗凝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生存情况,并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D-二聚体对HM患者合并VTE的预测价值。结果HM合并VTE患者82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57例(69.5%,57/82);淋巴瘤患者13例(15.9%,13/8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例(12.2%,10/82),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例(1.2%,1/82),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1例(1.2%,1/82)。肺栓塞(PE)共30例,单纯PE共14例(17.0%,14/82),PE合并深静脉血栓(DVT)及导管相关血栓(CRT)共16例(19.5%,16/82),单纯DVT共14例(17.1%,14/82),单纯CRT共38例(46.3%,38/82)。PE发生部位多在双肺叶15例(50%,15/30),在单侧左肺叶6例(20%,6/30),在单侧右肺叶9例(30%,9/30);DVT多发生在左下肢占30.8%(8/26);CRT多发生在右上肢占89.5%(34/38)。VTE多在HM确诊后前三个月内发生,尤其在第一个月发生最多,共52例(63.4%,52/82)。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卧床、肺部感染、留置导管、既往手术史是导致HM患者出现VTE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卧床、留置导管是HM患者合并VTE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82例患者中,抗凝治疗53例(64.6%,53/82),未抗凝治疗29例(35.4%,29/82),抗凝组(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95%CI 15.5-40.5),未抗凝组(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95%CI 0.0-14.5)。结论血液恶性肿瘤(AL、ML、MM、CML、MPN)患者可合并VTE,多在诊断HM后3个月内发生,以中老年患者多见。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血栓(CRT),以右上肢多见;其次是PE和DVT,PE多发生在双肺;DVT以左下肢多见,VTE总体发生率为4.0%。HM合并VTE与多种影响因素相关,有较高的死亡率,必要的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卧床和留置导管是HM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对HM住院患者进行VTE危险因素评估、风险分层,加强对HM合并VTE患者的管理,个体化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VTE预后。
黄飞,方国英,苏倩,周晓媚[7](2020)在《妊娠期抗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病率约为0.5‰~2.0‰,是非妊娠女性发病风险的4~5倍[1]。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中80%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占其所有孕产妇死亡的9.3%[2]。其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占80%和肺栓塞(PE)占20%[3-4],通常发生于妊娠期和产褥期,尤其产后一周内发生的风险更大[5]。妊娠期的孕妇大多处于高凝状态,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8](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认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周婷[9](2020)在《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治疗方法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等。早期给予抗凝治疗可使已形成血栓的门静脉实现部分或完全再通。由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受损,关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已有少数研究报道,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有效,然而,多数研究为回顾性的观察研究,目前对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不少争议。有关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仍较少。并且,既往多数研究仅报道了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对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而如患者处于禁食状态,则又限制了华法令药物的应用。因此,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能结合两种药物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可能成为肝硬化患者一种更好的选择。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探索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再通率及出血风险,同时评估门静脉血栓再通的预测因素,以及抗凝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7.01.01-2020.01.31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住院患者,患者经腹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或门静脉血管成像确诊门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配至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组或对照组。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组患者给予序贯抗凝治疗方案:那屈肝素钙4100I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疗程为1个月,后续华法林口服,起始剂量为3.0mg,1次/日,疗程为5个月,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华法林用量,将国际标准化比率控制在2-3之间;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抗凝治疗。主要指标为6个月后患者的门静脉血栓总再通率(包括完全再通率和部分再通率),同时评估出血风险、肝功能改善情况,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门静脉血栓再通的预测因素。研究结果64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纳入试验,随机分入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组或对照组。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组中30人完成试验,1人退出试验,1人失访,对照组中30人完成试验,2人失访。意向性分析中,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组的总再通率显着高于对照组(62.5%vs 34.4%,P=0.024);在符合方案分析中,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组的总再通率显着高于对照组(63.3%vs 30.0%,P=0.01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较低的Child-Pugh评分、D-二聚体<2.00μg/mL、抗凝治疗是门静脉血栓再通的预测因素;较低的甘油三酯水平、开始抗凝距诊断PVT的时间间隔<1个月是接受抗凝治疗患者PVT再通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抗凝治疗(P=0.008,OR:6.345;95%CI:1.629-24.721)是门静脉血栓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组患者第6个月Child-Pugh评分[7(5-8)vs 6(5-7),P=0.007]及血清白蛋白水平(36.06±5.13 vs 38.64±3.75,P=0.004)较入组时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治疗方案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并且能够改善肝功能及白蛋白水平,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Child-Pugh评分、D-二聚体水平与PVT是否再通密切相关,而抗凝治疗是门静脉血栓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甘油三酯水平、抗凝开始的时间可作为接受抗凝治疗肝硬化PVT患者门静脉血栓再通的预测因素。
李海燕[10](2020)在《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护理预防方案并进行临床转化应用,为规范我国VTE预防护理实践,保障VTE预防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研究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医院在院发生VTE的55例患者纳入VTE组,按照1:2的比例选择未发生VTE的108例纳入非VTE组,对两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一医院在院期间发生VTE和非VTE患者共54例进行验证。2.现况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97名来自不同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VTE预防护理及管理现状调查。3.VTE护理预防方案构建:基于国内VTE护理预防实践现状,对相关循证指南进行文献检索,采用AGREEⅡ体系进行质量评价。再根据前期的情景分析研究提出的焦点问题,对证据进行提取、分析和综合,初步构建VTE护理预防方案。经多学科专家现场论证,形成VTE护理预防方案的终稿。4.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质性研究、田野观察研究对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从系统、护士和患者层面制定多项实施干预策略。5.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1)临床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前的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护理。从证据实施的过程指标、结局指标和证据自身结局指标评估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率和评估及时率、护士对患者进行基础预防、物理预防措施相关健康教育的实施率;血栓风险评估准确率、术后物理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患者/家属对血栓预防知识的掌握得分情况;VTE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不符合卡方检验的构成比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2)质性研究:对骨科参与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的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护士对方案实施的感受和评价。研究结果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肝肾疾病、饮酒史、D-二聚体和Caprini血栓风险等级是患者院内发生VTE的风险因素,利用上述风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进行血栓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完善VTE护理预防相关病历记录是VTE护理预防的焦点问题。2.各大医院在VTE护理预防方面缺乏规范,部分医院对于VTE预防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护理人员对VTE预防知识掌握不足。3.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构建:最终纳入13篇指南。其中有9份指南为“强烈推荐”,4份指南为“推荐”。将指南中的证据进行提取、综合和归纳,形成包括84项推荐意见的方案草案。12名专家对方案进行现场论证,对方案进行最终修订,确定推荐等级。其中,66项强推荐,7项弱推荐,7项暂不推荐,4项和其他项目进行方案合并。最终形成包括五个主题73项推荐的VTE护理预防方案。4.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1)被调查的30名护士对VTE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45.09±13.73)分,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与护士职称人员的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表明,护士对VTE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不足,医院进行VTE预防相关知识培训的重点应聚焦于低年资护士。(2)访谈发现,护士可以正确认识拟实施的VTE护理预防方案,对方案的转化应用存在医疗配合、抗血栓袜购买不便捷等顾虑,提出采用信息化让预防护理更便捷、宣教方式多途径等建议。(3)田野观察发现,血栓风险评估由医生完成,评估流程便捷,抗血栓袜由医生向患者或家属教育后外购获得。护士根据医嘱实施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影响方案实施的障碍因素可能为护理工作量较大、护士未参与血栓风险评估、AES需要患者家属外购等。(4)基于对证据转化应用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从系统层面、护士层面和患者层面进行改革,制定10项促进转化应用的干预策略。5.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1)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BMI、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术前APTT、血小板计数、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评估实施的过程指标:护士进行血栓风险评估率为100%,入院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为87.94%,2项基础预防健康教育实施率为98.58%,6项AES相关健康教育实施率均在89%以上。(3)证据实施的结局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和术后血栓风险评估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穿着AES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血栓预防知识的掌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证据自身结局指标:对照组和试验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院内发生VTE 1例(0.61%),出院后发生VTE 1例(0.61%),试验组未发生VTE。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变化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76。(5)访谈发现,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有助于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专业价值的体现,在临床转化应用仍需不断的探索。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最佳证据构建的VTE护理预防方案,为临床护士预防VTE提供规范的护理实践参考依据。在临床转化应用后,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血栓风险评估的及时率、准确率和患者对预防措施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对血栓预防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具有可行性。
二、皮下注射未分馏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下注射未分馏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制定工作组织管理和形成过程 |
2 指南涉及的临床问题与推荐意见 |
(2)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救处理和出凝血功能评估 |
1.1 院前急救 |
1.2 急诊处理 |
1.2.1 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
1.2.2 病史采集 |
1.2.3 完善急诊常规实验室检查 |
1.2.4 快速完成头颅CT及其他影像学检查 |
1.2.5 相关学科协同诊治 |
1.3 出凝血功能评估 |
1.3.1 血小板数量及其功能 |
1.3.2 凝血功能 |
1.3.3 纤维蛋白溶解 |
2 HDI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3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
3.1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
3.1.1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 |
3.1.2 治疗方法 |
3.1.2. 1 输注血小板 |
3.1.2. 2 手术 |
3.1.2. 3 去氨加压素 |
3.2 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
3.2.1 常见的抗凝药物 |
3.2.2 抗凝药物与脑出血的关系 |
3.2.3 维生素K拮抗剂相关性脑出血的逆转和替代治疗[32-34] |
3.2.3. 1 维生素K |
3.2.3. 2 FFP |
3.2.3. 3 PCC |
3.2.3. 4 r FⅦa |
3.2.4 DOAC相关性脑出血的逆转(见表2) |
3.2.5 肝素类药物相关性脑出血的逆转(见表2) |
4 出凝血疾病相关性脑出血 |
4.1 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 |
4.1.1 病因 |
4.1.1. 1 血小板数量减少 |
4.1.1. 2 血小板功能缺陷 |
4.1.2 处理原则(见表3) |
4.2 凝血功能障碍 |
4.2.1 病因 |
4.2.1. 1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
4.2.1. 2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
4.2.2 处理原则(见表3) |
4.3 血管性疾病 |
4.3.1 遗传性血管性疾病 |
4.3.2 获得性血管性疾病 |
4.4 纤溶亢进 |
5 HDICH的其他非手术治疗 |
5.1 止血药物 |
5.1.1 抗纤溶药物 |
5.1.2 rFⅦa |
5.1.3 注射用血凝酶 |
5.2 颅内高压的监测和治疗 |
5.3 血压管理 |
5.4 其他 |
6 HDICH的外科治疗 |
6.1 手术指征 |
6.2 出血风险评估 |
6.3 手术时机和手术策略 |
6.3.1 |
6.3.2 |
6.4 术中止血策略 |
6.4.1 术中常见的出血类型及处理方式 |
6.4.1. 1 动脉性出血 |
6.4.1. 2 静脉性出血 |
6.4.1. 3 创面渗血 |
6.4.1. 4 硬膜外止血 |
6.4.2 止血材料 |
6.4.2. 1 再生氧化纤维素 |
6.4.2. 2 明胶海绵 |
6.4.2. 3 流体明胶 |
6.4.2. 4 纤维蛋白粘合剂 |
6.4.2. 5 骨蜡 |
6.4.3 其他 |
6.4.3. 1 体温管理 |
6.4.3. 2 硬膜水密缝合和排气 |
7 康复和重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
7.1 康复治疗 |
7.2 HDICH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时机 |
7.3 HDICH后重启抗凝治疗的时机 |
7.4 重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前的桥接治疗 |
8 HDICH的复发和预防 |
(5)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清PF4抗体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82例血液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7)妊娠期抗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妊娠期抗凝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
2 抗凝药物的妊娠期安全性评价 |
2.1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肝素、低分子肝素) |
2.1.1 动物数据 |
2.1.2 人类数据 |
2.2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因子IIa抑制剂(达比加群、比伐芦定、阿加曲班) |
2.2.1 动物实验 |
2.2.2 人类数据 |
2.3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
2.3.1 动物数据 |
2.3.2 人类数据 |
2.4 选择性Xa抑制剂(磺达肝癸、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 |
2.4.1 动物数据 |
2.4.2人类数据 |
(8)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1.1 吸烟 |
1.1.1 吸烟现状 |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
1.2 饮酒 |
1.2.1 饮酒流行情况 |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1.3 不健康膳食 |
1.3.1 膳食现状 |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
1.3.2.2 高盐(钠)摄入 |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
1.4 身体活动不足 |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
1.5 超重、肥胖 |
1.5.1 超重、肥胖现况 |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
1.5.2.1 高血压 |
1.5.2.2 冠心病 |
1.5.2.3 脑卒中 |
1.5.2.4 其他疾病 |
1.6 社会心理因素 |
1.6.1 抑郁、焦虑现况 |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
1.6.2.1 应激 |
1.6.2.2 抑郁 |
1.6.2.3 焦虑 |
1.6.2.4 A型行为 |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
1.7 血脂异常 |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
1.7.2 血脂异常现况 |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
1.8 糖尿病 |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
1.8.2 糖尿病现况 |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
1.9 高血压 |
1.9.1 高血压现况 |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
2.1.1 血压 |
2.1.2 静息心率 |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
2.2.1 病史信息 |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
2.3.2 临床合并症 |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
3 危险因素干预 |
3.1 行为干预 |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
3.1.4.1 阶段目标 |
3.1.4.2 优先原则 |
3.1.5 随访管理 |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
3.2 吸烟干预 |
3.2.1 戒烟的益处 |
3.2.2 戒烟的原则 |
3.2.3 戒烟流程 |
3.2.4 戒烟的措施 |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
3.2.4.2 医学咨询 |
3.2.4.3 5A技能 |
3.2.4.4 5R干预技术 |
3.2.4.5 戒烟药物 |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
3.3 饮酒干预 |
3.3.1 戒酒的益处 |
3.3.2 戒酒的原则 |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
3.3.4.2 干预内容 |
3.3.5 持续监测 |
3.4 膳食干预 |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
3.4.4.1 膳食评估 |
3.4.4.2 干预方案 |
(1)一般人群 |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
3.4.5随访管理 |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
3.6 体重管理 |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
3.6.4.1 咨询沟通 |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
3.7.4.1 评估 |
3.7.4.2 筛查 |
3.7.4.3 干预 |
3.8 血脂控制 |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
3.9 糖尿病管理 |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
3.9.4.1 筛查对象 |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3.9.4.3 降糖目标 |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
3.9.4.5 降压治疗 |
3.9.4.6 调脂治疗 |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
3.9.4.8 体重管理 |
3.9.4.9 血糖管理 |
3.10 高血压管理 |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
3.10.4.1 治疗目标 |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
3.10.4.3 风险评估 |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
3.10.4.5 药物治疗 |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
3.10.5.2 老年高血压 |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3.10.5.8 代谢综合征 |
4 疾病干预 |
4.1 冠心病 |
4.1.1 概述 |
4.1.2 诊断与分类 |
4.1.2.1 诊断 |
4.1.2.2 分类 |
4.1.3 治疗 |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
4.1.3.2 CCS的治疗 |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
4.1.3.2.2 药物治疗 |
4.1.3.2.3 血运重建 |
4.1.3.3 共病的治疗 |
4.1.3.3.1 心源性疾病 |
4.1.3.3.2 心外疾病 |
4.1.4 心脏康复 |
4.1.4.1 药物处方 |
4.1.4.2 患者教育 |
4.1.5 随访管理 |
4.1.6 预防 |
4.2 脑卒中 |
4.2.1 概述 |
4.2.2 诊断与分类 |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
4.2.2.2 诊断 |
4.2.2.3 分类 |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
4.2.4.1 高血压 |
4.2.4.2 糖尿病 |
4.2.4.3 血脂异常 |
4.2.4.4 房颤 |
4.2.4.5 心脏疾病 |
4.2.5 预防 |
4.3 慢性心衰 |
4.3.1 概述 |
4.3.2 诊断与分类 |
4.3.2.1 筛查与识别 |
4.3.2.2 诊断 |
4.3.2.3 分类 |
4.3.3 治疗 |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
4.3.3.4 转诊治疗 |
4.3.4 随访管理 |
4.3.5 预防 |
4.4 房颤 |
4.4.1 概述 |
4.4.2 诊断与分类 |
4.4.2.1 诊断 |
4.4.2.2 分类 |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
4.4.3.1 节律控制 |
4.4.3.2 心室率控制 |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
4.5 外周动脉疾病 |
4.5.1概述 |
4.5.2 诊断与分类 |
4.5.2.1 危险因素 |
4.5.2.2 病因 |
4.5.2.3 筛查对象 |
4.5.2.4 诊断 |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
4.5.3 治疗 |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
4.5.5 预防 |
4.6 动脉粥样硬化 |
4.6.1 概述 |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4.6.2.1 危险因素 |
4.6.2.2 临床表现 |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
4.6.3 治疗 |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4.7.1 概述 |
4.7.2 诊断与分类 |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
4.7.2.2 危险因素 |
4.7.2.3 病史 |
4.7.2.4嗜睡程度评估 |
4.7.2.5 辅助检查 |
4.7.2.6 简易诊断 |
4.7.2.7 分类、分度 |
4.7.3 治疗 |
4.7.3.1 治疗目标 |
4.7.3.2 治疗方案 |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
4.7.4 预防 |
4.7.4.1 一级预防 |
4.7.4.2 二级预防 |
4.7.4.3 三级预防 |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
5 其他关注问题 |
5.1 抗栓治疗 |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
5.1.2.1 STEMI |
5.1.2.2 NSTE-ACS |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
5.1.4.2 出血处理 |
5.2 抗血小板治疗 |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
5.3 治疗依从性 |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
5.4 远程管理指导 |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
6 投入产出分析 |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
(9)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案 |
四、技术路线 |
五、保护人权措施 |
第三部分 情景分析研究 |
一、在院发生VTE患者病例对照研究 |
二、国内VTE预防护理的现况调查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的构建研究 |
一、VTE预防指南的检索与质量评价 |
二、指南内容分析 |
三、基于循证的VTE护理预防方案初步构建 |
四、VTE护理预防方案的专家论证 |
第五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分析 |
一、护士对VTE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
二、护士对VTE护理预防方案态度和认识的访谈 |
三、实践现状的田野观察研究 |
四、实施干预策略的制定 |
第六部分 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实施及评价研究 |
一、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的临床试验研究 |
二、护士对VTE护理预防方案实施感受的质性访谈 |
第七部分 总结 |
一、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附 录 |
附录1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 |
附录2 住院患者出血风险评估表 |
附录3 院内发生VTE患者资料收集表 |
附录4 住院患者VTE预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5 AGREEⅡ量表 |
附录6 关于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的专家小组会议意见征询表 |
附录7 VTE防治护理知识考试试卷 |
附录8 护士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9 黄色血栓风险等级警示牌 |
附录10 VTE防治护理措施记录单 |
附录11 VTE预防相关的三项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 |
附录12 VTE预防相关健康教育单页和视频 |
附录13 血脉护通公众号 |
附录14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相关信息采集知情同意书 |
附录15 住院患者血栓预防护理信息调查表 |
附录16 住院患者VTE预防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 |
文献综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物理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皮下注射未分馏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J]. 王乔宇,武明芬,柳鑫,王晓岩,陈耀龙,赵志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21)
- [2]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 昝昕,胡鑫,王婕,程永忠,陶传元,傅敏,董薇,于志渊,任艳明,郑峻,杨翔,司马秀田,王晓宇. 中国急救医学, 2021(08)
- [3]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07)
- [4]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8)
- [5]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清PF4抗体的临床意义[D]. 姚马慧.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82例血液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计晓文.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妊娠期抗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评价[J]. 黄飞,方国英,苏倩,周晓媚.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7)
- [8]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9]那屈肝素钙-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D]. 周婷. 山东大学, 2020(02)
- [10]基于循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方案构建与转化应用研究[D]. 李海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