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泉州师院女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马欢[1](2020)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百里者半九十,坚韧的意志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品质,也是构成高效能积极人格体系的重要内涵。初中学年是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关键时期,研究初中生的意志力培养情况并提出提升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有效策略,为初中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也为新时代强国提供人格保障。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哈尔滨市初中生的意志力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哈尔滨市初中生意志力情况的调查,了解初中生意志力现状,并将对初中教师和家长的访谈结果作为重要补充内容,进一步分析数据,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发现初中生意志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积极人格教育”、“意志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概念界定,对积极人格教育理论研究和意志力研究、意志力培养研究历史的整理,并归纳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积极人格教育、意志品质、意志力和意志力培养的基本思想。在论文的第三部分,通过对哈尔滨市476名初中生意志力情况的调查,了解初中生意志力情况的现状,并结合对20位教师和20位家长关于意志力培养的访谈记录,为第四部分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分析初中生意志力培养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打下基础。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提出对提升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有效策略,包括提升学生兴趣与美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志;提高人生境界,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意志;培养积极心,提高学生意志商数;培养高效行动力,实干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合作共赢意识,营造良性竞争巩固学生意志五项策略。
汪建芳[2](2017)在《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动机与获得感研究》文中认为武术散打选项课课程是普通高校学生喜爱的体育公共选项课课程之一,武术散打选项课可以促进学生在对抗中合理的进行对抗,提升防身自卫能力。研究高校武术散打选项课是当今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热点之一,尤其是研究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动机与获得感,可以为高校武术散打选项课提供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动机与获得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在不同年级、不同户口地、文理科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经过该课程的学习,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获得感的差异所在;分析了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的选课动机与获得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指出了影响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动机与获得感关系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对策,为促进动机转化为获得感提供理论依据,提升福州市普通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陈慧娟,杨玉芬[3](2016)在《泉州市丰泽区高校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泉州市丰泽区高校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年级特征、性别比例、参与动机、运动场所、知识获取、运动时间,以及安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自行车运动这项集健身、休闲、娱乐、环保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但在高校的普及中还存在一定限制.参与者的年级普遍新生化且男生大于女生;参与者大多喜爱公路骑行,学校协会的参与形式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但由于时间不足、消费能力低、运动场所缺少等,造成大部分参与者选择个人参与形式进行这项运动;泉州市丰泽区高校并没有开设自行车运动相关课程,学校协会由于生源和经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行车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孙学磊[4](2014)在《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指出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主要包括:俱乐部型、主副项型、半传统型、半开放型等类型,其中俱乐部型课程模式开展程度较好,对独立学院的课程改革有借鉴和引导的作用,但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注重技能目标的实现,忽视了情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中对体育文化的欣赏能力较差,不同学校课程目标之间存在差异;50%的独立学院拥有独立师资、场地设施资源,并独立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以《纲要》为基础;竞技性体育项目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较大,休闲娱乐型项目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成绩考评主要以定量评价方式为主;以健康第一、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要指导思想;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形成了新的体育教学价值观;教师学历要求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不合理,出现“学生挤,场地少”的现象;课程内容上缺乏创新,存在盲目性办学。本文指出了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今后的走向:创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克服制约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的创新型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倡多种体育课程模式共同存在。
陶蕴文[5](2014)在《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体育环境因素分析》文中提出任何运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一定的体育环境,网球运动也不例外。竞技网球需要训练与比赛的体育环境,健身网球需要舒适性高的体育环境,而学校网球也需要良好的体育环境作为依托。近年来,高校网球课程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网球已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程之一;改进提高网球课程体育环境迫在眉睫,已成大势所趋。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的主要体育自然环境是气候环境因素和气象环境因素;雨水是影响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气象环境因素。2、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制度环境主要依据国家、地方、学校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为基础,以学校的管理为依托。其中学校应注重对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对学校场地器材的管理。3、福建省普通高校经费来源途径单一;学生的经济状况与家庭经济状况联系紧密;参与网球公选课比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花费稍高。4、建省普通高校中都有网球社团,但是网球社团的影响力不够;网球竞赛活动开展不足;学生课后参与网球运动的情况有待改善和提高。5、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网球教师的专项素质结构有待完善;网球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有待提升;6、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不够新颖,缺乏新意;班级人数过多,实际授课时数却不足;评价考核的方式单一;网球的校园宣传栏和体育讲座设置较少,学校传播网球知识的途径不够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改善措施:1、改变传统经费来源模式,增加网球资源的经费投入。2、调整学校体育经费,增加网球课程的经费投入3、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体育场地利用效率。4、深化网球公选课程改革,改善网球教学资源。5、加大网球师资培训培养力度,提高网球师资的数量和质量。6、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球课余活动,促进网球公选课的普及提高
李小妮[6](2013)在《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比较感兴趣的占多数,特别是对运动量不大的娱乐项目更加感兴趣。文理科女大学生存在兴趣差异。她们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学习压力大,身体素质差,自己所选项目被调配,练习太艰苦等。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健美体形,在体育锻炼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但个别女大学生仅为修得学分,说明其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喻丙梅[7](2012)在《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需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高校公共体育课设置是否适合大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存着性别差异.不喜欢体育课的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不适合女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而男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主要是场地器材不足及供选项课程偏少,导致供需矛盾.
曾显钱[8](2012)在《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的基础上对福建省9所体育院系的540名大三学生和45名田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走访数名运动损伤及田径方面的专家,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和数据,对福建省体育院系田径课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致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省各体育院系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率高达82.5%,损伤部位主要集中于六个部位分别为小腿(15.4%)、脚踝(14.4%)、膝(11.3%)、大腿(12.5%)、腰背部(11.9%)、手腕部(11.1%):损伤性质主要以急性损伤(57.6%)为主,慢性损伤(42.4%)主要集中于下肢;受伤类型主要以关节、韧带损伤和软组织损伤为主;损伤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32.2%)和冬季(36.4%)。2.运动损伤与学生运动等级成负相关(P<0.01)表明运动水平越高,其受伤的次数就越少;运动损伤与学生的年龄、身高无关(P>0.05);运动损伤与学生体育高考成绩成负相关(P<0.01)这表明学生进大学时体育成绩越高,在田径课中受伤的次数就越少。3.造成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的原因分为潜在原因和直接原因,潜在原因主要包括田径项目特点和学校考核标准;直接原因包括生理因素(23.7%):肌肉力量不足、柔韧性不足、灵敏性不足、身体过度疲劳、旧伤未愈;教学与训练因素(27.1%):准备活动不足、运动负荷过大、教学内容顺序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按老师要求练习、田径课在时间上安排不合理;技术因素(20.3%):技术动作错误、缺乏自我保护动作、技术动作不熟练;心理因素(13.7%):上课或者锻炼时情绪低落、上课或者锻炼时兴奋性过高、注意力不集中或心不在焉、自我保护意识差;其它因素(15.2%):场地、器材原因、服装原因、天气原因、意外、突发事件、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起居)。4.福建省各体育院系田径教学课在时间上安排不合理大大增加了田径运动损伤的概率。
高家兴[9](2011)在《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开展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20所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福建省20所高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福建省高校开展传统武术课程度较低,开设课程较少。很大一部分高校中并没有开设传统武术课程,这与福建省是武术大省,有着丰富的武术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主要原因是场馆和师资问题,场馆和武术教师的缺乏是无法进行传统武术教学的。2、福建省高校领导对传统武术不是很重视。调查结果可知,10%的领导认为福建省高校开设传统武术是非常重要的;90%的领导对福建省高校开设传统武术持中立态度,认为可开可不开,说明福建省各高校领导人对传统武术的开设态度不是十分积极的。3、目前福建省从事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教师的职称、学历、教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薄弱。高级职称教师相对较少,而专门从事传统武术教学教师更少,专业方向的硕士生也很少,这与传统武术教师的专业特殊性有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从事传统武术教学的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业务水平,不断学习积累,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福建省高校学生中对传统武术的兴趣较大,认知程度不够。大部分同学选择传统武术的动机是因为自己喜爱而选择传统武术,这说明福建省高校学生还是比较愿意上传统武术课的,高校传统武术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满足学生的爱好需求,这对于高校的传统武术的开展及教学是非常有利的。5、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方法多样,但是仍然以注入式(即填鸭式)教法为主,其他方法如探究式、合作式等研究方法运用的比较少。把现代化设备运用到传统武术课教学的教师很少。如果在传统武术的教学中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厌恶,磨灭了学生对传统武术的探究和摸索的精神。6、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硬件配套设施的情况不健全,教学场馆较少,仅14所院校有武术场馆,不能满足传统武术教学和学生课余锻炼的需求。拥有武术场馆的院校也有2所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主要原因是师资欠缺或者是教学事故影响。场地是影响传统武术开展的保证,如果没有这些场地和设施,传统武术课程就无法正常进行。7、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的课程设置与考核标准不健全。已修过传统武术的高校公体学生,他们所学的技能就是太极,大部分同学表示现行所开设的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习要求,同时理论方面学习不够深入。另外,公体传统武术考核内容普遍单一化,重技术轻理论,考核的标准较低。大部分体育院系还是比较重视学生对技术与理论共同掌握,一定程度上能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对策,主要有:1、将武术作为高校的特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2、加强宣传与推介,努力提高高校决策层统武术的重视。3、加强学习与引进,优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提高武术师资水平。4、加强力度,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意识。5、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6、加大对武术场馆及器材设施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结合社会力量办学。7、完善福建省高校武术课设置,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汪君民[10](201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学生体育权利就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学生在各种有关体育的活动中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获得利益的一种自由和资格。体育权利是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本研究能够使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体育权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权利保护意识,从而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能使主管领导及体育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切实保障学生的体育权利。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和学校体育政策的有效落实,特别是对新时期我国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学校体育政策目标的预期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探索价值。本文以学校为研究层面,以福建省普通初中(包括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小学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系统分析法、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论述了学生体育权利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人权理论、公民体育权利理论构成了学生体育权利的主要理论基础。在实证研究部分,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包括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为调查对象,对学生体育权利现状进行了考察和评估。针对学生体育权利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改进学生体育权利保障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实证研究部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一级指标、十三个二级指标和三十八个三级指标组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主要包括体育人身权、体育财产权、体育平等权、体育知情权和体育教育保障权五大方面。本文对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育权利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探析:法律方面原因、体育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现有教育制度对学生体育权利的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经费短缺、学生权利意识淡薄、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达标等。最后提出完善学生体育权利保障的构想,从完善体育法律法规、加强软法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育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加强法律执行的监督机制、用体育学习权取代体育受教育权、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和深化,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政府保证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并发展体育社团、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加强学生的权利意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人权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策略。
二、泉州师院女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泉州师院女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意志品质和意志力 |
(二)意志力培养 |
(三)积极人格教育 |
四、文献综述 |
(一)意志品质与意志力研究 |
(二)意志力培养研究 |
(三)积极人格教育理论研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一、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
(二)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
(三)高效能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
二、意志力及其培养的理论 |
(一)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理解意志及其培养 |
(二)从西方哲学角度理解意志及其培养 |
(三)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意志及其培养 |
第二章 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设计 |
一、初中生意志力调查问卷研究过程 |
(一)研究框架 |
(二)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的项目编制 |
(三)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初始问卷形成 |
二、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研究过程 |
(四)小结 |
三、初中生意志力现状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
(一)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得分的现状 |
(二)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
(三)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 |
(四)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
第三章 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现状与成因分析 |
一、学生缺少对意志观念的正确认识 |
二、道德教育有待提升 |
三、身心发展不平衡,学生心理脆弱 |
四、高效行动力不足,学生自控力差,缺少紧迫感 |
五、学生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 |
第四章 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
一、以积极心统领意志力培养,提高学生意志商数 |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
(二)培养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 |
二、提升学生兴趣与美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志观 |
(一)学会权衡利弊 |
(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
(三)替代强化法 |
三、提高人生境界,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意志 |
四、培养高效行动力,在实干中锻炼学生意志 |
(一)培养适度的紧迫感 |
(二)在苦难中磨炼意志 |
五、培养合作共赢意识,营造良性竞争巩固学生意志 |
(一)竞争要全面 |
(二)竞争要可持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初测问卷) |
附录2 :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动机与获得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要求 |
1.1.2 提升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学习武术散打的获得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动机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研究现状 |
1.3.3 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研究现状 |
1.3.4 关于获得感的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3.1 动机的概念 |
3.2 动机理论 |
3.3 获得的概念 |
3.4 获得感的概念 |
3.5 获得与获得感之间的关系 |
3.6 动机与获得感的关系 |
3.7 武术散打选项课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选课动机 |
4.1.1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选课动机分类及其涵义 |
4.1.2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选课动机 |
4.2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获得感 |
4.2.1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获得感结构内容及其含义 |
4.2.2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获得具体情况 |
4.2.3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获得感受具体情况 |
4.3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动机、获得、获得感受之间的关系分析 |
4.3.1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动机与获得之间相关分析 |
4.3.2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获得与获得感受之间相关分析 |
4.3.3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动机与获得感受之间相关分析 |
4.3.4 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动机、获得与获得感受之间相关分析 |
4.4 影响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学习动机与获得感关系的因素 |
4.4.1 因子分析检验 |
4.4.2 主因子个数的确定及命名 |
4.4.3 影响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学习动机、获得、获得感关系的具体因素 |
4.5 提升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动机与获得感关系的对策 |
4.5.1 兼顾“具象获得”和“抽象获得”,提升动机与获得感正相关关系 |
4.5.2 美化学校教学环境、加强制度管理,改进动机与获得感不相关关系 |
4.5.3 丰富课堂活动,满足学生运动需求,改变动机与获得感负相关关系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泉州市丰泽区高校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研究方法 |
1.2.1文献资料法 |
1.2.2访谈法 |
1.2.3问卷调查法 |
1.2.4数理统计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参与者的年级特征 |
2.2参与者的性别比例 |
2.3参与者的参与动机 |
2.4参与者的运动场所 |
2.5参与者的知识获取 |
2.6参与者的运动时间 |
2.7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
3结论与建议 |
3.1结论 |
3.2建议 |
(4)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 |
1.2.2 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
1.2.3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现状 |
1.2.4 福建省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有关体育课程模式若干理论探讨 |
3.1.1 独立学院 |
3.1.2 课程与体育课程的概念及含义 |
3.1.3 课程模式的概念 |
3.2 福建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现状 |
3.2.1 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类型 |
3.2.2 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现状 |
3.2.2.1 不同时期我国课程目标改革进程回顾 |
3.2.2.2 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制定的选择性分析 |
3.2.3 体育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现状 |
3.2.4 体育课程模式中师生评价现状 |
3.2.4.1 体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评价现状 |
3.2.4.2 体育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现状 |
3.3 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研究 |
3.3.1 对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课程目标的调查研究 |
3.3.2 对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基本情况的研究 |
3.3.3 对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的研究 |
3.3.4 对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常用教学方法的研究 |
3.3.5 对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成绩评定的研究 |
3.3.6 对福建省独立学院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 |
3.4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因素 |
3.4.1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 |
3.4.2 体育教师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 |
3.4.3 师资配置对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 |
3.4.4 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 |
3.4.5 体育经费情况对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 |
3.4.6 体育课程设置的区域性特点 |
3.5 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
3.5.1 立足要求,创建特色 |
3.5.2 克服影响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
3.5.3 建立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的创新型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
3.5.4 顺应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提倡多种体育课程模式共同存在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体育环境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网球运动的价值与魅力 |
1.1.2 体育环境与体育活动的开展息息相关 |
1.1.3 体育环境对网球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
1.1.4 网球已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程之一 |
1.1.5 自身体验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体育环境基本理论概念 |
1.3.2 体育环境的研究应用 |
1.3.3 网球运动发展现状 |
1.3.4 我国高校网球课程现状及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地考察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自然环境因素 |
3.1.1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气候环境因素 |
3.1.2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气象环境因素 |
3.2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客观物质环境因素 |
3.2.1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制度环境因素 |
3.2.2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经济环境因素 |
3.3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人文环境因素 |
3.3.1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文化环境因素 |
3.3.2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教育环境因素 |
3.3.3 福建省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信息环境因素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1.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
(1) 文理科女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上有所差异 |
(2) 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和选择性。 |
(3) 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
2.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有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
四、结论 |
(7)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专家访谈法 |
1.2.3 问卷调查法 |
1.2.4 数理统计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福建省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现状 |
2.1.1 福建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 |
2.1.2 福建省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 |
2.1.3 福建省大学生希望开设的体育课程 |
2.2 福建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
2.2.1 福建省大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
2.3 福建省大学生体育需求与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关系比较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1.1 高校新运动项目教师缺乏, 场地器材设施人均拥有率很低 |
3.1.2 福建省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男大学生低 |
3.2 建议 |
3.2.1 高校在扩招和增设新专业同时需增加配套的体育设施 |
3.2.2 体育课程开设也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
(8)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 |
1.2.2 国外关于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 |
1.2.3 国内关于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 |
1.2.4 有关田径运动损伤产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
1.2.5 关于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的研究 |
1.2.6 福建省内关于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 |
小结: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问卷调查法 |
1.2.3 专家访谈法 |
1.2.4 逻辑分析法 |
1.2.5 数理统计法 |
1.2.6 分析比较法 |
第二章 福建省体育院系田径教学课学生运动损伤现状 |
2.1 运动损伤的损伤率 |
2.2 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 |
2.3 运动损伤的程度 |
2.4 运动损伤的性质 |
2.5 运动损伤的时间特点 |
2.5.1 运动损伤出现的上课时段特征 |
2.5.2 运动损伤出现的季节特征 |
2.6 运动损伤与学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
2.7 运动损伤与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关系密切 |
第三章 福建省各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的主要致因分析 |
3.1 福建省各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的内在原因 |
3.2 福建省各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的外在原因 |
第四章 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
4.1 加强思想和运动损伤方面知识教育 |
4.2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
4.3 加强体能训练和易伤部位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
4.4 合理安排田径课教学和运动负荷 |
4.5 加强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改进 |
4.6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膳食营养 |
4.7 加强医务监督以及对学生服装的严格要求,做好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管理、监督 |
4.8 田径课在时间安排上更加合理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开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意义 |
1.1 选题依据 |
1.1.1 开展传统武术,弘扬中国文化的时代需要 |
1.1.2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大学生体质必然需求 |
1.1.3 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增强意志品质的需要 |
1.1.4 传承武术运动文化的需要 |
1.1.5 发展福建高校传统武术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的研究 |
2.2 关于高校传统武术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2.1 访谈调查法 |
3.2.2.2 实地调查法 |
3.2.2.3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1.1 传统武术概念的界定 |
4.1.2 传统武术课程的界定 |
4.2 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 |
4.2.1 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的开设情况 |
4.2.2 福建省高校决策层对传统武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
4.2.3 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师资队伍状况 |
4.2.4 福建省高校学生对传统武术课的态度 |
4.2.5 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方法的运用及组织形式现状 |
4.2.6 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硬件配套设施的情况 |
4.2.7 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
4.3 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开展的对策 |
4.3.1 将传统武术作为高校的特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
4.3.2 加强宣传与推介,努力提高高校决策层对传统武术的重视 |
4.3.3 加强学习与引进,优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传统武术师资水平 |
4.3.4 加强力度,提高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意识 |
4.3.5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
4.3.6 加大对传统武术场馆及器材设施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结合社会力量办学 |
4.3.7 完善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设置,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附录1 普通高校传统武术开展情况的现状调查问卷一 |
附录2 普通高校传统武术课程开展情况的现状调查问卷二 |
附录3 专家效度检验问卷 |
参考文献 |
后记(含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1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Contents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说明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学生体育权利的基本理论与立法现状 |
第一节 学生体育权利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权利与学生权利的内涵 |
二、世界人权发展背景下学生体育权利发展 |
三、我国人权发展背景下学生体育权利发展 |
四、学生体育权利的定义、内容及分类 |
第二节 学生体育权利的国际法渊源和区域性国际宪章 |
一、国际法渊源 |
二、区域性国际宪章 |
第三节 学生体育权利的国内法渊源 |
一、宪法中学生体育权利相关条款 |
二、现行的部分法律相关条款 |
三、现行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规定 |
四、地方法规的相关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
第一节 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一、人本社会发展论 |
二、和谐社会发展理论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结构基础 |
一、指标体系的定义 |
二、指标体系的结构 |
三、指标体系的构成元素 |
四、指标可行性测验 |
第三节 学生体育权利指标体系的功能与构建理念 |
一、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
二、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构建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一节 学生体育权利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一、导向性原则 |
二、全面性原则 |
三、代表性原则 |
四、独立性原则 |
五、科学性原则 |
六、有效性原则 |
七、可操作性原则 |
八、可发展性原则 |
第二节 学生体育权利评价体系的构建的一般方法 |
一、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三节 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的确定 |
一、初步建立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 |
二、指标的筛选 |
三、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二、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
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四、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五、第三轮问卷数据处理结果 |
六、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释义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生体育权利评价在福建省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学生体育权利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学生体育权利评价分类评估 |
一、分类评估一—体育人身权分析 |
二、分类评估二—体育财产权分析 |
三、分类评估三—体育平等权分析 |
四、分类评估四—体育知情权分析 |
五、分类评估五—体育教育保障权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育权利的根源探析 |
第一节 法律方面原因 |
一、立法层面的原因 |
二、执法层面的原因 |
第二节 体育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 |
一、法律救济 |
二、体育权利的法律救济 |
三、学生体育权利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现有教育制度对学生体育权利的影响 |
一、计划经济下教育体制的束缚 |
二、教育产业化的不良后果 |
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难 |
四、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对学生体育权利的影响 |
第四节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
一、对体育管理不重视 |
二、体育教师缺乏专业自主权 |
三、缺乏科学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
第五节 体育经费短缺 |
一、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匮乏 |
二、体育经费政府拨款比例过小 |
三、克扣、挪用体育经费现象严重 |
第六节 学生权利意识淡薄 |
一、学生权利意识现状 |
二、权利意识对学生体育权利救济的意义 |
三、学生权利意识淡薄之深层原因 |
第七节 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达标 |
一、体育师资数量不足 |
二、体育教师配比不合理 |
三、体育教师再教育状况不理想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完善学生体育权利保障的构想 |
第一节 完善体育法律法规 |
一、将公民体育权利写入宪法 |
二、修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
三、加快学校体育配套立法工作 |
四、修改及配套相关法律法规 |
五、加快制定《青少年义务体育法》和《学校体育法》 |
六、重视程序法的创制 |
七、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法规 |
八、加快体育法规编纂工作 |
第二节 加强软法建设 |
一、软法的概念 |
二、体育软法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
三、软法对保护学生体育权利的作用 |
四、完善体育软法的若干设想 |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育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 |
一、规范和完善学生体育权利的行政诉讼救济制度 |
二、完善学生申诉制度 |
三、建立教育仲裁制度 |
第四节 加强法律执行的监督机制 |
一、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
二、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
第五节 用体育学习权取代体育受教育权 |
一、学习权的提出 |
二、学习权与受教育权的比较 |
三、在体育中引入学习权的意义 |
四、体育学习权的内容 |
第六节 政府保证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 |
一、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
二、实行教育经费计划单列,体育经费专款专用 |
三、加大体育经费向农村中小学的投入 |
四、保证体育经费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
五、拓宽体育经费的筹措渠道 |
六、合理相关经济理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七节 建立并发展体育社团 |
一、发展体育社团的意义 |
二、学校体育社团发展进路 |
第八节 加强学生的权利意识 |
一、在学生中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立法律信仰 |
二、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权利意识 |
第九节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 |
一、合理编制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高学历、职称 |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
三、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加大保障力度 |
四、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 |
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人权教育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及展望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泉州师院女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研究[D]. 马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2]福州市普通本科高校女生武术散打选项课的动机与获得感研究[D]. 汪建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3]泉州市丰泽区高校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现状[J]. 陈慧娟,杨玉芬.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4]福建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模式研究[D]. 孙学磊.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5]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公选课开展的体育环境因素分析[D]. 陶蕴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6]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的调查研究[J]. 李小妮.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7]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需求分析[J]. 喻丙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8]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D]. 曾显钱.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2)
- [9]福建省高校传统武术课程开展现状研究[D]. 高家兴. 河北师范大学, 2011(10)
- [1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D]. 汪君民.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