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封市卫生学校招生(论文文献综述)
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课题组,胡大白[1](2020)在《河南民办教育70年》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的民办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经历了艰难坎坷、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1949年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时,全省没有一所民办高校。当年上半年,全省有私立中等学校35所,占全省中等学校总数131所的26.16%;在校生5584人,占在校生总人数35 286人的15.82%。下半年统计,全省有私立小学1884所,占全省小学总数14 282所的13.19%;民办幼稚园2处,占全省幼稚园总数15处的13.33%。到2019年,河南省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1 429所,在校生709.75万人,教职工59.12万人。民办教育在校生数占到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总数的26.51%。70年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成就,超过了此前任何时代。
白小茗[2](2020)在《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黄金时期”,不断迎接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等目的,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的发展途径。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深化促进产教融合,实现丰富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提升企业科研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整体进步,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又是转变和完善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以河南省为例,在地方政府促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产教融合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导致多数合作项目难以深入可持续开展;各类社会群体对产教融合的接纳程度有限,不能正确看待产教融合的积极现实意义;产教融合项目实施中,缺乏具体明确的政策文件划分参与产教融合各类主体的权责,存在有监管的盲区;没有评价产教融合效益的统一指标体系和具体监管部门,缺乏长效稳定的管理机制等等。这些问题无法仅靠学校和各类社会组织协调解决,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需要发挥更多的职能,开展相应的顶层设计并完成宣传引导,促进河南省高职教育中的深度产教融合。本研究查阅学习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文献,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对比分析等方式,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情况及地方政府促进河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进行具体分析。认识到现阶段地方政府进行了顶层设计、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了行业集团成立、统筹了人才供给侧改革。以解决河南省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政府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提出地方政府可以从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并确实落实政策体系;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统筹规划资源供给;引导发挥行业集团力量,提升行业效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高效完备的服务平台等建议。
曹书林[3](2020)在《抗战时期伪河南省公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伪河南省公署是日本在河南沦陷区扶植的最高统治机构,统治时间长达7年有余。其间,伪省公署内部设立了完善的厅处组织系统,并下设道、市、县等各级伪政权,管辖范围遍布豫东、豫北40余县。伪省公署作为沦陷区的“新兴政权”,积极致力于整顿统治秩序,其目的既是为日本侵华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也是为了保证日伪的长久统治。为恢复地方统治秩序,伪省公署把职员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伪省公署成立后,积极招揽原国民政府职员,填补“新政权”的人员空缺。随着日伪统治的不断稳固,伪省公署试图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把公职人员的管理引入“正规”。但各级伪组织擅权独断,任意阻截伪省公署的“用人大权”,各伪机关内部也普遍存在“夤缘幸进”、“任亲营私”等现象。伪省公署的各项职员管理制度止于纸面。因伪职员是治理沦陷区的基干力量,薪津待遇备受伪政府的关注,各种加俸、津贴不断。可是,随着沦陷区物价上涨、资源短缺,伪职员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再加上日伪的思想灌输与言行控制,伪职员的生活经历了由比较舒适到十分艰难的过程。武装力量是伪省公署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依靠。伪省公署控制的武装力量主要由警察、警备队及地方自卫团组成。近代警察出现以后,其在维护政府统治秩序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伪省公署在继承原国民政府统治基础上,继续加强对警察的扶持与利用。通过伪省公署的整治,警察在维护沦陷区治安中的作用得到强化,并且为配合日军侵华,“特务”及“情报”成为基层警察的主要工作。伪警备队主要担任讨伐及警备任务,通过伪省公署的改编与训练,伪警备队成为协助日军侵华的重要力量。但因伪警备队的经费没有专项财政拨款,各地藉故乱加摊派,增加了民众负担。沦陷区普遍存在的地方武装团体,伪省公署以“自卫团”的形式加以改编。“自卫团”的成立,虽然增强了伪政府“剿共”、自卫能力,但大批素质低下的武装团体收入伪政府,以“政府官员”的名义横行霸道、欺压民众,动摇了日伪的统治基础。因河南沦陷区曾是中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各项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同时,受水旱蝗灾的影响,沦陷区的社会一片混乱,秩序亟待修补。所以,伪省公署在强化自身统治能力之时,也不断加大对沦陷区社会、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与统制。首先,伪省公署通过设立救灾机构、拨款筹粮、修筑堤防等措施,对沦陷区的灾患进行治理。受钱粮不足、执行不力的影响,伪政府的救灾最终失败。为了恢复统治秩序,伪省公署又对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如修建仓储、恢复工厂、建设道路等。但伪省公署在进行社会建设时,各项措施虎头蛇尾、政策落实大打折扣,除了事关日军侵华的项目有所成绩外,其他措施多收效甚微。在关乎社会治安的狱政建设中,伪省公署虽然制定了诸多修建措施,但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基层管理者拖延搪塞,致使各项措施流于形式,狱政建设乏善可陈。其次,因沦陷区被日军当作资源供应基地,所以伪省公署在实施经济统制之时,备受日本侵华策略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伪省公署主要是在配合日军侵华实行经济封锁、军需掠夺、劳力输出。伪省公署的各项经济措施,完全受日方策略的主导,其目的是为日军侵华提供资源支持。而且,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伪省公署不顾沦陷区灾歉严重、资源枯竭的事实,借征缴税收之机,下发各种缴税规则,令各级伪机关加大催缴力度,巧立名目、乱发摊派。在伪省公署的经济统制之下,沦陷区的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再次,思想方面,伪省公署旨在树立日伪统治权威,加强对沦陷区民众的思想控制。在日方策略的指导下,伪省公署一方面加强“反共倒蒋”、“反击英美”的政治宣传,引导舆论导向,另一方面,通过留日教育及强制日语学习,灌输亲日思想。伪省公署还通过整顿学校教育、加强宗教控制等手段,强化民众对日伪统治“合法性”的认同,建立起辅助日本侵华的思想氛围。总之,伪河南省公署为维持控制区的“长治久安”,曾对关乎其统治的各个领域进行强化建设。但伪政权的施政始终受日方政策的主导,一切以日本侵华利益为导向。伪政权内部也充斥着各种争权夺利、朝令夕改、敷衍怠惰等情事,整个社会风气污浊败坏、统治秩序混乱不堪。最后随着日本侵华势力的败退,伪省公署的统治也宣告终结。
贾琳琳[4](2020)在《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战时期的中等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承担着继续发展战时教育的任务,还承担着抗战建国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河南中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步步紧逼,战火很快蔓延到了河南境内。为了对中国进行长久统治,日本侵略者每到一处,就对当地的教育设施进行大肆破坏。面对日本侵略者来势汹汹的进攻,为了避免河南的教育事业遭到破坏,河南省政府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采取了调整教育方针、内迁中等学校、筹措教育经费、调整课程标准、救济流亡师生等措施来适应抗战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省政府的努力,抗战时期河南的中等教育整体上处于一个发展状态,但是具体到中学、师范、职业教育三种中等教育类型中,部分学校在战时还是受到了较大损失。在中学教育中,除县立中学受损严重,没有发展之外,河南的省立中学和战前相比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还有部分学校规模得到了扩大。此外,战时由于学生生源减少,省政府就从沦陷区招收失学的学生作为发展教育的生源。在当时河南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沦陷了,失学学生日益增长,现有的学校没有足够的能力容纳这么多学生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建立战区中学,收纳这些流亡学生。战区学校的设置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这些流亡学生的安置问题。除了设立战区学校外,河南省政府还要求省教育厅建设联合中学,用来安置那些因为年龄、家庭等问题,不愿意离开本地的学生。对于师范教育来说,其整体上是在发展的,尤其是省立师范学校。但是因为受国民教育的影响,为满足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需求而设立的联合师范学校以及筹划建立的县立师范学校都因为战争的影响而没有太大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以前在中等教育中,职业教育是不被重视的一个教育机构。在战争时期,受实业救国理念的影响,省政府也加强了对它的扶持力度,增设职业学校,设置紧需的科目,一些职业学校相继建立,但因为当时的战争环境和1942年、1943年的灾害,职业教育并没有发展起来。总之,河南中等教育在战时步履蹒跚的发展着。它的发展为河南保存了教育实力,避免了河南教育事业因战争原因而中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也为支持河南国统区人民的持久抗战、教育发展、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何嫣然[5](2020)在《PRECEDE理论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以开封市区高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快速发展,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其健康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帮助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例如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等,这些政策都强调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它是以体育为主,同时又充分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它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提高学生身体素养为目的,强调体育课程框架内所包含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与多种价值。现阶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以学习运动技能、锻炼体能为主,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忽略健康教育模块内容的传授。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开封市区高中体育教师、高中生、学校分管领导以及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运用PRECEDE理论阐释开封市区各高中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为开封市区各高中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影响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倾向因素包括体育教师倾向因素:(1)缺乏有效、全面、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途径;2.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健康教育模块教学的认知出现偏差。学生倾向因素:(1)开封市高中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偏低;(1)开封市高中生对健康教育模块认知不足;(3)开封市高中生对健康教育模块知识内容需求度较高。学校分管领导倾向因素:学校领导层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的认知不足。促成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促成因素:(1)开封市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2)体育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课时不足、教授内容不全面、教学组织形式没有针对性、教学手段落后以及无学习评价方式。学生促成因素主要:(1)开封市区高中生缺乏有效、全面、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途径;(2)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内容不完善。学校分管领导促成因素:学校安排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不全面。强化因素包括体育教师强化因素:(1)体育教师培训需求未得到满足;(2)体育教师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效应,职称评定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强化因素:开封市区高中生对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满意度较低。学校分管领导强化因素为:学校对体育教师考核体系并不细致、全面。基于对影响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内容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以“知信行模式”为依据,树立正确健康教育观。(2)利用新媒体进行体育健康教育知识的推广与学习。(3)对开封市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提升。(4)开发独有的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开发新型教学方法。(5)借鉴《美国学校健康促进计划》,完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6)对体育教师进行职后健康教育专题的培训。(7)提高体育教师学校地位,提升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8)建立健康教育模块课程评价体系及健康教育监督机构。
李梦晓[6](2020)在《流动的校园:抗战时期河南大学的学生生活》文中研究表明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寇炮火的猛烈摧残下,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相继沦陷,各区教育机关受到严重毁坏,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莫大的灾难。各高校为躲避战火、保存文脉相继南迁。随着1938年济南、徐州战事吃紧,开封情势愈发严重,已没有一片土地可以安放大学的课桌。位于省城开封的河南大学、水利专科学校、艺术专科学校三所学校自此也开始了流亡生涯。河南省政府为应对危机局势,做出“凡已受袭击或易受袭击区域之学校,一律向安全地带转移”的决定。河南大学就在此时踏上流亡办学的征途,河南大学的学生在流亡途中,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条件怎样困顿,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坚韧奋发的精神品质,不仅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还以各种形式保家卫国。河南大学自1937年12月开始流亡,至1945年12月底返汴,流亡办学之路前后凡八年历六次搬迁。其先后深入信阳鸡公山、南阳镇平、嵩县潭头、荆紫关、陕西宝鸡和汉中等地区。每搬迁一次,河南大学的办学条件就更加恶劣一次。设备不足、住宿简陋、伙食单一、经济恶化、师资紧缺,随时随地躲避日军战火的攻击,是他们自始至终面临的困境。但河南大学仍然坚持办学,力求维持“战时的平常化”,这一时期河南大学除文学院编辑国防教材、增设战时经济、文化讨论课程,理学院增设国防化课程,以适应战时需要外,其他课程努力维持战前的状况,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河南大学的学生们砥砺求学,无论白天、黑夜竭力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条件进行学习,图书馆、学术讲座、河滩边、深山里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在完成个人求学目标的同时,为更好地应对战时环境,努力上好体育课,以强身健体。与此同时,还要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化规训,摆脱其思想控制。为救国救亡,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踊跃投身于挽救国家、挽救民族的活动中去,创办剧社、表演话剧、创作吟唱抗战歌曲、张贴壁报、组织参加救亡团体、兴办社会教育等丰富的形式是他们宣传救国救亡思想的主要阵地。有些学生受到这种精神的鼓舞还积极响应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号召,争先恐后选择投笔从戎踏上战场,为国效力。河南大学的学生怀抱爱国强国报国的信念,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追寻新知、探求真理,以积极乐观、同心协力的心态克服一切磨难,乐观生活。其精神激励着我辈青年学生坚定的追随其步伐,发扬光大其精神,发奋践行其思想,拼搏向前,在新时代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王瑞豪[7](2019)在《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现状与发展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美术教育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也日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且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美术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处于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面对巨大人口带来的教育需求,河南省内大大小小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数不胜数,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发展十分迅速,且周围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对于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的管理者而言,身处在蓬勃发展又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如何保证自己不被市场所淘汰,一路发展并壮大下去?都是现阶段的普通家长、机构管理者和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开封市作为八朝古都,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河南省内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另一方面由于临近省会郑州,凭借其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条件的优越性,越来越多地资深教育机构和新兴教育理念融入开封教育市场。所以,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古城特色的校外儿童美术教学机构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开封市的校外儿童儿童美术教育机构进行研究和分析,从机构的形式、办学的力量、学校的师资以及学生家长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机构具有课程创新性、内容多样性,学生学习的连续性较强,教学的空间不断向外拓展等特点。但是其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些许的不足,突出表现在课程结构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过分看重家长评价等,其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为市场、教师和家长三种因素互相作用导致。因此,通过对开封市校外美术机构的现状调研,结合其目前的发展状态,尝试给出以下发展建议:首先,依托开封古城文化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与校内美术教育的优势互补。其次,对机构未来发展进行理性定位,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合作教研氛围。最后,家长需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培养自身的美术素养。希望针对目前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研究和所并提出的改进策略,是具有前瞻性与代表意义的,可以为美术教育参与者和艺术教育的相关人员作为参考,让正在教育市场努力的工作者可以思考未来方向和反省身在其中的意义,同时让未来进入社会的新鲜人可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同时供有关教育决策部门和各类学校及美术辅导机构参考,希望可以为未来我国校外儿童美术的发展建设添砖增瓦。
唐帅[8](2019)在《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小学生发展的质性研究 ——以开封市F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的政策术语,历经数十年才得以形成、发展并逐渐完善。从理论上讲,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是,综合素质评价在实践中能否促进学生发展,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则鲜有研究。同时,正是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缺乏实证研究,学校往往不知道为何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从而导致不愿开展或者不愿深入开展,进而导致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基于此,本研究选取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小学生发展的质性研究,以案例形式呈现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证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试图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以学生自我描述为主,结合他人评价的形式,通过多种表征证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表现能力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价值判断的全面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一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唯一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主体性发展理论为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具体而言,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研究以开封市F小学为案例,在深入学校长期观察、访谈的基础上,发现F小学以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为基础,完善的顶层设计为蓝图,辅以成长导师、评优奖先、电子平台等保障机制,共同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实。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访谈,查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信息发现,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落实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表现为教师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动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表现为学生通过梳理活动形成反思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形成自我教育能力,通过进行学期计划形成规划能力。基于开封市F小学的既有经验,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建议:学生要掌握活动记录的写法和要求;教师要科学解读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校要建设电子平台、使用“成长导师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避免代劳情况发生。
赵家琪[9](2019)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遴选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在2015年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对校园足球提出工作要求,在2020年建立2万所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截止到2018年,河南省共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39所。随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的增长,特色学校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为了不断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质量,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的通知》并决定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工作。在经过对1338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情况复核后,全国校足办决定取消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资格、责令29所限期整改。由此可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质量尤为重要。2017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专项检查的通知》,组织专家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由于评价指标宽泛等原因导致学校自评效果一般,难以充分反映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整体情况。为了促进河南省校园足球活动的健康发展和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管理,需要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施有效的评价,但目前,由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还不够完善,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构建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和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特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构建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管理理论,理论模型为“条件—结果”理论模型。(2)构建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应遵循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3)本研究构建了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共三级,包括“资源系统”“管理系统”“推进系统”和“效果系统”4个一级指标;“师资队伍”等15个二级指标;“学校至少配备一名足球专项教师”等52个三级指标。并运用秩和运算法确定了所有指标的权重。(4)通过研究,制定了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量表,建议总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学校称为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在7590分的学校称为校园足球特色一般学校;在6075分的学校称为校园足球特色合格学校;总得分在60分以下的学校则需要责令整改。(5)经过对6所特色学校评价后,本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得到验证,可以在省内推广使用。根据以上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1)河南省校足办在对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考核、评估和质量检查时,可以运用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量表。(2)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建设时,要逐一落实各项指标要求,完善自身发展,更好地为我国校园足球事业贡献力量。(3)各地市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取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量表中部分重要指标来评价和指导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
谢丽珍[10](2018)在《近代河南护士群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南地处内陆,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交通地位,西方传教士一开始就对河南地区的传教事业非常重视。基督教传入河南后,教会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河南公私立医院不断增多,河南护士群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护士群体作为近代的一种新兴群体,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河南护士群体大致可分为四类:医院护士、特约护士、公共卫生护士、军护。不同类别的护士都以护理工作为主,只不过各种护士的工作范围及护理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医院护士主要负责医院里的病人;特约护士是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护理工作;公共卫生护士主要负责公众领域的卫生及护理任务;军护主要服务于部队,尤其在战争状态。这四种护士在空间分布上满足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护理需求,体现了不同护士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但无论哪类护士,其来源都主要有三种:在护士出现之初,受基督教的影响,护士主要来自基督教家庭和教会学校;随着护士群体的发展和壮大,对其专业性和正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护士主要来自护士学校和医学校;此外,在特殊时期,尤其是战争环境下,对护士的长时期培训已不能满足战时对护士的紧急需求,此时护士主要来自各医疗卫生机关的短期培训。值得注意的是,与全国护士群体性别比例女多男少情况不同,在河南护士群体的构成中,一定时期内出现了男多女少的现象,这是河南护士群体发展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之处。河南护士的职业教育,不仅包括专业技术教育,还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拥有专业技术是护士的基本素质,而职业道德同样是一名合格护士必备的素质。此外,近代河南护士群体不仅有专门的行业管理组织,还有规范的职业活动。近代河南护士群体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河南逐渐近代化的反映,更是河南民众接受西方科学的体现。河南护士群体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民众的护理习惯,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为以后河南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封市卫生学校招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封市卫生学校招生(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民办教育7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原私立学校的改造与接办(1949—1952年) |
(一)从“保护维持”到“完全自办” |
(二)从“完全自办”到“全部接办” |
二、探索、试验:公社、大队、厂矿集体办学(1953—1981年) |
(一)需求与狂热(1953—1965年) |
1.“民办小学”概念的提出 |
2.教育“跃进” |
3.民办基础教育发展 |
(二)盲乱与探索(1966—1976年) |
(三)苏醒与寻觅(1977—1981年) |
(四)两种民办公助教育形式 |
1.“五七”学校 |
2.“七二一”大学 |
三、民办教育的当代形态(1982—2019年) |
(一)法律铺路,春潮涌动(1982—1993年) |
1.政策引领 |
2.发展状况 |
(二)登堂入室,天下为先(1994—1999年) |
1.政策法规推动 |
2.发展状况 |
(三)层次提升,全面发展(2000—2003年) |
1.政府导向 |
2.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规范 |
(四)规模扩张,实力凝聚(2004—2012年) |
1.政府态度 |
2.规范管理 |
3.发展成就 |
(1)快速发展 |
(2)民办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
(3)民办教育事业形成特色 |
(五)成熟思考,健康转型(2013—2016年) |
1.政府支持 |
2.规范管理 |
3.发展成就 |
(六)新法实施,面临机遇挑战(2017年—) |
四、结语 |
(2)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高等职业教育 |
(二)产教融合 |
(三)地方政府职能 |
二、相关理论研究 |
(一)政府职能理论 |
(二)合作治理理论 |
(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 |
第二章 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 |
一、河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概况 |
(一)河南省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
(二)河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 |
二、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 |
(一)为促进产教融合实施进行了顶层设计 |
(二)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
(三)推动成立了各级各类行业集团 |
(四)统筹规划了人才供给侧改革 |
第三章 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
(一)法律保障不健全,精准施策文件缺乏 |
(二)产教融合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
(三)产教融合绩效难以合理评估 |
(四)学生对产教融合教育理念接受度低 |
二、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地方政府统筹协调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 |
(二)政府供给公共资源不均衡,学校引领产教融合能力弱 |
(三)吸引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有效机制尚不完备 |
(四)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未做好各主体间的矛盾调节 |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及经验启示 |
一、国内案例——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中地方政府职能发挥情况 |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 |
(二)广东省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的职能体现 |
二、国外经验 |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下政府职能的体现 |
(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下政府职能的体现 |
三、国内外政府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启示 |
(一)标准入法,制度保障 |
(二)政府牵头,多方参与,观念统一 |
(三)政府主导,规范各参与主体的分工合作 |
第五章 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完善对策 |
一、完善立法体系,促进各项政策落地 |
二、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统筹规划资源供给 |
三、引导行业集团发挥龙头作用,提升行业集团效能 |
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高效完备的服务平台 |
结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高职院校相关管理者访谈问题提纲 |
致谢 |
(3)抗战时期伪河南省公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二 资料综述及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 学术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伪省公署的建立及内部机构的设置 |
一 抗战初期日军对豫北等地的占领 |
二 伪省公署的建立过程 |
三 伪省公署内部机构的设置 |
第二章 伪省公署对公职人员的管理 |
一 伪公职人员的来源与结构 |
二 伪公职人员的人事管理 |
三 伪公职人员的薪津及生活 |
四 日籍职员的任用及管理 |
第三章 伪省公署控制下的武装力量 |
一 警察 |
二 警备队 |
三 地方自卫团 |
第四章 伪省公署对沦陷区社会的“重建” |
一 整修基础设施 |
二 加强治安建设——以狱政为例 |
三 施行灾害救治 |
第五章 伪省公署对沦陷区经济的统制 |
一 实施经济封锁 |
二 收缴军需物资 |
三 强迫劳工输出 |
四 强化税务机制 |
第六章 伪省公署对沦陷区思想的控制 |
一 加强政治宣传 |
二 整顿学校教育 |
三 灌输亲日思想 |
四 实施宗教控制 |
第七章 伪省公署的机构调整与日伪在河南统治的终结 |
一 抗战后期伪省公署的机构调整 |
二 日伪在河南统治的终结 |
结语 |
一 伪省公署的施政及效果 |
二 伪省公署的性质解析 |
参考文献 |
一 档案类 |
二 报刊类 |
三 史志资料 |
四 着作类 |
五 论文类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关于民国时期中等教育研究 |
(二)关于民国时期河南省中等教育研究 |
(三)关于抗战时期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研究 |
三、主要概念界定 |
(一)中等教育 |
(二)河南国统区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战前河南中等教育概况 |
一、战前的河南中学 |
二、战前的河南师范学校 |
三、战前的河南职业学校 |
第二章 战时河南省发展中等教育的方针及措施 |
一、战时河南省发展中等教育的方针 |
(一)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方针的制定 |
(二)战时河南省制定的教育方针 |
二、战时河南省发展中等教育的措施 |
(一)迁移中等学校 |
(二)筹措教育经费 |
(三)调整课程标准 |
(四)救济流亡师生 |
第三章 战时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发展状况 |
一、中学教育的发展 |
(一)内迁中学 |
(二)战区中学 |
(三)联合中学 |
(四)国立一中 |
二、师范教育的发展 |
(一)内迁师范学校 |
(二)新设师范学校 |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 |
(一)内迁职业学校 |
(二)增设职业学校 |
第四章 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评价 |
一、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发展的成效 |
(一)普及教育,冲击了河南社会的陈旧观念 |
(二)扩大了抗日宣传,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发展 |
(三)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保存了河南教育实力 |
二、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的不足 |
(一)“量”与“质”未能达成统一 |
(二)教育资金的短缺 |
(三)加强对中等学生的思想控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PRECEDE理论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以开封市区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1.1.2 健康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的内在要求 |
1.1.3 落实健康教育是新课改的根本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与健康课程 |
2.1.2 健康教育模块 |
2.1.3 PRECEDE模式理论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1 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 |
2.2.2 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 |
2.2.3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 |
2.2.4 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相关研究 |
2.2.5 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影响因素研究 |
2.2.6 关于学校健康教育的域外研究 |
2.3 国外相关研究 |
2.3.1 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 |
2.3.2 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3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 |
2.3.4 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现状调查 |
4.1.1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健康教育模块倾向因素调查 |
4.1.2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健康教育模块促成因素调查 |
4.1.3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健康教育模块强化因素调查 |
4.2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影响健康教育模块实施的倾向因素分析 |
4.2.2 影响健康教育模块实施的促成因素分析 |
4.2.3 影响健康教育模块实施的强化因素分析 |
4.3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对策分析 |
4.3.1 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倾向因素策略分析 |
4.3.2 健康教育模块实施促成因素策略分析 |
4.3.3 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强化因素策略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 开封市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分管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 D 调查问卷效度评价表 |
致谢 |
(6)流动的校园:抗战时期河南大学的学生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主旨及论文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抗战时期河南大学内迁 |
第一节 抗战爆发后中国高校流亡办学 |
第二节 河南大学的内迁及历程 |
第三节 “留省”还是迁省:屡次内迁究为何 |
第二章 战时河南大学学生的学习状况 |
第一节 河南大学的课程设置 |
第二节 院系设置、教学概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
第三章 战时河南大学学生的物质生活 |
第一节 伙食 |
第二节 住宿生活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章 从校园到社会:战时河南大学学生的课外活动 |
第一节 战时河南大学学生的体育与军事化生活 |
第二节 战时河南大学学生的社团活动 |
第三节 提高民智的社会文化教育 |
第四节 战时河南大学学生的爱国民主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现状与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动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的问题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
第一章 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现状 |
一、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与代表性意义 |
二、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调查 |
(一)所选取的教育机构分类 |
(二)不同教育机构办学规模的差距 |
三、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中的师资现状 |
(一)青年教师数量占主体 |
(二)教师学历层次不齐,综合能力优于专业能力 |
(三)教师身兼多职,工作量大且集中 |
四、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 |
(一)教学主题的设计:美术主题与市场需求相互结合 |
(二)课程种类的划分:一般课程与特殊课程交叉开设 |
五、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中学生特点及家长的选择 |
(一)小学生为主要生源,学习美术动机多样 |
(二)动漫、手工类课程最受喜爱,学习收获各有不同 |
(三)家长持支持态度,选择机构注重口碑与信誉 |
第二章 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机构教育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一、校外儿童美术机构教育中的优势 |
(一)小班式教学值得关注,教学空间利用意识强 |
(二)教学时间灵活充足,学习上具有连续性 |
(三)创新性课程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
(四)教学空间向外拓展,户外活动成为教学新阵地 |
二、校外儿童美术机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一)师资不稳定,教师难以长期留教 |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编排松散,缺乏综合性课程 |
(三)过分看重教学成果,忽视课程实施与学习过程 |
第三章 基于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机构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教师队伍的层次水平影响机构课程的质量 |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校外教育机构过于追求教学结果 |
三、较为重视效果评价影响机构的课程设置 |
第四章 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发展建议与未来展望 |
一、依托古城特色,构建开封独有的艺术课程体系 |
二、校内外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发展 |
三、机构层面:合理规划课程内容设置,对未来发展理性定位 |
(一)明确未来发展定位,拓展特色发展道路 |
(二)课程设置情趣兴趣为基,技能培养为辅 |
四、教师层面:稳定师资,提高整体执教水平 |
(一)重视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立足个人优势探索成长道路 |
(二)营造良好教研氛围,帮助教师更快学习成长 |
五、家长层面:正确认知儿童美术教育,培养自身的美术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B: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C: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小学生发展的质性研究 ——以开封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缘由 |
1.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教育政策的要求 |
2.综合素质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
3.目前对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证研究较少 |
(二)研究意义 |
1.有利于丰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相关理论 |
2.有利于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实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实践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论研究 |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位 |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
2.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 |
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 |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 |
1.全面发展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主体性发展理论 |
(三)综合素质评价利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 |
1.综合素质评价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
2.综合素质评价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
3.综合素质评价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
二、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开展情况 |
(一)F小学的基本介绍 |
(二)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历程 |
(三)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 |
1.F小学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 |
2.F小学有独具特色的“成长导师制” |
3.F小学具有成熟完善的评价体系 |
4.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具有强大的功能 |
三、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关照 |
(一)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
2.综合素质评价在落实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1.教师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变化 |
2.教师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
(三)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
1.通过写学期计划和月目标,形成规划能力 |
2.学生通过梳理活动,形成反思能力 |
3.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
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建议 |
(一)提升学生写实记录的主动性和能力 |
(二)引导教师科学解读学生的成长过程 |
(三)推进“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 |
(四)建设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 |
(五)调动家长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积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是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重点 |
1.1.2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显着 |
1.1.3 推动河南省校园足球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现状 |
1.4.1 有关我国校园足球的研究现状 |
1.4.2 有关河南省校园足球的研究现状 |
1.4.3 有关学校评价的研究现状 |
1.4.4 有关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研究现状 |
1.4.5 有关校园足球评价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法 |
2.3.2 调查法 |
2.3.3 数理统计法 |
2.3.4 秩和运算法 |
2.3.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概念梳理 |
3.1.1 校园足球 |
3.1.2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
3.1.3 评价 |
3.1.4 评价指标 |
3.2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
3.2.1 系统管理理论 |
3.2.2 “条件-结果”理论模型 |
3.3 构建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的原则 |
3.3.1 导向性原则 |
3.3.2 科学性原则 |
3.3.3 全面性原则 |
3.3.4 可操作性原则 |
3.4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拟定 |
3.4.1 资源系统 |
3.4.2 管理系统 |
3.4.3 推进系统 |
3.4.4 效果系统 |
3.4.5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拟定表 |
3.5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5.1 专家权威程度 |
3.5.2 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3 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6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3.6.1 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3.6.2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3.6.3 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3.7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量表的制定 |
3.7.1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分值的确定 |
3.7.2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的制定 |
3.7.3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的选择 |
3.7.4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 |
3.7.5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评价对象及等级划分 |
3.7.6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量表的确定 |
3.8 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实证与分析 |
3.8.1 评价的准备 |
3.8.2 评价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研究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B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研究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C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研究指标权重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D 专家效度咨询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近代河南护士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三 学术回顾 |
四 研究途径与方法 |
五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近代河南护士群体的兴起 |
第一节 晚清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的传播 |
一 基督教医疗事业在华的传播与发展 |
二 教会医疗事业与护士群体的产生 |
第二节 河南护士群体的出现 |
一 基督教传入河南 |
二 河南各级医院的建立与发展 |
三 河南护士群体的规模 |
第二章 河南护士群体的结构 |
第一节 护士的来源 |
一 基督教家庭和教会学校 |
二 护士学校和医学校 |
三 各级医疗卫生机关的短期培训班 |
第二节 护士的类型 |
一 医院护士 |
二 特约护士 |
三 公共卫生护士 |
四 军护 |
第三节 护士的性别比例 |
一 全国男女护士比例情况 |
二 河南男女护士比例情况 |
第三章 河南护士群体的职业教育和职业管理 |
第一节 职业教育 |
一 专业技术教育 |
二 职业道德教育 |
第二节 职业管理 |
一 中华护士会的基本情况 |
二 资格认定和进修管理 |
三 河南护士的职业组织 |
四 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支持 |
第四章 河南护士群体的职业生活与社会影响 |
第一节 护士的职业生活 |
一 护士的日常工作和社会参与 |
二 护士的分级、晋升制度 |
三 护士的收入待遇 |
第二节 河南护士的考察和交流 |
第三节 护士群体对近代河南社会的影响 |
一 促进民众护理习惯和观念的转变 |
二 奠定近代河南护理事业的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开封市卫生学校招生(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民办教育70年[J]. 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课题组,胡大白.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12)
- [2]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D]. 白小茗. 河南大学, 2020(06)
- [3]抗战时期伪河南省公署研究[D]. 曹书林. 郑州大学, 2020
- [4]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国统区中等教育研究[D]. 贾琳琳. 河南大学, 2020(02)
- [5]PRECEDE理论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以开封市区高中为例[D]. 何嫣然. 河南大学, 2020(02)
- [6]流动的校园:抗战时期河南大学的学生生活[D]. 李梦晓.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开封市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现状与发展探究[D]. 王瑞豪. 河南大学, 2019(07)
- [8]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小学生发展的质性研究 ——以开封市F小学为例[D]. 唐帅. 河南大学, 2019(01)
- [9]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评价体系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D]. 赵家琪. 河南大学, 2019(01)
- [10]近代河南护士群体研究[D]. 谢丽珍. 郑州大学, 2018(01)