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核后疼痛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核后疼痛的治疗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胶原酶溶核后疼痛的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萌[1](2021)在《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年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CCNL)联合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RF)术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改良的Mac Nab评估患者术后优良率(术后3、6、120月),数字评价量表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术前、术后即时、出院时,术后3、6、120月),因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7-10天,因此未对患者术后即时进行JOA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0年时腰腿痛、麻木及肌力情况。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最后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术后10年时共随访到128例患者,有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并被排除,因此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6例。2、术后3、6、120个月时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6.51%、92.68%、87.30%,各优良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NRS和J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术后6个月内的改善最为明显。各随访时间点的NRS,JOA均较前一随访时间点明显改善(P<0.01)。术后12月时NRS及JOA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年时分别有65.08%、83.95%及93.02%患者的腰腿痛、麻木和肌力下降完全缓解(P<0.05)。3、围术期并发症共3例,发生率为2.38%,其中马尾神经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1例、腰痛(Low Back Pain,LBP)加重2例。术后20-114月期间复发/再发LDH共11例,复发/再发率为8.73%。其中有2例行保守治疗,9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其再手术率为7.14%。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12个月、责任间盘≥2个的患者术后10年时疗效可差的概率分别是病程≤12个月、责任间盘=1个患者的6.005和4.227倍(P<0.05)。结论:低剂量CCNL联合RF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良好且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病程>12个月、责任盘≥2个分别是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病程>12个月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更显着。

王迎虎,谭建强,郑宝森[2](2014)在《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困扰很多腰腿疼痛、颈椎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开展不仅疗效确切、痛苦小、而且治疗费用低,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胶原酶溶盘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已经应用很多年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迎虎[3](2013)在《突出物CT值对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胶原酶对不同CT值的CDH患者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溶解作用。2、观察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与突出物CT值的关系,并为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判断愈后提供客观的数字依据3、总结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程特点。方法:选取75例适合利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均查颈椎CT与MRI并测量突出物的CT值。将75例患者根据突出物CT值大小分为A、B、C、D四组,A组CT值<70、B组CT值70-80、C组CT值80-90、D组CT值>90。四组患者均择期在C型臂引导下接受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治疗。术后对75例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间断性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术后7天、一月、三月、六月、一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定一年的治疗效果(优良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发现术前CT值不同(P<0.05),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四组病人,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后,疼痛及睡眠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而且CT值小的病人术后疼痛及睡眠情况改善明显好于CT值大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还发现利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VAS评分逐渐降低、睡眠时间逐渐延长,三个月后各项指标再无明显的变化。结论:1、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2、患者术前CT值大小与治疗效果存在着明显负相关性,CT值可以作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疗效预测标准。3、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及睡眠情况逐渐好转,三个月后达到最佳疗效。

赵骞[4](2012)在《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2天行硬膜外封闭,对照组除未进行硬膜外封闭外,其他治疗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54例患者均经定期随访或随诊,时间6~12个月,平均7.5个月。两组病例早期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掌握好适应证,将胶原酶和硬膜外封闭结合使用,可使其缺点消除,优点互补,取得较佳疗效。

赵丽,宋阳,朱本藩,陈家骅[5](2012)在《胶原酶溶核术后疼痛加重患者硬膜外冲洗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硬膜外冲洗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溶核术后疼痛中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0年12月,腰椎间盘胶原酶溶核术1652例中术后疼痛加重的170例患者,经保守脱水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治疗无明显缓解。术后一周至六周,患者给予硬膜外冲洗加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结果:170例患者术后1周6个月随访。术后6月疗效为优134例,良28例,差8例,优良率95.3%。其中104例行硬膜外冲洗术冲洗出混浊的溶解物。结论:硬膜外冲洗术可以减轻椎管内压力,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化学溶核术后疼痛加重的有效方法。

赵洪增,关文华,程敬亮,杨瑞民[6](2012)在《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文中认为背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是保守治疗及一些微创介入手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目的:比较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非包含性突出的疗效,探索提高治疗非包含性突出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的符合单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174例,其中66例患者行钳取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52例行盘内及盘外化学溶核,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双介入疗法56例。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均经过连续6个月随访,双介入方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双介入法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治疗后不适发生率,在技术上无明显增加难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马红炜[7](2011)在《综合三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综合三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突出物与椎管矢状径CT值比值大于等于二分之一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保守组40例,给予常规腰椎按摩、牵引、中药理疗等治疗;实验组40例,给予综合三步法(首先臭氧髓核消融术对突出髓核进行消融减压,然后进行针刀外围松解,最后进行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手术组40例,给予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综合三步法能明显改善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这种疗法的治疗有效率较保守组更高,较手术组略低。讨论:综合三步防治法对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牟桂玲,刘延青[8](2010)在《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确定髓核化学溶解方法》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病变椎间盘分型,以便确定椎间盘化学髓核溶解方法。方法:本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局麻下行后外侧径路穿刺入椎间盘。CT断层示针尖位于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根据CT椎间盘造影术将病变椎间盘分为三型:(1)包容型;(2)突出型;(3)破裂型。根据病变椎间盘分型选择溶核方法。(1)包容型:盘内外臭氧溶核疗法;(2)突出型:应用臭氧溶核疗法联合胶原酶盘外注射;(3)破裂型:盘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溶核疗法。每组都经椎间孔注射得宝松1mg。术后随访三年,采用McNab标准评估。结果:本组在CT监测下穿刺成功率为100%。CT腰椎间盘造影术分型结果为:包容型占36.44%(43例),突出型34.75%(41例)和破裂型28.81%(34例)。治疗后随访三年,总有效率分别为:包容型93%,突出型86.8%和破裂型79.1%。结论:(1)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能够显示椎间盘的病理形态改变,可确定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间盘分型。(2)通过这种分型选择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化学溶解术方法,临床远期随访获得满意疗效,且避免了包容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盘内注射后的疼痛反应,临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

付强[9](2010)在《颈椎旁后入路胶原酶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病变(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Syndrome, radiculopathy type)是疼痛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优良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趋势。胶原酶可特异溶解间盘组织的髓核及外层纤维环的胶原纤维,临床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微创介入胶原酶溶核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逐渐得到推广微创介入后入路颈椎旁胶原酶溶核术目前应用广泛,但尚缺乏较大规模的病例回顾性研究和循证医学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经后入路颈椎旁胶原酶溶核术治疗的412名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规范性随访结果的分析,评价本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病变)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综合文献拟定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入组患者。术前获得412名患者的介入治疗前总病程(年):以2年为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病程长者和病程短者;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将入组患者分为影像表现单纯者(单纯膨出与单纯突出或二者合并存在)和存在复合病变者(轻度骨赘形成;轻度小关节增生;轻度黄韧带肥厚等);突出物CT值(Hu):以90Hu为标准,分为高CT值者与低CT值者;间盘突出数目(个):分为数目少者(双盘及单盘)与数目多者(三盘及三盘以上)。术后规范随访获得术后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天,3天,7天,2周,4周,6周,0.5年,1年,2年)VAS评分。随访终点时以Mac Nab量表评分系统评价最终疗效。统计学分析得本介入治疗手术的优秀率,临床显效率及突出物CT值等各因素对最终Mac Nab量表评分的不同影响。结果在本随访研究中,本介入手术的优秀率为150/412,36%,临床显效率为368/412,89%。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与介入治疗前VAS评分均有统计学显着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病程(χ2=9.547,P=0.034),突出物CT值(χ2=27.638,P=0.001),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χ2=22.636,P=0.012)及间盘突出数目(χ2=42.534,P=0.025)均与随访结束时Mac Nab量表评分存在关联关系,而性别比例(χ2=10.658,P=0.0540)与之未见关联关系。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出物CT值(OR 6.128,95%CI 2.168-17.321)与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OR 0.062,95%C10.007-0.544)是随访终点Mac Nab量表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胶原酶颈椎旁后入路介入手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病变)的有效疗法。2.突出物CT值与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是影响介入治疗手术的的独立因素。3.突出物CT值可作为预测颈椎旁后入路介入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客观预测因素。

王旭东[10](2010)在《X光下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X光下采用经侧隐窝或椎间孔路径行靶位穿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38岁。所有病例均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临床症状、客观体征与影像学检查完全一致。18例患者中行开放手术15例,其中曾行一次手术13例,二次手术2例。以往最后一次手术术式为:椎板开窗10例,半椎板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2例。另有3例患者行微创手术后复发,其中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2例,经皮穿刺医用臭氧治疗1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从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限制情况和排尿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为-2—19分,平均15分。最后一次手术时间距本次住院时间为8个月-12年,平均3.5年。术后进行18-24个月随访,重点记录JOA评分和CT片上IDH指数和CT值改变情况。结果:(1)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65分钟(40-90分钟),无穿刺失败病例。其中一例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出现迟发性化学性脑膜炎,经脑脊液置换及大剂量甲强龙冲击、脱水消肿和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三周后排尿正常。一例患者出现尿潴留,予保留导尿,一周后正常,另有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腰痛加重,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2)所有患者术后第二日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和下肢痛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平均改善约20度,至术后一周时平均改善约30度。所有患者均接受18-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JOA评分和CT上IDH指数和CT值改变情况。随访中发现一个月后可见到突出物缩小、IDH指数减小,CT值明显降低,JOA评分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提高,一年后上述指标保持稳定。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26分(18-29分),其中13例患者突出髓核完全溶解,5例患者突出髓核明显缩小并软化,IDH指数减小50%以上。结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可有效地用于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准确的靶位穿刺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合适的穿刺路径、有效的影像学监测、严格的麻药试验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胶原酶溶核后疼痛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胶原酶溶核后疼痛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与随访
    2.3 资料整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临床疗效
        3.2.1 术后患者的优良率
        3.2.2 术前及术后患者NRS、JOA的改变
        3.2.3 术前及术后10 年时患者疼痛、麻木及肌力的比较
    3.3 并发症、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
    3.4 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
        3.4.1 单因素分析
        3.4.2 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疗效
        4.1.1 患者术后优良率情况
        4.1.2 术前及术后NRS、JOA改变
        4.1.3 患者疼痛、麻木及肌力的改变
    4.2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安全性
        4.2.1 围术期并发症情况
        4.2.2 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
    4.3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预后因素
        4.3.1 病程对疗效的影响
        4.3.2 责任间盘个数对疗效的影响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胶原酶的生物学性质
2. 胶原酶的注射方法
3.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4. 与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关的问题讨论
5.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疗效的比较
6.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注意事项
7.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尚待解决的问题
8.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景

(3)突出物CT值对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所需材料
3 方法
    3.1 CT值的测量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效评定
    3.4 术后随访
    3.5 统计学处理
    3.6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四组病人基础资料的统计结果(表1)
    4.2 四组病人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统计结果(表2)
    4.3 四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睡眠时间的统计结果(表3)
    4.4 四组病人术后优良率的统计结果(表4)
    4.5 四组病人不同时间点V AS评分、睡眠情况及术后优良率的统计图(图1、图2、图3)
5 讨论
    5.1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5.2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3 有关椎间盘突出物CT值的概念
    5.4 颈椎间盘突出后,突出物硬度(CT值)的变化机理
    5.5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
        5.5.1 胶原酶的注射方法
        5.5.2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5.3 胶原酶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椎间盘突出物的溶解机制
    5.6 对本文研究中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5.6.1 关于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讨论(表2、图1)
        5.6.2 关于术后不同时间点睡眠情况的讨论(表3、图2)
        5.6.3 关于术后优良率的讨论(表4、图3)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术后病情好转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2.2 两组术后早期病情好转情况
3 讨 论

(5)胶原酶溶核术后疼痛加重患者硬膜外冲洗术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1.一般资料
    2.手术方式
    3.疗效标准
结果
讨论

(6)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一般资料分析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见表1。
    2.2 患者随访情况
    2.3 各组的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非包含性突出的影像及临床特点
    3.3 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不适发生率的产生及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7)综合三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性别
        (三) 年龄
        (四) 病程
        (五) 住院天数
        (六) 入院评分
    二. 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1. 中医诊断标准
        2. 西医诊断标准
        (二) 纳入病例标准
        (三) 排除标准
    三. 治疗方法
        (一). 保守组治疗
        1. 中药口服
        2. 推拿手法
        3. 牵引
        (二). 手术组治疗
        1. 手术方式
        (三) 实验组治疗
        1. 第一步: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第二步: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 第三步: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 观测指标
        (—). LBP
        (二). 腿痛或麻
        (三). 步行能力
        (四). 体征
        (五). 膀胱功能
    五:疗效评价
    六. 统计方法
    七. 临床研究结果
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三. 技术原理
        (一).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原理
        (二). 针刀治疗腰突症的机理
        (三). 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原理
    四.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一. JOA下腰痛评价表
附件二. 三部治疗法图示说明
致谢
详细摘要

(9)颈椎旁后入路胶原酶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与疼痛评估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X光下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胶原酶溶核后疼痛的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D]. 王萌. 南昌大学, 2021(01)
  • [2]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王迎虎,谭建强,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02)
  • [3]突出物CT值对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王迎虎.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4]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 赵骞. 医学综述, 2012(22)
  • [5]胶原酶溶核术后疼痛加重患者硬膜外冲洗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 赵丽,宋阳,朱本藩,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06)
  • [6]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J]. 赵洪增,关文华,程敬亮,杨瑞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7)
  • [7]综合三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D]. 马红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3)
  • [8]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确定髓核化学溶解方法[J]. 牟桂玲,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04)
  • [9]颈椎旁后入路胶原酶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分析[D]. 付强.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3)
  • [10]X光下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D]. 王旭东. 苏州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核后疼痛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